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豇豆属的分类历史与现状



全 文 :作物品种资源 19 9 2年第 4期
戴豆属的分类历史与现状
陈一舞 林黎奋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所 )
摘要 本文简述 T 自1 8 2 4年S a v i第一次命名血豆属 ( 犷i夕n a ) 至 1 9 7 8年 Ma r e e li a l及其合
作者进行的主要分类工作的简要历 史过程 。 对红豆属内几个栽培种的学名 变更做 了回顾 , 并
甘血豆属的分类工作做 了展望。
关钻词 办豆属 莱豆属 分类
1 8 2 4年 S a vi 确立了愈豆属 (犷匆 an ) , 的一些种转移到其他属或最新确立的属中。
迄今对原丈豆属的概念及所包含的栽培种已 但使菜豆属和吏豆属复杂的分类朝着更为符
进行了重大的修正与调整 , 同时围绕莱豆属 , 合自然属性而迈出重要的一步 是 1 9 5 4 年由
(尸h “ s eo lu s) 与斑豆属分类界线的确定 展 W i l c z ek 完成的。 他基于两个基本性状 , 即
开了讨论与研究 , 因为这一问题关系到许多 托叶在着生点下伸长 , 柱头有咏并伸长超出
种的归属问题 。 目前被划入吏豆 属 的许 多 柱头 , 将绿豆从菜豆属转移到可豆属 。 定名
种 , 象绿豆 (厂 . ar d `a才a L . ) 、 黑吉豆 (厂 . 为厂 . ar d i a f a ( L . ) W I l e z e k 。
m u即 o ( L . ) H e p p e r ) 、 小豆 (犷 . a n夕u l卜 V e r d e o u r t 在 1 9 7 0年从形态 学 、 花 粉
ir : (L
.
) O h iw & O ha hs i)
、 饭豆 ( F . 学 、 细胞学和化学分析等方面研究了有关菜
“ 。 b e l la *a ( T h u n b ) o il w i & O h a s h i ) 、 豆属和斑豆属之间的区别 , 对莱豆属的范围
和乌头叶菜豆 (犷 。 a co ” 消 fo “ a ( J a c q ) 进行修正 , 仅把形态特征非常相 近 的 菜 豆
M a r e e h a l ) 曾划为菜豆属 。 分类研究 不仅 ( P . v u l夕a r i s L . ) 、 利马豆 ( p . l u n a t u s
关系到物种的起源 、 演化和形成等重要理论 L . ) 、 多花菜豆 ( P . co C i en us L 。 ) 等
问题 , 而且可对种质资源的搜集 、 考察 、 整 保留在菜豆属内 , 并将菜豆属 的形态特征描
理提供依据 。 因而回顾可豆属研究的历史 , 述为 ( 1) 托叶基部不伸展 ; ( 2) 龙骨瓣和
无疑对今后的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花柱有一个以上的螺旋状卷曲 , ( 3) 龙 骨
或豆属的分类简史 瓣无突起物 ; ( 4) 花粉表面无粗网状结构 。
S a v s ( 1 5 2 4 ) 最早以犷 . 1“ * e o l a ( Ja e q ) M a r e e h a l等人 ( 1 9 7 5、 1 9 5 1 ) 研究了 典 型
B e n t il为斑豆属的典型种确立了斑 豆 属 , 并 的菜豆族 ( P h a s e o l a s t r a e ) 中的 1 7 7个 样
将其形态特征描述为龙骨瓣稍弯 , 在低于柱 本 , 从器官学 、 细胞学 、 抱粉学 和 幼 苗 特
头内侧的花柱上具背毛 。 根据这 样 一 个 定 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 其结果再一次支
义 , 1 5 4 2年 W a l p e r s 将戴豆种 从 扁 豆 属 持 T V e r d e o u r t的观点 , 并认为钩状茸 毛的
(刀ol ic h o s) 中转移到斑豆属 , 这一结论 被 存在 、 宿存苞片 、 花轴上有无蜜腺等性状能
