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4 0 卷第 6 期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Vol . 4 0 No . 6
2 0 1 3 年 1 2 月 Journal of Jiangsu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Dec . 2 0 1 3
文章编号:1001 - 7380(2013)06 - 0050 - 05
桤木属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王 敏1,周 鹏2,张 强2,方炎明2*
(1.扬州市邗江区林业技术指导站,江苏 扬州 225009;2.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收稿日期:2013-09-05;修回日期:2013-09-18
基金资助:中央财政林业科技示范推广资金项目“红桤木繁育与栽培技术推广”( [2010]35 号)
作者简介:王 敏(1972 -) ,男,江苏扬州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和森防工作。E-mail:hisfz@ 163. com。
* 通信作者:方炎明(1962 -) ,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植物学。E-mail:jwu4@ nifu. edu. cn。
摘要:桤木属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综述了桤木种类与分布、遗传育种、光合特性、固氮特性、
材性、抗性、繁殖技术以及造林方法与幼林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桤木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桤木;种质资源;研究进展;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2. 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3969 / j. issn. 1001 - 7380. 2013. 06. 013
Study advances on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Genus Alnus
WANG Min1,ZHOU Peng2,ZHANG Qiang2,FANG Yan-ming2*
(1. Forestry Technology Guidance Station of Hanjiang District,Yangzhou,Yangzhou 225009,China;
2. Colleg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
Abstract:Alnus has a relatively high value of academic and utilization. Investigation status on Alnus in the world was re-
viewed in this paper,involving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genetics and breeding,photosynthetic char-
acteristics,nitrogen fixation traits,wood properties,resistance,propagation technology,as well as afforestion methods and
young stand manageme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studies were discussed as well.
Key words:Alnus;Germplasm resources;Research progress;Afforestion technique
桤木为桦木科桤木属(Alnus)树种的通称。桤
木属作为桦木科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是北半球新
生代化石植物区系中的一个重要植物类群 [1]。桤
木又是非豆科固氮植物,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水
湿,速生,可用于生态防护、混交造林、绿化治荒、水
岸绿化;材质好,纤维素含量高,密度适中,加工容
易,可用作建筑材、家具材、人造板材、纸浆原料、薪
材;叶产量高,含氮丰富,是一种优良的天然肥料和
绿色饲料;总之桤木是集生态价值、材用价值及工业
价值于一体的多功能树种[2 - 3]。因此,系统研究桤
木属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 桤木属种质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1. 1 种类和分类
