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梨属植物中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全 文 :DOI:10. 3969 /J. ISSN. 1672-7983. 2013. 03. 008
梨属植物中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曲建辉,杜 彬,杨越冬*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
摘要:对梨属植物中天然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
梨属植物中天然活性物质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梨属植物;天然活性物质;化学成分;生理活性
中图分类号:Q9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983(2013)03-0037-06
梨属(Pyrus L.)植物属于蔷薇科(Rosacease)梨亚科(Pomoidease)。我国现有梨属植物 14 种,主栽
系统有砂梨、白梨、秋子梨和新疆梨等,多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1]。梨始载于《名医
别录》,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其味甘、微酸,性凉,果、皮、叶、花、根均可入药,有润燥、生津、清热、化痰
等功效[2]。《中华本草》中收录有刺梨的果实、根和叶,鹿梨的果实和根皮,棠梨的果实和枝叶等作为药
用[3]。近年来医学研究也发现梨有止咳、消炎、利尿、降血压等作用[4 ~ 6]。研究表明,从梨果肉、汁、皮、
叶和核中分离出多种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多酚类、三萜类、甾醇类、黄酮类、多糖类、挥发油等物质。随着
天然产物化学成为研究热点,梨属植物中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本研究综述
了梨属植物天然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等方面研究,并提出其应用展望。
1 提取方法
目前对于梨属植物天然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研究较多,已经由传统的提取方法逐渐转向新的提取
技术。主要有溶剂提取法、超声循环提取法、超高压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1. 1 溶剂提取法
溶剂回流提取法是一种传统的提取方法,具有减少溶剂消耗,提高提取率[7]等特点,因此近年来报
道比较多。
刘旭辉等[8]采用溶剂回流法提取豆梨中多糖类物质,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浸提剂用
量为 15 mL /g(即 1 g原料所用的浸提剂为 15 mL,以下同),提取温度 95 ℃,提取时间 2 h,平均提取率
3. 04%。赵小亮等[9]通过研究杜梨果实中多糖类物质,采用溶剂回流法和正交试验设计,得出最佳提
取工艺:浸提剂用量为 15 mL /g,提取温度 90 ℃,提取时间 5 h,平均提取率为 18. 65%。查慧领等[10]采用
溶剂回流法,通过正交试验对青海软儿梨中黄酮类物质进行提取,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 0. 95,
浸提剂用量为 30 mL /g,提取温度 80 ℃,提取时间 3 h,总黄酮在软儿梨中的质量分数为 0. 000 189。
该提取方法虽然提取率比较高,但提取时间长,成本高,杂质含量高,料液长时间受热,很容易破坏
其中的有效成分。
1. 2 超声循环提取法
超声循环提取法也就是传统的超声提取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提取时间短、温度低、提取率高,一般
在室温下操作,室温提取可以保护有效成分不被破坏[11]。
赵玉卉等[12]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和常规水浴法提取杜梨多糖,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法比常规水浴法提取杜梨叶片多糖效果更好,两种方法提取多糖的质量分数分别是 0. 215 2 和 0. 104 1,
因此,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可作为杜梨叶片多糖提取的首选方法,但微波提取时间长活性物质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09231005D)。
* 通讯作者,女,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化学。E-mail:kycyyd@ 126. com。
收稿日期:2013-09-23
容易被破坏,应控制微波提取时间。
1. 3 超高压提取法
超高压提取法遵循 Pascal原理,即利用 100 ~ 1 000 MPa的压力,辅助以水或油作为压力媒体,使压
力瞬间均匀传递。超高压提取法的优点是:提取率高,耗时短,不会使活性物质结构发生变化。
马佩佩等[13]以库尔勒香梨为原料,采用超高压提取法筛选提取多糖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
力 300 MPa,温度 35 ℃,浸提剂用量 3 mL /g,保压时间 5 min,多糖得率为 4. 34%。同微波法和常规水浴
提取方法相比,超高压提取方法提取率高,提取时间短,不会破坏有效的活性成分,是提取香梨多糖的最
佳方法,但对于不同原材料所需的压强还需进一步研究。
1. 4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SCFE)技术是可以通过调节系统的温度和压力来调节对成分的溶解度,适用于热
敏性、易氧化的有效成分提取,其优点是:提取率高,环保无污染,耗能低,不会造成有效成分的破坏。
娄在祥等[14]采用超临界 CO2 萃取法提取库尔勒香梨中的精油,与水蒸气蒸馏法、固相微萃取法相
比,超临界 CO2 萃取法的提取率最高,为 0. 054 9%。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
本低,但提取温度较高、时间较长,产物易损失。固相微萃取法分析时间短、不使用有机溶剂、样品用量
少,不适合用于精油提取。超临界 CO2 萃取法,由于 CO2 的临界温度(Tc = 31. 05 ℃)易于达到,可在室