M ar ce ha l ( 1 9 7 8 ) 等人所证实和接受 。 清楚地区别菜豆属和可豆属 。 同时确定了斑
林奈 ( 17 5 3) 划分的菜豆属在当时是比 豆属的特征为 (1 ) 托叶在着生点以下伸长 ,
较复杂的 , 包含的各个种中, 既有花柱卷曲 ( 2) 花序轴节间缩短 ; ( 3) 具咏的花柱超
的 , 又有弯曲的 , 而雍豆属和扁豆属的花柱 出柱头 ; ( 4) 具三孔的花粉 ; ( 5) 花粉外
从稍弯到或多或少的具右旋角, 因而在菜豆 壁具一大的网状结构和粒状覆盖结构 。 同时
属和斑豆属之间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从上 将可豆属分成 7个亚属 , 可豆种属于斑 豆 亚
个世纪开始 , 许多植物学家陆续将菜豆属中 属 (厂匆 an S ub g en uS ) ,绿豆 、 黑吉豆 、 饭
落了
豆 、 小豆 、 乌头叶菜豆这些起源亚洲的种被 D . an 卯了a r l’s W ild . , 1 9 0 9年又被划入菜豆
划入小豆亚属 ( C e r e t o t r o 尸` 5 5 扭b g e n u s ) 。 属 , 定名为 P . a彻 。 ! a r 蓄: ( W i l l d ) W i g h t
至此 , 对武豆属的分类修正被认 为 较 为 合 1 9 5 3年 O h w i创立左却 kl’ a属 , 并将小点 划 入
理 。 目前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 ( BI P G R ) 其内 , 命名为月 . an 卯 l ar 沁 (W m d ) O h侧 。
就是采用此系统对可豆属进行分类的 。 直到 1 9 6 9年 O h w i & O h a s il 发 现 确 立
就豆属内各栽培种学名的演变 月翔 k2’a 属的不妥 , 将其废除 , 把小豆列入贝
1
. 斑豆种 : 可豆种曾属于扁豆属 , 1 8 2 4年 豆属 , 又重新定名 为犷 .盯奴 lar 沁 ( W il d)
W al p
e r s将其转入见豆属 ,定名为厂 . un 夕。沁。 O h w i & O h as il 。

aI fa (L
.
) W al p
. 。对种以下的分类目前尚 5 . 饭豆种 : 饭豆最初在扁豆属 , 学名为
无统一的见解 , 根据荚果的长短 和 着 生 特 D . 。。 b le lat 琳 T h u n b , 而后划入菜豆属 ,
性 , 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 即普通虹豆型 、 并有二个学名 即尸 . ca /ca ar 才二 R o x b和尸 .
长斑豆型和短荚可豆型 。 有些学者认为它们 p u bes ce sn BI . 。 其后的学名更改与小 豆 同
是亚种间的差异 , 分别定 名 为犷 . 。 , 夕。 ` e u一 步 , 即 1 9 5 3年 O h w i命 名 为姓 : u庵了a 。跳 b e l l a t
l
a 矛a ( L . ) W a lp s s p . u 。口。 `e u l a矛a , F . ( T h u n b ) O五 w i 和 19 6 9年 O h 二 · i & O h a -
。 n夕 u£e u l a t a s s p . s e s q u ` p e : Za l£s ( L . ) s h i 命名的厂 . 。 。 b e l l a矛a ( T h o n b ) O h w s
V e r d 。 . ; 厂 . o n g “ f e o l a矛a s s p . e y l了n j r `e a & O h a s h主。 而 早在 1 8 7 6 年 , K u r : 就提出
( L
.
)
v a n E s e l t i n e
。而另 一些学者则认为 将P . c a , e a r a才。 5 R o 二 b ( 即 亚 洲 饭 豆 ) 划
它们是种间的差异 , 学名分别为厂 . sl’ en sn l’s 入可豆属 , 但不知何故当时朱得到分类学家
(L
.
) H a s sk
. ; 厂 . se sq 川eP da 儿。 (1
, .
