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清风藤属9种药用植物的叶表皮显微特征统计的鉴定意义



全 文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药典上分析橙皮苷采用的波长是 283nm,在这个
波长下面,川陈皮素和橘红素响应值比较小,所以
采用川陈皮素和橘红素最大吸收波长 326nm,对橙皮
苷的响应值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
[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76 ~ 177
[2] 郑小吉,詹晓如,王小平. 陈皮研究进展 [J]. 中国现代
中药,2007,9 (10):30 ~ 33
[3] 童红梅. 陈皮中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山
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 (3)
[4] 左锦静. 陈皮甘草抗氧化活性成份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D]. 河南:河南工业大学,2005:33 ~ 40
[5] 谢雁鸣,秦林林,于向东,等. 六种黄酮对成骨细胞体外培
养作用的比较研究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 (9):
664 ~ 667
[6] 王磊,苏学素,付陈梅,等. 柑橘中多甲氧基黄酮生物活性
及应用研究进展 [J]. 食品科学,2009,30 (7):285 ~ 290
[7] 郑国栋,周芳,蒋林,等.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川陈皮中
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J]. 中草药,2010,41 (1):52 ~ 55
[8] 蔡葵花,文剑明,袁显忠,等. 新会柑皮中抗白血病主要成
分的鉴定 [J]. 分析化学,1997,52 (11):1270 ~ 1273
[9] 李兰英,彭蕴汝,钱士辉,等. 陈皮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对
人肝癌 SMMC - 7721、HepG2 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J]. 中药材,
2007,30 (3):324 ~ 326
[10] 吴宏伟. 陈皮多甲氧基黄酮有效部位研究 [D]. 北京:北
京中医药大学,2006:63 ~ 70
[11] 管晓琳,朱玲,周黎明. 川陈皮素对非小细胞肺癌 A549
细胞的抑制作用 [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5,27 (2):54 ~ 55
[12] 赵妍妍,马秀英,周黎明. 川陈皮素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
用 [J]. 华西药学杂志,2007,22 (2):149 ~ 151
[13] 封宇飞,张宏武,邹忠梅,等. HPLC 法同时测定陈皮饮
片中 5 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J]. 药物分析杂志,2009,29 (1):
10 ~ 15
[14] 游元元,王冬冬. 不同品种川陈皮品质初步比较 [J]. 四
川中医,2010,28 (7):42 ~ 44
[15] 罗文华,李文贵,陈桦. HPLC 法测定不同产地陈皮中橙
皮苷的含量 [J].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9,5:8 ~ 9
[16] 孙冬梅,毕晓黎,胥爱丽,等. HPLC 法测定不同产地陈
皮药材中橙皮苷的含量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 (11):
1 ~ 3
(收稿日期 2015 - 03 - 10)
清风藤属 9种药用植物的叶表皮显微特征统计的鉴定意义
刘科成1,张银素2
(1. 达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药房,四川 达州 635000;2. 达州中医学校,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清风藤属 9 种药用植物的叶表皮显微特征,探讨此方案鉴别不同清风藤药用植物的意义。
方法:采集清风藤属的凹萼清风藤、平伐清风藤、尖叶清风藤、四川清风藤、灰背清风藤、鄂西清风藤、两色清风
藤、多花清风藤、小花清风藤等九种不同用药植物样本,肉眼观察其外观形态特征,记录其在显微镜下的上下叶表皮
特征及表皮细胞周长均值差异。结果:①除平伐清风藤及灰背清风藤上表皮垂周壁呈稍弯曲形态且上表皮细胞呈不规
则形外,其他 7 种清风藤属植物上表皮垂周壁均呈平直形态、上表皮细胞也呈规则的多角形;②凹萼清风藤、尖叶清
风藤、平伐清风藤、灰背清风藤下表皮垂周壁呈深波状弯曲形态,两色清风藤呈略弯曲或平直形态,其余植物均呈浅
波状弯曲形态;③仅尖叶清风藤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多花清风藤仅上表皮有,四川清风藤则仅下表皮有,其
余植物叶表面均无单细胞非腺毛;④9 种清风藤属药用植物周长均值差异较大,四川清风藤上表皮细胞周长最长,但
下表皮细胞周长最短;小花清风藤上表皮细胞周长最短;凹萼清风藤下表皮细胞周长则最长。结论:将清风藤属的 9
种药物植物放置于显微镜下,能根据其叶表皮细胞特征及周长平均值特点等有效判断、鉴别其种类,是清风藤属植物
及药材分类鉴定的新思路,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清风藤属;药用植物;叶表皮;显微特征;鉴定意义
中图分类号:R 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3649 (2015)07 - 0106 - 04
