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樱属植物分类研究
王贤荣 向其柏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 210037)
摘 要 在鉴定了大量樱属植物标本和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作者研究了长期存在争议的
Cerasus clarofolia (Schneid.)Yu et Li 、 C.rehderiana(Koehne)X.R.Wang et Shang 和 C.
variabilis(Koehne)X.R.Wang et Shang 的关系问题 ,明确了各自的分布区;将 C.henryi
(Schneid.)Yu et Li并入 C.pusill if lora(Card.)Yu et Li , C.pleiocerasus(Koehne)Yu et Li
并入 C.conadenia(Koehne)Yu et Li ,并将 C.yunnanensis(Franchet.)Yu et Li的多个变种进
行了整理归并。
关键词 樱属;分类;整理
中图分类号 Q9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006(1999)06-0061-04
Notes on Some Species of the Genus Cerasus Miq.(Rosaceae)
Wang Xianrong Xiang Qibai
(Colleg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Abstract The present authors examined all available specimens and then recorded some species and vari-
eties of Cerasus.The relationship among C.clarofol ia , C.variabi lis and C.rehderiana and thei r distri-
bution areas w ere cited clearly.C.pleiocerasus was combined with C.conadenia , C.henry i was combined
w ith C.pusi lli f lora;the variet ies of C.yunnanensis were reduced to synonyms.
Key words Cerasus Miq.;Classif ication;Revision
1 微毛樱
Cerasus clarofolia(Schneid.)Yu et Li中国植物志 38:55.图版 7:1-4.1986;P.P.
—Prunus clarofolia Schneid.in Fedde , Redde , Repert.Nov.Sp.1:67.1995;浙江植物志:246.excl.
图 3-310.1993;p.p.-Prunus l itigiosa Schneid.in Fedde , Report.Nov.Sp.1:65.1906;syn.nov.
模式:Henryi 5295.产地:湖北;—Prunus lit igiosa var.abbrev iata Koehne in Sarg.Pl.Wils , 1:205.
1912;Syn.nov.模式:Wilson 182.产地:湖北房县;—Prunus pilosiuscula var.barbata Koehne in Sarg.
Pl.Wils.1:204.1912;syn.nov.模式:wilson 18 a.产地:湖北宜昌
模式:Bocket V.Rosthom 2240 ,产地:四川南川
河北:来水县 、K.N.Liou 2276;甘肃:白杨林 、黄河队3796 , 3800;湖北:鹤丰 、彭辅松 551;钟县 、彭辅
—61—
收稿日期 1999-04-15 修改稿收到日期 1999-07-30
第一作者简介:王贤荣 ,女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 ,博士。
*本文所引标本未注明者皆藏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室。
第 23 卷第 6 期
1999年 11月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Vol.23 No.6
Nov.1999
松 728;利川 、汤庚国 73 , 69(NF);四川:南川 、熊济华等 90570 ,90307;峨眉山 、Ching &Shun.211 ,杜大
华32;关克俭等380 ,407;康定 、方文培等36238;马尔康 、李馨70310;普雄县 、管中天 8146;大峨寺 、川经
系 0239;马尔康 、李馨 70200 、70155;云南:马门 、尹文清 296;木里马甸 、南考定队 5687(NAS);峨边 、赵
子孝 012(NAS);贡山 、独龙江 、独龙江考察队 6180(NAS);维西沧江 、冯国嵋 4239;
