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药煮散的研究进展



全 文 :胞水肿 ;细胞内 C a Z + 超载 , 自由基生成增 多 ,
脂质过氧化损伤加剧哪〕。
丹酚酸 A 通过清除 ’ O H , 抑制丙 二醛
(M D A )的生成 , 减轻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
应 [26 口; 丹参可降低缺血 、缺氧造成的脑细胞
内 Ca Z十的超载卿〕; 改善组织 N a+ 一K 九A T P
酶 、C a , + 一 A T P 酶的活性 , 减轻缺氧 、缺血后
神经元的损伤[28 习;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 , 激
活纤溶系统 , 减少血栓形成 , 改善脑微循
环 [ 2 9 , “o〕。
整体实验结果表明 , 丹参及其有效活性
成分能显著延长小鼠和大鼠在常压和低压缺
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 ; 提高小鼠在低氧状态
下对氧的利用能力 [sl 〕;提高因排空心脏儿茶
酚胺而降低机体对低压缺氧的耐受力咖〕。
总之 , 丹参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 有效地
减轻低氧 (包括高原缺氧 ,缺氧性疾病如冠心
病 、心肌梗塞 )所致的心 、脑 、肾 、肺等重要脏
器的损伤 , 为高原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
参 考 文 献
1 王占刚 , 等 . 高原医学杂志 , 19 91 , 1 (2 ) : 9
2 史举彤 , 等 .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 一9 9 2 , 2 9 (s) : 2 3 7
3 刘耕陶 , 等 . 中国药理与毒理学杂志 , 19 92 , 6( 1 ) : 7
4 黄治森 , 等 . 药学学报 , 1 9 9 2 , 2 7 (2 ) : 9 6
5 吁文贵 , 等 . 药学学报 , 1 9 9 4 , 2 9 (6 ) : 4 1 2
6 武怀珠 , 等 . 中华血液学杂志 , 19 94 , 15 (9 ) : 4 58
7 徐理纳 , 等 . 首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
汇编 . 北京 . 1 9 9 5 . 9 7
8 康艳萍 , 等 . 首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
汇编 . 北京 . 1 9 9 5 . 4 5
9 陈莲华 , 等 . 中华麻醉学杂志 , 19 94 . 14 (3 ) : 1 6 3
10 徐长庆 , 等 . 首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
要汇编 . 北京 . 1 9 95 . 6 6
n 孙宝华 , 等 .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 19 95 , 2 4 (]) : 5
1 2 周小明 , 等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 9 9 5 , 1 1 (3 ) : 5 1
1 3 席思川 , 等 ,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 一9 9 4 , 2 5 (2 ) ; 5 1
1 4 仲伟诊 , 等 . 新中医 , 19 9 1 , 2 3 (5 ) : 5 5
1 5 谢增柱 , 等 . 高原医学杂志 , 19 92 , 2 (1 ) : 1
16 吴天一 , 等 .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 19 91 , 7 (3 ) : 1 93
1 7 徐小红 , 等 . 兰州 医学院学报 , 1 9 5 9 , 1 5 (3 ) : 1 1 9
18 王孝铭 . 首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
编 . 北京 . 1 9 9 5 . 1 7
1 9 吴卫平 , 等 . 北京医学 , 1 9 9 5 , 1 7 (s) : 1 3 3
2 0 徐长庆 , 等 ·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 1 9 9 1 , 2 5 (6 ) : 4 0 9
21 傅国辉 , 等 .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 19 90 , 2 4 (5 ) : 3 34
2 2 张殿清 , 等 .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 19 93 , 8 (1 ) : 9
23 张 茜 , 等 . 首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
要汇编 . 北京 . 1 9 9 5 . 3 0
2 4 周小明 , 等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 9 9 5 , 2 1 (3 ) : 3 1
