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Cultivating Techniques of Ural Lico:ice (Glycyrrhiza uralensis)

甘草人工栽培技术



全 文 :甘 草 人 工 栽 培 技 米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武威 7 3 3 0 0 0 )张应 昌 .
摘要 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廿草生境的调查 , 又对甘草种子的处理技术 、 种植技术 、 田间管理 、
天然甘草与人工甘草药效分析 、 苗根栽境技术 、 病虫宫防治 、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等方面做 了妙
系统的研究 ,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神植技术措施 。
关健词 甘草 人工栽培 生境 种子处理 种植柱术
甘草 ` l夕。夕 r r 人玄二。 u : 。 ! 。 。 : :` F I S c h . 是应 月{ _ :之广的草药 , 除有去。t炎 、 抗 过敏 、 解毒 、
润喉〔 1〕、 止咳等多种功能外 ,业能补虚损 、 坚筋骨 、 治惊痛 , 同时还 方调和众药 ,通行十二经 、
解百药毒的 作用 , 故有 “ 国老 ” 之称 。 甘草除去药 用外 , 还刊月!共甜昧作烟草 、 食品的加味
料 。 国外常把它制成 “ 甘草果糖 ” 。 甘草 用途广 , 价一格连续土涨 , 药用价值及经济效益都很
高 , 是脱贫致富的一种途径 。
甘草不但具有防沙固沙的作用 , 它的茎 叶还是羊冬季的好饲草 。 其药用部分是根和根状
茎 , 由于 自然条件的恶化 , 如降水减少 , 无组织无计划盲目采挖不仅破坏了天然甘草资源使
其无法永续利用 , 而且使西北荒漠地 区和宁夏内蒙等甘草产区的土地沙化 , 其它伴生牧草也
难 以生存。 为使甘草能永续利用 , 造福于人类 , 可建成 以甘草为主休的草原体系 , 建立轮采
制度 , 使天然甘草资源得 以保护和发展 。
目前我省武南甜素厂 , 张掖市私营工厂提灭甘草甜索及 廿草浸膏年需们一草数量相当大 ,
加之 出口 和国内各方面的需求 , 一甘草已成为抢手货 。 为解 决供箭矛盾 ,仅靠 自然生长及繁殖 ,
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而我们对 }{4草的生境 、 矛卜植技术 、 种 ; ` 处理万法 、 田间管理措施 、
天然甘草与人工甘草药用成分比较 、 苗根栽植技术 、 病虫害防治等 _ _ 面做了全面细致 的研究 。
1 甘草的生境
甘草在我 国北方地 区广泛分布于温带干旱半干旱 区 ,暖 . ;带 、 寒温带〔” 〕大陆型季风气奴区
内。 适生气温年平均为 3一 10 ℃之间 ,海拔高度在 2 50 一 1 4 0 m范围内 。海拔高度超 过 】5 0 0 。 时 ,
甘草生长很少 。 从分布的纬度来看 , 以北纬 37 一 47 。 之间都有甘草生长 , 跨纬度 10 度多 。 从东
经 73 一 125 “ 这样大的经度带 , 都有甘草的分布 。 根据当地土壤 、 气候等主要因素 , 可将我 国
北方的甘草生境分为 3 类 。 荒漠区: 甘草多分布于内陆河流域两岸或湖泊周围 , 其天然群落
的形成受洪水的制约 , 生长势则受地下水的制约 , 即洪水流得越远 , 分布面积越大 , 地下水
位越高生长就旺盛 。 半荒漠区 : 甘草常参与构成草甸植被或荒淇化草原植被 以及草原化荒澳
植被 , 群落的形成常受集 中降水和地下水的影响 。 本区 自然条件较好 , 降水则是形成甘草群
落的主导因子 。 干旱 、半干旱区 : 本区的黄土丘陵及低 山浅山区的阳坡也可形成 一甘草群落 ,蓝冬
形成过程主要依赖于降水 , 降水员的最低 恢不少于 2 50 m m 。 该 区分布面积小 , 生长也较缓慢 。
甘草是我国干燥地区钙质土的指示植物 ,它对土质的要求不太严格 , 无论是砂壤 、 轻壤 、
重壤 以及粘土都能生长 。 从生境调查和对土壤剖面分析研究的结果都可 以表明 以下层为土 ,上
层为沙的复沙壤土生长最好 。 相 同年龄的甘草粗度 、 长度都较其它土壤条件下生长的好 , 而
且毛根 、 侧根极少 , 皮色鲜颜 。 而粘土上生长的甘草根长不足 3。。 m , 侧根毛根较多 根尖削
度大 , 商品价值不 高 。 甘 草了_ ’ 极强的拉寒 耐早性 , 绝对最低湿玲达零下 4 7℃ , 次年仍生长 ,
.
