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败酱属植物药用和食用研究进展



全 文 :败酱属植物药用和食用研究进展
肖木珠 ,  朱士农 ,  张爱惠
(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8)
摘 要:对败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药理 、临床应用研究以及营养成分 、人工栽培 、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综述。败
酱属植物主要含三萜类 、环烯醚萜类 、香豆素类 、甾醇类 、黄酮类化合物及挥发油 , 具有消炎 、抗病毒 、抗肿瘤 、保
肝利胆作用。同时营养成分丰富 ,可作为保健野菜开发利用。
关键词:败酱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野菜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R 284.1;S 78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5X(2007)03-0083-04
Research Advance in Medicinal and Edible Utilization
of Plants of Patrinia
XIAO Mu-zhu , ZHU Shi-nong , ZHANG Ai-hui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 y , Nanjing 210038 , China)
Abstract:A review w ith 43 reference is given on research advance including chemical constituents ,
pharmacology , clinic application , nutrition components , artificial cultivation and tissue culture of
plants of Pat rinia.TheycontainT riterpenoids , Iridoids ,Coumarins , Sterols ,Flavonoid and Naphthas ,
having effects in diminish inflammation , antivirus , antitumour and defend liver.Besides , their nu-
trition components are rich , and can be exploited as a health potherb resource.
Key words:Patrinia;chemical ing redient;pharmacological ef fect;potherb resource exploitation
  败酱科(Valerianaceae)有 13属约 400种 ,其中
利用价值较高的主要是败酱属(Patrinia)和缬草
属(Valeriana)。
败酱属植物约有 20种 ,主产于亚洲东部至中
部和北美洲西北部 ,我国有 10种 3亚种和 2变种 ,
全国各地均产。该属多种植物民间常做药用 ,作为
传统中药使用的有墓头回(P.heterophyl la)、黄花
败酱(P.scabiosaefolia)、白花败酱(P.vi llosa)、
斑花败酱(P.puncti f lora)、少蕊败酱(P .monan-
dra)等 ,其应用历史悠久 ,应用范围广泛[ 1] 。民间
作为野菜食用的主要有白花败酱 、斑花败酱[ 1]黄
花败酱[ 2] 以及窄叶败酱(P.angusti folia)[ 3] 。这
些野菜也称苦菜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败酱属植物
具有抗菌 、抗病毒 、抗肿瘤 ,镇静 ,保肝利胆 ,提高免
疫力等药理作用。尤其是能促进肝细胞再生 ,抑制
肝细胞变性。据报道 ,我国有 10%的人群(1.3亿)
是肝炎病毒携带者 ,这对他们是个莫大的福音。经
分析 ,苦菜含有丰富而全面的营养成分 ,常食苦菜
符合祖国医学药蔬同源理论和回归自然之潮流 ,也
可以丰富都市居民餐桌菜肴品种 。所以本文对该
属植物各主要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以期为该
属植物的药用和作为保健野菜的开发利用起促进
作用 。
第 23卷 第 3期
2007 年 9 月     
金 陵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JINLING INSTITU TE OF TECHNOLOGY
    Vol.23 , No.3
Sep., 2007
收稿日期:2007-07-13;修回日期:2007-09-03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6),南京市科技局资助项目(200501016)
作者简介:肖木珠(1963-), 女 ,福建周宁人 , 副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资源植物学及结构植物学。 Tel:8306 5282