The identification significance of statistication of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leaf epidermis in 9 kinds of Sabia me-
dicinal plants /LIU Kecheng,ZHANG Yinsu / /1. Dispensary of TCM in Da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Dazhou Sichuan 635000,China);2. Dazhou School of TCM (Dazhou Sichuan 63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cheme in identifying different Sabia medicinal plants by analyzing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leaf epidermis in 9 kinds of Sabia medicinal plants. Methods The samples of Sabia emarginata,
Sabia dielsii,Sabia swinhoei,Sabia schumanniana,Sabia discolor dunn,Sabia campanulata,Sabia zweifarbig,Sabia floribunda
and Sabia parviflora of nine different medical plants were collecte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m were visually in-
spected. The differences in characters of upper and lower leaf epidermis and the mean values of perimeters of epidermal cells un-
der the microscope were recorded. Results ①Except that epidermal anticlinal walls of Sabia dielsii and Sabia discolor dunn
showed slightly curved shape and the upper epidermal cells were irregular in shape,the epidermal anticlinal walls of the other 7
kinds of Sabia plants were in straight shapes and the upper epidermal cells were polygonal in shape;②The epidermal anticlinal
·601·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5 年第 33 卷第 7 期
Vol. 33,No. 7,2015
walls of Sabia emarginata,Sabia swinhoei,Sabia dielsii and Sabia discolor dunn were in sinuate bending shape while Sabia zwei-
farbig was in slightly curved or straight shape and the remaining plants were in sinuolate bending shape;③ There were unicellular
non glandular hairs only in the upper and lower leaf epidermis of Sabia swinhoei,in upper epidermis of Sabia floribunda and lower
epidermis of Sabia schumanniana. And there was no unicellular non glandular hair in epidermis of the remaining plants;④ The
mean perimeters varied greatly among the 9 kinds of Sabia medicinal plants. The perimeter of the upper epidermal cells of Sabia
schumanniana was the longest while of the lower epidermal cells was the shortest;The perimeter of the upper epidermal cells of
Sabia parviflora was the shortest while of the lower epidermal cells of Sabia emarginata was the longest. Conclusion To put the 9
kinds of Sabia medicinal plants under the microscope,the types can be effectively judged and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
teristics of leaf epidermal cells and average perimeter,which is a new idea for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abia plants and