桤木为落叶乔、灌木;雌雄同株,柔荑花序;果序
球果状,小坚果扁平且具翅,适应于风媒或水媒传
播[2,4]。桤木全世界大约有 40 种余,中国有 11
种[2]。《中国植物志》中根据果序着生方式、有无短
梗等性状,将我国现有种分为桤木组和单序组 2
大类[4]。
1. 2 分布
桤木属是桦木科植物祖先中最早分化出的一个
分支,起源于白垩纪,分布区属北温带型,即广泛分
布在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及中南美洲。根据植
物地理学研究,桤木属植物可能起源于东亚的亚热
带地区,向东、西散布,并分别通过白令陆桥和大西
洋北极陆桥到达北美[1,5]。
中国境内除西北外均有桤木属分布,多生于阳
光充足、土壤湿润肥沃的地带及水边。其中,西南被
认为是桤木属植物的起源中心,而东北则被认为是
其分化中心[1,4]。
2 桤木属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
2. 1 种源、家系试验
在桤木种源、家系试验方面国内外研究较多,主
要涉及桤木生长性状、固氮能力、材性、抗性等方面。
陈宏伟等[6]开展了滇西南旱冬瓜优树及种源选择
研究,结果表明种源及家系间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徐
清乾等[7]研究发现,四川桤木不同树龄及家系之间
材性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朱万泽等[8]有关桤木
种源抗性的研究表明四川桤木种源对水分胁迫的适
应能力较台湾桤木差。以上研究表明,桤木大多数
性状在种源、家系间具有显著差异。因而通过种源、
家系的选择,在桤木属各树种上获得较大的遗传增
益是可能的;同时通过对种源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优
良种源,为保证桤木造林科学用种和合理调拨提供
了科学依据。
2. 2 遗传多样性分析
桤木原分布区面积虽然不大,但分布区内自然
环境因子变化多端,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使桤木产
生了丰富的表型变异。陈益泰等[9]对不同种源桤
木的表型特征研究,发现桤木种源间和种源内存在
极其丰富的表型变异。王军辉等[10]研究桤木种源
的地理变异时,发现桤木种源生长性状与生态梯度
值(EGA)具有显著相关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桤
木的生长受环境影响较大,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
在分子水平上,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利用
同工酶标记进行桤木属遗传多样性研究[11]。目前
国内外学者多采用 RAPD、AFLP 以及 ITS 等分子生
物学方法对桤木属植物进行多样性分析[12 - 14]。卓
仁英等[15 - 16]研究了桤木的 DNA 提取方法及 PCR
条件,并发现桤木群体遗传分化程度较低,群体间仅
存在 10. 16%的变异,群体内变异远丰富于群体间,
因此桤木育种的优良单株选择更重要。此外 Jones
等[17]利用 SSR标记,研究了美国海滨桤木不同群体
内和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表明分子标记
技术已在桤木遗传多样性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桤木属的染色体基
数通常被认为是 x = 14,但也有学者曾在桤木属中
发现染色体数 2n = 14[18]。在已有的部分文献中,
发现桤木属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有 5 种即 2n = 14,
28,42,56,112[18 - 20]。由此推断本属植物染色体基
数应为 x = 7。Liu 等[19]对东北亚产桤木属植物进
行核型分析,发现染色体数目和倍性有 3 种类型,即
2n =(4x)= 28,2n = (8x) = 56 和 2n = (16x) =
112,结果表明桤木属染色体数目种间和种内有明显
的差异,可能存在自然加倍现象,同时指出桤木属植
物起源更倾向于日本。
3 桤木属种质资源的生物与物理特性
3. 1 光合生理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对桤木光合特性的研
究较多,主要包括光强、CO2浓度、水分等对桤木光
合的影响,以及光合日变化和变化规律等。桤木具
有较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较低的光补偿点
(LCP)、较高的光饱和点(LSP)及与正常植物一致
的表观量子效率,光合特性很强,能适应多种光照环
境[21 - 23]。这可能是桤木生长迅速,适应性广的原因
之一。桤木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生长初期和生长末
期,即 4 月和 11 月,呈单峰曲线,而在生长旺盛时
期,即 6 ~ 10 月,为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