DOI :10.16515/j.cnki.32-1722/n.2007.03.027
1 化学成分 、临床及药理
1.1 化学成分
  败酱科植物中发现多种化学成分 ,其中萜类 、
黄酮 、B-谷甾醇和异戊酸为各属所共有 。败酱属植
物主要含三萜类(Triterpenoids),环烯醚萜类(Iri-
doids)、香豆素类(Coumarins)、甾醇类(Sterols)和
黄酮类(Flavonoid)化合物 ,此外还含有挥发油 、有
机酸 、肌醇和少量生物碱 。三萜皂甙甙元主要有齐
墩果酸甙元(Oleanol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Heder-
agenin)、乌苏酸甙元(U rsolic acid)[ 4-5] ,从黄花败酱
种子中还分离出熊果酸 ,从糙叶败酱(P .scabra)
中还分离出阿魏酸[ 6] 。香豆素类有东莨菪内酯
(scopoletin)和七叶内酯(esculet in)等 。黄酮类有芦
丁(rutin)、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erol)、
山奈酚-3-o-鼠李三糖甙(kaemperol-3-o-rhamni-
noside)等[ 4 ,7-8] ,从异叶败酱(P .heterophylla)中
分离出金丝桃苷 、异槲皮苷[ 9] , 从白花败酱中分离
出 o rotinin , o rotinin-5-methy l ether 和 licoagrochal-
cone B
[ 10] , 还有 isovitexin(异牡荆素)和 isoo ri-
ent in[ 11] 。环烯醚萜类成分从白花败酱中分离出白
花败酱醇(villosol , I)和白花败酱醇甙(villosolside ,
Ⅱ)[ 12] ;从日本产的 P .scabra 中分离出 pa-
triscabrol和 isopat riscabrol[ 13] ,还有 patrinioside(败
酱甙)[ 14] ;从日本产的 P .gibbosa分离鉴定出 gib-
boside(一种新发现的环烯醚萜甙)[ 15] 。
从岩败酱(P .rupestris)挥发油成分中鉴定出
17种化合物 , 主成分为反式 ———石竹烯(t rans-
caryophyllene),还含α-古芸烯(α-gurrunene)、石竹
烯氧化物(caryophy llene oxide)、蛇麻烯(humu-
lene)、9 , 12-十八碳二烯酸(9 , 12-octadecadienoic)
等[ 16] 。从单药败酱(P .monandra)挥发油中鉴定
出 11个成分:辛酸 、2 ,4 ,癸二烯二醛 、β-古云烯 、十
酸 、十一酸 、十四酸 、十五酸 、十六酸 、十七酸 、十八
酸 、亚油酸[ 17] 。从异叶败酱根与根茎的挥发油化
学成分鉴定出 α-蒎烯 、β-蒎烯 、柠檬烯 、δ-榄香烯 、
龙脑 、α-松油醇 、β-马阿里烯 、β-愈创烯 、δ-荜澄茄烯
和γ-榄香烯等 10种成分[ 18] 。从黄花败酱挥发油
中分离出 α-萜品醇 、δ-橄香稀 、β-橄香稀 、马兜铃
稀 、β-古芸稀 、杜松稀 、十六酸 、亚油酸等成分[ 19] 。
从糙叶败酱中分离出的木脂素有:落叶松脂
醇 、异落叶松树脂酚 、去甲络石糖苷[ 20] ,松脂醇葡
萄糖苷 、罗汉松脂酚葡萄糖苷等[ 21] 。
1.2 临床和药理
败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历代本草均有记
载 ,是我国的传统中药 。其根 、根状茎及全草均可
入药 ,性味辛 、苦 、微寒 ,具清热解毒 ,利湿排脓 ,活
血化瘀 ,清心安神之功能 。有镇静 、镇痛 、抗菌 、抗
病毒 、抗肿瘤 、保肝利胆 、增强免疫力 、止血 、升白等
多种作用[ 7 ,22] 。常用于治疗阑尾炎[ 23] 、痛肿疮毒 、
肠炎[ 24] 、痢疾[ 25] 、肝炎 、胆囊炎[ 26] 、扁桃体炎 、眼
结膜炎 、产后瘀血腹痛 、盆腔炎[ 27] 、卵巢囊肿[ 28] 、
宫颈糜烂[ 29] 、前列腺炎[ 30] 、神经衰弱[ 31] 、神经官
能症等。
小鼠肉瘤 180(S180)实验模型证明黄花败酱根
提取物及其甲醇洗脱物硅胶柱层析所得 H 部分体
内对 S180有抑制作用[ 32] 。异叶败酱总甙片对艾氏
腹水型腹水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对 S180肉瘤也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 ,肿瘤抑制率达到 41%[ 33] 。环烯
醚萜苷元 PS-I是糙叶败酱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
之一 ,可显著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株 DU145 和
PC3生长[ 34] 。黄花败酱醇提取液对小白鼠具有明
显的镇静的作用 ,其镇静作用的持续时间为(51±
1.93)min[ 35] 。且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 ,
其镇静作用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目前普遍认
为起镇静作用的主要是挥发油中的败酱烯和异败
