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steras isoenzymes analysis of different germplasm materials of Ilex kudingcha

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9(2):242— 249 2009年 3月
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郑道君l’2,刘 国民 ,2
(1.海南大学 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El
, 何声进2,李娟玲1,2
570228;2.海南大学 苦丁茶研究所 ,海VI 570228)
摘 要: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了苦丁茶冬青共 5O份种质材料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 ,计算了供试
种质材料间的 Jaccard相似性系数,并运用 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 5O份苦丁茶冬
青种质材料共显示出其 13条谱带,材料问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差异显著,其具体表现在迁移率、酶带数目和酶
带强弱的显著不同,呈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基于酯酶酶谱的 5O份供试种质材料 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
0.3000~1.0000之间,UPGMA法聚类结果与不同种质材料的地理起源有显著的相关性。聚类结果可以把
不同地域起源的材料分开,而同一地域来源的材料则归聚在一起。酯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可以作为评价苦丁
茶冬青种内遗传多样性 以及种下类群划分的重要参数之一。
关键词:苦丁茶冬青 ;酯酶同工酶;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 :Q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3142(2009)02—0242—08
Esteras isoenzymes analysis of different
germplasm materials of llex kudingcha
ZHENG Dao-Jun 一,LIU Guo—Min , ,HE Sheng-Jin ,LI Juan-Ling ,
(1.Key, aboratory()f Tropical Biological Researches,Ministry of Education,Hainan U 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2.Kudingcha Research Institute,Hai~ 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Abstract:The difference of esteras isoenzymes of 50 germplasm materials of Ilex kudingcha was compared in this
thesis by means of polyacrylamid gel electrophoresis.Jace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50 germplasm materials was cal—
culated,and the UPGMA was used for cluste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l 3 esteras isozymes
bands observed in all test materials,esteras isoenzymes of al test germplasm materials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which
embodied on the ratio of flow(Rf),the number of esteras isoenzymes bands and strong or weak of the bands,which
showed abundant polymorphism for J.kudingcha.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among the test materials based on es—
teras isozymes ranged from 0.3000一 1.0000:UPGMA cluster result had batter correlation with the origins of germ—
plasm materials,which could distinguish the germplasm materials from different origin and cluster the germplasm ma—
terials from the same origin together.The analysis results of esteras isozyme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signif—
icant references for assessi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fra-specific taxa of J.kudingcha

Key words:Ilex kudingcha;esteras isoenzymes;genetic diversity;cluster analysis
