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我国刺楸属植物资源与综合利用研究



全 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2 0以 , 19 (4 ) : 14 2 一 l朽
J
o u m al Of N o rt h
wes
t
oF er
s t口 U n ive 招 i ty
我国刺揪属植物资源与综合利用研究
贾 夏` , 朱 玮 , , 张 檀 , , 吴 越“
( 1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 杨陵 71 2 10 ;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学院 , 陕西 杨陵 71 21 0 )
摘 要 : 就我 国近年来刺椒属植物的资源与综合利用 , 评述 了其种苗繁育和造林技术 ,病 虫害
防治技术 ,木材结构 、物理力学和声学等材性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 刺袱 ; 资源 ;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 : 5 789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 1一46 l( 2 0( 科 )04 刃 142 撰
O n R e s o u cr e s a n d C o m Per h e n s i v e U t i l i z a t io n o f aK loP
a n ax in Ch in a
J认 儿 a , , z H U w ie , , Z H A N G
( 1
.
oC l拓尹 of L诉 cS 比~
,
N 『翻 一几`人 刀矛谊 J. of A邵 。 几d oF .r
2
. 肠止吻己 of oF res 勺 , N甲 cS i一几 c人 nU 她 of A那 a dn 声’O r . ,
T a云2 , W U Y u e Z
,
1’a 咭l云叮 , 5加~ 7 12 10
,
hC沁
aY昭 11昭 , 5从协而 7 12 10 , hC 俪 )
A加 t ar e t : A d v an e e s i n ht e er s e a cr h of aK 师 a ~ ar e er v i e w e d o n er so u cr e s a n d e om P er h e n s i v e u it l i z a t ion i n t h e
er s p e e ts o f s e e d l i n g an d
s il v i e u l tu er
,
th e p er v e n ti o n a n d e o n t olr of di
s e a s e s a n d i n s e e st
,
w o o d s tm
e t u er
,
p h y s i e o
-
m e e h a n i e a l a n d a e o u s ti e P or p e币e s , t h e e xP fo i at t io n a dn u t i liazt i o n .
K e y w o r ds : aK 帅a n。 ; er so u cr e s ; e o m P er h e n s iv e u ti l iaz t i o n
刺揪是五加科 ( A ar h ac e ae ) 刺揪属 (而亡叩 a ~ )落叶 、 阔叶乔木 。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 t ` l , 刺揪属有
一刺揪原变种 ( K s eP t e m勿b。 ) , 2 变种 : 深裂刺揪
( .K
s甲 tem lo bus va r . ~ ilon
叨icz i) 和毛叶刺揪 ( .K
s
eP 切汕b o va r . m a召n诉c 。 ) ; 余清珠 〔Z J在此基础上依据形态一地理学方法建立另一新变种 ,并用同工
酶方法进行 了检验 , 经鉴定命名为毛脉刺揪 ( K
seP 加 m肠“ v ar . oP los 。 ) ,后经木材构造研究得到进
一步确认 〔’ 」。 刺揪在我国广布于东北南部 、 华北 、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北 ( 除新疆 、 宁夏 )及西南等地 ,
常与其它阔叶树种混生 ,适应性强 , 在阳坡或石质山
地也能生长 ,但多呈灌木状 。 此外朝鲜 、苏联 、 日本
亦多产 t 4剧 。 研究结果表明 [6 ,7] , 刺揪是一种中性偏
阳树种 , 深根性 , 速生 , 根孽能力强 , 出材率高 ,抗二
氧化硫 、氯气性强 , 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林树种 , 在陕
南 、关中地区可作为大 、中径材培养 ,其材质优良。
刺揪种子含油量达 38 % , 可作为工业用油 , 树
皮及叶含靴质 , 可提取拷胶川 , 其皂昔类化学成分
具有 明显 的药理活性 s[] 。 由此可见 , 刺揪生长 迅
速 ,用途广泛 ,极有推广开发和利用 的价值 。 也正因
为如此 ,在国内砍伐破坏较为严重 ,致使刺揪资源 日
趋稀少 , 已被列人珍稀树种 ,禁止采伐 。 因此 , 国内
自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对刺揪属植物的研究主要
集中于林木培育乃其病虫害防治 、 木材结构和性能 、
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 这些研究和实践不仅
为刺揪人工林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积累了经验 ,而
且也为刺揪属植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提供了可
靠的依据 。
1 刺揪属植物的资源培育与保护
1
.
