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东北地区四种常见禾本科杂草病原真菌资源调查及其致病性测定



全 文 : 2011 , 37(1):99-104 P lant Protection
调 查 研 究
Investigations
收稿日期: 2010-03-05   修订日期: 2010-04-08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00010);环境保护部物种资源调查专项(物种 08-二-6);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0-4)*通信作者 T el:010-82108647;E-mail:niuyongchun@yahoo.com.cn
东北地区四种常见禾本科杂草病原真菌
资源调查及其致病性测定
何 伟1 , 2 ,  邓 晖2 ,  牛永春2* ,  赵杏利2 ,  高 洁1
(1.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 长春 130118;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北京 100081)
摘要 为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常见禾本科杂草病原真菌资源状况 , 于禾草生长季节对东北三省 19 个县市的稗草 、狗
尾草 、马唐和虎尾草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对病害样品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 186 个真菌菌株 , 经形态学
观察和 rDNA ITS 序列比对分析 , 鉴定到10 个属的真菌。对其中分离率较高具代表性的或来自发病严重样品的 31
个菌株用人工接种法进行了致病性测定 , 明确了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对稗草 、狗尾草 、马唐和虎尾草均有
较强致病性 ,梭形凸脐蠕孢(E xserohilum f usi f orme)和尖角凸脐蠕孢(E.monoceras)对稗草具有较强致病性 , 麦根
腐平脐蠕孢(B ipolaris sorokiniana)、狗尾草平脐蠕孢(B.setariae)、嘴突凸脐蠕孢(E.rostratum)和链格孢(A lter-
naria spp.)对狗尾草具有较强致病性。不同菌株致病性有差异 ,一般来讲 , 对原寄主的致病性强于对其他寄主的致
病性。研究结果丰富了禾草的病菌资源和信息 , 为真菌除草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禾本科杂草; 病原真菌; 致病性; ITS
中图分类号: S 432.4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 j.issn.0529-1542.2011.01.022
A survey of pathogenic fungi on four common
gramineous weeds in northeastern China
He Wei1 , 2 ,  Deng Hui2 ,  Niu Yongchun2 ,  Zh ao Xingli2 ,  Gao Jie1
(1.College of Agronomy ,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Changchun  130118 , China ; 2.I 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Beijing 100081 , China)
Abstract  I n orde r to understand the r esources of pathogenic fungi on common gramineous weeds in nor theaste rn
China , f ield survey and sample collec tion of dise ases of the barnyard grass Echinochloa crusgalli , the gr een br is-
tlegr ass Setaria viridis , the cr abgrass Digi taria sanguinalis and the f inge rgrass Chloris v irgata were car r ied out in
gr ass growing seasons.With the tissue isolation method , 186 f ungal str ains were obtained.Out of them 10 gener a
we re identified by means of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alignment of rDNA ITS sequences.Pathogenicity of 31
str ains , with high isola ting f requency or from severely diseased samples , was tested with artificial inocula tion.
Curvularia lunata showed stronger pathogenic ity on barnyard grass , green br istlegr ass , cr abgrass and f ingergr ass.
Exserohilum fusiforme and E .monoceras showed stronger pa thogenicity on barnyard grass.Bipolaris sorokiniana ,
B .setariae , E .rostratum and Alternaria spp.showed stronger pa thogenicity on green br istlegrass.Pa thogenicity
was variable between str ains and gener ally stronger on the or iginal host plan t than on other plants.The results en-
riched culture r 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about pathogenic fungi of gr amineous weeds , which provided the founda-
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ngal bio-he rbicides.
