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 ,我们正在对大豆的
发酵制品中药淡豆豉进行深入研究 ,初步实验研究
结果显示该药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新的应用价
值。
参 考 文 献
1 Walter E D, et a l. J Am Chem Soc, 1941, 63: 3273
2 Naim M , et al . Ph ytoch emist ry, 1973, 12: 169
3 Oh ta N, et al . Agric Biol Chem, 1979, 43: 1415
4 Kudou S. et al . Agric Biol Chem, 1991b, 55: 2227
5 Toda, et al . J Jpn, 1997, 172: 83
6 Wang G, et al . J Ag ric Food Chem, 1990, 38: 185
7 Adrian AF, et al . J Agic Food Ch em. 1994, 42: 1905
8 Lori C, et al . J Ag ric Food Ch em, 1993, 41: 1961
9 Adrian A, et al . Pro Soc E Bio Med, 1998, 217: 263
10 Pol lard M , et al . Nut r Cancer, 1997, 28: 41
11 Jing Y, et al . Anticancer Res , 1993, 13: 1049
12 Menon L G, Nu t r Cancer, 1998, 30: 74
13 Lee K W , et a l. Nut r Cancer, 1995, 24: 267
14 Yanagihara K, et al . Cancer Res, 1993, 53( 23): 5815
15 Muril l-W B, et al . Carcinogenesi s, 1996, 17( 7): 1451
16 Makela S, et al . Pro Soc E Bio Med, 1998, 217: 310
17 Peters on G, et al . Bioch em Bioph ys Res Commun , 1991, 179:
661
18 Powis G, et a l. Clin Biochem, 1991, 24: 385
19 Peterson T G, J Nut r, 1995, 125: 784s
20 An thon y M S, et al . J Nu t r, 1996, 126( 1): 43
21 An thon y M S, et al . Vasc Biol , 1997, 17( 11): 2524
22 Tovar P C, et a l. J Nu t r, 1998, 128( 5): 839
23 M urphy C T, et al . Eu r J Bioch em, 1993, 216( 2): 639
24 Fotsis T, et al .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3, 90: 2690
25 Kud D, et a l. Am J Physiol, 1993, 265: H586
26 Marczin N, et al . Am J Ph ysiol, 1993, 265( 3Pt2): 1014
27 Weber C, et al . J Immunol , 1995, 155: 445
28 Shut t D A, J Enndocr, 1972, 52: 299
29 Aedin A, et al . Am J Clin Nut r, 1994, 60: 333
30 Arjmandi B H, et al . Nut r Res , 1997, 17( 5): 885
31 Nestel P J, et al . Vasc Biol, 1997, 17( 12): 3392
32 Anderson J J B, et al . Pro Sio E Bio M ed, 1998, 217: 345
33 Zhang R Q, et al . Nut r Cancer, 1997, 29( 1): 24
34 Wang W Q, et al . Nu t r Cancer, 1997, 29( 1): 29
35 Geng Y. et al . J Cell Physiol , 1995, 165: 545
36 Halina S K, et al . Pro Soc Ex p Bio Med, 1998, 217: 358
37 Fujii E, et al . Naunyn-Schied ebergs-Arch-Pharmacol, 1997,
356( 4): 475
( 1999-06-14收稿
1999-07-26修回 )
火绒草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 (兰州 730050) 伍义行 王建国 谢家声 郭福存
摘 要 简要介绍了火绒草的来源、性味功能、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资源状况 ,概述了火绒草的化学成分、药
