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ytological studies on the 19 taxa of Hedychium in China

中国姜花属十九个分类群的细胞学研究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31(2):175~ 180 2011年 3月
中国姜花属十九个分类群的细胞学研究
胡 秀 ,吴福川 ,刘 念1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 52O225;2.中国科学院 西双版纳植物园,云南 勐腊 666303)
摘 要:采用压片法对中国姜花属十八个分类群进行了体细胞染色体计数 ,对 自姜花减数分裂终变期 I的染
色体数 目和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包括白姜花在内的十九个分类群中有六个二倍体,一个三倍体 ,十二
个四倍体 ,其 中十二个分类群的体染色体数 目为首次报道 ,显示 中国姜花属植物具有较高比例的多倍体类型;
姜花属的染色体基数为 n一17,染色体组可能是多倍体起源的。
关键词:姜花属;染色体计数 ;染色体基数 ;多倍体
中图分类号:Q9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3142(2011)02~0175-06
Cytological studies on the 1 9 taxa
of Hedychium in China
HU XiuI,W U Fu—Chuan2,LIU Nian1
(1.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 520225,China;2.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Mengla 666303,China)
Abstract:The somatic chromosome numbers Of 18 taxa in Hedychium and the numbers and morphology of diakinesis
I of H.coronarium were observed by crash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among the 1 9 taxa studied,there are six
diploid(2n=2x= 34),one triploid(2n=3x= 51),and twelve tetraploid(2n= 4x= 68),thus indicating the high per—
centage of polyploidy of Hedychium in China.The chromosome numbers of twelve taxa we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genome number of Hedychium is 17 and it is probably of polyploidy origin.
Key words:Hedychium;chromosome count;genome number;polyploid
姜科姜花属 (Hedychiurn)植物 ,全球约 5O种 ,
中国产 32种(胡秀等,2009),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
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 。姜花属
植物株型优雅 ,花色艳丽、香气浓郁 ,是热带和亚热
带植物群落林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合用作园林 配
置,部分种类适宜作为香型切花。姜花属植物种间
观赏性状形态差异较大 ,为杂交育种花卉新品种 的
培育提供了良好 的基础 ,但 由于兼有不同倍性 的种
类 ,使得染色体计数在亲本选配中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 ,有关姜花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较少 ,极大
地制约了姜花属花卉 的育种进程 (表 1)。不仅如此,
对一些种的体染色体数目有争议,如白姜花的染色体
数分别为 34(Ramachandran,1969;陈忠毅 ,1984)、54
(Raghavan Venkatasubban,1943)、51(陈 瑞 阳,
2009),其染色体基数分别是 16、17、18,对姜花属其他
种类的染色体计数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形(表 1)。我
们在研究的初期也发现,即使是制 片良好的图像,也
总是有几条染色体相互贴近 ,难于进行准确 的计数。
植物孢母细胞远较体细胞大、壁薄,更适合用于染色
体研究 ,本研究拟通过对 白姜花小孢 子母 细胞减数
分裂 中期 的染色体形态和数 目的观察 ,提 高整个姜
花属的染色体计数 的精确性。最终 ,可为姜花属植
物的分类学研究积累细胞学研究资料,为杂交育种
的亲本选配中染色体数 目的平衡提供参考依据。
收稿 日期:2010—07—02 修回日期 :2010—11-16
基金项 目:,k东省农业厅项 目(B3094531)[Supported byDepartment ofAgriculture Project ofGuangdong(B3o94531)]
