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铁苋菜属植物的研究现状



全 文 :头状突起基部较平坦 ,乳头较长(图 2-B)。
3.2.3 沙滩黄芩种皮特征:最外层为一列近方形细胞 , 壁略
增厚 , 角质层呈圆钝凸起;其内为多列径向延长细胞 ,最内层
为颓废细胞层(图 2-C)。
3.2.4 北京黄芩种皮特征:基本结构同沙滩黄芩种子 , 靠近
内侧细胞偶见柱晶(图 2-D)。
4 讨论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 , 几种种子表面均具有乳头状次级突
起 , 但次级突起的基部 , 顶端特征 , 以及突起表面纹理均有明
显差别 , 可以有效鉴别。
通过对石蜡横切片的观察 , 黄芩与粘毛黄芩种子内部组
织结构相近 , 但粘毛黄芩角质层乳头状突起较长;沙滩黄芩与
北京黄芩种子内部组织结构相近 , 但北京黄芩种子靠近内侧
细胞偶见柱晶。
铁 苋 菜 属 植 物 的 研 究 现 状
祝凌云1 ,阙惠卿2 ,林 绥2(1.福建中医学院 04药剂 福州 350108;2.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 福州 350001)
摘要:目的 介绍铁苋菜属植物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方法 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 ,综述铁苋菜属化学成分和药理方面的进
展。结果 铁苋菜属植物具有多类化学成分和多种药理作用。结论 铁苋菜属植物的研究开展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经济意义。
关键词:铁苋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765(2008)-06-0088-03
Study progress of Acalypha
ZHU Ling-yun1 , QUE Hui-qing2 , LIN Sui2(1.04 Pharmaceutics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 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08 , China;2.Fujian Inst 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 , Fuzhou 350001 ,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 ress on Acalypha.METHODS  Refer to literatures
about research of the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component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RESULTS Several kinds of
active compounds and some good activities w ere found in Acalypha.CONCLUSION Carry on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development to Acalypha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medincine and economy.
KEY WORDS:Acalypha;Chemical constituents;Biolog ical activities
作者简介:祝凌云 ,男(1985-)。联系电话:13489183423
  铁苋菜属(Acalypha), 大戟科最常见为铁苋菜 , 广泛分布
于黄河流域中下游以及长江以南各地 ,为多年生多分枝灌木 ,
味苦涩性平 ,有清热利水 、杀虫 、止血之功效 , 善疗泻痢 、血症
及疳积 、腹胀 、皮炎;治多种疾病所致子宫出血 , 疗效相当于止
血敏对照组〔1〕。药理实验也证明其有抑菌〔2〕和平喘〔3〕作用 ,
本文从植物种属 、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铁苋菜属植
物进行综述。
1 植物种属介绍
铁苋菜属 ,大戟科 , 约 450 种 ,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我国有 15 种 ,最常见的为铁苋菜 A.australis L., 广布于南北
各省。此外尚有引种的红桑 A.wilkesiana Muell.-Arg.和狗
尾红 A.hispida Burm.f.两种 , 我国南部常见栽培供观赏用。
其所有物种包括短序铁苋菜 、海南铁苋菜 、恒春铁苋菜 、红桑 、
红桑(原栽培变种)、红穗铁苋菜 、花莲铁苋菜 、尖尾铁苋菜 、金
边红桑 、丽江铁苋菜 、裂苞铁苋菜 、菱叶铁苋菜 、卵叶铁苋菜 、
麻叶铁苋菜 、毛叶铁苋菜〔4〕。
2 化学成分
2.1 有机酸 70年代末金继曙等将铁苋菜水煎剂采用乙醇
沉淀 ,过滤 , 乙酸乙酯提取 , 聚酰胺柱层析 , 得白色晶状化合
物 , 经紫外 、红外光谱及纸层析对照分析测定其中含有机酸类
物质〔3〕 ,主要为没食子酸 , 没食子酸是可水解鞣质的结构单
元 , 广泛存在于多种中药中 ,没食子酸也是铁苋菜中主要药用
成分。此外还含有咖啡酰苹果酸等酸类物质〔5〕。
2.2 挥发油 铁苋菜地上部分干燥粉碎后用乙醇提取经石
油醚萃取得淡黄色油状物 ,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
析 , 经质谱图分析和计算机标准库检索并参考保留时间鉴定
出其挥发性成分中主要含乙酸龙脑酯(borny l acetate)、龙脑