1 资源培育
植物资源培育是其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前提 , 但
刺揪属植物的种子休眠期长达 l a 以上 , 在一定程
度上限制了该树种的发展 , 国内对刺揪属植物资源
培育的研究和实施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和陕西省 。
为了找到解除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 , 黄玉 国
等仁9 一 ’ 2 」先后对刺揪种子胚休眠 、抑制物质 、 内源激
素在刺揪种子层积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在种子休
眠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 结果表明 : ①刺揪种子的休
眠属于复杂的形态 一 生理休眠类型 , 休眠期 6 个月
收稿日期 : 20 3一 10 一 10
作者简介 :贾夏 ( 19 75 一 ) , 女 , 陕西府谷人 ,在读博士 ,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
第 4 期 贾 夏 等 我国刺揪属植物资源与综合利用研究
以上 ,种子成熟时 , 种胚尚未分化完全 , 需先温暖层
积 ,完成胚的生长与发育 , 然后转人低温层积 ,种子
才能解除休眠 , 即种胚必须经所谓的形态后熟和生
理后熟 2 个不同的阶段 , 种子才能获得萌发能力 。
②刺揪种子中的酸性和中性抑制物的主要成分分别
为脱落酸和香豆素 , 二者对 已解除休眠刺揪种子的
萌发和胚根生长有较显著的抑制效应 , 其作用主要
限于对胚分化与生长 。 ③刺揪的果皮 、 种皮和种仁
各部位均含有这 2 类抑制物质 , 且种子在贮藏过程
中会发生抑制物质由外 (果皮和种皮 ) 向内转移 。
④在层积后熟 ,随温暖层积的进行 ,脱落酸和香豆素
水平迅速减少 ,种子完成形态后熟时 ,脱落酸含量降
到最低水平 ,而香豆素在种子完全形态后熟后 ,在转
人低温处理 1 个月时 ,才降至最低水平 。 ⑤除了脱
落酸和香豆素外 ,在种子层积的不同阶段又相继出
现赤霉酸 、叫噪乙酸和玉米素等内源植物激素 ,激素
的相对水平对刺揪种子休眠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 ⑥
根据激素含量的变化 ,可将刺揪种子整个后熟过程
分为 3 个阶段 : 阶段 1 以脱落酸 、 香豆酸和叫噪乙酸
水平迅速减少为主要特征 ;阶段 1 主要表现为赤霉
酸和玉米素含量的上升 ;阶段 1 各种激素处于相对
稳定的状态 ;种子的休眠与否可能主要取决于阶段
n 的状况 。
在上述应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 辽宁和吉林的
林业科技人员又对解除刺揪种子休眠 、催芽 、发芽温
度和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 L` , 一 ’ 7」 ,研究发现对鲜种经
阶段变温催芽试验 ,使其完成形态生理成熟后 , 置气
干状态下贮藏一段时间 ,播种前稍经催芽 ,发芽率达
28 % 以上 , 而选后 的种子发芽率达 53 % ;其催芽处
理的方法除了阶段变温外 , 还有窖藏催芽和昼夜变
温等 ;刺揪种子混沙后先置 10 一 20 ℃ 暖温处理 3 个
月 ,后转 。 一 2℃ 低温处理 2 个月 , 其最适的发芽温
度为 巧℃ 。
刺揪的繁育途径有播种育苗 、埋根育苗及扦插
育苗等 。 但据文献报道刺揪的繁育途径主要是播种
育苗和埋根育苗 ,不宜采用扦插育苗 * 。 播种育苗
包括营养钵育苗和苗床条播育苗等方法 L’ 5 1 , 采用播
种育苗时 , 种子播种深度 0 . 6 一 0 . 7 C m ,播种量 0 . 51
一 0
.
68 k酬hm , 较为适宜 仁’ 9 1。 无性繁殖法中埋根
法效果较好 ,方法简单易行 , 苗木生长迅速助 〕 ;特别
是在种源不足的情况下 , 可以充分利用苗木培育过
程中修剪下来的根段扩大苗木繁育 ,根段的粗度以
0
.
6 一 1
.
