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资助项目(2003KYCX002);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212001200)
苦苣苔科植物研究进展*
郑晓珂 ,李 军 ,冯卫生 ,刘云宝
(河南中医学院 ,郑州 450008)
[ 摘要] 综述了国内外在苦苣苔科植物的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该科植物所含的
化学成分主要类型有黄酮类 、苯乙醇类 、醌类 、萜类及其他类 ,具有显著的抑菌 、抗炎 、抗病毒 、止咳 、祛痰 、平喘及抗
蛇毒活性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值得进一步研究。
[ 关键词] 苦苣苔科;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 中图分类号] R282.7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3-3734(2003)04-0261-03
Advances in study of Gesneriaceaes
ZHANG Xiao-ke ,LI Jun ,FENG Wei-sheng ,LIU Yun-bao
(Henan College of TCM , Zhengzhou 450008)
[ Abstract] Flavonoid ,pheny lethanols ,quinones , terpinoid and others a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gesneriaceae.Gesneriaceae also has obvious pharmacological act ions such as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
vi ral ef fects etc.In this paper , the advance in study on its chemical compon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research are reviewed.
[ Key words] Gesneriaceae;chemical const 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on;clinic application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全世界有 120 ~ 140
个属 ,2500 ~ 3700种。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部分分
布在欧洲 、中国和日本[ 1] 。我国有 54 个属 ,约 438
种 ,其中药用植物 100多种 ,有相当一部分为濒危植
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及河南 、河北等省区[ 2] 。
本科植物多供药用 ,具有清热解毒 、祛痰 、止咳 、
平喘 、活血散结 、消肿止痛 、除湿等功效 。对于各种
炎症 、咳喘 、疮疖 、风湿 、跌打 、烫伤 、蛇虫咬伤及妇科
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3] 。近年来 ,国内外对本科植物
的研究逐渐深入 ,现综述如下 。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 黄酮类是本科植物研究最早 、最多的
一类成分 ,普遍存在于苦苣苔科的各个属中。含有
黄酮的有 16个属 ,含有查耳酮的 3个属 ,含有橙酮
的 4个属 ,含有花色苷元的 19个属 ,含有二氢黄酮
的1个属。近年来 ,从苦苣苔科中又分离了一些新
的黄酮类成分 , Prabir[ 4]从花梗长蒴苣苔(D .pedi-
cellata)中分离出 5 , 8-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1),这
是继 Kathore 等 1981 年从该植物中分得 1 个查耳
酮和 2个黄酮之后的又一个新黄酮 。Liu等[ 5]从石
吊兰(L .pauci f lorus)的地上部分分得 2个新的黄
酮苷 , 即岩豆素-5-O-β-D-葡萄糖(2)和岩豆素-5-
O-β-D-葡萄糖(1 ~ 6)β-D-葡萄糖(3)。Zhou 等[ 6]从
蚂蝗七根(Chirita f imbrisepala)中分得 3个黄酮类
化合物 ,即蚂蝗七苷(4)、刚毛黄酮(5)和山萘酚(6)。
见图 1。
1 R=R1=R2=H ,R3=OM e, R4=OH
2 R=R2=OMe , R1=β-葡糖基 , R3=H , R4=OH
3 R=R2=OMe R1=β-葡糖基(1-6)β-葡糖基 , R3=H , R4=OH