(borneol)、棕榈油酸乙酯(e thyl palmitoleate)、亚油酸(lin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和柏木烷酮(cedranone)等〔6〕。还
含少量的α-雪松醇 、香柠檬烯 、α-杜松烯等挥发性物质
2.3 酚类 将铁苋菜通过醋酸乙酯提取后 , 用石油醚∶醋酸
乙酯(10∶1)/及石油醚∶醋酸乙酯∶丙酮(9∶5∶2)反复洗脱 , 经
·88·
海峡药学 2008年 第 20卷 第 6期
硅胶薄层层析法进行监测 ,经光谱分析鉴定主要为酚类物质 ,
其中主要为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香草酸和原儿茶酸〔7〕。
2.4 其他 铁苋菜属还含有生物碱类 、还原性糖类或其他还
原性物质 、鞣质 、淀粉 、油脂或蜡 、铁苋菜素 、胡萝卜苷 、β-谷甾
醇等成分〔8 ~ 10〕。
3 含量测定
3.1 没食子酸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 Zorbax-C-s 色谱柱 ,
流动相为水-二甲基甲酰胺-冰醋酸(99.82∶0.15∶0.03).检测
波长为 270nm ,流速为 1 m L·min-1 , 柱温为室温。取铁苋菜
粉末(过三号筛)约 0.5g , 精密称定 , 置圆底烧瓶中 , 加水
0.5mL加热回流 6h ,放冷滤过 , 滤液置于 100mL 量瓶中 , 加
冰醋酸 0.5mL , 加水至刻度 , 摇匀 , 用微孔滤膜(0.45μm L)滤
过 ,取续滤液。按拟定的色谱条件 ,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样
品溶液各 20μL ,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记录色谱图 , 按峰面积
值外标法计算含量。测定样品 3 批 ,每批 3 份。 结果 3 批样
品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分别为 3.01 、5.62、1.47mg·g-1(n=
3)〔5〕。
表 1 铁苋菜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
峰号 保留时间 分子式 化合物 相对含量
1 7.6 C 10H16 柠檬烯 1.21
2 9.8 C8H18O 正辛醇 0.72
3 10.5 C10H18O 沉香萜醇 1.50
4 12.7 C10H18O 龙脑 10.34
5 13.0 C10H18O 4-松油醇 0.53
6 13.5 C10H18O α-松油醇 3.02
7 14.6 C11H16O 百里香酚甲酯 0.69
8 16.0 C12H20O 2 乙酸龙脑酯 10.71
9 16.3 C 13H28 十三碳烷 2.76
10 16.5 C10H16O 紫苏醇 0.65
11 18.3 C 15H24 王古王巴烯 0.36
12 18.9 C 14H30 十四碳烷 2.77
13 19.6 C 14H24 γ-石竹烯 3.25
14 21.1 C 15H24 Δ1-大根香叶烯 0.54
15 21.4 C 15H24 香柠檬烯 0.71
16 21.5 C 15H32 十五碳烷 2.47
17 21.7 C 15H24 α-金合欢烯 1.60
18 21.9 C15H24O 柏木烷酮 6.19
19 22.1 C 15H24 δ-杜松烯 0.74
20 23.8 C 16H34 十六碳烷 2.27
21 24.2 C15H26O α-雪松醇 0.38
22 25.3 C15H26O 金合欢醇 1.42
23 26.1 C 17H36 十七碳烷 1.35
24 28.2 C16H32O 2 肉豆蔻酸乙酯 1.46
25 29.3 C18H36O 植物蛋白胨 2.01
26 29.8 C15H24O 石竹烯氧化物 1.46
27 30.3 C 19H40 十九碳烷 0.86
28 30.9 C17H34O 2 棕榈酸甲酯 1.02
29 31.9 C16H32O 2 棕榈酸 7.92
30 32.1 C18H34O 2 棕榈油酸乙酯 8.70
31 32.2 C18H36O 2 棕榈酸乙酯 0.87
32 34.5 C20H40O 植物醇 1.28
33 35.2 C18H32O 2 亚油酸 8.15
34 35.3 C20H36O 2 亚油酸乙酯 2.43
35 35.5 C20H34O 2 α-亚麻酸乙酯 3.20
36 35.6 C18H36O 2 硬脂酸 1.56
37 35.9 C 20H42 二十碳烷 0.28
3.2 挥发油 铁苋菜的乙醇提取物通过石油醚萃取 , 得到大
量低极性成分 , 再经水蒸汽蒸馏获得少量挥发性成分。运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铁苋菜中挥发性成分 , 通过 T IC
图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色
谱条件:HP-5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mm , 0.25μm);进样
口温度 220℃ ;程序升温:60℃(3min)50℃/ min 240℃ 10℃/
min 280℃(10 min);分流比:11∶1;电离方式:EI;电子轰击能
量:70eV;质量扫描范围:30-450AMU 。结果:从铁苋菜地上
部分共鉴定出 37个挥发性化合物(见表 1), 占挥发性物质总
量的 97% 以上。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10.71%)、龙
脑(10.34%)、棕榈油酸乙酯(8.70%)、亚油酸(8.15%)、棕榈
酸(7.92%)和柏木烷酮(6.19%)〔6〕。据文献报道 , 主要成分
乙酸龙脑酯具有止咳祛痰的生理活性 , 龙脑可以抗菌 、驱虫 、
止痉孪 , 同样具有抗菌和止咳生理活性的还有沉香萜醇 、α-松