酱烯 ,而挥发油中的异戊烯无镇静作用 ,是败酱具
有特殊气味的成分[ 36] 。黄花败酱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 、福氏痢疾杆菌 、宋氏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绿脓
杆菌 、大肠杆菌 、炭疽杆菌 、白喉杆菌 、乙型溶血性
链球菌;白花败酱及其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
色葡萄球菌 、伤寒杆菌 、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 、链球
菌 、变形杆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4] 。黄花败酱具有
保肝利胆作用 ,能促进肝细胞再生 、防止肝细胞变
性 ,并可抗肝炎病毒 ,使肝细胞炎症消失 ,使毛细胆
管疏通 ,使肝脏功能得以改善 。根之煎剂曾用于治
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效果较好 ,药理实验证实 ,黄花
败酱根之煎剂确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 ,分离出的皂
甙能提高血清转氨酶的活性 ,黄花败酱皂甙的甙元
齐墩果酸被认为是抗肝炎强活性成分[ 7] 。
2 营养成分及作为野菜资源的开发
利用
2.1 营养成分
  败酱的营养价值很高 ,白花败酱的嫩茎叶干品
每 100 g 含的氨基酸总量为 14 995.69 mg ,还原糖
84                   金 陵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第 23 卷
8.0 g ,总糖 13.0 g ,粗纤维 10.3 g ,灰分 24.5 g 。
有 17种氨基酸 ,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 8种 ,含
量约占氨基酸总量的 39.06%,而且人类限制性氨
基酸如赖氨酸 、苏氨酸的含量都很高 ,此外 ,作为脑
组织生化代谢中的首要氨基酸 ———谷氨酸的含量
则高达 2 662.92 mg/100 g , 占氨基酸总量的
17.76%。灰分含量高达 24.48%,这意味着败酱
中可能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和微量元素 , 4种具有
重要药理活性的微量元素铁 、锰 、铜 、锌和 3种常量
元素钙 、镁 、钾在败酱中的含量都比较高。败酱中
含有多种维生素 , 每 100 g 鲜品 VC 的含量高达
42.65 mg ,远远高于一般蔬菜和水果中的含量 , β-
胡萝卜素 8.4 mg ,维生素 B2 0.22 mg , 有机酸约
170 mg ,相对含量也比较高[ 37] 。因此 ,败酱是一种
营养丰富而全面 ,具有很大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植
物资源。
2.2 作为野菜的利用的情况
窄叶败酱分布于湖北 、四川 、湖南 、江西 、安徽 、
浙江 、河南 、山东 、鄂东地区 ,在鄂东大别山区是一
种常食的野菜[ 3] 。白花败酱分布于台湾 、福建 、浙
江 、江苏 、江西 、、安徽 、河南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
北 、贵州 、四川 、日本[ 1] ,主产福建 、浙江 、江西 、湖
南 、四川 ,因其有益药用成分异戊酸和多种皂甙具
有的独特陈酱气和清苦味而得名 ,是我国的传统救
荒野菜[ 38] 。民间作为野菜食用的还有黄花败
酱[ 39]和斑花败酱[ 1] 。
败酱可鲜品食用或制成干品。鲜品食用方法
有:将败酱嫩茎叶用水焯过并放在冷水中浸泡 0.5
~ 1 d 去苦味后 ,捞出炒食 ,味美色绿 ,十分可口;
煮汤 ,将败酱鲜品加入已煮七成熟的排骨汤或猪大
肠汤中一同煮熟 ,即可食用 ,此菜汤色淡绿 ,有一种
特殊的酱香味 ,苦中带甜 、味道鲜美 ,深受欢迎 。干
品的加工方法:可直接把苦菜鲜品晒干贮藏 ,也可
将鲜品用水焯过捞出摊开 ,晒干后收藏 ,食用时一
般用于煮汤 。由于其独特的食用风味及食疗保健
作用 ,食用者越来越多 ,除鲜食外 ,各种苦菜制品不
断问世 ,并出口至东南亚等国[ 40] 。
3 人工繁育
3.1 人工栽培技术
  白花败酱花期 9-10 月 ,果期 10-12 月 ,12
月后落果 ,地上茎叶枯死 ,翌年春暖时宿根萌发新
芽 ,落地种子也萌芽生长[ 41] 。自然条件下以分蘖
及种子繁殖为主 ,其适应性广 ,抗逆性强。生长温
度范围广 ,但当温度低于5 ℃或高于 33 ℃时 ,正常
生长受挫;对光照要求不严 ,喜生背荫潮湿 ,土层深
厚 ,疏松透性良好 ,土质肥沃的山路旁 、山坡 、林缘
草地和荒山;生长土壤 pH 5.4 ~ 7.0[ 39] 。
白花败酱生态适应性较好 ,播种 、扦插 、分株繁
殖效果良好 ,适宜人工繁育 。以分株繁殖成活率
高 ,萌蘖多 ,生长快 ,可在较短时间内收获而产生效
益 ,在种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作为首先的繁育方式;
扦插繁殖成活率也较高 ,生长较快 ,但基部萌蘖较
少 ,从插条成活到首次采收需较长时间 ,见效较慢 ,
在分株苗种源不足时 ,可作为一种补充繁育方式;
