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河南省连康山光萼苔科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全 文 :  收稿日期:2002-04-24; 修订日期:2002-09-28
  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04010100)
  作者简介:赵建成(1965-),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事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已发表论文 60余篇。
河南省连康山光萼苔科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赵 建 成1 ,崔 彦 伟1 ,叶 永 忠2 ,袁 志 良2
(1.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16;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该文在研究标本和文献的基础上 , 介绍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所产的光萼苔科(Porellaceae)植物 2属 8种 ,
即光萼苔属 Porella(7 种)和多瓣苔属 Macv icaria(1 种)。讨论了它们的生境 、识别特征和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并编
制了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光萼苔科植物的分属 、分种检索表。
关键词:光萼苔科;分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Q94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07(2002)04-0107-04
  光萼苔科(Porellaceae)是苔类植物中的一个较
大的类群 ,全世界约有 100余种 ,分布遍及世界各大
洲 ,尤以亚洲和热带美洲的种类较多[ 1] 。现知中国
有50种(变种 、亚种)[ 1-2] 。中国西南的横断山区是
中国光萼苔科的分布中心[ 1] 。河南省是中国苔藓植
物研究较薄弱的省份之一 。根据 Piippo 的统计 ,全
省共记载苔类仅 5 种[ 2] 。其中含有光萼苔科 2种:
多瓣苔 Macv icaria ulophyl la 和中华光萼苔 Porel la
chinensis。2001年 8 月 ,笔者受河南省连康山自然
保护区的邀请 ,前往该地区进行苔藓植物考察与采
集 ,共采得标本 400余号 。经过初步整理鉴定 ,本文
对其中种类较多 ,分布较为广泛的光萼苔科做一初
步报道。在广泛研究国内外文献资料[ 3-10] 的基础
上 ,对属 、种的识别特征 、生境特点和地理分布规律
进行简要论述 ,同时编制了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
区光萼苔科植物分属 、分种检索表(标本保存于河北
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 HBNU),旨在为河南省苔类的
区系分布和植物资源研究提供第一手基本资料。
1 自然地理及植被概况
连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端新县(31°30′
N , 114°48′E)境内 ,属大别山区 , 海拔 600 ~ 1 500
m 。本区气候属亚热带东部湿润气候带 ,土壤为黄棕
壤和山地棕壤 ,山峰顶部尚有小面积的山地灰化棕
壤和山地草甸土 。本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
带的北部 ,植被组成成分也明显地反映了过渡地带
的特征 ,较典型的植被类型是以落叶栎类为主 ,并含
有少量常绿阔叶树种 ,组成典型的常绿 、落叶阔叶栎
类混交林。乔木层中主要为栓皮栎(Quercus varia-
bi lis)、麻栎(Q .acutissima)、槲栎(Q .aliena)等落
叶栎类 ,还伴有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化
香(Platycarya strobi lacea)、山合欢(Albizia kalko-
ra)、黄檀(Dalbergia hupehana)、各种椴树(Til ia
spp.)、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等落叶树种以及
少量耐寒常绿树种如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
ci lis)、青冈(C.glauca)、小叶青冈(C.myrsinaefo-
lia)、冬青(Ilex chinensis)等。针叶树种有马尾松(Pi-
nus masssoniana),偶见大别山松(P.dabeshanensis),而
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多为人工林。
2 光萼苔科分类及组成
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的光萼苔科植物(图
1)共有2属 ,即光萼苔属 Porella 和多瓣苔属Macv i-
caria ,其分属检索表如下:
1.侧叶仅有浅波纹 ,不呈波状卷曲;侧叶 、腹叶 、
苞叶和腹苞叶边缘多少具齿…1.光萼苔属 Porella
1.侧叶强烈波状卷曲;侧叶 、腹叶 、苞叶和腹苞
叶全缘…2.多瓣苔属 Macvicaria
2.1 光萼苔属 Porel la L.