Key words gramineous weeds; pa thogenic fungus; pa thogenicity; ITS
  杂草病原真菌是杂草的天敌 ,迄今为止 ,已有很 多用病原真菌防治杂草的成功实例。我国于 1963
2010
年就用胶孢炭疽菌菟丝子专化型(Colletotrichum
g loeosporioides f.sp.cuscutae)开发成为用于防治
菟丝子的真菌除草剂“鲁保一号”[ 1] 。1979 年用列
当镰刀菌(Fusarium orobanches)开发成为防治瓜列
当的真菌除草剂“F798” [ 2] 。1981-1982年 ,真菌除
草剂 Devine和 Colleg o在美国相继上市[ 3] 。此后有
关病原真菌除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
杂草病原真菌的调查工作将为真菌除草剂的研
究开发提供材料和基础。近年来 ,我国学者在一些
地区开展了杂草病原真菌资源的调查 。东北地区稗
草 、狗尾草 、马唐和虎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在农田 、草
坪和苗木地中广泛分布且危害严重 ,但有关我国东
北地区杂草病原真菌资源调查的报道很少 ,仅见潘
丽梅等报道了东北地区 14科 26 属杂草上的 19 属
41种病原真菌[ 4] ,其中仅报道了 8种禾本科杂草上
的 10种真菌 ,并未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对东北地区
禾草病原真菌资源的调查 ,是对我国杂草病原真菌
资源的重要补充 。作者于 2008-2009年对东北地
区上述 4种禾本科杂草的真菌病害进行了调查 ,在
对所有病害样本进行病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进行了
部分菌株的致病性测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害调查
于 2008年 9月中下旬和 2009年 7 月中下旬 ,
分别赴黑龙江省的哈尔滨 、尚志和牡丹江 ,吉林省的
长春 、公主岭 、吉林 、白河 、龙井 、松原 、梅河口 、四平
和通化 ,辽宁省的大连 、辽阳 、普兰店 、盖州 、鞍山 、海
城和沈阳等县市 ,对禾本科杂草真菌病害进行调查。
调查点类型包括农田 、草坪 、树林 、水沟边 、路边和
菜地 。
1.2 样本采集
在调查禾本科杂草真菌病害过程中 ,随时采集
发病的叶片或茎秆作为样本 ,并记录寄主名称 、采集
地点 、采集地生境 、采集人姓名和采集日期 ,同时对
发病严重的禾本科杂草进行现场拍照记录 。对于采
集的样本 ,除进一步对发病部位进行拍照外 ,注意将
样本用吸水纸及时压 、晾 ,使之尽快干燥 。
1.3 病原真菌的分离
从病害样本发病部位的病健交界处切取组织块
2 ~ 5 mm 2 ,用 4%(有效氯)次氯酸钠溶液进行表面
消毒 3 ~ 5 min ,无菌水漂洗 3次 ,移入 PDA 培养基
平板上 ,26 ℃恒温箱中培养。待菌落长出后 ,从组
织块菌落边缘挑取少量菌丝 ,再次移入 PDA平板上
培养。经过移植纯化 ,菌落形态和孢子形态均一致
的菌株分别移入 PDA 斜面培养 、保存备用 。
1.4 病原真菌的鉴定
1.4.1 形态学观察
将菌株接种在 PDA 培养基上 , 26 ℃恒温培养
5 d ,记录菌落形态 ,观察记录孢子形态及产孢结构 ,
测量孢子(20 个)和孢子梗大小等 ,进行详细描述 ,
查阅专著文献进行鉴定 。对在 PDA 平板上不易产
孢的菌株 ,挑取小块菌饼转移至水琼脂平板 ,15 d后
进行显微观察。
1.4.2 rDN A ITS 序列比较
在 PDA 平板上铺玻璃纸 ,然后把供试菌株接种
到玻璃纸上 ,待菌落接近长满平板时从玻璃纸上收
获菌丝体 ,用CTAB 法提取基因组DNA ,采用0.8%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度。
以提取的基因组 DNA 为模板 , 用引物 ITS4
(5′-TCCTCCGCT TA TTGATA TGC-3′)和 ITS5
(5′-GGAAG TAAAAGTCGTAACAAGG-3′)对供
试菌株 rDNA 的 ITS 区域进行 PCR扩增。反应液