温对天然植物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且得率也最高。
2 分离纯化
在天然活性物质研究中,分离纯化是一门很重要的关键技术,样品的纯度影响着样品性质的测定和
结构的分析。分离纯化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法,柱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
2. 1 柱层析法
层析法又称色谱分析法或色谱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离技术,具有高分离效能、高检测性能、分析时
间快[15,16]等优点。该方法可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制备,被广泛应用于化学、食品、化工、医药和生化等
领域,目前关于分离三萜类、黄酮类、多酚类、生物碱类等物质的研究有很多相关报道。
对库尔勒香梨多糖的粗提物进行醇沉后,用正丁醇、质量浓度为 0. 20 的三氯乙酸以及正丁醇-质量
浓度为 0. 20 的三氯乙酸法去除蛋白,通过 DEAE-52 柱层析纯化后,采用 Sephadex G-100 凝胶柱层析
后,证实其为单一组分。研究表明,醇沉后的多糖采用正丁醇-质量浓度为 0. 20 的三氯乙酸去除蛋白效
果最佳,其多糖损失率为 34. 85%,蛋白质去除率为 13. 75%[17]。
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是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纯化方法,在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中广
泛应用,具有吸附容量大、易再生、稳定可靠等诸多优点,是分离纯化三萜类、黄酮类、多糖类等物质的重
要方法[18]。
刘延吉等[19]通过对吸附率及解吸率的测定,确定最佳大孔树脂型号、静态和动态吸附及解吸条件。
结果表明,AB-8 型大孔树脂的吸附性能最佳,其最佳静态吸附条件为:pH 5. 4,质量浓度 1. 02 g /L,温度
25 ℃,吸附时间 3 h,吸附率 65%以上,解吸率 75%以上;最佳动态解吸条件为:上样流速 1. 0 mL /min,
解吸流速 2. 0 mL /min,体积分数为 0. 50 的乙醇为三倍柱床体积,解吸率达 80. 24%。
柱层析技术设备简单,成本也较低,但分离速度较慢,需要进行反复的分离纯化才能达到目的。
2.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速度快、范围广、分离效能高,世界各国已经将此法收载于药典中[20 ~ 23]。其分
离模式与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样品的构成及性质来选择比较好的色谱条件(色谱柱、流动相、
检测器等)。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已广泛用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样品制备中。
Shahaboddin等[24]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 Pyrus biossieriana Buhse梨叶提取物。其色谱条件为:Pro-
ntosil #60-5 C18色谱柱(250 mm × 4. 6 mm,5 μm) ;流动相为 V甲醇 ∶ V水 ∶ V乙腈 = 50∶ 50∶ 1;流速 0. 7 mL /min;
室温;检测波长 286 nm;进样量 20 μL;采用峰面积外标法定量。Dilek和 Aziz[2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 7 个
不同品种的梨汁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绿原酸的质量浓度范围是 73. 1 ~ 249. 0 mg /L,
8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7 卷
表儿茶素是 11. 9 ~ 81. 3 mg /L,咖啡酸是 2. 4 ~ 11. 4 mg /L,对香豆酸是 0. 0 ~ 3. 0 mg /L。王慧等[26]建立
了同时测定中药刺梨中杨梅素和槲皮素含量的 HPLC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为: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 ×4. 6 mm,5 μm) ,流动相 MeOH-H3PO4(MeOH与 H3PO4 体积比为 47∶ 53) ,流速 1. 0 mL /min,检测
波长 368 nm,柱温 30 ℃,进样量为 10 μL。结果表明:杨梅素和槲皮素含量分别在 0. 036 2 ~ 0. 253 7
μg,0. 056 ~ 0. 196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8. 32%,98. 84%,RSD 分别为 2. 18%,1. 78%,峰面积与浓
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 999 9)。
3 梨属植物化学成分
近年来,波谱技术在梨属植物天然活性物质的结构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酚类、三萜类、甾醇
类、黄酮类、多糖类、挥发油等活性物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探索研究。
3. 1 多酚类物质
韩国学者 Lee等[27]利用 ESI-MS和 NMR技术,从亚洲梨(Pyrus pyrifolia Nakai cv. Chuhwangbae)的
梨皮中分离得到 8 种多酚类物质,其中化合物 4-(O-β-D-葡萄糖基)-3-(3'-甲基-2'-丁烯基)苯甲酸和 Z-
绿原酸在梨属植物中首次被发现,其他的化合物分别为:熊果苷,3-二羟基苯甲酸,E-绿原酸,异鼠李素
3-O-β-D-葡萄糖苷,3,5-二咖啡酰奎宁酸,(-)-表儿茶素。
Ma等[28]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苹果梨(Pyrus pyrifolia cv. Pingguoli)的梨皮和果肉中的 6 个主要物
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梨皮中的多酚类物质比果肉中的要多,抗氧化性更强;通过 HPLC-DAD 进行
