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的变化机制 。
参 考 文 献
邹文栓 , 等 中国中药杂志 , ,
徐东铭 , 等 中国中药杂志 , ,
李向高 中药材 , ,
刘星蜡 中国中药杂志 , , 一
刘成基 , 等 中药材 , ,
陆敏仪 , 等 中 国中药杂志 , ,
一 , 生秦学摊言缸日 , ,
蔡宝昌 , 等 中因药学杂志 , ,
蔡宝昌 , 等 中国药学杂志 , ,
。 罗尚凤 , 等 中国中药杂志 , ,
一 郭 戎 , 等 中成药 , ,
许益民 中成药 , ,
张兆旺 , 等 中药炮制现代研究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
版社 ,
米田该典 , 等 生菜学雄蒜 ,
魏均娴 药学学报 , ,
徐绥绪 , 等 药学学报 , ,
一 一 收稿
甘草及其制剂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系 济南 张 萍 带 祝希娴
摘 要 概述了国内外对甘草药理药效及医疗作用研究的最新成果 ,重点介绍了近年来甘草及其
制剂在解痉镇痛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治疗皮肤病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抗利什曼原虫 、抗癌 、抗病
毒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机理 , 并介绍了对甘草毒副作用的研究情况 。
关锐词 甘草 药理药效 临床应用 毒副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甘草具有补脾益气 、清热
解毒 、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及调和 药性等功
效 。 西方国家传统把甘草作为矫味剂和祛痰
剂 。随着科技发展 ,各国对甘草的研究逐步深
入 , 发现 了许多新的药理药效作用 。我们就甘
草及其制剂的最新研究情况加以概述 。
解痉镇痛作用
甘草具有解痉镇痛作用 , 尤其在痉挛状
态下更明显 。甘草与芍药可相互协同 , 故甘草
配芍药疗效更好 。 甘草 中解体的主要化学成
分为黄酮类化合物 , 其中的异甘草素
镇痉作用最强 〔, ’ , 店床 已有许多
新应用 。
用于 胃 线及大肠内窥镜检查 日本
报道芍药甘草汤可作 为 胃 线及大肠 内窥
镜检查的解痉剂 。 在造影或内窥镜检查前需
肌注解痉剂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 但传统的解
痉剂可引起排尿功能障碍等副作用 。 现已证
明高浓度的芍药甘草汤对人工诱导的异常兴
奋状态的抑制作用比对正常运动更明显 芍
药甘草汤有松弛骨骼肌和镇痛作用 大肠内
窥镜检查时投与芍药甘草汤确可减轻患者的
痛苦 。 作为胃 线检查前处理剂所具有的抑
制胃液分泌的作用 , 芍药甘草汤仅比解痉剂
略弱 。因此 , 对慎用或禁用传统解痉剂的患者
可应用芍药甘草汤达到解痉镇痛之 目的‘幻 。
治疗小儿腹痛 用甘草汤或芍药甘草汤
治疗小儿腹痛显效迅速 。 口服与 口含疗效对
比 前者约 半数患儿腹痛消失 后者
内半数见效 , 在 左右 以上
的患儿腹痛消失 。 在 口腔内涂布苯佐卡因使
神经知觉暂时麻痹 , 在此情况下上述试验仍
有 例腹痛消失 。 另外甘草汤对持续 个月
的腹部绞痛也有显著疗效〔〕。
对肌痉挛的作用 给予芍药甘草汤同时
并用当归芍药散或桂枝获荃丸等活血祛癖剂
, , , , , , , , ,
可治疗由类风湿性关节炎 、哮喘 、角膜溃疡引
起的以及不明原因的眼睑肌痉挛 ,疗程 一
或 一 周 , 症状全部消失 〔们 。 由脑血管障
碍引起的排肠肌痉挛 , 给予甘草汤提取剂 , 其
症状有明显或轻度改变 , 且显效较早 。该效果
与服用肌松弛剂及弱安定药相当 〔〕。 对长期
接受血液透析并多次出现肌痉挛的 例患
