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经验交流·
[文章编号 ] 0258-879X ( 2000) 10-0996-03
国产葛属药用植物叶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曾 明 1 , 郑水庆1 , 张汉明 1 , 叶熙亭 2 , 陶朝阳 1 , 苏中武 1
⒇
葛根是一味常用中药 ,其原植物为豆科葛属植物野葛
[ Pueraria lobata ( W illd. ) Ohwi ]和 粉葛 ( P . thomsonii
Benth. )。 除上述两种植物外 ,同属的一些植物如食用葛、峨
嵋葛、三裂叶葛等在我国部分地区也作葛根使用 [1]。 我们已
对葛属植物的花粉 [2]及花冠表面显微特征 [3]进行了研究 ,而
叶片作为植物的最外部分之一 ,其表皮和毛被特征必将最快
地反映外界环境的变化 ,一些特征已明显处于基因的控制之
下 [4] ,从而成为分类和鉴定的有用证据。 尤其是随着电镜扫
描 ( SEM )的应用 ,这些特征更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的分类群
的区分。 本文报道了野葛、粉葛及同属的 6个种和 1个变种
植物叶表面特征的 SEM观察结果 ,以期为更好地识别种、变
种 ,并为该属植物的鉴定和分类提供更多的形态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 野葛 [Pueraria lobata ( W illd. ) Oh wi,四川峨嵋
山 ,标本号: 96026] ,粉葛 [P . thomsonii Benth. ,云南大理 ,
标本号: 94054] ,峨嵋葛 [P . omeiensis Wang e t Tang ,四川峨
嵋山 ,标本号: 94037] ,山葛 [P . lobata ( Willd. ) Ohwi va r.
montana ( Lour. ) v an der Maesen. , 福建福 州 ,标 本号:
96072 ] ,食用葛 [P . edulis Pampan. ,云南 ,标本号: 94056 ],
苦葛 [P . peduncularis ( G rah. ex Benth. ) Benth. ,四川峨嵋
山 ,标本号: 94044 ],黄毛葛 [P . calycina Franch. ,云南永胜 ,
标本号: 94050 ],三裂叶葛 [P . phaseoloides ( Roxb. ) Benth. ,
广东广州 ,标本号: 94021 ],密花葛 [P . alopeculoides,云南景
洪 ,标本号: 94009 ]。 所有样品均为作者采集并鉴定 ,保存于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
1. 2 仪器 Hitachi S-526型扫描电镜。
1. 3 方法 取干燥标本上的叶 ,距叶缘 1. 5~ 2 cm处取样 ,
超声波洗去表面杂质 ,依次用 70% , 90%及 100%乙醇脱水 ,
临界点干燥 ,粘贴 ,喷金 ,扫描电镜下观察照相。
2 结 果
9种葛属植物叶上下表皮角质纹理大多不同 ,垂周壁大
多突起 ,气孔多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 ,保卫细胞外侧有角质
层环绕 ,非腺毛众多 ,其外壁上有点状钩刺 ,具体各种描述如
下 ,并见图 1。
2. 1 野葛 (P . lobata,图 1中的 1, 2) 上表皮角质层纹交
织成不规则粗网状 ,垂周壁突起 ,波状弯曲 ,平周壁略下陷 ,
密被雪花状附着物。 下表皮具无规则细针状的角理 ,气孔椭
圆形 ,副卫细胞沿平轴方向具致密的雪花状纹理。
2. 2 粉葛 (P . thomsonii,图 1中的 3, 4) 上表皮角质层纹
呈长椭圆形或团块状并排列成环状 ,垂周壁较平直 ,平周壁
略突起 ,密被雪花状附着物。 下表皮具无规则块状或类三角
状角质纹理并散布细针状物 ,气孔椭圆形。
2. 3 峨嵋葛 (P . omeiensis, 图 1中的 5, 6) 上表皮角质
层纹成条状重叠 ,垂周壁清晰 ,平周壁略为突起。下表皮具无
规则块状或三角状的角质纹理 ,气孔宽椭圆形。
2. 4 山葛 (P . lobata var. montana ,图 1中的 7, 8) 上表
皮角质层纹交织成不规则粗网状 ,垂周壁突起 ,波状弯曲 ,平
周壁略下陷。下表皮具无规则细针状的角理 ,气孔椭圆形 ,垂
周壁突起波状弯曲 ,密被雪花状附着物。
2. 5 食用葛 (P . edulis,图 1中的 9, 10) 上表皮角质层纹
粗条状不规则交织在一起 ,垂周壁突起 ,波状弯曲 ,平周壁下
陷。下表皮气孔椭圆形 ,垂周壁突起弯曲 ,平周壁略凹陷被致
密的雪花状纹理。
