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民族药·
蓝刺头属植物在我国传统医药中的应用与研究概况
帕尔哈提·柔孜1,3,波拉提·马卡比力2,3* ,吾古力汗·努尔哈别克3,
阿曼古丽·托洪尔别克3,海妮4,宋非凡4,阿斯亚·拜山伯3,
杨海燕1,丁刚2,邹忠梅2*
( 1. 新疆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2.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 新疆哈萨克医药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4;
4. 新疆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 菊科蓝刺头属 Echinops植物是世界传统医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该文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对
蓝刺头属植物在我国传统中医药及一些少数民族医药中心的应用及现代研究做了简要介绍及评价,并对其在我国汉族、蒙古
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等民族传统医药中应用及相关研究进行概况。为进一步综合准确的利用和研究这一丰富植
物资源,从而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对临床应用、新药研制及扩大药源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
[关键词] 蓝刺头属;传统医药;民族医药
[收稿日期] 2014-03-3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00160) ;国家“重大新药
创制”科技重大项目(2011ZX09307-002-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年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2013711020)
[通信作者] * 波拉提·马卡比力,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为民族药学,E-mail:kzkt@ 163. com;* 邹忠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和利用,E-mail:zmzou@ implad. ac. cn
[作者简介] 帕尔哈提·柔孜,硕士研究生,E-mail:2507444580@
qq. com
菊科蓝刺头属 Echinops植物在全世界约有 120 种,分布
在欧洲东部和南部,北非及亚洲。在我国蓝刺头属植物有 17
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新疆、甘肃东部、宁夏、河北、山
西及陕西等[1]。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蓝刺头 Echinops latifo-
lius Tausch[2]、砂蓝刺头 E. gmelini Turcz[3]、华东蓝刺头
E. grijisii Hance[4]、新疆蓝刺头 E. ritro L[5]的部分化学成分
及生物活性研究。国外研究者主要对其本土具有代表性的
蓝刺头属的一些植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工作。
传统医药学是传统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及阿拉伯医药
学等传统医药学系统以及多种形式的民间疗法的统称。中
国的传统医药学包括中医药学、民族医药学和民间医药学 3
部分构成[6],民族医药与该民族所居住区域的气候、地理、动
植物系和自然资源密切相关。蓝刺头属药用植物在我国在
中医药或者少数民族医药中均有所应用,在我国,蓝刺头属
禹州漏芦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至 1995 年一直与祁州漏芦混
用,直至《中国药典》1995 年版首次将禹州漏芦和漏芦分列
为 2 个中药品种收载。近年来随着对蓝刺头属植物研究的
深入开展已证明上述二者化学成分及疗效各不相同,故《中
国药典》2010 年版规定禹州漏芦的名称统一为 Echinopsis
Radix,其来源为菊科蓝刺头属植物蓝刺头 E. latifolius 或华
东蓝刺头 E. grijisii 的干燥根。因各民族居住地域、文化传