苦丁茶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类最有影响的
代茶保健饮料。据海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收集的资
料、标本以及实地考察的统计结果 ,目前在不同地区
被称作苦丁茶的原植物涉及到至少 12科 30个物种
(包括 1个亚种和 2个变种)(刘 国民,2003)。其 中
开发利用较多并形成商品出售的为冬青科冬青属植
物和木犀科女贞属植物 。在冬青属植物 中,主要有
5种植物在不 同文献、不同地域或不同民族中被称
收稿日期:2007—11—13 修回日期:2008—07—28
基金项目:国家自~ (39860048,30060040)[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m(39860048.30060040)J
作者简介:郑道君(1979一),男,海南海口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苦丁茶种质资源研究。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kudingcha—nol@yahoo.corn.cn)
2期 郑道君等: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243
之为“苦丁茶”,包括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大叶冬青(j.1atifalia),枸骨 (J.cornuta),五棱苦丁
茶( .pentag0”“)以及 霍 山冬青 ( .houshanensis)
(刘国民,1997a,b;俸宇星等 ,l998;何云核 ,2002;李
维林等,2003;张灿坤,l994;张永 田,1994;王玉国
等,2000)。苦丁茶冬青在所有各种苦丁茶中目前是
人工栽培面积最大 ,产品价格最昂贵,在 国内外影响
最大 ,被认为是“正 宗苦丁茶”(刘 国民,2003;陈兴
琰,l992;曾沧江,1981;吴赵云等,2002;陈杖洲,
1996)。近年来苦丁茶冬青种植业发展较快 ,而且尚
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但 到 目前 为止 ,在生产上大
面积推广种植的苦丁茶冬青尚无一个经省级农作物
品种认定机构审定的品种,其种苗仅仅是一个遗传
背景十分复杂的混合群体。由于种苗来源的复杂
性,大田植株的抗病性、株型 、芽色以及产品的汤色、
口感等,均表现 出极大的差异 ,严重影响到苦丁茶冬
青产品质量和产量 ,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因此 ,加速
培育和推广优质 、高产 、抗逆性强和性状稳定一致的
苦丁茶冬青新品种 已成为育种工作者的 当务之急 。
要实现这一 目标 ,就必须 了解各类苦 丁茶冬青种质
材料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 系。遗憾的是,到 目前为
此,育种工作者对这方面的了解极为有限。酯酶同
工酶具有可重复性 ,作 为植物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
性研究的一种手段 ,已在多个物种 中得到广泛应用
(李国强等 ,2001;汤圣祥等 ,2002;刘学诗等 ,2005;
邹春静等,2005;段中岗等,2006;黄琳凯等 ,2O06;陈
存武等,2006;兰秀锦等,2001)。本文对苦丁茶冬青
不同种质材料所进行的酯酶同功酶进行 了较系统的
分析,旨在从生化水平上揭示 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
材料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为苦丁茶冬青今后
的育种工作及各类种质材料的原产地鉴定提供遗传
背景资料。
1 枕料与方法
1.1材料
以海南大学苦丁茶种质资源圃中定植的采 白海
南、广西和广东等省区的 50份野生苦丁茶冬青种质
材料为供试材料 ,各份种质材料的编号及采集地如
表 l所示。
1.2方法
1.2.1酶液制备 于上午 9:00左右摘取嫩叶,称取
0.4 g,加入液氮研磨至细粉末状,迅速转入 1.5 mL
离心管中,加入 800 L提取缓冲液(25 mL pH7.5
0.1 mol/L磷酸钾缓冲液 ,0.28 g四硼酸钠,0.08 g
偏亚硫酸氢钠 ,0.4 mI 硫基 乙醇,0.01 g ED3、A,25
mL 2O 甘油),摇匀。于 4℃条件下 8 000 r/rain
离心 10 rain,取上清液于另一离心管 中,加人两滴
0.5 溴酚蓝,保存于一2O℃冰箱 中备用 。
1.2.2电泳及谱带记录 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 ,分离胶 浓 度 7.5 ,pH8.9;浓 缩胶 浓度 3 ,
pH6.7。电极 缓 冲液为 pH8.3的 Tris一甘 氨酸 系
统。每个梳孔酶液的上样量为 34 L。电泳在 4℃
条件下进行 ,浓缩胶电压为 15O V,待指示剂迁移至
分离胶时电压改为 300 V,即分离胶电压为 300 V,
电泳约 4 h,指示剂迁移至距凝胶板下限约 1 cm处
时停止电泳。染色:染液用前配制,100 mg固兰RR
盐溶于 4 mL丙酮一j3一乙酸 萘脂 (1 g/]O0 mL)和 4
mL丙酮~a一萘 乙酸(1 g/lOOmL)中,染色前加入 150
mI 1.0 mol/L磷酸钾缓冲液(pH6.O),置于摇床上
于室温条件下染色约 0.5 h。
1.2.3谱 带记 录和数据统计 用 hp scanjet 3570c
扫描仪对胶片进行扫描。测量并计算各酶带的迁移
率(Rf值),根据酶带的迁移率及酶带的强弱绘制酶
谱模式图。根据酶谱中某一位置酶带的有无,有酶
带记作“1”,同一水平位置无酶带记作“0”,由此生成
0和 l原始矩阵。用 NTSYS—PC(2.02j)软件中的
SIMQUAL程序计算供试材料 间的 Jaccard相似性
系数,并获得相似系数矩阵;用其中的 SAHN程序
