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我国柽柳属植物种质资源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全 文 :第 35 卷 第 9 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5 No.9
2007 年 9 月 Journal of No rthwest A &F Univer sity(Na t.Sci.Ed.) Sep.2007
我国柽柳属植物种质资源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荀守华1 ,乔来秋2 ,康 智1 ,何洪兵2 ,陈纪香2
(1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东营市林业局 ,山东 东营 257091)
[ 摘 要]  为了为柽柳属植物的综合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文章论述了柽柳属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
综述了我国柽柳属植物种类的资源调查 、鉴定评价 、收集保存及引种育种情况 , 总结了国内柽柳播种育苗 、扦插育苗
和组织培养育苗的研究现状 ,指出了柽柳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 提出了柽柳属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和
开发利用的建议。
[ 关键词]  柽柳属;种质资源;引种;遗传育种;繁殖技术
[ 中图分类号]  S793.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9387(2007)09-0097-06
Research progress on germplasm resource and propagat ional
technology of Tamarisk L.in China
XUN Shou-hua1 ,QIAO Lai-qiu2 ,KANG Zhi1 , HE Hong-bin2 , CH EN Ji-xiang2
(1 Shandong Academy o f Forest ry , J inan , Shandong 250014 , China;
2 Forest ry Bureau o f Dong yin g Ci ty , Dong yin g , Shandong 257091 , Ch ina)
Abstract:In o rder to of fer reference to integrated applicat ion of species fo r Tamarix L .in China ,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axonomy ,biology and phy si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tama risk , review ed the research ad-
vances on investig ation ,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 collect ion and sto rag e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Tamarisk L ., and summarized gene tic breeding , seeding seedling s , cutting seedlings and tissue cul ture of
Tamarisk L .so as to put forw ard the direct ion of innovative re search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indicated
problems in research of ge rmplasm resources of Tamarisk L..
Key words:Tamari x L.;germplasm resources;int roduction;genetic breeding ;propagational technolo-
gy
  柽柳属(Tamarix L.)植物为堇菜目(Violales)
柽柳科(Tamaricaceae)灌木或小乔木[ 1] 。柽柳属植
物在全世界分布广泛 ,主要生长在温带和亚热带的
干旱 、半干旱 、草原及盐碱地带[ 2] 。欧洲全境除北欧
之外均有柽柳分布 ,非洲北部和西部 、西亚 、南亚 、中
亚至东亚均有柽柳自然群落 ,北美洲从欧亚大陆引
种柽柳后 ,柽柳自然繁殖迅速 ,成为分布广泛的外来
树种之一[ 3-6] ,澳大利亚也引种栽培了柽柳[ 7] 。我国
柽柳属树种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 、半干旱地区以及
华北滨海盐碱地区 ,以新疆 、青海和甘肃三省区最
多[ 2] 。柽柳材质坚硬均匀 ,可用于建筑 ,制作农具 ,
可作造纸 、人造板的原材料。柽柳木材富含硫 ,易
燃 ,是优质薪炭材 ,其嫩枝叶含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
维 、粗灰分等 ,可作牲畜的饲料 ,干燥枝叶是中药材 ,
其味辛 、性平 ,能解表利尿 、发汗解毒 、透麻疹和治关