统、历史背景等不同的原因,常形成不同民族医药所用的同
一属植物药用药习俗和治疗方法的不同,本文在大量文献的
基础上,重点展示了蓝刺头属植物在我国传统中医药及一些
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以深度开发该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
以便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对我国传统医药的发展和形成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
医疗价值。
1 蓝刺头属植物在我国传统医药中应用
1. 1 蓝刺头属植物在中医药中应用 漏芦始见于《神农本
草》,并列为上品。其收载于各中医药古籍及现代药的基本
情况见表 1。由表 1 可知,很多中医药古籍和地方相关的药
志都记载了有关“漏芦”的各种性味、药效、制剂及应用特点及
疗法[7-9]等,其功效与应用基本相同。按上述古籍记载和各家论
述可以推断出漏芦是古今往来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其性寒,味
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通,下乳,通肌脉等多种作用。以前的
古籍和药志上漏芦指的是一般为菊科植物漏芦属祁州漏芦
Rhaponticum uniflorum(L.)D. 和蓝刺头属禹州漏芦 E. latifolius
的根。功用主治方面 2种药材几乎都混用,同时也存在另一些
混淆品一起混用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蓝刺头属植物曾做为“漏
芦”药材来源植物的运用沿革或称混淆情况做一说明。
·5683·
第 39 卷第 19 期
2014 年 10 月
Vol. 39,Issue 19
October,2014
表 1 蓝刺头属漏芦本草考证
Table 1 Echionopos herbal textual research
书籍名 药性 药效
神农本草 味苦咸、寒 治皮肤热,恶疮瘟,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
别录 大寒,无毒 无毒,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做浴汤
纲目 苦、咸,寒,无毒 皮肤热毒,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
本草正 味微咸,性寒,有小毒
本草汇言 入足太阳、阴明、少阳,手太阴,阴明经
玉楸药解 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本草从新 入胃、大肠、通肺、小肠
本草经集注 味苦、咸、寒,无毒 疗诸瘘(疮)疖。此久服甚益人
药性论 治身上热毒风生恶疮,皮肌瘙痒瘾疹
日华子 治小儿装热,通小肠,(治)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背,瘰疬,肠风,排脓,补血,
治扑损,续肌骨,止血长肉,通经脉
本草拾遗 杀虫,洗疮用之
本草易读 咸,寒,无毒,入足阳明经 散热解毒,通经下乳,排脓止血,续筋长肉。疽痔疮瘰皆疗
本经逢原 苦咸寒,有毒 昔人治婴儿疮毒,令母服此,使药性从乳中过之,每致乳子利下白沫,大损元气,故
气虚及疮疡不起发者,咸非所宜,而妊妇尤为切禁
本草便读 咸苦,性寒,无毒 清湿热,杀虫,凉血。祛除积久小儿疳。配生姜,地龙,治历节风痛
得配本草 咸,寒,入手足阳明经 散热毒,治谷贼,通经下乳,排脓止痛,解痘杀虫
雷公炮炙论 味苦、酸 其炮制方法记载为凡使,勿用独漏,缘似漏芦误服,令人吐不止,须细验。夫使漏
芦,细锉,拌生甘草相对蒸,从巳至申,去甘草,净拣用
本草撮要 咸苦寒,入手足太阴经 功专散热解毒。通经下乳。排脓止血。生肌杀虫。治遗精尿血痈疽发背及痘疹毒
本草蒙筌 苦、咸,气寒 治身体风热恶疮,去皮肤瘙痒瘾疹。主乳痈发背,理痔,肠风。补血排脓,生肌长
肉。引经脉,下乳汁,续筋骨,疗折伤。止遗溺泄精,除风眼湿痹。匪专煎饮,亦作浴
汤。久服益气轻身,耳目聪明不老
本草求真 味苦而咸,气寒有毒 凡苦则下泄,碱则软坚,寒则胜热,漏芦气味俱备,其性专入阳明胃经,故凡痈疽背
发,乳汁不通,及预解时行痘毒者,咸须仗此以解毒邪,俾邪尽从便出而解矣
滇南本草 味甘、平,性寒
治乳结红肿硬痛,乳汁不通,乳痈乳岩,攻痈疮。滇中产者,其性补阴血,止腰疼,治
崩漏,止大肠下血
本草名考 味苦、寒 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
