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
中药大
词 典 , ,
中国植物志 , ,
,
摘 要 拔毒散为彝族草药 , 来源于锦葵科植物拔毒散 ! , 具有清热解毒 、
去腐生肌等功能 。研究表明 , 拔毒散含有促蜕皮幽酮 和 ! 等成分 , 能有效抑
制血小板聚集 。 该文报道了拔毒散的形态性状及组织特征 , 为其鉴定和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
一 一 收稿
一 一 修回
葛根的紫外光谱法鉴定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上海 曾 明 牛 陆定奕 “ 郑水庆 郑学洪 ” ’ 张汉明
摘 要 通过对我国产 种葛根的紫外光谱法进行鉴定 , 总结出不同品种间区别 。
关键词 葛根 紫外光谱 检索表
葛根为常用中药 ,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我国药典规定入药的有野葛和粉葛 种 , 具
解肌退热 、生津 、透疹 、升阳止泻等功效 〔‘〕 。但
葛根的种类较多 , 我国葛属植物 约有 种
变种 〔 , , 各种葛所含成分存在差异 , 需要提供
较好的鉴别方法 , 现将采集到的 种葛采用
紫外光谱法进行鉴别研究 ,结果重现性良好 。
材料及来源
样品来源见表 。
仪器及参数
仪器 日本岛津 一 “ 分 光光度
计 。
参数 原阶紫外光谱 , 波长 范 围 一
,狭缝 , 扫描速度 快速 , 量程范
围 一 , 波长标尺放大 。
一阶导数紫外光谱 波长范围 一
, 陕缝 , △入 , 扫描速度 快速 ,
量 程 范 围 士 , 波 长 标尺放 大
。
表 种葛的来源
药材 学名 产地 采收期
野葛 尸 安徽金寨 一。
野葛 尸 贵州岑巩 一
野葛 尸 天津蓟县 一
野葛 尸 辽宁旅顺 一
野葛 尸 陕西西安 一
野葛 汉。口 江西南昌 一。
野葛 尸汉砧口 山东泰安 一
野葛 河北井胫 一
野葛 浙江临安 。野葛 尸 记沽口 四川峨媚 一
密花葛 尸 滋 云南景洪 一
粉葛 人 二 云南大理 1994一1 1
粉葛 P .t人。, s on i i 云南丽江 1994一 1 1
粉葛 P .tnom sonii. 云南景洪 1995一 0 3
食用葛 p .“uzis 云南巍ilJ 1994一 1 1
食用葛 尸.edu l八 云南丽江 1994~11三裂 叶葛 尸. P has eo 俪凌: 广东广州 1995一 1 1
越南葛 尸.m o , t a , a 广东博罗 1995一 1 1
峨媚葛 P .o从ei‘n s is 四川峨媚 1994一 1 1
苦葛 尸. p , 己un cu ra zis 云南巍ilJ 1994一 1 1
苦葛 尸. p e面neora z行 四川峨嵋 1994一 1 0黄毛葛 尸.‘ a伽ina 云南永胜 1994一1 1
3 方法与结果
方法 :称取葛根干燥粉末 (60 目)0 .5 9
· A d d r e s s
:
Z e n g M i
n g , C o l l e g e o f P h a r m a e y
,
T h
e
S
e e o n
d
M
i l i
t a r y
M
e
d i
e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曾 明 男 , 本科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药学系中药专业 , 毕业后任教于解放军福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讲师 。 硕士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 现正攻读生药学博士学位术论文十余篇 , 参编著作一部 。
, 研究方向为中药质量评价和活性成分研究 。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学
· ’ 上海传染病医院 “ ’ 江苏淮阴 82 医院
一
3 6 2
-
加甲醇 10 m L , 浸泡 24 h , 滤过 , 滤液稀释至
适当浓度 , 甲醇为空 白对照 , 测定紫外光谱 。
结果:各种葛紫外光谱见图 1 , 一阶导数
光谱见图 2 , 检索表见表 2 。
表 2 9种葛的紫外光谱检索表
