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漏芦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全 文 :的医药标准和规范 , 研究 、 开
发 、 管理和生产出以 “现代化”
和 “高技术” 为特征的 “安全 ,
高效 , 稳定 , 可控” 的现代中药
产品 , 并实现其产业化发展。目
前 , 我国中药现代化进程已经进
入到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 , 正是
发展传统药材———茯苓的大好时
机。欲促进茯苓的发展更好地与
国际接轨 , 更好地开展茯苓现代
化的研究与生产 。首先必须从中
药材 “源头” 质量抓起 , 遵循国
际通用标准规范 , 建立具有中医
药特色并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材
质量标准规范体系 , 建立茯苓生
产环境及其生产 、采收 、 饮片加
工的规范标准 , 从而建设茯苓规
范化种植基地 , 规范茯苓生产过
程。
目前 , 湖北 、云南两省已把
茯苓纳入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项
目之中 , 这对推进茯苓朝着现代
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茯苓规
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的技术核
心内容是:以国家 2002年 6月 1
日颁布实施的 《中药材生产质量
管理规范 (GAP)》 为依据 , 在
总结以往种植 、 加工等传统经验
的基础上 , 通过科学的研究评
价 , 并在实践应用中证实切实可
行 , 总结技术要点 , 进一步制订
茯苓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SOP)。
应用当前先进种植技术 , 把茯苓
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 (SOP)制
度化 , 用以规范茯苓基地建设过
程 , 指导生产 , 控制每个生产环
节 , 从而有效地保证茯苓生产的
“现代化发展” , 使茯苓生产基地
建设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性 、必要
性和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意义告诉
我们要实现茯苓在新的历史机遇
下的发展 , 须应用现代化科学技
术夯实茯苓种植技术 、 药理药效
等方面的研究 , 同时应加强茯苓
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的关系 ,
茯苓的发展才能真正现代化 , 并
通往国际 , 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上
海科技出版社 , 187—193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
人民出版社 , 1596—1600
3 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黑龙江科
学技术出版社 , 255—267
4 张秀明.茯苓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中药材 , 24 (6), 446—449
5 刘明言 , 元英进 , 朱世斌.中药现
代化进展.中草药 , 2002 , 33 (3), 193—
196
6 陈建新.中药现代化两种不同思路
的剖析.中草药 , 2002 , 33 (1), 1—3
7 李世全.龙年伊始话茯苓.中药材
·中药市场与信息版 , 2000 , 8 (2), 22—
23
(收稿日期:2004年 7月 1日)
漏芦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布日额1 东格尔道尔吉2 其其格玛2
(1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 , 内蒙古 通辽 028041;2 蒙古国卫生科技大学药学院 , 乌兰巴托 210648)
摘 要 全面综述了漏芦属 (Rhaponticum)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
供参考。
关键词 漏芦属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漏芦属 (Rhaponticum)植物
全球约有 24 种 , 主要分布在欧
洲和非洲。我国有该属植物 10
余种 , 其中祁州漏芦 Rhapon-
ticum uniflorum (L.)DC.为蒙医 、
中医常用 。蒙医认为祁州漏芦具
有杀 “粘” , 止刺痛 , 清热 , 解
毒 , 解表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
肠刺痛 , 瘟热 , 发症 , 结喉 , 麻
疹 , 毒热 , 心热 , 讧热 , 血热 ,
新陈热 , 伤热等〔1〕。目前 , 祁州
漏芦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降血脂和
抗氧 化作 用 取得 了 较 好 疗
效〔2 , 3 ,4〕。该属植物化学成分主
要为蜕皮甾酮类 、黄酮类 、三萜
皂甙 、 挥发油和有机酸等 。药理
学研究表明 , 该属植物祁州漏芦
Rhaponticum uniflorum (L.)DC.