本属多为岩生或树生。中国已记载的有 48
种[ 1] ,分布于全国各地 。笔者依据连康山自然保护
区的标本鉴定 ,现知河南省分布有 7种 ,记载如下 。
2.1.1 中华光萼苔 Porella chinensis(Steph.)Hatt., Journ.
Hattori Bot.Lab.30:131.1967;Gao et Aur , Acta Phytot.Sin.16
(1):85.1978;Gao , Fl.Hepat.Chinae Bor.-Orient 143.1981;
J.S.Lou.in X.J.Li(ed.)Bryofl.Xizang 514.1985;Z.W.Ao et
G.C.Zhang , Fl.Heilongjiang.1:152.1985;X.L.Bai , Fl.Bry-
ophyt.Intramongolic.62.1997.— Madotheca chinensis Steph.,
Mem.Soc.Sci.Nat.Math.Cherbourg 29:218.1894.;Steph.,
Spec.Hepat.4:295.1910.
生境:常生于林下岩面薄土 ,亦见于树干 、树基。
海拔 2 200 ~ 2 700 m 。
标本鉴定:河南连康山 ,赵建成 1 088 , 1 171 , 1
211 ,1 329 ,1 336(HBNU)。
第 18 卷 第 4 期
2002 年 11 月                
地 理 学 与 国 土 研 究
Geography and Territorial Research
              Vol.18 No.4
November 2002
图 1-a                               图 1-b
1-8 中华光萼苔 1植物体一部分 ,腹面观 , 2-3 侧叶背瓣 , 4-5 侧
叶腹瓣 , 6-7 腹叶 , 8侧叶中部细胞;9-18亮叶光萼苔 9 植物体一
部分 ,腹面观 , 10-11 侧叶背瓣 , 12-13 侧叶腹瓣 , 14-15 腹叶 , 16
侧叶边缘细胞 , 17 侧叶中部细胞 , 18 侧叶基部细胞;19-28 钝叶光
萼苔鳞叶变种 19 植物体一部分, 腹面观 , 20-21 侧叶背瓣 , 22-23
侧叶腹瓣 , 24-25 腹叶 , 26 侧叶边缘细胞 , 27 侧叶中部细胞 , 28 侧
叶基部细胞;29-36 多瓣苔 29 植物体一部分,腹面观 , 30-31 侧叶
背瓣 , 32-33 侧叶腹瓣 , 34-35腹叶 , 36 侧叶中部细胞
 
  
1-9 日本光萼苔 1 植物体一部分 ,腹面观 , 2-3侧叶背瓣 , 4-5 侧
叶腹瓣 , 6-7 腹叶 , 8 侧叶中部细胞 , 9 侧叶基部细胞;10-18 丛生
光萼苔心叶变种 10 植物体一部分 , 腹面观 , 11-12 侧叶背瓣 , 13-
14 侧叶腹瓣 , 15-16 腹叶 , 17 侧叶中部细胞 , 18 侧叶基部细胞;19
-28 毛尖光萼苔 19 植物体一部分 ,腹面观 , 20-21 侧叶背瓣 , 22-
23 侧叶腹瓣 , 24-25 腹叶 , 26 侧叶边缘细胞 , 27 侧叶中部细胞 , 28
侧叶基部细胞;29-37毛边光萼苔 29 植物体一部分 ,腹面观 , 30-
31 侧叶背瓣 , 32-33 侧叶腹瓣 , 34-35 腹叶 , 36 侧叶边缘细胞 , 37
侧叶中部细胞
图 1 河南省光萼苔科植物主要识别特征
  识别特征:1)植物体较大 ,长 5 ~ 10 cm ,深绿色
或黄绿色;2)背瓣大 ,阔卵形至长卵形 ,边缘具浅波
纹 ,先端钝圆或微尖;3)腹瓣狭舌形 ,全缘 、边缘和先
端常背卷 ,基部一侧沿茎下延;4)腹叶阔舌形 ,全缘 、
边缘和先端常背卷 ,先端钝圆 ,基部两侧条裂状下
延。5)叶细胞圆形 ,薄壁 。
分布:中国(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陕西 、
新疆 、西藏 、河南 、湖南 、浙江 、四川 、云南), 俄罗斯
(西伯利亚),印度 ,不丹 ,尼泊尔。
2.1.2 亮叶光萼苔 Porella nitens(Steph.)Hatt., in Hara,
F l.East Himalaya 525.1966;Gao , Fl.Hepat.Chinae Bor.-Ori-
ent 146.1981;J.S.Lou.in X.J.Li(ed.)Bryofl.Xizang 513.
