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鹅绒藤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全 文 : 371 
02-11:5-6.
[ 13] 蒋咏文 , 华正茂 , 谢立华. 酒石酸卡巴拉汀的合成研究 [ J]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 2001 , (1):61-65.
[ 14] Waw zonek S , Mckil lip W , Peterson CJ . N-Methylethylamine
[ A] . see:Rick L. Danheiser , Editor in chief . Organic Syn-
thesi s [ M] . New York:J ohn Wiley & son s , In c , Coll vol 5 ,
1973:758-761.
[ 15] Robert C , Wade Ipswich , Mass. Preparat ion of li thium , s odi-
um and quaternary amm onium cyan ob oroh ydrides [ P ] . Eng.
US3667923 , 1972-06-06:1-4.
[ 16] 李正化. 有机药物合成原理 [ M ]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5:388-389.
[ 17] S tepankova H , H ajicek J. A method of production of ( - )-
(S)-3-[ 1-(dimethylamin o) ethyl] -N-ethyl-N-m ethyl car-
bamate [ P] . Eng. WO200403771 , 2004-05-06:1-14.
[ 18] H ana S , Cesky B , Josef H , et al. Method of product ion of (-)-
(S)-3-[ 1-(dimethylamino) ethyl] -phenyl-N-ethyl-N-methyl-
carbamate [ P] . Eng. US20060122417 , 2006-06-08:1-7.
[ 19] Gai ton de Abhay , Mangle Mangesh. Process for th e preparation
of aminoalkyl ph enylcarb amates [ P] . Eng. GB2203040 , 2005-
06-29:3-8.
[ 20] Gitonde A Mangle M . Novel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minoalkyl phenyl carbamates [ P ] . En g. WO2005061446 ,
2005-07-07:13-17.
[ 21] 王德全 , 姜晓丹. 老年痴呆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 J] . 中
国公共卫生 , 2002 , 18 (12):1498-1499.
[ 22] Mirandas , Opazo C , Larrondo LF. T he role of oxidative st ress
in the toxiciey induced by amyloid beta – pep tide in Alzh ei-
mer’ s disease p rog [ J ] . Eng Neu robiol , 2000 , 62 (6):
633-634.
[ 23] 汤哲 , 孟琛 , 陈彪 . 北京地区老年痴呆流行病学研究 [ J]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3 , 24 (8):734-736.
[ 24] 陈斌 , 孙绪举 , 许明望. 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 J]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2003 , 23 (6):364-365.
[ 25] Zhao kang , Reiner john , Xie w eilin. FDA new drug approvals in
2000 [ J] . Front Biotechnol Pharm , 2001 , 2 (3):329-349.
(收稿日期:2006 - 03 - 24  修回日期:2006 - 06 - 19)
鹅绒藤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武毅 , 周洪雷* (山东中医药大学 , 济南 250014)
关键词:鹅绒藤属植物;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R28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981 (2006) 05—0371—05
  萝藦科鹅绒藤属 (Cynanchum) 植物全世界大约有 200
种 , 分布在非洲东部 、 地中海地区以及欧亚大陆的热带 、 亚
热带及温带地区 , 是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180 个属中种类
最多的一个属。我国有该属植物 53 种, 12 个变种 , 几乎分
布于全国各个省市地区[ 1] 。本属植物大部分具有药用价值 ,
如徐长卿 (Cynanchum paniculatum Bunge)、 泰山白首乌
(Cynanchum bungei Decne)、 雀瓢 (Cynanchum thesioides var.
