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蝉翼藤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概况



全 文 :22 王志光 ,等 . 药学学报 , 1992, 27( 5): 345
23 王志光 ,等 . 药学学报 , 1992, 27( 9): 656
24 王志光 ,等 .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1992, 23( 2): 65
25 尹述凡 ,等 .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1993, 24( 6): 250
26 尹述凡 ,等 . 药学学报 , 1993, 28( 9): 668
27 王志光 ,等 .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1992, 23( 4): 159
28 尹述凡 ,等 .药学学报 , 1993, 28( 10): 762
29 鲁宽科 ,等 .药学学报 , 1999, 34( 1): 63
30 王志光 ,等 .化学学报 , 1993, 51: 933
( 1999-11-02收稿 )
蝉翼藤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概况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094)  杨学东  徐丽珍 杨世林
摘 要 蝉翼藤属植物中存在有黄酮、 酮、生物碱、皂苷和有机酸等化学成分并具有抗 HIV、抗变异、抗白血病等
多种药理活性 ,开发前景广阔。
关键词 蝉翼藤属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蝉翼藤属 Securidaca Mill. 植物属远志科
(Polygalaceae) ,在全世界约有 43种 ,主产于热带
美洲 ,少数种分布于热带亚洲和非洲。 我国仅有两
种:蝉翼藤 S. inappendiculata Hassk. 和瑶山蝉翼
藤 S. yaoshanensis Hao ,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和
海南 [1 ]。蝉翼藤属植物中 ,民间作为药物应用的主要
有 3种:
( 1)蝉翼藤 ,广西民间又称丢了棒、五味藤、一摩
消等。 其根茎味辛、甘、苦 ,性微寒。 有活血化瘀、消
肿止痛、清热利尿的功效 ,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腰肌劳损、急慢性肠胃炎、产后恶露不净等 [ 2~ 4]。其
茎叶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疹 [3 ]。
( 2)长梗蝉翼藤 S. longipedunculata Fres. 是
非洲传统药物 ,用于抗菌消炎 ,并且在宗教仪式上用
作精神治疗药物 ,被当地人称为 “ Tchunfki” [5, 6 ]。
( 3)长梗蝉翼藤变种 S. longipedunculata var.
parv ifol ia产于非洲的刚果、安哥拉、罗德西亚和莫
桑比克。在刚果 ,其粗提物作止痛、泻药、流产、抗风
湿和麻醉剂。 部落妇女还将其用作自杀药物 [ 7]。
笔者旨在对蝉翼藤属植物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
成果作一概述 ,以期今后更加深入地研究该属植物
及合理地开发利用该属植物资源。
1 化学成分
迄今为止 ,从蝉翼藤属植物中已确证的化学成
分主要有黄酮与 酮、生物碱、皂苷和有机酸及其衍
生物等 4类。
1. 1 黄酮与 酮类化合物 [8, 9 ]: 主要是黄酮醇苷类
的槲皮素苷和山柰酚苷 ,包括单糖苷和双糖苷。经水
解鉴定糖的种类有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
鼠李糖和芹糖等。此外 , Galeffi等人还分离得到了
一个 酮化合物 [9 ]。 从本属中得到的黄酮及 酮化
合物列于表 1中。
表 1 蝉翼藤属植物中的黄酮与 酮类成分
名  称 分子式 性状 熔点 (℃ )
槲皮素 -3-葡糖苷 C21H20O12 黄色结晶 252~ 256
槲皮素 -阿拉伯吡喃糖苷 C20H18O11 黄色结晶
槲皮素 -3-木糖苷 C20H18O11 黄色结晶
槲皮素 -3-鼠李糖苷 C21H20O11 黄色结晶
槲皮素 -3-半乳糖苷 C21H20O12
槲皮素 -3-槐糖苷 C27H30O17
槲皮素 -3-2″-芹糖基半乳糖苷 C26H28O26 黄色粉末 183~ 188
槲皮素 -3-2″-芹糖基葡糖苷 C26H28O16 黄色粉末 171~ 175
