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yield factors and path analyses for perennial cultivation of upland cotton in Southern Guangxi

广西南部宿生陆地棉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通径分析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30(4):526—530 2010年 7月
广西南部宿生陆地棉的产量
构成因素及其通径分析
陈国平l’2,张 新1,周瑞阳1 ,赵洪涛1
(1.广西大学 农学院,南宁 530005;2.广西柑桔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棉花宿生栽培对于雄性不育系的多年生保持和杂交制种,固定杂种优势、加速杂种优势利用和保存
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探讨陆地棉宿生栽培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为陆地棉宿生栽培提
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三年生 、二年生宿生陆地棉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行
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一年生棉比较,宿生棉单位面积总铃数明显增多,多数品种的单铃重无明显变化,衣
分变化因品种而异 。三年生和二年生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趋势一致,总铃数影响最大,衣分影响次之,两者主
要是直接影响;单铃重通过总铃数的间接影响较大。一年生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略有不同。宿生栽培的总铃数
明显增多,是增产的主要原因,同时应选择衣分高、受宿生年限影响小的品种。
关键词:陆地棉;宿生栽培;产量构成因素;通径分析;广西南部
中图分类号:Q949.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10)04—0526-05
Study 0n the yield factors and path analyses
for perennia’cultivation 、uplando l ot
cotton in Southern Guangxi
CHEN Guo-Ping , ,ZHANG Xin ,ZHOU Rui—Yang ,ZHAO Hong-Tao 1
(1.College ofAgriculture,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5,China;
2.Cmangxi Citrus Research Institute,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The perennial cultivation of upland cott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maintaining genic male sterile lines,produ—
cing hybrid seeds,fixing heterosis and preserving special germplasm.The yield factors and path analyses of perennial
cultivation of annual upland cotton was researched to supply the theory of perennial cultivation.Random block design
and orthogonal arrays were set up tO investigate the yield factors and path analyses of triennial and biennial cultivation
of an ual upland cotton among 4 varieties of upland cotton,with biennial cultivation as contrast,in Nanning Guang xi
from 2005 tO 2007.Compared with annual cotton,the total bols per plant were increased obviously.The sing le boll
weight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most varieties.Lint percentage changes with varieties.The trend of yield
