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巴戟天应用的名实沿革考



全 文 :, I,,一 三 二‘)
广 西 植 物 Gaihaia 13(3):252~256.Aug.1993
巴 戟 天 应 用 的 名 实 沿 革 考
苎l重 李承祜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 肋O433)
。q占
28f
摘要 通过对古今文献的分析及实地考查认为: 甫北朝以前癌甩之主流巴戟天药材的原植物
可能为五嗥子科植物铁箍散 Schlsandr o propinqua(Wal1.)Bail1.Yar·sinensis Oliv·,药
材现称川巴戟或香巴戟;唐代至清末广为运用的品种为归州巴戟天. 原植物为茜草科植物四川虎
刺 DⅡm 口c口nthus officinarum Huang 药材现称鄂西巴戟天或恩施巴鼓天;现夸药典收载之
巴戟天为清束发展的新品种,其原植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 Morinda o/fieinalis How。
关键词 !翌 巨耋i 原植物调查 席 .
STUDIES 0N THE ORIGINAL PLANTS OF THE TRADJT J0NAL
CHINESE DRUG BA—JITIAN RECORDED IN THE HERBALS
Qi0o Zhisheng,Su Zhongwu,and Li Chonghu
(c011ege 0f Pharm cy,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433)
Abst ract Ba—jitian is a traditional drag which has long been ased in China
According to oar studies.the Ba-jitian used today in most parts of China and
recorde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has a quite different or_堰inal plant from those
described in the ancient Chine se herbals.The Ba—iitian com monly used before L.mng
Dyna sty C aboat 500 A.D.)and recorded in Ben Chao Jing Ji Zha is the root of
c^ handra propinqua (W al1.)Bail1.var.sinensis Oliv. NOW it is still used in Sichaan
province and called Chaan—ba-ji.However,the Ba-jitian used between Tang and Qing
Dvna sty C from 000 to 1800 A.D.),which was called Gueizhou—ba—jitlan in Zheng
Lel Ben Chao~ and Ba~jitian in the other herbals,is the root of Damnacanthus
o,ficinⅡ m Haang.It is used nOW 诅 the Habe i province and called Exi-ha-jitian.The
Ba一5itian recorde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is the root of Morinda ofjficinalis How,
which has only been used for aboat 200 years.
Key words Trsditional Chine se drag Ba—j让ian;original plant:herha l study.
巴戟是为常用中药,始载于 《神柱本草经 》,具有温补肾阳,强筋壮骨厦祛风散寒的作
甩。 《中华人氏共和国药典 1990年版规定其原植物为茜草料植物 巴戟是 .officinali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期 秀智胜等:巴戟天应用的名实沿革考
但有关古代使用巴戟天药材的植物来源争议甚大,据前人考证的 植 物 来 源多达 7科l3种植
物 ¨], 本文经对本草文献考证发现,不同历史时期 所用的 巴戟天主流品种有所不同,结
合 实地调查对不同时代本草所载巴戟天药材的植物来源进行 7探计。

、 本草对中药巴戟天的产地,原植物形态及药材性状的记载
巴戟天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汉代 《名医别录 》言其生巴郡 (即现今的川
