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of site condition in natural forest of Picea asperata.

云杉天然林分生境条件数量分类研究



全 文 : * ?四川省先导计划重点科研项目“云杉天然林分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 03-06) 资助
收稿日期 : 2005-03-11 改回日期 : 2005-04-27
云杉天然林分生境条件数量分类研究 *
马明东 罗承德 张 健 胡庭兴 刘跃建
(四川农业大学 都江堰 611830)
摘 要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数量化理论 (? )等数学方法筛选出对云杉生产力影响极为显著
的生境因子 , 并依据这些因子采用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云杉分布区天然林分生境条件进行数量分类 , 提出
云杉分布区产区
大地貌
生境区
植被型
生境组
局部地形
生境型
土壤
生境类型级 5级分类系统 ,将川西北高山产
区划分为 2个生境区、5个生境组、11个生境型和 17个生境类型级。
关键词 云杉林分 生境 数量分类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of site condition in natural forest of Picea asperata . MA Ming-Dong, LUO Cheng-De, ZHANG Jian,
HU Ting-Xing, LIU Yue-J ian(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ujiangyan 611830,China) , CJEA ,2006,14(2) :159~163
Abstract Based on multi-linearity regression analysis,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multi-theory ? and other
mathematical methods, the distinct sit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ductivity capacity of Picea asperata were selected . By
system clustering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ith those factors, the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of site condition in
natural forest of Picea asperata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with 5 grades is summarized: producing
areas→ecotope→ site group→site type→site style category and the alpine producing areas of the northwest of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re divided into 2 ecotopes, 5 site groups, 11 site types and 17 site styles .
Key words Natural forest of Picea asperata, Site condition,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Received March 11, 2005; revised April 27, 2005)
森林生境分类发展趋势从早期为某一特殊目的而进行单因子分类发展到今天为多用途森林资源管理
而进行的生态综合多因子分类途径 ,从定性描述分类发展到现在以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子为基础的应用现
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类途径 , 使之对森林植被
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获取更多的准确立地信息。对云杉生境条件进行分类研究其
目的是客观反映云杉分布区、生境属性和质量 , 科学制定分布区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和方法。
1 云杉生境条件分类原则、分类系统与依据
云杉 ( Picea asperata) 是我国特有的森林树种 , 也是我国西南、西北地区主要建群种之一 ,天然分布以岷