理活性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表明火绒草的研究和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火绒草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
火绒草 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 ( Willd. )
Beauv .别名: 老头草、薄雪草、老头艾 ,系菊科火绒
草属植物火绒草的干燥全草。夏、秋季采割 ,洗净晒
干 ,以地上全草入药 ,是我国东北、西北等地民间常
用中草药之一。
1 性味功能、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资源状况
1. 1 性味功能:味微苦 ,性寒。 具有清热凉血、消炎
利尿等功能。
1. 2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 15~ 30 cm,全
株密被白色绒毛。 茎通常从基部丛生 ,直立或斜上 ,
不分枝。叶互生 ,无柄 ,披针形或条形 ,全缘 ,长 1~ 3
cm,宽 3~ 5 mm ,两面密生白色绒毛。 夏季开花 ,头
状花序 ,无梗 , 3~ 5个簇生于茎顶 ,基部有 3~ 5片
三角披针形苞叶 ,苞叶密被灰白色毛 ,总苞的苞片覆
瓦状排列 ,外层苞片较小 ,被密毛 ,内层较长 ,先端膜
质。 瘦果长圆形 ,有短毛 ,黄褐色 [ 1]。
1. 3 地理分布及资源状况:多生于草原、山坡、山埂
等处 ,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西南等地 ,野生资
源极其丰富。
2 化学成分
从火绒草 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可溶部分
经溶剂萃取、硅胶干柱层和离心薄层分离等方法 ,共
分得 3个结晶单体 ,分别为咖啡酸 (caffeic acid)、香
草酸 (v anil lic acid)和一种含有酚羟基的醛类化合
物 [2 ] ,并分得原儿茶醛和反式桂皮酸 [3 ]。
从火绒草 95%乙醇提取物的甲醇可溶部分分
得阿魏酸 ( ferulic acid )和 β -谷甾醇 ,两者系首次从
该植物中分得 [4 ]。
·64· 中草药 Chinese Tradi 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年第 31卷第 1期
Address: Wu Yihang , Ins ti tu te of Tradi ti onal Chines e Veterinary M edicine, Chin es e Acad emy of Ag ricul tu ral Sciences , Lanzh ou伍义行 男 , 27岁 ,土家族 , 1996年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兽医专业毕业 ,学士 ,现为浙江大学动物科学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预防兽医。△国家“九· 五”科技攻关项目
国外对高山火绒草 L . alpinum和黄白火绒草
L .ochroleucum的化学成分进行过研究 ,已分离和鉴
定出:木犀草素 ( luteoin)、木犀草素 -7-β -D葡萄糖苷
( luteolin-7-β -D-g lucoside)、大波斯菊苷 ( co smosin)
和 polustrin。但有关火绒草的化学和药理活性尚未
见报道。
3 药理活性
3. 1 水煎剂:火绒草水煎剂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此外 ,有人认为对消除蛋白尿和血尿也有一定作用。
3. 2 70%乙醇提取物:火绒草 70%乙醇提取物的
正丁醇可溶部分具有抗炎和增加离体兔心脏冠脉流
量的作用。并且从中分离出的 3个结晶单体均具有
增加离体兔心脏冠脉流量的作用 [2 ]。
动物试验证明: 原儿茶醛是治疗肾炎的主要有
效成分之一 ,并具有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 [3 ]。
火绒草乙醇制剂 (用乙醇从火绒草中提取得到
的白色粉剂 )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效
成分为原儿茶醛、咖啡酸和香草酸等 ;其主要作用为
抗变态、炎症反应 ,如抑制多核白细胞游走 ,抑制溶
酶体、组织胺、 5-羟色胺等引起的炎症反应 [5 ]。
3. 3 95%乙醇提取物:将火绒草干燥全草用 95%
的乙醇提取 ,再用正丁醇提取、浓缩 ,收集黄色析出
物 ,干燥即得火绒草提取物 ,收率为 1. 5%。
3. 3. 1 对大鼠逆转性被动 Ar thus( RPA)反应性足
肿胀的影响: 给 RPA反应性炎症模型大鼠腹腔注
射火绒草提取物后 ,其足肿胀度明显减轻 ,而且注射
后 5 h仍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P < 0. 01) ,表明火绒
草提取物对大鼠 Arthus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
按照同样的方法 ,给去掉肾上腺的 RPA反应性炎
症模型大鼠注射火绒草提取物后 ,大鼠的足肿胀度
也能明显减轻 ,表明火绒草提取物的抗 RPA反应
并非依赖于肾上腺的完整存在。