体积 50 μL , 包括:10×PCR缓冲液[ 100 mmol/L
Tris-HCl(pH 8.8),500 mmol/ L KCl ,0.8%N oni-
de t P-40] 5 μL , 25 mmol/ L M gCl2 5 μL ,引物 ITS4
(10 μmol/ L)和 ITS5 (10 μmo l/ L)各 1 μL ,
2.5 mmo l/L dN TP 2μL ,5 U/μL Taq DNA 聚合酶
0.4 μL ,基因组 DNA 1 μL ,双蒸灭菌水 34.6 μL。
PCR反应程序:95 ℃预变性 2 min 后 , 95 ℃变性
1 min , 53 ℃复性1 min , 72 ℃延伸 2 min ,进行 35个
循环 ,最后 72 ℃延伸 10 min , 4 ℃保存 。PCR产物
在 1.0%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分离后 ,于溴化乙锭溶
液(0.5 μg/mL)中染色 15 min ,通过 ALPHA 凝胶
成像系统显示记录电泳结果。
PCR扩增产物经检测后送到上海英骏生物技
术有限公司测序 ,测序引物为 ITS5。将测得的序列
采用 BLAS T 程序与 GenBank 中的序列进行比较。
1.5 致病性测定
选择一定数量来自严重发病植株的菌株和分离
频率较高的属种的代表性菌株 ,在室内采用人工接
种方法进行致病性测定。
·100·
36 卷第 6 期 何伟等:东北地区四种常见禾本科杂草病原真菌资源调查及其致病性测定
1.5.1 植物苗准备
将稗草 、狗尾草 、马唐和虎尾草的种子分别播种
于直径 8 cm 的花盆中 ,每盆播 15粒种子 ,每种禾草
按每株供试真菌播种 3盆 。播种后的花盆置于光照
培养室内 , 12 h 光照和 12 h 黑暗交替 , 温度为
25 ℃,待小苗 2 ~ 3叶期时进行接种。
1.5.2 孢子悬浮液制备
将供试菌株转接至 PDA 平板上 ,每菌株接 4皿 ,
置于25 ℃培养箱中培养。两周后 ,用 50 mL 灭菌水
洗下孢子 ,经双层灭菌纱布过滤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
用灭菌水调整孢子悬浮液浓度在 1×104 ~ 5×105 孢
子/mL 之间 ,同种菌的不同菌株间孢子浓度差异控制
在3倍以内 ,加入0.1%的吐温-80 ,混匀备用。
1.5.3 接种
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每菌株 80 mL 用小型
喷雾器喷洒在杂草幼苗叶片上 ,每菌株接种每种草
3盆 ,以喷洒含 0.1%吐温-80的灭菌水作对照。接
种后置于封闭容器中保湿 24 h ,然后置于光照培养
室培养。培养室控制在 12 h 光照 、(28 ±2)℃和
12 h黑暗 、(24±1)℃交替 ,相对湿度 30%。
1.5.4 病情记载
接种 7 d后调查杂草幼苗发病情况 。病情分级
记载标准:NS ,无症状;LS ,有零星病斑;MS ,病斑较
大 ,较多;SS ,病斑遍布植物叶片 ,病斑融合 ,植株
死亡[ 5] 。
2 结果与分析
2.1 四种禾本科杂草上的真菌种类
从采自东北地区 19个县市 4种禾本科杂草病
害样本共分离到 186个真菌菌株 ,经鉴定分属于弯
孢属(Curvularia)、平脐蠕孢属(B ipolaris)、凸脐蠕
孢属(Exserohi lum)、茎点霉属(Phoma)、附球霉属
(Epicoccum)、小光壳属(Leptosphaerul ina)、镰刀
菌属(Fusarium)、黑孢属(Nigrospora)、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和链格孢属(A lternaria)等 10 个
属 ,其中 83 株分属于 10个种[ 6-10] 。不同属真菌的
菌株数量具有明显差异 ,其中链格孢属真菌数量最
多 ,有 96株;其次是平脐蠕孢属 ,有 33株;弯孢属和
凸脐蠕孢属分别有 23 株和 20 株 ,其他各属真菌数
量比较少 。已鉴定到种的真菌中新月弯孢(C.lu-
nata)和麦根腐平脐蠕孢(B.sorokiniana)分别有 20
株和 18株;狗尾草平脐蠕孢(B.setariae)和尖角凸
脐蠕孢(E.monoceras)分别有 15 株和 14株 ,其他
真菌菌株数量相对较少。