factors influencing yield for triennial cotton was in accord with biennial cottorL The influence of total bolls was first,
lint percentage was second,and the both are principally direct influence.The indirect influence overpass total bolls
was bigger.Compared wi th triennial and biennial coton,these factors presented only a little difference in influencing
the yield of annual cotton.It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bolls per plant for peren ial cultivation were increased.Obvious—
ly,perennial cultivation was principal reason of increasing production,at a time varieties would be selected to be high
of lint percentage,to be influenced a little by peren ial ages.
Key words:upland cotton;biennial cultivation;yield factors;path analyses;South of Guangxi
收藕日期 :2009—08-31 修回日期:2010—02-07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林动植物育种工程)项目(协作子课题)(2006BAD01A05一xz02)[Supported byAgroforestry andAnimal Plant Breeding
Projeet of St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2006BAD01A05一)(z02)]
作者简介:陈国平(1982-),男,广西全州县人 ,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和生理生态等研究 ,(E-mail)cgp888888@128.tom。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0rrespondence,E-mail:Ry_zhou@tom.corn)
4期 陈国平等:广西南部宿生陆地棉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通径分析 527
棉花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虽然经过长期引种驯
化、培育选择变成了一年生作物,但仍保持着多年生
木本植物的生物学性状 ,如无限生长习性、较强的再
生能力 和可 塑性 等 (董 合 忠 等 ,2005;万 连 步等 ,
2004)。宿生棉有多 方面的用途 ,美 国、印度、中国
(王坤波等 ,1999,1991,199Z,2002)等国家把棉花宿
生或多年生栽培应用于品种资源和特殊变异株的保
存(王坤波,2000,1994),及种质资源的创新(钱思颖
等 ,1996)。国外有研究报道,棉花野生种 的含油量
年份间差异显著,种籽指数年份间没有变异(Got-
mare,2004);De Souza等(1993)对 5种多年生棉花
基因型在 5个地点的产量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进行
了比较研究。
国内外对陆地棉宿生栽培的报道较少。张新等
(2007)研究表明,陆地棉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洞 A种
子繁殖的二年生植株与一年生植株相 比,产量极显
著提高,而且纤维品质没有显著变化;不同宿生年限
的母本与同一父本的杂交后代,所有性状均无显著
差异。陈国平等(2008)对 5个二年生陆地棉的皮棉
产量、棉纤维品质、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二年生陆地棉的皮棉产量比其一年生的
高,棉纤维品质基本不变。陆地棉在广西南部的宿
生栽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一 年生栽培的陆地棉产量构成 因素的通径分析
已有较多的报道(李永山等,2001;张志刚等,2003;
狄佳春等,2000;李国锋等,2001;黄志勇等,1999),
但宿生棉与一年生棉相比,其生长发育规律有较大
差异 ,产量构成 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也不同。笔者在
南宁对广西南部宿生陆地棉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
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旨在为陆地棉宿生栽培提