1(14) .原阶光谱有明显的吸收峰 。
2 ( 7 )
. 具有 249士 1 nm 吸收峰 。
3 ( 6 )一阶导数光谱具 入25 5 n m 、 2 4 4 n m 、 2 3 2 n m 吸
收峰 , 入31 3 n m 、 2 7 0 n m 、 2 5 0 n m 吸收谷 。
4 ( 5 )
. 入3 1 3 n m /入 2 7 0 n m ~ 0 . 3 6 ~ 0 . 5 2⋯P .loba ta
5 (4).入3 1 3 n m /入 2 7 0 n m = 0 . 5 8 ~ 0 . 6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尸.th o m so n i
6 ( 3 ) .一阶导数光谱具 入2 5 4 n m 、 2 4 4 n m 吸收峰 ,
入3 1 3 n m 、 2 6 9 n m 、 2 5 0 n m 吸收谷 , 原阶光谱具
入2 6 0 n m 吸收峰 ·· · ·· · ·· · ·· · ·· ·⋯⋯ 尸.o me ie ns is
7 ( 2 ) .具有 入2 5 9士 1 nm 吸收峰 。
8 ( 9 )
. 具 入3 3 0 n m 吸收 峰 , 一阶导数光谱具 入24 6
n m 、 2 8 4 n m 、 3 2 0 n m 吸收峰 , 入2 6 6 n m , 2 8 9
n
m 吸收谷 · ·· · · · · · · · · · · ·· ⋯⋯ 尸. P h a se 口le i de :
9 ( 8 )
. 无 入3 3 0 n m 吸收峰 。
1 0 ( 1 3 )一阶导数光谱具 入2 5 2 n m 吸收峰 , 入2 8 8 n m 、
2 6 7 n m 吸收谷 。
1 1 ( 1 2 )
. 入28 8 n m /入2 6 7 n m > 0 . 5⋯ P .P ed un cu lari s
12 (1 1).入2 8 8 n m /入2 6 7 n m < 0 . 5 · ·· ⋯⋯ P .mo nta na
13 (1 0)一阶导数光谱具 入25 4 n m 吸收峰 , 入26 8 n m 、
2 8 6 n m
、
3 0 8 n m
、
3 2 3 n m
、
3 4 0 n m
、
3 5 1 n m 吸
收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尸.ed u lis
1 4 ( 1 ) . 原阶导数光谱无明显吸收峰 。
1 5 ( 1 6 )
. 一 阶导数光谱 入3 2 3 n m 八286 nm ( 0.8 、
入2 8 6 n m /入2 7 0 n m < 1 . 0 ⋯⋯ P .ealy cina
16 ( 15 ). 一阶导数 光谱 入32 4 n m 八286 nm > 0.8 、
入28 6 n m /入2 7 0 n m ) 1 . 0 ⋯ P .a loP ec uro id es
4 讨论
4.1 从葛的紫外光谱分析可将大致分为 4
类 。 具 入2 4 9 士 1 nm 吸收峰的为第 1 类 , 3 个
种 , 其中野葛和粉葛为目前临床和商品流通
中葛根的主流品种 , 其黄酮类有效成分与其
他种有较大的差别 。采自全国 10 个产地的野
葛 U V 光谱几乎完全一致 , 峨嵋葛为第 I类
和第 l类的过渡型 , 除具有 久2 4 9 士 1 n m 吸收
峰外 , 尚有 26 0 nm 吸收峰 , 其化学成分及植
物 形 态均与野葛和粉葛较 为接近 (另文发
《中草药 》1 9 9 7年第28 卷第 6 期
图 1 不同产地的野葛的紫外光谱
1一安徽 2一贵州 3一天津 4一辽宁 5一陕西 6一江
西 7一山东 8一河北 9一浙江 10一四川
斌气夕
.~一二」二一扮叮 ---一号-一
灵翻娜哪
段长二叮。怕,
图 2 不同产地的野葛的一阶导数光谱
1一安徽 2一贵州 3一天津 4一辽宁 5一陕西 6一江
西 7一山东 8一河北 9一浙江 10一四川
第 l 类具有 入2 5 9 士 1 n m 吸收峰 , 有 3
、J声今自表4.
个种 , 即苦葛 、越南葛和食用葛 。
4
.
3 从第 I 类又可衍生出两类 , 第 l 类具
入3 3 0 n m 吸收峰 , 1 种即三裂叶葛 。 第 IV 类原
阶光谱无明显的吸收峰 , 有两种 ,分别是黄毛
葛和密花葛 , 第 l 、 l 、 N 类的总黄酮及葛根
素等异黄酮类有效成分均 比第 I类低很多 ,
不宜作为葛根使用 。
4
.