作者简介:胡秀(1976一),女 ,四川省西昌人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姜科植物花卉育种,(E—mail)554311889@qq.com。
通讯作者:刘念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姜科和苏铁植物分类,(E—mail)liunian678@163.toni
176 广 西 植 物 31卷
白姜花 Hedyckium coronarium
黄姜花 H.flaVllTl
毛姜花 H.villosum
小毛姜花 H。villosum vat.tg?l~Zfl0rMⅢ
峨眉姜花 H.flavesce21s
草果药 H.spicatum
红丝姜花 H.gardnerianum
H.gracile
H.greenii
红姜花 H.coccineuzn
2n-_2X-_34
2rl一3X一54
Dioloid
2n一 3x一 51
2n=52
Tetraploid
2n一 4x一 68
2n一 2x一34
2n一 2x一 34
2n一 50
2n一 2x一 34
2n一 3X--一54
2n一 66
2n一 2X一 36
2n一4X一 68
Diploid
Ramachandran,1969;陈忠毅,1984
Raghavan& Venkatasubban,l943
Hamidou.2002
陈瑞阳,2009
Raghavan& Venkatasubban。1 943
Sakhanokho& Pounders.2005
高江云,2008
高江 云 ,2008
Raghavan,1943;W U,2000
Eksomtramage 8-Boontum,1 995
W u I arsen,2000
Raghavan& Venkatasubban.1943
Raghavan& Venkatasubban,l943
Raghavan& Venkatasubban,1943
Ramachandran,1969;陈忠毅,1984
Sakhanokho& Pounders.2005
注:Sakhanokho&Pounders(2005)的研究结果是采用细胞流体技术研究获得。
Note:the resuIts()f Sakh810kh。& Pounders(2005)were d。ne by flow cytome ic analysis
表 2 中国姜花属十九个分类群的体细胞染色体数 目
Table 2 The somatic chromosome number of 1 9 taxa of Hedychium in China
注:白姜花的体细胞染色体数通过减数分裂观察而得。
Note:the somatic chromosome number of H.corollartum are obtained by the observation of meiosis
l 材料和方法
1.1白姜花减数分裂观察
取 白姜花(Hedychium coFonariu~y1)幼嫩花序.
剥取大小不同的新鲜花药,卡诺 II固定液冰水 固定
2 h,卡宝品红染色 2~3 rain,拇 指压 片,I eica DM
2500显微镜下拍照。凭证标本见表 2。
1.2体细胞染色体计数
以根尖或处 于减数分裂前的幼嫩花药为材料 ,
采用常规压片法(李懋学等 ,1996)制 片,Leica DM
2500显微镜下拍照 ,图 4:D采用了多焦面合并软件

178 广 西 植 物 3I卷
的,其原始基数可能是 x一9,并经历染色体跌落 (染
色体在 多倍 体水平 上 的非整倍 性减 少)(Darling—
ton,1956)后 的产物。陈瑞阳(2009)研究认为 白姜
花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48,Naik等(1961)认为白姜
花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n=54,染色体基数分别为 16
和 18,本研究认为姜花属的染色体基数应为 17。
3.2中国姜花属植物的属 内多倍性
与 Mukherjee(1970)的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 究
认为中国姜花属植物具有较高的多倍体比例,在本
研究 检 测 的 19个分 类群 中,多 倍体 的百 分 比为
68.42 。中国姜花属植物的属 内多倍性 除与其异
花授粉、有性繁殖兼根茎繁殖的繁育 系统和多年生
的生长习性有关外 ,还与我 国处于姜科植物起源和
分化的边缘地带相一致(吴德邻,1994)。异花授粉
使得多倍体产生的频率提高,而根茎繁殖和多年生
习性为多倍体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通常


霸奠 : |I
¨¨ 甓 曩 一 曩 。◆
-一-
、. s
!Ip P-IVB 夸 器


图 2 中国姜花属部分分类群体细胞染色体数 目
Fig.2 Somatic chromosome number of sevaral taxa of Hedychium in China
A.勐海姜花,2n一2x=34;B.长瓣裂姜花 ,2n=4x=68;C.盈江姜花 ,2n一2x=34;D.黄姜花 ,2n=4x一68
E.思茅姜 花,2n=4x=68;F.碧江姜花 ,2n=4x=68。图中标尺均为 1/,m。
在异花授粉、有性繁殖兼根茎繁殖 的繁育系统和多
年生的生长 习性 的植物 中多倍体发 生的频率 较高
(洪德元 ,1990)。
高丽霞 (2008)以峨嵋姜花为 亲本 的杂交育种