A d d
r o s s :
Z h
a n g Y i n 吕e h a n g , G a n s u p r o v i n e i a l l 幻 s t i t u t e o f D e s e r t C o n t r o l , W u w e i
.
3 14
.
开花结实 。 最高温度达4 7.6℃ ,降水量只有 I G . 6 m m的吐鲁番盆地 ,胀果甘草也能正常生长。
2 种子处理技术
我国常见的甘草 ’ 、 6种 , 哪甜甘草 ` 妙 。 y r 从 : a 奸。 le 。 : `: , 胀果甘草 G . 汤 f lat a , 光甘
草 G . g l a 乙r a ; 祖毛甘草心 . a s P o r a ; 刺果甘草 ` . P a l l` d `f l o r a 礼黄甘草 G . k o r毖s h` n · s寿少` g
等 6种 。 它们的种 子大小 、 颜色各异 , 形状也不完全相 同 ,但主要 特性确极为相似 ,如种皮光
滑致密 ,水分很难渗入 ,不易戈芽 ,不 经人为处理很难发芽成苗 。 唯有以下 2种措施切实可行 。
2
.
1 硫胶拌种 : 此法川于处理草本植物的种 子头属首创 ,具体做法是 : 将纯净的种子每千克
用 8 。%的硫酸 20 一 3G m l 搅拌均匀 , 经 4一 7 h后用清水冲洗干冷即可 ,但经过处理的种子必须
晒干再用〔” 〕。 种 一少处理的时间与温度和加酸量的多少有关 ,相 同 .咬量气温高时处理时间需短 ,
气温低处理时间则长 , 亦然 , 加酸量多 , 处理时 间就短 , 反之处理 时间则长 。 不 同浓度的硫
酸处理种子的效呆 一可见夜 1 。 结呆 表明 , 用 80 % 硫 酸搅拌对利,子有明显的软化 效果 , 浓度
低 , 软化效未较差 。 为降低从本 , 节约时间 , 节约硫酸 , 同时又不至于出现处理过头而浪费
种 了的现象 , 每千克 种 一了川!阪 星 不 超 过 表 1 不同浓度硫酸处理种子的效果
30 m l为好 , 日寸问不超 过 7 h为宜 。 ’ . 蔬聂滚蔺’厦忘寸汀 ” 一 软化率
2
.
2 碾破种皮 ;从 过去干人成 甘草 种 了曾 %( ) (而 。 ) 试验札数 软化粒数 (川
用凉水浸泡 , 变温处理 、 尿汇、浸 泡 , 砂布幼 5 0 1、 o一 1 2 0 5 了5 2 6 6 . 2
擦 ,高频电于等多种洁施处理 , 而硬籽率 却 : 。 18 5 1 1 0 5 , .0 8
极高 。 用碾米机处理的 一甘草种子也获得洲沁 5“ ` 95 1上05 ` ” .4
以上的发芽率 〔 4〕 。 一黑 一 。 _ . ` . 2咒_ _ .~ , . 1兰生一兰一一竺一
用碾米机碾甘草种 犷的万法简便易行 , 成本与硫酸比低 ,无伤害性 ,主安 问题是如何掌握
碾的适度 , 碾的轻达不到碾破种皮的 目的 ,发芽率低 , 碾的重破籽率增高 ,种于浪费严重 。 实践
表明 , 快速度下料 ,碾 3~ · 4遍为宜 ,从种子外表看有明显缺皮或种皮破裂的达 90 %以上即可 。
3 种植技术
3
.
1 选地整地 : 甘草适生于钙质土 , 是钙质土的指示植物 , 在我省河西的广大 地区 , 真正
适宜甘草生长 的复沙地很多 , 但水是 限制甘草繁衍的主导因子 。 播种地妥求地势平坦 , 不受
风沙危害 , 且杂草少 , 并 言灌溉条件 。 为便于甘草根增粗生长快 , 尽快达到标准 , 平整好的
土地最好用拖拉机翻犁一遍 。 但地块的大小则根据降水童和地下水位高低而定 , 年降水量在

0() m m 以上的地区 , 种植甘草 可根据地形来确定地块大小 。 靠灌溉种植的地区 ,为节省水可
将大 田改成 67 0一 1 3 0 m 2小畦 , 以小块经营为好 。
3
.
