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5期
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东南部,川西北高原与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县城威州镇,
处杂谷脑河与岷江交汇地,海拔 1362m,县总面积 4084
km2。东邻彭县,南靠崇州市、大邑县,西接宝兴县、小金县,
西北和东北分别与理县和茂县相连,介于东经 102°51′46″~
103°44′37″,北纬30°45′37″~31°41′10″之间。县境地势由西北
部向东南倾斜,西部多分布在海拔 3000m以上高山,最高
点海拔6250m;东南漩口地区海拔最低780m。杂谷脑河、草
坡河、二河、寿江四大支流由西向东,分别在县境北部、中
部、南部注入岷江。县境山高岭峻、沟壑纵横、谷深坡陡,南
部漩口、映秀地区湿润,北部威州、绵虒干旱。汶川气候主要
特点是垂直分带明显,南湿北旱分明,光、温、热、水、湿时空
分布不均。盛夏受太平洋暖流控制,冬季盛行西北干冷气流。
荞麦属植物(FagopyrumesculentumMoench)是指蓼科(po-
lygonaceae)荞麦属(FagypyrumGaerth)的植物。据相关报道,全
世界有 15个种,中国有 9个种和 2个变种。西昌学院荞麦
课题组于 2006年 10~11月考察了汶川县 3个镇 11个乡,
占汶川县所有乡镇的 82.35%,考察的垂直海拔高度范围
为 780~3800m,搜集到汶川县荞麦属植物 5个种、3个亚
种,共40余份种子和17个标本。
1 野生荞麦资源密度(数量)计算方法
不同种荞麦属植物可能生长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同时
也可能单一生长于某一特定生态环境中。为了调查清楚各
种荞麦属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数量及生长密度,在考察每
个生态点的荞麦属植物资源时,我们以群落数及各群落中
每 20m2(5m×4m)内野生荞麦植株的种类和生长数量为依
据,分别按20株以下、20~40株、40~60株、60~80株、80株以
上分为1~5级,计算考察面积内各种野生荞麦的密度 (数
量)之和与野生荞麦种的数量之比,再计算出野生荞麦资
源在考察面积内的数量,并分为5个等级。
2 汶川县荞麦属植物的特征特性
2.1 荞麦(F.esculentumMoench)
荞麦俗称甜荞,为一年生栽培植物。幼苗的下胚轴长,
子叶片近肾形,宽约 2~3cm,基部成伞状或圆锥状,聚伞花
序簇密集,花白色或淡红色,花梗细,有关节,雄蕊基部之间
有蜜腺,花柱异长。果长>5mm露出于宿存花被 1倍以上。
不同的品种果形的变化大,有些品种果棱上有翅。广泛栽培
于汶川县海拔1400~3000m的山区。甜荞野生近缘种(F.es-
culen-tumsp.ancestralis)为一年生草本植株,株高可达 1.5m,
基部分枝多。幼苗的下胚轴长,子叶片近肾形,宽约 0.8~
1.2cm,基部微凹,两侧极不对称。叶片卵状三角形,基部心
形或戟形,主要集中在中部,上部叶片较小而少,下部叶柄
极长,向上逐渐变短至无柄。花序分枝呈伞房状或圆锥状,
聚伞花序簇密集;花白色或淡红色,花梗细,有关节,雄蕊基
部之间有蜜腺,花柱异长或等长。果长大于 2~5mm,露出于
宿存花被2倍以上。瘦果形状变化大,主要有4种类型,1类
呈三棱锥,三棱基部棱角微尖,棱锐,瘦果长约 4.0~4.5mm,
宽 3~4mm,呈黑褐色,外皮光滑,无光泽;2类呈三棱锥,棱
锐,三棱基部极尖,瘦果长约 4.0~4.5mm,宽 3~4mm,呈褐
色,外皮光滑,无光泽;3类呈三棱锥,棱钝,瘦果长而细,长
4.0~4.5mm,宽 3~4mm,呈褐色,外皮光滑,带细条纹,无光
泽;4类呈三棱锥,棱钝,瘦果长 3~4mm,宽 2~3mm,呈黑褐
色,外皮光滑,无光泽。
甜荞野生近缘种分布于汶川县雁门青坡等地海拔950~
2500m的田地、山坡、林地和山岩上,生长密度2~5级;绵虒
等地海拔1040~2750m的地方,密度2~4级,多生长于果树
园、田地、山坡、林地和山岩上;大坪乡等地海拔940~2550m
的地方,多生长于当地老乡的房前屋后、田地、山坡、菜地、
林地里,密度2~5级;草坡乡樟排等地海拔1284~2850m的