中,正反交均未得到杂交后代,本研究表明其体细胞
染色体数为 2n=3x=51,确证其杂交不育主要 由于
三倍体育性降低所致 。迄今 为止 ,峨嵋姜花是 中国
姜花属中唯一的三倍体种 。
3.3姜花属植物的种内多倍性及其分类学意义
高江云(2008)认为毛姜花原变种是其小毛姜花
变种的同源四倍体,姜花属植物存在种内多倍体现
象 。从形态上看,在姜花属 中一些分布较广 的种类
中常具有形态完全一样但植株体型、花的大小差异
较大的不同居群,如草果药、红姜花(胡秀等,2009)。
从 染 色体 的倍 性来 看,本 研 究 结果 显 示 草 果 药
(Hedychium spicatum)体 细 胞 染 色 体 为 68,与
eflora(Wu& Larsen,2000)记载的 2n一2X一34不
一 致 。可能的原因是这个种既有二倍体居群又有四
倍体居群 ,由于材料来 源的不同而造成这种差异。
同样 ,本研究结果与 Ramachandran(1969)均认 为红
姜花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 2n=4x=68,而 Sakhano—
kho& Pounders(2O05)则认为这是一个二倍体种。
因此 ,在采用野生种作为杂交亲本的时候,应注意对
特定居群染色体数 目进行鉴定。
根据对 中国姜花属植物分布 的调查 (胡秀等 ,
2009),从 19个分类群的染色体数 目来看,并没有证
据显示姜花属种的染色体倍性随海拔的升高而增
加。在分布上二倍体种与多倍体种也没有明显的界
限 ,相反却存在种内多倍体的现象 ,如毛姜花原变种
和小毛姜花变种 。因此,在进行姜花属种的划分时,

180 广 西 植 物 31卷
四倍体变种之间则是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的关系,
这在高江云(2008)对姜科植物繁殖生态学的研究 中
已经被证明。由此可以认为,在姜花属中,经历杂交
而起源的多倍体即异源多倍体之间可以划分为不 同
的种 ,非杂交起源的同源多倍体之问适宜划分为种
下等级。
3.4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形态和数 目观察的意义
在植物的染色体研究 中,常会遇到难于计数的
情形 ,特别是染色体较小、数 目较多细胞质内含物多
难于解离干净的类群。由于减数分裂时期细胞和染
色体较大 ,小孢子母细胞细胞壁薄内含物少易于解
离,同源染色体配对而使数 目减半 、染色体的形态较
为清晰等优点,通过观察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的
数 目和形态可以有效 的辅助染色体 的计数 ,并可通
过进一步观察和比较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配对
的形态研究各种类之间的分类学关系。
参考文献 :
吴德邻.1994.姜科植 物地理 [J].热 带亚热带 植物学 报,2
(2):l 14
李懋学 ,张赞平.1996.作物染色体及其研究技术[M3.北京 :
中国农业 出版社 :32—37
陈忠毅.1 984.国产姜科植物的染色体计数 [J].广西植物 ,4
(1):13— 18
陈瑞 阳.2009.中 国主要 经济植物 基因组染 色体 图谱 (第 5
卷)[M].北京 :科学 出版社 :749
洪德元.1990.植物细胞分类学I-M].北京:科学出版社:157—158
胡秀,闫建勋 ,刘念 ,等.2009.中国姜花属野生花卉资源的调查
与引种研究[J].园艺学报,37(4):643—648
高江云.2008.姜科植物繁殖生态学研 究一花寿命 的适应意义
[D_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西双
版纳植物园
高丽霞.2008.姜花属种质创新与分子遗传学研究[D].中国科
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Darlington CD.1956.Chromomme Botany[M].London:George
Alen Unwin Ltd:126— 133
Ehrendorfer F. 1964.Cytotogie,taxonomie and evolution bei Sa—
menpflanzenl J 1.V/stas Bot,4:99—186
Eksomtramage L,Bo ontum K. 1995.Chromosome counts of Zin—
g.beraceaeLJj.Songklanakarin J Sci Technol,17(3):291—297
Grant V.1981.Plant Speciation(2nd ed.)l M I.New York:Co—
lumbia University Press:298—306
Sakhanokho HF,Pounders j r CT. 2005.Ploidy variation in
Hedychium species and cuhivars[J].SNA Res Conf,50:
665— 667
Mukherjee I| 1 970. Chromosome studies of some species of
Hedychium[J].Bot Mag Tokyo,83:237—241
Naik VN,Panigrahi G. 1961.Genus Hedychium in Eastern India
l_JJ.Bull Bot Surv Ind,3:67—73
Raghavan TS,Venkatasubban KR. 1 943. Cytological studies in