节风湿病等 。故柽柳是一类生态价值很高兼备经济
价值的树种 。
随着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和城乡绿化水平的提
*[收稿日期]  2006-08-18
[基金项目]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优质抗逆专用林木品种选育”(2005-D99-10)
[作者简介]  荀守华(1963-),女 ,山东历城人 ,研究员 ,主要从事林木遗传育种和新品种保护研究。
DOI :10.13207/j.cnki.jnwafu.2007.09.034
高 ,柽柳这一古老树种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
对其综合研究也逐渐深入。但是多年来 ,国内对柽
柳属植物的研究多集中在分类学 、生物学 、生理学等
方面[ 2 , 8-11] ,对柽柳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投资少 、力
量薄弱 、水平较低 、成果不显著 。为了促进柽柳属植
物种质资源的开发研究 ,提高柽柳属新品种选育数
量和质量 ,使柽柳属植物的综合利用价值得到更好
地开发应用 ,作者对我国柽柳属植物种类的资源调
查 、鉴定评价 、收集保存及引种育种情况进行了综
述 ,对国内柽柳育苗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并指
出了当前柽柳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 ,提
出了柽柳属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
1 柽柳属植物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柽柳属植物枝条纤细稠密 ,叶小 、鳞片状 ,无叶
柄及托叶 ,鳞叶抱茎而生 ,枝叶融合一体 。柽柳的花
小 ,总状或圆锥花序 ,花瓣红色 、粉色 ,稀白色 ,多数
种类春 、夏 、秋三季开花。
柽柳为阳性树种 ,喜光 ,喜热 ,根系发达 ,主根深
可达 8 m ,侧根伸展达 1.5 ~ 2 m 。该属植物抗逆性
强 ,显著特征是抗干旱 、耐盐碱 、耐贫瘠 、抗风蚀和沙
埋。在形态特征上柽柳属植物形成了一系列适应干
旱环境的旱性器官 ,在生理上通过降低渗透势 、积累
渗透调节物质 、调节内源激素变化等生理反应 ,达到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 8-10] 。
柽柳是典型的泌盐性盐生植物 ,茎叶表面具有泌盐
的盐腺 ,体内吸收积累的过多盐分依靠盐腺排出体
外;根部还有拒盐腺[ 11-12] ,对根系周围土壤中的盐分
排斥吸收 。在新疆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要成分 、
含盐量 30 ~ 50 g/kg 的盐土上 ,大面积营造柽柳(短
穗柽柳 、长穗柽柳 、盐地柽柳 、刚毛柽柳 、异花柽柳 、
细穗柽柳)林获得成功[ 2]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以氯
化钠为主要盐分 、含盐量 12 ~ 20 g/kg 的盐土上 ,中
国柽柳能够成活并正常生长[ 13-14] 。
2 柽柳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从世界各国植物分类学家对柽柳属的分类结果
看 ,目前对该属的分类较混乱 ,尚无一个确定的种类
数量。早在 1895年 ,Niedenzu 编写出版了《柽柳属
的分类检索表》 ,书中记载了 67 种柽柳[ 2] 。同年 ,
Eng ler 和 Prant l主编的《植物自然分科志》中记载
了64种柽柳(作者是 Niedenzu)[ 2] 。该卷于 1925年
再版时 , 作者将柽柳属增加到 77 种[ 2] 。1926 年 ,
Arendt主编的柽柳属专著出版 ,书中描述了 63种
柽柳[ 2] 。1990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五十卷第
二分册记载柽柳属约 90 种 , 我国约 18 种 1 变
种[ 15]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研究
员刘铭庭对柽柳属植物分类研究史作过详细介绍 ,
现引用几处我国学者对中国分布的柽柳属植物种类
的研究情况 。
我国近代植物学著作中对柽柳属植物较详细记
述者有周汉潘的《河北习见树木图说》(1934年)[ 16]
和陈嵘的《中国树木分类学》(1953年)[ 17] ,前一书中
记载了 3 种柽柳 ,后一书中记载了 4 种柽柳;1962
年 ,张学忠等[ 18] 发表了“中国西北的柽柳” ,文中记
载了 10 种柽柳 , 其中包括 1 个新种 ———甘肃柽柳
(Tamarix .gansuensis X .Z.Zhang);1979 年 ,刘铭
庭[ 19] 发表了“新疆柽柳属一新种” ,即塔克拉玛干柽
柳(别名沙生柽柳)(T .taklamakanensis M .T .
Liu);同年 ,刘铭庭[ 20] 在“中国柽柳属(Tamarix L.)
种类及其利用”一文中介绍了 18种柽柳;1988 年 ,
张鹏云和刘铭庭[ 21] 发表了“柽柳属四新种” ,即莎车
柽柳(T.sachuensis P.Y.Zhang et M.T .Liu)、塔里
木柽柳(T .taremensis P .Y.Zhang et M.T .Liu)、白
花柽柳(T .albi f lonum M .T .Liu)和金塔柽柳(T.