australe)、 青 羊参 (Cynanchum otophvllum)、 富 宁 白 前
(Cynanchum vertici llatum Hemsl)、 刺瓜(Cynanchum corymbo-
sum Wight)、 四川鹅绒藤 (Cynanchum szechuanense Tsiang et
Zhang)、 飞来鹤 (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 leex Wight)、
地梢瓜 (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 等。该属
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 , 在抗肿瘤 、 免疫调节及抗氧化等方面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很早就有人对该属植物进行过成分分
析。本文通过查阅近 30年的文献, 对鹅绒藤属植物的化学成
分研究近况进行初步总结。
1 化学成分
迄今为止从本属植物的根 、 全草及种子中分离得到的
单体化合物有 C21甾体类化合物 、 生物碱 、 黄酮类 、 萜类 、
苯类衍生物及其他成分。现分述如下。
1. 1 C21甾体类化合物
C21甾体苷是一类苷元为孕甾烷衍生物同 2-去氧糖结合
形成的化合物 , 糖链最多含 6 个糖 , 苷元按照骨架分为 4 种
(见图 1)。至今已从本属植物中提取 、 分离 、 鉴定出 100 余
种该类成分[ 2] 。
图 1 C21甾体苷的四种结构骨架
娄红祥等从华北白前 (C. hancock ianum) 的根中分
离鉴定了6 个 C21甾体类化合物 , 其中华北白前苷元 B 和华
北白 前苷 A 为 新 化 合 物[ 3] 。 Lin 等从 薄 叶 牛皮 消
(C. taiwanianum) 的根中分离鉴定了 5 个新的苷 Taiwanosides
  作者简介:武毅 , 男 , 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研究  T el:13791055886  E-mail:w uyi2001cn@163. com 
*通讯作者:周洪雷 , 男 , 副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研究  T el:(0531) 82613129  E-mail:hong lei
zhou@yakoo. com. cn
中南药学 2006年 10月第 4卷第 5期 Cen t ral South Pharmacy. Octob er 2006 , Vol. 4 No. 5
 372 
A ~ E[ 4] 。张如松等从耳叶牛皮消 (C. auriculatum Rogle ex
Wight) 的根中分离出白首乌新苷 A 和白首乌新苷 B[ 5] 。邱
声祥等从蔓生白薇 (C. versicolor) 的根中分得白薇新苷
Ⅰ [ 6] , 从合掌消 (C. amplex icaule) 中得到芫花叶白前苷元
B[ 7] 。 Day 等从白薇 (C. atratum) 中分离出 Atr atog lauco-
sides A、 B 2 种新苷[ 8] 。 Zhu 等从柳叶白前 (C. stauntoi) 中
分离得到 Staunto side s A 、 B 2 种新苷[9] 。 YEO 等从潮风草
(C. ascy ri f olium) 中分离得到 Cyna scy rosides A ~ E 5 种新
苷[ 10-11] 。 Kanchanapoom 等从植物 Cynanchum aphyllum 分
离得到 Cynaphy llosides A ~ H 多个新苷[12] 。Wang等从牛心
朴子 (C. komarovii AL. I ljinski) 中分离到新成分 Komaro-
side A ~ H [ 13-14] 。陈纪军等从耳叶牛皮消 (C. auriculatum
Roy le ex Wight) 的块根中分离出新化合物白首乌苷 A、 B、
C[ 15] 。吴振洁等从竹灵消 (C. inamoenum) 的根中分得白薇
苷 C 、 E[ 16] 。陈纪军等从大理白前 (C. f orrestii Schltr) 中
得到大理白前苷 A [ 17] 。另外 , 有人从白首乌 (C. bungei)
的块根中分离得到牛皮消素 (告达亭)(P138)、 12-O-桂皮
酰-20-O-牛皮消酰肉珊瑚苷元 (P156)、 12-O-桂皮酰-20-
O-巴豆酰肉珊瑚苷元 (P157)、 去酰基牛皮消苷元 、 去酰基
萝藦苷元 (P215)、 12-O-桂皮酰去酰萝藦苷元 (凯德苷元)
(P512)、 喷奴皂苷元 (P709) 等成 分[ 18-20] , 从徐长卿
[ C. paniculatum (B ge. ) Kitag] 中分离出肉珊瑚苷元
(P797)、 厚果酮 (P537)、 白薇苷 C-3-O-β-D-夹竹桃吡喃糖
苷 (P658)、 茸毛牛奶藤苷元 (P906), 徐长卿苷 A 、 B、 C
以及 β-谷甾醇 (P824) 等成分[18-20] 。Wang 等从 Cynanchum
aurichulatum 中分离出 Cynanauriculo side Ⅰ 、 Cynanauricu-
lo side Ⅱ [21] (见图 2)。
Cen t ral South Pharmacy. October 2006 , Vol. 4 No. 5 中南药学 2006年 10月第 4卷第 5期