果园、田地、山坡、林地和山岩上,分布密度 1~5级;银杏乡
银杏坪等地海拔 1400~2350m的菜地、田地、山坡、林地和
荒山荒坡,生长密度 1~3级;映秀镇张家坪等地海拔 814~
1375m的地方,生长密度 1~4级,多生长于田地、山坡、果
园、林地、荒山荒坡和山岩上;白花乡宇宫庙等地海拔 814~
1375m的田地、山坡、林地和山岩上,密度1~3级。
2.2 苦荞麦(F.tataricum(L.)Gaertn)
苦荞麦俗称苦荞,又称鞑靼苦荞,一年生栽培植物。幼
苗的下胚轴长,子叶近圆形,宽约 1.0~1.5mm,基部微凹,两
侧近对称。叶片多为宽三角形,基部心形或戟形。花序不分
枝或分枝呈伞房状,聚伞花序簇密集;花黄绿色,花梗无关
节,雄蕊基部之间有蜜腺,花柱等长。果表面有纵沟,果棱一
般长于5mm,露出于宿存花被1倍以上。不同品种的果形变
化颇大,一些品种果棱上具翅或具刺或两者都有。零星栽培
于汶川县海拔1400~3000m的山区。
汶川县荞麦属植物生长特性及生态环境分析
杨 坪 1 李 勤 2 周桂虹 3
(1西昌学院,四川西昌 615000;2汶川县畜牧局;3汶川县农业局)
摘要 通过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17个乡镇的荞麦属植物及其种质资源进行考察分析,发现分布于汶川县不同生态环境下
的荞麦属植物种类有5个种、3个亚种,其中花叶野荞为一新种。初步明确了汶川县荞麦属植物的种类、特征和地理分布。
关键词 荞麦属植物;生长特性;生态环境分析;四川汶川
中图分类号 S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15-0215-04
基金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科技基金(2005A042)资助。
收稿日期 2008-06-16
大田农艺
215
《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5期
2.2.1 苦荞野生近缘种有刺类型(F.tataricumsp.potanini)。一
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1.6m,茎秆有棱,棱上有绒毛,植株
从基部分枝,一级、二级分枝较多,株型松散。幼苗的下胚轴
细长,子叶近圆形,宽约 1.0~1.5cm,基部微凹,两侧近对称。
叶片多为宽三角形,基部心形或戟形,一般叶脉正面为红
色,反面为绿色。花序不分枝或分枝呈伞房状,聚伞花序簇
较密集,顶生或腋生;花梗无关节,花淡绿色,花柱等长,雌
蕊3枚,雄蕊8枚,花药红色,雄蕊基部之间有蜜腺。瘦果主
要有2种类型:一是籽粒具三棱,每棱上有 1~3个大小不等
的刺,有纵沟3条,表面粗糙,长4~5mm,宽3~4mm,露出于
宿存的花被约2.5倍,呈棕色或灰色。二是籽粒具三棱,棱角
钝,有纵沟3个,表面光滑,长4~5mm,宽3~4mm,露出于宿
存的花被约2.5倍,呈黑色或褐色,无光泽。
苦荞野生近缘种有刺类型分布于汶川县映秀等地海拔
1270~3450m的区域,分布密度2~4级,多生长于桃树园、空
闲地、田边、当地老乡房前屋后的菜地、荒山荒坡;草坡等地
海拔1200~3600m的地方,分布密度2~4级,多生长于菜地、
空闲地、田边地角。卧龙等地海拔 1500~3290m的地区,多
生长于梨树园、空闲地、田边、菜地。为当地老乡常用牧草。
2.2.2 苦荞野生近缘种无刺类型(F.tataricumsp.potanini)。一
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1.6m,茎秆有棱,棱上有绒毛,植株
从基部分枝,一级、二级分枝较多,株型松散。幼苗的下胚轴
细长,子叶近圆形,宽约 1.0~1.5cm,基部微凹,两侧近对称。
叶片多为宽三角形,基部心形或戟形,一般叶脉正面为红
色,反面为绿色。花序不分枝或分枝呈伞房状,聚伞花序簇
较密集,顶生或腋生;花梗无关节,花淡绿色,花柱等长,雌蕊
3枚,雄蕊 8枚,花药红色,雄蕊基部之间有蜜腺;籽粒小而
瘦长不具三棱,有纵沟 3条,表面较光滑,长 4~5mm,宽2~
3mm,露出于宿存的花被约2.5倍,呈黑色或灰色,无光泽。
苦荞野生近缘种无刺类型分布汶川县雁门、草坡乡樟
排等地海拔 1450~2750m的地区,多生长草丛、山坡、林地