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 、抗脂质过
氧化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等作
用 , 可望成为一种抗衰老药物 。
1 化学成分
1.1 蜕皮甾酮类 (phytoecdys-
teroids)
蜕皮甾醇属于昆虫变态激
素 , 最初发现于昆虫体内 , 是调
节昆虫变态的激素。如蜕皮酮
(ecdysone)能促进细胞生长 , 刺
激真细胞分裂 , 产生新的表皮 ,
并使昆虫蜕皮 , 对人体也能促进
蛋白质的合成 , 排除体内胆固
醇 , 降低血脂及抑制血糖上升等
活性 。目前 , 国外临床已有应
用。脱皮甾酮除存在于昆虫体
内 , 在 1966 年 , Nakanishi〔5〕等
人首次 从 裸子 植 物 罗汉 松
291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4年总第 70期
Podocarpus nakaii 的叶中分得了 4
种此类化合物Ponasterones A , B ,
C 和 D。这引起了国内外的兴
趣 , 从而对中草药中蜕皮甾体酮
类成分的研究也得到了重视。
龚树生〔6〕等从 Rhaponticum
uniflorum 的叶和根中分离得到一
种 蜕 皮 甾 酮 类 ecdysterone;
Yakubova MR〔7〕 等 从 R.
carthamoides的叶 、根和花序中 ,
Baltaev U〔8〕等从 R.integrifolium
的花序 、 R.scariosum 和R .pul-
chrum 的花中 , Vereskovskiivv〔9〕
等从 R . lyratum 的 花 序 中 ,
Ganiev RG
〔10 , 11〕等从 R .nanum 、
R .karataricum 和 R.nitidum 的
全草中分离得到 ecdysterone 。
Abubakirov NK〔12〕 等从 R.
carthamoides的根中 , Baltaev U〔8〕
从 R.integrifolium 的花序中 ,
Ganiev RG〔10〕从 R .nanum 的全
草中分离得到 integriterone A。
Abubakirov NK〔12〕 等 从 R.
carthamoides 根中 , Bastaev U〔13〕
等从 R.integrifolium 的花序中分
离得到 integriterone B。
Baltaev UA〔14〕 等 从 R.
carthamoides 的 根 中 , Baltaev
U
〔15〕等从 R.interifolium 的花序
中分离得到 24 (28) -dehydro-
makiste-rone A。
Krasnov EA〔16〕 等 从 R.
carthamoides 的根中分离得到 i-
nokosterone 。 Baltaev UA〔14〕 等从
R.carthamoides的根中分离得 2
-deoxyecdysterone 、 ecdysterone 2 ,
3-monoaceonide 、 ecdysterone 20 ,
22-monoaceonide 、 rhapisterone 。
楼之岑〔25〕等从 R.uniflorum
de 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 11 个
化合物 , 其中鉴定了 8种 , 分别
为:蜕皮甾酮 (ecdystrone)、 漏
芦甾酮 (rhapontisterone)、 土克
甾酮 (turkesterone)、 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和豆甾醇 (stig-
masterol)的混合物以及脂溶性
成分牛蒡子醛 (arctinal)、 牛蒡
子醇-b (arctinol-b)、 棕榈酸
(palmaticacid)、 硬 脂 酸 乙 酯
(ethyl stearate)。
1.2 黄酮类
对该属植物黄酮类成分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鹿草 Rhaponticum
carhtamoides。目前已从鹿草的根
及地上部分共分离出 15种黄酮
类化合物。Varga E〔17〕等从 R .
carhtamoides根中分离得黄酮甙
有槲皮素 5 -o -葡萄糖甙
(quercetin-5-o -glycoside)、 异
鼠李素 -5 - o -葡萄糖 甙
(isorhamnetin-5-o - glycoside)
和槲 皮素 -3 , 3′-二甲 醚
(quercetin-3 , 3′-dimethyether)。
Vereskovskii〔18〕 等从 R .carhta-
moides根粗提物水解后得到黄酮
甙元槲皮素 (quercetin)、六羟黄
酮 (quercetagetin)、 木犀 草 素
(luteolin)、 山奈酚 (kaempferol)
和异鼠李素 (isorhamnetin)。从
鹿草的地上部分得到槲皮素-3
-o -甲醚 (quercetin-3 -o -
methylether)、芹黄素-3-o -甲
醚 (apigenin - 3 - o -
methylether)、 木犀 草素 (lute-
oli n)〔19〕、 槲 皮 素 、 山 奈 酚
(kaempferol )、 异 鼠 李 素
(isorhamnetin)、 芹 黄 素 (api-
( genin)〔20〕 、 矢车菊甙元-3-葡
萄糖甙 (chrysanthemin)、 矢车菊
甙 (cyanin)〔21〕。Bukharov VG〔22〕
等分离得橙皮素 (hesperetin)和
橙皮素葡萄糖甙 (hesperidin)。
此 外 , 同 属 另 外 三 种 植 物
Rhaponticum scariosum , R .pul-
chrum 和 R.lyratum 的花序中也
含有花青素-3-葡萄糖甙 、 矢
车菊甙和矢车菊 。
1.3 三萜皂甙类
Vereskovkii VV
〔23〕 等 从 R.