1985;X.L.Bai in Z.Y.Wu(ed.)Fl.Yunnan.17:357.2000.—
Madotheca nitens Steph., Mem.Soc.Sci.Nat.Math.Cherbourg
29:2201.1894.;Steph., Spec.Hepat.4:295.1910.
生境:生于林下岩面薄土及林内树干上。海拔
1 300 ~ 2 600 m 。
标本鉴定:河南连康山 ,赵建成 1 093(HBNU)。
识别特征:1)植物体大 ,长 6 ~ 10 cm ,黄绿色或
黄褐色;2)背瓣长椭圆形 ,先端圆钝或微尖;3)侧叶
背瓣边部细胞小 ,圆方形 ,排列整齐 ,中部细胞较大 ,
圆六角形 ,三角体大而明显 ,基部细胞更大 ,长圆形;
4)腹瓣长圆形 ,全缘;5)腹叶阔舌形 ,全缘 ,基部两侧
明显下延 。
分布:中国(黑龙江 、吉林 、辽宁 、西藏 、云南 、河
南),尼泊尔 ,锡金。
2.1.3 钝叶光萼苔鳞叶变种 Porella obtusata(Tayl.)T rev.
var.macroloba(Steph.)Hatt.et Zhang , Journ.Jap.Bot.60:
321—326.1985;X.L.Bai in Z.Y.Wu(ed.)Fl.Yunnan.17:
355.2000.— Porella macroloba (Steph.) Hatt.et Inoue;
Journ.Hattori Bo t.Lab.40:125.1976;J.S.Lou.in X.J.Li
(ed.)Bryofl.Xizang 514.1985.—Porella thuja (Dicks.)
Dum., Comm.Bot.S.111.1822.
生境:生于林下或溪沟边岩面薄土及林中树干
上 。海拔 1 300 ~ 2 500 m 。
标本鉴定:河南连康山 ,赵建成 1 332(HBNU)。
识别特征:1)植物体中到大形 ,长 3 ~ 8 cm ,黄绿
色或棕黄色;2)背瓣卵圆形或长椭圆形 ,尖端圆钝 ,
内卷 ,全缘;3)侧叶背瓣细胞圆形或卵形 ,上部较小 ,
中下部渐变大;4)腹瓣和腹叶形状 、大小近相等 ,常
为椭圆形 ,先端全缘 。
分布:中国(河南 、湖南 、陕西 、西藏 、云南 、贵州 、
福建 、四川 、浙江 、台湾),日本 ,印度 ,俄罗斯以及欧
洲 ,北美洲和非洲北部。
2.1.4 丛生光萼苔心叶变种 Porella caespitans (Steph.)
Hatt.var.cordifolia (Steph.)Hatt.Hatt.,Misc.Bryol.Lichen-
ol.8:79.1979;X.L.Bai in Z.Y.Wu(ed.)Fl.Yunnan.17:
367.2000.—Porella setigera (Steph.)Hatt., Journ.Jap.Bot.
20:107.1944;Gao , Fl.Hepat.Chinae Bor.- Orient 138.
1981.—Madotheca setigera Steph., Bull.Herb.Boiss.5:96.
1897.— Madotheca cordifolia Steph., Spec.Hepat.4:315.1910.