和 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rith—
metic averages)方 法进 行 聚类 分 析,并通 过 Tree
plot模块生成聚类分析图。
2 结果与分析
2.1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酯酶酶谱分析
从不同原产地(主要为海南、广西和广东的不同
地区)选取了 5O份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表 1)进行
酯酶同工酶分析 。这 50份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的聚
丙烯酰胺凝胶酯酶同工酶,根据酶谱中酶带的迁移率
大小和酶带的强弱绘制了酶谱模式图(图版 I)。
由图版 I看出,供试的 50份苦丁茶冬青种质材
料间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差异显著,其具体表现在迁
移率、酶带数目和酶带强弱的显著不同,表现出丰富
的多态性。供试的 50份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共显
示出 13条谱带(即 A,B,C,D,E,F,G,H,I,J,K,L
244 广 西 植 物 29卷
表 1 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概要
Table l Summary of the germplasm materials of Ilex kudingcha
泳道 I anes编号 No. 材料来源 Origins 泳道 Lanes编号 No. 材料来源 Origins
1 W-001 海南省白沙县青松乡 26 W一035 , 西平果县新圩乡内洪村大兰屯
2 W-002 广东省英德 市石灰埔镇木榔村 27 W一040 广西武呜县罗波镇四陈村三队
3 W一003 广东省英德市石灰埔镇木榔村 28 W一044 广西宾阳县思陇镇贵龙村公所廖屋村
4 W一004 广东省英德市石灰埔镇木榔村 29 W一048 广西宾阳县思陇镇贵龙村公所廖屋村
5 W一005 广‘东省清新县石潭镇大坑村 30 W一049 广西宾阳县思陇镇贵龙村公所廖屋村
6 W一006 广东省清新县石潭镇大坑村 31 W一050 广西宾阳县思陇镇贵龙村公所廖 田村
7 W一007 广东省清新县石潭镇大坑村 32 w一051 广西宾阳县思陇镇贵龙村公所廖 田村
8 W一008 广东省大埔县大麻镇岌头村 33 W一052 广西宾阳县思陇镇贵龙村公所廖 田村
9 W一009 广东省大埔县大麻镇岌头村 34 W一059 广西宾阳县思陇镇六盘村公所登山村
10 W一010 广东省大埔县大麻镇岌头村 35 W一064 广西宾阳县思陇镇平安村公所内潭村
11 W一0t1 广东省大埔县大麻镇岌头村 36 W一065 广西宾阳县思陇镇平安村公所那蒙村
1 2 W一012 广东省大埔县大麻镇岌头村 37 W一066 广西宾阳县思陇镇平安村公所那蒙村
1 3 W一014 厂’西马山县占零镇羊山村西湾屯 38 w—O67 海南省白沙县打安乡绍傲村
14 w一015 广西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六登屯 39 W一068 海南省白沙县打安乡绍傲村
15 W一016 广西马山县加度乡局仲村覃世雷茶地 4O W一069 海南省白沙县打安乡绍傲村
16 W一017 广西上秫县镇圩镇排生电 41 W一070 海南省白沙县阜龙乡可任老村红岭
l7 w一018 广西上林县镇圩镇北凌屯 42 w一071 海南省白沙县阜龙乡可任老村红岭
18 W一021 广西上林县西燕镇寨陆村下寨庄 43 W一072 海南省白沙县阜龙乡可任老村红岭
19 W一022 广西马l1.I县双联乡双联村弄力屯 44 w一073 海南省自沙县阜龙乡可任老村红岭
2O W一023 广西马山县双联乡双联村弄力屯 45 W一075 海南省白沙县 阜龙乡可任老村红岭
21 W一024 广西马山县双联乡双联村弄力屯 46 W一077 海南省白沙县阜龙乡可任老村红岭
22 w一025 广西马山县双联乡双联村弄力屯 47 W-080 广西上林县镇圩镇排岜村
23 W一026 海南省白沙县阜龙乡可任老村红岭 48 W一082 广西上林县镇圩镇排岜村
24 W一034 广西平果县坡造乡内理村内理屯 49 W一083 广西上林县镇圩镇排岜村
25 W一084 海南省保亭县七仙岭 50 C一015 海南省保亭县七仙岭
和M带),13条谱带的 Rf值在 0.03~0.66之间,其
中有 3条谱带是所有供试材料的共有谱带 ,即 A带
(Rf值为 0.03)、E带(Rf值为 0.21)和 J带(Rf值为
0.54),多态性谱带率为 76.9 9/6,其中J带在所有材料
中均为强带。在供试的 50份种质材料中,来 自广东
省境内的种质材料所显示的酶带最少 ,为 1O条;产 自
广西境内的材料显示的酶带最多,为 12条。来 自海
南岛的种质材料显示的酶带次之,为 11条;其中所有
来 自广西 和 广东 的材 料 中均 出现 H 带,Rf值 为
0.45;而所有来 自海南 岛的材料中均缺少 H 带。由
于迁移率的差异 ,整个酶谱大致上可分为两个区域,
即快区(Rf值为 0.4O~0.60)和慢区(Rf值为 0.03~
0.29)。快区中的谱带相对较清晰,且大多数为强带,
其中包括了l条所有供试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的共
有酶带(J带)和 1条所有来 自广西和广东的共有酶带
(H带)。慢区的谱带较大且相对模糊 ,包括了两条所
有供试材料的共有酶带(A带和 E带)。从以上分析
结果看出,苦丁茶冬青不同的种质材料之间存在共有
的谱带;而各份材料间的酶谱在迁移率、酶带数目和
酶带强弱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一方面说明了这些
材料问存在着共同的遗传基础 ,或者说 ,它们之间有
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各材料问存
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差异。
2.2基于酯酶同工酶酶谱的聚类分析