东及鄂西一带 )。《本草经集注 》(南北朝一梁 )云t 巴戟天状如牡丹根而细,外赤内黑,
用之打去心”。《新修本草 》(唐 )日t “巴戟天苗俗方名三蔓草,叶似茗,经冬不枯,根
如连珠多者良,宿根青色嫩根白紫,连珠肉厚者为甚 。宋代 《大明本草 》云: 巴戟天⋯⋯
又名不凋草,色紫,如小念珠,有小孔子,坚硬难捣”。 《本草衍义 》(宋 )解释日: “巴
戟天本有心,干缩时偶 自落或可以抽摘,故中心或空,非自有小孔子也⋯⋯ 。《图经率草 》
(宋 )附有滁州巴戟天和归州巴戟天图两幅 (图1 t 1, 2),并补充日: 巴戟天生 巴郡,
今江 淮河东州郡亦有之,皆不及蜀川者佳,⋯⋯今方家多以紫色者为 良,⋯⋯”。明代 《本
草原始 》首次形象地描绘了巴戟天的药材图 (图1 t 3)。 《本草品汇精要 》(明 )载t 巴
戟天⋯⋯蜀川者为佳”。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清 J云t “巴州 (即现今四川巴中 ),剑
州 (即现今四川剑闫 )贡巴戟”。 《增订伪药条辨 》(1901年 )记述: “巴戟肉广东出者肉
厚骨细,色紫心白,黑色者佳”。侯宽昭 (1958年 )对市场商品进行鉴定,证明广东产之巴
戟天药材的原植物为 M.officin~Iis【 。
从上面的记载可知,广东出产 巴戟大约在晚清时期,广东出产 之 巴戟的原植物为M ·
officin~Iis。清代以前使用之 巴戟天均以蜀川者佳,其 中以产于 巴郡的归州巴戟天运用最广,
而产于江淮一带的滁州巴戟天因其质量较差早已被淘汰,其原植物据考证为百合科植物阔叶
麦门冬Lirlot~e fdf ^『J0 Wang et Tang[ 。归州 巴戟天以色紫,状如串珠,质地坚硬
难捣为其药材特征。另外,南北朝时代的 《本草经集注 》所收载的巴戟天的药材特征与归州
巴戟天不同,可能在此之前使用之巴戟天主流不是归州巴戟天。
二、归州 巴戟天原植物的调查考证
归州 巴戟天产于巴郡,经1987年对川东及鄂西一带的植物和药材调查发现,目前当地使
用的鄂西 巴戟天与归州巴戟天就产地、药材性状及原植物形态等方面均较为相似。
鄂西 巴戟天产于湖北省西部的}[JJI,咸丰,来凤、宣恩、恩施、建始、鹤峰及五峰等地
区,这些产区即为古代巴郡的版图,与归州 (现今湖北省秭归县 )相接,植被相似。故与归
州巴戟天产地相符。
鄂西巴戟天药材为明显串珠状(图】:4),与 《率草原始 》的附图一致,其药材新鲜时白
色, 阴干或发汗后晒干变为紫色,烘干剐变为淡紫或 白色 (颜色的变化系其中的环烯醚萜类
分解 聚合所致 )。这一特征与 《新修本草 》等的描述一致,鄂西巴戟天干前可将木心抽去,
所 以中心有时有一小孔,干后坚硬难捣,这与 《大明本草 》及 《本草衍义 》的记载相符。
鄂西巴戟天的原植物 (茜草科植物四川虎莉 Damnacanthus officlnarum图 1;5)为
常绿小灌木,叶宽卵形,草质似茶叶图 (1:6),对生,基本与 《图经本草 》上的归州巴戟天
(图1 t 2)相似,只是《图经本草》把单叶对生的小枝错绘成了羽状复叶,本文认为这可能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54 广 西 植 物 1 3卷
图 1 Fig1
I.古代僻州巴戟天 [录启(束j《证类本草》] 2.古代妇州巴载无 [录自<证类难草 ] 3.古代巴就无药
材 [录自 (啊 )《车草隔始 》] 4.四Jl『虎刺 5.铁箍敢 6.荼 .鄂西 巴戟天 (四川虎刺的报 )
8·巴戟天 (巴戟最的根 ) 9.川巴戟 (铁箍散的根 )
I· Aac;eat Chaz.hou‘h昌 ~ifiaa,quoted from “Zheag Let Ben C~,ao” published ia Soag Dyn~ty 2.
Aa~ient Gteizhou ha iitiaa。q~oted from “Zheag Lel Ben Chao” 3. Drag of the ancieat Ba-
jitlan· qaoted from “Bea ch&o Ynan Shi published i4 Mlag Dyaasty 4. Damaacaathas
ofiieiaartra Haang 5. Schisandra propiaqna(Wal1.)Bail1. var, nensis 0liv. 6. Camellia
siaea sis L. 7. Exi·ba—jitiaa,the tO0t 0f D.offi~iaaram 8. Ba-jitlaa。the foot of Modnda
~fficiaaHs How 9t Chuan 8 “。the root of S.prophtqua Tar.slaeasi~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期 乔智往等:巴戟天应用的名实浩革考
当时绘图者观察欠周、描绘欠精所致。园据考证 《图经本草 》的附图均为各地贡献的实地写
生药图,参加绘图之人上千名,由于绘图人水平参差不齐,时有把单叶对生的枝条与羽状复
叶相混淆的情况 ]。 另外在现有四川三千多种植物中以及我们在鄂西一带的调查采集中,