j intaensis P.Y.zhang et M.T .Liu);20世纪 90年
代后 ,我国学者重点从枝叶形态特征[ 22-23] 、花粉形
态[ 24] 、染色体数目[ 25] 、植物化学分类[ 26] 、DNA 序列
分子系统分类[ 27] 等方面评价鉴定了我国自然分布
的柽柳属植物种类。
1994年 ,刘铭庭发表了“中国柽柳属植物种类
及其地理分布” ,文中介绍了 20种柽柳属植物[ 28] ,
这是目前国内研究柽柳属分类最完整的一份资料。
刘铭庭依据花(包括花序 、花盘 、苞片 、花瓣 、雄蕊 、雌
蕊)、果实和种子 、叶及枝条的性状特征 ,对我国分布
的柽柳属植物进行了系统分类 ,采集模式标本 ,得出
我国产 20种柽柳 ,分别是长穗柽柳(Tamarix elon-
gata Ledeb.)、短穗柽柳(T .laxa Willd.)、紫杆柽
柳(T .androssowi i Litu.)、异花柽柳(T.graci li s
Willd.)、甘肃柽柳(T.gansuensis X.Z .Zhang)、密
花柽柳(别名山川柽柳)(T.arceuthoides Bunge)、多
枝柽柳(T .ramosissima Ledeb.)、多花柽柳(T .ho-
henackeri Bunge)、塔克拉玛干柽柳(别名沙生柽柳)
(T.taklamakanensis M.T .Liu)、细穗柽柳(T.lep-
tostachy s Bunge)、刚毛柽柳(T .hispida Willd.)、莎
车柽柳(T .sachuensis P.Y.Zhang et M .T .Liu)、盐
地柽柳(别名短毛柽柳)(T .karelini i Bunge)、塔里
木柽柳(T .taremensis P .Y.Zhang et M.T .Liu)、垂
9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5 卷
枝柽柳(T .korolkowii Rgl.et Schmalh)、白花柽柳
(T.albi f lonum M .T .Liu)、无叶柽柳(T.aphy lla
(Linn.)Karst .)、金塔柽柳(T .j intaensis P.Y.
zhang et M.T .Liu)、甘蒙柽柳(T .austromongol ica
Nakai)、中国柽柳(别名柽柳 、三春柳)(T .chinensis
Lour.)。其 中 , 无叶柽柳 (T .aphy lla(Linn.)
Karst .)仅在台湾省有引种栽培 , 中国柽柳(T.
chinensis Lour.)在华北 、华东 、华中和西南等地均
有分布 ,其余种类在西北地区均有连续或间断分
布[ 2] 。
柽柳属的上述分类结果在我国学术界仍有争
议 ,其中对白花柽柳这个种尚有争议 ,华丽等[ 27] 用
分子系统学方法和程争鸣等[ 26] 用植物化学分类学
方法进行的鉴定结果表明 ,白花柽柳是一个自然存
在的种。
张道远[ 29] 选取生长习性 、植物形态 、解剖结构 、
花粉特征以及种子微形态特征等共 66个性状 ,采用
简约法对国产的柽柳属 16种植物进行分支分析 ,并
用靴带检验法(Bootstrap)计算内部分支的支持率 ,
分支图表明 ,国产柽柳属植物分为 4个分支 ,分别属
于 Baum[ 30] 所划分的组 Ⅰ及组 Ⅱ中不同的系 ,从一
个侧面说明基于经典分类所划分的组是比较自然
的 ,同意 Baum 的属下分类系统;同时基于分支分类
结果并结合分子证据 ,张道远还对对国产柽柳属间
亲缘关系及有争议种的分类学地位进行了探讨 ,认
为甘蒙柽柳是独立于中国柽柳的种 ,多花柽柳是独
立于多枝柽柳的种 ,盐地柽柳是刚毛柽柳的变种 ,而
叶抱茎呈鞘状的沙生柽柳和莎车柽柳系统学关系很
近 ,是较为原始的一类柽柳[ 31] 。
除此之外 ,柽柳属内还有天然杂种或变种 ,正式
记载的有短穗柽柳的一个变种———伞花短穗柽柳
(T.laxa var.polystachya(Ledeb.)Bunge)[ 15] 。
柽柳属人工选育的栽培品种也已经问世 。乔来
秋等[ 32] 从中国柽柳中选育出 2个优良无性系东柽1
号(T.chinensis`Dongcheng 1 )和东柽 2 号(T.