和岩石上,密度 2~5级;绵虒等地海拔 1250~2350m的田
地、草丛、山坡、林地和岩石里,密度 1~3级;大坪乡等地海
拔 1190~2650m的田地、草丛、山坡、林地和岩石里,密度
1~5级;映秀张家坪等地海拔 1010~2370m的田地、山坡、
林地和岩石上,密度 1~3级;白花乡宇宫庙等地海拔 814~
3375m的地方,分布密度 2~4级,多生长于菜地、田地、山
坡、林地和山岩上。
2.3 细柄野荞(F.gracilipes(Hemsl.)DammerexDiels)
一年生草本。一般株高 20~70cm,自基部分枝,具纵棱,
疏被短糙伏毛。叶卵状三角形,长 2~4cm,宽 1.5~3.0cm,顶
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疏生短糙伏毛,下部叶叶柄长 1.5~
3.0cm,具短糙伏毛,上部叶叶柄较短或近无梗;托叶鞘膜
质,偏斜,具短糙伏毛,长4~5mm,顶端尖。花序总状,腋生或
顶生,极稀疏,间断,长2~4cm,花序梗细弱,俯垂;苞片漏斗
状,上部近缘膜质,中下部草质,绿色,每苞内具 2~3朵花,
花梗细弱,长 2~3mm,比苞片长,顶部具关节;花被 5深裂,
淡红色,花被片椭圆形,长 2.0~2.5mm,背部具绿色脉,果时
花被稍增大;雄蕊 8枚,比花被短;花柱 3个,柱头头状。瘦
果宽卵形,长约 3mm,具 3锐棱,有时沿棱生狭翅,有光泽,
突出花被之外。
细柄野荞麦分布于汶川县耿达等地海拔 1190~2650m
的田地、草丛、山坡、林地和岩石里,密度 1~5级;草坡乡樟
排等地海拔 1150~2450m的地区,多生长于田地、山坡、林
地和岩石上,密度2~5级;映秀张家坪等地海拔1010~2370m
的田地、山坡、林地和岩石上,密度1~3级;白花乡宇宫庙等
地海拔814~3375m的地方,雁门地海拔1350~2650m的草
丛、山坡、林地和岩石上,密度 1~5级;漩口等地海拔1450~
2750m的地区,多生长于草丛、山坡、林地和岩石上,密度
2~5级;三江等地海拔 1250~2350m的田地、草丛、山坡、林
地和岩石里,密度1~3级。
2.4 尾叶野荞(F.caudatum)
一年生草本。高约 27~170cm,基部或中下部多分枝,常
呈丛生状,从基部至顶端均具叶,茎无毛或被柔毛,茎通常
斜生或平卧,茎枝圆柱形或近圆柱形,具多条细纵纹,绿色、
绿褐色或紫赫色,节疏散,节间长 1.5~7.6cm;单叶互生,叶
片形状变化多,阔心形、阔卵状心形、阔卵形、卵形、卵状戟
形、戟形顶部渐尖,叶色呈绿色,基部的叶较大,向上渐变
小,长2.1~6.5cm,宽1.5~5.5cm,先端锐尖、渐尖、长渐尖至尾
状渐尖,基部心形、阔心形、浅心形或深心形,两侧裂片较
大,圆形,上面绿色或深绿色,下面绿色或灰绿色,两面疏被
短毛,基出7~9脉,侧脉6~11条,和主脉一起在上面明显凸
起。下部叶叶柄长 2.2~5.0cm,向上的叶叶柄渐变短,长 0.5~
2.2cm,绿色,无毛,或有时仅在上面疏被短毛,在上面具凹
槽,下面圆形或圆凸。叶鞘半膜质,斜漏斗状,长 3~6mm,先
端锐尖、短渐尖、渐尖、长渐尖至尾尖,具 5~11条细绿色脉
纹。总状花序腋生和顶生,长 1.7~14.5cm;花序轴纤细,明显
四棱柱形,绿色,无毛,有时在中部或中上部具苞叶;苞叶叶
状,卵形,长1.0~1.3cm,宽0.6~0.7cm,先端渐尖或锐尖。花在
花序轴上排列疏散,每轮花之间间距长 0.3~2.0cm,开放后
直径约 4mm;苞片斜漏斗状,长 2.3~3.0mm,具 3~7条明显
或不明显绿色脉纹,中脉在顶部锥状凸起,长0.3~1.0mm,每
苞片内有小花3~5朵;小花梗线形,长2.5~5.0mm,淡绿色或
黄绿色,先端具明显关节,在基部被短毛;花被片 5片,白
色,深裂至基部,外 2片较小,内 3片较大,椭圆形、倒卵状
椭圆形,长倒卵形,长 2.0~2.5mm,宽 1.0~1.5mm,先端钝或
圆形,基部绿色,中部明显具 1脉,侧脉明显。雄蕊 8枚,不
等长,2轮(外轮 5枚,内轮 3枚),花丝线形,长 1~2mm,无
色,无毛,花药椭圆形,长 0.2~0.3mm,紫褐色;雌蕊不等长,
子房卵状三棱形,长约0.5mm,花柱3枚,线形,长0.3~1.5mm,
无色,无毛,柱头小头状。瘦果椭圆状三棱形或阔卵状三棱
形,罕见阔卵状四棱形或椭圆状四棱形,长3.0~3.5mm,直径
2.5~3.0mm,成熟后红褐色、黑褐色或褐黑色,先端锐尖,基