均未发现有与图l:2相同的植物 】,这说明图l 2与原植物很可能有失真,但既然归州巴载天
原植物图有失真,那么为什么后来的 《证类本草 》, 《本草纲目》及 《植物名实图考》等均
未作更正呢?很可能是由于归州巴戟天原植物分布十分偏辟,交通不便,唐慎微、李时珍和
吴其浚均无缘见到其原植物,所以他们也只能依样转载。
三、考证中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1.据张哲僧 (1984)考证认为:归州巴戟天的原植物是M.officinalis[ ],他认为该
植物之所以只分布在两广、福建及海南一带,而在巴戟天的古产区川东及鄂西无分布,是由
于地史的裂变及气候的变迁而使其从川鄂消失。本文认为 M.officinalis不可能是归州巴
戟天的原植物,原因之一是 M.offieinalis的报不呈明显串珠状 (图1 l 7), 干后质地较
柔润,与归州巴戟天明显不同,原因之二为,在明清时代的各种本草中均记载当时巴戟天产
蜀川,如果 M.officinalis是归州巴戟天的原植物,则说明在清代蜀川一带仍有该植物的
分布,而清代至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中没有足够的地史裂变或气候变迁的
记录能导致其从川鄂一带迅速消失。本文认为 M·officinaIis作为巴戟天使用是清末才发
展为主流药材的新品种。
2.据徐利国(1982年)考证认为;归州巴戟天即是现今的川巴戟 ],本文在调查采集
时注意到川巴戟的原植物(五昧于科植物铁箍散Sehisandra propinoua var.sinensis)叶互
生,多为狭披针形,不象茶叶(图1 8),与归州巴戟天原植物图不同,其药材不显串珠状,
表面红褐色,断面棕色或茶褐色(非紫色),干后皮部粉性,易捣碎(图1;9),这些特征与归州巴
戟天药材的记述及附图均不符,而与南北朝时代的《本草经集注》中收载的巴戟天的药材性
状 (状似牡丹根而细,外赤内黑,同之打去心 )相近,故可能在南北朝时期使用的主要是这
种巴戟天。但因本草记载过于简单,尚需进一步考证。
3.关于 巴戟天苗的别名 “三蔓草 的解释颇有争议, 以前一般多理解为兰小叶藤本植
物,但到 目前为止,在,rlI鄂一带尚未找到一种与归州 巴戟天相符的三小叶藤本植物,本文赞
同徐利国的解释,他认为 “三蔓草”是指三九天蔓生的草本,即常绿藤本 ] 川巴戟的原
植物为常绿藤本,所以三蔓草可能是川巴戟原植物的别名,三蔓草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 《新
修奉草 》,本文认为由于川巴戟和鄂西巴戟(归州巴戟)产地相同或相近,故当归州巴戟天
在唐代发展为主流商品而取代川巴戟后,三蔓草一词叉被当地习惯地用作归州巴戟天原植物
的别名并记入本草著作中。
4.关于巴载天品种变迁的原因,本文认为与其功效、资源、产地及需用量等因素有关
巴戟天的主要功效为温肾助阳作用,据药理研究证实,巴戟天的助阳作用以广东产的 肼.
officinalis作用最好,鄂西巴戟天次之,川巴戟作用最差 ],这可能是巴戟天品种变迁的一
个重要原因。另外,鄂西巴戟被广东产的巴戟所代替可船尚与鄂西巴戟产地偏辟,资源贫乏,
不能满足需要有关,据 《和汉药考 》(1910年 )记载; 巴戟天系汉产, 日本无,此药多舶
来,日肉巴戟者皆寸寸断,其形肥,味甘润为上品,日括巴戟者,长二三寸,色紫形如莲珠,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 西 植 物 13卷
不润而昧涩,当系伪品 【T]。说明当时鄂西 巴戟由于产地 、资源、运输等原因已不能满足大
量的使用及出口需要, 而在广东发现了色紫、微显串珠状的与归州巴戟天类似的M.o,一一
cinalis。因其分布于广东沿海地区,易于采集,便于出口,又因其肉厚,色紫昧甘润而逐渐
被广泛使用,视为上品。而归州巴戟天在日本已被视为伪品并逐渐在国内外由广东产巴戟所
代替。
四、 结论和建议
通过上述考证,我们认为现药典收载的巴戟天系清末发展的新品种,但由于其助阳作用
好,且为全国广泛承认,宜继续作为药典品种应用。鄂西 巴戟天即古代记载的归州巴戟天,
其应用历史悠久而且有一定的助阳作用,可考虑开发利用或引种载培。川 巴戟虽可能在南北
朝以前曾广泛应用,但其助阳作用差,当地主要作祛风湿、消肿止痛用,不宜再作为助阳药
巴戟天使用。
参 考 文 献
[1]陈忠毅等,1983t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集刊, (1):39
[2】候宽晤,1938:植物分类学报,7(4)·825
[8】郑叠生,1983 中药材科技, (5):29。
[4】棘利国,1982:中药通报, (8):13。
[5]张哲僧,198l:广西擅物,4(1):321。
C B]乔智胜等,1991:中西医结台杂志,11(7) c|15。
[7]小泉荣次郎,增订和汉药考 (前篇 ),1910t l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