检测,对 Rocha梨和其它品种梨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性进行了比较,经过 DPPH法和铁还原能
力测定,研究证实,Rocha梨含有最多的多酚类物质和最强的抗氧化性[29]。
3. 2 三萜类和甾醇类物质
Cho等[30]对亚洲梨(Pyrus pyrifolia Nakai cv. Chuhwangbae)进行研究,从梨皮中提取并分离得到 6
种三萜类物质,通过 ESI-MS和 NMR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1)白桦酯醛,(2)羽扇豆醇,(3)白桦
酯酸,(4)3-O-Z-咖啡酰白桦酯酸,(5)3-O-E-咖啡酰白桦酯酸,(6)3-O-E-咖啡酰齐墩果酸,其中首次发
现(1) ,(4) ,(5) ,(6)等 4 种化合物。另外,化合物(4) ,(6)含有部分咖啡酸相似结构,具有更强的清除
自由基能力,并对铜离子诱导氧化的鼠血浆有抑制效应。
刘传水等[31]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萄糖凝胶 Pharmadex LH-20 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 MS 和 1D-NMR
鉴定化合物结构。从棠梨花中分离得到了 13 种物质,分别鉴定为熊果醇,熊果醛,对羟基苄基甲基醚,
对羟基苄基乙基醚,E-1-(4'-羟基苯基)-丁-1-烯-3-酮,5,6α-环氧-3β-醇-豆甾烷,5,6β-环氧-3β-醇-豆甾
烷,豆甾-5-烯-3β,7α-二醇,棕榈酸胡萝卜苷,1,3-二亚油酸甘油酯,亚油酸,胡萝卜苷,β-谷甾醇。
3. 3 黄酮类物质
Rychlińska和 Gudej[32]报道了从西洋梨花中分离得到的 5 种黄酮苷,通过 UV,NMR,MS 等技术进
行结构鉴定,分别为:山奈酚 3-O-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 3-O-β-D-葡萄糖苷,8-甲氧基山奈酚 3-O-β-D-
(2″-O-α-D-葡萄糖基)-葡萄糖苷,8-甲氧基山奈酚 3-O-β-D-(2″-O-α-L-鼠李糖基)-葡萄糖苷,异鼠李素
3-O-β-D-(6″-O-α-L-鼠李糖基)-葡萄糖苷。
3. 4 多糖类物质
通过 L9(3
3)正交试验筛选杜梨(Pyrus betulaefolia Bge.)多糖最佳提取工艺,采用 UV,IR,HPLC 等
方法对杜梨多糖(PBP)进行研究,探索 PBP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2 )和 1,1-二苯
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在浸提剂用量为 15 mL /g,提取温度 90 ℃,提取时
间 5 h的最优条件下,PBP提取率达到 18. 65%。通过多角激光光散射仪分析,PBP 分子质量为 392. 9
kU。单糖组成分析表明,PBP 是由阿拉伯糖、丰乳糖醛酸、鼠李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其摩尔比为
49. 54∶ 28. 68∶ 8. 81∶ 8. 45∶ 4. 54[9]。
3. 5 挥发油物质
通过顶空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 3 个白梨品种与 3 个砂梨品种商熟期果实香气成分。
933 期 曲建辉等 梨属植物中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分析得出,6 个梨品种果实共同具有的主要香气成分为:己醛、1-己醇、壬醛、乙酸己酯和 2-戊基呋喃,其
中己醛的质量分数最高,为 18. 752 μg /g[33]。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杜梨果实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
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其主要的化学成分为酯、烷、酸、酮及醇类化合物,其中质量分数最多的
为 n-棕榈酸,占总挥发油的 9. 74%[34]。
4 生理活性
随着对梨属植物天然活性物质的深入研究,已发现其在抗氧化、抗炎、抑菌、抗肿瘤、保护神经干细
胞损伤等方面呈现出较强的活性。
4. 1 抗氧化作用
Yasunori等[35]通过对乙醇诱导患有胃溃疡的小鼠进行研究,探索西洋梨中原花青素对其病状的效
果。结果证明,梨中的原花青素对小鼠胃溃疡病变的趋势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且认为其抗溃疡的效
果主要是由于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杨江涛等[36]采用 D-半乳糖所致衰老的小鼠为试验对象,每天用
不同剂量(100,200,400 mg /kg)的刺梨多糖对小鼠灌胃,47 d 后观察刺梨多糖对小鼠血浆、肝脏、脑组
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影响。实验证明,刺梨多糖可以
显著提高小鼠血浆、肝脏和脑中的 SOD 及 CAT 含量,同时能够防止脂膜的过氧化,并呈一定的量效关
系,能提高衰老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赵小亮等[37]研究发现,杜梨果实多糖对羟自由基(·OH)、超氧
阴离子自由基(O -·2 )及 DPPH自由基均有很好的清除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4. 2 抗炎作用
实验发现,白梨的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炎效果,经过抗炎活性实验,β-谷甾醇、胡萝卜苷、齐墩果酸、
熊果酸呈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5]。以角叉菜胶诱导患有水肿的大鼠足爪作为试验对象,研究白梨提取
物的抗炎和抗菌作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由二甲苯诱导的耳朵水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正
丁醇层提取物次之[6]。
4. 3 抑菌作用
研究发现,白梨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 2β,19α-二羟基熊果酸,α-香树脂素和槲皮素对于耳朵水肿
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6]。从苹果梨表皮蜡中分离得到的正烷烃、三萜类物质及脂肪酸也具有一定的抑