) 的足够重视 , 致使 近子f年后才被 正 式 划 入
F r u w i r t h
. ; 犷 . e 夕 l£n j r £e 。 ( L . ) S k e e l s . 。 歹1!豆属 。
2
. 绿豆种 : 原名有二个 , 尸 . ar 击时二 6 . 乌头叶菜豆 : 此种最初属莱豆属 , 学
L
. 和 P . a o r e o s R o x b 。 直到 1 9 5 3年O h w i认 名为 P . a e o o f t `f o f i a J a e q 。 M a r 。 e h a l ( 2 9 6 9 )
识到 C er et of or 州 : 中的一部分种不应保 留在 将其 归入斑豆属 , 定名 为 厂 . ac 。 。 l’t f ol 角
菜豆属 , 因而创立了一个新的 月 z o k£a 属 ,将 ( J a e p ) 入花a r e e h a l 。
绿豆定名为理 . ar d i成 a ( L . ) O h w i 。 人I a e一 问题与展望
k a w a ( 1 9 5 5 ) 基于幼苗性状的不 同 , 建 议 尽 管 目 前 许 多 学 者 对 M a r e c l al 等
将 C er et of or 川 。再次分为二个独立的月 : uk l’a ( 1 9 78) 发表的分类系统表示赞同 ,但 S m ar t
和 R “ d au 属 , 将绿豆划入 R 。厅ua 属 , 定 名 为 ( 1 9 8 0) 对此系统进行评论认为 , 如此大的斑
R
. 。盯。 : (如 x b) M ae ka w a 。 1 9 5 4 年 豆属包括了太大的变异范围 。 作为一个事例 ,
w il
o z e k首先将绿 豆归入虹豆属 , 命名为厂 . 他提到小豆亚属是一易 一与其他亚 属 鉴 别 的
ar :d’ af a ( 1 , . ) w i l c z e k , 这一学名 目前被广 自然组群 , 且存在着起源地和遗传基质的差
为采用 , H e p p e r 则将 “ a 。 。 su ” 也 划 入或 异 , 如小豆亚属起源于亚洲 , 其他大部分亚
豆属 , 定名为 : 犷 . 。盯。 : ( R o 二 b) H e p p e r 。 属起源非洲 。 鉴于此他建议将小豆亚属上升
3
. 黑吉豆种 : 原名为尸 . 、 油夕。 L . 。 M a 一 为属的水平 。 而玉恤 r e c h a l ( 19 8 2 ) 则 提 出
sa m un
e 于 1 9 5 5年将其划入 O h w i 新 创 立 的 保持大可豆属的必要性 , 因为属的分解有可
月翻 k:’a 属 , 定名为月 . 。 朋夕。 ( L . ) M as a 一 能 一导致忽视组群的连续性与亲缘性 。
m un
e 。 而后 1 9 5 6年H e p p e r正式将它归入可 本文作者利用数值分类法与同工酶对斑
豆属 , 定名为厂 . m翻 g 。 ( L . ) H e p p e r 。 豆属的分类进行了再研究 , 结果认为将绿豆
4
. 小豆种 : 小豆最初属扁豆属 , 学名为 等小豆亚属内的栽培种从菜豆属划出更符合
作物品种资原 1`。2年第`期
中国栽培苦荞的籽粒性状分析
杨克理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所)
摘婆 通过分析我国5 0余份 栽培苦荞品种的籽粗性状 , 基本弄清楚 了栽培 苦荞拉形 、
粒 色的生态分布状况及籽粒大小 的生态分布规律 。 通过测量计算 4 25 份苦荞品种的籽 粗长宽
比 , 提出了划分苦荞籽杜形状的数量指标 , 并时籽杜性状与起源进化关 系进行 了初探 。
关健词 栽培苦荞 籽杠性状 生态分布
荞麦种子的籽粒形状 、 颜色是区别其品 粒 (大于 2 59) 。
种的重要性状 , 在荞麦分类研究中也被作为 籽粒长宽比 ( L / W ) 的测定方法 : 取 10
分类的因素。 苏联 A . C .克罗托夫根据 荞麦 粒正常成熟的种子 , 顺序排列整齐 , 分别测