者 , 在不改变透析液与理想体重的条件下 , 连
续 个月给予芍药甘草汤 , 结果肌痉
挛 例完全消失 , 例出现频率明显减少并
且程度减轻 , 例肌痉挛的频率未见变化 , 次
月出现频率减少 。 服药后 例血清 由
升高到 , 其余未见明显变化 。 末稍神经传
导速度在能探讨的 例中 , 例胖肠肌感觉
神经传导速度较服药前有改善趋势 ‘的 。
预防抽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人体内由葡萄糖还原为糖醇的活
性增强 ,血小板的凝聚性增高 。糖尿病性神经
病变的机理可部分解释为对醛糖还原酶的抑
制作用 。 试验证明异甘草素是一种最强的醛
糖还原酶抑制剂 , 它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大
鼠晶状体内醛糖还原酶的活性 , 当 拜
时其 抑 制 率 为 , 拌 时为
以甘油醛为底 物时 的 。为
一 ’ , 以葡萄糖为底物时为 一
。 动力学研究表明 , 它对大鼠晶状体的
醛糖还原酶具有非竞争抑制特性 。此外 , 抑制
人体血红细 胞中山梨醇的积集时其 。为
一 。 将异甘草素用于糖尿病大
鼠 , 其血红细胞 、坐骨神经和晶状体中山梨醇
积集分别降低了 、 和 · 〔, 〕。
异甘草素还具有强力的抗血小板作用 〔〕 。 另
外从甘草中提取的一种 一芳基衍生物 一
也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
对皮肤病的作用
主要成分为甘草提取物和碳酸氢钠的溶
液对特应性皮炎有一定疗效 , 用浸浴式疗法
浴疗 周 , 测定临床皮肤表现 皮肤痰痒 、皮
疹及皮肤干燥情况 和角质层含水量 , 与浴疗
前相比 , 角质层含水量上升 , 临床皮肤表现改
《中草药》 年第 卷第 期
善率为 〔的 。 对进行性银屑病患者仅给
予 甘草甜素 , 日
次 , 个别患者 , 日 次 。 周为 疗程 ,
有的用药 个疗程以上 , 结果临床 例中显
效 例 、有效 9例 , 无加重者 〔‘o〕。
4 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老年性疾病 , 如腰
背痛 、胸椎腰椎压迫性和疲劳性骨折引起的
疼痛给予甘草附子汤有较好疗效 。 因疼痛而
卧床不能翻身 、排便困难者 ,服用甘草附子汤
数 日后可自行或借助于外力活动 , 2 周左右
疼痛消失 , 多数病例可简单料理日常生活 。同
西医疗程 (3 一5 周 )相比 , 可缩短治疗时间 ,
且效果良好 〔, 1 , 。
5 抗利什曼原虫作用
甘草查尔酮 A 是一有效的抗利什曼原
虫药物 。 体外试验表明 , A 能抑制杜 氏利什
曼 原 虫 Le ishm aoia don ov ani L averan 色
M es ni l和硕大利什曼原虫 L .m 刃or 的体前
鞭毛体和无鞭毛体的生长 , 还可控制硕大利
什曼原虫对小鼠的感染和杜氏利什曼原虫对
仓鼠的感染 。 其靶组织可能是寄生物的线粒
体〔1 2: 。
6 抗癌作用
甘草次酸(glyeyrrhetinie aeid)能抑制巴
豆油、其成分 『r D A 为强促癌剂)诱发的小鼠
耳肿胀和鸟氨酸脱梭酶 (O D C )活性 。 对强致
癌剂苯并花诱发的 D N A 损伤有一定保护作
用 .还可降低笨并花引起的非程序 D N A 合
成 ’L 3 。 G l 一厂对黄曲霉毒素 B , ( A F B ; ) 和二乙基
亚硝胺(D E N )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发生均
有明显抑制作用 , 并且 G L 在抑制 D EN 致肝
癌前病变发生过程中 , 对 D N A 损伤修复有
明显保护作用 , 使 D N A 修复功能接近正常
水平 , 从而降低了 D E N 的致癌性 , 同时 G L
还可使肝癌前病变 羊谷氨 酞转肤酶 (G G T )
阳性肝细胞增生灶减少 。 此作用可解释 G L
抑制癌前病变发生的部分机理〔‘们 。
7 抗病毒作用
7- 1 对艾滋病(A ID S )的作用 :艾滋病病毒
. 569 .
