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兔儿风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全 文 :第 5卷 第 8期
2009年 8月
亚 太 传 统 医 药
Asia-Pacific T raditiona l Medicine
Vol.5 No.8
Aug.2009
收稿日期:2009-04-03
作者简介:罗艺萍(1964-),女 ,云南镇源人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 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
兔儿风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罗艺萍1 , 2 ,赵兴堂2 ,羊晓东2 ,赵静峰2 ,李 良2
(1.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生命科学系 ,云南 普洱 665000;
2.云南大学 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 要:兔儿风属(Ainsliaea)植物在民间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咳喘 、咽喉痛 、肠炎 、痢疾 、泌尿疾病 、风湿疼痛 、跌打
损伤等症 。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该属植物 ,从化学成分和药理学方面对兔耳风属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兔儿风属;化学成分;倍半萜内酯;药理活性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8-0158-03
  兔儿风属(Ainsliaea)植物系菊科(Composi tae)植物的
一属 ,全世界有 70余种 ,我国有 44种 4 变种 ,约占总数的
37.15%,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 ,其中云南产 27
种 8变种[ 1 ,2] 。兔耳风属植物药用种类较多 ,为民间常用中
草药 ,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喘 、咽喉痛 、肠炎 、痢疾 、泌尿疾病 、
风湿疼痛 、跌打损伤等症[ 3] 。在云南普洱地区 ,该属植物中
的细穗兔耳风(A.spicata)广泛用来治疗慢性肾炎 ,具有很
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报道 ,对该属
植物的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进行综述 ,为今后合理开发和利
用该属植物提供科学参考 。
1 化学成分研究
本属植物主要含有倍半萜内酯及倍半萜内酯苷 、黄酮 、
挥发油 、三萜 、甾体等类型的化合物。
已见化学成分报道的兔耳风属植物种类有 8种 ,分别
是杏香兔耳风(A.f ragrans Champ .)、槭叶兔耳风(A.
acer i f olia SchB ip 、A .d issecta Franch E t Sav)、心叶兔耳
风(A.bonatii Beauver d .)、大头兔耳风(A .macrocepha-
la)、中甸兔耳风(A.f u lvioides、A.cord i f olia Franch)、叶
下花(A.pertioi des)。
1.1 倍半萜内酯及倍半萜内酯苷
倍半萜内酯及倍半萜内酯苷是兔耳风属中最重要的一
类物质 ,到目前为止己分离并鉴定得到 23个倍半萜内酯及
倍半萜内酯苷类化合物 ,骨架有愈创木烷型 、桉烷型 、吉玛
烷型 ,其中大部分为愈创木烷型 ,而且出现了二聚体 、三聚
体的复杂结构 。 1982 年 Ferdin 等 [ 4] 从杏香兔耳风
A.fragrans中分得 5种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内酯中美菊素 C
(zaluzanin C)、8α-羟基-11α, 13-二氢中美菊素 C(8α-hy-
droxy-11α,13-dihydroglucozaluzanin C)、11α, 13-二氢中美
菊素C(11α, 13-dihydroglucozaluzanin C)、4β , 14-二氢中美
菊素 C(4β , 14-dihydroglucozaluzanin C)及 4β , 14 , 11α, 13-
四氢中美菊素 C(4β , 14 , 11α, 13-tet rahydroglucozaluzanin
C)。Toshioand等[ 5]从槭叶兔耳风(A.acer i f olia 、A.d is-
secta)中分得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ainsliaea A 和 ainsliaea
B 。Mann 等[ 6]从 A.dissecta 中分离得到 est afiatone 、中美
菊素 C(zaluzaninC)、3-O-(9Z , 12Z , 15Z-octadecatrienoyl)