果实的形状和颜色 , 把荞麦划 分 为 12 个变 其长 、 宽 , 计算长宽比 。
种。 荞麦品种的分类在我国尚未有人研究 , 结果与分析
本文对我国栽培苦荞的籽粒性状进行分析 , 一 、 栽培苦荞籽拉性状的生态分布特 点
目的在于了解我国栽培苦养的籽粒概貌 , 提 1 .籽粒形状与粒色的生态分布
出划分苦荞籽粒形状的数量指标 , 为荞麦品 《 中国荞麦品种资源 目录 、 》 的 5 36 份 苦
种的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荞地方品种中 ,灰色品种 2 14 份 , 占39 . 昭 , 棕
材料与方法 色品种 164 份 , 占30 . 6% , 褐色品种 81 份 , 占
以我国各地搜集的栽培苦荞 资 源 为 样 1 5 . 1% , 黑色品种 7 份 , 占1 4 . 4% 。
本 , 观察各个品种的籽粒性状 , 包括粒形 、 5 09 份苦荞资源中 , 长 锥形品种 235 份 ,
粒色 、 长宽比和千粒重 , 并参考各地的观察 占4 6 . 2% , 短锥形品种 1 48 份 , 占2 9 . 1% , 圆
结果 , 样本数占我国目前搜集的栽培苦荞资 (桃 ) 形品种 10 了份 , 占21 % , 不规则 形 品
源的 80 % 以上 ,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种 19 份 , 占3 . 7% 。
籽粒颜色划分 为 黑 、 褐 、 棕 、 灰 四 种 华北地区 ( 山西 、 内蒙古 ) 以长锥形 、
基本色 , 其中有深浅程度的 不 同 , 如 有深 褐色品种为主 , 不同粒色的 71 份品种中 , 褐
褐 、 浅褐等色 。 籽粒形状分 长 锥 形、 短 锥 色占7 0 。 4% ,灰色占2 8 . 2% , 黑色占1。 4% 。
形 、 圆 (桃 ) 形和不规则形。 籽粒大小按全 不 同粒形的 64 份品种中长锥形占71 . 9% , 短
国统一标准划分 , 小粒 (小 于 15 9) 、 中粒 锥形占1 7 . 2% ; 圆 (桃 ) 形 占1 0 . 9% 。
( 1 5
.
1~ 2 0 9 )
、 大粒 ( 2 0 . 1~ 2 5 9 ) 、 特大 西北 (陕西 、 甘肃 ) 和青藏地 区 , 以长

生物自身的自然属性 , 同时发现这些栽培种
与斑豆种确实存在很大差异 。 是否将小豆亚
属提升为属有待进一步研究 `
近 30 年来之所以对可豆属分类的研究有
了长足的进展 , 应归功于大批原始材料的搜
集和性状的鉴定 , 特别是野生种和近缘种的
收集 。 不容置疑的是 , 未来的研究 , 特别是
在生物分类学 、 化学和生物地理学领域的研
究 , 将会更好地解释属的多样性 , 这对育种
学和植物分类学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
主婆今考文献
( l) 龙静宜等 .食用豆类作物 . 北京 : 科 学出版社 , 19 8 9
( 2 )V
e r d e o u r t B
.
S t
u
d i
e s i n t h
e
L
e g u m i n o s a e一
P
a p i l i
o n o i d a s e f
o r t h
e
F l
o ar o f T r o p i e a l E a s t
A f r i e a IV
.
K
e w B u l le t i n
, 1 0 7 0 , 2 4 ( 3 )
( 3 )B
a u d o in J P
, a n d M a r e e h a l R
.
M u n g b e a n
P
r o e e e d i n g o f S
e e o n d I
n t e r n a t io n a l S y m p o s i -
u m
,
T
a x o n i m y a n d E
v o
l
u t i o n o f G
e n u s V ig n a
1 9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