部圆形,花被宿存,紧裹果实,花柱宿存,向下弯曲。
尾叶野荞分布于汶川县岷江流域雁门等地海拔 880~
2380m的地区,多生长于田地、果树园、林地和草丛中,密度
大田农艺
216
《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5期
2~5级;绵虒等地海拔 1250~2350m的田地、草丛、山坡、林
地和岩石里,密度1~5级;大坪乡等地海拔1190~2650m的
田地、草丛、山坡、林地和岩石里,密度 1~5级;草坡乡樟排
等地海拔 1150~2450m的地区,多生长于当地老乡房前屋
后、田地、山坡、林地和岩石上,密度 2~5级;银杏乡银杏坪
等地海拔1190~2650m的田地、草丛、房前屋后、山坡、林地
和岩石里,密度 1~5级;映秀张家坪等地海拔 1190~2650m
的地区,多生长于田地、草丛、山坡、林地和岩石里,密度1~5
级;白花乡宇宫庙等地海拔 1010~2370m的田地、山坡、林
地和岩石上。
该分布区域气温逆岷江河谷而上,南北水平差异大,具
有典型的垂直气候特征。北部威州年平均气温 13.5℃,年际
变化 12.6~14.2℃,全年无霜期 236d左右;南部映秀年平均
气温13.9℃,年际变化 13.6~14.0℃,全年无霜期 269d左右,
广泛分布于汶川县海拔1400~3000m的地区。
2.5 花叶野荞(F.polychromofolium)
一年生草本。高 15~70cm,茎极短或无明显主茎,多分
枝,枝长,绿色、绿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叶肉质、稍肉质或厚
纸质,心形、阔心形、卵状心形、阔卵形、卵形三角形、阔卵状
三角形,有时横椭圆形、圆形,向上渐变狭,三角形、长三角
形、箭状三角形、箭形、狭箭形,长 1.5~5.8cm,宽 1.5~5.7cm,
先端钝形,短渐尖,渐尖至尾尖,有时圆形,基部心形、阔心
形、箭形,上面绿色,具灰色或灰白色斑块,下面绿色,两面
无毛,侧脉 5~8对,和主脉一起在上面紫红色、紫褐色或绿
色,边缘全绿;叶柄 2.3~10.1cm,无毛;托叶鞘斜筒状,长 5~
8cm。总状花序或总状伞房花序腋生和顶生,长 2.5~11.0cm,
再组成大型疏散地圆锥花序;苞片斜漏斗状,长约 4mm,每
包片内有小花2~4朵;花疏散或间断排列,小花梗长4~5mm,
在顶端具明显关节;花被片5片,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长
椭圆形,长3.5~4.0mm,宽2~3mm,通常白色,有时淡紫红色
或粉红色,先端钝形或圆形;雄蕊和雌蕊异长;雄蕊 8枚,花
丝长约 2mm,花药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约 0.25
mm,宽约0.2mm;子房卵状三棱形,长约 0.5mm,花柱 3枚,
长约 0.5mm,柱头小头状。瘦果椭圆状三棱形,有时卵椭圆
状三棱形,长约4mm,宽约3mm,黑褐色或黑色,具光泽。花
期8~10月,果期9~11月。
本种很多特征近似于细柄野荞(Fagopyrumgracilipes),但
植株茎节密集,主茎极短或无明显主茎,多分枝,叶多形,肉
质、稍肉质或厚纸质;叶面具灰白色或灰色斑块,瘦果较细
柄野荞种子大,长约4mm,宽约3mm,与荞麦属中现有已知
种类具有明显区别。
调查发现,花叶野荞麦是生长于汶川县北部、杂谷脑河
下游的特有野生荞麦种,其分布区域狭窄,仅见于杂谷脑河
下游的克枯乡等地海拔 1210~1240m的地带。该种野荞分
布区域的杂谷脑河两岸是深山河谷,山坡沙土中生长有杂
草和小灌木,周围是零星耕地。谷底主要是村民耕地和农户
村寨,村民耕地春季主要作物是玉米等,冬季是蔬菜等小春
作物。花叶野荞麦大部分分布于山坡,通常伴随着杂草而
生,也有部分生长于谷底玉米地等作物地内,少部分生长于
沟边、路旁、田边和地坎。
花叶野荞麦分布的区域虽然较窄,但在其群落内植株
密度较大,生长密度达 4~5级。在花叶野荞麦生长的环境
中,常常有牲畜和人的生存活动,春季种植玉米时,村民精
耕细作,较大程度上破坏了该野生荞麦的生长环境,该野生
荞麦常被当作杂草除掉或当作牧草和饲料原料。冬季霜雪
到来严重影响了该野生荞麦的籽粒成熟,大部分籽粒未成
熟就被霜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野生荞麦的分布范