2 c m 最好 ,长度以 5 c m 左右为宜 。 埋根时
以斜埋 、浅复土为好 。
吉林和辽宁省十分重视对刺揪造林技术的研究
和推广 ,早在 1982 年厉凤午仁” 」就对培育绿化大苗 、
营造用材林和母树林等刺揪造林技术进行了论述 ,
随后刘财富等 f ’ `〕承担的 “ 六五 ” 攻关课题解决了刺
揪造林及成材技术难题 , 而徐绪双等人仁” 〕的研究表
明 ,刺揪造林当年幼树埋土防寒技术措施对成活率
具有 良好的效果 ,其幼苗采用埋土越冬防寒措施可
解决造林初期顶梢的枯死问题 。 此外 ,实行林粮间
作 , 营造混交林 ,对 4 一 s a 生幼树除荫定干 , 防治五
加叶斑病 , 可使人工幼林稳定生长 〔” 〕 ;而刺揪与日
本落叶松的长势和主伐龄基本一致 ,如用其混交造
林 ,能形成理想的针阔混交林 , 可提高林地生产力 ,
改善林地土壤 ,增加林地土壤营养含量 〔24J 。
1
.
2 资源保护
陶大立等 [” ]在冬天用整株刺揪苗进行深休眠
实验 ,结果表明在东北刺揪的休眠期超过 190 d ,顶
芽的休眠大于侧芽 ,一般 10 月就开始休眠 ,深休眠
的解除也正是天气越来越冷 、树木的抗寒性 日益增
加的季节 ,且休眠深度和抗性之间有着负相关关系 。
廖利平 t ’ ` ]等对人工混交林中杉木 、恺木和刺揪细根
养分迁移进行了研究 , 比较分析杉木一恺木和杉
木一刺揪混交林中活细根 N 、 P 、 K 在种间差异的结
果显示 ,前一个混交林中恺木根部 N 可能向杉木根
部迁移 ,而后一个混交林中刺揪根部 K 则可能向杉
木根部迁移 。
刺揪在苗期或快速生长期易出现多种病虫害。
景耀田 1等的研究表明 , 刺揪炭疽病多发在苗干上 ,
发病率为 31 . 4% , 死亡率为 27 . 6% , 该病病原为围
小丛壳菌。 其无 性世代为胶胞炭疽病 。 王 恩利
等厂2 8 ,还发 现 了刺揪叶斑病 , 该病 由五加叶点霉
( hP lr o t ict
o a ca 琳柳a ~ is )引起 , 6 月开始发病 , 主
要危害幼苗 , 5 月中旬展叶起连续喷洒 75 % 可湿性
粉剂 30 一 60 倍液 , 防治有较好的效果 。 此外 ,刺
揪叶蜂的危害也很大 。 刺揪叶蜂主要 以食叶为主 ,
严重危害刺揪的发育 , 90 % 敌百虫防治效果最
佳 t 29 1 。
2 刺揪属植物的木材结构和材性
除了韩丽娟等 [’ o ]对长白山产刺揪木材进行了
解剖学研究外 ,刘盛全等 〔7 , , , 一川还对安徽琅哪山森
林公园刺揪属植物的木材结构和材性进行 了系统研
余清珠 ,吴越 , 刘克斌 . 刺揪引种试验研究资料 ,陕西省农林学
校 , 19 8 5
西北林学院学报 1 9卷
散痕 ,祛风除湿 ,治跌打损伤 、 风湿骨痛等〔’ 吕」;茎皮
可治疗神经痛 , 风湿性关节炎 , 腰部风湿痛39[ ] , 腹
泻 t40 」和疖 、疽和疥疮等〔38 ,40J ,在韩国还作为镇痛 、 消
炎 、抗糖尿病药物 [` , ,4 , 〕 。
另外 ,刺揪属植物树皮和叶中富含抗肿瘤 、 抗
菌 、抗炎活性和抗类风湿 、抗糖尿病作用的单糖链皂
昔成分以及能被人体肠微生物区系代谢为活性成分
的双糖链皂昔 ,有较大的药用价值七. 〕。
3
.
2 木材资源利用
刘盛全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民 31 一 ” ] , 刺揪木材
纹理通直 ,花纹略有光泽 ,干燥迅速 ,加工容易 ,胶接
和油漆性能良好 , 适于做家具 、室内装饰 、工艺美术
制品等 ;纤维长度长 , 综纤维素含量高 , 符合造纸原
料要求 ;木材声衰减率大 、 导热系数低 , 分别具备做
减振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的基本条件 。
3
.