感染者的治疗原则是阻止病毒增殖和
增强机体免疫力 。 试验证明 G L 可明显抑制
H IV 增殖 , 并具有免疫激活作用 。 1 . 23 陀/
m L 的 G L 对 H IV 增殖抑制率达 50 % 。 但
G L 抑 制 H IV 感染的有效浓度 (0. 2 ~ 1. 0
m g/m L) 高 , 范围狭窄 , 若要维持其在血液中
的有效浓度 , 须持续大量给药 。 临床实践表
明 , 给予 SN M C (强力新甘草甜素 , 含 0.2%
GL
、卿甘氨酸及 O· 1 % 半肤氨酸)超大量疗
法 , 每 日静注 80 m L (GI JI 60 m g ), 1 周后
H IV 一 A g 减少 , T 了、 T : 细胞 (T 淋巴细胞亚
群)和 D R 阳性细胞增加 。 T 。细胞增加是 G L
的免疫激活作用所致 , 此类细胞上升可改善
临床症状 。 从临床疗效看 , S N M C 用量不少
于 600 m g /d (12 m g /k g · d ) 才 能有效 。 但
G L 对治疗呈现精神神经症状的 A ID S 患者
无效 。 尸检表明脑脊髓液中 H lv 一 A g 值异常
高 , 并分离出 H IV , 血液中抗原阴性 , 未分离
到 H IV , 说明 G L 可抑制血中 H IV 增殖 , 不
能抑制中枢神经组织中 H IV 增殖 ‘, 5〕。
7
.
2 对肝炎病毒的作用:静脉滴注 SN M C
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连续 4 周 40 m L /d (含
G L 80 m g)静滴 , 总改善率为 64 % , 肝功能改
善率为 78 写 。 对 H Be 抗原持续阳性患者用
SN M C 进行长期间歇治疗 , 其中 6 .6% 的患
者 H Be 抗原转阴 , 4 .4 % 出现 H Be 抗体 , 治
疗 3 个 月 后 G P T 降 至 正 常 , 有 效 率 达
9 .4% 。 S N M C 也可用于预防输血后感染的
非 甲非乙型肝炎 , 连 日静滴 , 输血后观察 18
周 , l o o m L / d 静滴组肝炎发病率为 3.6% ,
4 0 m L 剂量组发病率为 12.8% , 未静滴的对
照组发病率为 17.6% 〔‘6〕 。 目前未发现 SN M C
对人体的耐药性及明显副作用 。 甘草酸 (gl y-
eyrrh izie aeid )抑制乙肝表面抗原 (H B sA g )
在细胞内穿过高尔基区运转 , 这种抑制发生
在 0 一链糖化之后和被唾液酸修饰之前 。 甘草
酸处理的培养细胞导致 H Bs A g 颗粒表面的
性状变化 , 且与 H B sA g 唾液酸修饰障碍相
对应 。因甘草酸阻碍了唾液酸的补充 , 其近期
效果是乙肝病毒 (H B v )感染细胞的 H Bs A g
一
5 7 0
·
分泌受到抑制 , 从而改善乙肝患者肝功能障
碍 ;其远期效果是由于对 H B , A g 颗粒上唾
液酸的清 除 , 原发性免疫增强 , H B s A g 的抗
原性提高 , 最终改善对 H B V 的免疫状况 〔, 7 , 。
使用 各干扰素 (l F N 一阳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
在停药后血清转氨酶 (T A )正常化率低 , 若
IF N 与 SN M C 合用 , 停药后 T A 的正常化率
明显提高 , 疗效统计显效和 有效率达 6 % ,
H C V
一
R N A 阴转率达 67 % , 副作用仅与单独
使用 IF N 一日相似 , 故 IF N 一日与 SN M C 合用是
治疗慢性丙肝的一种理想方法[18 〕。 G L 治疗
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疗效 。 用
G L 针剂 80 ~ 120 、L 与 10 纬葡萄糖溶液静
滴 , 丹参注射液 15 一 30 9 与 10 % 葡萄糖静