江上游、白水河流域为中心 , 向北进入甘肃南部的白龙江、洮河中上游和甘肃东部的两当、天水 , 向南分布至
邛崃山而达于宝兴狮子山、康定大炮山 , 西至乾宁疙瘩梁子、壤塘普光寺 , 东界约为九顶山及龙门山。在云
杉分布的西南亚热带高山林区 ,地形被切割得很深 , 分割得极碎 , 其气候、土壤和植被条件多样。因此在生
境条件分类时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与盆周山地和盆中丘陵地区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和特殊性。在研究云杉生
境条件分类时必须遵循可靠性和实用性原则。所谓可靠性 , 即指生境分类所依据的因素必须能正确反映出
客观生境特性 ,进行符合实际的生境分类和对生境质量进行正确评价。目前国内外学者大都认为 , 用单一
因素作为生境分类的依据很难表达出生境特性 , 尤其在地形复杂的山区 , 而主张将各种生境分类方法结合
起来 ,采用多因素综合分类 , 才能得到满意结果。实用性是指分类因子应测定简便 , 例如土壤肥力采用测定
土壤厚度、腐殖质层厚度 ,而不作各项土壤肥力指标 (N、P、K、微量元素等 ) 的测定分析。分类的依据及命名
尽可能采用容量大的直观因子 ,易于识别 , 如局部地形因素、指示植被以及土壤湿度、成土母质的堆积形式、
土层厚度等 ,利用这些直观因子有利于使用航测照片和其他图面材料。为便于应用 , 分类数量不能过于繁
第 14 ?卷第 2期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Vol .14 No .2
2 0 0 6 ?年 4 月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April, 2006
锁 ,应切合当前基层单位的生产技术实际经营水平。根据专家系统评判和用计算机进行模拟 , 结合对云杉
分布区实地考察情况 ,将云杉分布区采用产区
大地貌
生境区
植被型
生境组
局部地形
生境型
土壤
生境类型级
逐级控制的五级分类系统。
产区。云杉分布区内不同地域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等条件差异较大 ,本着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 , 以大
区域地形、地势、气候、土壤及森林植被区系成分特点等自然地理条件作为云杉产区划分的主要依据 ,并考虑社
会经济条件、林业生产传统习惯及其经营水平 ,同时考虑云杉分布区植被条件中伴生的乔木树种的种类与数
量 ,以县为基本单位 , 山脉、水系或县域作为产区界线 ,划分为甘南、陇南秦西和川西北高山 3个产区 (见表 1)。
表 1 云杉产区基本特征表
Tab .1 The basic feature value in producing area of Picea asperata
产区名称
Name of
producing area
范围
Bound
气候条件 Climate condition
年均气温/ ℃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1 ?月平均气温/ ℃
Average
temperature
in January
7 ?月平均气温/ ℃
Average
temperature
in July
≥10℃年积温/℃
Annu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10℃ )
年降雨量/ mm
Annual
rainfall
云杉林分特征
Feature of
spruce forest
甘 南 产 区 甘肃省迭布、
舟曲、文县、
夏河、临潭、
卓尼、岷县
2 C~5 - 8 ?~ - 3 11~13 300~1200 500 ;~700 植被属山 地寒温带常 绿
针叶林 , 产区以天然林为
主 , 在洮河流域有成片云
杉林分 布 , 海 拔 高 度 为
2400 ~ 2800m, 其余 则混
生于青冈栎、白桦、山杨、
油松、华山松、辽东栎、紫
果云杉、岷江冷杉林中。
川西北高山产区 南坪、松潘、
黑水、理县、
汶川、茂汶、
平武、北川、
绵竹、宝兴、
红原、若尔
盖、阿坝、色
达、金川、小
金、丹巴、马
尔康、壤塘
3 C~8 - 5 ?~ - 2 12~15 500~1600 800 &~1600 地带性植 被是山地寒 温
性针叶林 , 本产区中龄以
上均为天然林 , 幼龄林以
人工林居 多 , 在松潘、南
坪、若 尔盖、黑水、小金、
理县有成片、成块天然纯
林 , 其余 混 生 于 岷 江 冷
杉、桦木、山杨、高山栎林
内 , 海拔 高 度为 2800 ?~
3500m。
陇 南 秦 西 产 区 漳县、天水、
礼县、西和、
两当、成县、
微县、风县、
太白、佛手
4 .~10 - 3 ?~0 14~19 800~2500 900 &~1100 地带性植 被为秦巴 山山
地栎 类 巴 山 松、华 山 松
林。 在 海 拔 高 度 为
2000 ?~2500m 范 围 内 呈
不连续的零星分布 , 多散
生于 华山松、油 松、太 白
冷杉、岷江 冷杉 林中 , 或