生境:生于林下岩面 、树干 、腐木上。海拔 1 700
~ 2 500 m 。
标本鉴定:河南连康山 ,赵建成 1 217(HBNU)。
识别特征:1)植物体长 3 ~ 7 cm ,黄绿色 、黄褐色
或暗绿色;2)背瓣阔卵形或心脏形 ,先端具长尾尖;
3)侧叶背瓣边缘细胞小 ,渐向基部增大 ,呈长圆形 ,
页108第 地 理 学 与 国 土 研 究                   第 18卷
细胞壁薄;4)腹瓣舌形 ,先端圆钝或截形;5)腹叶阔
舌形 ,先端常 2裂 ,基部两侧沿茎下延。
分布:中国(黑龙江 、吉林 、辽宁 、陕西 、四川 、云
南 、河南 、安徽 、浙江 、台湾),日本 ,朝鲜 ,尼泊尔 ,印
度 ,菲律宾 。
2.1.5  日本光萼苔 Porella japonica (S.-Lac.)Mitt.,
T rans.Linn.Soc.London Bot.ser.2 , 3:202.1891;Hatt.,
Journ.Hattori Bo t.Lab.9:136.1967;Pócs , Journ.Ha ttori
Bot.Lab.31:88.1968;Gao et Aur , Acta Phy to t.Sin.16(1):
81.1978;Gao , Fl.Hepat.Chinae Bo r.-Orient 138.1981;J.
S.Lou.in X.J.Li(ed.)Bryofl.Xizang 518.1985;Z.W.Ao
et G.C.Zhang , F l.Heilongjiang.1:149.1985.— Madotheca
japonoca S.- Lac.Syn.Hepa t.Jav.105.1856;Steph.,
Spec.Hepat.4:313.1910.
生境:生于林下 、林缘岩面薄土或土壤上 。海拔
2 000m 左右 。
标本鉴定:河南连康山 ,赵建成 1 042 , 1 105 , 1
197 , 1 338 ,1 354(HBNU)。
识别特征:1)植株较细小 ,长 2 ~ 4 cm ,黄绿色或
黄褐色;2)背瓣长椭圆状卵形 ,圆钝或较尖 ,先端常
具 1 ~ 4个疏齿;3)腹瓣小 ,近于长方形或长条形 ,先
端圆钝或截形 ,全缘或具疏齿;4)腹叶较小 ,贴与茎
上 ,先端常具 2粗齿;5)细胞壁薄 ,三角体大。
分布:中国(黑龙江 、吉林 、河南 、湖南 、安徽 、江
西 、台湾 、广东 、广西 、四川),朝鲜 ,日本 ,菲律宾 ,印
度尼西亚 ,缅甸 ,越南和印度。
2.1.6 毛尖光萼苔 Porella piligera (Steph.)Pó cs , F rag-
menta et F loristica Geobotanica 14:1968;Gao , Fl.Hepat.Chi-
nae Bor.-Orient 138.1981.— Madotheca piligera Steph.in
Paris , Rev.Bryol.33:55.1906.nom.nod.
  生境:林下或林边岩面薄土 ,海拔 1 300 ~ 2 500 m。
标本鉴定:河南连康山 ,赵建成 1 199(HBNU)。
识别特征:1)植物体长 5 ~ 8 cm ,绿色;2)背瓣阔
卵形或心脏形 ,毛状长尾尖 1 ~ 3 裂;3)背瓣边缘细
胞小 ,渐向基部增大 ,呈长圆形 、长方形或扁菱形;4)
腹瓣长舌形 ,先端圆钝 ,边全缘 ,基部下延;5)腹叶阔
舌形 ,先端具 2粗齿 ,基部两侧沿茎下延 。
分布:中国(黑龙江 、河南),越南。
本种与 P .caespi tans var .cordifolia (Steph.)