3 野生木本蔬菜资源利用
刺揪嫩芽是五加科山野菜中有独特风味的山野
菜珍品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其野生灌木修剪后大
量生芽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食用量仅次于刺嫩芽和
土当归阳 一 4 ,〕 。 刘广平等〔4 6〕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
测定刺揪中的金属元素 , 用层析法分离 p一胡萝 卜
素 ,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定量测定 , 其结果表
明 ,刺揪嫩芽中含有丰富的钙 、镁及锌 、铁等元素 , p -
胡萝 卜素含量为 25 . 60 林留g ,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
且污染较少的天然绿色食品 。
4 结语
刺揪属植物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林树种 , 其根皮 、
茎皮 、花和叶有较大的药用价值 ,木材适于做家具和
室内装饰且具备做减振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的基本
条件 , 纤维符合造纸原料要求 ,嫩芽是有独特风味的
山野菜珍品。 应当利用现代林木培育技术营造人工
林 ,实现对刺揪属植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 。
参考文献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 (第 54 卷 )
仁M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7 8 . 76 初 .
余清珠 . 刺袱属一新变种【J] . 西北植物学报 , 198 5 , 5 ( 3 ) :
2 3 3一3 5 .
赵志才 , 赵荣军 . 毛脉刺揪木材构造与新变种确立的研究
[ J〕. 陕西林业科技 , 19 4 ( 4 ) : 3 3一6 .
火树华主编 . 树木学 (第 2 版 ) 〔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 0
.
牛春山 . 陕西树木志【M ]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卯 . 9 19 ,
9 2 1
.
I
J,J .
,直
2
卜.L尸
es
ō .J, esJ es, .J一`à
4戈口厂尸. Lr I
究 ,其中包括对刺揪生长性状 、木材解剖特性 、物理
力学性质及化学成分 、木材声学指标及相关性质 、纤
维形态特征及其变异 、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 、木材微
纤丝角与组织比量的变异 、 木材应拉木材性以及木
材幼龄期划分等 。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 ①刺揪生
长迅速 ,材质优良 , 用途广泛 , 有推广开发和利用价
值 。 ②与国内已测过的 3 0 多个树种比较 ,刺揪声学
指标为中等 ;不同部位声学指标以树干中部最大 、上
部次之 、 下部最小 ;刺揪木材的动态弹性模量与静态
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呈显著正相关 。 ③刺揪纤维形
态特征符合造纸原料要求 ;其纤维长度自髓心向外 ,
开始迅速增加 , 17 a 后增加缓慢 , 20 a 后保持相对稳
定 ;沿树干主轴 自基部向上逐渐增加 , 3 . 3 m 处最
长 ,然后又变短 ;纤维弦向直径 、长宽比 、壁腔比径向
变化与纤维长度经向变异模式相似 。 ④木纤维次生
壁 S: 层微纤丝角自髓心向外逐渐减小 , 17 a 左右达
最小值 , 以后又增加 ; 自基部沿树干向上逐渐减少 ,
1
.
3 m 处为最小值 ,然后又增大 ;纤维长度与微纤丝
角度之间联系密切程度比针叶林低的多 ,组织比量
变异因构造组分而异 , 木纤维比量自髓心向外逐渐
减小 , 自基部沿树干向上也逐渐减小 ,而导管比量变
异模型基本上与木纤维比量变异完全相反 ,木射线
比量较前两者要小的多。 ⑤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
异趋势为自髓心向外以曲线形式缓慢降低 ;轴向变
化趋势为自树干基部向上逐渐增大 , 到 5 . 3 m 处达
最大值 ,再向上到树冠基部又变小 。 ⑥刺揪木材应
拉木 2 c m 厚圆盘试样分为应拉区 、 对应区和两侧
区 ,应拉木所含胶质木纤维主要分布在应拉区 ,该区
木纤维组织 比量和基本密度均大于对应区和两侧
区 ,但顺纹抗压强度最低 , 干缩系数最大 ;3 个区纤
维长度和微纤丝角度变化规律同正常木 , 但对应区
和两侧区 17 a 达平衡 ,应拉区则为 2 ;a 此外 , 这 3
个区组织比量的径向变化和解剖特征的轴向变化也
各不相同 ;应拉木微纤丝角大 、变形大 、强度小 ,其纤
维形态指标和纤维组织大于正常木 , 不宜做建筑用
材 ,适于做造纸原料 。 ⑦幼龄期的划分和界定是木
材中幼龄材和成熟材材性比较的基础 , 但对刺揪木
材幼龄期划分的探讨表明 , 根据不同材性指标变异
模式划分出的刺揪木材幼龄期并不相同。
3 刺揪属植物的开发利用
3
.