 373 
图 2 鹅绒藤属植物 C21甾体类化合物结构式
1. 2 生物碱
部分本属植物中含有甾体类生物碱。娄红祥等从华北白
前根中分离出 Antofine 和 5-O-Demethylantofine[ 22] 。 Lee等从
飞来鹤 (C. caudatum) 的根中分离得到新的甾体类生物碱加
加明 (gagamine) 和已知的萝藦米宁 (gagaminine)[23] 。吴振
洁等从老瓜头 (C. komarovii Al. I ljinski) 中分离出 (13aR,
14R)-14-羟基-7-脱甲氧娃儿藤碱和新化合物 (13aR, 14R)-
14-羟基-7-脱甲氧娃儿藤碱氮氧化物[ 24] 。陈冀胜等从 Cynan-
chum v incetox icum 中分离出催吐白前碱和 Ty lophorine[ 25] 。方
圣鼎等从老瓜头中分离出新的生物碱 Desoxy ty lophornin-N-ox-
ide[ 26] 。 Li等从牛心朴子中分离出 7-脱甲氧基娃儿藤碱[27] 。
Staerk等先后从催吐白薇 C. vincetoxicum中共分离得到 3 个新
的生物碱 ( -)-10β , 13α-secoantofine N-oxide、 (- )-(R)-
13α-secoaniofine和(-)-R-13α-6-O-desmethy lsecoanto fine和 4 个
已知成分 ( - )-10β-antofine N-oxide、 ( - )-10β , 13α-14β-
hydroxyanto fine N-oxide、 ( - )-(R )-13α-antofinew 和 ( - )-
(R )-13α-6-O-desme thy lantofine[ 28-29] 。 An 等从 C. komarov ii
的地上部分提取分离得到一个新生物碱 oquino line和 2 个已
知生物碱 7-deme thoxy tylophorine 和 7-deme thoxy tylopho-
rine-N-oxide[ 30] (见图 3)。
1. 3 黄酮类
目前 , 从该属植物中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绝大多数为黄
酮醇类化合物 , 只有从泰山白首乌 (C. bungei. ) 中发现的
7-O-甘草素葡萄糖苷为二氢黄酮类。邱声祥等从雀瓢 (C.
thesioides var. australe) 中分离得到柽柳黄素[ 31] 。苑辉卿等
从地梢瓜 [ C. thesioides (F reyn) K. S chum] 中分离得到
Thesioide和柽柳黄素-3-O-β-D-甘露糖苷[ 32] 。彭军鹏等从华
北白前中分离得到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 33] 。张瑞等从
老瓜头中分离出槲皮素-3-[ β-D-葡萄糖吡喃基-(1 →2)] -
β-D-甘露糖吡喃基苷[ 34] 。李冲等从鹅绒藤 (C. chinense R.
Br. in) 中分离出 7-o-α-L-r hamnosy l-kaempfe rol-3-O-α-L-rh-
am noside等 3 个成分[ 35] 。另外有人从 C. taiwanianum 中分
图 3 鹅绒藤属植物生物碱类化合物结构式
离得到山奈酚 、 紫云英苷 、 阿福豆苷 、 三叶豆苷 、 槲皮素 、
异槲皮苷 、 槲皮苷以及金丝桃苷 , 从催吐白薇中分离得到
Calotopiside、 异鼠李素-3 -芸香糖苷及异鼠李素-3-葡萄糖
苷等。
1. 4 萜类
本属植物中已发现的萜类化合物有 20 余种 , 分为五
环三萜和单萜 2 种 。苑辉卿等从地梢瓜中分离得到 β-香
树脂醇乙酸酯 、 羽扇醇乙酸酯及 α-香树脂醇正辛烷酸
酯[ 32] 。娄红祥等从华北白前中得到华北白前醇 、 华北白前
新醇 、 新白前酮 、 4-p-樟烷-1 , 7 , 8-三醇 、 4-p-樟烷-1 , 8 ,
9-二醇 、 4-p-樟烷-1 , 8 , 9-三醇及新成分华北白前新苷 A 、
B[ 36-37] (见图 4)。另外 , 从西藏牛皮消 (C. saccatum) 中
得到的娃儿藤醇-3-β-乙酸酯 [ 38] , 从老瓜头中得到的表赤
杨醇 (epi-alnusenol)[ 26] , 从 C. taiwanianum 中得到的 β-
amyrin。
中南药学 2006年 10月第 4卷第 5期 Cen t ral South Pharmacy. Octob er 2006 , Vol. 4 No. 5
 374 
图 4 华北白前 A、 B的结构式
1. 5 苯类衍生物
此类成分以苯乙酮衍生物为主 , 主要来自白首乌 、 徐长
卿 、 华北白前等。木全章等从西藏牛皮消中分离出 2 , 5-二
羟基苯乙酮[38] 。龚树生等从白首乌 (C. bungei) 中分离出
白首乌二苯酮及其苷类 Bungeiside A ~ D[ 39] (见图 5)。楼凤
昌等从徐长卿 [ C. paniculatum (B ge. ) Kitag] 中分离出丹
皮酚 、 异丹皮酚[40] 。此外 , 从老瓜头中得到的磁麻脂 , 从
华北白前中得到的 neohanco side-C-hexaacetate[ 28] 、 2-acetyl-
pheno l-l-β-D-g lucopy rano sy l-β-D-xy lpyr a-no side[ 29] 。 另 外 还
有咖啡酸 、 阿魏酸 、 香草酸等。
图 4 白首乌二苯酮的结构式