和上述两种方式相比较 ,种子繁殖发芽率较低 ,有
一定的技术要求 ,需经较长的生长发育时期才可收
获 ,第一年的产量很低 ,效益不如无性繁殖 ,在缺乏
无性繁殖种源时 ,播种繁育仍不失为大量繁育种苗
的重要方式[ 38] 。
栽植密度以 25株/m2 是较适宜的密度;露地
栽培产量比大棚高;如在冬春时节适时搭建大棚 ,
保温保湿 ,可提早投产及延长采收期 ,但随气温回
升应及时揭去大棚塑料膜 ,以利于白花败酱的生
长 ,提高产量;施用复合肥增产效果较好[ 42] 。
败酱一般栽植后 40 d 可收割 1 次 ,以后每隔
30 d收割 1次 ,1年可收割 7 ~ 8次 。种植 1次 ,可
连续采收十多年 ,无需重新移栽 ,只需每年开春后
间苗 1次[ 41] 。
3.2 组织培养
败酱栽培用扦插 、播种和分株繁殖均可 ,但播
种出苗率较低 ,扦插 、分株繁殖系数较小 ,可考虑进
行组织培养扩大繁殖系数。
黄花败酱以幼茎为外植体采用培养基 MS+BA
0.5 mg/L+IBA 0.5 ~ 1.0 mg/L 适合芽诱导培养 ,
采用培养基 MS+BA 0.1 ~ 0.5 mg/ L+NAA 1.0 ~
1.5 mg/L适合生根培养[ 2] 。蔡建秀等的实验显示
5.813 ~ 23.255 μmol·L-1的 BA 和低浓度的 IBA
5.747μmol·L-1有利于芽的分化 , IBA 的浓度在
11.494 ~ 22.988 μmol·L-1有利于根的生长[ 40] 。
白花败酱幼嫩叶片在 MS+6-BA 2.0 mg/L
+NAA 0.5 mg/L 培养基上可诱导出愈伤组织 ,在
MS+6-BA 3.0 mg/ L +NAA 0.2 mg/L 培养基
上可分化出芽 ,在 MS+6-BA 2.0 mg/ L +NAA
0.2 mg/L 培养基上增殖培养 , 在 1/2MS +
NAA0.4 mg/L 培养基上生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
85 第 3 期            肖木珠 ,等:败酱属植物药用和食用研究进展                 
达 90%以上[ 43] 。
4 展 望
败酱科的缬草属世界分布 250余种 ,因具有镇
静 、催眠等功效 ,在西方国家已成为研究热点[ 44] 。
但败酱属的研究资料多限于中国 ,日本和韩国少数
学者的研究也是与中国合作的 ,所以在中国对败酱
属植物进行深入的研究是有意义的。败酱属植物
活性成分丰富 ,已分离鉴定出多种活性成分 ,但 20
种植物还有一些种尚未研究 ,已研究的种也还有未
分离 、未鉴定出的活性成分。败酱临床应用的药方
很多 ,但药理研究较少 ,药理作用的分析证据不足 ,
尤其关于抗肝炎病毒 、促进肝细胞再生 、防止肝细
胞变性的功效是否确着 ,作用机理和有效成分值得
深入研究 。
败酱属的一些种类 ,民间当野菜食用的历史也
很悠久 ,现分析得知它们含有丰富而全面的营养物
质 ,是很好的保健蔬菜 ,但由于含有较多的活性成
分 ,过多食用是否有副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由
于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喜食这种带有清香和甘苦
味的野菜 ,野生状态的苦菜资源已不能满足 ,必须
人工繁育 。人工栽培过程未发现病虫害和草害 ,且
耐贫瘠 ,不用使用农药和化肥 ,容易达到有机蔬菜
生产标准 。但败酱的自然分布区多在山野凉爽处 ,
已做栽培实验的地点都在山区或北方。所以要进
行引种地温度和土壤适宜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1] 路安民 , 陈书坤.中国植物志:73 卷 ,第一分册[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6
[ 2] 赵辉 , 王剑辉.败酱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J] .中国林副特产 , 2006(3):33-34
[ 3] 方元平.狭叶败酱的药用及食用[ 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00 , 19(4):26
[ 4] 李延芳 , 楼凤昌 ,唐于平.败酱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1 , 13(3):71-75
[ 5] Won Sick Woo , Jae Sue Choi , Otto Seligmann et al.Sterol and triterpenoid gly cosides from the roo ts of Patrinia scabiosaefolia
[ J] .Phytochemistry , 1983 , 22(4):1045-1047
[ 6] 顾正兵 , 陈新建 ,杨根金.糙叶败酱活性成分的研究[ J] .中药材 , 2002 , 5(3):178-180
[ 7] 陈靖宇 , 陈建民.败酱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J] .中草药 , 1994 , 25(2):101-105
[ 8] 何福江.败酱属植物化成分与药理研究概况[ J] .甘肃医药 , 1993 , 12(3):161-163