滴 , 每 日各 1 次 , 同时 口服常规护肝药 , 疗程
1一3 月 , 有效率达 90% 〔, 。, 。 G I J 对 C C 14引起
的实验性肝炎 G O T 上 升也有显 著抑制作
用‘20。。
8 甘草的副作用
有的患者在服用甘草制剂后出现水肿和
血压升高等症状 , 这是 由甘草次酸及其衍生
物引起的醛固酮增多症样的病态 , C o n n 把摄
取甘草引起的醛固酮增多症样的病态称为甘
草性 假性醛 固酮增 多症 (lieoriee一 i n d u e e d
p s e u d o a l d o s t e r o n i s rn ) 〔, ‘〕。 其特征是低肾素 、
高醛固酮活性 , 同时血钾明显降低〔韶〕。
甘草造成钾丢失的机制 (盐皮质激素样
作用)目前大致有 5 种假说山〕: a) 甘草次酸
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 C T H )样作用 。 甘草
次酸作为 A CT H 样物质刺激肾上腺 , 使内因
性类固醇上升 ;b) 甘草次酸有增强醛固酮活
性的作用 ;c) 甘草次酸对 5a 及 5件类固醇还
原酶有明显抑制作用 , 使醛固酮的灭活作用
受阻 ;d) 通过甘草次酸本身与盐皮质激素受
体结合形成的醛固酮作用 ;e)甘草次酸在胃
中抑制 n 件经类固醇脱氢酶活性 。 发生本病
后应立即停止使用甘草制剂 , 血压则迅速降
低 , 低血钾性症状亦可迅速缓解 ,血钾的恢复
略慢 , 若补钾和进行抗醛固酮制剂治疗可加
快恢复 。 但如果不停用甘草制剂即使大量补
钾也不能提高血钾浓度 , 只能使尿中排钾量
增加 〔23 。 中医认为若需大量久服甘草 , 可配
适量泽泻 、获等等利水渗湿药同用 , 以预防或
减轻副作用 。
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生较少 见 。 此病
的发生与服用含甘草类药物的时间长短剂量
大小 无密切联系 , 而与用药者个体体质有
关〔231 。 此外 , 目前还发现 G L 导致儿童乳腺
发育(1 例)〔24〕 , 致非乳期妇女泌乳 (2 例)〔25〕,
致精神症状 (l 例)〔26j , 生药甘草致全身搔痒 、
出现药疹 (i 例)〔27 〕, 致婴儿腹泻(1例 )〔2 8〕 , 甘
草加工现场致胸闷憋喘 (1例)〔2 , 〕 。
, 结束语
近年来国内外对甘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药源开发 、提取新的有效成分及药理药效研
究方面 , 使之临床应用范围得到扩展 , 由传统
应用 向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抗寄生虫 、抗癌 、
抗病毒等新领域拓展 , 对预 防、 治疗某些常
见 、多发 、疑难症有新发现 。 甘草的作用机理
及其药理等方面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 甘草
毒性小 , 副作用很少发生 ,有望成 为以各种有
效成分制剂参与临床治疗的中药 。 我国是甘
草主产地之一 , 应加强对其从药源开发到临
床应用的一系列研究 。
参 考 文 献
l 刘 勤 , 等.中国药学杂志 , 1 9 8 9 , 2 4 ( 1 2 ) : 7 0 5
2 黄 欣编译.国外医学 一中医中药分册 , 19 95 , 17 (1 ) : 3
3 金嫣莉摘译.国外医学 一中医中药分册 , 19 95 , 1 7 (3 ) : 32
4 王雅新摘译.国外医学 一中医中药分册 , 19 96 , 18 (1 ) : 28
5 崔 听摘译.国外医学 一中医中药分册 , 19 96 , 18 ( 2) : 20
6 怡 悦摘译.国外医学一中医中药分册 , 19 9 5 , 17 (6 ) : 29
7 K
a o r u
A
, e t a
l
.
