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倡 国际合作项目 (YSS P)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 :2005唱12唱25 改回日期 :2006唱02唱20
基于 AEZ 模型的我国农区小麦生产潜力分析 倡
蔡承智1 ,Harrij van Velthuizen2 ,Guenther Fischer2 ,Sylvia Prieler2
(1 .贵州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贵阳 550004 ;2畅In 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 ,Schlossplatz 1 ,
A唱2361 Laxenburg ,Aust ria)
摘 要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 1961 ~ 1997 年的统计资料(经
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 AEZ 模型 ,运用 GIS平台计算了中国 41 个农作制亚区的小麦生产潜力 ,并指出了单产最高
潜力分布区域 。 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小麦的最高产量潜力约为目前产量的 2 ~ 3 倍 。 这对我国小麦高产育种及栽
培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AEZ模型 小麦 产量潜力 农作制区划
Analyses of wheat yield potential by AEZ model on the basis of Chinese farming system zonation .CAI Cheng唱Zhi1 ,Har唱
rij van Velthuizen2 ,Guenther Fischer2 ,Sylvia Prieler2 (1畅Guizhou Information Institu te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
Guiyang 550004 ,China ;2畅In 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 ,Schlossplatz 1 ,A唱2361 Laxenburg ,Aust ri唱
a) ,CJEA ,2007 ,15(5) :182 ~ 184
Abstract Wheat yield potentials in 41 Chinese farming system sub唱zones were calculated on the bases of AEZ model de唱
veloped by FAO and IIASA in accordance with verified statistical data (1961 to 1997)on China .The dist ribution of maxi唱
mum wheat yield potential was ex trapolated on Chinese GIS map .Results show that maximum yield poten tial of wheat can
be 2 ~ 3 folds its presen t levels ,an invaluable discovery for high wheat yield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in China .
Key words AEZ model ,Wheat ,Yield potential ,Farming system zoning
(Received Dec .25 ,2005 ;revised Feb .20 ,2006)
关于作物产量潜力 ,学术界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 ~ 5] 。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研究
小麦产量潜力及高产区域分布 ,对我国小麦布局 、小麦高产育种和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1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在我国农作制区划基础上 ,运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共
