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 ) ,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 ,经过两年的引种驯
化筛选 ,其中 12种一年生植物可在黄河三角洲正常
生长发育 , 11种多年生植物可在这里生长并能越
冬 [1 ]。
另外 ,许多盐碱地野生药用植物具有多种用途。
如柽柳还是盐碱地土壤改良及绿化树种 ,其枝条还
可编筐 ,也是蜜源植物。罗布麻的茎皮纤维是纺织高
级衣料和造高级用纸原料。 嫩叶蒸炒揉制后可当茶
饮用 ,也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叶还可提橡胶。如能注
意到这些药用植物价值的多样性 ,进行全面开发 ,可
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 赵可夫 .植物抗性生理 [M ]. 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 1993.
[2 ] 李法曾 ,姚敦义 . 山东植物研究 [M ] . 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 ,
1995.
[3 ] 山东经济植物编写组 . 山东经济植物 [M ]. 济南:山东人民出
版社 , 1978.
[4 ] 陈汉武 ,郑亦津 ,李法曾 . 山东植物志 (上卷 ) [M ] .青岛:青岛
出版社 , 1990.
[5 ] 陈汉武 ,郑亦津 ,李法曾 . 山东植物志 (下卷 ) [M ] . 青岛:青岛
出版社 , 1997.
荜茇的本草考证
刘佑波 1 ,徐新春 2
( 1. 深圳市平湖人民医院 ,广东 深圳 518111; 2. 深圳市平湖镇人民政府 ,广东 深圳 , 518111)
摘 要: 目的 考究荜茇的用药历史 ,确定正品 ,排除伪品。方法 考查古今文献记载 ,综合分析。结果 古今本草
所载荜茇不尽相同。结论 荜茇正品来源于胡椒科植物荜茇 Piper long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 ,同属他种
植物果穗为混伪品。
关键词: 荜茇 ;本草考证 ;混淆品
中图分类号: R281.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1) 12 1127 03
Textual research of herbal medicineP iper longum
LIU You-bo
1
, X U Xin-chun
2
( 1. Pingh u People s Hospital o f Shenzhen, Shenzhen Guangdong 518111, China; 2. Pinghu People s Government o f Shen
zh en, Sh enzhen Guangdong 518111, China )
Key words: Piper longum L. ; tex tual research of herbal medicine; fake
荜茇系胡椒科植物荜茇 Piper longum L. 的干
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主产于南亚、东南亚等热带地
区 ,我国的云南、海南与广东三省有分布 ,临床用药
分进口品与国产品两种。又名:毕勃 ,荜拔梨、阿梨诃
陀 ,椹圣。具有温中散寒 ,下气止痛之功效 ,多用于治
疗呕吐、泄泻、脘腹冷痛、偏头痛及牙痛等 [1 ]。目前有
些地方存在以同属植物的果穗代替荜茇或相互混用
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正本清源 ,兹对其考证如下:
1 古本草记载
荜茇 ,首见于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 “凡
使 ,先去挺 ,用头醋浸一宿 ,焙干 ,以刀刮去皮粟子令
净方用 ,免伤人肺 ,令人上气” [2 ]。