净光合速率年变化呈双峰曲线,第 1 峰值和第 2 峰
值分别出现在 6 月和 11 月[21,24]。此外,对桤木不
同种、不同品系、不同家系间光合差异以及不同叶
位、叶龄以及林分内光的分配与光合的关系也有研
究[25 - 27]。朱万泽等认为四川桤木光合产物的积累
主要依靠枝条中上部的成熟叶片,而不是枝顶幼嫩
叶[23]。但是,有关逆境胁迫下桤木的光合特性以及
叶绿素荧光变化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尚需进一
步加强。
3. 2 固氮功能
桤木属树种大多都具有根瘤,同时桤木属也是
桦木科进化过程中唯一保留下结瘤固氮能力的一个
属,因此认为结瘤是桤木属的特征。桤木固氮能力
强,可增加土壤肥力,同时也为桤木速生、适应广提
供了重要保证。
寄主弗兰克氏菌(Frankia)感染桤木的根部形
成固氮根瘤,其形态特殊,呈珊瑚状结构,被称之为
桤木型根瘤[28]。桤木结瘤状况决定于树种本身的
遗传特性,同时又明显受环境的影响,不同生境的土
壤条件,显著地影响桤木的结瘤固氮能力。王军辉
等[29]对不同桤木种源的根瘤固氮能力进行研究,结
果表明,固氮能力在种源间、种源内和家系间都存在
显著差异,且根瘤活性在根瘤个体间也存在差异。
刘国凡[30],吴晓丽等[31]发现,土壤性质、肥料水平、
土壤水分等因素均会影响桤木根瘤固氮能力。因
15第 6 期 王 敏等:桤木属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此,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固氮效应佳的优良种
源,对提高桤木的结瘤固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3 抗逆性
国内外对桤木属植物抗性研究较少,且主要集
中在抗涝性和抗寒性上[32 - 34]。徐清乾等[33]研究四
川桤木引种湖南生长状况及适应性,发现桤木耐水
湿而不耐干旱。陈朋[32]对四川桤木和台湾桤木的
抗寒性进行了研究,发现 2 种桤木幼苗均有一定的
抗寒能力。同时,为推广桤木的栽植应用,还有学者
对桤木的抗旱性和耐盐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桤
木也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并且低浓度盐有利于桤木生
长[8,35]。最近,施翔等[36]证实桤木对重金属耐受性
很强,表明桤木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具有一定应用
前景。以上结果表明,桤木适应性广,具有较强的
抗性。
3. 4 木材及纸浆特性
近年来,针叶造纸木浆短缺,价格不断上涨,采
用阔叶树制浆造纸缓解纸浆原料短缺正成为造纸业
研究发展的方向。波兰 20 世纪 70 年代就已利用桤
木等阔叶树制浆造纸[37]。材性研究表明,桤木木材
密度适中,纤维素含量较高,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均
有利于造纸和降低成本,是一种优良的造纸原
料[38 - 40]。刘建华等[41]与陈静等[42]分别研究了四
川桤木 CTMP 法与 KP 法制浆,均认为四川桤木具
有良好的制浆潜质,成浆适宜配抄新闻纸。姚兰英
等[43]综合 3 种树龄桤木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得
出桤木纸浆用材的轮伐期为 10 a 左右较适宜。徐
清乾等[7]通过对四川桤木连续进行生长、材性测
定,证明生长速度与其材性没有必然联系。蒋云贵
等[44]研究表明,桤木立地条件与木材力学性质存在
典型相关性,应做到适地适树。作为优良的短伐期
纤维用材树种,木材及纸浆特性仍是桤木研究的热
点之一。
4 繁殖技术
4. 1 播种育苗
桤木繁育方法主要是种子繁殖,研究发现,影响
桤木种子发芽的因素有很多。毕波等[45]通过实验
研究得出,冷藏和冷冻储存桤木种子可保持其发芽
率。魏先运等[46]证明,辽东桤木种子休眠物质主要
存在于种皮,采用质量浓度 100 mg /L GA3浸种 48 h
或层积处理 30 ~ 40 d 可提高萌发率。吕梅等[47]研
究表明,PEG 能显著提高桤木种子的发芽势,且提
高发芽率的效应与种子的成熟度有关。另外,桤木
种子是需光种子,光照促进其萌发[4],这可能与桤
木种子个体小有关[48]。饶碧琳研究表明,桤木育苗
地宜选择排灌方便、较荫蔽、土壤湿润、肥沃疏松的
沙壤土或轻粘土,播种育苗应在 3 月中旬进行,采用
撒播平压播种方式,并选用薄膜覆盖。
4. 2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方面,桤木属植物存在季节效应、年龄
效应、部位效应及顶芽效应[49 - 51],一般在 2 月中旬
和 9 月初前后进行,采用幼龄化枝条的中、梢部穗
条,宜带顶芽或带 1 ~ 2 片叶,基质应选择透气保湿
较好的材料,如蛭石[51]。生根剂的生根效应,因不
同桤木属植物而存在差异[49 - 50]。此外,吕梅
等[52 - 53]还研究了红桤木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
的变化并对桤木插穗进行解剖观察。
4. 3 组培快繁
近年来,为了扩大繁殖系数,部分学者对桤木的