与青 冈栎、大果 青冈 栎、
麦吊杉伴生 , 主要分布在
海拔高度为 2000m左右。
生境区。川西北高山产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 , 地形地势复杂多变 , 该产区西北部地势高 , 山体切割不
深 ,分水岭面积宽广 , 呈缓和开阔的丘状高原地形。东南部呈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 , 由于地貌的显著差异导
致了丘状高原和高山峡谷区气候、土壤和植被特征方面的不同 , 从而反映出云杉生产力状况的差异 (见表
2) 。因此以自然地貌作为生境区划分的主要依据 ,以山脉、水系作为云杉生境区划分界线 , 共划为丘状高原
和高山峡谷两个生境区。
表 2 不同地貌区云杉生长状况
Tab .2 The state of Picea asperata in various topographic areas
地貌区
Typeof
spruceforest
60 ?年 60 years
优势木平均高/ m
Meanheight
of dominant
平均直径/ cm
Mean
diameter
80 ?年 80 years
优势木平均高/ m
Meanheight
of dominant
平均直径/ cm
M ean
diameter
100 年 100 years
优势木平均高/ m
Meanheight
of dominant
平均直径/ cm
M ean
diameter
120 年 120 years
优势木平均高/ m
Meanheight
ofdominant
平均直径/cm
Mean
diameter
140 年 140 years
优势木平均高/ m
Meanheight
of dominant
平均直径/ cm
M ean
diameter
高山峡谷区 15 L. 13 19 ?. 86 18 .22 24. 52 19 X. 93 27 .09 21. 15 28 . 93 21 d.96 30 .15
丘状高原区 12 L. 11 15 ?. 31 14 .58 19. 03 15 X. 97 21 .13 16. 92 22 . 56 17 d.56 23 .52
生境组。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由于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 可一定程度反映生长地环境特点 , 故常被用
160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4 ?卷
作判断生境质量和评价土壤生产力的指标 , 利用林下植物中的一些种 , 作为土壤湿度和肥沃度分级标准。
在考虑气候、地貌的同时 , 再分析植被因素 , 有利于全面衡量生境质量 , 识别生境特征。云杉分布的各生境
区气候差异明显 , 气候垂直变化大 ,地形变化复杂 , 生态环境多样 , 使林地植被具有一系列生态地理特点和
不同群落结构而形成不同的林地指示种并表现出不同生产力水平。云杉分布区植被受人为干扰少 , 原生植
被保存完好 ,因此植被比盆周山区和盆中丘陵区更具明显的指示意义。本研究根据下木层优势种数值分类
结果 ,初步将川西北云杉分布区划分为偏干灌木、中生箭竹、湿润苔藓、高寒阴湿苔藓和高寒干性草类 5个生
境组。偏干灌木生境组多分布在高山峡谷区海拔高度 < 3000m的阳坡和半阳坡 , 林下土壤多为山地棕壤 ,
是代表干燥土壤的一种类型。中生箭竹生境组多分布在高山峡谷到丘状高原过渡带、海拔高度 3000m左右
的下部窄谷阴坡、半阴坡 , 林下土壤为山地腐殖质棕壤。该生境组林地冷暖干湿适宜 , 云杉生产力较高。阴
湿藓类生境组多分布在海拔高度 > 3250m的高山峡谷生境区、窄谷阴坡下部和河阶地 , 土壤为棕色森林土 ,
由于海拔较低 ,气候不及高寒阴湿藓类生境组严寒 ,林内大气湿度和土壤湿度较大。高寒阴湿藓类生境组多分
布在海拔高度 3300~3600m的丘状高原阴
坡 ,土壤多为山地棕壤 , 一般具有深厚的土
层和腐殖质层 , 土壤含水量较大但通气不
良 ,冻土层较深 ,解冻迟 , 林木生长期较前两
类生境组短 , 是代表较湿润的一种类型。高
寒干 性草 类生 境组 多分 布在 海 拔高 度
3000~3400m的丘状高原半阳坡 , 土壤多为
山地棕壤 , 该生境组具有干冷生境特点。5
个生境组云杉生产力水平见表 3。
表 3 5 个生境组云杉生产力水平
Tab .3 The levels of productivity capacity in 5 site groups
生境组
Site group
地位指数幅度
Range of site index
平均地位指数
Mean site index
样地数
Quantityof sampleplot
偏 干 灌 木 生 境 组 16 ?. 41~20 .34 19 ?. 0 65
中 生 箭 竹 生 境 组 21 ?. 22~24 .00 22 ?. 0 45
阴 湿 藓 类 生 境 组 17 ?. 16~20 .67 18 ?. 0 42
高寒阴湿藓类生境组 15 ?. 64~19 .08 17 ?. 0 87
高寒干性草类生境组 12 ?. 49~15 .32 13 ?. 0 66