油醇 、柠檬烯等〔11 ~ 14〕与药材铁苋菜等主治功能一致 , 此外 ,
沉香萜醇和柠檬烯还有镇痛作用〔11 ~ 14〕。
4 药理研究
4.1 抗炎 铁苋菜对 TNBS 诱导的大鼠慢性溃疡结肠炎具
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5〕。取健康 SD 大鼠 , 禁食不禁水 24 h
后 , 腹腔注射 2%的戊巴比妥 , 使大鼠轻微麻醉后 , 经肠腔注
射 TNBS(125mgTNBS/kg 体重)的 50%乙醇溶液而制得慢性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 , 灌胃给予铁苋菜水水提取部位 、石油
醚部位 、醋酸乙酯提取部位 、正丁醇提取部位及萃后水层部
位。实验结果:①醋酸乙酯部位给药组的大鼠在 1 、7 、10 d 内
发生腹泻与便血的个数显著少于其它部位(P <0.05)。 ②对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结肠形态学的影响:其中灌胃醋
酸乙酯提取部位组的大鼠结肠损伤评分(按照 Wallace 和
Keenan1990 年的平分标准〔16〕)最低 , 结肠重量最轻与水提取
液无显著性差异(P >0.05)。 ③给药铁苋菜水提液醋酸乙酯
部位给药大鼠 SOD的升高以及 NO的降低最显著〔7〕。
4.2 抑菌 早在1958年包幼迪即对包括铁苋菜在内的 36 种
草药(车前草 、龙芽草 、铺地锦 、马鞭草 、马齿苋 、扁蓄 、凤尾草 、
黄花草 、六角仙 、倒生麻 、三角珠 、土黄连等)的水煎剂进行了试
管内抑菌试验 ,结果表明铁苋菜对志贺氏 、史密斯氏 、福氏、宋
内氏痢疾杆菌抑制作用效价分别为 1∶320 、1∶160 、1∶40、1∶40。
其作用与其它 35味草药相比较 , 抗志贺氏 、史密斯氏痢疾杆菌
的作用同铺地锦 、黄花草相同优于其它草药。抗宋内氏痢疾杆
菌作用同铺地草 、野薄荷相同 ,亦优于其它草药。抗福氏痢疾
杆菌作用仅次于铺地锦 、野薄荷 ,与土黄连相等 ,优于其它〔17〕。
李氏的实验室研究亦证明铁苋菜对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和
杀伤作用〔18〕。游兰英通过将铁苋菜水煎液及醇提取处理液分
别对肠炎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菌组进行处理 ,表现
出较广的抗菌谱 ,尤其对痢疾志贺氏菌 、宋内氏志贺氏菌和金
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 ,其水煎液对这 3 种菌的 MIC
分别为 3.90、7.81 和 7.81mg·mL-1〔19〕。
4.3 平喘 金继曙等采用从铁苋中提取的没食子酸进行动
物实验 , 表明用铁苋菜 30min 后可明显拮抗支气管收缩 , 药效
可维持 120min〔3〕
4.4 止泻 陈氏等还通过给小鼠分别灌服硫酸镁 、番泻叶 、
·89·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0 No.6 2008
皮下注射毛果芸香碱研究该药止泻机理。实验表明铁苋菜可
对抗毛果芸香碱 、番泻叶引起的流涎 、泄泻 , 而且使肠推动运
动有所减慢 。至于止泻的有效成份 , 他们认为除已知的没食
子酸抑菌止泻外 , geraniin , caffeoy lmalic acid 亦应视为有效成
份〔20〕。此外陈友香用铁苋菜水煎液治疗临床小儿腹泻效果
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症状〔21〕。
4.5 止血 王氏从动物实验中证明该药物具有止血作用 ,能
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聚积 ,有利于血栓的形成 , 并使抗凝血酶
(AT Ⅲ)活力降低 ,增加α2-巨球蛋白(α2-MG)的含量 , 降低纤
溶活性而促进血液凝固〔22〕。而与血酶元和外源性凝血系统
无关 ,因此可用于各种出血疾患 , 尤其适用于血小板功能障碍
和纤溶系统活性增高者。王晋源等用铁苋菜治疗多种疾病导
致的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 、子宫肌瘤 、放置节育环 、慢性
盆腔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26 例 , 有
效率达 76.99%, 与西药止血敏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1〕。
5 小结
铁苋菜属具清热 、利水 、杀虫之功 ,其止血作用对于因热 、
肝经湿热 、湿毒及脾虚 , 病势轻浅者疗效好 ,《本草推陈》云:铁
苋菜为有效的止痛药 、痢药 、止血药 ,适用于吐血 、下血 、刀疮 、
跌打损伤 ,故又有名血见愁〔23〕 , 有着良好的止血作用。其属
植物大多分布广泛 ,全年可采 , 而铁苋菜属植物分布又非常广
泛 ,生于山坡 、沟边 、路旁 、田野。分布几乎遍于全国 ,长江流
露尤多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发现目前对铁苋菜属植物所
含成分及药理作用和其制剂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
完善 ,今后应对铁苋菜属的有效成分特别是单体成分进一步
的深入研究 ,在药理作用方面 , 加强铁苋菜属的药理作用机制
研究 ,进一步使铁苋菜属植物发挥出更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
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晋源 , 等.铁苋菜治疗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医 ,
1997 , 10(1):9.