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于2005~2007年在广西大学农学院教学
科研基地进行。试验地为红壤土,前作为红麻。供
试材料为:湘杂棉3号(No.4)、中928 F (No.5)、太
空棉 28(No.8)、鄂棉 1号(NO.10,即对照,为广西
平果县等地经多年种植的本地棉品种,但品种已严
重退化)。
1.2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2 mX 10 m,3
次重复。2005年进行 1O个陆地棉品种的引种试验,5
月4日播种,每小区播种 45株(3×15)。2006年保留
上述供试的 4个越冬品种 ,并重新播种 ,进行一年生
和二年生陆地棉 比较试验,共 8个处理;2007年在
前 2年试验基础上 ,重新播种,进行一年生 、二年生
和三年生陆地棉 比较试验 ,共 12个处理。密度由
2005年 的 45株 调整 为 30株 (减少 中间 1行,由 3
行变为 2行,挖掉的植株用于补缺株);新植棉的播
种期分别为 2006年 4月 16日和2007年4月8日。
1.3田问栽培管理
2006年 2月 11日和 2007年 4月 7~8日对宿
生棉植株进行修剪。留主茎高 5O~70 cm,剪除原
主茎上的叶枝和结果枝;新枝长 出后 ,每隔 5~7 d
进行一次抹芽(修剪)定枝;在不同方位留3~5个新
枝;新枝上保留结果枝,不留叶枝。3月上旬(2006
年)、4月上旬(2007年)撒施每小 区 0.3 kg,复合肥
后中耕松土一次;5月上旬进行第二次施肥(每小区
施复合肥、尿素各 0.5 kg)。一年生植株不留叶枝。
田间其他管理按常规进行。
1.4田间观察项 目与方法
吐絮期以小区为单位,每隔 7~10 d采收 1次,
并记载采收铃数 ;晒干后用电子天平(量程 0.01 g)
称每批次籽棉重,用小区每批次籽棉重之和计算单
位面积籽棉产量;从每批次采收的籽棉中称取 250
g,轧出皮棉,计算出衣分,用加权平均衣分计算小区
皮棉产量和单位面积皮棉产量。用每批次采收的铃
数之和计算单位面积总铃数,用小区每批次采收的
籽棉产量之和除以相应的总铃数计算单铃(籽棉)
重,用小区每批次采收的加权平均衣分作为皮棉产
量构成因素的衣分。
1.5数据处理
用 SAS(8.2)、DPS、Excel等软件对资料进行
整理和统计分析;多重比较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检
验法,用字母标记表示结果,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
显著(P≤0.05),不 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
≤O.01);表中平均数后为标准差。
2 结果与分析
2.1宿生陆地棉与一年生陆地棉的产量构成因素比较
2.1.1总铃数 比较 2006年各处理 的总铃数范 围
每 1 hm。为81.47~127.18万个。栽培年限比较,4
个品种二年生平均单位面积总铃数极显著多于一年
528 广 西 植 物 3O卷
生的,其中,湘杂棉 3号、中 928 F 、对照二年生的极
显著多于其一年生的,太空棉 28的差异不显著。品
种间比较 ,中 928 F1、对照二年生的总铃数显著多于
湘杂棉 3号和太空棉 28的,中928 F1与对照比较无
显著差异,这种趋势与一年生的比较略有不同。
2007年各处理的总铃数范围每 1 hm。为62.38
~ 138.35万个。栽培年限比较 ,4个品种三年生和
二年生的平均单位面积总铃数均极显著多于一年生
的,三年生和二年生的比较无显著差异;4个品种内
比较也无显著差异。品种间比较,中928 F 三年生
和二年生的总铃数显著或极显著多于湘杂棉 3号和
对照的,中928 F 与太空棉 28比较无显著差异,而
中928 F 一年生的总铃数与其它品种 比较均无显
著差异(表 1)。
2.1.2单铃重比较 2006年各处理的单铃重范围
每个为 3.12~4.26 g。栽培年限比较,4个 品种二
年生平均单铃重与一年生的比较无显著差异,4个
品种内比较也无显著差异。品种间比较,湘杂棉 3
号、中 928 F 、太空棉 28二年生的单铃重极显著大
于对照的,其余差异不显著,这种趋势与一年生的比
表 1 不同年份宿生棉皮棉产量构成因素比较(2005~2007)
Table 1 Comparising on lint cotton yield factors of the perennial cotton in different years
No.4 三年生 Triennial 一
二年生 Biennial 一
一 年生 Annual 100.22
平均 Average 100.22士
15.86bA
No.5 三年生 Triennial 一
二年生 Biennial 一
一 年生 Annual 131.1O
平均 Average 131.10:k
14.69aA
No.8 三年生 Triennial 一
二年生 Biennial 一
一 年生 Annual 13O.37
平均 Average 130.37士
6.95aA
No.10 三年生 Triennial 一
(CK) 二年生 Biennial 一
一 年生 Annual l17.77
平均 Average 117.77士
1O.16abA
平均 三年生 一
Average Triennial