新月弯孢 、麦根腐平脐蠕孢和链格孢属真菌在
4种杂草上均能分离到 ,除了链格孢属真菌在各种
草上出现频率均较高外 ,稗草上的优势种有新月弯
孢 、麦根腐平脐蠕孢和尖角凸脐蠕孢 ,狗尾草上的优
势种是狗尾草平脐蠕孢 ,马唐上的优势种是新月弯
孢 。而尖角凸脐蠕孢 、梭形凸脐蠕孢和刺盘孢属真
菌仅在稗草上分离到(表 1)。
表 1 4 种禾本科杂草上分离到的真菌种类和菌株数量
真菌种类 稗草
狗尾



虎尾



新月弯孢(Curvular ia lunata) 9 3 5 3 20
间型弯孢(C.intermedia) 0 1 1 0 2
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 lari s seta riae) 0 13 0 2 15
麦根腐平脐蠕孢(B.sorokiniana) 10 5 2 1 18
嘴突凸脐蠕孢(E xserohi lum rostratum) 1 0 1 0 2
尖角凸脐蠕孢(E.monoceras) 14 0 0 0 14
梭形凸脐蠕孢(E.f usi f orme) 4 0 0 0 4
草茎点霉(P homa herba rum) 1 1 0 0 2
黑附球霉(E picoccum nigrum) 1 1 1 0 3
Leptosphaerul ina ch artarum 2 1 0 0 3
镰刀菌属(Fusar ium spp.) 0 1 0 2 3
黑孢菌属(N ig rospora sp p.) 1 2 0 0 3
刺盘孢属(Col letotr ich um sp.) 1 0 0 0 1
链格孢属(A l ternaria spp.) 41 24 6 25 96
总计 85 52 16 33 186
2.2 主要真菌类群的致病性
从鉴定的 186株真菌中挑选常见的 、分离率较
高的 4属 7种共 31个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 。
2.2.1 弯孢属(Curvularia)
对 6株新月弯孢(C.lunata)和 1株间型弯孢(C.
intermedia)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 ,新月弯孢对 4种
禾草的致病性均较强且不同菌株对不同禾草的致病
性有差异 ,间型弯孢对 4种禾草均无致病性。从虎尾
草上分离的 3株新月弯孢对稗草和虎尾草致病性均
较强 ,但对马唐无致病性 ,对狗尾草致病性具有差异
性 。从马唐上分离的 2株新月弯孢对马唐致病性均
较强 ,对其他供试禾草致病性有差异。从狗尾草上分
离的1株新月弯孢对狗尾草致病性较强(表2)。
2.2.2 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对 9 株麦根腐平脐蠕孢(B .sorok iniana)和 5
株狗尾草平脐蠕孢(B .setariae)进行的致病性测定
结果表明 ,分离自稗草 、狗尾草和虎尾草上的麦根腐
·101·
2010
平脐蠕孢对稗草和狗尾草均具有致病性。分离自狗
尾草的狗尾草平脐蠕孢对狗尾草均具有致病性 ,部
分菌株对稗草和虎尾草也具有致病性 ,总体上对狗
尾草的致病性较强。麦根腐平脐蠕孢和狗尾草平脐
蠕孢不同菌株间的致病性均有差异 ,但两种菌对马
唐均无致病性(表 3)。
表 2 弯孢属(Curvularia)真菌对 4 种禾草的致病性测定结果1)
真菌种类 菌株编号 来源 采集地点 稗草 狗尾草 马唐 虎尾草
新月弯孢 C.lunata HW08194-4 虎尾草 吉林长春 MS LS NS MS
新月弯孢 C.lunata HW08180-2 虎尾草 吉林公主岭 MS MS NS MS
新月弯孢 C.lunata HW08199-1 虎尾草 吉林长春 MS MS NS MS
新月弯孢 C.lunata HW08169-3 马唐 吉林长春 - - MS -
新月弯孢 C.lunata HW08210-2 马唐 吉林长春 LS MS MS MS
新月弯孢 C.lunata ZXL08110a 狗尾草 吉林通化 - MS - -
间型弯孢 C.in termed ia HW08188-2 狗尾草 吉林长春 NS NS NS NS
 1)NS:无症状;LS:有零星病斑;MS:病斑较大 ,较多;SS:病斑遍布植物叶片,病斑融合 ,植株死亡;-:未做接种试验。
