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芍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全 文 :白芍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蛇滨制药厂研究所 汕头      刘鹰翔  马玉卓
摘婆 综述近年来白芍及其化学成分的抗炎 、 免疫调节 、 抗病毒  抗氧化、 抗惊厥 、胃肠道疾病、
护肝和心血管疾病等的药理研究 。
白芍尸 。。‘。 。。‘      系毛莫科植物的去外皮千燥根 , 性微寒 , 味苦 酸  有养
血柔肝 、 缓中止痛 、 敛阴收汗的功能 。 我国民间用于治疗胸腹胁肋疼痛 、 泻痢腹痛 、 自汗盗
汗 、 阴虚发热 、 月经不调 、 崩漏 、 带下 。 近年来白芍的药理研究 已取得显著进展 。
 化学成分
白芍根含量较多的是芍药贰           , 它是松油二环烷        的 价 生
物 , 其酚键水解后产生苯甲酸 , 白芍含有大量苯甲酸      , 即因生芍药加工而得 。 其根
还含有牡丹酚         。 另外 , 根中含有挥发油 、 脂肪油 、 树脂 、 糠质 、 糖 、 淀粉粘液
质 、 蛋白质 、 日一谷街醇和三菇类 , 四川产白芍含一种酸性物质 , 对金葡菌有抑 制 作 用 。 芍
药花 中则含黄茂贰         、 山奈酚  ,  , 二葡萄糖贰 、 多量没食子 辑 质   以
上  、 除虫菊素        、 ,  一甲基十四烷酸 、 日一谷街醇 、 廿五烷烃等 。 白芍叶含裸
质〔〕。
 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白芍总贰                      ,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动物模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得到研究。          静脉给药   ,   
对大鼠多发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长期毒性试验表明 , 该药安全且无明显不 良反应
〔〕。 在对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  的开放性临床试验中, 结果表明 , 大剂量  
   一       服用周 , 对患者有明显疗效。 该药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降低血
球沉降率与类风湿因子滴度 。 而且对   患者的异常免疫功能 , 如外周血单核 细胞产生 一 
水平 、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致分裂素反应与产生 一 水平以及  一受体密度 , 抑制性 细胞的
数目等均有机能依赖性恢复作用 。 与甲氨喋吟     的比较试验表明 ,    的抗关节炎
作用起效较   早 , 但疗效较温和 。 对患者异常免疫功能的影响也不完全相同。 且   的
耐受性远较小剂量   为优。 在这个试验中还表明 , 一 可作为监护  疗效和调整剂量
的一种灵敏而简便的指标〔们 。 人们还详细研究了  对正常人与类风湿性关 节 炎患者单核
细胞和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 在  一       冠量下 ,   对正常人的  诱导外周血单
核细胞产生  一  ,   一诱导淋巴增殖反应和 一产生的均呈浓度性的双向作用 , 试验表
明 ,   对患者有明显机能依赖性免疫调节作用 。 认 为  对患者的治疗作用可 能 与其调
整  异常的免疫功能有关〔 〕。 花生四烯酸  一脂氧酶代谢物   ‘是一个迄今 已知 活性极强
的白细胞趋化剂和聚集剂 , 亦是重要的致 炎 介应质 。 为进一步研究  的作用机制 , 采用 已