chinensis `Dongcheng 2 ),已通过成果鉴定并推广
应用 。
3 柽柳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 、引
种和遗传育种研究
3.1 柽柳属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
因柽柳属植物集中分布在新疆 、青海 、甘肃 、宁
夏 、内蒙(西部)等省区 ,其种质资源的调查汇集工作
首先在上述地区开展。1956 ~ 1960年 ,新疆综合考
察队在植被调查中对柽柳种类作了大量研究 ,在植
被分类中划出柽柳群落 ,同时计算出新疆的柽柳群
落面积为 560万 hm2[ 2] 。1959 ~ 1960年 ,中国科学
院治沙队在南 、北疆沙漠考察中 ,对柽柳资源作了较
详细地调查和采集[ 2] 。1960 年以后 ,新疆生物土壤
沙漠研究所 、兰州沙漠研究所 、兰州大学新疆林业勘
查设计院等单位对新疆柽柳属资源先后作了调查研
究 ,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柽柳资源开展了试验研究[ 2] 。
1972年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
吐鲁番治沙站成立 ,此后连续多年开展了柽柳引种
汇集研究 ,至 1985 年共引栽柽柳属植物 15 种[ 2] 。
在此基础上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原
中科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于 1992年建立了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柽柳专类园 ,面积 2 hm2 ,至 2005
年共收集保存了 17种柽柳[ 33] 。柽柳属种质资源的
另一个汇集保存地点是新疆和田地区的策勒县。
1983年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在南
疆和田建立了策勒治沙站 ,至 1988年底引种成活柽
柳属植物 16种[ 2] 。这两个种质资源库的建立 ,不仅
为开展柽柳属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及其多样性保护
提供了条件 ,而且也为柽柳属引种 、育种提供了植物
材料。
3.2 柽柳属植物的引种试验研究
西北地区生长的柽柳种类被引种到山东[ 34] 、河
北[ 35] 、辽宁[ 36] 、黑龙江[ 37] 等地栽植 ,其适应性和生
长表现不尽一致 。乔来秋等[ 34] 于 1998年春从新疆
吐鲁番引进了 13种柽柳 ,在山东省东营市林业局中
心苗圃 、胜利油田七分厂和河口区太平乡分别建立
了柽柳引种试验测定林 3片 ,面积共计 2.7 hm2 。
通过 6 年的育苗和造林试验 ,各种柽柳的保存率和
生长量出现明显差异 ,细穗柽柳 、短穗柽柳 、塔克拉
玛干柽柳 、盐地柽柳和紫杆柽柳 5 种柽柳造林后第
2年即全部死亡 ,这些种类的柽柳在当地不能存活
和正常生长 ,引种不成功[ 34] ;甘肃柽柳 、白花柽柳 、
长穗柽柳 、密花柽柳 、多枝柽柳和刚毛柽柳 6种柽柳
的存活率为 10.0%~ 33.3%,生长量较差 ,需要进
一步驯化。多花柽柳和甘蒙柽柳 2种柽柳的存活率
为 65%~ 80.0%[ 34] ,说明这 2种柽柳在黄河三角洲
滨海盐碱地区存活率较高 ,并能正常生长发育 ,可作
为引种成功的柽柳种类进行推广应用。
杨太新等[ 35] 于 2004年引进 8 种柽柳 ,在河北
农业大学吴桥试验站开展引种试验 ,结果表明 ,在河
北省(吴桥)盐碱地区特定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
下 , 中国柽柳(对照)插穗成活率最高 , 平均为
99第 9 期 荀守华等:我国柽柳属植物种质资源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81.7%,其次为甘肃柽柳和甘蒙柽柳 ,成活率分别为
68.6%和 65.1%,长穗柽柳 、直杆柽柳和多花柽柳
的成活率均低于 10%。
3.3 柽柳属植物的遗传育种研究
目前 ,对柽柳属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报道较少。
2004年 ,山东省东营市林业局选育出 2个柽柳栽培
品种 ,其来源是在黄河三角洲中国柽柳天然林中发
现的 2个变异单株 ,并进行了无性繁殖和遗传表型
测定 ,经评价鉴定 ,这 2个无性系具有枝叶繁茂 ,落
叶期比当地中国柽柳晚 ,其中 1种柽柳品种的花有
明显退化等特征 ,且这些特征能够稳定遗传 ,是中国
柽柳的 2 个优良品种 ,分别命名为东柽 1 号(T.