把 5O份不同地域来源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的
酯酶同工酶酶谱量化成“0”和“1’二元矩阵,并由软件
生成酶谱相似系数矩阵(略)。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
酯酶同工酶酶谱间相似系数 的变化为在 0.3000~
1.0000,平均相似系数为 0.6509。由此可见,供试种
质材料间的相似性变化较大,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存在
较大的遗传差异。此外,小部分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为
1.0000,如 W-026和 W-070,W-044,W-049和 W_
066,等。也就是说 ,它们的酯酶谱带数和迁移率是完
全相同的。
以 UPGMA法生成 聚类分 析图(图 1)。在 图 1
中,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均按起源地域的不同分别聚
类,同时,不同起源地域种质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也
清晰地显示在图中。当相似系数在 0.5219~0.6216
时,可以把所有的供试种质材料分为A、B两大类群。
来自海南岛不同地区的 l3份种质材料,即海南白沙
县阜龙乡的 W一070,w_07l,W一072,W_073,w_075和
W_O77,海 南 白沙 县打安 乡 的 W-067,W-068和 W_
069,白沙县青松 乡的 W 001以及海南保亭县的 C_
015与 W-084,归聚为 A类群。A类群中不存在与广
2期 郑道君等: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 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245
Rf
0.7
0 6
0.5
O.4
O.3
0.2
0.1
0
图版 I 50份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的酯酶同工酶谱
Plate I Spectra of esteras isozymes of 50 germplasm materials of Ilex kudingcha
泳道编号同表 l,下同。The lane codes were the same as that showed in Table1,the same below.
西和广东起源的种质材料形成 的交叉聚类。这显然
是由于琼州海峡长期的地理隔离所致,使早先原产于
海南岛上的苦丁茶冬青种质资源在系统发育过程中
没有受到外来基因的影响,在一个比较封闭的体系和
一 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中形成一系列特殊的种质材料,
这一系列特殊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在遗传分化上
明显有别于来自广东和广西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
在 A类群的所有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中,基本上是
按照不同的小地域来源聚类的。其中,来自白沙县阜
龙乡和打安乡的 1O份聚为一支,再与来自保亭县的2
份聚类;来自白沙县青松乡的 W一001,其遗传物质与
来自海南其它苦丁茶冬青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在聚类
时,W-001独立于所有海南岛中的其他苦丁茶冬青种
质材料,而单独形成一小支。这一结果可能与W-001
的原产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形地貌密切相
关。据刘国民(1998)实地考察,W-001这份野生苦丁
F 7 6 5 4 3 2 , O
0 O 0 O O 0 0
246 广 西 植 物 29卷
茶冬青种质材料,其所在地四周高山林立,交通极为
闭塞。原产此地的野生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极少有
机会与海南岛其他地区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进行
基因交流,故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一支遗传性状
明显有别于海南岛境内其他地域的苦丁茶冬青种质
材料。从植株的形态特征上也可以明显地观察到这
一 点 ,尤其是叶片的形态特征:W-O01的叶片较其他
海南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要小得多(至少平均小一倍
之多),而且其叶缘上的锯齿状缺刻亦不那么粗深,叶
背面的侧脉亦不那么凸突。
B类群由来自广东的清新、英德和大埔 4个县
(市)和广西平果、武鸣 、宾阳、上林和马山 5个县共 37
份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组成。由于这些材料其产地
在地理上较为接近,它们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存在较多
基因交流的机会,而且其产地内的气候条件等生态因
子也比较接近,因而它们的遗传基础比较接近。从图
1可以看出,B类群可分为 B-I和 Ⅱ两组。其 中 I
组又可分为 l和 I_2两支。B-I-1支又可分为
a、b两个分支。a分支均来 自广东省境内的种质材料
(共 11份),包括W-O02,W一003和W-O04等3份来自
广东省英德市 石灰埔镇 的种质材 料,W-O05,W-O06
和 W一007等 3份来 自广东省清新县石潭镇 的种质材
料,以及 W-O08,w 010,w 011,W-012以及 W-O09等
5份来自广东省大麻镇的种质材料。除了W-oo9单
独聚类外,a分支中的其他 lO份材料均是根据各自的