1. 6 其他成分
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中除上述几类成分外 , 尚含有一些
脂肪酸 、 脂肪酸酯 、 甾醇 、 单糖及多糖类成分 , 如三十烷
酸 、 蔗糖 、 软脂酸甲酯 、 D-赤丝草酸 、 硬脂酸癸酯 、 蜂花
烷 、 十六烯 、 赤丝草醇 、 二十四烷酸 , (+)-丁香素以及磷
酯类等。
2 小结与讨论
萝藦科是被子植物的大科 , 鹅绒藤属为该科种类最多
的属 , 在我国其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 且绝大多数有药用价
值。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最多的为 C21甾苷类化合物 ,
其次为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作者认为 , 应当加强对鹅绒
藤属植物 C21甾体以外成分 , 如黄酮 、 生物碱类的研究。另
外 , 在对现有植物进行研究的同时 , 要注意开发新的有相似
疗效的植物 , 以扩大中药药源 , 避免对已有植物资源的过度
开发。
参考文献
[ 1] 李秉清 , 萝藦科 [ A] . 见: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
国植物志 [ M ] . 第一版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7:63 ,
249 , 310.
[ 2] 娄红祥 , 李铣 , 朱廷儒. C21甾体苷的化学研究进展 [ J] . 国外
医药 植物药分册 , 1990 , 5 (2):52-54.
[ 3] 娄红祥 , 李铣 , 朱廷儒. 华北白首乌中的 C 21甾体苷类化合物
[ J] . 药学学报 , 1992 , 27 (8):595-602.
[ 4] Lin YL , Kuo YH. Five new pregnane g lycosides f rom Cyn an-
ch um taiw anian um [ J] . J NatProd , 1995 , 58 (6):1167-
1173.
[ 5] 张如松 , 叶益萍 , 沈月毛 , 等. 白首乌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成
分研究 [ J] . 药学学报 , 2000 , 5 (6):431-437.
[ 6] 邱声祥 , 张壮鑫 , 周俊. 蔓生白薇中白薇新苷的分离和结构鉴
定 [ J] . 药学学报 , 1990 , 25 (7):473-476.
[ 7] 邱声祥 , 张壮鑫 , 周俊. 合掌消的甾体成分 [ J] . 云南植物研
究 , 1990 , 12 (1):107-109.
[ 8] Day Sh , Wang JP , Won SJ , et al. Bioactive con sti tuents of the
root s of Cynanchum at ratum [ J] . J Nat Prod , 2001 , 64 (5):
608-611.
[ 9] Zhu N , Wang M , Kikuzaki H , et al. Tw o C21 steroidal glycosides
isolated f rom Cynanchum stauntio [ J] . Phytochemistry , 1999 , 52
(7):1351-1355.
[ 10] Yeo H , Kim J , C hoi YH , et al. Steroidal g lycosides of the
14 , 15-seco-18-nor-pregnane series f rom C ynan chum ascy ri fo-
lium [ J] . Phytochemis try , 1998 , 49 (4):1129-1133.
[ 11] Yeo H , Choi YH , Kim J. New pregnane glycosides f rom Cynan-
chum ascy rifolium [ J ] . Chempharm Bull , 2002 , 50 ( 6):
847-849.
[ 12] Kan chanap oom T , Kasai R , Ohtani K , et al. Preg nane and
pregn ane glycosides f rom th e Malagasy plan t , Cynanchum
aphyllum [ J] . chempharm Bull , 2002 , 50 (8):1031-1034.
[ 13] Wang LQ , Shen YM , Wei YQ , et al. Th ree New C21 steroid-
al gly cosides f rom th e Roots of Cynanchum komarovii Al Il jins-
ki [ J] . C hinese Chemical Let ters , 2004 , 15 (2):200-203.
[ 14] Wang LQ , Shen YM , Xu X , et al. Five new C-21 steroidal
gly cosides f rom Cynanchum komarovii Al. Iljin ski [ J] . S ter-
oids , 2004 , 69 (5):319-324.