围。花叶野荞麦的抗干旱和耐贫瘠能力极强,许多植株在贫
瘠土壤中生长良好。
3 汶川县荞麦属植物分布的海拔高度及密度
汶川县荞麦属植物资源在海拔 650~3200m的多数地
区均有分布,部分野生荞麦属植物种的分布范围极广,部分
种类分布范围极窄,其地理分布可以从分布图中看出,甜荞
野生近缘种、苦荞麦野生近缘种有刺类型和无刺类型、细柄
野荞在汶川县的分布极广泛,分布在雁门、克枯、卧龙等 17
个乡镇;尾叶野荞的分布也较为广泛,分布在雁门、克枯、映
秀等9个乡镇;花叶野荞麦的分布范围极窄,分布在克枯乡
(见图1)。
汶川县的典型立体型气候为野生荞麦属植物的生长和
分布提供了天然的自然条件。不同海拔高度分布有不同的
荞麦属植物种,相同海拔高度有不同的荞麦属植物种,且分
布密度不同,如表1所示。
由表 1可以看出,在汶川县苦荞野生近缘种有刺类型
分布范围最广,集中分布于海拔1000~3400m的区域内;甜
荞野生近缘种分布范围也大,但分布密度较小,细柄野荞分
图1 汶川县野生荞麦属植物地理分布
注:XB细柄野荞,HY花叶野医,KQ苦荞麦,KJW 苦荞野生
近绷种无刺类型,KJY苦荞野生近缘种有刺类型,TJ甜荞
野生近缘种,TQ甜荞,WY尾叶野荞。
大田农艺
217
《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5期
(上接第 214页)
由于光、温充足,小麦拔节、抽穗期较常年提前1~3d。返
青至抽穗累计降水量107.3mm,较常年、去年同期分别偏多
51.8mm、27.0mm。降水主要分布在拔节、抽穗期,此期是营
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也是小麦需水关键期,充足的
降水能减少小花退化,使小麦穗粒数增加,对小麦后期生长
十分有利。拔节至抽穗期间阴雨多,空气湿度大,易造成病
虫害发生,从而影响产量;而此期营养生长很快,结实器官
也大量形成,对土壤水分反应敏感,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有
效穗数和穗粒数,严重时会形成“卡脖旱”,保证这一阶段的
适宜土壤湿度是冬小麦丰产的关键[4]。降水是影响冬小麦产
量的主要因子,降水量减少,产量随之降低,但降水量超过
需水量则产量下降[5]。拔节至抽穗期降水量偏多,此期水分
充足对冬小麦产量十分有利。
2.4 开花至成熟期
拔节后需水量逐步增加,到孕穗期为小麦需水临界期,
抽穗至开花期耗水量达最高峰,及时供应水分,对于达到穗
大粒多,作用甚大[4]。由图1可知,4月份降水量较多,此期正
值冬小麦抽穗期,5月上旬降水量为27.9mm,较常年同期增
加近10.0mm。此时正值冬小麦开花期,抽穗、开花期充足的
降水满足了冬小麦的生理需求。在冬小麦的灌浆成熟期,干
热风[6]所产生的高温、低湿和一定的风力,容易导致冬小麦
在灌浆时期籽粒不饱满。由于在冬小麦成熟期,菏泽市冬小
麦没有受到干热风影响,冬小麦生长总体长势较好,穗数、
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良好。
据菏泽市气象局观测资料,今年冬小麦生长期间,菏泽
市灾害性天气相对较少,冬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平
均千粒重均比常年偏多,尤其是产量形成后期及夏收期间
天气较好,既没有出现干热风天气,也没有连阴雨或大范
围的大风、冰雹,光温条件较好,有利于冬小麦产量形成;
几次阵性降水对夏收影响不大,反而有利夏播夏种。因此,
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今年菏泽市冬小麦单产很可能突破
历史纪录而取得大丰收。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预计菏泽市
2008年冬小麦单产、总产很有可能突破历史纪录而取得大丰
收。
3 结论
有利的气象条件是 2008年冬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夏
季降水充沛,土壤墒情良好,冬小麦足墒播种;冬小麦需水
关键期,充足的降水减少小花退化,使小麦穗粒数增加;冬
小麦生育期无病虫害发生,后期没有受到干热风的影响,对
冬小麦成熟灌浆增加穗粒重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小麦产量
