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New theory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orth Fujian

休闲农业新理论及其在闽北的应用研究



全 文 :     福建省重点课题“农业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2004R006)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十五”重点学科资助
收稿日期 :20060114   改回日期 :20060228
休闲农业新理论及其在闽北的应用研究 
刘荣章  翁伯琦  曾玉荣  周  琼  郑百龙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州   350003)
摘  要  在分析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介绍了台湾休闲农业的新理论 ,并结合实际提出发展闽北休闲农业
的 5项原则 ,同时对闽北(邵武)休闲农业园的设计内容及框架提出具体策略建议 ,即引入台湾优良果树品种 、果树
产期调节 、生态果园套种 、果园矮化栽培 、有机果园质量控制等农业技术 ,并与园林学 、景观学 、旅游学等学科的原
理与技木相结合 ,将闽北(邵武)休闲农业园建设成为教育 、推广 、休闲 、旅游等多功能的休闲农业示范园区 。
关键词  台湾  闽北  休闲农业  农业文化  可持续发展
New theory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orth Fujian . LIU RongZhang ,WENG BoQi , ZENG Yu
Rong , ZHOU Qiong , ZHENG BaiLong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Fuzhou 350003 , China) ,CJEA ,
2006 ,14(4) :5 ~ 8
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ons ,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new theory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re analyzed . In the
ligh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e and the practice of North Fujian , five principles of the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
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North Fujian are advanced .And the content and frame of desig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garden
in North Fujian (Shaowu City) is suggested ,which involves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cultivar of fruit trees ,adjustment of
fruiting period , interplanting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fruit orchard ,dwarfing technology of fruit trees and management of
organic fruit garden . In addition , the rational combine of the measures with the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landscape ar
chitecture , landscape science and tourism science will benefit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Nouth Fujian (Shaowu City) .
Key words   Taiwan ,North Fujian ,Leisure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ceived Jan .14 ,2006 ; revised Feb .28 ,2006)
休闲农业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 ,在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 ,将传统农业生
产经营活动 、农村观光游览 、农产品出售及相关的旅游经营 、旅游服务等有机结合 ,为人们提供具有农村
特色的吃 、住 、行 、玩 、购等方面服务 ,是农业与旅游业 、农业与第二 、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 ,是农业文
化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的重要内容 ,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 但目前休闲农业普遍存在设计理
念落后 、技术含量不足 、农业文化含量不高等问题 ,需引进休闲农业的先进理论 ,将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综