herbs and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Keywords:Sabia;medicinal plants;leaf epidermis;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identification significance
清风藤科植物主要生长于 30°纬度以下的亚热带
及热带地区,在我国共存在两属 45 种清风藤科植物,
其中泡花树属、清风藤属各 20 余种[1]。与泡花树属
植物多不具备入药条件不同,清风藤属植物多存在
较大药用价值,常以根、茎、叶处入药,祛风除湿、
舒筋通络、止痛止血效果理想[2],部分常用于中医方
剂配伍中,少数也在现代药理检验中被证实具有保
肝、降酶、抗炎等疗效[3 ~ 5],是治疗肝炎的另一有效
途径,应用前景广阔。但清风藤属药用植物因种类
较多且多为花期短、结果率低,除经验丰富的采药
人外,旁人难以准确判别其种类,如何开辟另一操
作性强且分辨率高的鉴别途径以促进该属植物更深
入的临床药理学分析成为该领域学者研究的热门话
题。本次研究为分析清风藤属药用植物的叶表皮显
微特征及证实此方案在鉴别不同清风藤药用植物中
的应用价值,选取该属 9 种不同药物植物样本为研
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采集清风藤属药用植物叶片样本适
量,均为成熟、新鲜叶片,在其最佳状态时制成研
究标本予以鉴定。所有样本均由笔者亲自野外采集
而来,详细信息如表 1 所示。
表 1 清风藤属药用植物叶片样本基本信息
编号 植物名称 产地 采集人 采集时间 标本号
01 凹萼清风藤 湖北省恩施市咸丰县 XX 2014. 08. 22 100717052
02 多花清风藤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 XX 2014. 09. 07 100607003
03 尖叶清风藤 湖北省恩施市咸丰县 XX 2014. 10. 12 100723011
04 四川清风藤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XX 2014. 09. 30 1008030009
05 平伐清风藤 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 XX 2014. 07. 12 100721045
06 鄂西清风藤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 XX 2014. 10. 08 100906024
07 两色清风藤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XX 2014. 09. 27 101025078
08 灰背清风藤 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 XX 2014. 07. 28 100922037
09 小花清风藤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 XX 2014. 08. 25 101005029
1. 2 方法 ①制片:新鲜、成熟叶片中规范化撕取
/刮取适量表皮,置入 30%次氯酸钠溶液中漂洗 15
分钟,取出后清水冲洗表面溶液残留,稀甘油装片
后封片;②采用奥林巴斯正置 BX63 生物显微镜,将
制成的标本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并详细记录、留取图
像资料,记录不同清风藤属药用植物在显微镜下的
上下叶表皮特征及表皮细胞周长均值差异。
1.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 SPSS16. 0 及分析
软件 WHONET5. 3 完成数据的统计与整理,计量资
料 (x- ± s)行 t 检验,计数资料 (%)行卡方值检
验,以 P < 0. 05 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清风藤属药用植物表皮细胞特征概述 除平伐清
风藤及灰背清风藤上表皮垂周壁呈稍弯曲形态且上表
皮细胞呈不规则形外,其他 7 种清风藤属植物上表皮
垂周壁均呈平直形态、上表皮细胞也呈规则的多角形;
凹萼清风藤、尖叶清风藤、平伐清风藤、灰背清风藤
下表皮垂周壁呈深波状弯曲形态,两色清风藤呈略弯
曲或平直形态,其余植物均呈浅波状弯曲形态;仅尖
叶清风藤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多花清风藤仅
上表皮有,四川清风藤则仅下表皮有,其余植物叶表
面均无单细胞非腺毛;详细见下表 2。
表 2 清风藤属药用植物表皮细胞特征
编号 上表皮垂周壁 下表皮垂周壁 叶表皮单细胞非腺毛 上表皮细胞形态
01 平直 深波状弯曲 无 多角形
02 平直 浅波状弯曲 下表皮有 多角形
·701·
2015 年第 33 卷第 7 期
Vol. 33,No. 7,2015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03 平直 深波状弯曲 上、下表皮有 多角形,单细胞非腺毛
04 平直 浅波状弯曲 上表皮有 多角形,单细胞非腺毛
05 稍弯曲 深波状弯曲 无 不规则形
06 平直 浅波状弯曲 无 多角形
07 平直 略弯曲或平直 无 多角形
08 稍弯曲 深波状弯曲 无 不规则形
09 平直 浅波状弯曲 无 多角形
2. 2 清风藤属药用植物细胞大小特征分析 9 种清
风藤属药用植物周长均值差异较大,四川清风藤上
表皮细胞周长最长,但下表皮细胞周长最短;小花
清风藤上表皮细胞周长最短;凹萼清风藤下表皮细
胞周长则最长;详细见表 3、图 1。
表 3 清风藤属药用植物细胞大小特征对比 (x- ± s,μm)
编号
细胞长
上表皮 下表皮
细胞宽
上表皮 下表皮
细胞周长
上表皮 下表皮
气孔器周长
01 50. 13 ± 10. 25 55. 32 ± 15. 36 34. 02 ± 11. 67 25. 34 ± 16. 32 145. 57 ± 47. 32 202. 43 ± 63. 56 92. 61 ± 25. 87