唐· 《新修本草》曰: “荜茇生波斯国。此药丛生 ,
茎、叶似 酱 ,子紧细 ,味辛烈于 酱” [3 ]。 《酉阳杂
俎》谓: 荜拔出摩伽陀国 ,呼为荜拔梨 ,拂林国呼为阿
梨诃陀。 苗长三、四尺 ,茎细如箸 ,叶似蕺叶 ,子似桑
椹 ,八月采 [4 ]。
宋· 《本草图经》称:荜茇 ,出波斯国 ,今岭南有
之。多生竹林内 ,正月发苗 ,作丛 ,高三、四尺 ,其茎如
箸 ;叶青圆 ,阔二、三寸如桑 ,面光而厚。三月开花 ,白
色在表 ;七月结子如小指大 ,长二寸以来 ,青黑色 ,类
椹子。九月收采 ,灰杀 ,暴干。南人爱其辛香 ,或取叶
生茹之。黄牛乳煎其子 ,治气痢 ,神良。谨按《唐太宗
实录》云:贞观中 ,上以气痢久未痊 ,服它名医药不
应 ,因诏访求其方 ,有卫士进乳煎荜拔法 ,御用有效。
刘禹锡亦记其事云 ,后累试年长而虚冷者 ,必效 [5 ]。
《开宝本草》云: 荜茇 ,味辛 ,大温 ,无毒。主温中下气 ,
补腰脚 ,杀腥气 ,消食 ,除胃冷 ,阴疝 ,痃癖。其根名荜
茇没 ,主五劳七伤 ,阴汗核肿。生波斯国 [6 ]。《证类本
草》记为: 荜拔 ,味辛 ,大温 ,无毒。 主温中下气 ,补腰
·1127·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12期
收稿日期: 2000-10-25
脚 ,杀腥气 ,消食 ,除胃冷 ,阴疝痃癖。其根名荜拔没 ,
主五劳七伤 ,阴汗核肿。生波斯国。此药丛生 ,茎、叶
似 酱 ,子紧细 ,味辛烈于 酱。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
子云:治霍乱冷气 ,心痛血气。陈藏器云:毕勃没 ,味
辛 ,温 ,无毒。主冷气呕逆 ,心腹胀满 ,食不消 ,寒疝核
肿 ,妇人内冷无子 ,治腰肾冷 ,除血气。生波斯国 ,似
柴胡黑硬 ,荜拔根也。 唐本注云: 《蜀都赋》所谓生于
番禺者。蔓生 ,叶似王瓜而厚大 ,味辛香 ,实似桑椹 ,
皮黑肉白。酉戎亦时将来 ,细而辛烈。或谓二种。交
州、爱州人云: 酱 ,人家多种 ,蔓生。子长大 ,谓苗为
浮留藤。 取叶合槟榔食之 ,辛而香也 ,又有荜拔 ,丛
生 ,子细 ,味辛 ,烈于 酱。 此当信也。今注渝、泸等
州出焉 [7 ]。
明· 《雷公炮制药性解》则称: 荜拔 ,味辛 ,性大
温 ,无毒 ,入肺、脾、胃、膀胱四经。主温中下气 ,消食
开痰 ,治阴疝 ,止霍乱 ,除泻痢日久 ,疗心腹冷痛。醋
浸一宿 ,刮去皮粟子令净方用 [8 ]。 《本草纲目》时珍
曰: “荜拔当作荜茇 ,出南方草木状 ,番语也。陈藏器
本草作毕勃 ,扶南传达室作逼拔 ,大明会典作荜
茇 [9 ]。
清· 《植物名实图考》阐述道: 荜拔 ,南方草木
状、酉阳杂俎皆载之 ,开宝本草始著录。丛生 ,子亦如
桑椹 ,近时暖胃方多用之……凡物因地轧异 ,阅隔瀛
海万里耶。 而岭南时有之 ,何以复有异同 [10 ]? 《赤
雅》云: 荜茇……古方用此甚少以其耗散真气动脾肺
之火且损目耳 ,出南番岭南亦有类椹子而长青
色 [11 ]。《本经缝源》记为:荜茇 ,辛大温 ,无毒。醋浸刮
去皮子 ,免伤肺上气。 辛热浮散 ,为头痛、鼻渊要药。
取其能入阳明经散浮热也。性能温中下气 ,治霍乱水
泻 ,心腹满者宜之。然辛热耗散能动脾胃之火 ,多用
令人喘咳、目昏、肠虚下重 ,以其走泄真气也 [12 ]。
综观历代本草 ,荜茇自南北朝至今均有记载和
描述 ,有详有略 ,但究其根源 ,是否均指同一种植物
品种 ,从下面再作进一步研究。
2 荜茇的本草考证
南北朝· 《雷公炮炙论》载有本品但未言其用 ,
只言炮制过程中须“以刀刮去皮粟子令净方用 ,免伤
人肺 ,令人上气。”唐· 李 《新修本草》于 酱项下
言及荜茇谓之“味辛烈于 酱”。明· 李时珍《本草纲
目》云: “按嵇含《草木状》云: 酱即荜茇也。生于番
国者 (泛指我国西方边境外国来者 )大而紫 ,谓之荜
茇。生于番禺小而青 ,谓之 子。本草以 易蒌子 ,
非矣。蒌子一名扶留 ,其草形全不相同。”上述记述明
显不当 ,误指把荜茇当 酱。清·吴其浚在《植物名
实图考》中纠正指出: “……又李时珍引《南方草木
状》云 ,本草以 易蒌子 ,非矣。蒌子一名扶留草 ,形
全不同。今本并无此数语。《唐本草》始著 酱 ,嵇氏