glycerol、3-O-(9Z ,1-Z-oct adecat rienoyl)glycerol和 glucoza-
luzanin C 。X.S Li等[ 7]也从杏香兔耳风中分离得到 4个愈
创木烷型倍半萜内酯 8α-hydroxy-11α, 13-dihydroglucoza-
luzanin C 、 11α, 13-dihydroglucozaluzaninC 、 8α-hyd roxy-
11α, 13-dihyd rozaluzaninC 和 glucozaluzanin C 。普建新
等[ 8]从心叶兔耳风(A.bonatii)分离到一个倍半萜内酯 ain-
sliaolide A 。刘戈等[ 9]中杏香兔耳风中分到了 2 个愈创木
烷型倍半萜内酯 8-α-hydroxy-11α, 13-dihydrozaluzanin C ,
3-O-β-D-glucozaluzanin C 。最近 Z.J.Wu 等[ 10]从大头兔耳
风(A.macrocepha la)中分离到 1 个倍半萜烯二聚体的新
骨架化合物 ainsliadimer A , anolide ,和 dehydrozaluzanin
C 。Yan Wang 等[ 11]从中甸兔耳风(A.f ulvioid es)中分离
到 2个愈创木内酯三聚体 ainsliatrimers A和 ainsliatrimers
B以及 1个倍半萜烯二聚体 ain sliadimer B ,还有 1个 de-
hydrozaluzanin C 。1991 年日本人 M iyrase Toshio等 [12] 从
A.cord i f olia中分得桉烷型倍半萜葡萄糖苷 ainsliasides
C , ainsliasides D , ainsliasides E ,及吉玛烷型倍半萜葡萄糖
苷 taraxinsaure-1-O-β-D-glucopy ranosid 。毛仁初[ 13]从叶下
花(A.pert ioides)全草中分离得到 1 个倍半萜内酯苷 1α-
—158—
第 5卷 第 8期
2009年 8月
亚 太 传 统 医 药
Asia-Pacific T raditiona l Medicine
Vol.5 No.8
Aug.2009
H-guai-4(15)-en-6α-12-olide-10α-β-D-glucopy ranoside。
部分特征化合物结构见图 1。
图 1 兔耳风属中部分特征化合物结构
1.2 黄酮类
普建新等[ 14]从心叶兔耳风干燥全草中分到 7 个黄酮
类化合物:刺槐苷(acaciin)、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
(lu teolin-7-O-β-D-glucoside)、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
(chrysoeriol-7-O-β-D-glucoside)、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
(apigenin-7-O-β-D-gluc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柯伊利
素(chrysoerio)、芹菜素(apigenin)。刘戈等[ 9]从从杏香兔耳
风(A.f ragran)中分到了 5个黄酮类化合物:3-O-β-D-glu-
cozaluzanin C、tamarixetin-7-O-β-D-glucoside 、tamarixetin-3-
O-β-D-glucoside 、 tamarixetin-5-O-β-D-glucoside 、kaempfe-
ro-3-O-β-D-lucoside。邢春秀等 [15] 从杏香兔耳风中分离到
了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 teolin)、芹菜素(apige-
nin)、小麦黄素(tr icin)、木犀草素 7-O-β-D-葡萄糖苷(luteo-
lin 7-O-β-D-glucoside)、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querce-
tin-5-O-β-D-glucoside-)。
1.3 挥发油
文献表明兔耳风属的挥发油成分主要为单萜类及倍半
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葛菲等[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
(GC-MS)技术对江西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的杏香兔耳
风挥发油进行了分析研究 ,从江西不同产地的杏香兔耳风
样品(花前期 ,干品)的挥发油中共分离签定出 36个化合
物 ,不同地区杏香兔耳风果期干品中挥发油主要成分均为
2-(3-异丙基-4-甲基-戊-3-烯-1-炔)-2-甲基-环丁酮 ,平均含
量为 63.64%,花期鲜品含此成分也达 22.27%。
此外普建新等[ 17]也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心叶
兔耳风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从中共分离确定了
23个化合物 ,结果显示心叶兔儿风挥发油中的四环十二烷
类化合物(58.6%),倍半萜类化合物(25.3%)为主要成分 ,