2 播种方法 : 仅靠大气降水而无灌概条件的地 区 , 平整好 的土地于头年 秋 天翻犁一遍 ,
等第 2年雨季按 2 . 2 5 9 / m Z的下种丝将种于撒于地 面 ,经耙或旗即可 。 有灌溉条件的 地 区 , 可
用小型畜力播种机 , 深反应掌握在 cZ m左右 , 覆土厚度不 得超过 c3 m 。 为增加土壤肥力 , 使
甘草幼苗能快速生长 , 播种前先施基肥 , 然后再播种 。 可施磷酸二钱 159 / m 么 , 尿素 1 59 / m Z 。
行距不小于 3 c0 m , 播种后立即浇水 , 在 Z Od内要保持地 表湿润 , 以利种子生根发芽 , 长成植
株 , 以后随植株的生长 , 逐渐减少浇水次数 。
3
.
3 播种时间 : 经多年试验证明 , 只要水分条件适宜 , 当温度升至 10 ℃ 时 , 经处 理的种子
开始缓慢发芽 , 当温度升到 24 一 35 ℃发芽迅速整齐 。 为确保种植成功 , 不浪 费种子 。 5月初
至 8月中旬均能播种 , 但以 5 月中 、 下 旬为最佳 。 播种过早 ,地温气温都达不到发芽的要求 ,
种子不能发芽 , 甚至腐烂还需重播 , 播种过晚虽然出苗整齐 , 由于生长期太短 , 难于越冬 ,
军中草药 》 1 . 9`年第” 赛第 . 期 · 3巧 ·
次年保苗太少 , 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 经济效益不高 。 适宜的播种期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而定 , 即日平均气温达巧℃ ; 地 面温度达 20 ℃时开始播种 , 便会有理想的出苗率 。
3
.
4 田间管理 : 播种 出苗后 前期主要是浇水 , 促使幼苗迅速生长 , 8月份 以后浇水次数减
少 , 并及时锄草 , 初冬灌好越冬水 。 当年 7 、 8月份结合浇水可追施碳酸钱 、 5g / m “ 。 当年生甘
草如苗生 长旺盛可不 追肥 , 第 2 年生长季节追施氮肥一次 , 以后几年再不追肥 。 结采表明 ,
施钾肥对甘草生长几乎不起作用 。 过量施氮 、 磷肥 有浪费现象 , 基肥施有机肥表现较好。
甘草适宜生长在不能种植农作物的闲滩空地 _ l二 , 而这类地只要有水往往杂草很多 , 种植
成败 、 产量的高低都与锄草有关 。 杂草多甘草对水肥的利用率就低 , 产量 自然降低 。 对大田
种植的甘草地锄草要 以人工和化学药剂相结合 , 即种植的当年主要 以人工锄苗为主 , 从第 2
年起 , 冰草较多的地块于 6 ~ 7月份用草甘磷进行化学除草 。 化学除草剂用于大 田不但简便易
行 , 而且除草净度高 , 施药量为 3~ 3 . 7 5 9 / m , , 兑水稀释 15 一 犯倍 , 喷雾 cIJ 可达到较满意的
效果 。 种植甘草同农业生产一样 , 田间管理是关键 , 种植的甘草从第 2 年起根的长度基本形
成 , 主要增加粗度 , 除第 1年 没追肥第 2 年还需追肥的地块外 , 每年 可浇 3一 4次水就能维持
正常的生长 。 在整个生长季节里妥严禁放牧 , 但到冬季可放羊 。
3
.