02 36. 02 ± 12. 65 44. 32 ± 13. 78 27. 93 ± 12. 89 21. 38 ± 14. 52 110. 56 ± 25. 71 128. 86 ± 58. 21 109. 44 ± 14. 75
03 55. 68 ± 17. 36 44. 36 ± 25. 29 35. 62 ± 13. 84 25. 37 ± 14. 73 154. 85 ± 32. 74 155. 48 ± 48. 28 92. 42 ± 15. 38
04 82. 74 ± 22. 73 32. 75 ± 15. 37 55. 62 ± 24. 42 18. 03 ± 10. 44 238. 47 ± 69. 35 94. 85 ± 36. 47 77. 73 ± 14. 37
05 58. 47 ± 22. 75 53. 74 ± 21. 73 35. 48 ± 16. 63 27. 52 ± 18. 63 149. 65 ± 37. 54 201. 73 ± 68. 48 93. 63 ± 14. 74
06 55. 62 ± 16. 36 51. 73 ± 27. 47 38. 32 ± 10. 84 26. 84 ± 14. 83 165. 36 ± 30. 62 163. 84 ± 67. 57 114. 73 ± 26. 21
07 43. 63 ± 12. 63 38. 36 ± 14. 63 34. 36 ± 15. 63 25. 12 ± 14. 73 133. 83 ± 22. 69 110. 52 ± 60. 38 92. 73 ± 26. 68
08 49. 47 ± 17. 23 44. 47 ± 27. 46 30. 46 ± 12. 73 26. 37 ± 18. 23 147. 83 ± 37. 73 149. 73 ± 58. 48 83. 84 ± 15. 76
09 33. 98 ± 36. 83 54. 84 ± 25. 57 25. 62 ± 13. 84 19. 74 ± 16. 32 93. 83 ± 10. 68 98. 58 ± 23. 53 82. 83 ± 10. 76
图 1 清风藤属药用植物上下表皮细胞周长均值对比
3 讨 论
我国地广物博,气候多样,植物种类繁多,物
种多样性鲜明。清风藤科植物作为生长于热带、亚
热带的植物科种,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仅清风藤
属药用植物就有 20 余种之多[6 ~ 7],多分布于长江流
域以南各省区,常见于湖北、湖南、云南、贵州等
地[8],其植株根茎叶等均可入药,还可提取青藤碱制
成多种中成药[9 ~ 11],药用价值前景广阔[12]。但本次
研究的 9 种清风藤属植物中,除四川清风藤为落叶
缠绕灌木外,其余均为木质藤本植物,其中凹萼清
风藤、多花清风藤、平伐清风藤、鄂西清风藤、两
色清风藤、灰背清风藤等为落叶攀援木质藤本[13],
尖叶清风藤及小花清风藤则为常绿攀援木质藤本植
物[13],仅根据肉眼观测及其生长习性判断难以准确
鉴别其种类,对进一步开发中草药资源等不利。本
次研究以显微镜下观察清风藤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及
细胞周长等为途径,探讨该方案在清风藤属药用植
物种类辨别中的应用价值。发现尖叶清风藤在所有
研究对象中特点最为突出,其上下叶面均可在显微
镜下找到单细胞非腺毛,而多花清风藤及四川清风
藤则仅于叶片单面可寻单细胞非腺毛,分别分布于
上表皮及下表皮处,特征明显,辨识度高。孙庆文
等[14]研究者也在报告中指出上述三类清风藤属药用
植物的特殊性,对笔者的研究结论予以认可。此外,
本次还发现,平伐清风藤及灰背清风藤上表皮垂周
壁形态同其他 7 类受试植物不同,呈稍弯曲状,上
表皮细胞形状也以不规则状为主,剩余标本则在显
微镜下显现上表皮垂周壁呈平直形态,上表皮细胞
则以规则的多角形为主,为研究者鉴别此两种清风
藤属植物提供了条件。除了各叶片显微镜下观测特
征外,笔者还对其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周长、结构进
行分析,发现所有纳入研究的 9 类清风藤属药用植
物中,四川清风藤上表皮细胞周长最长,平均值达
到 (238. 47 ± 69. 35)μm,但其下表皮细胞周长最
短,仅为 (94. 85 ± 36. 47)μm;小花清风藤虽同多
数清风藤属植物一样在上表皮垂周壁形态上呈平直
状且下表面垂周壁为浅波状弯曲,但其上表皮细胞
周长均值最短,不足 100μm,特征较为明显。上述
结论说明,研究人员可从植物标本在显微镜下的上、
·801·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5 年第 33 卷第 7 期
Vol. 33,No. 7,2015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下表皮细胞结构、形态及周长均值上评估、鉴别清
风藤属药用植物,该方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有效
性,对提高鉴别准确度及效率等意义重大。王波
等[15]研究者也在报告中对此予以证实。
综上所述,将清风藤属的 9 种药物植物放置于
显微镜下,能根据其叶表皮细胞特征及周长平均值
特点等有效判断、鉴别其种类,是清风藤属植物及
药材分类鉴定的新思路,具有广阔的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邓云飞. 中国清风藤属 Sabia Colebr. (清风藤科)的订正
[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1,9 (1):45 ~ 48
[2] 赵洁,姚默,贾旭,等. 清风藤属药学研究新进展 [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32):19804 ~ 19805
[3] 邓赟,李翔,吴凤锷,等. 云南清风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草药,2006,37 (2):183 ~ 185
[4] 李齐修. 簇花清风藤化学成分及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 [D].