Hatt.相似 ,但本种叶片尖端常 1 ~ 3个尾尖 ,叶基部
细胞延长 ,无三角体 。
2.1.7 毛边光萼苔 Porella perottetiana (Mont.)T rev.,
Mam.Real.Istit.Lombardo ser.3 , 4:408.1877;J.S.Lou.
in X.J.Li(ed.)Bryofl.Xizang 520.1985.— Madotheca perot-
tetiana Mont., Ann.Sci.Nat.ser.2 , 17:15.1842.
  生境:生于林下树干或岩面。海拔1 700~ 2 400 m。
标本鉴定:河南连康山 ,赵建成 1 111(HBNU)。
识别特征:1)植物体粗大 ,长 7 ~ 15 cm ,黄绿色
或棕绿色;2)背瓣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中部以上具
长毛状齿;3)腹瓣长舌形 ,边缘具多数毛状齿;4)腹
叶形状 、大小与腹瓣相似 ,叶缘密生毛状齿 ,基部两
侧稍下延;5)叶细胞圆形 ,薄壁 。
分布:中国(陕西 、河南 、江苏 、安徽 、湖南 、广东 、
广西 、浙江 、福建 、台湾 、贵州 、四川 、西藏 、云南),日
本 ,朝鲜 ,缅甸 ,不丹 ,锡金 ,尼泊尔 ,斯里兰卡 ,印度
和菲律宾。
  分 种 检 索 表
1.侧叶背瓣先端具长尾尖或粗齿 、细齿 、毛状齿 2…………
1.侧叶背瓣先端圆钝 5………………………………………
2.侧叶背瓣 、腹瓣 、腹叶边缘具多个毛状齿
7.毛边光萼苔 P .perottetiana
…………………
……………………………
2.侧叶背瓣具长尾尖或粗齿 、细齿 3…………………………
3.侧叶背瓣为椭圆状卵形 ,较小 , 先端具 1~ 4 个粗
5.日本光萼苔 P.japonica
………
………………………………
3.侧叶背瓣为阔卵形或心脏形 ,先端具长尾尖 4……………
4.侧叶背瓣先端具毛状长尾尖 1~ 3 裂
6.毛尖光萼苔 P.piligera
……………………
………………………………
4.侧叶背瓣先端具单一长尾尖
4.丛生光萼苔心叶变种 P .caespitans var.cordifolia
………………………………

5.侧叶背瓣 、腹瓣 、腹叶边缘具不规则狭条形卷边
1.中华光萼苔 P.chinensis
…………
………………………………
5.侧叶背瓣 、腹瓣 、腹叶边缘无狭条形卷边 6………………
6.侧叶背瓣长椭圆形 ,先端平展 , 腹瓣较小
2.亮叶光萼苔 P .nitens
…………………
…………………………………
6.侧叶背瓣近圆形 ,先端内卷 , 腹瓣和腹叶形状 、大小近相等
3.钝叶光萼苔鳞叶变种 Porella obtusata var.macroloba…
2.2 多瓣苔属 Macvicaria Nichols.
本属为东亚特有属 , 仅有 1种 。河南有分布 。
多瓣苔 Macvicaria ulophy lla (Steph.) Hatt., Journ.
Hattori Bo t.Lab.5:81.1951;Z.W.Ao et G.C.Zhang , Fl.
Heilongjiang.1:160.1985;X.L.Bai , F l.Bryophyt.I n-
tramongolic.62.1997;X.L.Bai in Z.Y.Wu(ed.)Fl.Yun-
nan.17:379.2000.— Madotheca ulophy lla Steph., Bull.
Herb.Boiss.97.1897.— Porella ulophylla (Steph.) Hatt.
Journ.Hattori Bo t.Lab.1:18.1947;Gao , Fl.Hepat.Chinae
Bor.-Orient 143.1981.