5 采挖 : 人工种植的甘草只妥水肥条件好 , 管理措施跟土 , 4 年便 一叮采挖出售 。 合 理确
定采挖期应综合各种因素 , 应 以当地 的气候为主要依据 。 付克治先生早就捉出了采挖时间对
甘草酸的影响 , 含量的变化顺序是春草大于秋草 , 秋草大于夏草〔 5 〕 。 因各地的气候 、 土壤条件
差异很大 , 采挖时间不能死搬硬套 , 如风大沙多的沙荒区 , 春季正是大风季节 , 这类地 区应
以秋季采挖为主 , 不 然会出现土地进一步沙化 , 给下次种植造成困难 。 总之采挖期应在春秋
两季进行 , 夏季正是甘草生长旺季 , 质量最低不 宜采用 。
根据实地采挖的结呆我们看到 , 第 1年最粗的根可达 1 . sc m , 第 4年最粗的可达 4 . c7 m ,
但 2一 c4 m之间的根仍为多数 , 也有个别根粗度在 cI m左右 。 沙层较厚的地段 , 根粗而长 , 但
大多数根的长度在第 2 年 已基本定形 , 采挖时根的长度大都在 40 一 6 c0 m 上下 , 个别的粗根长
度可达 9 c0 m左右 , 这里主安说明的是根的长度是指能占到等级为标准 , 即丙级草粗度为 0 . 9
一 l . 3 c m , 丙级以下规格的草再无挖的价值 , 越往深挖越费工 。
从小区试验到大田种植 , 我们的调查数据都证实 , 从第 4 年秋季开 始 采 挖 , 可产鲜根
1
.
s k g / m
“ , 但因管理不善 , 生长不 良 , 产量自然不会太高 。 地上茎叶从第 2 年起除 冬季直
接放羊 , 还可割取 , 以备冬季喂养之用 , 产于茎叶 I k g / m “左右 , 总之甘草浑身都 是 宝 , 根
和根茎药用 , 茎叶又是羊冬季的好饲草 。
3
.
6 加工 : 现在国内外市场对特等 、 甲级 、 乙级 、 丙级草需求量相当大 ,特别是特等草和甲
级草除国内用一部分外 , 一部分出口 国外 。 为便于加工成形 , 提高成品草的质量和等级 , 要
做到随挖随加工 。 鲜草和加工的成 品草应放通风干燥的阴棚下 , 自然风干 。 这里应指出 , 不
论鲜草还是成品草不能被雨淋 , 和人为的加水 , 甘草一旦见水就会霉烂变质 , 成为废品 。
为了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 就是要尽可能加工出较多的大草 , 我们 的做法是尽量利用
挖出根的全长 , 根的两头见刀 , 削去毛根 、 侧根 即可 , 这样截子草的数量 自然会减少 。 因为
大草和截子草的价格相差 比较大 , 每千克为 8 . 0 0 , 2 . 50 元或 7 . 50 , 3 . 0 元 。
4 栽培甘草药用成分分析
天然甘草的药用部分— 很和根状茎是在 自然条什下经过多年的生 长沁成的 , 栽培甘草则是采用人为繁育措施而获得药用部分的 。 据考察 ,各地栽培甘草都未离开其天然分布区 , 只
3 16
是改变了土壤条件 , 水肥条件等 , 为甘草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什 , 而气候条件从未改变 , 也就
是说将野生变为家化栽培 , 但 其生境不变 , 甘草的药用成分变化不大 ,甘草酸的含量见表 2 。
表 2 栽培甘革与野生甘草甘革酸含 l
年龄和规格 栽培甘草不同年龄组 野生甘草不同等级组
1年 忿 年 3 年
甘草酸含量 (% ) 0 . 0 2 1 . 6 5 6 . 8 4
甲级
1 0

8 8
丁级
7

5 .7
毛条 混合
6

8 3
截子
7

2
从表 2看出 , 3午生 甘草恨茎 巾甘草酸的含量已达到混合草药用标准 ,为什么确定 4年以后
才 一可采挖呢 ? 这主妥元考 虑到产盆及出草等级的问题 , 3年生的甘草不 论产量还 是根的粗度
都不够理想 , 3年就挖头际是一利,浪费 , 经济收入明显低于 4年 。
5 苗根栽植技术
苗根栽植 的具体做去有 2 种 : 言苗栽植么 ,平整好土地允施足底肥 ,播种 2 . 25 一 3g / m “ ,
随后浇水 , 及时中耕锄草 , 并加 以必久的抚 育七理措施 , 使幼苗能快速生长 , 到秋后根的粗
度基本都能保持在 cI m左右 。 而安栽植的地块 , 栽植沟间距 可掌握在 3 。一 4 c0 l n 之间 , 沟的深
度不小于 3 c0 m , 沟可宽可窄 , 但宽不得超过 5 c0 m 。 先挖好栽植沟 , 将 事先育的甘草幼苗掘
起 , 随即放入沟内 , 苗根平铺 、 斜立 、 直立栽植都不 影响甘草出苗和生长 , 为便于栽植和后
期生长 , 则以平铺为好 , 这样既省工又好二浅。 二是随挖随栽法 , 将事先育好 的幼苗或在采挖
时挖出的小苗在挖取大草的同时顺便将小草埋入地下让其生长 , 埋后的生长状况和专门栽植
的长势没有两样 , 但花工却比专门栽植的妥少得多 ,这样可使甘草永续繁殖 ,不再专门种植 。