2. 6 苦葛 (P . peduncularis,图 1中的 11, 12) 上表皮角
质层纹呈条状或不规则块状并排列成环状 ,垂周壁略凹陷 ,
平周壁略突起 ,密被雪花状附着物。 下表皮细密布针状角质
纹理 ,气孔类椭圆形 ,副卫细胞沿平轴方向具致密附着物。
2. 7 黄毛葛 (P . calycina ,图 1中的 13, 14) 上表皮角质
层纹条片状无规则地交织在一起 ,垂周壁突起 ,波状弯曲 ,平周
壁下陷。下表皮角质层纹交织成不规则网状 ,气孔类椭圆形 ,副
卫细胞具厚密的环状角质层 ,垂周壁突起弯曲 ,平周壁凹陷。
2. 8 三裂叶葛 (P . phaseoloides ,图 1中的 15, 16) 上表皮
角质层纹交织成不规则粗网状 ,垂周壁突起 ,波状弯曲 ,平周
壁略下陷。下表皮散布有无规则细针状的角理 ,气孔椭圆形 ,
垂周壁被较密的雪花状附着物。
2. 9 密花葛 (P . alopeculoides ,图 1中的 17, 18) 上表皮
角质层纹成不规则状 ,垂周壁突起 ,波状弯曲 ,平周壁略下
陷 ,密被雪花状附着物。下表皮密布细针状的角质纹理 ,气孔
椭圆形 ,副卫细胞沿平轴方向具显著的角质纹理。
3 讨 论
由于葛属植物的花期短 ,给分类鉴定带来一定的困难。
我们对叶表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发现种间有一定的鉴别特
征 ,有助于分种鉴定。加上葛属植物叶片较大且易采 ,故有一
定的实用意义。 葛属 8种、 1变种植物叶上下表皮的角质纹
理、密度 ,附着物 ,垂周壁、平周壁及气孔形状等特征均各不
相同 ,据此叶表面以及花粉和花冠表面的显微特征 ,可作为
·996· 第 二 军 医 大 学 学 报Acad J Sec Mil Med Univ 2000 Oct; 21( 10)
⒇ [作者单位 ] 1.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 ,上海 200433;
2. 基础医学部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
[作者简介 ] 曾 明 ( 1965-) ,男 (汉族 ) ,博士 ,现在华东师范大学化
学与生命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
图 1 叶上下表皮表面特征电镜扫描照片 (奇数为上表皮 ,偶数为下表皮 ,× 500)
1, 2: 野葛 ( P. lobata ) ; 3, 4: 粉葛 (P . thomsoni i ) ; 5, 6: 峨嵋葛 (P .omeiensis ) ; 7, 8: 山葛 ( P. lobata v ar. montana ) ; 9, 10: 食用葛 (P . ed ulis ) ;
11, 12: 苦葛 (P . p edun cular is) ; 13, 14: 黄毛葛 ( P. calycina ) ; 15, 16: 三裂叶葛 ( P. phaseoloides ) ; 17, 18: 密花葛 (P .alopeculoides)
葛属植物间的显微鉴别的依据 ,同时亦可作为葛属植物分类
的参考。
[关键词 ] 葛属 ;叶表面特征 ;显微镜检查 ,电子 ;扫描透射
[中图分类号 ] R 282. 71 [文献标识码 ] B
[参 考 文 献 ]
[1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中国药科大
学 ,等编著 . 中药志 (第 1册 ) [ M ]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3. 563-568.
·997·第 10期 . 曾 明 ,等 .国产葛属药用植物叶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2 ] 曾 明 ,张汉明 ,郑水庆 ,等 . 中国葛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 J]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1998, 19( 6): 600-602.
[3 ] 曾 明 ,张汉明 ,郑水庆 ,等 . 花冠表面角质层在葛属植物及生
药葛花鉴定中的意义 [ J] . 中国中药杂志 , 1998, 23 ( 7): 387-
389.
[4 ] Stues sy TF. Th e systematic evolu tion of comparat ive d ata. In:
Stues sy TF. ed. Plan t taxonomy [M ] .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1990. 222-223.