槲皮素 -3-2″-芹糖基阿拉伯糖苷 C25H26O15 黄色粉末 162~ 166
槲皮素 -3-2″-芹糖基木糖苷 C25H26O15 黄色粉末 164~ 168
山柰酚 -3-阿拉伯糖苷 C20H18O10 黄色粉晶 240~ 244
山柰酚 -3-芹糖基葡糖苷 C26H28O15 黄色粉末 165~ 170
2-羟基 -1, 7-二甲氧基 酮 C15H12O15
1. 2 皂苷类化合物:目前从文献上看仅有皂苷元的
报 道。 苷 元 主 要 有 3 种: a. 远 志 皂 苷 元
( presenegenin )
[10, 11 ]
, 又 称 细 叶 远 志 皂 苷 元
( tenuig enin ) , 即 2β , 3β , 27-trihydroxy-Δ12-
oleanene-23, 28-dioic acid; b. 美 远 志 皂 苷 元
( senegenin ) [11~ 13 ] , 即 12-( chloromethyl ) -2β , 3β-
dihydroxy-27-no ro lean-13-ene-23, 28-dioic acid; c.
金合欢酸 ( acacic acid ) [11 , 14]。此外 ,还有甾体皂苷
·392·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年第 31卷第 5期
Address: Yang Xu edong, Inst itute of M edicinal Plant Dev elopmen 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杨学东 男 ,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攻读天然产物化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分析、提取分离、鉴定和结构修饰 ;新药质量标准和中药复方研究。
元 [7 ]等存在 ,但无详细报道。
皂苷水解产生的糖有: 葡萄糖、半乳糖、木糖、苏
阿糖、岩藻糖、鼠李糖、甘露糖、核糖等 [7, 10, 12 ]。
1. 3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类化合物:从长梗蝉翼藤和
蝉翼藤中分离得到:芥子酸 ( sinapoic acid)、咖啡酸、
4, 5-二咖啡酰基 -D-奎宁酸、 3, 4, 5-三咖啡酰基 -D-
奎宁酸、β -D-( 3-sinapoyl ) f ructofuranosy l-α-D-( 6-
sinapoyl ) g lucopyranoside、 β-D-( 3, 4-disinapoyl ) -
f ructo-furanosyl-α-D-( 6-sinapoyl ) glucopy rano side
以及水杨酸甲酯 ( Me salicy late ) [ 7]、正二十六烷酸、
花生酸和苯甲酸等 [15 ]。
1. 4 生物碱类化合物: Costa等应用硅胶柱层析分
离和多种质谱技术鉴定 ,证明长梗蝉翼藤中含有野
麦 角 碱 ( elymoclavine, Ⅰ )和 脱 氢 野 麦 角 碱
(dehydro elymoclavine,Ⅱ ) ,并且还发现了一种新的
麦角灵生物碱 (Ⅲ ) ,但未分出单体 [5, 16, 17 ]。其结构如
图 1。
图 1 长梗蝉翼藤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
此外 ,运用 GC-M S技术对长梗蝉翼藤的主要
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 [18 ]。
2 药理活性
2. 1 抗 HIV活性:实验表明 ,许多多阴离子化合物
具有使 T4淋巴细胞免于 HIV病毒感染的能力。其
作用途径或者与硫酸多糖和外源凝集素 ( lectins)相
同 ,即与 HIV gp120糖蛋白结合 ;或者与金精三羧
酸 ( aurint ricarboxylic acid)相同 ,即与 CD4受体结
合 [19~ 22 ]。从长梗蝉翼藤中得到的 3, 4, 5-三咖啡酰基
奎宁酸和 4, 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均具有选择性抑
制 HIV复制的活性 ,并且前者远强于后者。进一步
的研究表明 ,这类化合物在体外对病毒反转录酶的
抑制是非特异性的 ,他们是通过与 GP120的特异结
合防止其与 T淋巴细胞的 CD4发生作用 ,从而灭
活 HIV的感染能力 [23 ]。
2. 2 抗变应性和抗白血病活性:美远志皂苷和美远
志酸镁具有抗变应性和抗慢性淋巴白血病的活性。
其中 ,前者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13 ]。
2. 3 抗菌消炎活性: 药理实验表明三萜酸 2β , 3β ,
27-三羟基齐墩果 -12-烯 -23, 28-二羧酸 (远志皂苷