同时分离得到了 2个三萜类化合物(1.8%),这说明心叶兔
儿风与同属植物中的主要化合物类型相似 。
1.4 三萜类
邢春秀等[ 15]从杏香兔耳风中分离到了 2个三萜类物
质熊果苷(arbutin)和 β-胡萝卜苷(β-sitosterol-D-gluco-
side),胡昌奇[ 18]从杏香兔耳风中分到了木栓酮 、表木栓醇 、
羊齿烯醇。
1.5 甾醇
胡昌奇[ 18]从杏香兔耳风中分到了 β-谷甾醇 、β-谷甾醇-
D-葡萄糖苷和豆甾醇。
1.6 其它成分
Y.F.Wang等 [ 19]利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从杏香
兔耳风中分离到两个双咖啡酰奎宁酸 3 , 5-dicaffeoylquinic
acid和 4 , 5-dicaffeoylquinic acid。刘戈等[ 9] 从杏香兔耳风
中分到 2个绿原酸类化合物 1 ,3 , 4-t rihydroxy5-[ 3-(3-hyd-
roxypheny)]-1-oxo-2-propenyl] oxy-[ 1α, 3α, 4α, 5β(E)] , 5-
trans-coumaroylguinicacid。Choi SZ等[ 20]从 A.aceri f olia
中分到了两个木质素 pluviatilol 、(+)-syringaresinol。Yan
Wang等 [21]还从中甸兔耳风 A.f ulvioides分到 1个非半倍
萜类内酯 ainsliatone A 。
2 药理学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 ,兔儿风属植物具有抑菌 、止血 、抗病毒 、
解毒等药理活性。
早在 1973年 ,成都中医学院止血药研究小组就报道
了[ 22]杏香兔耳风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
用 ,披针叶兔耳风煎液对白色葡萄球菌 、G-C(卡他)、金黄
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蔡宝
昌[ 23]采用空斑形成法(Plaqueformation),利用杏香兔耳风
对单纯疽疹病毒(HSV-1)、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麻疹病毒进
行体外筛选 ,发现其对上述 3种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作用。
Zhi-Jun Wu等[ 10]从大头兔耳风(A.macrocephala)中
分到 1个倍半萜内酯的二聚体 ainsliadimer A ,发现该物质
对 LPS诱导鼠巨噬细胞 RAW264.7 生成 NO 的抑制作用
非常明显 ,而NO 在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4] ,NO释放
抑制因子被认为是治疗炎症的一种选择[ 25] 。
Yan Wang等[ 11]从中甸兔耳风(A.f ulvioides)中分离
到的 2个愈创木内酯三聚体 ainsliatrimers A 和 ainsliat ri-
mers B以及 1个倍半萜烯二聚体 ainsliadimer B ,通过体外
—159—
第 5卷 第 8期
2009年 8月
亚 太 传 统 医 药
Asia-Pacific T raditiona l Medicine
Vol.5 No.8
Aug.2009
MT T实验对这三种物质进行了抗癌活性研究 ,结果表明
ainsliat rimers A 和 ainsliat rimers B对人类人结肠癌细胞株
(LOVO)和淋巴细胞白血病 CEM 细胞株具有很强的细胞
毒活性 , ainsliadimer B也表现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
易剑峰[ 26]采用苯酚胶浆建立大鼠宫颈炎动物模型 ,分
别于给药 4d、10d后 ,观察杏香兔耳风治疗组对大鼠宫颈黏
膜 PGE2 表达及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并进行病
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 ,杏香兔耳风调节 T 细胞亚群紊
乱及早期降低宫颈黏膜 PGE 的表达水平是其治疗宫颈炎
的可能作用途径 。
3 结 语
作为一种常用的民间草药 ,兔儿风属植物资源丰富 ,在
我国南方许多地区均有药用。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表明 ,
本属植物具有很好的抗炎 、抗病毒 、抗肿瘤活性。已有化学
成分方面的研究看出 ,兔儿风属植物多含有倍半萜内酯类
成分 ,并且出现了二聚体和三聚体的结构 ,而倍半萜内酯有
很好的抗肿瘤活性 ,因此 ,针对本属植物该方面的研究有待
加强 。
综上所述 ,对兔儿风属植物的多年研究虽然已取得一
些成果 ,但仍需继续深入研究 ,尤其是该属化学成分的研究
仅有少数种做过 ,药效学的研究更少 ,因此为了更好的利用
该属植物 ,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M ] .第 79卷.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6.