[ 9] 雷海民 , 朱 蓉 ,吕居娴 , 等.异叶败酱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J] .西北药学杂志 , 1995 , 10(4):154-156.
[ 10] Jinyong Peng , Guorong Fan , Yifeng Chai et al.Efficient new method fo r ex traction and isolation of three flavonoids from Pa-
trinia villosa Juss.by supercritical fluid ex traction and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J] .Journal of Chro-
matography A , 2006 , 1102(1/2):44-55
[ 11] Jinyong Peng , Guorong Fan , Zhanying Hong et al.P reparative separation o f isovitexin and isoorientin from Patrinia villosa
Juss by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 graphy[ J] .Journal of Chromatog raphy A , 2005 , 1074(1/2):111-115
[ 12] 吕扬 ,吴楠 ,康文俊 ,等.白花败酱醇甙结构的修正[ J] .药学报 , 1997 , 32(11):879-880
[ 13] I sao Kouno , Ichiro Yasuda, Hiroko M izoshir et al.Tw o new iridolactones and their g lycosides from the roots of Pa trinias-
cabra[ J] .Phy tochemistry , 1994 , 37(2):467-472
[ 14] Isao Kouno , I kuko Koyama , Zhi-Hong Jiang et al.Patrinioside , an esterified monocyclic iridoid glucoside from Patrinia
scabr a [ J] .Phy tochemistry , 1995 , 40(5):1567-1568
[ 15] Shinichi Uesato , Xie Shan , Hiroyuki Inouye e t al.Absolute structure of gibboside , an iridoid glucoside from Pa trinia gibbosa
[ J] .1987 , 26(2):561-564
[ 16] 张文蘅 ,陈虎彪.岩败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药材 , 1999 , 22(8):403-404
[ 17] 田智勇 ,曹继华 , 董诚明 ,等.白花败酱和单药败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05 , 16(8):738-739
[ 18] 马越美 ,田珍 , 楼之岑.异叶败酱挥发油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87(6):46-48
[ 19] 田智勇 ,曹继华.黄花败酱和异叶败酱挥发油的研究[ 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4 , 23(1):35-39
[ 20] 李廷钊 ,张卫东 , 顾正兵 ,等.糙叶败酱中木脂素成分研究[ J] .药学学报 , 2003 , 38(7):520-522
[ 21] 李廷钊 ,张卫东 , 顾正兵 ,等.糙叶败酱中木脂素成分的研究[ J] .中草药 , 2005 , 36(3):338-400
[ 22] 仲山民 , 李根有 , 林海萍.野生败酱的营养成分分析[ 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00(1):45-46
[ 23] 顾文忠 ,顾勇刚.苡仁附子败酱散治疗阑尾炎 2 例[ J] .实用中医药杂志 , 2004 , 20(4):202
[ 24] 钱惠泉.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36 例[ J] .河北中医 , 2005 , 27(3):196-197 (下转第 104页)
86                   金 陵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第 23 卷
图 4 南京地区春夏树种配置应用
Fig.4 The example of tree arrangement from spring to the summer in the Nanj ing region
参考文献:
[ 1] 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辞典[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6:11-12
[ 2] 赵良成.高等农林院校树木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国农业教育 , 2005(5):30-31