所谓本草 ,当在晋以前 ,抑时珍误他人语耶?”同时又
对类似荜茇的 酱详加分析曰: “ 酱……颜师古
注: 子形如桑椹 ,缘木而生 ,味尤辛 ,今石渠则有之。
此蜀 酱见传纪之始。 《南方草木状》则以生番国为
荜茇 ,生番禹者谓之 ,交趾 (泛指五岭南 )、九真 (今
越南清化 )人家多种 ,蔓生 ,此交、滇之 见于纪载者
也。”此外吴氏还在江西、湖南、云南等地实地考察 ,
详细记述 酱 (蒌叶及芦子 )在民间的食用情况。 再
次证实荜茇与 酱应指不同植物 ,功效亦不尽相同。
《本草图经》“出波斯国 ,今岭南有之。多生竹林
内。 正月发苗 ,作丛 ,高三、四尺 ,其茎如箸 ;叶青圆 ,
阔二、三寸如桑 ,面光而厚。三月开花 ,白色在表 ;七
月结子如小指大 ,长二寸以来 ,青黑色 ,类椹子。 九
月。收采 ,灰杀 ,暴干” ,《证类本草》“此药丛生 ,茎、叶
似 酱 ,子紧细 ,味辛烈于 酱”等关于荜茇的描述 ,
其产地、生长习性 ,采收加工等内容均与现代本草相
似 ,所指应为同一植物荜茇 Piper longum L.。
因《新修本草》、《本草纲目》将荜茇附于 酱或
荜澄茄条下 ,不仅古人易混淆 ,直至现在仍时有混
用。此外 ,市场上或地方药市流通的形态、性味、功效
类似的品种还有木姜子 (即山苍子 ) Litsea pungens
Hemsl.、山鸡椒 L . cubeba ( Lour. ) Pers.、荜澄茄
Piper cubeba L. 等。 它们容易与荜茇相混淆。
有学者曾到黔南州、黔西南等地考察过 ,发现当
地盛产樟科的木姜子、清香木姜子 Litsea euosma
W. W. Smith、黑木姜子 L . otrata S. Lee. 以及胡椒
科的假 Piper sarmentosum Roxb.、华山蒌 P .
Sinense ( Champ. ) C. DC.、缘毛胡椒 P. semi im-
mersum C. DC. 等多种易混淆植物。 它们在形态、
功效上与荜茇、 酱、荜澄茄都非常相似 ,极易混淆 ,
而且民间有以其果和果穗捣碎调食的习俗 [ 13]。这有
可能是造成荜茇、 酱等混淆使用的原因。
现将荜茇与 酱等同属植物的植物分类检索表
摘录如下 ,以兹区别:
1. 茎下部和上部的叶形状均很相似 ,卵状长圆形或卵
状披针形 ,背面沿脉上年内被微硬毛 ;叶蒜鞘长为
叶柄的 2 /3~ 3 /4;苞片有缘毛……缘毛胡椒 Piper
semiimmersum C. DC.
1. 叶形状差异颇大 ,茎下部的阔卵形、近圆形乃至肾
形 ,上部的卵形、卵状长圆形乃至椭圆形 ,背面沿
脉上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 ;叶鞘长为叶柄的 1 /3~
1 /2;苞片无缘毛。
·1128·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12期
2. 叶脉全部基出 ;叶柄长短随叶着生于茎的部位不
同而异 ,茎下部的叶柄长达 9 cm,中部的长 1~
2 cm ,顶部的叶近无柄而抱茎 ;花序轴无毛
荜拔 P . Longum Linn.………………………
2. 叶脉有 1对离基 7~ 20 mm从中脉搏发出 ;茎下部
的叶柄伸长 ,中、顶部的叶柄是虽较短 ,但仍长
达 2~ 5 cm;花序轴被毛或雌花序轴无毛
3. 雄花序长 1. 5~ 2 cm,雌花序长 6~ 8 mm;果无
毛 ;叶鞘长为叶柄的 1 /2
假 P . sarmentosurm Roxb.………………
3. 雄花序可达 15 cm,雌花序长达 3~ 5 cm ,果顶
端被绒毛 ,叶鞘长为叶柄的 1 /3
蒌叶 P . betle Linn.……………………
从荜茇的产地、形态、性味、功效等记载分析 ,除
《南方草木状》与《本草纲目》误将荜茇等同于 酱
外 ,其余本草所载荜茇均与现时所用的荜茇 Piper
longum L.相一致。但现代常有同属他种植物如
酱 Piper betle L.等与之相混淆 ,造成误用。
3 结论
通过考证表明 ,荜茇古今来源不尽一致 ,《南方
草木状》、《本草纲目》将荜茇与 酱等同是错误的观
点 ,其余本草所载荜茇均与现时所用的荜茇 Piper .