同开发的“农业生态区划”(Agro唱ecological zone ,简称 AEZ)模型 ,在 GIS 平台下计算了我国 41 个农作制亚区
的小麦生产潜力 。 AEZ模型的基础为 Mitscherlich唱Baule的复合指数方程[7] :
Y = [(1 - e- b1 - a1 X 1) - N] … [(1 - e- b n - an X n ) - N] (1)
式中 ,Y 为产量基数 ;a 、b 为作物参数 ;1 ,2 ,… ,n 为作物产量贡献因子 ;N 为作物产量潜力 。
计算小麦的区域生产潜力 ,是在二维空间中将区域划分成每 5km2 的若干单元 ,求全部单元的加权平均
值 。 将农田划分为雨养田和灌溉田 ,得式(2)和式(3) :
YRl = ∑i j ∈ CS Z Si j Ai j Y
l Ri j / ∑i j ∈ C SZ Si j Ai j (2)
式中 ,Y 为作物产量潜力(kg/hm2) ,l为作物 ,R 为雨养 ,i为横向单元序列 ,j 为纵向单元序列 ,S 为雨养面
积比例( % ) ,A 为耕地面积(hm2 ) 。
Y Il = ∑i j ∈ CS Z Si j Ai j Y
l Ii j / ∑i j ∈ C SZ Si j Ai j (3)
式中 ,Y 为作物产量潜力(kg/hm2) ,l为作物 ,I 为灌溉 ,i为横向单元序列 ,j 为纵向单元序列 ,S 为灌溉面
积比例( % ) ,A 为耕地面积(hm2 ) 。 CSZ代表农作制中的种植制度分区(Cropping systems zone) 。
第 15卷第 5 期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Vol .15 No .5
2 0 0 7 年 9 月 Chinese Journal of Eco唱Agriculture Sept ., 2007
AEZ 模型分高投
入 、中投入 、低投入 3 种
情形预测我国区域作物
生产潜力 。
人多地少的国情决
定我国必须走高投入高
产出的农业发展道路 ,
本研究选择高投入预测
结果 。 预测区域为我国
农作制分区(表 1)[6] ,分
区的最小单元为县级区
域 ,即保证县域的完整
性 ,跨越地区及省级行
政边界 。 由于分区考虑
到区域之间农作制特征
的最大相似性 ,因此在
此基础上预测区域小麦
生产潜力 ,比依据省级
区域预测具有更高的可
靠性 。
2 结果与分析
AEZ模型是依据经
过 多 方 核 对 的 我 国
1961 ~ 1997 年县级统计
资料开发的 ,将农田分
为雨养田和灌溉田 ,因
而小麦产量潜力也相应
分为雨养潜力和灌溉潜
力 。 依据雨养田与灌溉
田面积比例 ,小麦平均
生产潜力为二者的加权
平均 。 如第 1畅5 亚区 ,
雨养面积占 99 % ,灌溉
面积占 1 % ,雨养潜力为
4500kg/hm2 ,灌溉潜力
为 7100kg/hm2 ,则平均
潜力 = (99 × 4500 + 1 ×
表 1 我国农作制分区
Tal畅1 Chinese farming systems zones
大 区
Zone
区 名
Zone name
亚 区
Sub唱zone
区 名
Area name
1 区 东北平 原山 区半湿润温
凉一熟农林区
1畅1 兴安岭丘陵山地纯林区与山麓岗地温凉作物一熟区
1畅2 三江平原温凉作物一熟区
1畅3 松辽平原喜温作物一熟区
1畅4 长白山温和作物一熟农林区
1畅5 辽东滨海平原温暖作物一熟农渔区
2 区 黄淮海 平原 半湿润暖温
灌溉集约农作区
2畅1 环渤海山东半岛浜海外向型二熟农渔区
2畅2 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水浇地二熟区
2畅3 海河低平原缺水水浇地二熟兼旱地一熟区
2畅4 鲁西平原鲁中丘陵水浇地二熟兼一熟区
2畅5 黄淮平原南阳盆地水浇地旱地二熟区
2畅6 汾渭谷地水浇地二熟旱地一熟兼二熟区
2畅7 豫西丘陵山地旱坡地一熟水浇地二熟区
3 区 长江中 下游 沿海平原丘
陵湿润 温热 水田集约农
作区
3畅1 浜南黄海东海平原二三熟外向型农渔区
3畅2 江淮江汉平原丘陵旱水二熟兼三熟农区
3畅3 两湖平原丘陵水田三二熟农区
4 区 江南丘 陵山 地湿润温热
水田二三熟农林区
4畅1 浙闽丘陵山地二三熟农林区
4畅2 南岭丘陵山地二三熟农林区
5 区 华南湿 热双 季稻与热作
农林区
5畅1 华南沿海平原丘陵水田三二熟兼热作区
5畅2 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水田旱地二熟兼热作区
6 区 北部低 中高 原半干旱凉
温旱作兼放牧区
6畅1 内蒙古高原北部 (半 )干旱草原放牧兼农区
6畅2 后山坝上晋西北中高原山地喜凉作物一熟兼轮歇区
6畅3 黄土高原西部黄土丘陵半干旱喜凉作物一熟农区
6畅4 蒙东南辽吉西冀北半干旱喜温作物一熟农区