二年生 Biennial 一
一 年生 Annual 119.86
— 103.88cBC —
l04.88bAB 104.9OcBC 一
81.47cB 74.27deD 3.79
93.18士 94.35士 3.49土
280.18bB 17.29cB 0.27aAB
一 135.83aA 一
127.18aA 138.35aA 一
100.52bAB 83.87dCD 3.86
113.85土 119.35士 3.86土
360.64aA 28.55aA 0.19aA
一 126.42abAB 一
106.17bAB 122.88abAB 一
91.07bcB 72.93deD 3.50
98.62土 107.41士 3.50±
276.19bAB 26.47bAB 0.16aAB
一 1O9.15beB 一
126.17aA 118.00bcAB 一
104.08bAB 62.38eD 2.85
115.13土 96.51士 2.85士
296.99aA 27.12cB 0.33bB
一 118.82士 一
14.79aA
116.10土
269.75aA
94.28士
267.91bB
121.O3士 一
16.48aA
73.36士 3.42
10.42bB
一 3.13deC 一
3.87aA 3.37bcdeABC ——
4.02aA 3.86aA 43.52
3.95士 3.45士 43.52士
0.14aA 0.36aAB 1.77aA
一 3.53abcABC 一
3.87aA 3.67abAB 一
4.26aA 3.67abAB 42.81
4.07士 3.62土 42.81士
0.32aA 0.10aA 1.29abA
一 3.51abcdABC 一
3.85aA 3.48abcdeABC 一
3.85aA 3.70abAB 41.61
3.85士 3.56士 41.61土
0.24aA 0.29aA 1.71bA
一 3.12eC 一
3.12bB 3.20cdeBC 一
3.23bB 3.25cdeBC 3140
3.18士 3.19士 31.40士
0.30bB 0.11bB 1.96cB
一 3.32士 一
0.25bB
3.68士 3.43士 一
0.38aA 0.24bAB
3.84± 3.62土 39.83
0.47aA 0.31aA
40.86bA
42.23aA
41.55士
0.85aA
37.46cB
36.78cdB
37.12士
1.13bB
35.68dB
36.24cdB
35.96土
0.70cB
28.50fD
32.0BeC
3O.29士
1.99dC
35.63士
4.74bB
36.83士
3.84aA
39.82bB
4】.】9abAB
42.02aA
4】.D1士
1.04aA
37.52eC
37.44cC
37.72cC
37.56士
0.62bB
35.77dC
35.77dC
35.85dC
35.80士
0.49cC
27.17gF
29.47fE
32.08eD
29.58士
2.46dD
35.07士
5.05cB
35.97士
4.52bAB
36.92士
3.77aA
较完全一致。
2007年各处理的单铃重范围每个为 3.2O~
3.86 g。栽培年 限比较,4个 品种三年生和二年生
的平均单铃重极显著或显著小于一年生的,但有 3
个品种三年生和二年生的单铃重与其一年生的比较
均无显著差异,只有湘杂棉 3号三年生和二年生的
单铃重极显著或显著小于一年生的。品种间比较,
对照的单铃重较小;品种间三年生和二年生的单铃
重大小变化与其一年生的比较略有不同(表 1)。
2.1.3衣分比较 2006年各处理的衣分范围为
28.50 ~42.23%。栽培年限比较,4个品种二年
生平均衣分极显著低于一年生的,但,中928 F。和
太空棉 28二年生的衣分与其一年生的比较无显著
差异,而湘杂棉 3号和对照的二年生衣分显著或极
显著低于一年生的。品种间比较差异较大,其中,湘
杂棉 3号二年生的衣分最高,极显著高于中 928 F
的,中928 F 的显著高于太空棉 28的,太空棉 28
的极显著高于对照的,这种趋势与一年生的比较基
4期 陈国平等:广西南部宿生陆地棉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通径分析 529
本相同。
2007年各 处 理 的 衣 分范 围为 27.17 ~
42.O2 9/6。栽培年限比较,4个品种三年生平均衣分
显著低于二年生的,二年生平均衣分显著低于一年
生的 ,但 中 928 F 和太 空棉 28三年生 、二年生、一
年生的衣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而湘杂棉 3号和对
照三年生、二年生的衣分有降低的趋势,并达到显著
或极显著水平,尤其对照随栽培年限延长衣分降低
的趋势明显。品种间 比较,三年生和二年生的衣分
由高到底排序为:湘杂棉 3号一中928 F 一太空棉
28一对照,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种趋势与一
年生的一致 (表 1)。
2.2宿生陆地棉与一年生陆地棉产量构成因素的通
径分析
对皮棉产量构 成因素总铃数 、单铃重和衣分进
行通径分析(表 2)。三年生 的决定系数之和∑d一
0.9133,二年生的决定系数之和∑d一1.0012,一年
生决定系数之和∑d一1.0001。决定系数之和与 1