组培快繁进行了研究。吴火和[54]采用直接诱导四
川桤木幼芽上胚轴分化不定芽的途径获得再生植
株,并比较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糖类及浓度在
组培中的效应。饶红欣等 [55]以芽为外植体,建立
了台湾桤木组培快繁体系。刘宝光等[56]利用东北
桤木枝条水培萌发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成功建立
了东北桤木无性植株再生快繁体系。以上研究为桤
木优良无性系的组织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5 桤木林营造与管理
桤木造林地应选在山地丘陵区的中、下坡位及
平地[57]。坡度在 25°以下,采用全垦整地;坡度在
25°以上的山场宜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 50 cm × 50
cm × 30 cm。桤木一般采用裸根栽植,栽植最佳季
节是 1 月中旬至 3 月上旬,即桤木开始萌芽之
前[58]。种植密度是影响单位面积产量及木材材质
的关键因素,应根据不同用途,选择最佳种植密度,
一般用材林密度宜小些[59]。桤木是优良的生态改
良型树种,根瘤可固氮提高土壤肥力,提倡桤木与多
树种混交,以获取最大的经济、生态效益[60]。
桤木造林后应连续抚育 2 a,每年 2 次。栽植当
年的 5 ~ 6 月锄草抚育,主要是除草;8 ~ 9 月再锄草
抚育 1 次,包括除草、松土、壅蔸正苗。第 2 a的第 1
次锄草抚育时应结合刀抚,砍除树干周围影响桤木
生长的杂灌[61]。另外,对影响桤木生长的枝条要及
时修剪。新造桤木林,经过 1 ~ 2 a 的集约管理,2 a
25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第 40 卷
郁闭,6 ~ 7 a即可间伐利用[62]。
6 问题与展望
综上所述,桤木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在系统分
类、光合特性、生物固氮、制浆造纸、引种栽培、育苗
造林、遗传育种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后续工
作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固氮机制研究不够。结瘤固氮是桤木的典
型特征,对桤木的开发利用极具价值[1 - 2],应继续加
强对桤木根瘤固氮能力及其机制的研究,并且更应
多从分子角度,通过基因工程,进行固氮基因改良,
人为调控固氮过程。
(2)抗涝性机理不明。抗涝性强是桤木的另一
个生理特性[33],可用于洪涝灾害频发的沿海、沿江
地带造林。目前,桤木抗涝性研究主要停留在抗涝
性树种选择,桤木抗涝性机理研究较少。深入阐明
桤木抗涝性机制,建立抗涝性筛选指标,有利于缩短
育种周期,对桤木抗涝性育种和生产应用具有重要
意义。
(3)生理生态研究欠缺。目前,有关桤木生理
生态特性的研究仍很少,且主要停留在光合、生物固
氮、抗涝性等方面[21,31]。生理生态是连接微观分子
与宏观生态间的桥梁,不仅可为桤木的引种驯化及
栽培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能推动桤木分
子及生态研究的发展,因此,桤木生理生态的研究势
在必行。
(4)种类研究不平衡。桤木种类繁多,价值各
异,受人们关注程度也不同。在国内外桤木研究主
要集中在红桤木、欧洲桤木、桤木、尼泊尔桤木、台湾
桤木 等 少 数 几 个 价 值 较 高、关 注 广 泛 的 种
上[10,12,52],长久下去容易导致部分桤木种质流失,
必须扩大桤木种类的研究范围,以保护桤木种质资
源多样性。
另外,无性系繁殖是保持优良种质最好的途径,
而目前桤木无性繁殖手段较少[49],这方面有待于进
一步地探索;同时,还应构建核心种质,确保桤木种
质资源多样性的保存和提高其种质资源研究利用
效率。
参考文献:
[1] 路安民,陈之端. 桦木科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J]. 中国科
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2) :199-204.
[2] 郑万钧. 中国树木志:二卷[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1985.
[3] 成俊卿,杨家驹,刘 鹏. 中国木材志[M]. 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1992.
[4] 匡可任. 中国植物志:二十一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94-104.
[5] 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
1992(增刊) :1-139.
[6] 陈宏伟,史富强,杨 斌,等. 滇西南旱冬瓜优树及种源选择研
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12(4) :1-8.
[7] 徐清乾,许忠坤,周小玲,等. 四川桤木木材密度和纤维特性研
究[J]. 湖北林业科技,2008(4) :12-15.