深埋苗根是荒漠半荒漠地 区栽培甘草的有效方法 , 它能使甘草抗风沙耐干早 ; 并可提高
药材质量 。 埋植深度在 3 c5 m 以下也不影响出苗率 , 只是 出苗时间较迟 。 影响出苗率的主 要
因子是苗根的大小 , 其次是栽植后的灌水时间和苗根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 。 试验结果表明 ,
苗根直径对 出苗率的影响最大 , 出苗率随苗根直径的增加而增高 。 当苗根直径达 I c m 以上时 ,
出苗率可达 9 6 . 3 % , 培育的苗根在阳光下略加凉晒 ( 2一 4 h ) , 埋植于含水 7% 左 右 的土壤
中 , 3 0 d后浇水即可有 95 环以上的出苗率 。
6
】 病虫害防治
据考察危害甘草最严重的害虫是跄粗角茧叶甲D i 。 : la/ bd d t , : : J il : w ie s e , 是叶甲科
萤叶甲亚科的食叶害虫 。 近年在试种甘草的过程中发现该虫刘甘草危害十分严重 , 是发展甘
草生产的主妥障碍之一 〔“ 〕。 为此我们从 19 8 4年开始对该虫的生活史 、 发生发展规律 、 防治技
术等进行了观察研究 , 得出了结论 。
该虫在新疆 , 甘肃省的河西地 区以及辽宁省的 日草产区不女不 司均有分布 , 主要危害甜
甘草 , 对其它几种甘草危害较轻 , 而不危害其它乔 、 灌 、 草植物 。 在整个生长季节里以成虫
危害为主 , 且取食量大 , 成虫和幼虫往往重叠出现危害 , 发生严立的地块 , 整块甘草被吃得
只剩下茎杆成叶脉 , 远远望去好似到了秋季枯黄落叶期 。
试验表明 , 用敌敌畏乳剂 、 敌百 虫 、 辛硫磷乳剂 、 氧 化乐呆乳剂都有很好 的杀虫效采 ,
而以敌敌畏 、 敌 一百虫 10 0 0倍的混合液于上午 lj 时前喷雾 头虫效呆最好 , 除此之外 , 敌敌畏乳
剂 l o c。倍液喷雾同样有极好的防治效呆 。
另外在东北和甘肃陇东 甘草产区还有儿种害虫及锈病 。 a 、 地 ` 一 F害虫有挤蜡 、 地 老虎 、
《 r扫草药 》 1。。 5年第 2 6卷第 6 期 · 3 1 7 ,
续蛤等 , 主要危害幼苗和根部 。 防治方法 : 耕地前亩喷洒 2%辛硫磷粉剂 s k g ; 用 50 %辛硫磷
乳油按种子重量的。 . 2% ~ 0 . 3%进行拌种 。 b ) 地上害虫有蚜虫 、 红蜘蛛 、 潜叶蛾等 , 主 要
危害茎叶 。 防治方法 : 40 %氧化乐果 2。。 o一 3。。 o倍液喷雾 , 一般连 用 2一 3次即可完全控制 ,
用药 间隔 10 ~ 1 d5 。 绣病虽常见 , 易传染 , 但各地 发病植株不多 , 防治措施 : 及时 拔 除烧毁
病体 , 并用 25 %粉绣宁乳油 10 0 0倍液喷洒植株 , 视病情用药 1一 3次 , 便可控制 。
全国各甘草产区 , 除 自然条件恶化使甘草资源减少外 , 国内外需求量大增 。 种植甘草与
粮不争地 , 与菜不争水 , 做到了扬长避短 , 变废为宝 , 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 , 把无法从事农
作物的弃耕地及沙荒地 上建设成甘草人工栽培生产基地 , 这样既增加了种植者的经济收入 ,
又对维持生态平衡 , 增加植 物梭盖度防止土地沙化 、 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
致谢 : 本文 经副研 究员边克俭先生审阅修改在此深表谢意 。
参 考 文 献
成都中医学院 自考办公室 , 中药学 . 少戈都 : 四 川
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 9 8 9 . 3 36
中国地图册 . 北京 : 地图出版社 , 1 9 s l . a 、 。 、 1 0
李青云 .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集刊 , 1 9 9。 , 5 : 3 2 、 2 8
宁夏环境保护局 , 等 。 宁夏甘草资源研究 . 银川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1 9 88 . 6 7
付克治 , 等 . 药学学 报 , 1 9 6 4 , 1 1 ( 7 ) : ` a Z
李青云 , 等 .喻粗角萤叶 甲的初步研究 . 银 川 : 天
则出版社 , 1 9 5 0 . 5 2、 5 2
( 1 9 9 4一 0 5一2 2收稿 )
( 上接第2 8 9页 )
北 升 麻瑞 (孤 ) : 白色粉末 。 ’ H 一N M R色: 2 . 5 7 ( Z H , t , J = 7一 H z , a 一 H ) , 3 . 5 5
( Z H
, t , J = 7
.