建立的测定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   ‘的反相   法 , 并初步探讨了  对    ‘产
生的影响 , 初步结果表 明 , 在给药浓度      下对大鼠巨噬细胞产生    的抑制作用与
相同剂量的非街体抗炎药     氟灭酸相当 , 作用则较缓慢 。 在            浓
                ,                                ,      
《中草药 》   年第 卷第 期   
度范围内可剂量依赖性抑制   ‘的产生 , 其 。。为       。提示该药的抗炎免疫调节作
用可能与其影响   ‘的产生有关〔幻 。 ’ 白芍 、 甘草水煎剂对 巴豆油致小鼠 耳廊肿胀 、 醋酸所
致小鼠腹腔炎症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 此外, 早在 。年代 日本学者曾报道
了白芍的抗炎等药理活性〔幻 。
   免疫调节  一氧化氮        ,   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外 , 还分布于中枢与
外周神经原 , 内分泌腺与肝、 肺、 肠组织及多种炎症 、 免疫细胞 , 而且证明  既兼有第二
信使和神经递质的性能 , 又是效应分子 。 介导和调节多种生理功能 。 在研究    双 向调节
免疫作用机能时 , 发现  合成酶抑制剂 一  可消除高浓度  负调节小鼠脾细胞的  
增殖反应 , 而叫噪美辛仅有部分拮抗作用 , 提示高浓度   主要通过促进小产 生  而发
挥负调节作用 。 相反 , 高浓度   对   刺激小分泌 一 与  一 以及  细胞增 殖反应的
负调节作用 , 均与其促进中产生大量  有关 〕。   对环磷酞胺升高和降低 的细胞或
体液免疫模型呈现机能依赖性双向调节作用 , 可能是与其调节不同免疫机能状态小鼠    
细胞 比值有关〔。〕 。试验中  对体外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化学发光、    释放和 一 生成以
及脾淋巴细胞的    增殖反应与  一生成 , 均有浓度依赖性双向作用〔,  。用 体 外诱导
不同 调节细胞 的实验模型和单克隆抗体检测技术 , 分析了  的双向调节作用与 调 节细
胞的关系 。            可促进体外刀豆素 时间依赖性地诱生   ‘细胞和  一 斗
    细胞 , 并分别拮抗环抱霉素 抑制 细胞诱生和左旋咪哩抑制 细胞诱生 的作用 。
提示  促进不同淋巴细胞亚群诱生有明显的机能依赖性特征 。 试验提示 ,   对小 鼠脾
淋巴细胞    增殖反应和体外抗体诱生呈现浓度依赖性双向作用 , 可能与其浓度依赖性改
变   ‘     一 啥细胞 比值有关 。 低浓度   促进    增殖反应和 细胞诱生 可 能是经
激活巨噬细胞而实现的。 应用体内 体外诱导特异性与非特异性 调节细胞模型和    直
接检测了 细胞亚群的方法 。 观察了  对 细胞的作用 , 结果显示 ,   在体内外不仅可
促进特异性 调节细胞的诱导 , 亦可增加非特异性 调节细胞的诱导 。 提示这可能 是发挥免
疫调 节作用的基础 〔‘”一 , “〕。 白细胞介素是一类参与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细胞因子 , 梁 君山
等采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检测了 一 的条件及   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探 讨 。 结 果 表
明 , 脂多糖  ! ∀ 诱导小鼠胸腺M 小产生 的最佳浓度sm g/L , T G P 可依赖性地增 加IL 一 I
的产生 , 但高浓度T G P ( 0.25 ~ 125 m g / L ) 时 , I L 一 1的产生显著降低 , 量效关 系 呈曲 线
罩形趋势 , 提示T G P对IL 一 1的产生具有双向作用〔17〕 。
2
.