4 R=R1=OH , R2=OMe , R3=β-木糖基(1-2)β-木糖基 , R4=H
5 R=R1=R3=OH , R2=OMe , R4=H
6 R=R1=R3=OH , R2=R4=H
图 1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
1.2 苯乙醇苷类 此类多与环烯醚萜类共同存在
于植物中 ,在植物体内以咖啡酰苯乙醇苷(CPGs)的
形式存在 。Soren 等[ 7]从唇柱苣苔(C.sinensis)中
分得 8个苯乙醇苷类成分(7 ~ 14),Zheng 等[ 8 ~ 11]
从本科植物石胆草中分离得到 14个苯乙醇苷类成
分(13 ~ 26)(图 2),但未发现有环烯醚萜类成分。
—261—
Chinese Jou rnal of New Drugs 2003 , Vol.12 No.4 中国新药杂志 2003年第 12卷第 4期
R1 R2 R3 R4
7 ve rbasco side Rha 咖啡酰基 H H
8 plantainoside A 咖啡酰基 H H H
9 calceo lar ioside A H 咖啡酰基 H H
10 calceolarioside B H H 咖啡酰基 H
11 chirito side A 葡萄糖咖啡酰基 H H H
12 chirito side B H 葡萄糖咖啡酰基 H H
13 chirito sideC H H 葡萄糖咖啡酰基 H
14 unnamed Rha H 葡萄糖咖啡酰基 H
15 compound H Api H H
16 compound H H H Api
17 compound H 咖啡酰基 Api Glu
18 compound 芹糖基 H Glu H
19 compound H H 香草酰基 H
20 compound H H H 芹糖香草酰基
21 compound H H H H
22 isonuomioside A Api H 咖啡酰基 H
23 lugrando side H 咖啡酰基 Glu H
24 isolug randoside 咖啡酰基 H Glu H
25 isoaceteoside Rha H 咖啡酰基 H
26 nuomioside A Api 咖啡酰基 H H
图 2 苯乙醇类苷化合物结构
1.3 醌类 醌类也是本科植物研究较多的一类成
分 ,包括苯醌 、萘醌和蒽醌及其苷类 。 1983 年
Kenichi ro 等从 S .dunni i 中得到奎尼酮及其衍生
物。1998 年 Lu 等[ 12] 从本科植物线柱苣苔(R .
vest itum)中得到一个新的蒽醌苷(27),即虎刺醇-
11-O-β-葡萄糖苷 ,另外 ,还得到 3个已知的蒽醌苷
(28 ~ 30)(图 3)。
R1 R2 R3
27 OCH3 CH2-O-β-葡糖基 OH
28 OH CH2OH O-β-樱草糖基
29 OH CH3 O-β-樱草糖基
30 OCH3 CH3 O-β-樱草糖基
图 3 醌类化合物结构
1.4 其他成分 Christian 等[ 13]从 P .macrophy lla
中分得 7 个五环三萜及三萜苷 。Kamen 等[ 14] 对
H.rhodopensis 和 R .serbica 脱水前后进行成分对
比 ,发现类脂及甾醇类在脱水 87%时与新鲜植物没
有差别 ,但具体成分不详 。Zhou 等[ 6] 从蚂蝗七根
C.f imbrisepala 中分得 1 个甾醇苷 , 即胡萝卜苷
(daucosteral)。
2 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
2.1 临床应用 苦苣苔科植物在民间多供药用 。
珊瑚苣苔属(Coral lodiscus Batal.)植物石胆草(C.
f label lata),又名石花 ,在豫西伏牛山一带民间用于
感冒初期上呼吸道感染及治疗妇女月经不调 、赤白
带下。同属植物卷丝苣苔(C.kinginus)在西藏用于
泄泻 、阳痿早泻 、月经不调 、带下病 ,并可解野菜 、肉
类及乌头中毒。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 D .Don)植
物石吊兰(L .pauci f lorus)在云南及贵州当地人称
为黑乌骨 ,用于跌打 、麻疹 、钩端螺旋体病 、风湿痹
痛 。同属植物宽叶吊石苣苔(L .pauci f lorus var.
lati folius)在广西民间称为岩泽兰 ,用于骨折 、产褥
热 、咳嗽 、痰喘 、痈疽肿毒。尖舌苣苔属(Rhyn-
choglossum Bl.)植物尖舌苣苔(R .obliquum)根在
贵州民间称为大脖子药 ,用于甲状腺肿大 。紫花苣
苔属(Loxostigma C.B .Clarke)植物紫花苣苔(L .
gri f f i thii)在云南称作岩参 ,用于痢疾 、贫血 、疟疾 、
预防时行感冒及乙脑 。旋蒴苣苔属(Boea Comm .
ex Lam)植物厚叶旋蒴苣苔(B .crassi folia)在云南
民间作岩白菜 ,用于肝脾虚弱 、劳伤吐血 、肺痨咳喘 、
带下病 、无名肿痛。半蒴苣苔属(Hemiboea C.B.