表 2 不同宿生年限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的通径分析 (2007)
Table 2 The path analyses of the yield factors tO lint yield of the perennial cotton in perennial ages
很接近 ,说明通径分析没有遗失主要相关性状。
2.2.1单位 面积总铃数 对皮棉产量 的作 用 2007
年三年生、二年生、一年生棉的总铃数对皮棉产量的
单相关均未达显著水平。三年生 、二年生棉的总铃
数对皮棉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均居第一,一年生棉
居第二。三年生棉的总铃数通过单铃重对皮棉产量
形成的间接作用是主要的,通过衣分对皮棉产量形
成的间接作用是次要的;二年生棉的总铃数通过单
铃重对皮棉产量形成的间接作用是次要的,通过衣
分是主要的,但表现为负值,其可能的原因是:单位
面积总铃数对衣分有负影响。一年生棉的总铃数通
过单铃重对皮棉产量形成 的间接作用是次要的,通
过衣分对皮棉产量形成的间接作用是主要的。从总
铃数对皮棉产量形成的影 响力看 ,三年生和二年生
棉居第一位,一年生棉居第三位。
2.2.2单铃重对皮棉产量的作 用 2007年三年生、
二年生、一年生棉的单铃重对皮棉产量的单相关达
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三年生 、二年生棉 、一年生棉
的单铃重对皮棉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均居第三。三
年生、二年生棉的单铃重通过总铃数对皮棉产量形
成的间接作用是主要的,通过衣分对皮棉产量形成
的间接作用是次要的;一年生棉的单铃重通过总铃
数对皮棉产量形成的间接作用是次要的,通过衣分
是主要的。从单铃重对皮棉产量形成的影响力看,
三年生、二年生和一年生棉均居第六位。
2.2.3衣分对皮棉产量的作用 2007年三年生、二
年生棉的衣分对皮棉产量的单相关未达显著水平,
而一年生棉的衣分对皮棉产量的单相关达到显著水
平。三年生、二年生棉的衣分对皮棉产量形成的直
接作用均居第二,一年生棉居第一。三年生、二年
生、一年生棉的衣分通过总铃数对皮棉产量形成的
间接作用是主要的,通过单铃重对皮棉产量形成的
间接作用是次要的,其中,二年生棉的衣分通过总铃
数对皮棉产量形成的间接作用是负值,可能的原因
是:衣分和总铃数之间存在负影响关系。从衣分对
皮棉产量形成的影响力看,三年生、二年生和一年生
53O 广 西 植 物 3O卷
棉均居第二位。
综上所述,三年生和二年生各因素对皮棉产量
影响的趋势完全一致 ,影响力大小顺序为:总铃数>
衣分>单铃重。总铃数和衣分对皮棉产量主要是直
接影响,间接影响较小;单铃重则是直接影响较小,
通过总铃数的间接影响较大。各因素对皮棉产量的
相对重要性大小依次为:d1>d3>d12>d23>d13
>d2(三年生),或 d1>d3>d13>d12>d23>d2(二
年生);即两者都是总铃数影响最大,并主要决定皮
棉产量;衣分影响次之;单铃重影响最小。
一 年生陆地棉各因素对皮棉产量影响力大小顺
序为:衣分>总铃数>单铃重 。衣分影响主要是直
接影响,间接影响较小;总铃数除直接影响外,还通
过衣分间接影响,两者影响力基本相当;单铃重对皮
棉产量主要是通过衣分和总铃数的间接影响,直接
影响较小。各因素对皮棉产量的相对重要性大小依
次为:d13>d3>dl>d23>d12>d2,即总铃数和衣
分共同影响最大,并主要决定皮棉产量;衣分影响次
之;总铃数影响第三;单铃重影响最小。
3 小结与讨论
与一年生棉比较,宿生棉单位面积总铃数明显
增多,多数品种的单铃重无明显变化,衣分变化因品
种而异。本研究中,4个品种宿生棉单位面积总铃
数显著增多。有 3个品种宿生棉的单铃重与一年生
的比较无明显变化,只有 2007年湘杂棉 3号宿生棉
的单铃重变小,与 Gotmare等(2004)报道,22个棉
花野生种种籽指数年份间几乎没有变异的结果基本
一 致;而黎绍惠等(2000)研究认为,宿生棉棉铃趋
小,同一材料的铃重比第一生活周期和在棉区降低
约2O ~7O%,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品种和
栽培管理有关。中928 F 和太空棉 28宿生栽培的
衣分无显著变化,而湘杂棉 3号和本地棉宿生栽培
的衣分明显降低。4个品种中,中 928 F。的总铃数
最多,单铃重较大,本地棉的单铃重最小;湘杂棉 3
号的衣分最高,中928 F 的次之,本地棉的最低。
三年生和二年生宿生棉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趋
势完全一致,两者都是总铃数影响最大,并主要决定
皮棉产量;衣分影响次之;单铃重影响最小。总铃数
和衣分对皮棉产量主要是直接影响,间接影响较小;
单铃重则是直接影响较小,通过总铃数的间接影响
较大。
一 年生陆地棉产量构成各因素对产量影响力大
小顺序 ,不同研究者得 出不同结果 。本研究的结果
为:衣分>总铃数>单铃重,衣分影响主要是直接影
响,间接影响较小;总铃数除直接影响外,还通过衣
分间接影响,两者影响力基本相当;单铃重对皮棉产
量主要是通过衣分和总铃数的间接影响,直接影响
较小。与李永山等(2001)、张志刚等(2003)的研究