6畅5 晋东土石山地半湿润易旱一熟填闲农区
6畅6 黄土高原东部丘陵易旱喜温作物一熟农区
6畅7 黄土高原南部塬区半湿润一熟填闲农区
7 区 西北干 旱中 温绿洲灌溉
农作区兼荒漠放牧区
7畅1 河套河西走廊灌溉一熟填闲农区与阿拉善高地荒漠草原牧区
7畅2 北疆灌溉兼旱作一熟填闲农区与荒漠草原牧区
7畅3 南疆灌溉一二熟农区与荒漠草原牧区
8 区 四川盆 地湿 润温热麦稻
二熟集约农区
8畅1 成都平原水田麦稻二熟农区
8畅2 川中丘陵水田旱地二熟农区
9 区 西南中 高原 山地湿熟水
旱二熟粗放农林区
9畅1 秦巴山区旱坡地二熟一熟兼水田二熟林农区
9畅2 川鄂湘黔交界低高原山地水田旱地二熟林农区
9畅3 贵州高原水田旱地二熟兼一熟农林区
9畅4 滇中高原盆地水田旱地二熟兼一熟农林区
9畅5 横东高原高山峡谷旱地一二熟兼水田二熟农林区
9畅6 滇南中低山宽谷炎热旱地水田二熟农区
10 区 青藏高 原干 旱半干旱高
寒牧区 兼河 谷一熟农林
区
10畅1 青甘干旱半干旱喜凉作物一熟轮歇农区与高寒草原荒漠牧区
10畅2 川西藏东南半湿润凉温作物一熟林农牧区
10畅3 藏西南谷地半干旱喜凉作物一熟兼草原牧区
10畅4 西藏高寒干旱荒漠草地牧区
7100)/100 = 4526kg/hm2 ;播种面积为 1畅2 万 hm2 ,生产潜力 = 1畅2 × 4畅526 = 5畅4312 万 t 。
由于小麦单产潜力的 AEZ 模型预测是建立在全部耕地充分利用前提下 ,即假定能够种植小麦的耕地都
种植小麦 ,每个单元上将获得相应不同产量潜力 ,然后将区域内的全部单元产量潜力加权平均得到小麦的
区域单产潜力 ,故某些区域单产潜力低于当前单产 ,因为当前单产是建立在实际播种面积基础上 。 但当前
单产必然低于最高潜力 ,因为最高潜力是最适合单元格上的单产潜力 。 各亚区小麦的单产潜力和生产潜力
见表 2 。
将表中各区结果相加 ,我国小麦总产潜力为 2畅06 亿 t 。 我国小麦单产最高潜力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
部 、汾渭谷地及秦巴山区 ,为 8畅7 ~ 9畅3 t/hm2 ,大约是目前大面积小麦单产的 2 ~ 3 倍 ;总产潜力主要分布在
环渤海山东半岛 、江淮江汉平原及黄淮平原南阳盆地 。
第 5期 蔡承智等 :基于 AEZ 模型的我国农区小麦生产潜力分析 183
表 2 我国农作制各分区小麦生产潜力(2000)
Tab畅2 The output potential of wheat in 41 sub唱zones of China in 2000
亚区
Sub唱zone
播种面
积/万 h m2
So wn area
灌溉比例/ %
I rrigat ion
percent
雨养比例 / %
Rain唱fed
percent
雨养潜
力 / t· hm - 2
Rain唱fed
pot ential
灌溉潜
力 / t·hm - 2
Irr igatio n
potent ial
单产潜
力/ t·hm - 2
Yield
potential
总产潜力 /万 t
Output
pot ent ial
1畅1 13畅93 0畅2 99畅8 3畅3 4畅7 3畅3 46畅01
1畅2 14畅30 0畅0 100畅0 5畅4 5畅7 5畅4 77畅22
1畅3 40畅58 0畅0 100畅0 3畅7 6畅3 3畅7 150畅15
1畅4 2畅62 0畅0 100畅0 5畅9 6畅1 5畅9 15畅46
1畅5 1畅20 1畅0 99畅0 4畅5 7畅1 4畅5 5畅43
2畅1 226畅27 35畅2 64畅8 4畅1 10畅0 6畅2 1397畅62
2畅2 171畅07 41畅9 58畅1 0畅6 10畅0 4畅5 776畅42
2畅3 275畅80 44畅8 55畅2 0畅4 10畅0 4畅7 1296畅48
2畅4 155畅08 43畅0 57畅0 4畅9 10畅2 7畅2 1113畅32
2畅5 576畅20 48畅5 51畅5 7畅4 9畅6 8畅5 4878畅69
2畅6 71畅31 78畅3 21畅7 5畅5 9畅8 8畅9 632畅30
2畅7 150畅89 57畅5 42畅5 3畅8 9畅3 7畅0 1050畅57
3畅1 141畅90 11畅5 88畅5 7畅6 7畅6 7畅6 1078畅44
3畅2 241畅74 11畅8 88畅2 8畅4 8畅4 8畅4 2030畅62
3畅3 7畅97 1畅2 98畅8 7畅3 7畅3 7畅3 58畅18
4畅1 6畅59 2畅7 97畅3 6畅7 6畅7 6畅7 44畅15
4畅2 19畅76 1畅0 99畅0 6畅5 6畅5 6畅5 128畅44
5畅1 2畅20 0畅5 99畅5 5畅1 5畅2 5畅1 11畅22
5畅2 0畅11 0畅7 99畅3 4畅0 4畅5 4畅0 0畅44
6畅1 33畅61 0畅0 100畅0 1畅2 5畅7 1畅2 40畅33