表 3 平脐蠕孢属(Bi polaris)真菌对 4 种禾草的致病性测定结果1)
真菌种类 菌株编号 来源 采集地点 稗草 狗尾草 马唐 虎尾草
麦根腐平脐蠕孢 B.sorokiniana HW08274-2 稗草 黑龙江尚志 NS MS NS -
麦根腐平脐蠕孢 B.sorokiniana HW08196-2 稗草 吉林长春 LS MS NS -
麦根腐平脐蠕孢 B.sorokiniana HW09319-1 稗草 吉林梅河口 MS MS NS -
麦根腐平脐蠕孢 B.sorokiniana HW08257-4 狗尾草 黑龙江牡丹江 LS LS NS -
麦根腐平脐蠕孢 B.sorokiniana HW08190-1 狗尾草 吉林长春 NS MS NS -
麦根腐平脐蠕孢 B.sorokiniana HW08195-1 狗尾草 吉林长春 NS MS NS -
麦根腐平脐蠕孢 B.sorokiniana HW08188-1 狗尾草 吉林长春 MS LS NS -
麦根腐平脐蠕孢 B.sorokiniana ZXL08088b 狗尾草 吉林白河 - MS - -
麦根腐平脐蠕孢 B.sorokiniana HW08195-1 虎尾草 吉林长春 NS MS NS -
狗尾草平脐蠕孢 B.setariae HW08289-1 狗尾草 黑龙江哈尔滨 NS MS NS LS
狗尾草平脐蠕孢 B.setariae HW08233-2 狗尾草 吉林龙井 NS MS NS MS
狗尾草平脐蠕孢 B.setariae ZXL08140a 狗尾草 辽宁普兰店 MS MS NS MS
狗尾草平脐蠕孢 B.setariae ZXL08154d 狗尾草 辽宁省辽阳 - MS - -
狗尾草平脐蠕孢 B.setariae ZXL08075b 狗尾草 吉林四平 - SS - -
 1)NS:无症状;LS:有零星病斑;MS:病斑较大 ,较多;SS:病斑遍布植物叶片,病斑融合 ,植株死亡;-:未做接种试验。
2.2.3 凸脐蠕孢属(Exserohi lum)和链格孢属(Al-
ternaria)
  致病性测定的凸脐蠕孢包括 2株嘴突凸脐蠕孢
E.rostratum 、3株梭形凸脐蠕孢 E.f usi f orme和 3
株尖角凸脐蠕孢 E.monoceras ,结果表明 ,它们对马
唐均无致病性 ,对虎尾草无致病性或仅有轻微致病
性 。除 1株分离自马唐的嘴突凸脐蠕孢对 4种草均
无致病性外 ,其他分离自稗草的菌株对稗草或狗尾
草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 。梭形凸脐蠕孢和尖角凸
脐蠕孢对稗草的致病性均比对狗尾草的致病性强 ,
而嘴突凸脐蠕孢对稗草无致病性。2株分离自狗尾
草的链格孢对狗尾草均具有致病性(表 4)。
表 4 凸脐蠕孢属(Exserohilum)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对 4 种禾草的致病性测定结果1)
真菌种类 菌株编号 来源 采集地点 稗草 狗尾草 马唐 虎尾草
嘴突凸脐蠕孢 E .rost ratum HW08198-1 稗草 吉林长春 NS MS NS NS
嘴突凸脐蠕孢 E .rost ratum HW08169-2 马唐 吉林长春 NS NS NS NS
梭形凸脐蠕孢 E .f usi forme HW08278-1 稗草 黑龙江尚志 MS MS NS NS
梭形凸脐蠕孢 E .f usi forme HW08172-2 稗草 吉林长春 MS NS NS LS
梭形凸脐蠕孢 E .f usi forme HW09310-2 稗草 吉林松原 LS LS NS LS
尖角凸脐蠕孢 E .monoceras HW08207-2 稗草 吉林长春 MS LS NS NS
尖角凸脐蠕孢 E .monoceras HW08177-3 稗草 吉林公主岭 MS NS NS NS
尖角凸脐蠕孢 E .monoceras HW09352-1 稗草 吉林梅河口 MS LS NS NS
链格孔属种类 Al ternaria sp. ZXL08144a 狗尾草 辽宁辽阳 - MS - -
链格孔属种类 Al ternaria sp. ZXL08151a 狗尾草 辽宁鞍山 - LS - -
 1)NS:无症状;LS:有零星病斑;MS:病斑较大 ,较多;SS:病斑遍布植物叶片,病斑融合 ,植株死亡;-:未做接种试验。
·102·