[ 3] 张玉钧.美国树木学发展概况[ J] .世界林业研究 , 2004:16:64-65
[ 4] 范文琳 , 孙伶利.紫薇的应用设计[ 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 2007(1):86-90
[ 5] 徐秀梅.关于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 J] .宁夏农林科技 , 2006(2):42-43
[ 6]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0:9-15 , 465-467 , 404-408
(上接第 86页)
[ 25] 王安.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痢疾[ 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 1995 , 19(5):26
[ 26] 陈永敏 ,张进华.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并积液 48例[ J] .国医论坛 , 1993(5):53-55
[ 27] 李银花.复方红藤败酱散治疗慢性盆腔炎 36 例[ J] .江苏中医药 , 2003 , 24(8):54
[ 28] 申伟平.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卵巢病变的体会[ J] .河南中医 , 1998 , 18(1):20
[ 29] 罗畅然 ,李雪花.败酱胶囊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6 , 15(4):463
[ 30] 卢太坤 , 欧阳洪根 , 金冠羽 ,等.败酱红藤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300 例[ J] .新中医 , 2005 , 37(11):66-67
[ 31] 范桂滨.败酱茯苓栀子豉汤治疗不寐 120 例[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 2006 , 13(1):27
[ 32] 毛金军 ,王丽敏 , 张明远 ,等.黄花败酱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观察[ J] .Hellong Jiang Medicine and Pharmacy , 2004 ,
27(5):35
[ 33] 陈金秀 ,王怀璋.异叶败酱总甙片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中医研究 , 2006 , 19(2):17-19
[ 34] 李铁军 ,邱彦.糙叶败酱中新的环烯醚萜苷元成分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J] .解放军药学学报 , 2004 , 20(2):101-102
[ 35] 谭超 ,孙志良 , 周可炎 ,等.黄花败酱化学成分及镇静 、抑菌作用研究[ J] .中兽医医药杂志 , 2003(4):3-5
[ 36] 王瑞俭 ,孙宝民.黄花败酱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 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 1997 , 13(62):46
[ 37] 仲山民 ,李根有 , 林海萍.野生败酱的营养成分分析[ 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01 , 20(1):45-46
[ 38] 金水虎 ,李根有 , 胡永旭.白花败酱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02 , 21(3):52-53
[ 39] 苏云中 , 郑运禧 , 赵剑清 ,等.食用野菜败酱的人工栽培技术[ J] .福建农业科技 , 1999(增刊):172
[ 40] 蔡建秀 ,肖华山 , 张淑琳.败酱组织培养研究[ J] .宁德师专学报 , 2000 , 12(4):259-261
[ 41] 郑华.野生败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J] .农村百事通 , 2000(18):26
[ 42] 李根有 , 金水虎 , 钱新标 ,等.白花败酱的家化栽培技术[ 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1 , 18(3):267-270
[ 43] 王慧俐.白花败酱的组织培养(简报)[ J] .亚热带植物科学 , 2005 , 34(3):63
[ 44] 陈磊.中国缬草属药用植物的生药鉴定和资源利用研究[ D] //第二军医大学 , 硕士学位论文 , 2002
104                   金 陵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第 23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