结果基本一致;而李国锋等(2001)、黄志勇等(1999)
的研究的结果为:总铃数>单铃重>衣分;但狄佳春
等(2000)的研究结果为:单铃重>衣分>总铃数。
这可能是不同研究者研究的品种和栽培条件不同引
起的。
参考文献 :
万连步,杨力,张民.2004.棉花I-M3,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
版社 :10—12
李国锋,何循宏,徐立华,等.2001.棉花留叶枝密度与产量及
构成产量诸因子关系的分析I-J].江西棉花,23(5):19—22
狄佳春,钱大顺,张香桂,等.Z000.常规棉与杂交棉皮棉产量
构成因素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4):24—26
Chen GP(陈国平),Zhang X(张新 ),Zhou RY(周瑞阳), nz.
2008.Study on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biennial and an-
nual upland cotton(宿 生 陆 地 棉 经 济 性 状 的研 究 )EJ].
Guihaia(广西植物),28(5):636—639
De Souza NA,De Holanda JS.1993.Environmental adaptabil—
ity of perennial cotton in the Serid6[J].Crop Sci,28(7):
797— 8O1
Dong HZ(董合忠),Li WJ(李维江),Tang W(唐薇),et a1.
2005.Research progress in physiological premature senes—
cence in cotton(棉花生理性早衰研究进展)[J].Acta Gossy—
pii Sin(棉花学报),17(1):56—6O
Gotmare V,Singh P,Mayee CD,et a1.2004.Genetic variabili-
ty for seed oil content and seed index in some wild species
and Perennial races of CottonEJ].Plant Breeding,123(2):
2O7— 208
Huang ZY(黄志勇),Guo CZ(郭长佐),Fei Y(费跃),et a1.
1 999。The Analysis of Yield Factors of Hybrid Cotton and
Method of High-efficient Cultivation(杂交棉皮棉产量构成
因素分析及高效栽 培途径 )EJ].China Cotton(中国棉花),
26(10):18— 19
Li YS(李永 山),Tang BH(唐 秉海),Zhang K(张凯),et a1.
200 1.Studies on yield components,fiber qualities and pedi—
gree analysis of varieties released in diferent years(不同年
代棉花品种产量构成、纤维品质及其系谱分析)EJ].Cotton
Sci(棉花学报),13(1):16—19
Li SH(黎绍惠),Wang KB(王坤波),Zhang X(张香娣),et a1.
2000.The characteric of plating cotton in winter in Hainan
(海南冬季植棉特点)[J].ChinaCoton(中国棉花),(1):36
Qian SY(钱思颖),Huang JQ(黄骏麒 ),Zhou BL(周宝 良),et
a1.1996.The investig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hirsutumX
(下转第 461页 Continue Oil page 461)
耿玉英 :关于《中国植物志》杜鹃花属部分名称原始文献引用的讨论 461
胡琳贞 ,方明渊.1994.中国植物志 57(2)[M].北京 :科学 出版
社 :19—213
Balfour IB.1916.New Species of Rhododendron[J].Notes from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9:208— 182
Balfour B.1919.New Species of Rhododendron(11)[J].Notes
fro,n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11:19—153
Balfour,I.B.1922.Rhododendr0n:Diagnoses Specierum Novarum
113].Notes from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13:
200——305.
Chamberlain DF. 1982. A revision of Rhododendron,1:subgenus
Hymenanthes[J].Notes from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
burgh,39:343— 350.