广西中医药大学,2013
[5] 刘布鸣,黄艳,李齐修,等. 瑶药白背清风藤的化学成分研
究 [J]. 广西科学,2014,17 (3):257 ~ 259
[6] 蓝开敏. 贵州植物志 [M]. 第五卷. 成都:四川省民族出
版社,1988:91 ~ 101
[7]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 17 卷
(第一册)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72 ~ 93
[8] 林祁,赵燃,班勤,等. 中国高等植物省级分布新记录
(二) [J]. 广西植物,2002,22 (1):4 ~ 6,3
[9] 韩腾飞,程亮,危红华,等. 盐酸青藤碱醇质体的制备及其
性质考察 [J]. 中草药,2012,43 (7):1300 ~ 1305
[10] 牟慧,蔡辉. 青藤碱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 [J]. 山西
医药杂志,2012,41 (21):1114 ~ 1115
[11] 程亮,韩腾飞,李莎莎,等. 盐酸青藤碱微囊的制备及其
质量评价 [J]. 中草药,2012,43 (5):880 ~ 884
[12] 刘易蓉,梁光义,张永萍,等. 清风藤属药用植物的研究
概况 [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28 (1):50 ~ 52
[13] 刘玉壶. 中国清风藤科的初步研究 [J]. 植物分类学报,
1982,20 (4):1421 ~ 437
[14] 孙庆文,齐维娜,王波,等. 清风藤属药用植物叶表皮特
征及其鉴定学意义 [J]. 中药材,2013,36 (10):1594 ~ 1598
[15] 王波,齐维娜,孙庆文,等. 4 种清风藤属药用植物的外
观形态与显微特征 [J]. 贵州农业科学,2014,11 (9):75 ~ 80
(收稿日期 2015 - 03 - 29)
● 临床报道 ●
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林启有
(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 佛山 528251)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中医内科门诊就
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
在此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②内镜下食管黏膜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 86. 7%对照组 68. 9%,两组内镜下食管黏
膜炎症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③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1. 1%明显高于对照组 75. 6%,其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更
为突出,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半夏泻心汤;雷贝拉唑
中图分类号:R 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3649 (2015)07 - 0109 - 03
反流性食管炎 (reflus esophagitis,RE)是指胃
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而引起的食管黏膜
炎性病变,可并发食管狭窄、出血、穿孔和 Barrett
食管等[1]。本病临床表现为返流症状 (反酸、反食、
嗳气等),食管刺激症状 (胸骨后烧灼痛、吞咽困
难)以及食管外刺激症状 (咳嗽、气喘、咽喉炎、
口腔溃疡等)[2]。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据调查统
计,我国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发病率一般在 2. 0% ~
6. 2%,并有逐年上升趋势[3]。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
发展,人们更加重视疾病的防治及预后,现代医学
多采取抑制胃酸分泌、保护黏膜以及促胃动力等疗
法,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一旦停药,复发率高。
为了增强疗效,更好的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预后,
笔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
状积分、内镜下食管黏膜疗效及临床总有效率等指
标,来探究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西药对 RE 的治疗效
果,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 年 1 月 ~ 2014 年 4 月于
我院中医内科门诊就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90 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5
例,其中男 23 例,女 22 例;平均年龄 (49. 2 ±
1. 8)岁。对照组 45 例,其中男 21 例,女 24 例;平
均年龄 (49. 5 ± 0. 9)岁。患者病程 1 ~ 5 年。两组
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P > 0. 05)。患者自愿加入此次实验研究,且签
署知情同意书。
1. 2 诊断标准 以嗳气、反酸、胸骨后疼痛不适等
·901·
2015 年第 33 卷第 7 期
Vol. 33,No. 7,2015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