菌效果[38]。通过生物方法的试验发现,从嫩梨枝(Pyrus spp.)中提取得到的苯醌对于梨火疫病菌发挥
很强的抑菌活性[39]。
4. 4 抗肿瘤作用
以 H22(肝癌实体型)移植小鼠为研究对象,探索杜梨果实热水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及对脾脏、胸腺
指数的影响。实验证明,杜梨果实热水提取物对 H22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使荷瘤小鼠的脾脏、胸腺指数
明显升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40]。
4. 5 神经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以大鼠胚胎纹状体的神经干细胞谷氨酸损伤模型为试验对象,模拟神经元的缺血缺氧性损伤,分别
用谷氨酸损伤组和刺梨多糖(RRTP)不同浓度试验组进行对照。结果证明,不同浓度的刺梨多糖
(RRTP)对于神经干细胞损伤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作用。高浓度 RRTP 试验组神经干细胞死亡率和乳酸
脱氢酶漏出率较低,与谷氨酸损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 01)。刺梨多糖对神经干细胞损伤有明
显的保护作用[41]。
5 展 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梨属植物中天然活性物质的探索研究越来越多,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分
析等方面的研究技术也在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在提取方面,传统的溶剂提取法耗时、成本高;超声
波、超高压萃取技术具有提取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正在得到广泛应用。分离纯化方面,高效液相色谱法
具有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定量分析准确度高等优点,已经在天然产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中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结构分析方面,UV,IR,MS,NMR对于活性物质的结构解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目前虽然
04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7 卷
对于梨属植物天然活性成分的结构鉴定和分析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还不够深入,尚有很多活性
成分未被分离和鉴定。梨属植物天然活性物质的结构分析及其与生物功能活性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今后
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辑委员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LI X,ZHANG J Y,GAO W Y,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Eight Pear
Cultivar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2,60:8 738-8 744.
[5] HUANG L J,GAO W Y,LI X,et al. Evaluation of the in Vivo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Extracts from Pyrus bretschnei-
deri Rehd[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0,58:8 983-8 987.
[6] LI X,ZHANG J Y,GAO W Y,et al. Study on chemical composition,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ex-
tracts from Chinese pear fruit (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 [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12,50:3 673-3 679.
[7] 廖晓峰,陈正行.栀子果中熊果酸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2) :58-60.
[8] 刘旭辉,姚丽,覃勇荣,等.豆梨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的初步研究[J].食品科技,2011,36(3) :150-163.
[9] 赵小亮,吕友晶,李苗苗,等.杜梨(Pyrus betulifolia Bge.)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J].食品与生物技术
学报,2012,3l(3) :276-281.
[10] 查慧领,石玉平,任世霞.软儿梨果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北方园艺,2012(10) :42-44.
[11] 曾里,夏之宁.超声波和微波对中药提取的促进和影响[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2,14(3) :245-249.
[12] 赵玉卉,赵小亮.杜梨叶片多糖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J].食品科技,2008(8) :131-133.
[13] 马佩佩,王洪新,童军茂.超高压提取库尔勒香梨多糖工艺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6) :15-17.
[14] 娄在祥,柳杨,王洪新.超临界 CO2 萃取法提取库尔勒香梨精油及其成分分析研究[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1,33(3) :366-368.