生境型。由于云杉分布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复杂生境条件 , 该区植被的原生性对生境的指示意义是其
他山地和丘陵地带不能比拟的 ,地形的复杂性 ( 切割最深 , 分割极碎 ) 所反映出的生境条件千差万别亦是其
他原始林区所不及的。在不同局部地形条件下 , 大气因素的特性就有明显差异 , 有时植被和地形变化的界
线并不完全一致 ,往往在不同地形上出现了植被组成和结构非常相同的植物群落 , 如在海拔高度 3300m的
河阶地和海拔高度 3600m的坡地阴坡上都分布着外貌完全相同的锦丝藓云杉群落 , 但前者云杉林采伐后苔
藓层变化较小 ,以后可能天然更新 , 仍成为云杉占优势的藓类云杉群落 ;而后者云杉被采伐后苔藓层立即显
著弱退 ,将演替成白桦或红桦群落。在以上不同地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藓类云杉群落 , 由于其演替趋向、生
产力水平和林木生长效果不同 ,故应属于两个不同的生境类型。上述现象可以认为 , 当植物群落中出现有
建群作用特别强的种类时 ,它们能强烈地影响环境 , 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环境 , 以致使不同地形条件所造成
的土壤和气候特征的差异暂时消失 ,因而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形成了外貌完全相同的植物群落。植物群落的
这种趋同现象在云杉分布区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该区用植被类型作为生境组划分的依据是可行的。地
形因子虽不是生态因子 ,但却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 它通过太阳辐射能、热量、光照、降水等因子的再分配
影响小气候、土壤湿度、质地、土壤厚度、母质堆积形式、化学性质等土壤发育和形成过程 , 因而影响到林木
的生长、发育和更新特性 ; 此外许多造林、经营措施 (如清林 , 整地方式等 ) 往往很大程度上也是根据地形条
件决定的 ;再之 , 地形因子比较稳定 ,容易辨认 , 容量大 , 一种局部地形常常包含多种立地因素的综合特征。
因此用局部地形作为云杉生境型分类依据比较方便和可靠。
生境类型级。生境类型级是云杉生境分类系统中的最基本单位 , 是生境因子组合效应的最终表现形
式。同一生境类型级应具有相同的林木生长效果 , 森林演替趋势相同 , 可能采取的作业经营措施亦相同。
云杉生境分类系统是逐级控制的 ,生境类型级是生境型的续分 , 在同一生境类型内水热条件基本一致 , 但由
于土壤理化属性和土壤肥力存在较大差异 ,从而直接影响林木的生产力水平。因此以土壤属性作为划分生
境类型级的依据具有现实意义。
2 云杉生境条件数量分类
20世纪 50年代电子计算机正式应用于科学领域之后不久 , 一些欧美国家就开始尝试用多元统计方法
研究生物学和地学系统的分类问题。从 60年代起这些方法逐步应用到植物群落分类和土壤分类 ,并发展为
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土壤数值分类。Sokel 和 Sneath 将土壤数值分类定义为“分类单位间亲疏性或相似的
数值评定 ,并在其亲疏关系基础上进行排序或分类”。我国森林生境类型数量分类始于 20世纪 80 年代 , 由
第 2 ?期 马明东等 :云杉天然林分生境条件数量分类研究 161
于生境质量所包含因子繁多 ,现象复杂 , 为使分类结果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 对过去的传统分类方法 ( 即光
凭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森林生境进行分类 )必须用数量分类方法进行检验。 如阳含熙等 ( 1979)将主分量分析
表 4 4 种数学方法筛选云杉生境主导因子对比表 *
Tab .4 Thecontrastinganalysisof thekey factorsof Piceaasperata
selected by four mathematicmethods
生境因子
Environmental
factors
多元线性回归
Multi- linear
regression
逐步回归
Stepwise
regression
主分量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数量化理论 (?)
Quanti tative
theory (?)
地 貌 ( X1 w) ?? ?? ? ??
海拔高度 ( X2 w) ?
坡 度 ( X3 w)
坡 向 ( X4 w) ?? ?? ? ??
母质形式 ( X5 w) ?? ?? ? ?
土层厚度 ( X6 w) ? ? ?
A 层厚度 ( X7 t) ?? ?? ? ??
土壤湿度 ( X8 w) ?? ?? ? ??
土壤容重 ( X9 w) ? ? ??
质 地 ( X10 ?)
植被类型 ( X11 ?) ?? ?? ? ??