carhtamoides 的地上部分的乙醇
提取部分分离得 8 种三萜皂甙 ,
分别命名为 rhaponticoside A , B ,
C ,D , E ,F , G和 H 。总皂甙经酸
脱水解鉴定出甙元为常春藤甙元
(hedergenin)。
1.4 有机酸类
Vereskovkii VV〔24〕 从 R.
carhtamoides 中共分得 12种有机
酸 , 分别鉴定为对羟基笨甲酸
(phydroxybenzoic acid)、 原儿茶酸
(protocatechuic acid)、 香 草 酸
(vanillic acid)、 咖啡酸 (caffeic
acid)、 阿魏酸 (ferulic acid)、 氯
原酸 (chlorogenic acid)、 新氯原
酸 (coumaric acid)和异氯原酸
(isochlorogenic acid)a ,b , c ,d 。
1.4 挥发油类
楼之岑〔25〕等从 R.uniflorum
de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 19个
挥发油成分 , 并鉴定为:ben-
zaldehyde、 cycloheptene 、 9 - ox-
abiclo (6 , 1 , 0)nonane 1 , 2 , 3-
trimethylcyclohexane 、 bicyclo (7 ,
1 ,0)decane 、 1-tridecene cyper-
ene 、 α - cedecene、 trans -
caryophyllene、 α-bergamotene β-
santalene 、 γ-elemene、 acoradi-
ene 、 1-pentadecene、 farnesolβ -
bisabolene 、 caryopllene oxide、
dibutylphalate 、 hexadecanoic acid。
除上述几类化合物外 , 该属
植物尚含有蛋白质 、脂类 、 纤维
素 、 胡萝卜烯 、维生素 C 、氨基
酸 、 无 机 元素 、 糖 类 、 噻吩
等〔26—28〕 。
2 生物活性
2.1 抗真菌作用  漏芦根水浸
剂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 、奥
杜盎氏小芽胞癣菌 、紧密着色芽
生菌和星形奴卡氏菌等 14种皮
肤真菌 , 显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
性 , 其中对紧密着色芽生菌作用
29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4年总第 70期
最强〔29〕 。
2.2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用
高脂饲料喂养家兔 , 使之发生动
脉粥样硬化病变 (AS)。喂高脂
饲料的同时给漏芦水煎剂 , 结果
使家兔血胆固醇下降 , LPO含量
降低而膜流动性升高 , 动脉粥样
化病变减轻 , 发生率降低〔30〕 。
用鹌鹑进行试验则显示相同药理
作用〔31〕。漏芦对抗动脉粥样化
的机理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作
用有关。
2.3 抗氧化作用 漏芦根及地
上部分水煎剂用大鼠体外实验能
显著抑制大鼠心 、脑 、肝 、肾组
织中过氧化脂质的生成;连续灌
胃15天 , 能显著抑制小鼠血清
及肝 、 脑过氧化脂的生成〔32〕 。
此外 , 漏芦水提取物能有效地对
抗抗血卟啉衍生物 (HPD)体外
和体内条件下产生的光氧化作
用〔33〕 。漏芦经甲醇提取后的乙
酸乙脂提取物最有效地对抗HPD
合并光照引起的红细胞溶血和红
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 。5mg 生药
/ml即可完全清除 VB2+hr 产生
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并明显对抗 H2O2 引起的红细胞
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甲醇提取物
也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34〕 。
2.4 对小鼠免疫的影响  从漏
芦中提取的蜕皮甾酮 (ecdys-
terone) 20mg/kg 灌胃 , 每天 1
次 , 连续给药 10 天 , 可明显提
高正常小鼠末梢血 ANAE (+)
淋巴细胞的比值及绝对数;可使
该比值保持在正常范围。说明蜕
皮甾酮具有提高小鼠细胞免疫活
性的作用〔35〕 。
2.5  其他作用  蜕皮甾酮
(ecdysterone)能减少大鼠因水合
氯醛或已烯醛导致的睡眠持续时
间;活化兔的脑电图 (EEG);
增加小鼠对高温的耐受力〔36〕 。
对实验性贫血有刺激造血功能 ,
并能促进合成代谢 , 降低血糖及
胆固醇〔37〕 。蜕皮甾酮对雄性小
鼠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LD50为
6.48g/kg , 口服 LD 50大于 g/
kg〔38〕。蜕皮甾酮不但无抗肿瘤
活性 , 反而能刺激小鼠和大鼠乳
腺癌的生长〔39〕 。此外 , 鹿草的
提取物能增强繁殖能力 , 给牛喂
此种植物一个月 , 能明显改进繁
殖周期 , 较正常牛可提高 15 ~
30天生出小牛〔40〕 。
3 小结
漏 芦 属 植 物 祁 州 漏 芦
Rhaponticum uniflorum (L.)DC.