产河北 、甘肃 、湖北 、四川 、云南 。生于海拔 800 ~ 3 600 m 的山坡林中或灌丛中。
Koehne依据Wilson 18a号采自宜昌的标本发表变种 Prunus pi losiuscula var.barbata ,与本种的区
别仅在于叶下面脉上具髯毛 ,而 C.clarofolia 叶片的毛被变化较大 ,不能区分 ,故并入本种;Schneider
依据 Henry 5295号采自湖北的标本定名为 P .l itigiosa ,其描述与本种主要区别在于花序为总状的伞
房花序 ,花瓣锐长圆形 ,本种为伞形花序 ,花瓣椭圆形 ,而实际上通过模式图片及模式产地标本看 ,本种
伞形花序基部常有 1 ~ 2朵花散生 ,和 P .li tigiosa 的 2 ~ 3朵花排成的总状伞房花序不能区别 ,而其描
述花瓣锐长圆形实指长椭圆形而已 ,并不见特殊的锐尖 ,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花瓣为锐尖 ,二者不易区
分 ,按优先律 ,将其归入本种;
而Koehne依据Wilson 182号标本发表的变种 P .li tigiosa var.abbrev iata 仅在于花各部较小而
已 ,原作者本人也认为是花未盛开之故 ,没有达到应有的长度 ,故并之 。
由于 C.clarofol ia分布范围广 ,变异很大 ,发表过多个异名 , 1946年 Rehder 又曾将 Koehne 1912
年发表的两个种 Prunus variabi lis和P .rehderiana 并入本种 ,造成了很多混乱 ,其相互关系一直没能
得到确定 ,中国植物志对此未作处理[ 1] 。作者核对过现各标本馆中的 C.clarofol ia 标本和法国巴黎自
然博物馆的标本 ,发现和后两者有着显著的区别 ,赞同将后两者成立为种 ,而现各大标本馆的标本实际
上包括了以上三种 ,为一混合体[ 2 ,3] 。三种的检索区别如下:
1.苞片大型 ,圆形至椭圆形 ,下部苞片叶状 ,长达 5 ~ 16 mm;托叶卵形至披针形;花柱长于雄蕊……
1.多变樱 C.variabilis (Koehne)X.R.Wang et Shang………………………………………………
1.苞片小型 ,圆形或椭圆形 ,不为叶状 ,长 3 ~ 5 mm;托叶线形 。
2.花柱长于雄蕊 ,萼筒基部密被毛 2.毛筒樱 C.rehderiana(Koehne)X.R.Wang et Shang…………
2.花柱短于雄蕊或等长 ,萼筒光滑 3.微毛樱 C.clarofol ia(Schneid.)Yu et Li………………………
2 多变樱(新拟)
Cerasus variabilis(Koehne)X.R.Wang et Shang , comb.nov.
—Prunus variabil is Koehne in Sarg.Pl.Wils.1:201.192.—Cerasus clarofol ia(Schneid.)Yu et Li ,
中国植物志 38:55.1986;p.p.—Prunus clarofolia Schneid.浙江植物志:246.1993 sensu auth.non
(Schneid.)Yu et Li
湖北:兴山 、刘瑛 158;李家钩 2065;宣恩 、李洪均;兴山 、王贤荣 96013(NF);四川:康定 、K.L .Chu
6946;泸定二郎山 、蒋兴麐等 34471;石棉县 、40187 , 41898;马尔康 、李馨 71651 , 70199;康定 、蒋兴麐
35718;山西:洪洞县 、陈艺林等 00808;永河县 、刘天慰 0297;南五台山 、T .N.Liou 等 221;甘肃:武山县 、
黄河队 4202;云南:丽江 、王启无 70283;维西沧江 、冯国楣 3849 ,4175 ,3798;维西县 、王启无 63849;德钦
县 、冯国楣 5350。
模式:Wilson 64 ,产地:湖北兴山
产湖北西部 、四川 、云南 、甘肃 、山西 ,生于海拔 800 ~ 1 200 m 的山坡林中。云南 、四川 、甘肃 、山西
分布新记录。
本种因分布较广 、毛被变化较大 ,常被误定为微毛樱 C.clarofolia ,其区别在于微毛樱 C.clarofo-
lia的托叶线形 ,苞片较小 ,仅长 3 ~ 5 mm ,圆形或卵圆形 ,花后脱落 ,花柱与雄蕊等长或稍短 ,果核具明
显棱纹;而本种托叶卵状圆形至披针形 ,基部苞片大型 ,叶状 ,长 5 ~ 16 mm ,花后宿存 ,花柱长于雄蕊 ,
果核光滑 ,容易区别 。本种又与毛筒樱 C.rehderiana 相近 ,但毛筒樱的苞片较小 ,小为叶状 ,萼筒基部
被毛 ,可以区别 。
3 毛筒樱(新拟)
—62—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23 卷 第 6 期
Cerasus rehderiana(Koehne)X.R.Wang et Shang , comb.nov.
—Prunus rehderiana Koehne in Sarg .Pl.Wils.1:205.1912;—Cerasus clarofol ia(Schneid.)Yu et
Li ,中国植物志 38:35 , 1986;p.p.