南京民间草药 活血,发散。治跌打损伤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清热解毒,排脓通乳。主治乳腺炎,乳汁不通,腮腺炎,淋巴结核,瘙漏,疖肿
山西中药志 苦咸、寒 清热凉血,治热毒血痢,鼻衄,血痒,温疫等症
新疆中药草 苦咸、寒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生肌,下乳
“漏芦”混淆品介绍如下。历代本草中所述的漏芦品种
不尽相同,民间存在误用、混用的现象。现将漏芦及其混淆
品的鉴别概述于表 2。由表 2 可知,在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
及国内研究者报道了漏芦混淆品,漏芦的混淆品涉及到 8 个
科约 30 种植物[10-11],各地习用混用现象较多,这些混淆品包
括同科属植物及不同科属的植物,还有一些形态特征与蓝刺
头属植物相似的,大多数是以根入药为主,这一点可以明确
反映出漏芦主要是根类药材。综上所述,实际应用中仍有混
用现象,混用现象比较严重及频繁,这会影响疗效,甚至会导
致治疗用药的差错[12]。对 2 种漏芦进行植物来源、化学成
分、药理作用及临床上的应用对比研究及文献观察,可知漏
芦名下的祁州漏芦和禹州漏芦为同科不同属的 2 种植物,已
证明其所含化学成分不同,疗效亦不尽相同,因此《中国药
典》1995 年版将祁州漏芦称漏芦,禹州漏芦另列作为独立品
种[13],以漏芦的正品名义加入了药典。
研究报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毛莨科升麻 Cimicifu-
ga heracleifolia Kom. d的根茎饮片与祁州漏芦混用,为了保
证临床用药的准确,采用层析和紫外光谱方法进行定性鉴别
研究,发现薄层色谱的斑点数目、斑点荧光颜色及紫外光谱
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14]。所以临床上要鉴别及分开应用,
不可混用[15]。随着医疗事业,中药资源普查及相关科研课
题的日益发展,对中药资源鉴定、疗效与活性成分方面取得
了不少可喜的进展。《中国药典》2010 年版继续收录蓝刺头
及同属植物华东蓝刺头 E. grijisii作为“禹州漏芦”入药。
1. 2 蓝刺头属植物在蒙医药中的应用 在蒙医药中,供药
用的蓝刺头属植物是驴欺口 E. latifolius的头状花序,本品载
于《智慧之鉴》。是蒙医常用药材之一,近代蒙医学文献均以
阿札格———刺日敖恩作为乌日格斯图———呼和(蓝刺头)收
载。蒙药名为:扎日阿———乌拉(蓝刺头)收载[16]。蒙药标
准上起草的蓝刺头是菊科植物驴欺口E. latifolius的头状花
·6683·
第 39 卷第 19 期
2014 年 10 月
Vol. 39,Issue 19
October,2014
表 2 漏芦混淆品介绍
Table 2 Describes Rhapontical adulterants
科名 属名 种名 药用部位 药名及用地
菊科 鸦葱属 Scorzonera glabra 根 鸦葱
菊科 鸦葱属 S. austriaca 根 罗罗葱(河南)
菊科 鸦葱属 S. albicaulis 根 白茎雅葱(湖北,陕西)
菊科 鸦葱属 S. mongolica var. putjatae c. winkl 根 蒙古鸦葱
菊科 蓝刺头属 Echinops integrifolia kar . et kir 根 全缘叶蓝刺头
菊科 蓝刺头属 E. albcaulis kar. et kit 根 白茎蓝刺头
菊科 蓝刺头属 E. ritro L. 根 新疆蓝刺头
菊科 蓝刺头属 E. sphaerocepalas L. 根 球序蓝刺头
菊科 蓝刺头属 E. gmelimi Turcz 根 砂蓝刺头
菊科 漏芦属 Centanrea ruthenica Lam 根 黄花漏芦
菊科 蓟属 Cirsium chinense garcln. et chamo 根 中国蓟
毛莨科 白头翁属 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Regel 根 白头翁
毛莨科 升麻属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 d 根茎 升麻
毛莨科 银莲花属 Anemone hupehenis lem 根茎 大破碗花花(甘肃)
毛莨科 银莲花属 A. tomentosa (Maxim. )pei 根 大火草(甘肃)
毛莨科 银莲花属 A. Vinifolia bush. -ham. 根 野棉花
毛莨科 银莲花属 A. hupehensis lem. f. alba W. T. Wang 根 湖北银莲花
百合科 萱草属 Hemerocallis minor Mill. 根及根茎 小萱草(云南)
百合科 萱草属 H. fulfa L. 根 萱草(云南)
百合科 萱草属 H. flava L. 根 黄花萱草