合应用于休闲农业 ,提高休闲农业项目的设计水平 、技术含量与文化内涵 ,促进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
1  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1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于 20世纪 30 ~ 40年代在意大利 、奥地利等国兴起[2] ,最初以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出现 ,后
来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 、休闲 、娱乐 、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 、观光农业带 ,多元化 、
多层次规模经营 ,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和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 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休闲农业已具
规模 ,并在社会 、经济 、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美国华盛顿开辟 10 多处大型郊游区 ,供游客垂钓 、野营 、
骑马等郊游活动 ,并为游客提供采摘 、品尝新鲜水果的机会 ;法国巴黎城郊建有许多观光果园 ,专供游客观
光 、尝鲜 、品酒休闲 ;英国伦敦城郊沿绿化带建有一大批公园和野餐地 ,供市民游憩 。 在亚洲 ,20 世纪 70 年
代日本频频推出故里观光 、假日亲子团旅游 、家庭自然休养 、牧场生活体验 、务农旅游等活动[3] 。 目前休闲
农业已涵盖观光性牧场 、渔村 、果园 、花园 、农园 、森林 、自然保护区等领域 。
第 14卷第 4期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Vol .14   No .4
2 0 0 6年 1 0月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Oct .,  2006
我国台湾省于 20世纪 70年代末推出休闲农业 ,并在理论 、实践上进行了较深入探索 ,先后拟定了“发展
休闲农业计划”及“休闲农业区管理方法”等 ,出现了走马濑农场 、东河农场 、香格里拉农场等较为成功的休
闲农业项目 。休闲农业在台湾被誉为“为疲惫农村注入强心剂”[4] 。我国大陆的休闲农业开发起步于 20 世
纪 80年代 ,并呈迅速发展的态势 ,相继出现了数百个休闲基地和项目 。如浙江金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 、山东
枣庄石榴园 、广东深圳南头荔枝园等 。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北京 、广东 、上海等地较活跃 ,1996 年初 ,广东具规
模的休闲农业区就达 40余个 ,而北京已开发和形成休闲观光的农业项目与景点达 129 个 ,1997 年收入达
43亿元 。大陆也出现了一批引人注目的地方特色鲜明的休闲类型 ,如中山市模门镇外的海上公园 ,经过对
原有竹 、园 、蔗 、林 、鱼塘等进行简单的巧妙包装 ,建成了极具岭南特色的休闲度假区[2] 。 近年来 ,闽北地区
在对台农业合作过程中 ,引进台资在武夷山等地设立了“武夷农业大观园”等休闲农业项目 。 总体看来 ,大
陆休闲农业处于起步阶段 ,对休闲农业缺乏较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科学系统的规划 。 休闲农业的技术含量不
高 ,有的雷同于普通的农业生产 ,有的类似于一般的城市公园 ,偏离了农业的发展方向 。 而且休闲农业的理
念存在较大偏差 ,没有将先进的休闲农业理论与具体的休闲农业实践结合起来 ,没有将农业产业与休闲农
业有机结合 ,没有将美学 、景观学 、园林学多学科理论综合应用于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开发技术落后 ,农业文
化内涵不多 ,产生的效果不太理想 。
12  休闲农业新理论的内涵与发展趋势
休闲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为人们提供农产品的单一经营思想 ,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
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 ,有效地拓展了农业内涵 ,延伸了农业的服务领域 ,把第一产业与第二 、第三产业有
机地结合起来 ,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新的农业产业 。 有关专家 、学者围绕休闲农业的
内涵与功能 、休闲农业的设计理念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 其中 ,台湾休闲农业理论颇具代表性和先进
性 。台湾学者叶美秀等认为 ,休闲农业的设计与运作要遵循马斯洛(AHMaslow ,1943)所提出的金字塔需
求理论 :即满足人们由生理 、安全 、相属到自我实现的需求 。其主要观点内容如图 1所示 :
图 1  游客对休闲农业需求金字塔
Fig1   Pyramid of leisure agriculture requirements of tourists
为满足人们对
环境上的需求 ,要求
休闲农业提供一个
自然质朴的农村环
境 ,充分发挥农村景
观给人们回归纯朴
生活的美好感觉 。
为满足人们对机能
上的要求 ,要求休闲
农业能够提供基础
公共设施 ,使农业资
源转化为人们能够
从事的休闲活动 ,要
求线路安排 、空间的
