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萱草属大花萱草形态性状描述标准和观测记载方法



全 文 :萱草属大花萱草形态性状描述标准和观测记载方法
金立敏,张文婧,周玉珍*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8)
摘要 大花萱草(Hemerocauis hybrida)是近几年在园林绿化中十分流行的一种宿根花卉,但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观测记载标准。根据
多年的栽培与资源研究实践,挑选了 25种最能表现萱草品种特征的性状,包括植株性状 2个,叶片性状 4个,花梗性状 3个,花序性状 4
个,花朵性状 8个,生育特性 4个。
关键词 大花萱草;形态性状;描述标准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1)03 -01292 -03
基金项目 江苏省人事厅宿根花卉种苗标准化生产技术与园林应用研
究项目(2008184)。
作者简介 金立敏(1977 -) ,女,辽宁灯塔人,助教,助理农艺师,在读
硕士,从事球宿根花卉引种、繁殖技术及应用研究,E-mail:
Jinlimin2004@ 163. com。* 通讯作者,教授,博士,从事球宿
根花卉引种、繁殖技术及应用研究,E-mail:zhouyz6101@ ya-
hoo. com. cn。
收稿日期 2010-10-27
大花萱草(H. hybrida)又称多倍体萱草,为百合科萱草
属宿根性植物,是经过人工杂交育成的园艺栽培种群。园艺
栽培的大花萱草,各品种性状差异很大,花色也十分丰富,大
花品种的花径可达 13 ~ 18 cm,有一些品种在长江以南可四
季常绿[1 -2],有些品种还可 1 年多次开花。目前,这些大花
萱草均是园林绿化推广的主要栽培种[3]。我国虽然有多年
的栽培历史,但主要以食用为主,观赏栽培是在近年才大范
围推广。国内并未见对萱草形成统一的描述标准。制定合
理的描述标准和观测记载方法,有助于大花萱草的研究和交
流,也有助于市场交易的标准化,减少贸易纠纷。
1 名词定义
1. 1 花序 花在总花柄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称为花序。
1. 2 花薹 亦称花茎,指由抽薹而急速伸长的茎。
2 形态性状
共计 25个性状[4 -5],包括植株性状 2个,叶片性状 4个,
花薹性状 3个,花序性状 4个,花朵性状 8个,生育特性 4个,
分别为植株高度、植株冠幅,叶片数量、叶片长度、叶片宽度、
叶片颜色,花薹长高度、花薹直径、单株花薹数,花序形态、花
序长度、花序直径、花序着花数量,花朵的类型、花径、花色、
花色模式、花瓣数量、花瓣类型、花瓣及萼片的宽度、雄蕊数
量,结实性、花期、生育期、枯萎期。
3 形态性状的观测方法
3. 1 植株高度 从地面到植株最高点的距离(不含花序) ,
参见图 1。随机选取 10株测量,单位为 cm,精确到 1 cm。
图 1 株高(a)、冠幅(b)及花薹高度(c)
3. 2 植株冠幅 测量植株最宽处,参见图 1,随机选取 10株
测量,单位为 cm,精确到 1 cm。
3. 3 叶片数量 叶片计数,短于最长叶片 1 /5 的叶片不计。
随机选取 10株计数,单位为片,保留整数。
3. 4 植株的叶片长度 随机选取 10 株,选择植株中的最大
叶片,展平后测量,单位为 cm,精确到 1 cm。
3. 5 植株的叶片宽度 随机选取 10 株,选择植株中的最大
叶片,展平后测量叶片中部宽度,单位为 cm,精确到 0. 1 cm。
3. 6 植株叶片颜色 指叶片表面的底色或占叶片 80%以上
部分的颜色。随机选取 10 株植物进行目测,按以下进行分
类:淡绿,中绿,深绿,灰绿,其他。
3. 7 花薹高度 随机选取 10株植物,测量从最上面叶片的
基部到花序顶端的距离,参见图 1,单位为 cm,精确到 1 cm。
3. 8 花薹直径 随机选取 10只花薹,测量花薹上花序下方
1 cm处的直径,单位为 cm,精确到 0. 1 cm。
3. 9 单株花薹数 随机抽取 10株单株观测,在一个生长期
内单株抽取的花薹总数,单位支,保留整数。
3. 10 花序形态[6] 随机抽取 10 株植物,观测花序形态,分
为上部花序、2叉分支花序、3 叉分支花序、8 分支的花序、较
少的短分支花序、迷你花序、拥挤的短花轴、无花轴花序、极