[ 15] 陈纪军 , 张壮鑫. 白首乌苷A 、 B和C的结构 [ J] . 云南植物
研究 , 1990 , 12 (2):197-120.
[ 16] 吴振洁 , 丁林生 , 赵守训 . 竹灵消的化学成分研究 ( Ⅲ)
[ J] . 中草药 , 1997 , 28 (7):397-399.
[ 17] 陈纪军 , 张壮鑫 , 周俊. 大理白前的化学成分 [ J] , 云南植
物研究 , 1989 , 11 (4):471-479.
[ 18] 周家驹 , 谢桂荣. 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手册 [ M ] . 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 , 2004: 138 , 156 , 215 , 512 , 537 , 658 ,
824.
[ 19]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 M ]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77:1984-1985.
[ 20] 田代华 . 实用中药辞典 [ M ]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2:1594.
[ 21] Yao YN , Zhang QS , Yan XZ , et al. Tw o New C-21 Steroidal
Glycosides f rom Cynan chum au richulatum [ J ] . C hinese
Chemical Let ter , 2002 , 1 (6):543-546.
[ 22] 娄红祥 , 李铣 , 初晓君 . 华北白前根中生物碱的分离与衍生
物的制备 [ J ] . 山东医科 大学学报 , 1995 , 33 ( 2):
158-160.
[ 23] Lee DU , Kang ST , Yoon Sh , et al. A new steroidal alkaloid
f rom the root s of Cynanchum caudatum [ J] . Planta Me ,
2000 , 66 (5):480-484.
[ 24] 吴振洁 , 丁林生 , 赵守训.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 1991 ,
6 (4):147-154.
[ 25] 陈冀胜 . 中国有毒植物 [ M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7:
113-123.
[ 26] 方圣鼎 , 张瑞 , 陈燕, 等. 老瓜头中的化学成分 [ J] . 植物
Cen t ral South Pharmacy. October 2006 , Vol. 4 No. 5 中南药学 2006年 10月第 4卷第 5期
 375 
学报 , 1989 , 31 (12):934-938.
[ 27] Li J , Kad ota S , Kawata Y , et al. Const ituents of the Roots of
Cy nan chum bun gei Dence. Is olat ion and St ructu res of Fou r
New Glu cosides , BungeisideA , B, C and D [ J] . Chem Ph arm
Bu ll , 1992 , 40 (12):3133-3137.
[ 28] S taerk D , Ch risten sen J , Lemmich E , et al. Cytotoxic activi ty
of s om e ph enanthroindoliz idine N-oxide alkaloids f rom Cyn an-
ch um vincetuxicum [ J] . J Nat Prod , 2000 , 63 (11):
1584-1586.
[ 29] S taerk D , Lykkeberg AK , Ch ristens en J , et al. In vit ro cyto-
t oxic act ivity of p henanth roindoli zidine alkaloids f rom Cyn an-
ch um vincetnxicum and Tyloph ora tanak ae agains t drug-sensi-
t ive and mult idrug-resistant cancer cell s [ J] . J Nat Prod ,
2002 , 65 ( 9 ):1299-1302.
[ 30] An T , Huang R , Yang Z , et al. Alkaloids f rom Cy nan chum
komarovii w i th inhibi tory act ivity again st the tobacco mosaic
vi rus [ J] . Phy toch emist ry , 2001 , 58 (8):1267-1269.
[ 31] 邱声祥 , 张壮鑫 , 周俊. 雀瓢的黄酮醇成分 [ J] . 云南植物
研究 , 1990 , 12 (2):227-228.
[ 32] 苑辉卿 , 左春旭. 地梢瓜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 药学学报 ,
1992 , 27 (8):589-594.
[ 33] 彭军鹏 , 李铣. 华北白前化学成分研究 (Ⅱ) [ J] . 沈阳药学
学报 , 1990 , 7 (4):284-285.
[ 34] 张瑞 , 方圣鼎 , 陈燕 , 等. 老瓜头中的化学成分 (续) [ J] .
植物学报 , 1991 , 33 (11):870-875.
[ 35] 李冲 , 苟占平 , 杨永健. 鹅绒藤化学成分研究 [ J] . 中国中
药杂志 , 1999 , 24 (6):353-355.
[ 36] 娄红祥 , 李铣 , 朱廷儒. 华北白前中的新单萜成分 [ J] . 药
学学报 , 1991 , 26 (8):584-592.