chinensis `Dongcheng 1 )和东柽 2号(T .chinensis
`Dongcheng 2 )[ 32] 。
4 柽柳属植物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柽柳属树种繁殖容易 ,常用的繁殖方法有播种
育苗和扦插育苗 。此外 ,组织培养育苗也取得了成
功 ,这为进一步开展柽柳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研究以及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
4.1 播种育苗
柽柳种子微小 ,吐絮后种子会随风飞扬 ,应适时
采收 。种子成熟时的特征是蒴果颜色由黄绿变成深
红或紫红色 ,果穗上果实自行开裂吐絮时 ,是采种最
适当的时机。将采回的种子放在通风处晾干 ,使果
实开裂散出带毛的种子 ,这时即可播种 ,新采的种子
发芽率可达 90%以上[ 13] 。若种子不能及时播种 ,要
将种子放在布袋中低温贮藏 ,贮藏温度保持在 3 ~ 5
℃,湿度控制在 70% ~ 75%,这样可以保存 1年左
右[ 13] 。
播种前要选好育苗地 ,整地做畦 。育苗地土质
以沙质壤土为宜 ,勿选在土质粘重或盐分过重的地
区。先将育苗畦灌足水 ,当水未完全渗入土中 、而土
又似露未露的时候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 ,使种子
随水下渗贴附于地表 。李必华[ 13] 研究认为 ,播种后
不要覆土 。董必慧等[ 38] 提出 ,将种子撒在苗床的水
面上 ,然后用木板或树枝击打水面 ,使种子尽快与床
土接触 ,以保证发芽率 ,播种量以 45 ~ 60 kg/hm2 为
宜 ,播种后半月之内每 2 ~ 3 d 用小水浸灌 1次 ,保
持苗床湿润。柽柳播种育苗苗期管理要注意两点:
一是前期要及时浇水 ,保持苗床湿润 ,生长后期要控
水 ,让苗床有干土期;二是要培养大苗 、壮苗 ,即适时
间苗 ,防止苗木过密 ,苗距应在 0.15 m ×0.3 m 或
0.2 m ×0.3 m , 产苗量在 16.5 万 ~ 22.5 万
株/hm2 [ 13] 。一般 1年生苗高可达 1 m 左右 ,第 2年
春季可出圃造林 。
4.2 扦插育苗
扦插育苗又分硬枝扦插育苗和嫩枝扦插育苗 2
种。柽柳硬枝扦插可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扦插插
穗在春季或上年冬季剪穗均可 ,但冬采插穗需窖藏。
李必华[ 13] 的试验结果表明 ,春季随采随插和冬采春
插其扦插成活率没有明显差别 ,但春采可省去冬藏 ,
降低成本。赵延茂等[ 39] 进行的柽柳扦插育苗试验
结果表明 ,插穗长度和粗度是影响扦插成活率和苗
木生长量的主要因素 ,插穗长 15 ~ 20 cm 、粗≥0.50
cm 育苗效果较好;覆盖地膜可明显提高扦插育苗成
活率和苗木生长量 ,且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 ,效果越
显著。李必华[ 13] 以中国柽柳为试验材料 ,将插穗剪
成 20 cm 长 ,用 40 mg/L 的萘乙酸浸泡 24 ~ 48 h ,
或用 60 mg/L 的生根粉浸泡 14 h ,结果表明 ,2 ~ 3
d后插穗发芽率与清水处理无明显差异。荀守华
等[ 40] 也得出了同样的试验结果 ,分别用 100 mg/L
和 200 mg/L 的 ABT1号生根粉浸泡中国柽柳插穗
1 h ,或用 500 mg/ L 浸泡插穗 20 min ,其插穗成活
率较清水处理没有明显提高。由此可知 , ABT1号
生根粉不能显著提高柽柳的扦插成活率。董必慧
等[ 38] 的研究结果表明 ,柽柳插穗用生根粉处理 ,成
活率可达 95%。曹晏等[ 41] 对甘蒙柽柳插穗用 200
mg/L 的 ABT2号生根粉溶液浸泡 30 min ,其育苗
成活率比清水处理增加 7.2%, 平均株高增加
21.2%,平均地径增加 9.2%, 平均侧根数增加
33.3%,平均芽数增加 25%,整株鲜重增加 47.8%。
李必华[ 13] 试验结果表明 ,柽柳扦插育苗的株行距宜
在 20 cm×30 cm 至 20 cm×40 cm ,即以 12万 ~
16.67万株/hm 2为宜。刘铭庭[ 2] 创造的“窄行密植
扦插法”中 ,插穗长 10 cm ,行距 20 cm ,株距 2.5 ~ 3
cm ,成活率达 95%左右 ,每公顷产苗量达到 178.2
万株 ,苗木平均高 1.2 m 。
柽柳嫩枝扦插育苗解决的关键技术是扦插时
期 、气温和插床的湿度 。陈启民等[ 42] 认为 ,插穗应
当在树枝发芽后生长 50 ~ 60 d ,待嫩枝贮藏了足够
的养分 ,日平均气温达到 25 ~ 35 ℃时扦插成活率较
高;此外他们还开展了柽柳全光雾嫩枝扦插试验 ,剪
取插穗时间是在7月初 ,10 d之内插穗生根 ,在 8月
底至 9月初移栽造林 ,成活率可达 90%。
4.3 组织培养育苗
程磊等[ 43] 对中国柽柳进行了组织培养试验 ,以
4月份柽柳幼嫩枝条为外植体 ,通过对培养基的筛