元 )具有抗菌消炎活性 [ 24]。
此外 ,长梗蝉翼藤水提物中的皂苷还具有使青
蛙心动过缓、心脏收缩幅度提高的作用 [25 ]。
3 结语
蝉翼藤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少 ,仅有 2种。但蝉翼
藤在我国作为民间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跌打损
伤、风湿骨痛、腰肌劳损、急慢性肠胃炎、产后恶露不
净、过敏性皮疹等症。长梗蝉翼藤在非洲国家也作为
传统药物得到使用。 然而 ,到目前为止 ,本属植物的
化学和药理学研究均很欠缺。近年来 ,本属植物中的
生物碱类成分得到关注 ,被认为对神经系统有显著
作用 [5, 16 ]。现有的药理学研究表明 ,本属植物具有较
强的抗菌消炎、抗 HIV等多种活性 ,具有较好的研
究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编 . 云南植物志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83: 261
2 江苏植物研究所等编 .新华本草纲要 (第一册 ) . 上海: 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988: 292
3 谢宗万 ,等 . 全国中草药名鉴 (上册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6: 229
4 尹彤东 .中药材 , 1998, 6: 23
5  Cos ta C, et al . J Heterocyclic Chem, 1992, 29: 1641
6  Nun ziatina de Tommasi , et al . J Nat Prod , 1993, 56: 134
7  Moes A, et al . J Ph arm Belg, 1966, 21( 7-8): 347
8  Hambu rg er M , et al . Phytoch emis t ry, 1985, 24: 2689
9  Galef fi C, et al . Fi toterapia, 1990, 61( 1): 79
10  Delaude C. Bul l Soc Roy Sci Liege, 1971; 40( 5-8): 397
11 林启寿 . 中草药成分化学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7: 550, 443,
546
12  Davrenx M, et al . Bull Soc Roy Sci Liege, 1971, 40( 9-10): 498
13  Tubery P R. , et al . Fr Demande FR 2, 510, 557 ( cl. c07c62 /
32) , 04 Feb 1983
14  Izzi E I, et al . Bull Soc R Sci Lieg e, 1989, 58( 2): 53
15 陈家源 ,等 .中国药学杂志 , 1992, 7( 4): 216
16  Cos ta C, et al . IL FARM ACO, 1992, 47( 1): 121
17  Marina Scandola, et al . J Heterocyclic Chem, 1994, 31: 219
18  Cos ta C, et al . Organic Mas s Spect romery, 1992, 27: 255
19  Mitsuya H L, et al . Science, 1988, 240: 646
20  Baba M, et al . An nals NY Acad Sci , 1989, 556: 419
21  Schols D, et al . V irology, 1990, 175: 556
22  Weiler B E, et al . J Gen Virol , 1990, 71: 1957
23  Mahm ood N, et al . An tivi ral Chemis try Chemoth erapy, 1993, 4
( 4): 235
24  Tubery P, et al. Fr Demande 2202683 ( cl. A61k, Co7c) , 10
May 1974
25  J Fraga de Azev edo, et al . Bull Soc Pathol Ex otique, 1963, 56:
68
( 1999-08-23收稿 )
《 中 草 药 》 杂 志 欢 迎 刊 登 广 告
·393·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年第 31卷第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