*“?”为因子显著 , 可以选择 ;“??”为因子极显著 , 必须选择。
方法用于植物群落分类 ,所得结果与传统定性分
类结果基本一致。生境之间的亲疏性是由生境
属性 (地文属性和生物属性 ) 反映出的 ,因而生境
数量分类实际上是生境属性分类的数值化。生
境数量分类是以生境属性的数量化为基础的 , 通
过对各种生境条件的大量属性数据的获得、储藏
和加工而形成一个分类系统。据此本研究在进
行云杉分布区生境分类时 ,首先采用多元线性回
归、逐步回归、主分量分析、数量化理论 (?) 等 4
种数学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云杉生产力较大的
地貌类型、坡向、腐殖质层厚度、土壤湿度、母质
堆积形式和植被类型等生境因子 ( 见表 4) , 之后
依据这些因子用系统聚类分析中的 8 种分类方
法和主成分分析分类方法进行云杉生境的数量
分类 ,其目的是为揭示这些数量分类方法和分类
结果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2 . 1 云杉生境条件分类的系统聚类分析
系统聚类按照确定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差异又分为不同系统分类方法 , 目前较常用的有最短距离法、最
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和离差平方和法等 8种方法 ,最后得到聚类
图 1 云杉生境条件系统聚类谱系图
Fig .1 The pedigree diagram of system clustering analysis
of site condition in natural forest of Picea asperata
谱系图 (见图 1) , 根据聚类谱系图进行生境分
类。本研究在云杉生境条件系统聚类分析中 ,
对原始数据变换处理均采用标准化变换方法 ,
即 :
Si =
1
n - 1∑
n
i = 1
( Xi j - Xj )2
1
2
( j = 1,2,⋯ , m) (1)
对计算标准地间的相似性测度均采用欧氏
距离 (二阶 Minkowski 度量 ) , 即 :
di j ( 2) = ∑
M
k= 1
( Xik - Xj k ) 2
1
2 (2)
根据上述原理 ,计算聚类分析连接表 , 最后
得到云杉生境条件系统聚类谱系图。从 8种聚
类结果可知 ,可变法、可变类平均法和离差平方
和法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 分类结果与实地考察
情况较相符。最长距离法与前 3种方法有一定
差异 ,但又不同于后 4 种方法 , 基本独成一类。
最短距离法、重心法、中间距离法和类平均法分类效果最差。由于用不同方法所作聚类谱系图其横坐标的
并类距离扩展范围不同 ,这些分类方法中最短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和类平均法范围≤4, 而最长距离
法范围 < 3,离差平方和法、可变类平均法和可变法范围为 11~22。也即前者可使空间浓缩 , 后者可使空间
扩张。当被研究的各标准地差异较大时使空间浓缩的分类方法可表现较好的分类结果 , 而标准地差异较小
时 ,使空间扩张的分类方法表现出较好的分类结果。云杉生境条件分类时由于是考虑多因子综合值进行比
较分类 ,很大程度表现因子间的互补 , 使本来差异较大的标准地 , 由于因子间的互补作用而使差异变小。故
在生境条件分类时 , 使空间扩张的聚类分析方法分类效果较好 , 而使空间浓缩的聚类分析方法分类效果
较差。
162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4 ?卷
2 . 2 云杉生境条件分类的主分量分析
由于所筛选的 6个生境因子间并非完全独立的 , 这种生境因子之间固有的相关性会影响聚类分析的精
度 ,甚至有时会导致聚类分析失败。
为消除这种不利于聚类的相关性 ,把
分类因子数目减少到最低限度 , 对生
境条件分类进行主分量分析来检验
聚类分析结果非常必要 , 其原因是主
分量分析可制造出彼此完全独立的
含有生境因子信息的数目最少的一
组新变量 (主分量 ) 来代替原来的生
态变量 , 以免受相关性所带来的干
扰。根据主分量分析数学原理和筛
选出的 6个主导生境因子 , 选用 104
个典型样地进行分析 , 计算特征根
和特征向量及主分量贡献率见表 5。
表 5 6 个主导生境因子特征向量及特征根
Tab .5 The six vectors and feature values of the key factors of sitecondition
生境因子
Environmental factors
主分量 Principal component
Y1 QY2 ?Y3 Y4 ?Y5 Y6 S
地 貌 类 型 ( X1 ?) 0 .3690 0 b. 4124 - 0 %. 0460 0. 1280 0 0. 7748 0. 2643
坡 向 ( X2 ?) 0 .2189 - 0 b. 4827 0 %. 5999 - 0. 5265 0 0. 2849 - 0. 0283