36 卷第 6 期 何伟等:东北地区四种常见禾本科杂草病原真菌资源调查及其致病性测定
2.3 重要病原真菌的鉴定及形态特征
2.3.1  新月弯孢 [ Curvularia lunata(Wakker)
Boedi jn]
  形态特征(参考菌株 HW08194-4):分生孢子梗
长 ,分生孢子褐色 ,常具 3个离壁隔膜 ,中间隔膜薄 ,
且颜色深 ,大多数孢子从基部起第 3细胞处最大且弯
曲 ,孢身平滑 ,孢子大小(17.1 ~ 24.4)μm×(7.3 ~
12.2)μm 。分子鉴定:经对 rDNA ITS 序列在 NCBI
上进行 BLAS T 比对 ,从发病稗草 、马唐和虎尾草上分
离的新月弯孢菌株与 GenBank 中 Curvularia lunata
(登录号:FJ040177.1)相似性均为 100%。
寄主:稗草 、马唐 、虎尾草 、狗尾草。
稗草上的症状:叶片病斑不规则形 ,灰白色 ,边
缘深褐色。马唐上的症状:叶片病斑梭形 ,中间浅褐
色 ,边缘深褐色 ,叶片边缘和中部均有分布 。虎尾草
上的症状:叶片病斑圆形 ,黑色 ,密布于叶片。狗尾
草上的症状:初期病斑梭形 ,褐色 ,后期病斑中间灰
白色 ,边缘深褐色。
采集地点:黑龙江哈尔滨和牡丹江;吉林龙井 、
长春 、四平 、吉林 、公主岭 、通化 。
2.3.2  麦根腐平脐蠕孢[ Bipolaris sorok iniana
(Sacc.)Shoemaker]
  形态特征(参考菌株 HW08196-2):在 PDA 培养
基于28 ℃培养 7 d后 ,菌落直径为7.0 ~ 8.6 cm ,菌落
正面灰色 、绒毛状 ,背面黑褐色 ,边缘波浪形或不规则
形。分生孢子梗黄褐色 ,多数直 ,偶尔微弯 ,单生 ,未
见分支 ,直径 2.4 ~ 6.1μm。分生孢子暗褐色 ,椭圆形
或拟纺锤形 ,直或稍弯 ,中部宽 ,两端略细 ,顶端钝圆 ,
表面平滑 ,有 3 ~ 12个假隔膜 ,大小(61.1 ~ 78.1)μm
×(19.3 ~ 22)μm 。分子鉴定:经对 rDNA ITS序列在
NCBI上进行 BLAST 比对 ,从发病稗草和狗尾草上分
离的麦根腐平脐蠕孢菌株与GenBank中 Bipolarisso-
rokiniana(登录号:EU030351.1)相似性分别为 100%
和99%。
寄主:稗草 、狗尾草。
稗草上的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散布梭形褐色
小斑 ,后期病斑扩展 , 梭形 、深褐色病斑密布叶片。
狗尾草上的症状:病斑长梭形 ,中部灰白色 ,边缘深
褐色 。
采集地点:黑龙江尚志 、牡丹江;吉林长春 、龙
井 、四平 、吉林 、梅河口和白河 。
2.3.3  尖角凸脐蠕孢 [ Exserohi lum monoceras
(Drechsler)Leonard &S uggs]
  形态特征(参考菌株 HW08177-3):分生孢子梗
单生或簇生 ,直或弯曲 ,有时上部呈膝曲状 ,具隔膜 ,
平滑 ,深褐色 ,宽 4.9 ~ 7.3 μm 。分生孢子浅褐色至
深褐色 ,拟纺锤形 , 平滑 , 直或弯曲 , 4 ~ 10 个假隔
膜 ,(66 ~ 100.2)μm ×(14.7 ~ 19.6)μm , 平均
90.5 μm×17.5 μm ,脐点明显突出。分子鉴定:经
对 rDNA ITS序列在 NCBI 上进行BLAS T 比对 ,从
发病稗草上分离的尖角凸脐蠕孢菌株与 GenBank
中的 Setosphaeria monoceras(尖角凸脐蠕孢的有性
阶段 ,登录号:DQ337380.1)相似性为 98%。
寄主:稗草 、狗尾草。
症状:发病初期在叶片两面或叶鞘上形成褐色
小斑点 ,后扩展成长椭圆形或梭形大斑 ,病斑边缘灰
白色 ,有时茎秆上也形成褐色斑 。
采集地点:吉林长春 、公主岭 、梅河口和四平。
2.3.4 梭形凸脐蠕孢(Exserohi lum f usi f orme Al-
co rn)
  形态特征(参考菌株 172-2):在 PDA 平板上 ,菌
落灰褐色 ,中央隆起 ,气生菌丝发达 ,边缘整齐 ,背面
褐色 。菌丝无色或淡褐色 ,光滑或略粗糙 ,具隔膜 ,多
分枝 ,宽3 ~ 6μm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簇生 ,直或略弯
曲 ,端部常随产孢呈屈膝状 ,淡褐色 ,光滑 ,2 ~ 8个隔