4 葛根与同属的其它植物在化学成分上. 363 .
存在差异 , 通过紫外光谱可以将葛的品种加
以鉴别 , 紫外光谱的特征是由化合物的结构 1
所确定 , 不 同品种的葛其峰形 , 峰位 , 导数光
谱峰的振幅高度比各不相同 , 可用来加以区
分鉴别 。
参 考 文 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
部.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 95 .2%
吴德邻 .等.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1 9 94 , 2 ( 3) : 12
( 1 9 9 6
一
0 7 一 1 9 收稿 )
Id en tifieatio n of P ura ria R o t b y U V S碑etroPhotom etry
Ze ng M ing , Z h e n g X u e h o n g
9 P
u e r a r i
a r o o t s P
ro d
u e e
d i
n
C h i
n a
w
e r e
i d
e n t i f i
e
d b
y
U V
s
p
e e t r o p h
o t o
m
e t r y
.
T h
e
d i
fe
r e n e e s o
f
t
h
e
i
r
U V
s
P
e e t r a
w
e r e
l i
s t e
d
.
川白芷试管苗再生的研究
湖南中医学院药学分院(长沙 41 0004)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
彭 菲 .
王凤翱
摘 要 研究了川白芷试管苗再生过程中的多方面因素 ,认为叶轴为最佳外植体 , 6 一B A 与 N A A
结合使用不仅可以诱导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 , 而且还可使其分化不定芽 。 去掉 6一B A 后 , 则有利于
根的发生 , 报道了川白芷无性系快速繁殖系统的建立 。
关镇词 川白芷 叶轴 外植体 试管苗
川白芷为伞形科植物川白芷 A nge lic a
an om ale L al le m
.的干燥根 , 具有祛风燥湿 、
消肿止痛功效 。在栽培生产上 , 主要采用种子
繁殖 , 但种子发芽率低(当年种子测其发芽率
仅为 15 % 左右 ) ,耗种量大 , 而隔年种子几乎
不再发芽 , 种质保存困难 ;并且白芷常为秋季
播种 , 苗期生长缓慢 , 占地越冬 , 如遇 不良条
件 , 难以存活 ;采收药材需 2 年 , 而留种则需
3 年 ;由于农民长期 自己 留种繁殖 , 品种混
杂 , 未加选育 , 也导致了白芷药材品质下降 。
为了解决白芷生产上存在的这些 问题 , 我们
拟 采用生物技术培育白芷优良品种 (湖南省
科委重点课题项目) , 而其离体培养技术的建
立是其必备手段 , 并且也为优良品种的快速
繁殖打下基础 。
1 材料与方法
1· ‘ 塔试 种 : J, I 白 芷 A n岁‘ic a a n om a‘a
L al le m .来源于湖南省著名白芷产区茶陵县 ,
由茶陵县科技局黄仕模同志提供 , 经作者本
人鉴定 〔‘ , 2 〕 。
1
.
2 实验方法:首先取 2 年生川白芷生长健
壮的植株 , 割取其叶部与花部 , 另取已发芽的
川白芷种苗 , 分别用 0.1 % 的升汞液表面消
毒 12 m in , 无菌水漂洗 5 次 , 在无菌条件下 ,
切割叶片 、 叶柄 、叶轴 、花柄 、伞梗 、子叶及下
胚轴 , 分别接种在已配制好的 4 组培养基上 ;
待选出最佳外植体后 , 再次配制不同激素浓
度组合的培养基 , 重新接种培养 。培养温度为
,
A d d
r e s s :
P
e n
g F
e
i
,
B
r a n e
h
e s o
f P h
a r
m
a e
y
,
H
u n a n
C
o
l l
e
g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e
i
n e ,
C h
a n g
s
h
a
彭菲 女 , 理学硕士 , 讲师 , 湖南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 。学院攻读植物学硕士学位物组织培养及品种改造 。
.
3 6 4
.
坤85 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特产园艺系 , 1 9 8 7 ~ 1 9 90 年在湖南农巧系 , 从事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和 科研_〔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用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