原产地分别聚类为“英德一清新小分支”(共 6份材
料)以及“大埔小分支”(共 4份材料)。
b分支中共 12份种质材料,除 I份来 自广西平
果县新圩乡(w一035),另一份来自广西武鸣县罗波镇
(w一040)以外,其余 1O份均来自广西宾阳思陇镇,它
们分化为两个小分支 ,每个各 5份种质材料。平果县
新圩乡毗邻武鸣县罗波镇,而宾阳思陇镇与平果县和
武鸣县的两份种质材料的原产地相距较远。因此,在
聚类时,W-035(平果)与 W一040(武鸣)归聚为一个小
分支,而所有供试的宾阳苦丁茶冬青的种质材料(共
lO份)则归聚为一个与“平果一武鸣小分支”平行的
另一个小分支。然后,这两个平行的小分支归聚在一
起,组成b分支。
I一2支共 6份种质材料,均来自广西上林县。
其中W-O80,W一082和W一083等3份种质材料来自该
县镇圩镇排岜村,它们归聚为一个小分支(可称为“排
岜小分支”);而 W-O17(来 自上林县镇圩镇排生屯),
W一018(来自上林县镇圩镇北凌屯),以及W一021(上林
0 500 0 556 0 611 0 667 0. 722 0 778 0.83a 0.鲫 0.944 1.000
Coeffjojent
图 1 50份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的聚类分析图
Fig.1 Cluster analysis dendrogram for 50
germplasm materials of j.kudingcha
县寨陆村下寨庄)则组成与“排岜小分支”相互平行的
另一个小分支,可称为“排生一北凌一寨陆小分支”。
B-n组 由8份种质材料组成,除 l份(W-034)来 自
广西平果县外,其余 7份均来自广西马山县。其中,
W-034(平果县坡造乡内理村内理屯)单独归聚为一
个独立小分支,而来自广西马山县双联乡双联村弄力
屯的4份种质材料(W-022,W-023,W-024和W-025)
归聚为一个小分支,然后再与 W-034聚类。平果县
坡造乡内理村内理屯与马山县双联乡双联村弄力屯
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考虑到这一因素,这 5份分
别处于不同行政县的材料(马山县4份,平果县 1份)
归聚在同一小分支之中,也就很好理解了。W-O14
啪拍 鲍 ∞ ∞ ” ∞ 们钳钾 ∞矩 仃 ∞ 略¨ 佰 约 巧 帕OOO00O00000O00O000000O000O 000 O00 00 0O0
2期 郑道君等: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247
(广西马山县古零镇羊 山村西湾屯),W-015(广西马
山县古零镇乔老村六登屯)及 W-O16(广西马山县加
度乡局仲村)这 3份材料的原产地虽然比较靠近,但
由于它们呈零星状散布于 3个不同的地点,它们之间
存在着相对较大的遗传差异,在聚类图中可以将其清
晰地区分开来。前述的 4份马山县双联乡材料 ,在与
平果县坡造乡的 W-034归聚为一小支之后 ,再与来
自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六登屯的 W-O15聚类,最后
再与W一014(广西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西湾屯)及
016(广西马山县加度乡局仲村)聚在一起,共同组成
Ⅱ组。
值得指出的是,图 l所示的聚类分析图虽然可以
把 50份供试的苦丁茶冬青按照各自的起源地域明确
地区分开来,同时能够显示出来自不同地域的种质材
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差异的大小,但同一小地域
内的不同种质材料,其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在很多情
况下仍不能根据酯酶同工酶多态性的聚类分析来加
以区分。例如A类群中的W-O67,W-069以及 W-o72
等;又如 B类群中的 W-003,W-004,W_005,W一006以
及 W一007等。但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这些材料就肯
定是重复的种质材料。因为同工酶分析只是一种生
化标记,与DNA分子水平的多态性相比较,同工酶的
谱带所能反映的多态性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进行
UPGMA聚类分析时,数据是根据酶谱 中某一位置有
无酶带来统计,有带作为“l”;同一水平位置无带则作
为“0”。因此,这种方法无法反映出酶带的强弱,只有
说明其有或无。如果我们对照同工酶酶谱照片就可
以看出:某些材料在聚类分析图中虽不能彼此加 以区
分,但在同工酶酶谱 中,其某些酶带的强弱实际上仍
有较大差异。如果我们采用 RAPD(Random Ampli—
fled Polymorphie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序列重复)或 ISSR(In—
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序列重复区间)等基
于 DNA分子水平多态性的分子标记技术,就有可能
将这些亲缘关系比较近的种质材料之间的遗传差异,
清晰地反映在聚类分析图中。在这方面我们已进行
了不少工作,相关的研究结果将陆续公开发表。
3 讨论
3.1关于同工酶酶谱与聚类分析
同工酶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在很大程度上能
反映植物个体的遗传差 ≠;同工酶结构的相似性反映
了生物间的亲缘关 系,酶谱资料可以作为鉴定物种,
研究分类、进化、遗传和变异的重要参数(魏秀华等,
2004)。自同工酶技术诞生以来,已有众多学者将同
工酶用于植物研究的许 多领域 。但多数学者对试验
结果的分析只停留在直观描述上(徐根娣等,2002;朱
钧等,2006)。近些年来,国外和国内许多公司和单位
都相继开发了谱带分析软件,简化了繁复的统计计算
程序,减少酶谱分析的主观性,使得分析结果更加精
确(唐红等 ,2003)。本研究 结果也充分表明了这一
点。目前已有将同工酶研究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报