[ 2]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 M] .第 13卷.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004.
[ 3]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7.
[ 4]  FERDIN BOHLMANN , ZHONG-LIANG CHEN.Guaianolides
f rom Ain sliaea fragrans[ J] .Phy tochemisry , 1982 , 21(8):2120-
2122.
[ 5]  MIYASE TOSH IOAND , SEIGO FUKUSH IMA.Sesquiterpene
lactones f rom Ain sliaeaa cerifolia Sch.Bip.an d Ainshaea dis sec-
ta Fran ch.Et S av[ J] .Chem Pharm Bull , 1984 , 32(8):3043-
3046.
[ 6]  JUNG CH IL M ANN.Phytoch emical con sti tuen ts of Ainsliaeaa
cerifolia [ J] .Saen gy ak H akhoechi , 2000 , 31(2):125-127.
[ 7]  XING-SHANG LI , J IANG-YUN LIU , JIN-NA CAI , et al.
Complete 1H and 13C data assignments of tw o n ew guaianolides
isolated f rom Ain sliaea f ragran s [ J] .Magn Reson Chem.2008 ,
46 , 1070-1073.
[ 8]  JIAN-XIN PU , J ING-FENG ZHAO , XIAO-DONG YANG , et
al.A New Sesquiterpene Lactone f rom Ainsliaea b onat ii[ J] .Chi-
nese Chemical Let ter.2004 , 15(12):1454-1456.
[ 9]  刘戈 ,汪豪 ,吴婷 ,等.菊科植物杏香兔耳风的化学成分.中国天
然药物.2007 , 5(4):266-268.
[ 10]  ZH I-JUN WU , XI-KE XU , YUN-HENG SHEN , et al.Ain-
sliadimer A , a New S esquiterpene Lactone Dim er w ith an Unu-
sual C arb on Skeleton from Ainsliaea macrocephala [ J] .Org.
Let t., 2008 , 10(12):2397-2400
[ 11]  YAN WANG , YUN-HENG SHEN , HUI-ZI JIN , et al.Ain-
sliat rim ers A and B, the First T w o Guaianolide Trimers f rom
Ainsliaea fu lvioides[ J] .Org.Let t., 2008 , 10(24):5517-5520
[ 12]  MIYRASE TOSH IO.S esqui terpene gly cosides f rom Ainsliaea
cordifolia Fran ch.Et S av[ J] .Chem Pharm Bull , 1991, 39(4):
937-938.
[ 13]  毛仁初.叶下花中的愈创木内酯甙结构[ J] .云南植物研究 ,
1988, 10(4):480-482.
[ 14]  普建新 ,赵静峰 ,羊晓东 , 等.藏药心叶兔儿风中黄酮成分的研
究.[ J] .中草药 , 2005 ,36(6):819-820
[ 15]  邢春秀 ,谢宁 ,杨念云, 等.杏香兔耳风的化学成分[ J] .江苏药
学与临床研究.2006 , 14(2):39-41.
[ 16]  葛菲 ,吴爱梅 ,郝秀斌, 等.杏香兔耳风挥发油成分分析[ J] .南
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07 , 31(5):863-868.
[ 17]  普建新 ,羊晓东 ,赵静峰 , 等.藏药心叶兔儿风挥发油成分分析
[ 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 26(4):345-347.
[ 18]  胡昌奇.杏香兔耳风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J] .中草药 , 1983 , 14
(11):486-487
[ 19]  YING-FENG WANG , BO LIU.Preparative Isolation and Pur-
if icat ion of Dicaffeoylquinic Acids f rom the Ainsliaea f ragrans
C ham p by High-speed Counter-cu rren t Ch rom atography[ J] .
Phy tochem Anal.2007(18):436-440.