模式Wilson 2831 ,产地:湖北兴山
陕西:太白山 、K.T .Fu 2658;四川:马尔康 、李馨 73469;李馨 70155;
分布于湖北 、四川 、陕西 ,生于海拔 800 ~ 1400 m 的山坡林中 。四川 、陕西分布新记录。
本种与微毛樱 C.clarofol ia接近 ,常被误定 。但本种萼筒基部密被毛 ,此性状稳定 ,另花柱比雄蕊
稍长 ,而微毛樱 C.clarofolia 的萼筒无毛或微毛 ,后期光滑 ,花柱短于或等于雄蕊 ,可以区别;本种又与
多变樱 C.variabil is 接近 ,但本种苞片小 ,不为叶状 ,托叶线形 ,而多变樱 C.variabil is苞片大 ,托叶卵
形至披针形 ,可以区别。
4 蒙自樱
Cerasus pusi ll if lora(Card.)Yu et Li ,中国植物志 38:36.图版 10:4 ~ 6.1986
—Prunus pusi lli f lora Card.in Lecomtte , Not.Sy s.Tom.IV.No.1:27.1920;syn.nov.1:66.
1905.p.p.—Cerasus henryi (Schneid.)Yu et Li , 中国植物志 38:65.图版 10:3.1986;syn.nov .
云南:雪龙 、王汉臣 3502;G.Forrest 29408;昆明华岳寺 、刘慎谔 15845.45320;昆明太华寺 016043;
昆明西山 、邱炳云 54446;黑龙潭 、邱炳云 54007;开远 、钟辅勤等 497;崮蕉 、刘慎谔 019047;大理 、王汉臣
2086 。
据原始描述 , C.Henryi 与C.pusil li f lora形态极其相似 ,仅在花数 、长短上有些数量变化 ,但变化
幅度与 C.pusillif lora的变化幅度一致 ,故给予合并 ,根据优先律 , “henryi”作为变种的加词发表于 1905
年 ,但作为种的加词则为 1986年 ,因此 ,最早有效的种加词应为“pusilliflora” ;植物志认为 C.pusil li f lo-
ra和樱桃C.psreudocrerasus相近 ,考虑合并[ 1] ,但樱桃 C.pseudocerasus的花序及萼筒被毛 ,且花瓣先
端明显 2裂 ,萼片直立或开展;而 C.pusil li f lora的花序及萼筒光滑无毛 ,花瓣圆形 ,极少微凹 ,萼片花
后反折;这种情况在一般植株上常见 ,且萼筒被毛与否在本属要相对稳定 ,和樱桃 C.pseudocerasus有
较明显的区别 ,可以分开 。
5 锥腺樱
Cerasus conadenia(Koehne)Yu et Li ,中国植物志 38:50.图 6:6 ~ 9.1986
—Prunus conadenia Koehne in Sarg.Pl.Wils.1:197.1972;—Prunus pleiocerasus Koehne in Sarg
Pl.Wils.1:198.1912;syn.nov.模式:Wilson 904a.产地:四川汶县:—Cerasus pleiocerasus (Koehne)
Yu et Li , 中国植物志38:51.1986;syn.nov.—Prunus tatsienensis Batal.var stenadenia Koehne in Sarg.
Pl.Wils.1:201 ,1912;Syn.nov.模式:Wilson 4039 ,产地:四川灌县;—Prunus dimorphadenia Card.in
Lecomtte , No t.Sys.Tom.IV.No.1:24.1920;syn.nov 模式:Ducloux 6148:产地:云南 Yen-tchang
(P.)—Prunus crossotolepis Card.in Lecomtte , Not.Sys.Tom.IV.No.1:26.1920;syn.nov.模式:
Ducloux 5691.产地:云南 Chouy-tang-tse(P.)
模式:Wilson 904 ,产地:四川西康打箭炉
河北:来水县 、K.N.Liou 2512;陕西:南五台山 、K.N.Liou.229;贵州:遵义 、贵州省 354;四川:康
定 、姜恕 02926;九龙 、中苏队 3667;甘孜 、管中天 60070;雅江 、管中天 45-0232;城口 、杨钦周 70;马尔康 、
李馨 71125(NAS);天全二郎山 、蒋兴麐 3398;黑水 、李馨 74050;云南:维西县 、昆明工作站 00168;德钦 、
南水北调 10050;丽江 、俞德浚 5125;西藏:色吉拉东 、汤庚国 1424(NF)。
分布于河北 、陕西 、甘肃 、四川 、云南 、西藏 。生于海拔 2 100 ~ 3 600 m 的山坡林中。
Cardot根据 Ducloux 6148和 5691号标本发表的两个种 P .dimorphadenia 、P .crossotolepis , 中国
植物志对此两种未有提及[ 1] ,根据模式和描述 ,特征完全相同 ,均产于云南 ,实为同种 ,和锥腺樱 C.