短枝花序和侧短枝花序,参见图 2。
3. 11 花序长度 随机选取10株植物,测量下部第1朵花的
苞片基部到花序顶端部的长度,参见图 3,单位为 cm,精确到
1 cm。
3. 12 花序直径 随机抽取10株植物,测量花序第1朵花显
色时整个花序最大处直径,参见图 3,单位 cm,精确到
0. 1 cm。
3. 13 花序着花数量 随机抽取10只花序,观察第1朵花着
色时花序上的花蕾个数,单位个,保留整数。
3. 14 花朵的类型[6] 目测花朵,观察其形状,表现型分为
内瓣翻卷变狭型、喇叭型、蜘蛛型、宽瓣型及花瓣或萼片下垂
型,见图 4。
3. 15 花朵直径 随机选取 10 株植物,测量显色花朵最大
处直径,单位为 cm,精确到 0. 1cm.。
3. 16 花色 目测花瓣颜色,用潘通比色卡判定。
3. 17 花色模式[6] 目测花朵,观察其模式,表现型分别为
单一色系、半混色过渡带在中间、半混色过渡带在边缘、混色
系无过渡带、混色系辐射式分布、混色系带状分布、带状辐
射、3色系带状辐射、3 色系辐射状分布、4 色系辐射式分布、
双色、双色辐射状、双色带状分布、双色斑点状和组合色,见
责任编辑 姜丽 责任校对 况玲玲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1,39(3):1292 - 1294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1.03.149
注:a上部花序;b 2叉分支花序;c 3叉分支花序;d 8分支的花序;
e ~ g较少的短分支花序;h 迷你花序;i 拥挤的短花轴;j 无花
轴花序;k极短枝花序;i短侧枝花序。
图 2 花瓣形态
图 3 花序长度(a)与花序直径(b)
注:a内瓣翻卷变狭型;b喇叭型;c蜘蛛型;d宽瓣型;e ~ f 花瓣或
萼片下垂型。
图 4 花朵类型
图 5。
3. 18 花瓣数量 随机选取 10株植物,数花瓣数。6 瓣的为
单瓣花,7 ~9瓣为半重瓣花,10瓣以上为重瓣花。
3. 19 花瓣类型[6] 目测花瓣,观察其形状,表现型分别为
皱边型、瀑布型、匙型,见图 6。
3. 20 花瓣及萼片的宽度 随机选取 10 朵花,测量开放花
注:a单一色系;b半混色过渡带在中间;c半混色过渡带在边缘;d
混色系无过渡带;e混色系辐射式分布 f混色系带状分布;g带
状辐射;h三色系带状辐射;i三色系辐射状分布;z四色系辐射
式分布;k双色;l 双色辐射状;m 双色带状分布;n 双色斑点
状;o组合色。
图 5 花色模式
注:a为皱边型;b为瀑布型;c为匙型。
图 6 花瓣类型
朵花瓣及萼片最大处直径,单位为 cm,精确到 0. 1 cm。
3. 21 雄蕊数量 随机抽取 10朵开放的花,观察其雄蕊数量。
3. 22 结实性 花后随机抽取 10 株植物,花谢后 5 d,观测
花序上是否结实。
392139 卷 3 期 金立敏等 萱草属大花萱草形态性状描述标准和观测记载方法
3. 23 花期 自有 10%以上的植株第 1 朵小花开放的月份
开始,到最后的花序明显退色而失去观赏价值的日期,单位
为 d,精确到 5 d。
3. 24 生育期 随机抽取 10 株植物观测,从小苗第 1 张宽
1 cm叶定长到非催花情况下第 1 朵花开放的月数,单位
为月。
3. 25 枯萎期 随机抽取 10 株植物观测,叶片枯黄时间起
到第 2年叶片萌发出的日期,单位为 d,精确到 5 d。
参考文献
[1]金立敏,蔡曾煜,姚昆德. 20种常绿地被植物在苏州地区的引种栽培观
察[J].江苏农业科学,2006(1):86 -87.
[2]金立敏,蔡曾煜,吕文涛.常绿大花萱草的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J].安
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44,3579.
[3]金立敏.优良的庭院花卉———大花萱草[J].中国花卉盆景,2008(1):4
-5.
[4]褚孟嫄,章镇.果梅种质资源性状的记载项目及描述标准[J].北京林
业大学学报,1999(2):16 -21.
[5]景士西.关于编制我国果树种质资源评价系统若干问题的商榷[J].园
艺学报,1993,20(4):353 - 357.
[6]HU S Y. The species of Hemerocauis[J]. Am Hort Mag,1968,47:86 -113.