longum L.相一致。正品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荜茇 P.
longum 的干燥近成熟或熟果穗 酱 P . betle等是
混伪品 ,它们在形态、产地、性味、功效等方面均有相
似之处 ,互相容易混淆 ,临床用药时应注意加以区
别。对于胡椒科其他与荜茇相似的属种 ,药用功效具
体如何 ,有无开发潜力 ,有待进一步研究 ,以便更好
地利用药材资源。
参考文献:
[1 ] 中国药典 [ S] . 2000年版 .一部
[2 ] 南北朝· 雷 撰 ,王兴辑校 . 雷公炮炙论 (辑佚本 ) [ M ] . 上
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 1986.
[ 3 ] 唐· 李 ,苏敬撰 ,尚志钧辑校 .新修本草 (辑复本 ) [M ] . 合
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1.
[4 ] 唐· 段成式撰 . 酉阳杂俎 (二集 ) [M ] . 中华书局 ,四库全书
1953, 0277: 152
[ 5 ] 宋· 苏颂编撰 ,尚志钧辑校 . 本草图经 [M ] . 合肥:安徽科学
技术出版社 , 1994.
[6 ] 宋· 卢多逊 ,李 等撰 ,尚志钧辑校 . 开宝本草 (辑复本 ) [M ].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8.
[ 7 ] 宋· 唐慎微撰 ,尚志钧校点 . 证类本草 [M ] . 北京:华夏出版
社 , 1993.
[ 8] 明· 李中梓编辑 ,明钱允治 ,金芷君校注订正 .雷公炮制药性
解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8.
[ 9 ] 明· 李时珍著 . 本草纲目 (上 )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2.
[10 ] 清· 吴其浚著 . 植物名实图考 [M ] .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
1957.
[11 ] 清· 邝露撰 . 赤雅 [M ] .中华书局 ,四库全书 3121:卷十二草
部 .
[ 12 ] 清· 张璐 . 本经逢源 [ M ]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59.
[13 ] 冉懋雄 . 酱的本草考证 [ J]. 基屋中药杂志 , 1994; 8( 4) : 3.
苦参组织构造补遗
潘鲁敏 ,姚 强 ,焦福贵 ,田永富* ①
(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8)
中图分类号: R282.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1) 12 1129 02
苦参为豆科 ( Leguminosae)植物苦参 Sophora
f 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有关文献记载它的组织构
造均为双子叶植物根的正常构造 [1, 2 ]。但是观察苦参
根横切面 ,可见形成层环明显 ,具细微的放射状纹理
与裂隙 ,有的具有同心型环纹 [ 1, 3, 4] ,木质部中央有 2
至数个散列或呈环状的菊花心样花纹。笔者经显微
观察研究 ,确定其为苦参的异常构造 ,国内目前尚未
有此报道 ,现将有关研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原植物取自安徽省合肥市大蜀山 ,由南
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秦明珠教授鉴定。
1. 2 方法:按直径的大小不同截取苦参根的不同部
位 ,分别做横切面制片 ,显微观察。
2 结果
2. 1 正常构造:木栓细胞 5~ 12列 ,皮部狭窄 ,韧皮
部散有纤维束 ,纤维束周围细胞含有草酸钙方晶 ,形
·1129·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12期
① 收稿日期: 2001-3-01作者简介:潘鲁敏 ( 1952-) ,女 ,安徽省黄山市 ,副教授。1974年毕业于安徽医学院药学系 ,留学任教。现在安徽中医学院药学系 ,主要从事中药鉴定学教学与研究。 Tel: 0551-5128515( H) 0551-2821006转 2024(系办 )
* 安徽中医学院中药 96级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