1 药用价值
刺揪的根皮 、茎皮和花均可人药 〔” 〕 ,是中国 、韩
国和 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传统药材 。 其根皮用于凉血
第 4期 贾 夏 等 我国刺揪属植物资源与综合利用研究 14 5
王恩利 , 金文元 , 张淑雁 . 刺揪叶斑病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 J」. 森林病虫通讯 , 19 5 9 , ( 2 ) : 2 2 一2 3 .
欧阳贵阳 . 刺揪叶蜂生物学观察及防治〔J〕. 江西林业科技 ,
19 8 8
,
( 4 ) : 1 7

19
.
韩丽娟 , 陆静梅 . 长白山产刺揪木材的解剖学研究【J〕. 东北
师大学报 , l卯2 , ( 4 ) : 5 7名9 .
刘盛全 . 刺揪等五种树种木材声学指标及相关性质的研究
〔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19 94 , 2 2 ( 3 ) : 3 75刁 7 5 .
刘盛全 . 刺揪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变异的研究 〔J〕. 安徽农业
大学学报 , 19 9 6 , 23 ( l ) : 6 5 一72 .
刘盛全 . 刺揪木材微纤丝角与组织比量的变异研究 〔J 〕. 安
徽农业大学学报 , 19 6 , 2 3 ( 2 ) : 1 86 一 l叩 .
刘盛全 . 刺揪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 ,
19 6
,
( 10 ) : 9

1 1
.
刘盛全 ,江泽慧 . 刺揪木材应拉木材性研究 〔J」. 林业科学 ,
19 9 6
,
3 2 ( 5 )
:
4 7 0 4 75
.
日 u S Q , J i a n g 2 H . V面at i o n of an a ot m i e al fe a t u二 s i n t e n s i o 。
w侧洲」Of K d帅。 nax s甲忿印山 b。 [ J」. F O m , ytr S r u d f e s in Ch i n a ,
19 9
,
I ( I )
: 4兮石3 .
刘盛全 ,储茵 , 张余才 . 刺揪木材幼龄期划分的探讨仁J 〕. 林
业科技通讯 , 19 9 , ( 8 ) : 9 一 1 .
江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 ( 上册 )【M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 19 55 . 12 7 7 一 22 7 5 .
T ar n s lat ion C om m i t te of D on 罗 u i B o , n ( E n e y e lo pde i a Of o ir e n -
t al M de i e in e )
.
Don g e u i b o , n 仁M」. eS ou l : N am asn 一 da n g ,
19 84
.
12 2 6
.
N am b
a T
.
hT
e e n e邓ol 罗 of t r a d i t i o n a l s in o 一 J a p a l l e se m e d i e i ne
w iht e ol or p i e tu 二 s , V ol . l [ M l
.
o s ak a : H o ik u s ha C o
. ,
tL d
. ,
19 4
`
15 4
Kim T J
.
K
~
二 osu 二 e , lP a n st
.
V o l
.
2 [ M」. 阮加 1 : Se o u l
N at i o n al U n i
vser
i t y P把日 s , 19 6 . 16 9一X() .
K im D H
,
B ae E A
,
P ar k H J
,
et al
.
M e t吐” Ii s m of 命和侧l二
s叫阅 n认 场 h u m an i n t e st in al ba e iter a an d an it ht e u n l a t o id a ir h 6 it s
a e t iv i t y Of th e i r m e t a lx j i tes 〔J 〕. Biol . hP ~
.
B u l l
.
2X() 2
,
2 5
( 1 )
: 6 8刃 1 .
芦泽正和 , 赵淑兰 . 珍贵的山菜 〔J〕. 国外特种经济动植物 ,
19 3
,
( 3 )
: 5 2一3 .
汪有科 ,盛义保 , 陈书文 ,等 . 我国野生木本蔬菜资源开发利
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J 〕.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的 1 , 16 ( 3 ) :
3 7 4 1
.
赵光仪 ,侯爱菊 ,王兴军 . 东北山野菜采摘与加工〔M ] . 哈尔
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19 9 .2
刘广平 ,孙吉红 . 刺揪营养成分分析仁J 〕. 东北林业大学学
报 , 19 8 , 2 6 ( 3 ) : 6 5石 7 .
289
ō .JI、U`7
厂1
l
.
.L
, .J
.