[ 37] 娄红祥 , 李铣 , 朱廷儒. 华北白前中的新三萜成分 [ J] . 药
学学报 , 1992 , 27 (10):752-757.
[ 38] 木全章 , 周茜兰. 西藏牛皮消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 云南植
物研究 , 1986 , 8 (2):167-170.
[ 39] 龚树生 , 刘成娣 , 刘锁兰 , 等 . 中药白首乌化学成分研究
[ J] . 药学学报 , 1988 , 23 (4):276-280.
[ 40] 楼凤昌 , 李霞 , 马亲玉 , 等. 徐长卿中异丹皮酚的结构测定.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1989 , 20 (3):167-169.
(收稿日期:2006 - 03 - 09  修回日期:2006 - 06 - 23)
微乳在不同给药途径中的应用
尹东东1 , 赵广荣1 , 王杏林1 , 2* , 江荣高2 (1.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 天津 300072;2. 天津药物研究院, 天津 300193)
关键词:微乳;给药途径;
中图分类号:R94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981 (2006) 05—0375—05
   微乳是一种热力学稳定的液-液分散体系 , 主要由水
相 、 油相 、 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 4 部分组成。微乳的
形成是自发过程 , 只要各部分的组成合适 , 即可形成均匀透
明或微呈乳光的液体。 微乳粒径均匀 , 一般在 10 ~ 100 nm
范围 , 根据结构可分为水包油型 (O /W), 油包水型
(W /O) 及双连续型。作为药物载体 , 微乳给药体系近年来
已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通常来说 , O /W 型微乳可以增加
亲脂性药物的溶解度 , W /O 型则可延长水溶性药物的释放
时间 , 起到缓释作用。微乳还可对难溶性药物起增溶作用 ,
以制成复方制剂。微乳粒径小 , 可采用过滤灭菌;热力学稳
定 , 则易于制备和保存。微乳作为药物载体 , 还具有低黏
度 、 吸收迅速 、 靶向释药的特点 , 并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
度 , 降低毒副作用[ 1-2] 。下面主要从口服 、 注射 、 经皮 、 眼
部 、 鼻腔 、 齿根 、 胃内灌注等给药途径综述微乳在药物传递
体系中的应用。
1 口服给药
  微乳作为口服药物载体 , 可以增加疏水性药物的溶解
度 , 提高生物利用度;经淋巴吸收 , 避免首过效应;减少药
物在体内的酶解 , 促进大分子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等。
环孢素 A 是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 , 普通制剂吸收较
差。Gao等[ 3] 以 Captex 355 (椰子油 C8 /C10 甘油三酯) 为
油相 , C remopho r EL (聚氧乙烯蓖麻油) 为表面活性剂 ,
T ranscuto l (乙二醇单乙基醚) 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了环孢
素 A 的 O /W 型微乳口服给药体系。 在大鼠体内试验 , 血药
峰浓度和 AUC (药时曲线下面积) 是普通制剂山地明
(sandimmum) 的 3. 5 和 3. 3 倍 , 和微乳胶囊制剂新山地明
(sandimmum neoral) 基本相同 , 但环孢素 A 的绝对生物利
用度分别是山地明和新山地明的 3. 3 倍和 1. 25 倍。
BDD (联苯双酯)、 辛伐他汀和 N-4472 都是水难溶性药
物 , 将其制成微乳制剂可以提高溶解度 , 从而提高生物利用
度。 Kim 等[ 4]用 Tw een 80 (吐温80)、 Neobee M-5 (辛酸和
葵酸的三甘油酯)、 乙酸甘油酯和水制备了 BDD的口服微乳
给药体系 , 大鼠口服微乳制剂后的 AUC0→24h和血药峰浓度
分别是口服 Ca-CMC (羧甲基纤维素钙) 和 BDD 混合物的 5
和 9. 8倍。 I toh 等[ 5]用 Ge lucire 44 /14 (聚乙二醇月桂酸甘
油酯) , HCO-60 (聚乙烯氢化蓖麻油)、 SDS (十二烷基硫
  作者简介:尹东东 , 男 , 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药物制剂研究  Tel (Fax):(022) 23006885  E-mail:ddyin163@163. com
*通讯作者:王杏林 , 女 , 研究员 , 主要从事药物制剂和药物分析研究  Tel (Fax):(022) 23006885  E-mail:WangXL13972@
sina. com
中南药学 2006年 10月第 4卷第 5期 Cen t ral South Pharmacy. Octob er 2006 , Vol. 4 No.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