A 层 厚 ( X3 ?) 0 .1444 - 0 b. 5596 - 0 %. 6873 - 0. 1845 0 0. 0823 0. 3768
土 壤 湿 度 ( X4 ?) 0 .4900 0 b. 1946 0 %. 0042 - 0. 1599 - 0 0. 3797 0. 3621
母 质 形 式 ( X5 ?) 0 .2928 - 0 b. 4198 0 %. 2912 0. 7795 - 0 0. 0934 0. 1767
植 被 类 型 ( X6 ?) 0 .4831 0 b. 2380 0 %. 0302 - 0. 1853 - 0 0. 3893 0. 0181
特 征 根 3 ?.3636 1 b. 7963 0 %. 6722 0. 5404 0 0. 3504 0. 1988
贡 献 率 / % 51 ?.0511 27 b. 6613 7 %. 6026 6. 7199 4 0. 0053 2. 9580
累 积 贡 献 率 / % 51 ?.0511 78 b. 7124 86 %. 3168 93. 0367 97 0. 0420 100. 0000
由表 5 可知第 1、2 个主分量的贡献率分别为 51. 0511% 和 27. 6613% , 前两个主分量累计贡献率为
78.7124% , 依照累积贡献率 > 75%即可将其余主分量舍去的原则 , 只选择第 1 主分量和第 2主分量来计算
各典型样地坐标值。再以第 1主分量 y1 为纵坐标 ,第 2主分量 y2 为横坐标 ,将各样地生境因子计算出的坐
标值在平面坐标上点图 , 由于同一生境类型各样地的点将在一定区域内集中 , 不同生境类型各样地的点彼
此分开 ,这样就将云杉生境 104个典型样地点在平面坐标上依集中或分离程度划分生境类型 ( 见图 2)。
2 . 3 云杉生境条件数量分类结果
由云杉生境条件系统聚类谱系图 (图 2)可知 ,当离差平方和法、可变类平均法和可变法λ值取 3 时均将
云杉生境条件分为 17个类型级 , 与主分量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图 2) , 此外从划分的各生境类型级样地号分
图 2 云杉分布区 17 个生境类型第 1、2
主分量的样地点集合图
Fig .2 Thecongregation diagramof the sample
plot of the first, second key factor of 17 site
stylesin thedistributionareasof Piceaasperata
表 6 云杉生境条件类型一览表
Tab .6 The table of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of site
condition in natural forest of Picea asperata
生境区
Ecotope
生境组
Habitat group
生境型
Habitat form
生境类型级
Habitat category grades
序号
Sequence
高山峡谷 偏 干 灌 木 坡 地 阳 坡 薄 腐 残 积 生 境 类 型 级 1 ;
中 腐 坡 积 生 境 类 型 级 2 ;
坡地半阳坡 中 腐 残坡 积生 境 类 型级 3 ;
中厚腐坡崩积生境类型级 4 ;
中 生 箭 竹 下部半阴坡 中 腐 崩 积 生 境 类 型 级 5 ;
厚 腐 崩 积 生 境 类 型 级 6 ;
坡 地 阴 坡 中 腐 坡 积 生 境 类 型 级 7 ;
厚 腐 坡 积 生 境 类 型 级 8 ;
阴 润 藓 类 下 部 阴 坡 中 腐 崩 积 生 境 类 型 级 9 ;
厚 腐 崩 积 生 境 类 型 级 10 ;
河 阶 地 中、厚腐冲积生境类型级 11 ;
丘状高原 高寒干性草类 坡 地 阳 坡 中 腐 坡 积 生 境 类 型 级 12 ;
上部半阴坡 薄 腐 残 积 生 境 类 型 级 13 ;
下部半阴坡 厚 腐 崩 积 生 境 类 型 级 14 ;
高寒阴湿藓类 坡 地 阴 坡 中 腐 坡 积 生 境 类 型 级 15 ;
厚 腐 坡 积 生 境 类 型 级 16 ;
河 阶 地 中、厚腐冲积生境类型级 17 ;
布看 ,与现地实际分布均较一致 , 系统聚类谱系图中明显地将丘状高原区样地 (图 2左边 6类 )与高山峡谷区
样地 (图 2右边 11类 )分为两大生境区 , 在主分量分类样地点集合图中虚线以下的 12~17类 ( 共 6 类 ) 均属
丘状高原区样地 ,虚线以上的 1~11类 ( 11类 ) 均属高山峡谷区样地 , 生境组中样地号的分布也具有一定规
律性。因此根据数量分类结果 ,结合实地考察和分类因子的属性 , 依据生境分类做到可靠性和实用性原则 ,
用逐级控制方法将川西亚高山云杉分布区生境条件划分 2个生境区 (见表 6) 、5个生境组、11个生境型和 17
个生境类型级 (参考文献略 , 同上文 )。
第 2 ?期 马明东等 :云杉天然林分生境条件数量分类研究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