道(张春等,2006;于晶等,2006;张柯等,2004;陈存武
等,2006;兰秀锦等,2001),但聚类分析的原始数据多
以酶带迁移率为依据;一些学者对同工酶量的影响并
未进行分析,或者说他们在聚类分析时并没有综合考
虑谱带强弱对聚类分析结果影响(沈镝等,2004;郑玉
红等 ,2003;黄琳凯等,2006;区炳庆等,2003;张光 花
等,2003)。植物不同个体在不 同的生境 中或处于不
同的生理状态下,其体内的同一同工酶的表达量是有
差别的。因此,同工酶谱带的强弱一直以来都是同工
酶分析中判断个体差异的重要参数(全妙华等,2006;
王家保等,2004)。在聚类分析时如果结合谱带强弱
的综合分析,将使结果更准确、客观,可使个体间的差
异更加直观表现出来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
聚类分析图中,部分来自同一地域的不同苦丁茶冬青
种质材料虽不能彼此分开而显示出个体差异,但在酯
酶酶谱中它们某些酶带的强弱仍是有较明显差别。
也就是说,这些材料间仍是有遗传差异的,只不过这
种遗传差异仅表现在酶带强弱的不同。
3.2关于广东省英德市、清新县及大埔县(市)的野生
苦丁茶冬青与广西南宁地区的野生苦丁茶冬青之间
的亲缘关系
据海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多次实地考察 ,广东的
野生苦丁茶冬青主要分布在英德市石灰埔镇木榔村,
清新县石潭镇的大坑村以及大埔县大麻镇的岌头村。
此外,肇庆市鼎湖山一带亦有少量分布。英德、清新
和大埔 3个地点的野生苦丁茶母树有一些共同特点:
(1)均是分布于某一个村庄的房前屋后,或村庄附近
的旱作耕地旁。因而,严格地说,是处于一种半野生
状态。(2)从植株个体大小及长势长相看,同一地点
的野生苦丁茶植株,其树龄大致相同。(3)除了这 3
个分布点以外,各点所处的县(市)境内,乃至广东省
其他地方均未发现有野生苦丁茶母树分布。在本研
究的聚类分析图中,来自广东省上述 3县(市)共 l1
248 广 西 植 物 29卷
份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组成 a分支,与之平行的一个
分支(b分支)系由 l0份来 自广西宾阳县的种质,1份
广西武鸣县的种质材料(W-040)以及一份广西平果
县的材料(w一035)共同组成,然后 a分支与b分支汇
合,共同组成 工组中的 T_1支。也就是说 ,酯酶同
工酶分析表明,广东省上述 3县(市)的种质材料与广
西宾阳、武鸣等县一带所产的野生苦丁茶有着比较密
切的亲缘关系,广东的这些材料不像海南岛所产的野
生材料那样 ,是单独地归类为一个类群(A类群),而
仅仅是构成一个小分支(a分支),a分支在 B类群中
所扮演的是一个非常次要 的角色。它需先与 b分支
汇合组成 I_1支; I—1支又需与 T_2支汇合组成
B-I组 ;最后 ,B-I组才与 Ⅱ组汇合成 B类群。从上述
实地考察的情况以及聚类分析的结果看,我们可以有
根据地推测 :广东省英德市、清新县 以及大埔县等地
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有可能是在历史上的某一个
时期由广西南宁市附近的宾阳或武鸣等县区域 内引
种过去的。张凤琴,刘国民等人在对不同省区的苦丁
茶冬青种质材料进行RAPD分析时也观察到类似的
情况 ,并作出了相似的推论。
4 结论
(1)酯酶同工酶谱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种
质材料间的聚类关系与其地理起源呈明显相关性;根
据聚类分析图,可以将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清晰地分
为两大类群 :即 A类群(海南类群)和 B类群(广东一
广西类群)。(2)供试种质材料个体间的遗传差异不
仅表现在酶的带数和迁移率的不同,而且还表现在酶
带强弱的不 同。不同地域起源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
料其酯酶同工酶多态性丰富。(3)酯酶同工酶分析结
果可以作为判断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起源地
域 、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于晶,陈君,徐荣。等.2006.不同种源黄芩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研
究EJ3.中药材,29(7):647—649
刘国民.1997a.绿色黄金苦丁茶fJ].植物杂志,136(2):15
李维林,郭荣麟,傅晖,等.2003.苦丁茶、功劳叶和枸骨的本草
考证[J].中药材,26(8):595—598
陈杖洲.1996.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的苦丁茶[J].茶叶通报,l8
(3):9— 11
陈兴琰.1992.中国皋卢(苦丁)茶的源流及其真伪考[J].农业
考古 ,(2):214—218
Chen CW(陈存武),Zhou SB(周守标).2006.Isoenzyme pattern
analysis for five kinds of enzyme in six species of Polygonatum
from Dabieshan Mountain(大别山区六种黄精属植物的五种同
工酶分析)[J].Guihaia(广西植物),26(4):395-399
Duan ZG(段中岗),Zheng F(郑枫 ),Liang CY(粱承邺).2006.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different compatible varieties in rice
(Oryza saliva)using isozyme markers(不同亲和性水稻材料的
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J].J Trop Subtrop Bot(热带亚热
带植物学报),14(5):366—373
Feng YX(俸宇星),Chen sK(陈书坤),Zhao RF(赵瑞 峰),el a1.