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5 卷
选试验得出 ,起始培养基为 MS+BA 0.5 mg/L ,增
殖适宜培养基为 MS+BA 1.0mg/L ,生根培养基为
1/2M S +KT 3.0 mg/ L , 而且在 MS +KT 3.0
mg/L上 ,50 d可以完成从嫩芽分化到生根的整株培
养全过程 ,生根成苗率达 90%。
李利红等[ 44] 用中国柽柳嫩枝和嫩茎段为材料 ,
研究了其在 6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生根反应 ,结果表
明 ,以 MS培养基生根效果最好 ,生根率达 100%;
其次是 B5培养基 ,生根率达 70%;根的长度和苗的
高度均以 MS培养基最好;加激素的培养基不具有
生根能力 。
5 柽柳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
题和开发利用建议
  综上所述 ,经过全国各地许多单位和科研人员
多年的试验研究 ,我国柽柳属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
鉴定 、收集保存及引种育种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
但存在的问题也较突出:一是缺乏全面 、系统和长期
的种质资源研究利用计划;二是种质资源研究开发
投资不足 ,技术力量薄弱;三是现有种质资源的保存
方式单一 ,种质资源的研究创新利用处于初级阶段 。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对柽柳属植物种质资源的
研究开发利用提出以下建议:(1)制定一套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的柽柳属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方案 ,加
强种质资源的异地保存研究 ,探索离体保存或设施
保存方法;(2)加强柽柳属植物国外引种工作 ,丰富
我国柽柳属植物的种质资源;(3)制定柽柳属植物长
期的育种计划和完善的育种策略 ,广泛开展人工选
择育种 、杂交育种和辐射诱变育种 ,根据区域特点制
定适宜的育种目标 ,开展不同材种 、不同用途的定向
培育研究;(4)加强柽柳属植物遗传基因的分离 、鉴
定和转化研究 ,对其抗盐 、耐旱 、抗寒 、耐涝等抗逆基
因进行开发利用;(5)柽柳属植物是一类综合利用价
值很高的树种 ,除用在西北的荒漠 、半荒漠和内陆盐
碱地区造林绿化外 ,还应在园林盆景造型 、城市绿
化 、绿色通道建设和荒山绿化中开发其价值和用途 。
[参考文献]
[ 1]  任宪威.树木学[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2:238-247.
[ 2]  刘铭庭.柽柳属植物综合研究及大面积推广应用[ M] .兰州:兰
州大学出版社 , 1995:1-142.
[ 3]  Deloach C J , Gerling D , Fornasari L , et al.Biological cont rol
p rog ramm e again st sal tcedar (Tamar ix spp.) in the Uni ted
S tates[ C] .Proceeding 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logical cont rol of w eeds.1996:253-260.
[ 4]  Leon G L , Vasquez A R.Dist ribut ion of tamari sk (Tamari x
spp.)in northern Mexico[ C] .Rangelands in a su stainable bio-
sphere P roceedings of the Fif th Intern at ional Ran geland C on-
gress.1996:312-313.
[ 5]  Zavaleta E.The economic value of cont rolling an invasive shrub
[ J] .Ambio , 2000 , 29(8):462-467.
[ 6]  Gaskin J F , S chaal B A.Hyb rid Tamar ix widesp read in U.S.
in vasion and undetected in native Asian range[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 al Academy of S ciences of the Uni ted States of A-
merica , 2002 , 99(17):11256-11259.
[ 7]  Ful ler M.A thel pine(Tamar ix aphylla)[ J] .Agnote Darwin ,
1992 , 539:2.