膜 ,宽4.9 ~ 7.3 μm 。分生孢子顶侧生 ,棕黄色 ,梭形 ,
多数中部最宽 ,两端渐窄 , 5 ~ 8个假隔膜 ,(78.2 ~
139.3)μm ×(17.1 ~ 22)μm , 平均 112.4 μm ×
18.7 μm ,脐点凸出明显 。分子鉴定:经对 rDNA ITS
序列在 NCBI上进行 BLAST 比对 ,从发病稗草上分
离的梭形凸脐蠕孢菌株与 GenBank中 Exserohi lum
f usi forme(登录号:AF163063.1)相似性为 98%。
寄主:稗草 、狗尾草。
症状:发病初期 ,叶片分布大量梭形褐色小斑 ,
后期病斑扩展为大的长梭形或椭圆形褐色病斑 。
采集地点:黑龙江尚志;吉林长春和松原。
2.3.5 狗尾草平脐蠕孢[ Bipolaris setariae(Saw a-
da)Shoemaker]
  形态特征(参考菌株 HW08233-2):在 PDA 培
养基上 28 ℃下培养 7 d ,菌落直径 6.4 ~ 7.0 cm ,灰
白色 ,絮状 ,菌落背面灰褐色。在 PDA 培养基上不
易产孢 ,在水琼脂培养基上易产孢 。菌丝黄褐色 ,有
分支 ,分生孢子梗多单生 ,直立或稍弯曲 ,宽 3.6 ~
4.9 μm 。分生孢子稍弯曲 ,很少直立 ,拟纺锤形或
梭形 ,淡色至褐色 ,平滑 ,5 ~ 10个假隔膜 , (48.9 ~
97.8)μm ×(12.2 ~ 14.7)μm 。分子鉴定:经对 rD-
NA ITS 序列在 NCBI上进行 BLAS T 比对 ,从发病
·103·
2010
狗尾草上分离的狗尾草平脐蠕孢菌株与 GenBank
中B ipolaris setariae(登录号:EF452444)的相似性
为 100%。
寄主:狗尾草 、虎尾草 、稗草。
症状:病斑梭形 ,深褐色 ,有的病斑中间灰白色 、
边缘深褐色 ,病斑在叶片中间和边缘均有分布 。
采集地点: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 、龙井 、四
平;辽宁普兰店和辽阳。
3 讨论
关于新月弯孢(C.lunata)对稗草和马唐的致
病性研究已有报道[ 11-12] ,本研究明确了该菌除对稗
草和马唐外 ,对狗尾草和虎尾草也可引起病害。耿
锐梅等[ 13]从云南感病稗草上分离到麦根腐平脐蠕
孢(B.sorok iniana)并对其生防潜力进行了评价 ,本
研究明确了该菌在狗尾草上也可引发病害 。关于狗
尾草平脐蠕孢(B.setariae),张猛等[ 14] 从河南农田
感病狗尾草 、赵杏利等[ 5] 从北京 、河北 、河南和青海
的发病狗尾草和其他 3种禾草上都分离到该菌。本
研究从东北三省的发病狗尾草和虎尾草分离到该菌
多个菌株 ,表明狗尾草平脐蠕孢是狗尾草及其他一
些禾草的重要病菌。赵杏利等的结果和本研究结果
都表明 ,狗尾草平脐蠕孢对狗尾草致病性较强 ,不同
菌株其致病性存在差异。用尖角凸脐蠕孢来防除稗
草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 日本正在商品化生产
中[ 15] 。菲律宾研究者[ 16] 也对稗草上分离到的尖角
凸脐蠕孢进行了深入研究 ,目前的难点是孢子生产
和适宜剂型。国际水稻所与加拿大 McGill 大
学[ 17-19]合作研究尖角凸脐蠕孢 ,正与有关公司合作
进行商品化生产 。本研究除获得引起稗草病害的尖
角凸脐蠕孢外 , 还发现梭形凸脐蠕孢(E.f usi-
forme)也可引起稗草发病。
对于新病害 、研究较少或不熟悉的病害 ,分离培
养和人工接种对于确定植物病害的病原菌是非常必
要的。本研究将野外调查和分离培养 、人工接种相结
合 ,在初步明确我国东北地区 4种常见禾本科杂草稗
草 、狗尾草 、马唐和虎尾草上的真菌种类的基础上 ,经
人工接种确定了一些真菌的致病性及在不同禾草上
所致病害的症状 ,明确了稗草上的主要病菌有新月弯
孢 、麦根腐平脐蠕孢 、尖角凸脐蠕孢和梭形凸脐蠕孢 ,
狗尾草上的主要病菌有新月弯孢 、狗尾草平脐蠕孢和
麦根腐平脐蠕孢 ,马唐和虎尾草上的病菌主要有新月
弯孢。研究结果丰富了用于控制杂草的病菌资源和
信息 ,为真菌除草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1]  林冠伦.80 年代我国杂草生防的主要成就[ J] .植物保护 ,
1991 , 17(1):27-29.