1998.On the identity of Kudingcha in Chinese Holy(Ilex)(中
国冬青属苦丁茶名实辨证)[J].Acta Phytotax Sin(植物分类
学报),36(4):353—358
He YH(何云核).2002.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Ilex from An
hui,China(安徽冬青属一新 种)EJ3.Acta Phytotax Sin(植物
分类学报),40(4):380—382
Huang LK(黄琳凯 ),Zhang XQ(张新 全),Ma X(马啸),以a1.
2006。lsozyme fingerprint of six varieties of Lolium 2ultiJblium
in south-west China and their genetic background(西南 区多花
黑麦草品种同工酶指纹 图谱的构 建及遗传背景分析)[J].J
Anhui Agric Sf (安徽农业科学),34(3):426—427,443
Lan XJ(兰 秀锦),Liu Dc(刘 登才),Wei YM(魏育 明),el a1.
200 1.Diversity of esterase isozyme in Aegilops tauschi Cosson
(节节麦的酯酶同工酶分析)[J].Guihaia(广西植物),21(1):
77— 8O
Li GQ(李 国强),Wang ZT(王 峥涛 ),Li XB(李 晓波),el a1.
2001.The isoenzyme analysis of Isatis species and its systematic
signification(菘蓝属植物的同工酶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J].
J Plant Res Environ(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10(4):22—28
Liu GM(刘 国 民).2003.Investigations on the species diversity
and exploiting situation of the substituting-for-tea plant of
Oleaceae in China(中国木犀科代茶植物的多样性与开发状况)
[J].Guizhou Sci(贵州科学),21(1—2):69—77
Liu GM(刘国民).1997b.A report on the discovery of the wild
kuding tea tree in Hainan Island and the observation of its bo—
tan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erties(海南岛野生苦 丁茶树的发
现及其植物学特征性的观察)[J].N Sci J Haninan Univ
(海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5(2):129—133
Liu XS(刘学诗),Liu JX(刘建 秀).2005.Preliminary study on
germplasm resources diversity of Ereqnochloa ophiuroides in east
China-analysis of isoenzymes(中国东部假俭草种质资源多样性
初步研究 Ⅳ⋯一同工酶分 析)[J].J Bio(生物学杂 志),22
(2):18—20
Ou BQ(区炳庆),Ren JJ(任吉君),He LL(何丽烂).2003.Com—
parative study of isozymes of peroxidease and polyphenol oxidase
in the eultivars of pumpkin(不同品种南瓜 POD及 PPO同工酶
的比较研究)[J].J Wuhan Bot Res(武汉植物学研究),21
(1):77—8O
Quan MH(全妙 华),Chen DM(陈 东 明),Fu M(付 明),et a1.
2006.Study on peroxidase isoenzyme of winged bean(四棱豆过
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J].Chin Agric Sci Bul(中国农学
通报).22(4):203—205
2期 郑道君等 :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249
Shen D(沈镝),Zhu DW(朱德蔚),Li Yx(李锡香),et a1.2004.A—
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germplasm resources in taro using
five isozymes(用 5种 同工酶分析云南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
性)EJ2.J Plant Genet Res(植物遗传资源学报),5(3):239-246
Tang H(唐红),Lv XR(吕小瑞).2003.Studies on rapid identifi—
cation techniques for turfgrass seed varieties.II Computer analy—
sis of peroxidase isozyme hands of cold-season turfgrasses(草坪
种子品种快速鉴定技术研究Ⅱ几种冷季型草坪草过氧化物同
工酶谱计算机分析)[J].Prat Sci(草业科学),20(6):62—67
Tang SX(汤圣祥),Jiang YZ(江云珠),Wei XH(魏 兴华 ),et a1.