[收稿日期 ] 2000-05-24 [修回日期 ] 2000-08-04
[本文编辑 ] 姚春芳
·经验交流·
[文章编号 ] 0258-879X ( 2000) 10-0998-02
RP-HPLC法测定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及应用
钱 方 1 , 王玉亮2 , 刘皋林 1 , 邓渝林 1 , 包 军 3
⒇
拉莫三嗪 ( lamo trig ine, LTG)为一种苯三嗪类的广谱抗
癫 药 ,在 1998年被美国 FDA批准用于癫 局限性发作的
辅助治疗。由于其半衰期较长 ( 24~ 30 h ) ,可以 2次 /d给药。
有许多研究报道该药安全、有效 ,有效治疗浓度为 1~ 4
μg /ml,临床应用不断增加 [1, 2 ]。 由于该药与当前所用的抗癫
药如丙戊酸、卡马西平在药代动力学上的相互作用 ,导致
个体间血药浓度差异较大。因此 ,我们建立了一种高效、灵敏
的 RP-HPLC法测定人体内的 LTG血药浓度 ,为临床合理
用药提供依据 [3, 4 ]。
1 材料和方法
1. 1 仪器和试药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 (美国 Water s
公司 ): 包括 Wate rs 510泵 , Wat ers 486紫外检测器 , M illi-
po r e 2010色谱工作站 , Rheodyne 7725型六通进样阀 ,配以
20μl定量管 ; Beckman低温冷冻离心机 (德国 Beckman公
司 ) ; XW-80型涡旋混合器 (上海医科大学仪器厂 )。 LTG片
(英国 Wellcome公司生产 , 50 mg /片 ,批号 B739A) ; L TG
对照品 (英国 Wellcome公司提供 ,批号 1556);辛烷基磺酸
钠 ( SOS,光谱纯 ,日本 Tokyo Kasei Kogyo公司生产 ) ;乙
腈、甲醇为国产光谱纯 ;乙酰苯胺及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
为重蒸馏水。
1. 2 色谱分离条件 分析柱为 Sino Chrom C18 ( 250 mm×
4. 6 mm, 5μm)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腈∶ 0. 01 mo l /L磷酸盐
缓冲液 ( pH 3. 5,内含 SOS 0. 005 mo l /L ) ( 28∶ 72) ,流速为
1. 0 m l /min;检测波长 265 nm; 0. 005 AUFS;室温。
1. 3 患者 59例癫 患者按其治疗状况分成 4组: LTG治
疗组 4例、 LTG+ 丙戊酸治疗组 32例、 LTG+ 卡马西平治疗
组 12例和 LTG+ 丙戊酸+ 卡马西平治疗组 11例。 LTG口
服给药剂量分别为 ( 1. 89± 1. 56) , ( 2. 03± 1. 02) , ( 2. 17±
0. 61)和 ( 2. 07± 0. 64) mg /( d· kg ) ,于开始治疗后 8 d
( LTG+ 丙戊酸组在治疗后 20 d )清晨服药前空腹抽血 2
ml,测定 LTG的血药浓度。
1. 4 血样预处理 精密吸取血样 0. 5 ml,加入 0. 5 m l冷乙
腈 ,涡旋混合 10 s,冰水中放置 10 min,离心 2 000 g× 15 min
( 4℃ ) ,移取上清液再次离心 2 000 g× 15 min( 4℃ ) ,取 20μl
上清液进样。 LTG、乙酰苯胺保留时间分别为 13. 3和 8. 6
min,分离效果良好。 色谱分离结果见图 1。
图 1 LTG的 HPLC图谱
A: 空白血清 ; B: 样品
2 结 果
2. 1 标准曲线 取 450μl人空白血浆 ,加入 25μl 60μg /ml
乙酰苯胺内标液 ,分别加入适量的 LTG对照品液 ,配制质量
浓度为 0. 5, 1. 0, 1. 5, 2. 0, 5. 0, 10. 0μg /ml的血浆样品。 按
1. 4项下操作 ,以 L TG浓度 (c )与 LTG /内标峰面积比 ( A )
作线性回归 ,得回归方程: A= - 4. 601 3× 10- 3+ 0. 051 25
c, r= 0. 999 2(n= 5)。说明血药浓度在 0. 5~ 10. 0μg /ml范
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 2 最低检测限 按 S /N= 3计算 ,血浆中 LTG最低检测
浓度为 0. 2μg /ml。
2. 3 回收率和精密度 取 450μl人空白血浆 ,加入 25μl 60
μg /ml乙酰苯胺内标溶液 ,分别加入 L TG对照品液 ,配成质
量浓度为 1. 0, 2. 0, 10. 0μg /ml的标准血样。 按 1. 4项下操
作 ,计算。 回收率分别为 ( 102. 0± 13. 7)% ; ( 90. 2± 14. 0)%
和 ( 100. 9± 2. 7)% (n= 5)。日内 RSD分别为 5. 0% , 1. 1%
和 0. 7% ( n= 5) ;日间 RSD分别为 6. 4% , 2. 2%和 1. 2%
(n= 5)。
2. 4 干扰实验 取临床常与 LTG合用的抗癫 药物卡马西
平、丙戊酸 ,配制成质量浓度均为 10. 0μg /ml,各取 20μl进
·998· 第 二 军 医 大 学 学 报Acad J Sec Mil Med Univ 2000 Oct; 21( 10)
⒇ [作者单位 ] 1.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药学部 ,上海 200003; 2.
药学院 1996级实习生 ; 3. 长征医院小儿科 .
[作者简介 ] 钱 方 ( 1965-) ,女 (汉族 ) ,硕士 ,主管药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