[8] 朱万泽,薛建辉,王金锡. 台湾桤木种源对水分胁迫的光合响
应及其抗旱性[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4) :170-181.
[9] 陈益泰,李桂英,王惠雄. 桤木自然分布区内表型变异的研究
[J]. 林业科学研究,1999(4) :379-385.
[10] 王军辉,顾万春,夏良放,等. 桤木种源的地理变异和种源区划
[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5) :502-506.
[11] Bousquet J,Cheliak W,Lalonde M. Allozyme variability in natu-
ral populations of green alder (Alnus crispa)in Quebec[J]. Ge-
nome. 1987,29(2) :345-352.
[12] 李 洁,熊 智,张成刚. 云南尼泊尔桤木遗传多样性研究
[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1) :16-21.
[13] Huh M K,Lee J K.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alder,Alnus japonica using AFLP markers[J]. Korean Journal of
Genetics. 2004,26(3) :317-325.
[14] Navarro E,Bousquet J,Moiroud A,et al. Molecular phylogeny of
Alnus (Betulaceae) ,inferred from nuclear ribosomal DNA ITS se-
quences[J]. Plant and Soll. 2003,254(1) :207-217.
[15] 卓仁英,孟现东,陈益泰. 桤木群体遗传分化研究 I. DNA提取
和 PCR条件的建立[J]. 林业科学研究,2003(1) :117-122.
[16] 卓仁英,陈益泰. 四川桤木不同群体间遗传分化研究[J]. 浙
江林业科技,2005,25(1) :13-16.
[17] Jones J M,Gibson J P.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within and among disjunct populations of Alnus maritima (seaside
alder)using microsatellites[J]. Conservation Genetics. 2011,12
(4) :1003-1013.
[18] 陈之端. 桦木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J]. 植物分类
学报,1994(1) :1-31.
[19] Liu J,Ren B Q,Luo P G,et al. Karyotype analysis of Alnus
Mill. (Betulaceae) species originating from Northeastern Asia
[J]. Silvae Genetica. 2010,59(5) :219-223.
[20] 任保青. 中国桤木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D]. 雅安:四川农业
大学,2005.
[21] 朱万泽,王金锡,薛建辉. 台湾桤木引种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J]. 西北植物学报,2004(11) :2012-2019.
[22] 冯 岑,陈建华,吴际友,等. 4 个台湾桤木无性系光合特性研
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9(12) :75-78.
[23] 朱万泽,王金锡,薛建辉,等. 四川桤木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1(4) :196-204.
[24] 万 丹,喻 武,张 博,等. 四川桤木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2010(6) :3225-3228.
35第 6 期 王 敏等:桤木属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25] 卓仁英,陈益泰. 五种桤木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初步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2004(6) :3-6.
[26] 徐清乾,周小玲,许忠坤. 四川桤木品系的光合和蒸腾速率差
异及其生长分析[J]. 林业科技开发,2008(4) :42-45.
[27] 刘柿良,马明东,潘远智,等. 不同光强对两种桤木幼苗光合特
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2012(10) :
1062-1074.
[28] 张菊梅,吴清平,周小燕,等. 非豆科植物根瘤放线菌研究进展
[J]. 微生物学通报,1996(2) :101-105.
[29] 王军辉,顾万春,夏良放,等. 桤木种源(家系)苗期根瘤固氮
能力的遗传变异[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4) :68-72.
[30] 刘国凡,邓廷秀. 土壤条件与桤木结瘤固氮的关系[J]. 土壤
学报,1985(3) :251-257.
[31] 吴晓丽. 浙北夏季干旱对不同土壤上桤木生长和结瘤固氮的
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1992(2) :225-230.
[32] 陈 朋. 四川桤木与台湾桤木抗寒性初步研究[D]. 雅安:四
川农业大学,2010.
[33] 徐清乾,许忠坤,蒋玉璋. 四川桤木引种湖南生长状况及适应
性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2006(6) :20-22.
[34] Batzli J,Dawson J. Physi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responses of
red alder and sitka alder to flooding[J]. Physiologia plantarum.
1997,99(4) :653-663.