Cowan JM.1940.Rhododendrons of the Sanguienum Allianee
[J].Notes fr071l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20:
68— 86
Culen J.1980.A Revision of Rhododendron 1.sbuges Rhododen—
dron sections Rhododendron& Pogonanthum[J].Notes from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39:1— 207
Culen J,Chamberlain DF. 1978.A Preliminary Synopsis of the
Genus Rl1ododendron[J].Notes from the Royal Botanic Gar—
den Edinburgh,36:109— 123
Culen J,Chamberlain DF.1979.A Prelimnary Synopsis of the
Genus Rhododendron HI-J].Notes from the Royal Botanic Gar—
den Edinburgh,37:328— 334
Davidian HH.1962.Revision of the Triflorum Series of Rhodo-
dendron[M].London:Rhododendron and Camelia Year Book-
1063:155~ 222
Fang MY(方 明 渊). 1992.A Revision of Rh。d0dendr0n in
China(中国杜鹃花属的修订)[33.BullBotRes(植物研究),
213— 222
Hooker JD.1849.The Rhododendron of Sikkim-Himalaya[M].
London:Reeve& Co
Hutchinson J.1931.New Species of Asiatic Lepidote Rhodo—
dendron[J].Notes from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
burgh 1172— 183
Sargent CS.1913.Plantae Wilsonianae[M],Harvard:University
Press,1:503— 562
Steven JB.1930.The Speeies of Rhododendron[M].London:
Royal Horticultura1 Society
Tagg HF.1931.Further New Species and Varieties of Asiatic
Rhododendrons[J].Notes from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 Ed—
inburgh:185——214
Tan PX(谭沛祥).1982.广西杜鹃花研究(一)[J].Guihaia(广
西植物),2(2):69—76
Wang wP(3-文培 ).1952.New Species of Rhododendron from
Azeehuan and Sikang(川 康的杜 鹃新种)[J].Acta Phytotax
S锄 :79— 84
(上接第 530页 Continue from page 530)
G.klotzschianum(陆地棉×克劳茨基棉的研究和利用)[J].
Jiangsu J Agric Sci(江苏农业学报),12(4):15—2
Wang KB(王坤波),Liu GQ(刘国强),Liu JD(刘金定),et a1.
1999.The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cot—
ton in America(美国棉花种质资源和遗传改良)[J].China
Coton(中国棉花),26(3):2—5
Wang KB(王坤波),Zhao XH(赵新华).2002.The investigation
buletin of cotton in Indian(印度棉 花考 察简报 )[J].China
Cotton(中国棉花),29(2):9—11
Wang KB(王坤波),Hu SA(胡绍安),Li SH(黎绍惠).1991.In—
troduction and study on wild resources of cotton(野生棉的引种
及研究)_J].ChinaCoton(中国棉花),(1):13—15
Wang KB(王 坤波),Liu GQ(刘 国强).1992.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study on wild resources of cotton in China(我 国
棉花野生资源研究 的现状与展望)[J].CropGermplasm Res
(作物品种资源),(2):11—13
Wang KB(王坤波).2000.On specific permanent populations and
their prospected application in cotton(论棉花永久性群体种类
特色与应用价值)[J].ActaGossypi Sin(棉花学报),12(1):
4O一 44
Wang KB(王坤波).1994.Hereditary dies in hardness of etton
(棉花的遗传致死)[J].Acta Gossypi Sin(gO花学报),6(增
刊):1—9
Zhang X(张新).2007.research on propagating by cutting and
maintaining perennialy of Genic Male Sterile Lines for heterosis
utilization in Upland Coton(陆地棉核不育系扦插繁殖与宿生
保持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D].Guangxi Univ(广西大学)
Zhang ZG(张 志刚),Zeng Q(曾 潜),Yang XP(杨晓萍),et a1.
2003.Studies on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oton yield
characters in diferent ecology spot(不同生态点对棉株产量构
成因素综合评价 的研究)[J].Molecular Plant Breeding(分子
植物育种),s/6(1):697—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