[ 20]  CHOI SZ , YANG M C , CHOI SU , et al.Cytotoxic terpenes
and lignans f rom the root s of Ainsliaea acerifolia [ J] .Arch
Ph arm Res , 2006 , 29(3):203-208.
[ 21]  YAN WANG , M ING LU XU , HUI ZI JIN , et al.A new n or-
sesquiterpene lactone f rom Ainsliaea fulvioides [ J] .Chinese
C hemical Let ters , 2009(20):586-588.
[ 22]  成都中医学院止血药研究小组.披针叶兔耳风对内出血疾患的
初步临床观察[ J] .四川中草药通讯 , 1973(1):19-22.
[ 23]  蔡宝昌.国外天然药物抗病毒研究简况[ J] .国外医学:中医中
药分册 , 1997 , 19(3):48.
[ 24]  CALIXT O J B , OT UKI M F , SANT OS , A R Planta M ed ,
2003(69):973-983.
[ 25]  LEE H J , KIM N Y , JANG M K , et al.Planta M ed.1999
(65):104-108.
[ 26]  易剑峰.杏香兔耳风对宫颈炎大鼠宫颈黏膜 PGE2 及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07 , 22(11):
806-808.
(责任编辑:胡 静)
—160—
第 5卷 第 8期
2009年 8月
亚 太 传 统 医 药
Asia-Pacific T raditiona l Medicine
Vol.5 No.8
Aug.2009
收稿日期:2009-04-03
作者简介:陈为(1965-), 女 ,四川自贡人 ,博士 , 成都医药大学讲师 ,研究方向为脏腑辨证规律。
Progress in the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activities of Ainsliaea
Luo Yiping1 , 2 , Zhao Xing tang2 , Yang Xiangdong1 , 2 , Zhao Jing feng 2 , Li Liang2
(1.The Faculty o f Life Sciences , Simao TeachersCol lege , Simao 665000 , China;
2.Key Labo rato ry of Medicinal Chemist ry for Natural Resources , M inist ry o f Education ,
Schoo l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 gy , Yunnan University , Kunming 650091 ,China)
Abstract:The genus A insliaea(Compositae)mostly gr ow s in the the Yang tze Riv er Va lley and south par ts of China.Litsea plants
as one folk medicine we re broadly used fo r the tr eatment of so re-throa t;enteritis;dy sentery;uina ry diseases;la douleur rhuma tis-
male;traumatic injur y et al.This paper rev iew 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activ itie s of the plants of A insliaea.I t will supply
the scientific ba sis fo r the re sear ch and development on the genus Ainsliaea.
Key words:Ainsliaea;Chemical constituents;Sesquiterpene lactone;Medical effect
中医体质学说与“治未病”理论探析
陈 为 ,严石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5)
摘 要: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已经过近 30 年的蓬勃发展 ,中医学历来强调“治未病” , 按照中医体质学说 ,中医“治未
病”可着重从调整体质入手 , 通过改变体质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关键词:中医体质学;治未病;预防疾病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8-0161-02
  自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中医体质学说以传统的中医
理论为基础 ,总结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吸收现
代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经有关学者不懈的努力 ,现已形
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对于“治未
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体质的定义
对中医体质学说的认识 ,王琦[ 1]定义为:体质是个体生
命过程中 ,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
结构 、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 、相对稳定的特质。
这种特质反映在生命过程中的某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方
面 ,对自然 、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疾病的抵御能力方面 ,
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罹性和病理过程中疾
病发展的倾向性等方面 。而匡调元[ 2]认为:体质是人群中
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和在环境的影响下 ,其生长 、发育和
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功能 、结构与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
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其生理反应的特殊性 ,对
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疾病类型的倾向性。
近 10年来随着对体质学说深入研究 ,学术界对体质的
定义倾向于[ 3] :体质是由于先天禀赋因素和后天诸多因素
影响 ,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 、结构 、功能代谢上相对稳定
的特殊性。它在生理上表现为个体的生理反映的特殊性 ,
在病理上则表现为个体的发病倾向性 。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