配置 、设施的设置以及基本安全维护设施等 ,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舒适感 ,又避免过度设计 ,尽量减
少对农村环境的破坏 。为达到美学上的目的 ,要求保留农村的乡土艺术 ,将区域性的乡土文化尽可能地保
留下来 ,又不失美感等 。为达到空间多变的目的 ,要求提供多样化游憩机会 ,创造弹性而多层次的体验空
间 。为达到知识性的目的 ,要求提供具解说价值的环境元素(如传统的农村建筑 、传统的农机具或当地特有
的农作物作为设计景观) ,发展寓教于乐的环境 。 为满足人们精神或心理上的需求 ,要求提供感性 、生态的
环境 ,回归自然农法 ,让人们在农村和煦的阳光 、滋润的雨露和清新的空气中 ,感受到农村特有的精神和心
理的享受 ,享受农村特有的农业文化氛围 。
2  闽北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21  社会经济与交通条件
闽北是福建省南平市的俗称 ,地处武夷山脉东南侧 、闽江上游 ,东经 117°00′ ~ 119°25′ ,北纬 26°30′ ~
28°20′ ,西与江西接壤 ,北与浙江毗邻 ,面积 263万 km2 ,辖 10 个区 、市 、县 ,2003年底总人口 3045 万人 ,其
6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4卷
中农业人口 203万 。 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28264亿元 ,农民人均收入为 3354 元人民币 。 境内交通方
便快捷 ,316 、205国道和鹰厦 、外福 、横南铁路贯穿全境 ,与武夷山机场 、闽江水运以及福银 、衢南高速公路南
平段等构成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 。南平到福州的火车 、汽车车程分别只有 2h 。
22  生物及农业资源
闽北生物资源丰富 ,堪称中亚热带生物宝库 。 据考察闽北有 4000 多种植物 ,其中已定名的有 190 科
1800 多种 ,树木种类是整个欧洲的 7 倍 。 福建省内被列为 1 ~ 4 类保护的珍稀植物有 2/3 可在闽北找到 。
全区哺乳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昆虫类 、鱼类等动物多达 10 万多种 。 尤其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作为
全国 5 个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 ,被誉为“鸟的天堂” 、“昆虫的世界” 、“蛇的王国” 、“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
地” ,是我国小区域单位面积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也是我国重要的种质基因库之一 。
闽北农业历史悠久 ,具有发展农业的得天独厚条件 ,是福建省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全市拥有 6 个国家级 、8
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 ,素有“福建粮仓”之称 。 目前已形成粮食 、瓜菜 、食用菌 、烟叶 、畜禽 、水产 、木材 、笋
竹 、水果 、茶叶等 10 个农业主导产业 ,形成了具有南方山区特色的农业 。 同时 ,它是福建省最大的林业基
地 ,森林覆盖率达 747 % ,绿化程度达 831 % ,享有“绿色金库”的美誉 。
23  环境与旅游资源
闽北拥有雄伟绚丽的奇山秀水 ,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 ,以及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 ,组成了品类众多 、
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 自然旅游资源集中体现在奇山秀水 、森林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区内主要有武夷山
风景名胜区 ,南平九峰山 、茫荡山 ,建瓯的归宗陵园 ,邵武的李纲祠 、宝严寺 、熙春公园等旅游景区 。 尤其
是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面积 79 km2 ,澄碧清澈的九曲溪环山而流 ,丹崖翠壁 ,山拥丛峰 ,水流九曲 ,素有“碧
水丹山 ,秀甲东南”之称 ,是国家级重点名胜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 ;武夷山还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拥有世
界同纬度地带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列入枟世界遗产名
录枠 。 古闽越文化遗址 、古汉城遗址 、历史名人遗址 、民俗风情 、闽北民居建筑 、造纸与雕版印刷 、建窑和朱
熹文化 ,构成闽北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 。 闽北以其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与其相邻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泰宁金湖及将乐玉华洞等风景区 ,形成颇具特色的“大武夷旅游圈”的旅游格局 。
3  闽北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则
一是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原则 。 闽北具有发展农业的得天独厚的土地 、气候等条件 ,然而 ,目前闽北农