P l
a n t a
M
e
d
,
1 9 9 0
,
5 6 ( 3 )
:
2 5 4
8 M
a s a t o T
.
P l
a n t a
M
e
d
,
1 9 9 0
,
5 6 ( 3 )
:
2 5 9
9 黄 欣摘译.国外医学一中医中药分册 , 19 94 , 1 6 ( 2) : 26
1 0 吴绍熙 , 等.临床皮肤科杂志 , 1 9 9 4 , 2 3 ( 1 ) : 9
1 张志军摘译.国外医学一中医中药分册 , 19 93 , 巧(4) :38
12 陈蕙芳摘译.国外医药 一植物药分册 , 19 94 , 9 ( 4) : 17 3
1 3 陈晓光.药学学报 , 1 9 9 4 , 2 9 ( 1 0 ) : 7 2 5
1 4 严瑞琪 , 等.癌症 , 1 9 9 5 , 1 4 ( 4 ) : 2 4 5
巧 贾任华摘译.国外医学 一中医中药分册 , 19 90 , 1 2 ( 1 ) : 1 3
1 6 李长格摘译.国外医学一中医中药分册 , 1 9 8 , 10 ( 4) : 16
1 7 张秀珍摘译.国外医药 一植物药分册 , 19 96 , 1 工(5) :2 24
18 沈志平摘译 , 国外医学一药学分册 , 1 9 9 4 , 2 1 ( 5 ) : 3 0 8
1 9 过建春 , 等.中西 医结合肝病杂志 , 19 蚁 , 4( 2) : 32
2 0 张于义摘译.国外医学 一中医 中药分册 , 1 9 92 , 14 ( 5) : 13
2 1 张金铭摘译.国外医学 一中医中药分册 , 1 9 9 2 , 1 4 ( 6 ) : 1 4
2 2 周德文摘译.国外 医药 一植物药分册 , 1 9 94 , 9 (3 ) : 1 12
2 3 梁 嵘摘译 .国外医学 一中医中药分册 , 19 92 , 14 ( 4) : 4
2 4 孙 明.江西医药 , 1 9 9 5 , 3 0 ( 4 ) : 2 5 5
2 5 石维福 , 等.新药与临床 , 1 9 9 4 , 1 3 ( 2 ) : 1 2 3
2 6 高希斋 , 等.新药与临床 , 1 9 9 4 , 1 3 ( l ) : 5 4
2 7 刘淑芳.新疆中医药 , 19 94 , ( 4) : 封四
28 王仁群.中国中药杂志 , 1 9 9 4 , 1 9 ( 1 0 ) : 6 3 1
( 1 9 9 7
一
0 1 一 0 3 收稿
1997一 0 4 一 1 4 修回)
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中药—龙胆
天津医科大学第三医院(300203)
天津市南开医院
高麟 第
门玉华 杨振凤
龙胆 为龙 胆科植物条叶龙 胆 G改tiao m an-
shuri ca K itag. 、龙胆 G .:cabra B ge、 、三花龙胆 G .t二
刀ora Pall.或坚龙胆 G .ri geseen: Franeh .的干燥根
及根茎 。 前 3 种习惯称“龙胆” , 后 1种称“坚龙胆 ” 。
春秋两季采挖 、洗净 、干燥rl] 。 味苦 、性寒 , 为清肝胆
湿热 ,泻下焦郁火之常用中药田 。 始载于《神农本草
经》、列为中品[2, 3习。 现代医学列为苦味健胃药 ,能促
进消化液分泌[4] , 有利胆 、抗菌 、 降低血压 , 保肝作
《中草药 》1 9 9 7 年第 28 卷第 9 期
用r3, ’〕。 近年来我国用 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
甲亢) ,特别是对肝火 旺盛阴虚型的甲亢患者 , 应用
龙胆草收到了满意疗效 。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指导 ,通
过动物实验 ,对其抗甲亢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探讨 ,得
出了龙胆草治疗甲亢临床应用的理论根据 。 笔者拟
对龙胆的化学成分 、抗甲亢机理及临床应用作一综
述 。
1 化学成分
·
5 7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