〔2〕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M〕.上册 , 北京人民卫
生出社 , 1976 , 702.
〔3〕金继曙 ,等.铁苋菜抗菌平喘有效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通讯 ,
1997 , 10:13.
〔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第四十四卷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6 , 98.
〔5〕何依玲 ,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铁苋菜中没食子酸含量〔J〕.药
物鉴定 , 2007 , 16(1):18-19.
〔6〕王晓岚 , 等.铁苋菜挥发性成分的 GC-MS 分析〔 J〕.中成药 ,
2006 , 26(10):1423-1425.
〔7〕邓莉 ,等.铁苋菜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成分〔J〕.中成药 , 2007 ,
29(7):969- 971.
〔8〕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6 , 1853-1855.
〔9〕董正峰 ,林中文 ,孙汉董.铁苋菜中的一个新化合物〔J〕.云南植
物研究 , 1994 , 16(4):413-416.
〔10〕张秀尧 ,凌罗庆 ,周志锦.铁苋菜的有效成分研究〔J〕.现代应用
药学 , 1991 , 8(2):14.
〔11〕YIN Jing(阴健), GUO Li-gong(郭立功), Modern S tudy and clini-
cal App-Licat ion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中药现代研究
与临床用), Beijing(北京);Xueyuan Press(学苑出版社), 1993 ,
〔12〕廖风霞 ,孙冠芸.枳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
〔J〕.中草药 , 2004 , 35(1):20.
〔13〕孙文基 ,绳金房.天然活性成分简明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 , 1998 ,
〔1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纂委员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 , 1999 ,
〔15〕邓莉 ,胡晋红.铁苋菜水提物对 Y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
模型的防治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2005 , 26(5):535-538.
〔16〕Wallace J K , Keenan C M.An orally active inhibitor of leukot riene
Synthesis accelerates healing in a rat model of colitis〔J〕.Am J Physi-
ol , 1990 , 258(pt l):G527-534.
〔17〕包幼递.36种中草药对痢疾杆菌抗菌效能的初步报告〔J〕.福建
中医药 , 1985 , 3(2):33.
〔18〕李楚銮 ,等.四十四种中草药及复方对各种痢疾的抗菌作用观察
〔J〕.福建中医药 , 1960 , 7(5):310.
〔19〕游兰英.铁苋菜体外抗菌研究〔J〕.海峡药学 , 1996 , 8(2):7.
〔20〕陈玲 ,等.野麻草止泻作用研究 , 福建中医药〔J〕.1989 , 20(4):
14.
〔21〕陈友香.铁苋菜治疗小儿腹泻 85例报告 , 中草药〔J〕.1998 , 29
(11):761.
〔22〕王美纳 ,等.铁苋菜止血作用极力 ,西北药学杂志〔J〕.1996 , 10
(5):209.
〔23〕中国医学科学院江苏分院编著 , 本草推陈〔M〕.第一版, 南京:江
苏出版社 , 1960 , 7.
中 药 天 冬 研 究 进 展
林钰文(广东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 广州 510430)
摘要: 本文综述了天冬在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天冬;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765(2008)-06-0090-04
作者简介:林钰文 ,女(1979-),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 ,大学本科 ,职称:助理讲师 ,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联系电话:020-61155004;13697426620。 E-mail:gzlinyuw en@163.com
·90·
海峡药学 2008年 第 20卷 第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