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岗通城虎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 i ha i a Z ( 4) : 2 13一 5 2 1. 1 98 2
鼻 岗 通 城 虎 化 学 成 分 的 研 究 ( l)
邱 运 平 陈 秀 珍
(广西植物研究所 )
朱 大 元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S tu di e s o n t he C he m i e a le o m po e n n ts o A f ri s to lo e hi a
10 n g ga n ge ns i s ( l)
Q i u Yu n
一 pi n g&C he n Xi u
一 z he n Z hu Da
一 y u a n
G (u a n gxi I s n ti tu te o f Bo ta n g) S ( ha n gha i I ns ti tu te o fM a te
ri a
M e di e
a , C h i n e s e A e a d e m y o f S e i e n e e )
鼻岗通城虎 A r i s t o l o 。 h i a l o n g g a n g e n s i s C . F . L i a n g . 在前文 〔` 〕 我们曾报导从其
根中分得结晶性单体 ( 工一 XI ) , 其中四个 ( 工 、 且 、 1 、 VI ) 经鉴定为尿囊素 ( A l la nt i -
o n )
、 马兜铃酸 ( A ,· i s t o l o e h i 。 a 。 i d ) 、 马兜铃酸 C ( A r i s t o l o e h i 。 a 。 i d C ) 和马兜铃内
酸胺书 一 D 一葡萄糖贰 ( A r i s t o l o l a e t a m 一日一 D 一 g l u e o s i d e ) 。 本文报导另外三个化合物 ( VlI 、
V
、 正 ) 的鉴定 , 它们分别为马兜铃内酸胺 A l ( A ir s t ol ol a ct a m A l ) 〔 2 ’ , 朱砂莲内酸胺
( t
u b e r o l a c t a m ) 〔 ” 及朱砂莲素 ( t u b e r o s i n ) 〔 4 , 。
晶皿 : 鲜黄色微针状结晶 , 熔点 2 70 一 2℃ 。 质谱 m z/ 2 6 5 (M + ) 。 分子式为 C ; . H , , O 3 N 。
其紫外光谱呈马兜铃内酸胺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 。 红外光谱有经基及胺基吸收峰 ( 3 2 9 0 和
3 2 1 0。 m 一 ` ) , 内酸胺拨基吸收峰 ( 1 7 o s e m 一 ` ) 。 其核磁共振谱示有经基及胺基 ( 各 1 0 . 2 0和
1 0
.
6 0 , 各 IH均能被 D Z O交换消失 ) 。 一个甲氧基 ( 乙 3 . 98 , 3 H , )S 及 6 个芳香质子 , 其中
二个为孤立质子 ( 各 7 . 60 , 7 . 50 各为 I H , )S , 而其余四个质子均呈多重 峰 ( 乙 7 . 40 , Z H ,
m , 9
.
02
, I H
,
m ; 7
.
82
, I H
,
m )
。 根据以 _ _匕数据 。 一个经基及一个甲氧基可能在 A环
上 , 而 C环上无取代基 。 从该类化合物生源来看 , A 环上的取代基大部份在 3 位及 4 位 。 如
果经基在 3 位 , 甲氧基在 4 位则应为马兜铃内酸胺 A l , 经与文献 “ , 核对 , 晶 VI 的数据与
马兜铃内酸胺 A l 完全一致 , 因此证明其结构为 VI 所示 。
品丫 : 深黄色针状结晶 , 熔点 2 9 5 ~ 3 0 0 oC , 质谱 , / 2 27 9 ( M 十 ) , 分子式为 C , 。 H 。 O ` N 。
紫外光谱呈马兜铃内酸胺类化合物 的特征吸收 。 红外光谱也有 1 6 7 o c m 一 ` 的酸胺基吸收峰。
核磁共振谱示有一个径基及一个胺基 ( 乙 9 . 8 , 10 . 47 分别能被 D : O交换消失 ) , 此在红 外
光谱上有 3 3 6 0和 32 0 0。 m 一 `吸收 泽得以证实 。 此外有次甲二氧基 ( 乙 6 . 36 ) 及 五 个 芳 香质
子 , 其中三个为 A B X型 , 6 . 9 2 ( i H , d d , J = s , 2 H z ) , 7 . ? ’ 0 ( I H , d , J = 8 H z ) ,
7
.