2002.Genetic diversity of isozymes of cultivated rice in China
(中国栽培稻同工酶的遗传多样性)[J].ActaAgron Sin(作物
学报),28(2):203—207
Wang JB(王家保 ),Jiang CD(姜成 东),Li JC(李金成 ),el a1.
2004.Evaluations of 1 1 wax apple germplasms by isozymes(1 1
份莲雾资源的同工酶评价)EJ].ChinJ Trop Crops(热带作物
学报),25(2):15—19
Wang YG(王玉国),wei FN(韦发南).2000.Studies on the mi—
cromoq~hology of a medica plant,Ilex kudingc‘ha and its relative
species⋯characters of foliar surface under SEM(药用植物苦丁
茶与近缘种的微形态研究一 一叶表皮 特征 的扫描电镜 观察)
[J].Guihaia(广西植物),20(3):229—232
Wei XH(魏秀华),Zhou YH(周永红),Yang RW(杨瑞武),eta1.
2004.Study on esterase isozymes of three roegneria(poaceae:
triticeae)species and their accessions(鹅观草属三个物种及其居
群间的酯酶同工酶分析)[J].J Sichuan Agrie Univ(四川农
业大学学报),22(2):1]7—12O
Wu ZY(吴赵云),Bao XS(包 雪声 ),Shun QS(顺 庆 生).et a1.
2002.Texture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Ku Ding Cha”(苦丁茶
的本草及植物来源考证 )[J].Shanghai J丁 Chin Med(上
海中医药杂志),(11):43—44
Xu GI)(徐根娣),Liu P(刘鹏),Qian L(钱丽).2002.The study
of peroxidase isoenzyme and esterase isoenzyme in two species of
Ranunculus(毛茛属两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 同工 酶和酯酶同
工酶的研究)[J].J Zhejiang Norm Univ(Nat Sci Edi)(浙江
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5(1):62—65
Zeng cJ(曾沧江).1981.Contribution to the Aquifoliaceae ofChi—
na(中国冬青科植物志资料)[J].Bull Bot Res(植物研究),1
(1—2):20—44
Zhang CK(张灿 坤).1994.Original plants and market drugs in—
vestigation of“Kudingcha”(苦丁茶的原植物及商品调查)[J].
J ChinIViedMat(中药材),17(5):14—15
ZhangC(张春),Zhou YH(周 永 红),Yu HQ(于海 清),et a1.
2006.Studies on esterase isozymes among species of Roegneria,
Elymus,Hystrix andKengyilia in rriticeae(鹅观草属 、披碱草
属、猬草属和仲 彬草属 物种 的酯酶 同工酶分 析)[J].J si—
chuanAgrit-tiniv(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4(2):13O一134
Zhang GH(张光 花),XuYF(徐 玉 芳),Li CX(李春 香),et nz.
2003 Peroxidase isozyme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AIlium 口 cⅥZ一
0nicum,A.cepa and A.fistulosum(胡葱与洋葱 、葱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研究及聚类分析)[J].J Plant Genet Res(植物遗传资
源学报),4(1):47—5O
Zhang K(张柯),Ye ZQ(叶镇清),Qiao CL(乔传令).2004.Ge—
netic diversity of isoenzyme in Culex pipiens complex field popu—
lations sampling from distinct area of China(不同地区库蚊复组
群体的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EJ].Hereditas(遗传),26
(2):172— 176
Zhang YT(张永 田).1994.Which of the origin of“Kudingcha”is
really(苦丁茶的原植物)EJ-I.Acta Phytotax Sin(植物分类 学
报),32(1):100
Zheng YH(郑玉红),Liu JX(刘建秀 ),Chen SY(陈树元).2003.
Study on diversity of germ plasm of cynodon dactylon in China一—L
I.Analysis of electrophoretic isozyme(我国狗牙根种质资源多
样性研究 I.同工 酶分析)[J].Grassland o/China(中国
草地),25(5):52—57
Zhu J(朱钧),Chen P(陈平),Pan CY(潘翠荫),eta1.2006.Isozyme
analysis of esterase and peroxidase in creeping bentgrass new
strain(匍匐翦股颖新品系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J].
ChinA f Sci Bul(中国农学通报),22(12):213—216
Zou CJ(邹春静),Sheng XF(盛 晓峰),Xu WD(徐 文铎),et a1.
2005.Isozyme of diferent ecotypes of Picea mongolica(沙地云
杉生态沙地云杉生态型同工酶研究)EJ].Chin J Appl Envi—
Yon Biol(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1(2):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