百合科 萱草属 H. middendorffii Trantv. et Mey. 根 大花萱草
百合科 萱草属 H. thunbergii Bak. 根 麝香萱
百合科 萱草属 H. citrina Baroni 根 黄金萱
百合科 萱草属 H. fulva varkwansa 根 重瓣萱草
百合科 莺莺草属 Diuranthera minor(C. H. Wright)Hemsel. 根 小莺莺兰
锦葵科 梵天花属 Urena lobata L. 根 肖梵天花
锦葵科 木槿属 Hibiscus cancellatus Roxb. 根,花 格纹叶木槿
大风子科 柞木属 Xylosma japonicum (Walp. )A. Gray 根 柞木
大戟科 铁觅菜属 Acalypha austrakis L. 根 铁觅菜
序,与蒙医所用的蓝刺头一致[17]。中华本草蒙医卷中记载
其味苦,性凉。效稀、轻、柔、纯。具有固骨质,接骨愈伤,清
热止痛作用。主治骨折,骨热,刺痛,疮疡。一般常做成治骨
热的散剂,主成分含有杜仲、蓝刺头各等量,支撑煮散剂。蒙
药拟上卫生部部颁标准上记载其复方制剂,如清肺十三味
散,具有解表作用复方散剂;风湿止痛二十五味丸,“协日乌
素”等丸剂,具有散瘀等作用;肝炎喜(丸) ,具有舒肝清热,
健胃消食等作用;清感九味丸,具有消“黏”,解热,止咳等作
用。清瘟十二味丸,具有清瘟,解热,止痛等作用。主要剂型
以丸剂和散剂为主。其中代表性制剂是二味杜仲汤,从骨密
度、骨生物力学及骨代谢无机元素方面探讨“二味杜仲汤”防
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为传统医药临床治疗绝经后骨
质疏松症用药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18]。
蒙药文献记载中药漏芦与蒙药漏芦花为同一植物不同
药用部位,但其功效不同。蒙药漏芦花(蒙古语:洪古尔—
珠尔)是祁州漏芦 Rh. unitflorum 的干燥花。其性味苦、凉、
糙、稀、钝、柔,具有杀“黏”、止刺痛、清热、解毒、抗病毒、解表
的功能,主治感冒、心热痢疾、血热及传染性热症。漏芦和漏
芦花为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在中药和蒙药中都是常用
药,功效也不尽相同[19]。
本文所介绍的“蒙药蓝刺头”收载于《内蒙古蒙药材标
准》(1986 年版)和《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1998 年
版) ,并于《中国药典》2005 年版收录的蓝刺头及同属植物华
东蓝刺头 E. grijisii作为禹州漏芦入药[20]。蒙医药中漏芦及
蓝刺头混用情况一直存在,虽为同科植物,但不同属,尤其是
现代研究发现两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
有所不同等原因[21],建议按照《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两者分
开及准确地应用,为该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及确保准确疗效
提供可靠的依据。
蒙药蓝刺头相关专利查见 2 项,分别为一种治疗骨伤的
蒙药,经动物试验和临床实验证明,该药具有活血散瘀,消肿
止痛,续筋接骨等功效,对于软组织挫伤、挤压伤、关节扭伤、
外伤和手术所致的开放性创伤、肢体骨折等多种骨伤均具有
显著的疗效[22]。另一项是其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通过该
·7683·
第 39 卷第 19 期
2014 年 10 月
Vol. 39,Issue 19
October,2014
方法对蓝刺头有效成分的提取,使得蓝刺头的药效得以充分
发挥[23]。
1. 3 蓝刺头属植物在维医药中的应用 维吾尔医药临床上
应用的蓝刺头属植物是新疆植物志记载的硬叶蓝刺头-新疆
蓝刺头 E. ritro 的根(维药名:“扎格扎格哦提”)。其性湿寒,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生肌下乳的功效,用于治疗流行性
腮腺炎、乳腺炎、痈疮肿痛、乳汁不通、骨节疼痛、热毒血痢和
痔疮出血等,一般用法是与其他药材调配水煎服为主[24-25]。
新疆药用植物志记载新疆蓝刺头 E. ritro 又名硬叶蓝刺头,其
根,花序,果实和种子皆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止血,消
痈下乳的功效[26]。新疆植物志记载新疆地产 12 种蓝刺头
属植物中 E. ritro 及 E. gmelini 等具有药用活性[27]。据文献
记载蓝刺头属植物全缘叶蓝刺头 E. integrifolius Kar. Kir.