3. 3. 2 对抗鼠血清兔血清引起的大鼠足肿胀的影
响:大鼠 21只 ,随机均分成 3组 (生理盐水组、火绒
草 ip 50 mg /kg组和火绒草 ip 100 mg /kg组 ) ,给药
30 min后 ,在右后足腱膜下注射 0. 1 mL抗鼠血清
兔血清 ,用窄带尺测量给药后不同时间足肿胀度。结
果 ,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注射抗鼠血清兔血清后 3
h炎症反应达到高峰 ,其足肿胀度为 ( 21. 8± 2. 64)
mm,而给药组其足肿胀度分别为 ( 12. 5± 1. 38)和
( 13. 5± 2. 67) mm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 P
< 0. 01)。表明火绒草提取物能明显抑制抗鼠血清兔
血清引起的足肿胀。
3. 3. 3 对豚鼠 RPA反应性皮肤出血的影响:给药
组和对照组豚鼠分别心内注射人胎盘球蛋白 1毫升
/只后 ,立即侧腹部皮内注射抗人 IgG血清 ,给药 5
h后 ,处死 ,剥皮 ,测量注射血清之处皮肤内面出血
灶直径 (纵横直径之平均值 )。结果 ,给药组和对照组
出血灶直径分别为 ( 11. 0± 1. 06)和 ( 16. 8± 2. 03)
mm ,组间差异显著 ( P < 0. 01) ,且出血灶深浅度也
有明显差别。 表明火绒草提取物能明显抑制豚鼠
RPA时皮肤出血反应。
3. 3. 4 对溶酶体引起的皮肤出血反应的影响:给生
理盐水组、火绒草提取物组和强的松组家兔分别背
部皮内注射溶酶体溶液 10微克 /只 ,致炎 2 h后 ,测
量皮肤红斑直径。 结果 ,对照组皮肤红斑直径为
( 15. 5± 3. 84) mm ,火绒草和强的松组红斑直径分
别为 ( 6. 4± 6. 19)和 ( 8. 6± 5. 32) mm,显然 ,火绒草
和强的松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 (P < 0. 05)。
表明火绒草提取物对家兔溶酶体所致的皮肤出血灶
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 3. 5 对膜破裂溶酶体引起的家兔皮肤出血灶及
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在家兔腹中线两侧各取一点 ,右
侧皮内注射完整膜溶酶体溶液 ,左侧注射膜破裂溶
酶体溶液 ,给药后 2 h静注 even’ s蓝 ,处死 ,剥皮 ,
测量出血灶直径和着色直径。结果表明 ,火绒草提取
物对完整膜或破裂膜溶酶体引起的皮肤出血和血管
通透性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推测该药的作用
不依赖于溶酶体的完整存在。
3. 3. 6 对多核白细胞移行作用的影响:按石川法在
大鼠背部造成气囊 ,再等分成两组 (生理盐水和火绒
草组 ) ,于给药后 1 h,气囊内注入 2%羧甲基纤维素
溶液 ( 6毫升 /只 ) ,待 6 h后抽出 1 mL渗出液 ,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结果 ,对照组和给药组渗出液中
白细胞总数分别为 15 217± 7 173. 4和 7 267±
3 343. 5,组间差异显著 ( P < 0. 05) ,白细胞分类两
组均为多核白细胞占 90%左右。表明火绒草提取物
对多核白细胞移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6]。
上述试验结果为火绒草提取物治疗免疫复合物
性疾病提供了部分药理学依据。当然 ,临床上免疫复
合物性疾病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过程 ,其中补体
激活、血小板聚集是此反应中的重要因素 ,而火绒草
提取物对此因素有何影响尚待研究。
4 临床应用
4. 1 火绒草是东北民间治疗蛋白尿、血尿等肾脏疾
病的常用中药之一。据文献记载有清热凉血、消炎利
尿、清除尿蛋白及血尿等作用。汤剂用量常为 15~
20 g /d
[7, 8 ]。
·65·中草药 Chinese Tradi 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年第 31卷第 1期
4. 2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内科研究室用火绒草
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提取物可溶部分治疗急、
慢性肾炎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3 ]。 此外 ,长春中医
学院用以火绒草为主的复方制剂治疗小儿急、慢性
肾炎 ,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 ]。
4. 3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研制的“妇炎净栓”是
以火绒草为主的复方制剂 ,该复方制剂对妇科阴道
炎等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4 ]。
4. 4 用火绒草乙醇制剂治疗慢性肾炎 45例 ,其中
男 29例 ,女 16例 ,年龄为 12~ 69岁。治疗结果清除