conadenia 相比较 ,其叶边 、托叶 、苞片边缘的腺体皆为明显的圆锥形 ,其他特征也完全一致 ,分布区重
叠 ,故将二者并入锥腺樱 C.conadenia 中 。植物志对此两种未作处理;Koehne 据Wilson 4039号标本
—63—
1999 年 总第 84 期 王贤荣等:樱属植物分类研究
发表变种 C.tatsienensis var.stenadenia ,根据模式及描述可知 ,其腺体为圆锥形[ 2] ,其花未见 ,但从其
果序可知为伞房总状 ,而康定樱 C.tatsienensis的腺体为稳定的盘状小腺体[ 2] ,花序为伞形 ,二者有较
大的差别 ,而 4039号标本的特征和锥腺樱一致 ,故该变种应归并入锥腺樱 C.conadenia 较为合适;而
植物志记载的雕核樱桃 C.pleiocerasus(Koehne)Yu et Li模式采自四川汶县[ 1] ,特征描述也和模式采
自四川康定的锥腺樱没有本质区别 ,仅叶片较狭长 ,锯齿较浅 ,苞片较小等数量上的变化 ,以及果核具有
明显的雕纹 ,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标本发现 ,这些数量上的变异和锥腺樱是连续的 ,果核的雕纹与果实的
成熟度有关 ,二者标本无法分开 ,故将其归并 ,前者具有优先权。
6 云南樱
Cerasus yunnanensis(Franchet.)Yu et Li ,中国植物志 38:64.图版 10:1 ~ 2.1986;
—Prunus yunnanensis Franch.Pl.Delava.195.1889;—Prunus yunnanensis Franch.var.latibractea-
ta Card.in Lecom tte , Not.Sy s.Tom.IV.No.1.26.1920;syn.nov.模式:Ducloux6209.产地:云
南;—Prunus yunnanensis Franch.var.parvi f lora Card.in Lecomtte , No t.Sys.Tom.IV.No.l.26.
1920;syn.nov.模式:Delavay 无号.产地:云南;—Cerasus yunnanensis(Franch.)Yu et Li var.poly-
botrys(Koehne)Yu et Li ,中国植物志 38:64.1986;syn.nov.—Prunus yunnanensis Franch.var.poly-
botrys Koehne in Fedde , Repert.Nov.Sp.l:525.1913.syn.nov.产地:云南
模式:Delavay 1049 ,产地:云南碧芝罗
云南:维西沧江 、冯国楣 4199;泸沽湖 、俞德浚 5290;易门 、昆明站 314;维西沧江 、冯国楣 3745;德
钦 、George 25433;大理 、王汉臣 3728;四川:石棉 、谢朝俊 10039 、10061;宝兴 、张秀宾 4532 、5242;
本种花部变化较大 ,被发表为多个变种。 J.Cardot以 Ducloux 6209号标本发表变种 C.yunnanen-
sis var.latibracteata ,其特征为花较小 ,花瓣 4 ~ 5 mm 长 ,宽 3 ~ 4 mm ,花柱与雄蕊等长或稍长;又以
Ducloux 无号标本发表变种 P.yunnanensis var.parvi f lora ,其描述特征为花较小 ,直径约 8 mm ,花梗
较短 ,花柱较短 ,长 6 mm;而原种的花部本身存在数量上连续的变化 ,故该两变种不能成立。1912年
Koehne发表变种 C.yunnanensis(Franch.)var.polybotrys ,和原种的区别仅在于花较多 ,为 5 ~ 9朵 ,
总苞花后脱落 ,但据模式标本图片和模式产地标本观察 ,云南樱 C.yunnanensis的花数有 3 ~ 7 ~ 9朵 ,
连续变化 ,总苞宿存或脱落 ,无法区分;另外腺体形态扫描[ 2]结果也表明 ,二者具有完全相同的特点 ,故
将此变种归并。
参 考 文 献
1 俞德浚 ,李朝銮.中国植物志(38).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 , 1986.46~ 89
2 王贤荣 ,向其柏.樱属叶部腺体形态特征及其在分类中的意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1997 , 21(4):62~ 66
3 安徽植物志编写组.安徽植物志(2).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 1985.85 ~ 87
4 韦 直.浙江植物志.第 3 卷.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3.246 ~ 247
(责任编辑 郑琰炎炎)
—64—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23 卷 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