z H z
,
p
一 H )
, 6
.
6 0 ( ZH
,
m
,
C
。一 H和 C 一 H重迭 ) , 6 . 9 2 ( I H , s , C :
一 H )
, 4
.
9 5 ( I H
,
d
,
J = s
.
o H z
, 半乳糖端基氢 ) 。 ` s C一 N M R乙: 1 3 2 . 1 ( C : ) , 2 19 . 2
( C
:
)
,
14 6
.
5 ( C
3
)
,
14 6
.
5 ( C
`
)
,
l 一6 . 7 ( C 。 ) , 1 2 5
.
0 ( C

)
,
3 9
.
5 ( a )
, 6 4
.
3
( 日) , 1 02 . 1 ( C l , ) , 7 2 . 2 ( C : ` ) , 7 2 . 5 ( C s , ) , 6 5 . 5 ( C “ ) , 7 5 . 5 ( C 。 , ) , 右2 . 5
( C
。 了
)
。 孤的酸水解液中检出D 一半乳糖。 与北升麻瑞标准品〔“ 〕薄层对照 , R ;值一致 。
北升麻宁 (现 ) : 白 色 粉 末 。 ` H 一 N M R乙: 2 . 5 6 ( ZH , t , J = 7 . o 6 H z , a 一 H ) , 3 . 5 6
( ZH
, t , J 二 7 . o 6 H z , 日一 H ) , 6 . 6 3 ( ZH , m , C 6一 H和 C e一 H重迭 ) , 6 . 9 3 ( I H , d ,
J = 1
.
5 1 H z
,
C
: 一 H )
, 4
.
6 2 ( I H
,
d
,
J 二 7
.
6H z
, 葡萄糖端基氢 ) 。 ` 3 C一 N M R乙: 1 5 2 . 2
( C
l
)
,
1 19
.
4 ( C
:
)
, 14 6
.
5 ( C
:
)
,
24 6
.
7 ( C
`
)
, 1 16
.
8 ( C

)
,
12 5
.
3 ( C

)
, 3 9
.
4
( a )
, 6 4
.
4 ( 日) , 1 0 4 . 3 ( C : ` ) 7 4 . 6 ( C : 尸 ) , 7 8 . 2 ( C 3 ` ) , 7 1 . 3 ( C ` 产 ) , 7 7 . 5
( C
。 尸
)
, 6 2
.
5 ( C
。 `
)
。 孤的酸水解液中检出 D 一葡萄糖 。 与北升麻宁〔 “ 〕标 准 品 T L C 对
照 , R f值一致 。
致谢 : 核磁共振谱名京微量化学研究所 测定 。
参 考 文 献
陈德昌 , 碳谱及其在中草药化学中的应 用 。 北京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1 9 9 1 : 3 71 .
常 琪 , 等 . 中国中药杂 志 , 1 9 9 3 , 2 5 ( 3 ) : 2 6 2
李从军 , 等 .药学学报 , 待发表
( 19 9 3
一 0 7一 2 7收稿 )
. 3 1 8
.