[7]罗峰,孙守钧,裴忠有,等. 甜高粱饲用品质性状与形态性状的相关分
析[J]. 华北农学报,2009,24(6):202 -204.
[8]REN X X,ZHANG Q X,PAN H T,et al.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orescence and pollen in Lagerstroemia speciosa[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10 (4):137 -140.
[9]孟淑春,郑晓鹰,刘玉梅,等. 大白菜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J]. 华北农学报,2005,20(4):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57 -61.
(上接第 1288 页)
加,说明根系在此阶段迅速生长,但各处理上升幅度有所不
同,其上升幅度高低顺序为 CK1 >处理 A1 >处理 B2 >处理
B1 >处理 A2 > CK2,说明调节剂处理能够调控此阶段根系生
育的速率进程。
3 结论与讨论
在作物的碳素营养中,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淀粉和可溶性
糖(包括还原糖)。它们在营养中的作用主要有:合成纤维
素,组成细胞壁;转化并组成其他有机物如核苷酸、核酸等;
分解产物是其他许多有机物合成的原料,如糖在呼吸过程中
形成的有机酸可作为 NH3 的受体而转化为氨基酸;糖类作为
呼吸基质,为作物的各种合成过程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所需
的能量[9]。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调控植物碳水化合物的运输
与分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10]。淀粉作为糖的贮藏形
式,在马铃薯植株发育过程中可转变为可溶性糖,对作物营
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具有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不同芽位母薯
生理代谢及根系发育具有一定影响。就基部芽位而言,2 种
调节剂处理对母薯淀粉含量影响不大,但都明显提高播后 7
~28 d可溶性糖含量;2种调节剂处理能同时降低播后 42 ~
49 d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同时可提高播后 49 ~ 56 d 根系体
积;另外,调节剂 DTA-6可降低播后 35 ~ 56 d根系长度。就
顶部芽位而言,调节剂 DTA-6 可促进播后 14 d 内母薯淀粉
的分解,2种调节剂都能够有效增加播后 21 d内母薯还原糖
含量,其中以调节剂 SODM 效果为好;2种调节剂都能够提高
播后 42 ~56 d根系长度、干物质积累量,同时能提高播后 35
~56 d根系体积。由此可知,植物生长调节剂既可调节马铃
薯母薯淀粉含量的变化,又可改变块茎内可溶性糖(包括还
原糖)的含量,另外对不同芽位母薯的根系发育也有一定的
影响。这些都可能与外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打乱其体内内源
激素正常的动态平衡、形成新的动态平衡有关。至于外用植
物生产调节剂对母薯内内源激素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
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春霞,孙西欢,马娟娟,等.植物根系吸水研究[J].山西水利,2007
(1):85 -86.
[2]华泽田,陈温福,王彦荣,等.萘乙酸和烯效唑对超级杂交粳稻辽优
3225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4,18(3):229 -233.
[3]POLING STEPHEN M,HSU WAN-JEAN,KOEHRN FRED J. Chemical
regulation of carotenoid biosynthesis. Part 10. Chemical induction of β-car-
otene biosynthesis[J]. Phytochemistry,1977,16(5):551 -555.
[4]STEPHEN M,POLING W J H. Synthetic bioregularors of poly-cis-carote-
noid biosynthesis[J]. Phytochemistry,1982,21(3):601 -604.
[5]YOKOYAMA H,KEITHLY JAMES H,GAUSMAN HAROLD W. Trialkyl-
amine ethe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WO,9319,597[P]. 1993 -10 -14.
[6]崔辉梅,石国亮,安君和.马铃薯还原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21 -4823.
[7]张宪政.作物生理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150 -152.
[8]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8 -
129.
[9]张治安,张美善,蔚荣海.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4:65 -66.
[10]董学会,何钟佩,关彩虹.根系导人生长素和玉米素对玉米光合产物
输出及分配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6(3):21 - 25.
[11]秦栋,王金政,张安宁,等.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设施杏果实生长发
育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8,23(B10):55 -59.
[12]SUN C H,LI Y,HE H Y,et al. Effect of osmotic stress with PEG6000
on osmotic adjustment solute in seedling leaves of Chenopodium album L.
[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7,8(3 -4):20 -24.
[13]赵黎明,郑殿峰.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及同
化物代谢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8,23(3):106 -111.
[14]LI J,MA L T,YAO X L. Construction of vectors to express foreign pro-
tein within potato starch grains[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10(4):72 -74.
[15]郑殿峰,赵黎明,冯乃杰,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根系同化物及
内源激素代谢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8,23(2):12 -16.
4921 安徽农业科学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