[35] 程 钧,张晓平,方炎明. 不同浓度 NaCl胁迫对红桤木幼苗生
长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0(6) :
142-145.
[36] 施 翔,陈益泰,王树凤,等. 废弃尾矿库 15 种植物对重金属
Pb、Zn 的积累和养分吸收[J]. 环境科学,2012 (6) :
2021-2027.
[37] Lapinska I,Surewicz W. Optimization of management of hardwood
resources in the pulp and paper industry[J]. Przeglad Papiemic-
zy. 1976,32(11) :405-410.
[38] 陈炳星,周志春,李光荣,等. 桤木制浆造纸研究现状与我国桤
木浆的开发利用[J]. 林业科学研究,1999(6) :656-661.
[39] 陈炳星,李光荣,黄光霖,等. 引种四川桤木木材化学组分的分
析与评价[J]. 中国造纸,2000(4) :22-25.
[40] 周永丽,刘福云,万 军,等. 四川桤木木材材性初步研究
[J]. 四川林业科技,2003(1) :75-78.
[41] 刘建华,陈炳星,周志春. 引种四川桤木 CTMP 制浆工艺及配
抄新闻纸[J]. 中国造纸,2001(4) :3-6.
[42] 陈 静,苏建勤,陈炳星,等. 四川桤木 KP 法制浆工艺及其应
用研究[J]. 中国造纸,2002(1) :6-9.
[43] 姚兰英,徐淑莺,邱玉桂. 不同树龄桤木的原料特性分析[J].
纸和造纸,2001(2) :34-35.
[44] 蒋云贵,杨永前. 四川引种台湾桤木立地条件与木材力学性质
的典型相关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2012(3) :84-87.
[45] 毕 波,陈 强,常恩福,等. 贮藏温度对川滇桤木种子发芽能
力的影响[J]. 林业科技开发,2005,19(3) :23-26.
[46] 魏先运,张卫东,张宝国,等. 辽东桤木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2010(22) :12034-12035.
[47] 吕 梅,方炎明,高捍东. PEG处理对两种桤木种子发芽的影
响[J]. 林业科技开发,2006(3) :33-35.
[48] 饶碧琳. 桤木播种育苗试验[J]. 湖南林业科技,2008(2) :
33-35.
[49] 何秀伟,吴际友,程 勇. 台湾桤木无性系秋季嫩枝扦插育苗
效应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2005,32(4) :32-33.
[50] 吴际友,童方平,龙应忠,等. 四川桤木秋季嫩枝扦插效应分析
[J]. 湖南林业科技,2004(5) :4-6.
[51] 谷凌云,和亚君,李福秀. 川滇桤木扦插生根能力的研究[J].
北方园艺,2010(22) :84-89.
[52] 吕 梅,方炎明,贾 恒,等. 红桤木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
的变化[J]. 林业科技开发,2009(2) :16-19.
[53] 吕 梅,方炎明,尹增芳. 桤木插穗不定根发生与发育的解剖
学观察[J]. 西北植物学报,2007(5) :871-877.
[54] 吴火和. 四川桤木上胚轴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J]. 福建林
业科技,2003(3) :15-18.
[55] 饶红欣,蒋利媛,彭信海,等. 台湾桤木的组织培养[J]. 湖南
林业科技,2008,35(3) :1-3.
[56] 刘宝光,史宝录. 东北桤木组培快繁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
2010(11) :24-25.
[57] 陈宏伟,史富强,杨 斌,等. 滇西南旱冬瓜优树及种源选择研
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12(4) :1-8.
[58] 向书永. 桤木造林[J]. 湖南林业,2004(12) :18.
[59] 郑泽良,陈文久,文辉斌. 造林密度对四川桤木生长的影响
[J]. 湖南林业科技,2008,35(1) :16-17.
[60] 帅树成,王金锡,刘景周,等. 台湾桤木造林技术[J]. 四川林
业科技,2012(1) :40-42.
[61] 卢逢义. 桤木的作用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
(11) :213-216.
[62] 朱德亭. 江南桤木造林技术[J]. 安徽林业,2002(2) :18-19.
45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第 4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