Clarke)植物半蒴苣苔(H .henryi)在广西民间称为
尿桶草 ,用于中暑 、黄疸 、烧烫伤 。同属植物降龙草
(H.subcapitata)在云南用于伤暑 、蛇虫咬伤 、疮
疖[ 3] 。
2.2 药理研究
2.2.1 抑菌作用 从石吊兰中分得的岩豆素
(nevadensin)200μg·mL-1体外试验 ,有显著的抑制
结核杆菌作用 ,体内也有一定作用 ,且无明显不良反
应 。用于淋巴结核 、肺结核 、骨结核的辅助治疗 。
2.2.2 抗炎 、抗肝毒 本科植物所含本乙醇苷类经
药理试验证明 ,具有抗炎 、抗肝毒活性 。 C.sinensis
中所含毛蕊花糖苷(IV)对 CCl4 诱导的肝毒性有保
护作用[ 15] ,Kimura等观察了苯乙醇苷(IV)等对鼠
腹腔白细胞产生 15-HETE , 5-HETE 及 LTB4的影
响作用 ,认为苯乙醇苷类具有抗炎作用。
2.2.3 止咳 、祛痰 、平喘 经豚鼠试验 ,石吊兰(L .
paucif lorus)水煎剂有镇咳作用 ,能增加小白鼠气管
分泌 ,有祛痰作用。对豚鼠因组织胺吸入导致的哮
喘 ,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用药后动物表现安静 ,活动
减少。以氨雾法引致豚鼠咳嗽腹腔注射 200%的石
豇豆(L .cavaleriei Lev l)水煎剂止咳效果显著 ,每
10g 体重 0.1mL 灌胃 ,可使小白鼠气管分泌酚红量
显著增加 ,组织胺溶液喷雾造成的豚鼠喘息预先给
予石豇豆可减少呼吸道因组织胺而引起的痉挛
次数。
2.2.4 其他 本科植物还有抗蛇毒活性[ 16 ,17] 。
3 小结
近年来 ,随着光谱解析技术的提高 ,从本科植物
—262—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03 , Vol.12 No.4 中国新药杂志 2003年第 12卷第 4期
中发现越来越多具生物活性的成分 ,并确定了结构 。
特别是苯乙醇苷类抗炎 、抗肝毒作用 ,对于寻找抗
炎 、保肝药物有重要意义。我国苦苣苔科植物资源
丰富 ,来源广泛 ,目前对化学和药理的研究较少。今
后 ,在本科植物中寻找已知活性成分的来源和寻找
新的活性成分方面必将大有作为。
[ 作者简介] 郑晓珂(1962-),女 ,副教授 ,主要从事中药活
性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联系电话:(371)5680699 , E-mail:
zhengxk@371.net。
[ 参 考 文 献 ]
[ 1] Smi th J F.Phylogent ic resolut ion wi thin the tribe episcieae:con-
gruence of ITS and NDHF sequences f rom parsimony and maxi
mum-likelihood analysis[ J] .Am J Bot , 2000 , 87(6)∶883-897.
[ 2] 肖培根新华本草纲要[ 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 1990.329.
[ 3] 曾美玉.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1177-1193.
[ 4] Prabi r KG , Anjan Bhat tacharyya.5, 8-dihydroxy-7-methoxyflavone
f rom the immature leaves of didymocarpus Pedicellata[ J] .Phyto-
chemist ry ,1992, 31(5)∶1833-1834
[ 5] Liu Y , Hildebert W , Rudolf B , et a l.Nevaclensin glucosides f rom
lysionotus paucif lorus[ J] .Phytochemistr y , 1996 , 42(4)∶1203-
1205.
[ 6] Zhou LD , Yu JG , Guo J , et al.Com pounds from roots of chirit a
f imbri sepala Hand.Mazz [ J] .J Ch in Mat Med , 2001 , 26(2)∶
114-116.
[ 7] Soren D , S oren Rosendal Jensen.Three phenylethanoed gluco-
sides of unusal structure from chirit a sinensi s [ J ] .Phyto-
chemistry , 1994 , 37(2)∶441-444.