8 4 ( i H
,
d
,
J = 3 H z )
。 二个孤立质子 7 . 1 0 ( i H , S ) , 6 . 6 8 ( i H , S ) 。 根据以
上数据 , 推测其结构可能为朱砂莲内酸胺 。 为进一步证明结构 , 与朱砂莲内队胺薄层层析 ,
混熔点 、 红外光谱 、 核磁共振谱比较均一致 。
晶 IX : 红色微针状结晶 , 熔点 30 ℃不熔 ( 340 ℃ ) 。 分子式为 C , 7 H 。 O ` N 。 其紫外光
2 1 3
谱呈朱砂莲素特征吸收峰 。 红外光谱有 4 2 30 c m一 ` 经基吸收峰。 3 1 C O
16 5 Oc m
一 ` 拨丛特征吸收峰 。 为进一步证明结构 , 与朱砂莲素比较 ,
红外光谱 、 化学反应等均一致 。
胺基吸收峰和 16 的谏
乡氏层层析 , 薄层层析、
1 I C (

)沙1 } <。沙)
V 11
验 部 分
使用仪器 、
晶姐鉴定 :
提取分离方法及纸层 、
分子式 C , 。 H , , O 3 N 。
薄层展开系统见前文 ` 〕 所述
鲜黄色微针状结晶 , 溶于热乙醇 , 显强蓝色荧光 。
熔点 : 2 7 0 ~ Z C 。 紫外光谱入默 H n m : 2 0 7 , 2 5 5 , 2 6 4 ,
谱 v 奋轰 c m 一 ` : 32 9 0 ( O H ) , 3 2 1 0 ( N H )
乙: 3 . 9 8 ( O C H 3 ) , 7 . 6 0 ( I H , S , H 。 ) ,
S
,
H
:
)
, 7
.
8 2 ( 1 1王,
N H及O H ) 。 质谱 m / e :
上述推定其结构为 姐 ,
m
,
H
:
)
, 9
.
0 2 ( I H
,
, 1 7 0 5 ( C =
7
.
4 0 ( Z H
,
m
,
H 。 ) ,
2 6 8 , 3 1 4 , 3 7 9
。 红外光
核磁共振谱 ( D M S O一咤
m
,
H
。 和 H , ) , 7 . 5 0 ( I H萝
1 0
.
1 2 , 1 0
.
6 0 ( 各为 I H , b s ,
晶 V 鉴定 : 分子式
2 6 5 ( M
+
)
。 纸层层析 ( 2 ) R f 0 . 7 5 , 薄层层析
与文献对比数据均一致 。
C
, 。 H 。 O 4 N
。 深黄色针状结晶 , 难溶于乙醚 ,
( 1 ) R f 0
.
5 6
。 根据
溶于热乙醇 ,
色荧光 。 熔点 2 9 8一 3 0 0 oc 。 紫外光谱磕级H n m : 2 0 8 , 2 3 6 , 2 6 6 , 2 9 6 , 3 3 6 , 3 9 9 0
谱 v瞥乳 e m 一 ` : 3 3 6 0 ( O H ) , 3 2 0 0 ( N H ) , x 6 7 o ( C = O ) , 9 3 5 ( C H : ) 薰\/O
1 6 1 0 , 1 5 4 0 ( )
。 核磁共振谱 ( D M S O一 d 。 ) 乙: 6 . 3 6 ( 2 玉I , S , 一 O一 O >
C H
Z ”
6

6 8 ( I H
,
J = S H z )
,
6
.
9 2 ( I H
,
d d
,
J “ 8
7
.
8 4 ( I H
,
d
,
J = 2 H z )
, Z H z )
, 7
.
1 0 ( I H
,
S )
, 7
.
7 0 ( I H
, 击一
9
.
8 5 , 1 0
.