J
nI
门j月」.rLr. lJō.J气esJO入O产resesJ厂飞L
11.J伪.J,i
22
J4内、口j内」r、
L
1
r!l
l0[]叫
[ 1 2〕
ō`
J
,
IJō以6门、,J
厂l. JL. L
洲叫
,胜J飞es勺月ǎ洲内j、ù一lesLr.IL, .Jesù勺O.用压且esresJùIL
[ 3 9 ]叫lsj[
[40 ]
l42
余清珠 . 刺揪调查研究初报〔J了. 陕西林业科技 , 19 8。 ( 5 ) : 4D -
4
.
刘盛全 , 刘秀梅 , 昔兴中 , 等 . 珍稀树种刺揪构造与材性研究
[ J J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l卯3 , 20 ( 3 ) : 29 2 一19 5 .
朱玮 ,贾夏 , 张鞍灵 ,等 . 刺揪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X” , 19 ( 3 ) : 1 19 一124 .
黄玉 国 . 刺揪种子胚休眠的研究仁J ]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19 86
,
14 ( l )
: 3 9礴4 .
黄玉国 . 刺揪种子中性与酸性抑制物质的研究 〔J 〕. 植物学
报 , 19 8 7 , 2 9 ( 3 ) : 28 3一2 .
黄玉国 . 抑制物质在刺揪种子休眠中的作用 〔J」. 东北林业
大学学报 , 19 87 , 15 ( 2 ) : 3 9书 .
黄玉国 ,王文章 . 刺揪种子层积过程中内源植物激素的动态
变化及激素在种子休眠 `朴的作用仁J J . 植物研究 , l 9 9() . l0
( 4 ) : 12 1

12 9
.
马瑞君 , 张育恩 . 刺揪种子催芽和育苗技术的研究【J 1 . 江城
林业科技 , 19 8 9 , ( 2 ) : 5习 .
刘财富 , 刘权忠 , 徐绍惠 . 刺揪种子催芽处理试验研究仁J〕.
河北林学院学报 , 19 0 , 5 ( 2 ) : 10 2一 l以 .
徐绍惠 , 韩忠环 ,刘财富 . 东北地区刺揪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
休眠的研究 〔J」. 林业科技通讯 , 19 91 , ( 2 ) : 1.4
刘财富 , 庞家清 . 刺揪种子的发芽温度「J] . 吉林林业科技 ,
19 8
,
( 4 )
: 2 4一5 .
刘财富 , 赵文华 . 紫锻等种子发芽温度的试验研究【J l . 辽宁
林业科技 , 19 5 , ( 4 ) : 1 2一5 .
厉凤午 . 刺揪育苗造林技术综述〔 J」. 吉林林业科技 , 19 82 ,
( 3 )
: 2 1一5 .
丁继昌 . 播种深度和播种量对刺揪出苗的影响仁J ] . 林业科
技 , 19 8 8 , ( 3 ) : 14 一15 .
姜佐臣 , 金英淑 . 刺揪无性繁殖技术 〔J I . 吉林林业科技 ,
19 8 3
,
( 6 )
: 38
.
4 0
.
刘财富 , 刘权忠 ,徐绍惠 , 等 . 刺揪育苗技术的研究〔J〕. 辽宁
林业科技 , 19 8 5 , ( 2 ) : 5一2 .
徐绪双 ,吴耀先 ,于景利 . 刺揪造林技术的研究〔J〕, 辽宁林
业科技 , 19 8 8 , ( 5 ) : 2 3沥 .
赵荣慧 , 王贺新 , 崔文山 , 等 刺揪人工林培育技术的研究
[ J〕 辽宁林业科技 , 19 1 , ( 6 ) : 10 一16 .
于景利 , 徐绪双 红松 、 日本落叶松与刺揪等阔叶树混交造林
技术的研究 〔J 〕 林业科技通讯 , 19 97 , ( 3 ) : 15 一 17 。
陶大立 , 靳月华 东北几个树种苗木的休眠深度【J 〕. 生态学
杂志 , 19 89 , 8 ( l ) : 1 1一 13 .
廖利平 , 高洪 . 人工混交林中衫木 、恺木和刺揪细根养分迁移
的初步研究〔J ] . 应用生态学报 , 2 0 0(] , 1 1 ( 2) : 161 一164 .
景耀 、杨学军 , 党齐域 . 刺揪炭疽病病原的研究 〔J」. 西北林
学院学报 , 19 3 , 8 ( 4 ) : 3 0 3 5 ·
l920
, ., .J,且,`,`,妇.resesL
勺l.J、J内j月咔月呼4
r. Les
, . IJ, es母ù,J4,`曰
.rLres
、 .l esJrJ64
尸.. LLes
, l.J .J气一`U,``esr.户.t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