业仍然比较落后 ,表现在产品结构不合理 、产业化规模低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 发展休闲农业应有利于改
变农业生产结构 ,促进农业与旅游业 、服务业渗透与结合 ,有利于第二 、三产业发展 。 同时 ,有利于推广和
辐射先进的农业优良品种和技术 ,促进农业升级 ,带动农民收入的快速提升 。 二是突出农业文化与特色
的原则 。 发展休闲农业应十分注意创造与休闲观光农园协调的环境氛围 ,避免成为城市公园与植物园的
翻版 。 区内布局与细部设计应从“土”字出发 ,从“新”字着手 ,下功夫营造出乡土气息浓郁的环境空间 ,给
人们一种回归童年美好记忆的感觉 ,使人们欣赏到浓郁的农业文化内涵 。 三是坚持高起点的原则 。 闽北
休闲农业应吸取大陆及其他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经验和教训 ,尤其要避免休闲农业陷入为利用农业生产
资源而生产 ,规划布局 、生产经营雷同于一般的农业生产 ,或类似于普通旅游公园的老路 。 要坚持高起
点 、高标准的原则 ,引入台湾休闲农业科学理论设计与规划休闲农业 ,应用多种学科 、多种理论指导闽北
休闲农业发展 。 四是有利于旅游发展的原则 。 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业形态 ,发展休闲
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农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 ,促进农业与旅游业双赢 。 闽北是福建省农业重点区
域 ,又是省内风景名胜最集中的地区 。 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充实闽北旅游资源 ,同时发挥武夷山名牌效
应 ,吸引更多游客到休闲园区休闲观光 ,使“武夷大旅游圈”的优势效益得以更充分发挥 。 五是坚持可持
续发展原则 。 要避免破坏当地自然和生态环境 ,通过休闲农业的建设 ,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4  闽北(邵武)休闲农业园建设的构想
休闲农业园的条件与背景 。 邵武是南平市的一个县级市 ,位于闽北中心 ,也是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武
夷山 、泰宁金湖 、将乐玉华洞等闽西北“旅游金三角”的中心地带 ,分别距武夷山风景区 、泰宁金湖风景区
100km ,离将乐玉华洞风景区 180km ,通过银福高速公路 、鹰厦铁路和 316 国道等交通系统与这些风景区相
连 。市内现有和平古镇 、肖家坊 、小武夷 、李纲纪念馆等自然文化旅游景点 。 境内的嘉德休闲农庄种植区面
积 40hm2 ,引进种植果树优良品种 30多个以及散生竹 、丛生竹等 ,还建人工草场约 27hm2 。以该休闲农庄为
第 4期 刘荣章等 :休闲农业新理论及其在闽北的应用研究 7 
基础建设闽北休闲农业园具有较好的条件 。
休闲农业园建设的理论与技术 。在休闲农业园内 ,以台湾等地先进的休闲农业设计理念为指导 ,引进
四季优良果树品种及产期调节技术 。引进的品种有春季产果品种 ,如晚仑西亚橙 、茂谷桔橙 、梅 、枇杷 、李 、
人参果 、桃等 ;夏季产果品种 ,如水蜜桃 、葡萄 、红枣 、酪梨等 ;秋季产果品种 ,如温州蜜柑 、番石榴 、柿子 、柚子 、
图 2  闽北山区(邵武)休闲农业园建设框架图
Fig2   Building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rea in North Fujian (Shaowu City)
葡萄柚 、猕猴桃 、柳橙等 ;
冬季产果品种 ,如金柑 、印
度枣 、蛋黄果 、洛神葵 、草
莓 、桶柑等 。 并引进果树
产期调节技术 ,如柑桔套
袋 、水分控制 、环状刻伤 、
修剪等产期调节术 ;梨的
台湾廖氏“二次催芽栽培
法”(氰胺药剂处理)产期
调节术 ;桃 、李的益收 、氰
胺药剂处理产期调节术 ;
葡萄的 1 年 1 收 、2 收 、3
收 、4 收调节技术 ;生态果
园套种 、矮化栽培 、果园覆
盖栽培 、滴喷灌技术 ;有机
果园质量控制技术等栽培
管理技术 。同时结合其他
休闲设施与技术 ,如钓鱼 、
烧烤 、住宿 、品茗 、健身 、森
林浴 、农事操作体验 、农业
知识解说等 ,建设以一个
四季观光与示范果园为
主 ,具有多种休闲农业项
目和功能的休闲农业园 。
休闲农业园建设的策
略与框架(图 2) 。 休闲农
业园引进先进的休闲农业
设计理论 ,实现人们由生
理 、安全 、荣誉到自我实现
多种功能的理念 ,创新设
计思想与方法 ,将现代农
业技术与观光休闲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多种先进的农业品种 、设施 、技术及休闲农事操作等科学组装配套开
发 ,丰富休闲农业项目的文化内涵 ,提高休闲农业项目的技术含量 ,提升休闲农业项目的档次与水平 ,促进
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1   郭书田 .我国加入 WTO 后农业对策与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12(1) :11 ~ 13
2   俞文正 .休闲农业的功能及发展前景 .青海农林科技 ,2001 (4) :37 ~ 39
3   肖海林 .休闲农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适用技术市场 ,1999 (8) :4 ~ 6
4   曾玉荣 ,刘荣章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功能 .台湾农业探索 ,1999 (1) :14 ~ 16
8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