[ 8]  翟诗虹 ,王常贵 ,高信曾.柽柳属植物抱茎叶形态结构的比较观
察[ J] .植物学报 , 1983 , 25(6):519-525.
[ 9]  张道远 ,尹林克 ,潘伯荣.柽柳属植物抗旱性能研究及其应用潜
力评价[ J] .中国沙漠 , 2003 , 23(3):252-256.
[ 10]  王 霞 ,侯 平 ,尹林克 ,等.水分胁迫对柽柳组织含水量和膜
透性的影响[ J] .干旱区研究 , 1990 , 16(2):12-15.
[ 11]  张道远 ,杨维康 ,潘泊荣 ,等.刚毛柽柳群落特征及其生态 、生
理适应性[ J] .中国沙漠 , 2003 , 23(4):446-450.
[ 12]  郗金标 ,张福锁 ,陈 阳 ,等.盐生植物根冠区土壤盐分变化的
初步研究[ J] .应用生态学报 , 2004 , 15(1):53-58.
[ 13]  李必华.滨海拓荒植物[ M ]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4:34-36.
[ 14]  陈纪香 ,荀守华 ,徐化凌 ,等.柽柳新品种耐盐能力试验研究
[ J] .山东林业科技 , 2006(2):16-17.
[ 15]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0:142-176.
[ 16]  周汉潘.河北习见树木图说[ M] .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出版 ,
1934:325-328.
[ 17]  陈 嵘.中国树木分类学[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53.
[ 18]  张学忠 ,贾恢先.中国西北的柽柳[ 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 1962 , 11(1):89-104.
[ 19]  刘铭庭.新疆柽柳属一新种[ J] .植物分类学报 , 1979 , 13(3):
53-58.
[ 20]  刘铭庭.中国柽柳属(Tamari x L.)种类及其利用[ J] .新疆沙
漠 , 1979(1):3-6.
[ 21]  张鹏云 , 刘铭庭.柽柳属四新种[ J] .西北植物学报 , 1988 ,
8(4):259-264.
[ 22]  张道远 ,谭敦炎 ,张 娟.国产柽柳属 16种植物当年生小枝比
较解剖及其生态意义[ J] .云南植物研究 , 2003 , 25(6):653-
662.
[ 23]  Zhang Dao-yuan.A cladistic analy sis of Tamar ix f rom C hina
[ J] .Acta-Botanica-Yunnanica , 2004 , 26(3):275-282.
[ 24]  张元明 ,潘伯荣 ,尹林克.中国柽柳科(T amaricaceae)花粉形
态研究及其分类意义的探讨[ J] .西北植物学报 , 2001 , 21(5):
857-864.
[ 25]  翟诗虹.柽柳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 J] .植物分类学报 , 1986 ,
24(4):273-274.
[ 26]  程争鸣 ,潘惠霞 ,尹林克.柽柳属和水柏枝属植物化学分类的
研究[ J] .西北植物学报 , 2000 , 20(2):275-282.
[ 27]  华 丽 ,张道远 ,潘伯荣.中国柽柳属和水柏枝属的分子系统
101第 9 期 荀守华等:我国柽柳属植物种质资源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学研究[ J] .云南植物研究 , 2004 , 26(3)283-289.
[ 28]  刘铭庭.中国柽柳属植物种类及其地理分布[ J] .新疆林业科
技 , 1994(1):5-9.
[ 29]  张道远.中国柽柳属植物的分支分类研究[ J] .云南植物研究 ,
2004 , 26(3):275-282.
[ 30]  Baum B R.The gneu s Tamarix[ M] .Israel :Jerusalem Aca-
demic Pres s , 1978:12-17.
[ 31]  张道远 ,陈之端 ,孙海英 ,等.用核糖体 DNA 的 IT S序列探讨
中国柽柳科植物系统分类的几个问题[ J] .西北植物学报 ,
2000 , 20(3):421-431.
[ 32]  乔来秋 ,荀守华 , 何洪兵 , 等.柽柳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J] .
林业科学研究 , 2006 , 19(2):129-134.
[ 3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吐鲁番沙漠植物园———
柽柳专类园[ EB/OL] (2005-07-13)[ 2006-06-12] .ht tp:www .
tebg.org.
[ 34]  乔来秋 ,王玉祥 ,荀守华 ,等.柽柳引种试验研究[ J] .山东林业
科技 , 2004(6):18-20.