25 吕永达主编 . 高原 医学与生理学 . 天津 : 科技翻译出版
公司 , 1 9 9 5 . 3 5 0
2 6 杜冠华 , 等 . 药学学报 , 1 9 9 5 , 3 0 (3 ) : 1 8 4
2 7 徐放生 , 等 . 中华儿科杂志 , 1 9 9 4 , 3 2 (4 ) : 2 0 3
2 8 张剑宁 , 等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1 9 94 , 15 (3 ) : 18 9
2 9 李治平 , 等 . 新中医 , 2 9 9 4 , 2 6 (6 ) : 6 2
3。 张剑宁 , 等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1 9 5 , 1 1 (1 ) : 26
3 1 陈维洲 , 等 . 药学学报 , 1 9 7 9 , 1 4 (6 ) : 3 2 6
32 陈维洲 . 药学学报 , 1 9 8 4 , 29 (一l ) : 8 7 6
(1 9 9 7
一 0 3
一0 5 收稿)
中药煮散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哈尔滨 1 5 0 0 4 0) 郭玉勤 . 王玉玺 邹存清
摘 要 论述了中药煮散的沿革 、理论依据 、实验和临床研究 , 从而制定出煮散的最佳粒径和常用
量标准 , 分析论证 了煮散的可行性以及优缺点 , 指出药物粉碎成颗粒煎煮可以提高中药有效成分
的煎出率 。
关键词 中药煮散 剂型改革 中药制剂
中药煮散是将中药粉碎成 比散剂稍大的
粗颗粒 , 以水煎煮 , 去渣取汁服用的一种剂
型 ;是古老中药汤剂的变型 。 近年来 , 由于中
药资源的匾乏 ,药价上调 , 汤剂这一原始的剂
型和煎煮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医发
展的障碍 , 因此 , 中药煮散这一研究课题历史
地提到 日程上来 。
1 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
煮散这一剂型 , 始见于汉代张仲景的《伤
寒杂病论 》, 如半夏散 、 四逆散 、慧茵附子败酱
,
A d d
r e s s : G u o Y u 甲n , p ha r m a o y Se e t io n o f C lin ie a l C o lle g e , H e ilo n g jia n g U n iv e r o it y 0 1 T r a d it io n a l C h , n , 、。 M e d ie : , ie ,
H a e
r
b in
《中草药》1 9 9 8 年第 29 卷第 3 期 · 2 0 7
散等 。 其制法或“捣筛 ” , 或 “锉麻豆大 ” , “煮 ,
去渣温服 ” , 虽未书 “煮散 ”之名 , 但以药的粗
末加水煎煮 , 去渣或连渣服用的方法 , 实际上
是最早煮散的记载 。 “煮散 ”之名 , 始见于唐代
孙 思遂的《备急千金要方》, 如卷八的续命煮
散 , 卷十一的防风煮散等数十个煮散方 , 都是
制成粗散 , 帛、绵包裹 , 煎后去渣服用 。迫至宋
朝 , 煮散这一剂型得到飞速发展 , 仅官修方典
《太平惠 民和剂局方 》所载的 78 8 个处方中 ,
煮散就占 23 9 个 。宋 、金 、元时期 , 煮散的应用
达到鼎盛 , 许多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圣济
总录》、《济生方 》、《小儿药证直诀》、 《脾胃论 》
等均有大量煮散的记载 。明清以后 , 药末渐被
饮片取代 , 煮散应用逐渐减少 。但许多名医仍
沿 呵这一剂型 , 如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银
翘散 , 至今尚在应用 。 近代名医蒲辅周 、岳美
中都喜用煮散 , 在《蒲辅周 医案》、 《岳美中医
案集》中就有很多有关煮散的记载 。 因此 , 煮
散这一剂型 , 历史悠久 , 源于汉代 , 定名于唐
代 , 盛行于宋代 , 只是明清以后有些衰减 。
2 中药煮散的现代研究
2
.
1 理论依据 : 中药煮散与汤剂不 同点 , 只
是药材颗粒大小之别 。 中药材绝大多数都是
动 、植物 , 是具有细胞组织 的原药 , 少部分为
矿物 、金属 , 药物成分的浸 出 , 是指水等溶媒
进入细胞组织 , 溶解其有效成分 , 经过扩散进
入溶剂 , 为人饮用而发挥治疗效果 。把药材饮
片再进一步粉碎成粗粒 , 增加了溶媒与药材
组织的接触面 , 加快了有效成分的浸出 。根据
扩散定律 :扩散速度 , 即单位时间内扩散物质
(药材有效成分 )的量 (d s )与扩散面积 (F )成
_
、 、
~
, . 、 .
_ _ d c
.
_
,
_ 卜正比 。 扩散公式 : d s 一一 D F 资 dt 其中 F 代一 ~ 。 队自 少、 ‘“ “ ~ ‘ d x 以 ‘ 六 ’
表药材的粉碎度 。 粉碎得越细 , 表面积就越
大 , 与浸 出溶媒的接触面越大 , 越有利于浸
出 。 因此 , 颗粒煮散虽用药量较少 , 但因提高
了药物的利用度 , 则取得与全剂量饮片汤剂
相 同的疗效川 。 50 年代后 , 许多单位和个人 ,
对不同规格的中药粗末进行研究 , 结果表明 ,
药物粉碎成颗粒煎煮 , 比原饮片可提高中药
·
2 0 8
·
有效成分的煎出量 仁‘一 ‘们 。
2
.