the family Zingiberacea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romosome
number and cyto-taxonomy[J].Proceedings of Indian Acade—
my ofSciences Series B,17:118—132
Ramachandran K. 1969. Chromosome numbers in Zingiberaceae
LJJ.Cytologia Tokyo,34:213 221
Wu TL,Larsen K.2000.Zingiberaceae【M I//wu ZY,Raven PH
(eds).Flora of China.Beijing:Science Press;St.Louis:Missouri
Bo tanical Garden Press,24:370— 377
● ● ◆ ◆ ◆ ◆ ◆ ◆ ◆ ◆ ● ● ● ◆ ◆ ◆ ● ● ● ● _¨● ● Il● ◆ ◆ ◆
(上接第 207页 Continue from page 207)
准出版社
Dai XH(戴 小华),Yu SX(余世孝).2004.Sampling methods of
vegetation investigation in a tropical rain forest at Bawangling Na—
ture Reserve(海南霸王岭热带雨林植被取样技术研究)IJ].J
Trop Subtrop Bot(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2(5):405—410
He I P(和丽萍),Meng GT(孟广涛),Chai Y(柴勇),eta1.2007.
Disturbance factors and degraded forest types in the Jinshajiang
Watershed of Yunnan Province(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天然林干
扰成因及退化类型探讨)[J].J Zh iang Fore(bll(浙江林学
院学报),24(6):675—680
He YT(何勇涛),Cao M(曹 敏),Tang Y(唐勇),et a1.2000.A
comparative study on tree species diversity of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central-Yunnan(滇中地区常绿阔叶林树种多样性
比较研究)[J].J Mountain Sci(山地学报),18(4):222-228
Huang HK(黄海魁).2000.The conserv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fracture Yunnan wild fauna(云南野生动植物地理分布特点和
退化原 因分析)[J].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 Res(云南地
理环境研究),12(1):8O一87
● ● ● ● ● ● ,● :
Jin ZZ(金振洲).1997.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s in Yunnan(云南常绿阔叶林的类型和特点)
[J].Acta 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究),1(1):91—104
Li GX(李贵祥),Meng GT(盂广 涛),Fang XJ(方 向京),el a1.
2008.Distribution of major forest vegetation types of Jinshajiang
river basin in Yunnan Province(云南金沙江流域主要森林植被
类型分布格局)[J2.Res Environ Yangtza Basin(长江流域资
源与环境),19(1):146—151
I i ZM(李志敏),Sun H(孙航).1998.The architecture of leaves
from the dominant and common species of semi—humi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occurring in centre Yunnan(滇 中半湿润常
绿阔叶林主要优势及常见种叶形态结构特征)[J].Acta 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究),20(1):49—57
Peng H(彭华),Wu ZY(吴征镒).2001.The floristic characteris—
tics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conservation of semi-humi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in Mt Wuliang(无量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的区系特征及保护生物学意义)[J].ActaBot gunnan(云南植
物研究),23(3):2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