[ 2]  王之越 ,朱广翼.应用镰刀菌防治瓜列当[ J] .生物防治通报 ,
1985 , 1(1):24-26.
[ 3]  向梅梅 ,李华平 ,姜子德.微生物除草剂研究现状与展望[ J] .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 18(4):64-69.
[ 4]  潘丽梅 ,白容霖 ,刘伟成 ,等.东北地区农田主要杂草的病原真
菌及其地理分布[ 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 27(4):
373-377.
[ 5]  赵杏利 ,邓晖 ,牛永春.一种狗尾草病原真菌的鉴定及菌株致
病性研究[ J] .菌物学报 , 2010 , 29(2):172-177.
[ 6]  Sivanesan A.Graminicolous species of B ipola ri s, Curv ular ia ,
Drechs lera , E xseroh ilum and thei r teleomorph s[ M] .Walling-
f ord , Oxon:C.A.B In ternational Mycological In sti tute , 1987.
[ 7]  Dugan F M.The iden tif ication of fu ngi:an illust rated int ro-
duction w ith key s , glos sary , and guide to lit erature[ M ] .S t.
Paul , Minnesota:APS Press , 2008.
[ 8]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 [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79.
[ 9]  白金铠.中国真菌志 , 第 15卷 ,球壳孢目 ,茎点霉属 ,叶点霉属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3.
[ 10] 张天宇.中国真菌志 , 第 30卷 ,蠕形分生孢子真菌[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010.
[ 11] 朱云枝 ,强胜.真菌菌株 QZ-2000对马唐(Dig itaria sanguina-
li s)致病力的影响因子[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 27(2):
47-50.
[ 12] 陈勇 ,倪汉文.中国稗草病原真菌对稗草及水稻的致病性[ J] .
中国生物防治 , 1999 , 15(2):73-76.
[ 13] 耿锐梅 ,傅扬 ,张文明 ,等.麦根腐平脐蠕孢和薏苡平脐蠕孢防
治稻田稗草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 J] .中国水稻科学 , 2008 , 22
(3):307-312.
[ 14] 张猛 ,孙炳剑 ,刘建华.河南省禾本科农田杂草蠕形菌病原鉴
定[ J] .莱阳农学院学报 , 2006 , 23(4):300-302.
[ 15] 黄世文 ,余柳青 , 罗宽.稻田杂草生物防治研究现状 、问题及展
望[ J] .植物保护 , 2004 , 30(5):5-11.
[ 16] Watson A K , Eu sebio A.Biological w eed con t rol program at
IRRI[ C] ∥Ab st racts of biological w eed cont rol in rice w ork-
sh op.IRRI:2000.
[ 17] Zhang W M , Watson A K.Ef fect of dew period an d tempera-
ture on the abilit y of E xserohi lum monoceras t o cause seedling
m ortalit y of Ech inochloa species[ J] .Plan t Dis ease , 1997 , 81
(6):629-634.
[ 18] Zhang W M , Watson A K.Ef ficacy of E xseroh ilum monoceras
f or the cont rol of Ech inochloa species in rice (Ory za sat iva)
[ J] .Weed S cien ce , 1997 , 45(1):144-150.
[ 19] Zhang W M , Watson A K.H ost range of E xserohi lummonoc-
eras , a poten tial bioherbicide for th e cont rol of Ech inochloa
species[ J] .Can J Bot , 1997 ,75(5):685-692.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