2 最佳粒径 : 实验表明 , 根 、茎 、果实类药
材粉碎粒度应以 2 ~ 0 . 28 m m 为宜哪〕。 具体
来说 , 煮散粒径的大小应以有效成分的浸出
率高 , 煎煮时不易糊化 , 煎液容易过滤和服用
方便为标准 。这就要依据药材的质地 、成分和
致密度的不同 , 提出不同的要求 : 对于组织疏
松的花 叶 、草类药材 , 由于组织微薄 , 溶媒易
于浸入 , 因此粉碎的粒径可粗些 , 以 4 m m 左
右为宜 ; 对于植物的茎 、动物及虫类药 (如娱
蛤 、全蝎 、乌蛇 、僵蚕等 ) , 其粒径以 2一 4 m m
为宜 ;对于组织 致密 的种子 、果实 、根茎 、木
质 、藤类等比较坚硬的中药 , 宜粉碎至 1 ~ 2
m m 左右为宜 ;对于矿石 、金属 、 贝甲 、兽骨类
药 (如代褚石 、磁石 、 自然铜 、龟板 、鳖甲、珍珠
母 、水牛角 、鹿角 、龙骨 、石膏等 ) , 应粉碎得细
些 , 根据传统的矿物药入煎要粉碎成细粉的
原则 , 最佳粒径应以 。. 28 m m 或更细为佳 ;
对于含淀粉较多的山药 、天花粉 、慧茵仁和含
粘液汁多的白岌 、黄柏等药材 , 不可过细 , 易
于糊化 , 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 ,故最佳粒径以
2 m m 或更大些为宜 。
2
.
3 常用量标准 : 煮散的常用量系指能产生
治疗作用又 比较安全的剂量 , 也就是成人每
次煎煮的颗粒用量 。 其标准就是最低有效量
和最大治疗量的区域值 ;再多也无法浸 出溶
解 , 非但浪费了药材 , 而且煎煮时容易糊化 ,
反而增加 了药物的毒性 。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
考证 、动物 实验 、临床实验等手段 , 从中优选
出最佳常用量每次在 9 一 15 9 之间 , 作为煮
散的标准量 , 日服 3 次 , 27 一 45 9 /d , 其疗效
可靠 仁‘6〕。
3 讨论
3
.
1 中药煮散的可行性 : 煮散完全保留了汤
剂的各种特点 ; 只是将汤剂的饮片再粉碎成
颗粒 。 由于煮散原料药是单味加工 、据方调
剂 , 此与传统中药汤剂处方无异 , 既按中医理
论辨证施治 、随证加减 , 也保持了汤剂处方和
群药共煎煮的特点 ; 同时对药物的主 、辅 、佐 、
使 , 七情合和等配伍原则也无任何影响 , 既遵
循了中医药的基本理论 , 又保持了汤剂的固
有特点 , 其疗效是可以保证和肯定的 。其次是
把药材粉碎成一定规格的颗粒 , 现有的粉碎
机械设备即可完成 。 目前国内已有颗粒饮片
中药的生产单位 , 如陕西铜川市中医院的中
药颗粒饮片加工 、袋装 、袋配 、袋煎技术已获
国家发明专利 。邯郸市中医院的“实用新型中
药饮片”已通过省级鉴定 ,并在本单位应用达
2 0 0 多种 , 使用中获得医生 、患者和药剂人员
的好评 [l ’〕。
3
.