亡 x pe ri代。 n ta lS tu dy o n Hy po g ly e e m lc
E f fe e to fY u m lu x ( Z
e a tna y s )
L1 W
e i
,
C上e n Y i盯 9 1 1, Y a n g M i n g , e t a l
T L e w a t e r e x l r a e t f r e m t h
e s t y l e o f Z e a 优 a办,5 L . s h o w e d a t h e r a P : u t : c e f f ` e t o n d i a b e r -
` 5 e 3 u s e d b y a l l o x a n , a n d o b v i o u s l y r e d u e e d b l o o d g l u e o s e l e v e l c f h e P J r g l y e e m i a i n d u e
-
e d b y g l
u c o s e o r e P i n e P h r i n e i n m i c e
,
b , t n o a f f e c t i n n o r m 3 1 m i e e
,
w h e n i t w a s a d m i n
-
15 : r a t e d o r a l l y
.
I n a d d i t i o n
,
i t c o u l d d e c r e a s e c h o l e s t e r i n e o n t e n t
.
( o r ig i n a l a r t i e l e o n P a g e 3 0 5 )
E x p e r im e n t a l R e s e a r c h o f Io n t o P卜o r e s i s
w i t h D e e o e t i o n o f S a f f ! o w e r ( C
a r t h a m u s t f : c t o r 玄u s )
C 卜 e n Q i m c n g , Y a n g J i n r o r g , Z h a r g W e n y i n g , e t a l
T h i s P a P e r r e P o r t e d s t u d y o n i o n t o P h r e s i s o f d e c o c t i o n o f C
a r t .l a 优 u : t了” e t o r i 翻 5 L . w i t h
r e e t i f i e d s i n
一 e l e c : r i c c u r r e n t (
e u r r e n t i n t e n s i t y Z舀 m A ) 。 T L e f l a v o n o i d c f C 。 t i ” c t o r f ` s
w a s t a k e n f e r l e s t i r d ` x . T l e m o u s e s k i n w a s u s 记 d a s t h e a n a l o g u e m e m b r 二 n e 。 T h e d r u g
a m o u n t o f r r a n s d e r m a l w a s d e t e r m i n e d b y z卜e T L C s c a n n e r .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e a t e d t h a t t h e
e f f e e t c f d r u g r r a 「 s d e r m a l a b s o r p r i o n w a s i m p r e v e d b y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m e t h e d o f i o n t o
-
Ph c r e ` i s . T 卜 e d r u g a m o u n t c f r r a n s d e r m a l a b s e r P t i o n i n c r e a s e d w i t h t i m e p r o l o n g 。
( o r i g i n a l a r t i e l e o n P a g e 3 0 7 )
D i , t i n g u i s h i n g P l a s t r o n s o f T o 了t o : S e 尹 s
S h e l t a n d P l a s t r o n ( C h i
o e m 夕 5 r e e o e s i玄) a n d lt s Ad u l t e 『a t
0 f Y a n卜a n z 卜a o g u i ( M o r e n i a o e e l l a t a )
A n R a n
,
P l a s t r o n s c f C 盖f” e 衍 y ` f 君心口君 S ! 1
G u X i a o f a n
,
W a
n g J i o l i n
, e t a l
( G r a y ) a n d M o r
e ” 三a o e 亡 11叮 t a ( D u m . e t B i d ) a r o e e m P a r o d
a n d i d . n t i f i
e d b y c 五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 T L C a n d U V s P e e r r o s c o P y . T h e m e t h e d
r e l i妞 b l 。 。
( O r i g i n a l “ r t i c l e
5 i m P l e a n d
p a g e 3 1 2 )
is
n
O
A S t u d y o n C u l t i v a t i n g T e c h n ;q u e : o f
U r a l L l c o : i c e ( G I夕 c 夕 r r h`z a u r a l e o s i s )
Z h a
n g Y i n ` c h a n g
人 f t e r i n v e s t i g a t i c n o n t h e h a b i t a t 一 o f G l y e y r r h i z a : : r a 了e ” ; 15 F i s c h . i n t h e n o r t h e f C h i n a
口r早a t . e n t e f t h e s e ` d s ,
心I f i c 已 e y c f n a ` 公 r a l a n d
l y s i s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a n d
c u i r u r a l m e t h o d s
,
f i e l d m a n e g e m e n t
,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m
e d i e i n e
c u l t i v a : e d G
。 ` r a了e ” 5 15 , r o o t P l a n r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 P e s r c o n t r o l , a n a
e e o n o m ic b
e n e f i t s w e r e s y s t e m
生 t i c a l l y s t u d i e d . A f e a s i b l o e u l t u r a l
`。。 e h o i q u e f o r G 。 ` r a l e ” s了: w a s f o u n d o u t
几o r i多i n a l a r t i ` l e o n p a 吕e 3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