[ 8] Zheng XK , Li J , Feng WS , et a l.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
stituents from herba of corallodiscus f labellate[ J] .J Chin Mat
Med , 2002 , 27(12)∶926-928.
[ 9] Zheng XK , Li J , Feng WS , et a l.S tudies on phenylethanoid gly-
cosides f rom Corallodiscus f labellate [ J ] .Chin Tradi t Herb
Drugs , 2002 , 33(10)∶881-883.
[ 10] Zheng XK , Li J , Feng WS , et al.Isolation and st ructural iden tifi-
cat ion of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f rom corallodiscus flabellate
[ J] .Acta Pharm Sin , 2003 , 38(2)∶116-119.
[ 11] Zheng XK , Li J , Feng WS , et a l.Two new phenylethanoid glyco-
sides f rom corallodiscus flabellate[ J] .Acta Pharm S in , 2003 , 38
(4)∶.
[ 12] Lu Y , Xu PJ , Chen ZN , et al.Anthraquinone glycosides from
rhynchotechum vest itum[ J] .Phytochemist ry , 1998 , 49(4)∶1135
-1138.
[ 13] Christian T , Hildebert Wagner , Rudolf Bauer , et al.Antioxidant
system in boea hyg roscopica:changes in responce to dessication
and rehydsration[ J] .Phytochemistr y , 1996 , 42(2)∶495-500.
[ 14] Kamen S , Yuliana Markovska , Georgi Kimenov , et al.Lipid and
sterol changes in leaves of haberlca rhodopensis and ramonda ser-
bica at t ransition f rom biosis into anabiosi s and vice versa caused
by w ater stress[ J] .Phytochemist ry , 1992 , 31(7)∶2309-2314.
[ 15] 孙文基.天然活性成分简明手册[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 , 1996.362.
[ 16] Otero R , Fonnegra R , Jimenez SL , et a l.Snakebites and ethnob-
otany in the northw est region of Colombia.Dart I:Traditional use
of plants[ J] .J Eth nopharmacol , 2000 , 71(3)∶493-504.
[ 17] Otero R , Nunez V , Barona J , et a l.Snakebites and ethnobotany
in the northw es t region of Colombia.Part Ⅲ:Neutralization of
the haemorrhagic ef fect of Bothrops at rox venom [ J ] .J
Ethnopharmacol , 2000 , 73(1-2)∶233-241.
(收稿日期:2003-01-28)
★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医药集团国药展览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抗生素杂志社 、中国新药杂志社 ,拟于 2003 年
9 月中旬在大连市共同举办“抗真菌药物与真菌感染诊治研究学术会议” 。会议将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 , 并开始征集论
文。征稿截止日期:2003 年 7 月 15 日 ,邮寄地址:北京市天坛西里 1 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100050)抗生
素专业委员会收 ,联系人:鲁杰 ,电话:(010)63165290/63017302。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统计咨询中心拟于 7 月 3 ~ 8日(7 月 2 日报到)开设两期高级实用医学统计学培训班。请报名参
加者于 2003 年 5 月 30日之前将回执寄到:北京市太平路 27 号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统计咨询中心李子建收(100850), 联
系电话:(010)6693113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将于 2003 年 6 月 22~ 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举办《全国临床药学新进展学习班》 , 凡参
加者请于 5 月 31 日前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段京莉 、刘芳联系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017691-2740
★中国科协 2003 年学术年会将于 2003 年 9月 13 ~ 16 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 , 请报名参加的代表将撰文和投稿于 2003 年 4
月 30 日前直接送交学术年会各个会场牵头组织单位。邮寄件请标明“中国科协 2003年学术年会征文”字样。联系方式:①中
国科协:电话:(010)6851739 , 68518822-21814 , 联系人:李慧政 ,赵崇海。 ②中国科普作协:电话:(010)62195493 , 62103258 ,
联系人:王文静 , 孟雄。 ③各个会场牵头单位。
以上通知详情请见“中国新药网”(http:// www .newdrug.net.cn)。
—263—
Chinese Jou rnal of New Drugs 2003 , Vol.12 No.4 中国新药杂志 2003年第 12卷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