[ 35]  杨太新 ,郭玉海 ,王华磊.不同柽柳种引种试验初报[ J] .中国
种业 , 2005(2):34-35.
[ 36]  孟康敏 ,杨秀清 ,潘文利 ,等.辽宁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及造林
技术研究[ J] .林业科学 , 33(1):25-33.
[ 37]  王士臣.耐盐碱树种———柽柳无性繁殖技术[ J] .现代化农业 ,
1994(10):18-19.
[ 38]  董必慧 ,苏国兴.沿海滩涂柽柳育苗造林及其开发利用[ J] .林
业实用技术 , 2003(7):7-9.
[ 39]  赵延茂 ,刘月良 , 郑秀社.滨海盐碱地柽柳扦插育苗试验报
告[ J] .山东林业科技 , 1997(3):1-4.
[ 40]  荀守华 , 何洪兵 ,陈纪香 ,等.柽柳扦插育苗试验报告[ J] .山
东林业科技 , 2004(6):34-35.
[ 41]  曹 晏 , 魏文龙.ABT 生根粉在甘蒙柽柳扦插育苗中的应
用[ C] .青海农林科技西宁市林业论文专辑.西宁:[ 出版社不
详] , 2002:23-24.
[ 42]  陈启民 ,刘 康 ,朱玉伟 ,等.全光雾柽柳嫩枝扦插及造林技术
试验初报[ J] .新疆林业 , 2004(3):24-25.
[ 43]  程 磊 ,周根余.柽柳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J] .上海师范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 , 30(2):67-71.
[ 44]  李利红 ,李先芳 ,韦小敏 ,等.柽柳生根组织培养的研究[ J] .河
南林业科技 , 2005 , 25(1):30-31.
(上接第 96页)
[参考文献]
[ 1]  金开镟 ,付仓生 ,李振兰 ,等.泡桐丛枝病病原及传播途径的研
究[ J] .中国林业科学 , 1978(4):1-4.
[ 2]  金开镟 ,付仓生 ,李振兰.泡桐丛枝病传毒昆虫研究:Ⅰ [ J] .林
业科技通讯 , 1981(12):23-24.
[ 3]  朱本明.我国植物类菌原体病害及其防治[ J] .自然杂志 , 1987 ,
10(10):757.
[ 4]  朱本明.植物类菌质体病害[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1:108.
[ 5]  杨俊秀.应用32P 和86Rb 对泡桐丛枝病病枝叶吸收磷钾规律的
研究[ J] .林业科学 , 1989 , 25(2):167-170.
[ 6]  王 蕤 ,王守宗 ,孙秀琴.激素对泡桐丛枝病发生的影响[ C] //
泡桐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2:40-46.
[ 7]  杨俊秀 ,胡锦江 ,朱 炜 ,等.泡桐无性系 II· 2等对丛枝病抗
性[ J] .林业科学研究 , 1986(9):36-67.
[ 8]  张锡金 ,田国忠 ,董钦才.温度处理和茎尖培养结合脱除泡桐丛
枝病 LMO[ J] .林业科学 , 1994 , 30(1):34-38.
[ 9]  熊耀国 ,竺肇华 , 何景涛 , 等.抗丛枝病优良无性系 C161的选
育及测定[ J] .泡桐 , 1985(1):28-35.
[ 10]  Yuan.T-L Ovarall O.Th e researches of phytoplasma as sociat-
ed w ith t ree diseases in china[ C] // Programme and ab st racts
of th e fif th internat ional w ork shop on phy toplasm as.北京:中
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1996:7.
[ 11]  H u S Y.A monograp h of the genus paulow nia , t aipei[ J] .
Quarterly Jou rnal of The Taiw an Museum , 1959 , 12(1/ 2):36-
48.
[ 12]  郑万钧.中国树木志[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4:5088-
5097.
[ 13]  裘维蕃.植物病毒学[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5:28-30.
[ 14]  Nelson R R.植物抗病育种———概念和应用[ M ] .河北保定地
区科技情报所 ,译.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79:12-24.
[ 15]  Lanly J P.Ponulas for di sease resis tance[ M] .Rome:Food and
Ag ricultu re Organization of th e United Nations , 1985:19-46.
[ 16]  李传道.林木病害流行与治理[ M ] .北京:林业出版社 , 1995:
24-27.
[ 17]  蒋建平.泡桐栽培学[ M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0:201-
203.
1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