[15] 朱明华.仪器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6] 周俐斐,芦柏震,侯桂兰.中药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7,19(3) :62-64.
[17] 马佩佩,王洪新,童军茂.库尔勒香梨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性质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6) :53-
55.
[18] 尹忠平,上官新晨,张月红,等.大孔树脂吸附纯化青钱柳叶三萜化合物[J].食品科学,2011,32(6) :61-65.
[19] 刘延吉,孙素梅,王学密,等. AB-8 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南果梨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8(2) :
68-70.
[20] 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Inc. 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 XXⅢ[M]. United States Pharmaco-
peia,2007.
[21] British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British phavmacopia[M]. British phavmacopia,2002.
[2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3] 徐红,侯健.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的类型和流动相的选择方法[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0,32(2) :10.
[24] SHAHABODDIN M E,POURAMIR M,MOGHADAMNIA A A,et al. Pyrus biossieriana Buhse leaf extract:An antioxi-
dant,antihyperglycaemic and antihyperlipidemic agent[J]. Food Chemistry,2011,126:1 730-1 733.
[25] DILEK T,AZIZ E. Phenolic compounds in pear juice from different cultivars[J]. Food Chemistry,2005,93:89-93.
[26] 王慧,黄聪,刘思源,等. HPLC测定刺梨中杨梅素和槲皮素的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 :109-
111.
[27] LEE K H,CHO J Y,LEE H J. et al.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an Asian Pear (Pyrus pyrifo-
lia Nakai)Fruit Peel[J].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11,20(6) :1 539-1 545.
[28] MA J N,WANG S L,ZHANG K,et al.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Peels of Commercial Apple-
Shaped Pear (Fruit of Pyrus pyrifolia cv. Pingguoli) [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2,77(10) :1 097-1 102.
[29] SALTA J,MARTINS A,SANTOS R G,et al. Phenolic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Rocha pear and other pear
cultivars-A comparative study[J].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2010(2) :153-157.
[30] CHO J Y,KIM C M,LEE H J,et al. Caffeoyl Triterpenes from Pear (Pyrus pyrifolia Nakai)Fruit Peels and Their Antioxi-
143 期 曲建辉等 梨属植物中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dative Activities against Oxidation of Rat Blood Plasma[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3,61:4 563-
4 569.
[31] 刘传水,太志刚,刘阳,等.棠梨花化学成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0) :2 373-2 375.
[32] RYCHLINSKA I,GUDEJ J. Flavonoid compounds from Pyrus communis L. flowers[J]. Acta poloniae pharmaceutica,
2002,59(1) :53-56.
[33] 田长平,魏景利,刘晓静,等.梨不同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的 GC-MS分析[J].果树学报,2009,26(3) :294-299.
[34] 吴瑛,赵小亮.杜梨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MS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 :5 659-5 660.
[35] YASUNORI H,FREDERIC F,KOHZY H,et al. Effect of pear (Pyrus communis L.)procyanidins on gastric lesions in-
duced by Hcl /ethanol in rats[J]. Food Chemistry,2007,100:255-263.
[36] 杨江涛,杨娟,杨江冰,等.刺梨多糖对衰老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营养学报,2008,30(4) :407-409.
[37] 赵小亮,邓芳,王金磊,等.杜梨多糖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C]/ /中国药学会全国多糖类药物研究与应用
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药学会,2008.
[38] YIN Y,BI Y,CHEN S J,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cuticular wax isolated from Asian pear fruit
(cv. Pingguoli) [J]. Scientia Horticul Turae,2011,129:577-582.
[39] JIN S,SATO N. BENZOQUINONE. the substance essential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in aqueous extracts from succulent
young shoots of the pear Pyrus spp[J]. Phytochemistry,2003,62:101-107.
[40] 赵小亮,周忠波,白红进,等. 杜梨果实热水提取物对 H22小鼠的抗肿瘤作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 :
2 897-2 898.
[41] 杨娟,陈付学,梁光义.刺梨多糖对神经干细胞谷氨酸损伤的保护作用[J].营养学报,2005,27(4) :339-341.
作者简介:曲建辉(1985-),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
(责任编辑:石瑞珍)
Research Progress of Natural Active Compounds from Pyrus L.
QU Jian-hui,DU Bin,YANG Yue-dong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Qinhuangdao Hebei,066004,China)
Abst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extraction,isolation,purification,ident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natural active compounds from Pyrus L.,and the general view of natural active compounds research from
Pyrus L. were discusse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Pyrus L.;natural active compounds;chemical components;biological activity
24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7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