3 抗病毒作用: 病毒和肿瘤已成为当前国际上主要的治疗问题 。 其中千扰素 ( IF N )存
在广谱抗病毒 ( 包括致瘤病毒 ) 、 免疫调节以及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受 到 人 们极大关
注 。 但IF N 治疗人类病毒及肿瘤的结果远远落后于实验动物模型 。 千扰素的数量 和 纯度尚
不能满足需要 , 因此 , 致力于发掘具有干扰素诱生或促诱生作用的中草药是一个新颖的研究
方向 。肖尚喜等进行了T G P促千扰素诱生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结果表明 , T G P 给 药浓度10
m g/L 下 , 在试管内无直接诱生IF N 的作用 。 但是可促进鸡新城疫 I系弱毒冻干疫苗诱生 a-
I F N 。 其最适浓度为10 m g/L 时 , 可促进C o n A 诱生Y 一I F N , 当C on A 为亚适剂量时 , 最适
浓度为l~ 1om g/L 。 当C on A 最适剂量时 , T G P 的最适浓度为0.2~ 10 , n g / L 。 这均可提高
IF N 的效价l~ 2倍。 而且T G P在250i n g/ L 时能使 水泡性口炎病毒效价 一 f 降2 .2 对数值〔’8〕。
另有报道 , 白芍水煎剂可促进 N P V 诱生a 一 I F N , 其最适浓度」g / L 。该水煎剂促进亚适剂量
为C onA 诱生Y 一I F N 的最适浓度5~ 109/ L , 促进最适剂量C o n A 诱尘Y 一 I F N 的最 适浓度 ,2 . 5
·
4 3 8
·
,亦可提高IF N 的效价1~ 2倍。 两项研究比较说明T G p促进IF N 诱生作用方面 , 其
效果好于水煎剂 , 尤其是具有强的促卜IF N 诱生 的活性。 提示若能进一步进行临床试验 , 并
阐明其作用机理 , 对T G PI 右床应用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
2
.
4 抗氧化作用: 白芍提取物T G P 对M 小反应氧类的产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低浓度的T G P
可浓度依赖性地促进酵母多糖诱发的大鼠腹腔M 小化学发光和H ZO :的产生 , 高浓度时T G P则
呈浓度依赖性抑制〔2“〕。 牡丹皮和白芍都有解热镇痛、 抗炎 、 免疫调节 、 抑制血小板聚集 、抗
血栓形成 、 中枢抑制等作川 。 人们在研究丹皮总贰 ( T G M ) 和白芍总贰 ( T G P )对 红细胞
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时发现 , T G P 、 丁G M 均可抑制H :O :引起的溶血现象。 这可能 与它们能
抑希‘!G S H 消耗和膜L PO 产生 以及对膜保护作用有关 , 但T G P 明显弱于 T G M 。 T G P 在4om g
/L 和 10 m g / L 剂量下对红细胞呈保护作用 。 实验结果表明 , T G M 和T G P 具有 抗 氧化和细
胞膜稳定作用 。 其作用机制以及可能的临床方面的用途 , 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21 〕。高本波
等通过单纯产生超氧阴离子 ( O 石) 和经自由基 ( O H )模型对T M P 和T G P 的抗氧化作 用 进
行研究发现 , 它们对自由基可能有清除作用 , 但对C C I‘和乙醇造成小鼠肝脏脂 质 过 氧化损
伤 , T G p 则无作用 〔22〕。
2
.
5 抗惊厥作用: 实验 中发现 , 在小鼠腹腔注射白芍提取物芍药贰19 / k g , 能减少动物的自
发活动 , 延长戊 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 , 抑制因腹腔注射醋酸所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和对抗戊
四哩所致惊厥 。 其芍药代谢素 I ( m et abl ite l) 对戊 四哇痉挛的抑制作用较芍药贰为强 , 同
时认为肠内细菌对芍药贰呈现药效起重要作用t2 3, 2 ‘〕。
2
.