的形成十分有利。
4 参考文献
[1]冯秀藻,陶炳炎.农业气象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
[2]程民光.农业实用新技术[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3]龚绍先.粮食作物与气象[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8.
[4]河南省中牟农业学校.作物栽培学(北方本上册)[M].北京:农业出版
社,1978.
[5]冯秀藻,高亮之,沈国权.中国的气候与农业[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1.
[6]北方小麦干热风科研协作组.小麦干热风[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88.
野荞品种
分布密度∥级
800m以下 1000~1600m 1600~2200m 2200~2800m 2800~3400m 3400m以上
荞麦 少量种植 大量种植 大量种植 大量种植 少量种植 少量种植
甜荞野生近缘种 - 1~2 1~3 3~5 2~3 1~2
细柄野荞 - 1~2 1~3 2~4 2~4 -
苦荞麦 少量种植 少量种植 少量种植 少量种植 少量种植 少量种植
苦荞野生近缘种无刺类型 - 1~2 2~3 1~4 1~3 -
苦荞野生近缘种有刺类型 - 1~2 2~3 3~5 2~4 1~2
尾叶野荞 1~2 2~3 2~5 1~3 1~2 -
花叶野荞 - 4~5 - - - -
表1 野荞的不同海拔分布密度比较
布在海拔 1000~2450m区域;尾叶野荞分布于海拔 1400~
2200m的地区,且形成群落,密度较大。花叶野荞麦分布范
围最窄,只分布于海拔1000~1600m的地区,分布密度大。
4 结果与讨论
(1)荞麦属植物在汶川县分布广泛,尤其以岷江河流域
分布最多,而且随海拔高度和立体气候变化而变化,高海拔
地区分布相对较少。苦荞野生近缘种和花叶野荞多生长在
石灰岩上的小灌木和草丛内,耐贫瘠能力极强。荞麦、苦荞、
细柄野荞、尾叶野荞多生长在农业区。
(2)荞麦属植物在汶川县的分布密度与海拔高度的变
化与环境保护和人们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主要与
耕种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即在适宜环境下,在没有人为或较
少人为因素影响下,2种或多种野生荞麦属植物均可大量生
长,形成大群落。野生荞麦属植物分布密度,主要受当地的
农业生产方式、耕作方式和破坏方式及程度的影响,如在相
同海拔高度,荒山荒坡比玉米、菜地中野生荞麦的种类和数
量要多得多;农区比牧区要多得多。
5 致谢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西昌学院农学系王安虎副教授的悉心指
导,特此致谢!
6 参考文献
[1]林汝法.中国荞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李安仁.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四川省汶川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汶川县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
社,1992.
[4]王安虎,夏明忠,蔡光泽,等.栽培苦荞的起源及其与近缘种亲缘关系
[J].西南农业学报,2008(2):282-285.
[5]夏明忠,王安虎,蔡光泽,等.中国四川荞麦属(蓼科)一新种——花叶
野荞麦[J].西昌学院学报,2007,21(2):11-12.
[6]张小燕,苏敏.荞麦品种资源聚类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0,9(2):121-124.
[7]毕杰.两个荞麦品种[J].农村科技开发,2002(10):42.
大田农艺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