(Asteraceae)在维吾尔传统医药中常用于治疗高血压[28]。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 E. ritro 和 E. integrifolius 的化学成分分
离鉴定及初步药理活性的探索方面[29-30]。
1. 4 蓝刺头属植物在哈萨克医药中的应用 在我国哈萨
克医 药 中 应 用 的 蓝 刺 属 植 物 常 见 品 种 有 蓝 刺 头
E. sphaerocephalus 等同属主要药用植物的全草(含根)入
药(哈萨克语药名:“皇额绕巴斯”或“拉合撒”)。哈萨克
药志中记载该种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生肌,舒筋通脉,下乳等作用。主治乳腺炎,痛疮,肿痛,
腮腺炎。该书还记载其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初期,
乳汁不下,不孕症,体虚及痛疮肿痛等各种方剂[31]。研
究报道对哈萨克药用E. sphaerocephalus L. 做了蓝刺头碱
结构鉴定研究,采集的果实,根及全部草做了全面预试,
发现种子的醇浸出液生物碱检出明显[32]。
据前苏联《哈萨克斯坦植物志》记载其分布于 18 种 1 变
种,另有文献报道哈萨克民族世代聚居地区分布近 25 种蓝
刺头属植物,可见在哈萨克民族医药中具有广泛的资源基
础。其中 E. ritro L.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东部大草原,其
用来增加脊髓的反射性兴奋,作为骨骼肌强壮剂,还可以用
于外周面部神经麻痹、多发性动脉粥样硬化、关节疼痛、脊髓
炎及治疗脊髓灰质炎[33]。还有文献介绍了用该属植物来治
疗发烧和皮肤疾病[34],研究发现果实中脂肪油含量高达
27%,生物碱含量高达 20%,蓝刺头生物碱具有多种用途。
1. 5 蓝刺头属植物在朝鲜族医药中的应用 朝药志记载蓝
刺头 E. latifolius作为漏芦入药,管状花及根用于身上热毒恶
疮、瘙痒、瘾疹、乳痈、瘰疬、疮疹。《民族药志二》记载其洪高
日召勒:根主治身上热毒、恶疮、瘙痒、瘾疹、乳痈、瘰疬、
疮疹。
2 结论与展望
蓝刺头属植物是我国传统医药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以及地方特色的植物药,是各民族医药中广泛应用的药用资
源。蓝刺头属植物多数能够对应治疗不同病症,如清热解
毒、排脓止血、消痈下乳,利尿,神经滋补和止咳,活血散瘀,
消肿止痛,续筋接骨,堕胎和壮阳等。能治疗骨质疏松、肺结
核病、麻风病、胃病、肾病、疟疾、性功能障碍、脊髓炎、大脑疾
病、哮喘、腹泻、腮腺炎等。综上所述,蓝刺头属植物是我国
传统医药中的重要药用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具有深远
药用价值和意义。
目前,医药产业更加关注自然界新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
资源[35]。蓝刺头属植物在菊科属于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宝
贵资源,也在我国传统医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历史和价
值[36-37]。现有科研工作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
究尚不够充分,同时还存在着资源混用等现象。本课题组通
过对蓝刺头属多种植物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活
性成分噻吩类化合物以及黄酮、多酚、三萜、生物碱等众多化
合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5,28,30,37]。因此对蓝刺头属植物资
源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作用的深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和利
用蓝刺头属植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对于蓝刺头属植
物治疗不同病症起主要作用的活性化合物及相关药理作用
之间的追踪研究尚待继续开展。总之,今后仍需加强药理
学、分子生物学与植化相关研究,并在相关研究基础上对其
生物活性进行拓展和分析,发现更多有效成分并阐明其作用
机制。为综合准确的利用这一丰富植物资源,寻找具有生物
活性的天然产物,并对临床应用、新药研制及扩大药源提供
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M]. 北
京:科学出版社,1987.
[2] 刘月,果德安,赵玉英 . 蓝刺头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
究进展[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9,14(1) :9.
[3] 李华民,何蓝 . 砂蓝刺头化学成分研究[J]. 质谱学报,2005,
26(1) :64.
[4] 金文荣 . 华东蓝刺头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杭
州:浙江大学,2008.
[5] 李媛,波拉提·马卡比力,贾晓光,等 . 蓝刺头属植物化学成
分研究概况[J]. 中国现代中药,2013,15(7) :563.
[6] 崔箭,唐丽 .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M]. 北京:中央民
族大学出社,2007:1.
[7]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中药大辞典. 下册[M]. 2 版 . 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628.
[8] 江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社,2004:2576.
[9] 李喜凤,余云辉,邱天宝,等 . 禹州漏芦的本草考证[J]. 时珍
国医国,2011,22(11) :2750.
[10]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92.
[11] 朱婕好,郑继明 . 漏芦及其混淆品的简要鉴别[J]. 中国药
业,2007,16(4) :57.
[12] 王学光,任九凌,王松柏 . 中药漏芦过量中毒一列[J]. 中原
医刊,1988(5) :12.
[13] 滕吉岭,蔡学文 . 祁州漏芦与禹州漏芦应分用[J]. 山东中医
·8683·
第 39 卷第 19 期
2014 年 10 月
Vol. 39,Issue 19
October,2014
杂志,1999,18(3) :131.