生境:生于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下的岩面薄土
上 。海拔 2 700 m左右。
标本鉴定:河南连康山 ,赵建成 1 215 , 1 356 , 1
361(HBNU)。
识别特征:1)植物体长 3 ~ 5 cm ,深绿色;2)背瓣
大 ,卵形 ,边缘强烈向两面呈不规则波状卷曲 ,全缘 ,
先端钝圆;3)腹瓣舌形 ,全缘 ,边缘和先端反卷 ,基部
一侧沿茎下延;4)腹叶阔舌形 ,宽于茎 ,全缘 ,先端向
背面反卷 ,基部两侧条裂状下延 。5)叶细胞圆形 ,薄
壁 ,三角体明显 。
分布:中国(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河南 、
安徽 、云南 、浙江 、台湾),日本 ,朝鲜 ,俄罗斯(远东)。
3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多瓣苔属为单种属 ,在我国东北 、华北 、华东和
页109第第 4 期            赵建成等:河南省连康山光萼苔科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西南地区广泛分布 ,向东延伸到日本和朝鲜 ,是典型
的东亚特有属。连康山有分布 。
罗健馨[ 11] 在对中国光萼苔科植物研究中 ,将光
萼苔属植物分为四个组 ,即光萼苔组(Sect.Porel-
la)、卷叶组(Sect.Involuta Wu et Lou)、尖叶组
(Sect.Acuti folia Steph.)和多齿组(Sect.Crassi-
denta Wu et Lou)。就光萼苔属四个组在我国分布
的特点而论 ,叶片尖端圆钝 、叶边全缘或具疏齿的光
萼苔组和叶片尖端内卷的卷叶组主要分布在我国北
部和西南高山地区 ,属典型的北温带分布;而叶片渐
尖 、尾尖的尖叶组与叶片尖端具粗齿或毛状齿的多
齿组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为暖温带和亚热带
分布类型。秦岭地区为二者南北分界线。连康山 7
种光萼苔属植物分属于这四组 ,其中 ,日本光萼苔 、
中华光萼苔 、亮叶光萼苔属于光萼苔组 ,钝叶光萼苔
鳞叶变种属于卷叶组 ,丛生光萼苔心叶变种和毛尖
光萼苔属于尖叶组 ,毛边光萼苔属于多齿组。值得
注意的是 ,在中国光萼苔科分布中心横断山区[ 1] ,前
两组有 18种 ,后两组有 20种 ,比例分别为 47.37%
和 52.63%;在我国东北地区[ 6] ,光萼苔属植物有 9
种 ,前两组 7种 ,尖叶组 2种 ,比例分别为 77.78%和
22.22%;而连康山已知 7种光萼苔属植物前两组共
4 种 , 后两组是 3 种 , 比例分别为 57.14%和
42.86%,正好界于横断山区与东北地区之间 ,从横断
山区经连康山到东北地区 ,呈现光萼苔组和卷叶组递
增 ,尖叶组和多齿组递减的明显趋势。从种数来看 ,
仅连康山就已达 7种 ,可以说 ,与东北相比 ,光萼苔科
植物在河南省分布是丰富的。连康山是光萼苔科从
分布中心横断山区向东 、东北扩散的过渡地区。
笔者对连康山光萼苔属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进行
分析[ 11-1 3] ,发现有东亚成分 、热带亚洲成分和温带
成分三种类型:
(1)东亚成分 5 种 ,占本地区本属总数的 71.
43%。其中包括中国—喜马拉雅成分 3 种 、东亚全
区分布成分 2种 。1)中国 —喜马拉雅成分占本地区
本属总数的 42.86%。分别为中华光萼苔 Porel la
chinensis(Steph.)Hatt.;亮叶光萼苔 Porella ni tens
(Steph.) Hatt.;毛 尖 光 萼 苔 Porella pi ligera
(S teph.)Pócs。2)东亚全区分布成分占本地区本属
总数的 28.57%。分别为丛生光萼苔心叶变种 Porel-
la caespitans (Steph.)Hatt.var.cordifolia (Steph.)