在蒙藏药中具有较长的应用历
史 。现代研究表明 , 该属植物所
含化学成分主要有蜕皮甾酮类 、
黄酮类 、三萜皂甙 、 挥发油和有
机酸等 。祁州漏芦在临床上用于
治疗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取得了
较好疗效。如果进行深入的植物
化学和药理学研究 , 特别是在抗
动脉粥样硬化 、 抗脂质过氧化和
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 ,
将显示出较大的临床意义和市场
潜力 , 可望成为一种抗衰老药
物 。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卫生厅.内蒙古蒙药材标准
[ S] .赤峰:内蒙古科技出版社 , 1987.
511
2 汪建 , 等.高血脂兔过氧化脂质代
谢与 PCI2/TXA2 [ S ] .中华医学杂志.
1987 , 67 (5):276
3 卢泳才 , 等.中药漏芦抗动脉粥样
硬化的实验研究 [ S] .中华医学杂志.
1985 , 65 (12):750
4 皱莉波 , 等.祁州漏芦对组织脂质
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 S] .沈阳药学院学报.
1987 , 4 (4):258
5 Nakubova K , et al.j.Khim Soc ,
Chem Commun 1966 , 915
6 龚树生 , 等.漏芦中蜕皮甾酮的分
离和鉴定 [ S]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1 ,
2:49
7 Yakubova MR , et al.Khim Prir Soedin
1978 , 8:737
8 Baltaev U , et al.Khim Prir Soedin
1977 , 9:813
9 Vereskovskii VV , et al.Rastit Resur
1983 , 19 (1):60
10 Ganiev RG , et al.Rastit Resur 1975 ,
11 (1):94
11 Ganiev RG , et al.Rastit Resur 1980 ,
16 (2):193
12 Abubakirov NK , et al.Khim Zhizn
1975 , 11:57
13 Bastaev U , et al.Khim Prir Soedin
1978 , 3:457
14 Baltaev UA , et al.Khim Prir Soedin
1987 , 5:681
15 Baltaev U , et al.Khim Prir Soedin
1978 , 3:463
16 Krasnov EA , et al.Khim Prir Soedin
1976 , 4:550
17 Varga E , et al.Fitoterapia 1982 ,
(1—2):9
18 Vereskovskii VV , et al.Khim Prir
Soedin 1979 , 5:723
19 Vereskovskii VV , et al.Khim Prir
Soedin 1980 , 3:417
20 Vereskovskii VV , et al.Mater Sezda
Farm BSSR 3rd 1977, 168
21 Vereskovskii VV , et al.Khim Prir
Soedin 1978 , 4:525
22  Bukharov VG , et al.Khim Prir
Soedin 1967 , 4:280
23 Vereskovskii VV , et al.Khim Prir
Soedin 1977 , 4:578
24 Vereskovskii VV , et al.Vestsi Akad
Navuk BSSR ser Biyd Navuk 1977 , 2:14
25 楼之岑 , 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
理和质量研究 [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出版社.1995 , 639—711
26 Stankeviciene N , et al.Okhr Sredy
Ratsion Ispol z Rastit Resur 1976:217
27 Mukhamedova KS , et al.Khim Prir
Soedin 1977 , 4:505
28 Postnikov BA , Ekol-Morfol Biokhim
Osob Polez Rast Dikorastushchei Flory Sib 1970:
249
29 曹仁烈 , 等.漏芦的抗菌作用的
实验研究 [ S] .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 ,
4:286
30 汪建 , 等.高血脂兔过氧化脂质
代谢与 PCI2/TXA2 [ S] .中华医学杂志.
1987 , 67(5):276
31 卢泳才 , 等.中药漏芦抗动脉粥
293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4年总第 70期
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 S] .中华医学杂志.