4 7 ( 各为 i 玉I , N H及O H , D : 0 交换
\妇/l,么O汀)/以\ǐ工
消失 ) 。 质谱 m / z : 2 7 9 ( M ` ) , 2 6 5 、 2 5 0 。 纸层层析 ( “ ) R f o · 6 3 , 薄层层析 ( 1 ) R f o ·污龙根据上述推定其结构为 v 。 为进一步证明结构 , 与朱砂莲内酸胺薄层 、 混溶点 、 红外光蓄核磁共振谱比较均一致 。
晶工x 鉴定 : 分子式 C 、 ? H 。 o 。 N 。 红色微针状结晶 , 熔点 3 0 ℃不熔 ( 3 4 0℃ ) 。 难溶争
丙酮 、 氯仿 , 溶于热乙醇 、 甲醇 ,易溶于碱呈蓝紫色 ,加酸后又恢复原物呈红色 。 显强红锋彝光 。 紫外光谱入 黑 ,` 。 m : 2 2 1 , 2 3 5 , 2 5 4 , 2 5 2 , 2 9 3 . 3 , 3 1 2 , 32 3 , 3 8 。 , ` 7 3 . 2 。 红 外秃
谱 v 釜鑫 。 m 一 ` : 3 4 2 0 ( o H ) , 3 1 0 0 ( N H ) , 1 6 0 0 , 1 6 5 0 ( e o ) , 1 6 1 0 , 1 5 0 0 , 1叔
/ ( } O } )
, 9 3 0 (
\ /
一 0
一 0 )
C H
Z
,
。 纸层层析 ( “ , R` 0 · 2 6 ; 薄层层析 ( ` , R` ” · ` 7。 以手
一 莎币
反应和数据均与朱砂莲素一致 。 故其结构为 IX 。
2 1 4
致谢 : 核磁共振谱 、 质谱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测定 。
红外光谱 、 紫外光谱是广西植物研究所测定 , 均表示感谢 。
今 考 文 献
〔 1 〕 邱运平等 , 1 9 5 2 : 广西植物 i ( i ) 4 7一 4 9 .
〔 2 〕 R . C r o h a r e e t a l . , 1 97 4 : P h y t o e h e m , ( 1 3 ) : 1 9 5 7 .
〔 3 〕 朱大元等 , 1 981 : 中草药 ( 1 2 ) : 1一 2 .
〔 4 〕 Z h u D a 一 y t l a n e t a l . , 1 9 8 2 : H e t e r o e y e l e s 1 7 : 3 4 5 .
( 上接 2 0 8 页 )
表 5 产 地 对 甜 茶 素 含 量 的 影 响
含 量 ( % )
桂 林 雁 山
7
.
7 5
样 1 8 . 0 7
样 1 7 . 7 9
6
.
3 5
野生 , 1 9 8 1 , 8 , 1 2 ,
野生 , 1 9 8 1 , s , 1 6 ,
样 1的刺很少。
栽培 , 1 0 5 1 , s , 2 9 ,
采样。
采样。
县溪秀岑金
采样。
结 果 与 讨 论
1
. 本文采用薄层层离 分光光度法测定甜茶中甜茶素的含量 , 方法流程虽较长 , 但
只要控制好实验条件 , 结果还是比较稳定的 。
2
. 甜茶叶子的生长期对甜茶素的含量有较大影响 , 嫩叶含量较高 , 但嫩叶的叶片小而
薄 , 产量低 , 故以采收成叶为好 ; 季节对含量的影响也较大 , 就含量而言 , 则以 6 月 底 到
9 月初采收为宜 ; 雁山栽培的含量较之岑溪 、 金秀二地野生的含量稍低 , 是否由于地区差异
所 引起 , 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 〕 三桥 博等 , 2 9 7 5 : S t e v i a r e b a u d i a n a B e r t o n i 。 栽培研究 S t e v i o s i d e 。 定量卜飞。 U t ,
药学杂志 ( 日 ) , 9 5 ( 1 ) , 1 2 7一 1 3 0
〔 2 〕 坂本征则等 , 1 9 7 5 : S t e v i o s i d e 仍定量法口研究 , 药学杂志 ( 日 ) , 9 5 ( 2 2 ) , 1 5 0 7一 1 5 1 0
〔 3 〕 三桥 博等 , 1 9 7 5 : S t c v i a r e b a u d i a n a B e r t o n i O 栽培研究 S t e v i o s i d e O 定量卜 { 。 匕下 ,
( 第 2 报 ) , 药学杂志 ( 日 ) , 9 5 ( 1 2 ) , 1 5 0 1一 1 5 0 3
〔 4 〕 宫崎幸男等 , 1 9 7 4 : 久于匕了 ( S t e v i a r e b a u d i a n a B e r t o n i ) O 栽培夕 { 关犷乙研究 , 热带农
业 , 第 1 7卷第 3 一号 , 1 5 8— 1 6 1〔 5 〕 卞咏梅 , 1 9 8 1 : 新甜味植物— 甜叶菊的研究 , 植物生理学通讯 , 3 , 15 一 17
2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