6畅2 40畅48 0畅0 100畅0 1畅9 6畅2 1畅9 76畅91
6畅3 106畅96 14畅2 85畅8 2畅7 5畅8 3畅1 335畅88
6畅4 15畅65 1畅1 98畅9 1畅2 7畅0 1畅3 19畅78
6畅5 44畅82 36畅7 63畅3 2畅9 7畅3 4畅5 202畅35
6畅6 30畅61 38畅5 61畅5 2畅6 6畅9 4畅3 130畅26
6畅7 124畅00 91畅7 8畅3 5畅3 9畅0 8畅7 1077畅92
7畅1 55畅61 1畅2 98畅8 0畅2 6畅7 0畅3 15畅46
7畅2 47畅82 0畅0 100畅0 0畅1 6畅0 0畅1 4畅78
7畅3 50畅94 34畅6 65畅4 0畅0 7畅3 2畅5 128畅66
8畅1 45畅10 19畅8 80畅2 6畅6 7畅0 6畅7 301畅23
8畅2 160畅82 20畅2 79畅8 7畅4 7畅4 7畅4 1190畅07
9畅1 77畅09 50畅1 49畅9 9畅1 9畅4 9畅3 713畅11
9畅2 22畅83 8畅6 91畅4 8畅2 8畅2 8畅2 187畅21
9畅3 57畅18 9畅9 90畅1 8畅0 8畅0 8畅0 457畅44
9畅4 71畅46 30畅9 69畅1 8畅0 9畅0 8畅3 593畅76
9畅5 27畅00 26畅4 73畅6 6畅7 8畅4 7畅1 193畅02
9畅6 18畅82 17畅4 82畅6 6畅3 7畅3 6畅5 121畅84
10畅1 4畅52 9畅5 90畅5 0畅9 1畅8 1畅0 4畅45
10畅2 7畅67 24畅2 75畅8 2畅9 4畅2 3畅2 24畅66
10畅3 2畅59 0畅0 100畅0 2畅5 3畅8 2畅5 6畅48
10畅4 0畅41 0畅0 100畅0 0畅2 0畅5 0畅2 0畅08
3 小结与讨论
作物最高产量潜力是
否有极限一直是学术界争
论的问题 。 笔者认为 ,不
管采取何种手段进行高产
育种及栽培 ,作物的最高
产量潜力都是有极限的 ,
小麦也不例外 。 同一作物
在不同的种植地区 ,其最
高产潜力极限不同 ,这主
要取决于当地的气温 、降
水和土壤等条件 。 根据农
业生态条件 、农作制特征
和作物分布等进行我国农
作制区划 ,有利于研究不
同作物在我国不同区域的
生产能力及潜力 。 我国幅
员辽阔 、地域差异大 。 理
论上讲 ,水稻 、小麦 、玉米 、
油菜 、大豆 、马铃薯等主要
作物在我国都有相应的最
适宜区域 。 作物在最适宜
区域的产量潜力很大程度
上可视为其在我国的产量
潜力极限 ,而在其他地区
几乎是不可能超越的 。 本
研究表明 ,我国小麦最高
产量潜力主要分布在黄土
高原南部 、汾渭谷地及秦
巴山区 ,其高限大约是目
前我国小麦大面积产量的
2 ~ 3 倍 ;总产潜力主要分
布在环渤海山东半岛 、江
淮江汉平原及黄淮平原南
阳盆地 。 这对指导我国小
麦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
要参考意义 。
参 考 文 献
1 杨守仁 ,郑丕尧 ,王经武 ,等 .作物栽培学概论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9 .86 ~ 125
2 董 钻 ,沈秀瑛 ,官春云 ,等 .作物栽培学总论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93 ~ 97
3 白莉萍 ,陈 阜 .国内外作物生产潜力研究现状与评价 .作物杂志 ,2002 (1) :7 ~ 9
4 蔡承智 ,陈 阜 ,徐 杰 ,等 .作物产量潜力及其提高途径探讨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2 (6) :465 ~ 468
5 蔡承智 ,陈 阜 ,隋 鹏 ,等 .作物产量潜力极限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2) :145 ~ 148
6 刘巽浩 ,陈 阜 .中国农作制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46 ~ 172
7 Albersen P .,Fischer G .,Keyzer M .,et a l .Estimat ion o f Agricultural P roduct ion Relations in the L UC M odel f or C hina .Int erna tional Insti唱
tu te fo 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 ,Austria ,2002 .13 ,14 ,20
184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