尿蛋白有效率达 87% ,肾功能恢复率为 53%~
58% ,血尿恢复正常。 经 3年临床观察 ,总有效率为
77. 8% (显效率为 17. 8% ,有效率为 60% ) [5 ]。
综上所述 ,火绒草具有多种治病功能 ,现已分离
和鉴定出:咖啡酸、香草酸、原儿茶醛、反式桂皮酸、
β -谷甾醇和阿魏酸等 6种化学成分。其中前 3种成
分经药理试验已证明具有抗炎作用 ,是治疗急、慢性
肾炎的主要有效成分。然而 ,目前对火绒草的研究仅
仅停留在其抗炎和利尿作用上 ,对其抗感染活性尚
未见报道。
火绒草的化学成分是相当复杂的 ,目前只报道
了为数不多的几种主要化学成分。 火绒草具有极其
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生物活性 ,因此 ,深入研究和开
发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册 ) .第二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6: 144
2 赵全成 ,等 .中草药 , 1984, 15( 3): 7
3 赵全成 ,等 .中药通报 , 1984, 9( 6): 31
4 赵全成 ,等 .中药通报 , 1988, 13( 2): 34
5 常桂荣 .中西医结合杂志 , 1987, 7( 11): 669
6 李龙云 ,等 .中国中药杂志 , 1994, 19( 3): 174
7 江苏新医学院编 . 中草药大辞典 (上册 )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 , 1977: 1688
8 沈阳部队后勤部卫生部编 .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沈阳:辽宁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970: 280
( 1999-05-12收稿
1999-08-08修回 )
天麻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094) 杨世林 兰 进 徐锦堂
摘 要 概述了天麻生活史和栽培生产的研究进展 ,及天麻化学、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现状 ,提出了天麻研
究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天麻 生活史 化学 药理
天麻 Gastrodia elata Bl.是一种名贵中药 ,具有
平肝息风、止痉之功效。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天麻还具
有增智、健脑、延缓衰老的作用 ,对老年性痴呆症有
一定的疗效 [1, 2 ]。天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
仅对天麻的研究作一概略回顾。
1 天麻生活史
天麻属兰科 (Orchidaceae )非自养型植物 ,没有
根和绿叶 ,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自养。天麻种子
无胚乳及其它营养储备 ,仅由胚及种皮构成 ,胚组织
无器官分化。早在 1911年 ,日本学者 Kusano报道:
天麻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是靠消化侵染的蜜环菌获
得的 ,天麻与蜜环菌是一种共生关系。多年来 ,许多
学者对天麻的生长发育进行了大量研究 [ 3, 4]。徐锦堂
先生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多年研究 ,发现并分离出紫
萁小菇等种子萌发菌 [5 ]。萌发菌的分离成功 ,使人们
充分认识了天麻由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成熟生长变
化的全过程 ,即天麻完成生活史的全过程是靠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真菌供给营养 [6 ]。 天麻种子萌发靠紫
萁小菇等种子萌发菌供给营养 ,发芽后的原球茎靠
同化蜜环菌才能正常生长 ,但是 ,研究发现蜜环菌对
天麻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借助光学显微镜
和电子显微镜 ,对天麻与真菌相互作用的形态与解
剖进行了大量观察研究工作 ,揭示了天麻种胚被紫
萁小菇侵染后的萌发动态 ,以及蜜环菌侵染原球茎、
营养繁殖茎后细胞结构的变化 [7, 8 ]。还利用放射性自
显影技术 ,从物质相互交流同化产物的运输途径方
面 ,进一步观察到标记的紫萁小菇仅由天麻胚柄状
细胞侵入胚体 ,种胚萌发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细胞壁
·66· 中草药 Chinese Tradi 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年第 31卷第 1期
Address: Yang Shilin, Inst itute of M edicinal Plant Dev elopm ent , Chines 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