6 胃肠道作用: 白芍能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而存 在 解痊作用 。 以白芍为主 的方剂可
治疗包括便秘 、 腹泻 、 腹胀 、 阴寒、 脾虚等肠道应激性综合征 , 总有效率为90.5% 〔肠〕。 白芍
还可在动物模型中对 胃肠道电运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并与中药柴胡相反 。 这就为解释 白芍的 “以缓急痛” 治疗 胃肠痉挛性疼痛的药理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 , 也为研究白芍在古代
“治肝安胃” 疗法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26〕。 甘草 、 白芍水提合剂 ( 。.2 19 )
对在体兔肠管平滑肌运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两者合用较其单用效果好 , 并且降频率作用较
降幅作用强 。 给药后20 ~ 25 m in 降低兔肠管收缩频率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64.71%和 70 .5甥 ,
并强于阳性对照组阿托品 ( 0 .25 m g ) 〔27〕。 实验中提高胃粘膜细微结构的显示是胃双比造影
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 通过实验筛选则观察到中药白芍在这方面 的作用 , 用其水煎液作胃清洗
的60例与未清洗胃的相同例数比较对照 , 经用R id it 分析数据 , 说明了清洗组明 显低于对照
组c2 ‘, 。其主成分芍药贰对豚 鼠 、 大鼠的离体肠管和在体胃运动以及大鼠子宣平滑肌均有抑制
作用 , 并能拮抗催产素引起的收缩 。 与甘草的甲醇提取物F M:。。具有协同作用 。 芍药贰对 由于
紧张刺激而诱发的大鼠消化道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29 〕。
2
.
7 护肝作用: 复方白芍具有舒肝理气 、 消症化积的功效。试验表明通过一次大剂量灌胃异
硫氰酸苯醋诱发大鼠血中胆红素 ( S B ) 和血清谷丙转氨酶 ( SG P T ) 活动急剧升高 、 胆汁流
量减少 , 发现用复方白芍能明显地降低SG PT 和S B 。 使肝小叶中央静脉扩张充血 , 肝索排列
恢复正常 , 肝细胞轻度颗粒变性 , 未见肝细胞脂肪及嗜酸性变〔30〕。
2
.
8 心血管系统作用: 早在70 年代 , 白芍即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心肌缺血及血栓等病症。 白
芍提取物芍药贰在试管内或对A D 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 在研究 了 红花 、 丹
参 、 炮山甲 、 赤芍 、 三棱 、 苏木 、 山植 、 川芍 、 我术 、 白芍 、 红藤等活血化痕中药对4.OG y
照射小鼠祛疲作用的比较 。 发现 白芍的祛痕作用达 14 .5% , 但是弱于红花 、赤芍 、炮山甲等〔3。
《中草药 》 19 9 5年第26 卷第8期 4 3日
其它: 白芍、 抉等 、 山药、 黄连等4种中药水溶性提取液对二氨基药诱导效应具有抑制
作用 , 试验结果显示出它们对ZA F诱导鼠伤寒沙门氏T A :。。所致突变均有强烈抑制作用 , 抑
制率大于 75 % 。 白芍水煎剂与获荃对ZA F 诱导鼠沙门氏T A 。。突变 有 抑制作用〔32 , 3 3 〕 。 白芍
水煎剂还在试管内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 阳性菌 、 病毒 、 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 白芍提取
物芍药贰对小鼠正常体温有降低作用 , 并对人工发热的小鼠有解热作用 。 白芍的利尿作用及
疗效亦有综述〔34〕。 白芍总贰对老年性疾病的临床试用性治疗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3“〕。 周丹
等通过实验观察了赤芍、 白芍及卵叶芍药醇提物对小鼠滋补强壮作用 , 发现无论赤芍还是白
芍醇提物都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和小鼠缺氧存活时间 , 有一定的强壮作用 , 但对幼年小鼠体
重增加无影响 , 对攀丸、 前列腺贮精囊重量无影响 , 提示无雄性激素样作用 〔3“〕。
综上所述 , 白芍是丫类具有多种生理与药理活性的中药 , 其中白芍总贰 已在临床上试用
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 肝炎、 老年性疾病等。 效果较好 。 芍药贰作为主要成分发挥药效。
随着研究的深入 , 这一中药必将呈现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今 考 文 献