Hatt.;日本光萼苔 Porella japonica (S.-Lac.)Mitt.。
(2)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成分 1种 ,占本
地区本属总数的14.29%。为毛边光萼苔 Porella per-
ottetiana (Mont.)Trev .
(3)温带成分 1 种 , 占本地区本属总数的
14.29%。为钝叶光萼苔鳞叶变种 Porella obtusata
(Tayl.)Trev .var.macroloba (Steph.)Hatt.et Zhang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连康山自然保护区光萼苔
属植物区系组成以东亚区系成分为主 ,其中的中国
—喜马拉雅成分占最大比例 ,其次为东亚全区分布成
分 。另外 ,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各占一定比例 ,这与
我国光萼苔属植物区系组成成分是一致的[ 11] 。大别
山地处秦岭—淮阴山地向东南延伸的地带 ,这里正好
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南北分界线 ,连康山光萼苔属植
物区系成分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是相符合的。
参考文献:
[ 1]  罗健馨.中国横断山区光萼苔科的研究[ J] .植物学集刊, 1989
(4):49-74.
[ 2]  Piippo S.Annotated catalogue of Chinese Hepaticae and Anthocero-
t ae.Journ.Hattori Bot.Lab.1990 , 68:1-192.
[ 3]  白学良.云南植物志(第十七卷)(吴征镒主编)[ M] .昆明:科
学出版社 , 2000.352-379.
[ 4]  敖志文 ,张光初.黑龙江省植物志(第一卷)[ M ] .哈尔滨:东北
林业大学出版社 , 1985.146-160.
[ 5]  白学良.内蒙古苔藓植物志[ M ]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
社 , 1997.61-64.
[ 6]  高谦 , 张光初.东北苔类植物志[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1.135-151.
[ 7]  罗健馨.西藏苔藓植物志(黎兴江主编)[ M ] .北京:科学出版
社 , 1985.510-521.
[ 8]  罗健馨.横断山区光萼苔属三新种[ J] .植物分类学报 , 1987 , 25
(6):482-485.
[ 9]  Hat tori.Corrections of names of Porella taxa[ J] .Misc.Bryol.
Licheno , 1979 , 1(8):79.
[ 10]  Hat tori , M X Zhang.Porellaceae of Shansi Province , C hina[ J] .
Journ.Jap.Bot.1985 , 60:321-326.
[ 11]  吴鹏程 ,罗健馨.中国光萼苔科植物的区系及其演化关系的探
讨[ J] .植物学集刊 , 1983(1):25-29.
[ 12]  罗健馨 ,吴鹏程 ,林邦娟.西藏苔类植物区系的分析[ J] .植物
学集刊 , 1983(1):31-38.
[ 13]  Piippo S.Bryophyte flora of the Huon Peninsula , Papua New
Guinea.Ⅲ[ J] .Ann.Bot.Fennici.1984 , 21:21-48.
An Analysis on the Flora and Geographical Elements of
the Family Porellaceae in Lianka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 Henan Province
ZHAO Jian-cheng1 , CUI Yan-wei1 , YE Yong-zhong 2 , Yuan Zhi-liang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 Shijiaz huang 050016 ;
2 .College of Agriculture ,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Zhengzhou 450002 ,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lo cal collections and literatures , this paper repor ts a preliminary studied result of taxonomy and
geog raphical distributions on the family Porellaceae in Lianka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 Henan Province , China.It includes eight
species that belong to tw o genera:Porella(seven species)and Macvicaria(one species).The general habits , diagnostic characters , flo-
ra and geog raphical elements about these taxon are discussed , and the key to the genera and species of Porellaceae in Liankang Moun-
tain Nature Reserve , Henan Province is included.
Key words:Porellaceae;taxonomy;flo ra;geographical elements;Lianka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Henan P rovince
页110第 地 理 学 与 国 土 研 究                   第 1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