[14] 陈永林,霍德兰,赵华英,等 . 两种漏芦及一种伪品的鉴别
[J]. 山东医药工业,1998,17(1) :30.
[15] 赵建波 . 中药漏芦临床宜鉴别应用[J]. 黑龙江中医药,1988
(4) :47.
[16] 内蒙古自治区药品检验所 . 拟上卫生部蒙药部颁布标准
[S]. 1996:120.
[1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 中华本草·蒙药卷[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41.
[18] 董重阳 . 蒙药二味杜仲汤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无机元素影响
的实验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医学院,2010.
[19] 娜荷芽,王小虎,图雅,等 . 漏芦与漏芦花研究进展[J]. 内蒙
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35(3) :241.
[20] 红霞,旭红,林燕,等 . 蒙药蓝刺头的生药鉴定[J]. 中国民族
医药杂志,2010(2) :55.
[21] 王宏伟 . 蓝刺头研究进展[J].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
(12) :734.
[22] 奥·乌力吉 . 一种治疗骨伤的蒙药:中国,101116674[P].
2008-02-06.
[23] 毕力夫 . 蒙药蓝刺头有效成份的提取方法:中国,
101780129A[P]. 2010-07-21.
[24] 阿巴拜克热·热合曼 . 维吾尔医常用生药[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0.
[25] 李良波,任洁,赖仞,等 . 新疆蓝刺头中一个新的过氧环状化
合物[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32(4) :891.
[26]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 . 新疆药用植物志 . 第
3 册[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176.
[27] 安争夕 . 新疆植物志 . 第 5 卷[M]. 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
出版社,1999,237.
[28] Franois S,Céline D ,Ulugbek K,et 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Echinops integrifolius[J]. Biochem Syst Ecol,2013,47:42.
[29] 周容,波拉提·马卡比力,贾晓光,等 . 新疆蓝刺头化学成分
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3) :616.
[30] 周容,许晶晶,波拉提·马卡比力,等 . 新疆蓝刺头特征化学
成分初步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 :45.
[31] 王仁 . 哈萨克药志 . 第 1 册[M]. 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8:108.
[32] 陈跃坤,刘金荣,钟守明 . 兰刺头碱的结构鉴定[J]. 石河子
医学院学报,1988(1) :46.
[33] К В Доброхотова,А А Писарев. ЦЕЛЕБНЫЕ РАСТЕНИЯ
ВОКРУГ НАС[M]. Алма. Ат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Казахстан》,
1980:77.
[34] А А Иващенкоредакторредактор. РастительныймирКазах стана
[M]. АлматыНаучно-популярное издание,2009:51.
[35] Yang Y,Qiang L X,Ping C T.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re-
search 2009s progress in China[J]. Chin J Nat Med,2009,6
(1) :7.
[36] Hymetea A,Iversena T H,Rohloff J. Screening of Echinops ellen-
beckii and Echinops longisetus for biologicalactivities and chemical
constituents[J]. Phytomedicine,2005(12) :675.
[37] 李媛,波拉提·马卡比力,贾晓光,等 . 蓝刺头属植物生物活
性研究进展[J]. 新疆农业科学,2013,50(3) :530.
Overview of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Echinops genus in Chinese medicine
PARHAT Rozi1,3,Bolat MAKABEL2,3* ,Ugulhan NURHABEK3,Amangul TOHONRBEK3,Hayni4,
SONG Fei-fan4,Asiya BAYSANBEK3,YANG Hai-yan1,DING Gang2,ZOU Zhong-mei2*
(1. College of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2,China;
2.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Beijing 100193,China;3. Xinjiang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Xinjiang Institute of Kazak Medicine,Urumqi 830004,China;
4.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jing University,Urumqi 830046,China)
[Abstract] Asteraceae Echionopos (Echinops genus)is one of the worlds plants common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
cine herbs. In this paper,a lot of literature on the ba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and modern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i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in our country Echionopos made a brief presentation and evaluation,and its in Chinese Han,Mongoli-
an,Uygur,Kazak,Korean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related research conducted profiles.
To further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use of the abundant plant resources and research,in order to find biologically active natural
products,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ew drugs developed and expanded drug source.
[Key words] Echinops genus;traditional medicine;ethno medicines
doi:10. 4268 /cjcmm20141940
[责任编辑 张燕]
·9683·
第 39 卷第 19 期
2014 年 10 月
Vol. 39,Issue 19
October,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