19 肖尚喜, 等.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 9 9 1 , 2 6 ( ‘) :
份5 0
丁长海 , 等.中国药理学通报, 1 9 9 2 , 8 ( 5 ) :
高本波 , 等.中国药理学通报 , 1 9 9 2 , 8 ( 3 ) :
2 0 2
高本波 , 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 1 9 9 1 , 26 ( 3 ) :
2 3
难波恒雄. 国外医学 ·中医中药分册, 1 9 8 7 , 9
(
2
)
:
1 0 7
难波恒雄. 国外医学 一 中医中药分册 , 1 9 8 8 , 10
( 5 )
: 2 9 1
丁正康 .浙江中医杂志 , 1 9 9 0 , 2 5 ( 1 0 ) : 4 4 5
杨 革, 等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北京: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1 9 9 3 . 8 6 6
李怀荆 , 等 .中成药, 1 。。3 , 1 5 ( 5 ) : 4 5
黄贤叔.上海中医药杂志 , 1 9 ” ( 1 ) : 25
冉先德 .中华药海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 1 9 9 3 。
1 5 1 0
黄正良.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
出版社, 1 9 9 3 . 8 5 0
张洪娣 , 等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北京: 人 民卫
生出版社 , 1 , 9 3 . 5 5 8
佘素贞 , 等 .癌症, 1 , 9 2 , 1 1 ( 3 ) : 2 5 0
佘素贞 , 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1 9 9 。, 2 1 ( 1 1 ) 。
4 9 6
丁俊杰 。辽宁中医杂志 , 1 , 9 0 , 1 4 ( 3 ) : 4 0
张雪琴 , 等.中国药理学通报, 1 9 8 8 , 4 ( 5 ) : 3 14
周 丹 , 等.吉林中医药, 1 9 9 3 ( 2 ) : 38
(
1 9 9 4
一 2 0 一 1 9 收稿 )
ŽU‘.人,自曰
5内b山几勺
门口‘UO曰,曰自月‘
,臼生叨几Jn
月,一Ž内O的介口口nJ
1 江苏新学医 院编 .中药大辞典 .上册 . 上海: 上海科
学技术 出版社 , 1 9 8 6 . 70 6
2 梁君山 , 等.中国药理学及毒理学杂志 , 1 9 9 0 , 4
( 4 )
:
2 5 3
3 李 俊 , 等 。 中国药理学通报 , 0 9 9 1 , 7 ( 1 ) : 53
4 王志坚 ,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 1 9 9 4 , 10 ( 2 ) :
1 1 7
5 王志坚 ,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 1 9 9 4 , 10 ( 3 ) :
1 9 7
6 李 俊 , 等 。 中国药理学通报, 1 9 9 2 , 8 ( 1 ) :
3 6
7 张秀梅. 中药材 , 1 9 9 2 , 1 4 ( s ) : 2 7
s 高木敬次郎 , 他. 药学杂志 ( 日 ) , x o 6 , , 5 7 :
8 8 7
9 陈敏珠.中国药理学通报, 1 9 9 2 , 8 ( 6 ) . 4 09
2 。 王兴 旺 , 等. 中国药理学 通报 , 1 9 9 0 , 6 ( 6 ) :
3 6 3
1 1 梁君山, 等 . 中国药理学通报, 1 9 5 5 , 通( 通) :
2 2 0
1 2 魏文树, 等中国药理学通报 , 1 0 5 7 , 3 ( 3 ) : l 遵s
13 郭 浩 , 等. 中国药理学和毒理学杂志 , 1 9 9 3 , 7
( 3 )
: 1 9 3
1 4 王兴旺 , 等 . 中国免岌学杂志 , 1 9 9 0 , 6 ( 4 ) :
2 4 3
15 张 乱 , 等 .中国药理学和毒理学杂志, 1 9 9 。, 4
( 3 )
:
1 9 0
1 6 王兴旺. 中国药理学杂志 , x , 9 2 , s ( 5 ) : 3 通。
17 梁君山 ,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 1 9 8 9 , 5 ( 6 ) 云 3 54
1 5 肖尚喜 ,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1 9 9 3 , g ( 1 ) : 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