2 煮散的优缺点及展望 : 中药煮散可以节
约很多中药 , 无形之中降低了每剂药的价格 ,
将大大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推动整个中医
事业的发展 。 中药煮散可以提高中药材的利
用率 ,可以缩短一半煎煮时间 , 对于富含挥发
油类的药材 (丁香 、苍术 、菌香 、细辛等 )减少
了挥发时间 , 也就减少了挥发成分的损耗 , 从
而提高了疗效 。
当然 , 煮散由于颗粒小 、分散度大 、易吸
潮 、霉变 , 给贮藏和保管带来了更严格的要
求 。 此外 , 药物粉碎改变了原饮片的外观特
征 , 使外观鉴别中药产生了困难 , 但在科学技
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 这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
总之 , 煮散这一中药剂型改革 ,遵循了中
医药的基本理论 , 继承了辨证论治的长处 , 保
持了汤剂的固有特点 , 克服了汤剂用量大 、饮
片大 、有效成分不能充分利用等缺点 , 既节约
了药材 , 又提高了疗效 , 而且大大地降低了药
费 ,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参 考 文 献
l 黄 黄 . 中国药学杂志 , 1 9 8 9 , 2 4 (2 ) : 7 4
2 史久良 . 哈尔滨中医 , 19 6 4 , (5 ) : 5 5
3 谢以若 . 人民军医 , 19 7 7 , (9 ) : 9 3
4 孙雁序 , 等 . 中医药学报 . 19 92 , (4) : 10
5 郝玉衍 , 等 . 中成药研究 , 19 80 , (3) : 17
6 刘中爆 . 中药通报 , 1 9 8 3 , s (3 ) : 2 3
7 吕桂月 , 等 . 中成药 , 1 9 8 9 , (3 ) : 9
8 常敏毅 , 等 . 中草药通讯 , 1 9 7 7 , 6 (5 ) : 2 2
9 李寿田 . 内蒙古中医药 , 19 8 9 , s (3 ) : 3 7
1 0 张维安 . 中药材 , 1 9 9 2 , 15 (s ) : 3 8
1 徐昌远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19 91 , 2 4 (2) : 75
1 2 吴玉成 , 等 . 中成药研究 , 1 9 8 1 , (3 ) : 1 1
1 3 吕文海 , 等 . 中药材 , 一9 5 5 , (4 ) : 3 9
1 4 中国人民解放军 15 7 医院 . 新中医 , 1 9 79 , (5 ) : 4 8
r s 董霄汉 , 等 . 河南中医 , 1 9 9 0 , (1 ) : 38
1 6 张玉芳 , 等 . 河南中医 , 1 9 9 6 , (4 ) : 2 5 4
1 7 景丽华 , 等 . 中国药事 , 2 9 9 4 , (5 ) : 3 0 0
(1 9 9 7

0 7

3 1 收稿
1 9 9 7

1 1

1 8 修 回 )
对《中国药典》1 9 9 5 年版部分动物药材拉丁名的商榷
福建省药材公司 (福州 3 5。。0 3) 韩 立 帝 金 鸣
《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典 》(下简称 《中国药典 )} 拉丁语 “水蛙 ” , 又 为环节动物门的水蛙属 。 由于水蛙
1 9 9 5 年版为建国以来的第六版药典 。 本版药典的颁 来 源 于 蚂 蝗属 W h汁m an la 的 两 个物 种 ; 水蛙 属
布为形成以国家药典为主体的标准结构跨进 一了一 H iru d 。 的 一个物种 , 而动物蚂蝗 w hl tm a 、心 Pl 户二
步 , 并有许多改进和提高 。 笔者在学习《中国药典 》 W hi tm an 又是第一来源物种 , 为此建议 , 水蛙的拉丁-
1 9 9 5 年版一部过程中 , 认为部分动物药材拉丁名有 名采用 W H IT M A N IA ; H IR U DO 两个并列的名称 ,
待进 一步完善 , 特提出如下商榷意见 。 将 “水蛙科”改为“医蛙科” [l, 习 。
1 关于拉丁名的问题 (按药典页码顺序) 1 . 2 第 1 9 页收载的全蝎 , 拉丁名用 SC( )R PI O , 这
1
.
1 第 67 页收载的水蛙 , 为水蛙科动物蚂蝗 W hi t - 一词系来 自希腊语 sk or Pi on , 又 sk or p ios 为 “蝎子 ”
m a n ia P i召ra W hitm a n
、 水 蛙 H ir u d o u ZP户o n , c a 的俗称 。 虽 S e o r p io 为蝎 目 S c o rP io n id a e 的字干 , 但
W h itm
a n 或柳叶蚂蝗 W 丙itm a n ia a era n u la t a W h it 一 药典规 定 , 全 蝎为钳 蝎 科动物 东亚 钳 蝎 B u th , ‘s
m a n 的干燥体 , 拉丁名用 H IR U D O 。 H ir u d o 一词 , 系 m a rt e n sii K a r s eh 的干燥体 。 钳蝎属 召u t人、、 为钳蝎
, 韩 立 1 9 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 区军 事政治大学福建分校 。 副主任中药师 。专业研究中药材引种栽培中药成方制剂生产工艺 、 中医药传统与现代科学理论 。 80 年代 , 主编《汉拉英中草药名称 》一书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九八五年版编译成英 文版 , 其 中药材英文名采用该书收载的名称 。 1 9 9 2 年编著 了《汉拉英动物药名称》 同时参加以中科院徐国钧院十为第一主编 的《抗肿瘤 中草药彩色图谱》的编著 , 任第一副主编 。
《中草药》1 9 9 8 年第 29 卷第 3 期 . 2 0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