1985 , 65 (12):750
32 邹莉波 , 等.祁州漏芦对组织脂
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 S] .沈阳药学院学
报.1987 , 4(4).258
33 傅乃武 , 等.漏芦对抗血卟啉衍
生物光氧化作用研究 [ S] .中国医学科学
院学报.1988 , 10 (2):95
34 傅乃武 , 等.漏芦氧化作用的研
究 [ S] .中草药.1989 , 20 (5):25
35 龚树生 , 等.白何首乌总磷脂及
潜心芦蜕皮釉桐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 S]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83 , 2 (4):
69
36 Srov VN , et al.Dokl Akad Nauk Uzb
SSR 1977 , 12:27
37 松田弘幸 , 等.日本药理学杂志.
1974 , 70(3):325
38 石田幸男 , 等.日本药理学杂志.
1970 , 66(5):551
39 Lagora ND , et al.Eksp Onkol 1981 ,
3(4):69
40 Kudinor MA , et al.Vestsi Akad Navuk
BSSR Ser Sel skaga spad Navuk 1980 , 1:107
(收稿日期:2004年 6月 20日)
苦豆草种子萌芽习性初步研究
巴桑德吉1 李先恩2
(1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药物研究所 , 西藏 拉萨 850000;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北京 100094)
摘 要 目的:研究苦豆草种子萌发习性。方法:用浓硫酸或温水处理苦豆草种子。结果:70℃温水处理
苦豆草种子 , 不能使种子透气吸水;90℃温水处理对种子有损害作用。浓硫酸处理效果比较理想。 结论:经浓
硫酸处理 2小时 , 25℃下发芽率最高。
关键词 苦豆草 种子 萌芽习性
    苦 豆 草 (Sophora
alopecuroides Linm)为豆科槐属
有毒灌草 , 又名苦豆子 、 苦豆
根 、 西豆根 、欧苦参等。是我国
西北地区常用中药材 , 药用根 、
茎 、 全草及种子 , 味苦性寒 , 具
有清热解毒 、祛风解毒 、 止痛杀
虫等作用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生
物碱〔1〕 。近年来对苦豆子的化学
成分方面研究较多 , 而有关栽培
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本文主要
研究苦豆草种子的萌发习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 2000 年采自甘
肃河西走廊的野生苦豆草种子 。
1.2 方法
1.2.1  温度处理分别 70℃、
90℃。
1.2.2 浓硫酸处理为用 98%的
浓硫酸浸泡种子 , 然后用大量自
来水冲洗干净。
1.2.3 不同温度试验的种子为
用 98%浓硫酸处理 2 小时的种
子 。所有经温水或浓硫酸处理的
种子置室温下吸胀 1天 , 然后放
入温箱中发芽。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温度温水处理对种子
发芽的影响
苦豆草的种子为硬实种皮种
子 , 未经处理的种子不能吸胀 ,
不能发芽 。用 70℃的温水浸泡
种子 0.5h 、 1h 、 1.5h , 其结果见
表 1 , 表明 70℃温水处理种子 ,
绝大部分不能透皮吸水。
表 1 70℃温水处理效果
处理时间(h) 0.5 1 1.5
吸胀种子数(/ 100 粒) 6 4 7
  90℃的温水浸泡种子 1h 、
1.5h 、 2h , 其结果见表 2 , 表明
90℃的温水处理 1.5h 、 2h , 种子
有 50%左右吸胀 , 把种子置于
20℃的温箱内发芽 , 其萌芽率为
零 , 可能处理温度过度损害了种
子 。
表 2 90℃温水处理效果
处理时间(h) 1 1.5 2
吸胀种子数(/ 100粒) 15 45 46
2.2 浓硫酸处理对种子发芽的
影响
用 98%浓硫酸处理种子
0.5h 、 1h 、 1.5h 、 2h 、 2.5h , 其
结果见表 3 , 表明经浓硫酸处理
2h或 2.5h的种子 , 有 85%以上
的种子能吸胀 。经浓硫酸处理的
种子 , 置 20℃的温箱内发芽 ,
其结果见表 4 , 浓硫酸处理
1.5h 、 2h 、 2.5h , 其发芽率在
78%以上。
表 3 浓硫酸处理的结果
处理时间(h) 0.5 1 1.5 2 2.5
吸胀种子数(/ 100粒)10 10 24 85 90
表 4 不同时间浓硫酸处理结果
时间(h) 1.5 2 2.5
发芽率(%) 78 78 79
发芽势 17.5 35 37
2.3 苦豆草种子的适宜萌芽温

29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4年总第 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