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三种黄芩属药用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全 文 :肯定的 ,但易引起并发症 , 轻者影响继续戴镜 ,重者可
致严重后果 , 因此预防显得格外重要 , a 首先要严格
掌握戴镜的适应症;b 严格按要求戴镜 , 不要超时戴
镜 ,特别是夏季 , 镜片若破损则最好不用 ,因易划伤角
膜而致角膜病变的发生;c 注意戴镜卫生 , 避免镜片 、
镜盒 、清洁液 、消毒液及贮存液的污染 ,戴镜前要清洁
双手;d 要注重戴镜者保健医疗常识的宣传 , 每晚睡
前摘下镜片 ,滴 0.25%氯霉素眼药水 ,防止发炎。 一
旦出现了并发症 ,速到医院眼科详查 , 以便得到及时 、
正确的治疗。
4 参考文献
1 陈慧群.软性角膜接触镜引起角膜溃疡.实用眼科杂志.
1997 , 9(2):121
2 Arentsen J J.贺 摘.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并发症.国外
医学眼科分册.1988 , (4):239
作者简介
孙励 ,男 , 1962-03 出生 ,医学士 , 主治医师。
(1997-03-20收稿 ,程立新编辑)
三种黄芩属药用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杨九艳 韩朝宏1
(内蒙古医学院药学系中草药教研室 , 1.北京妇产医院)
关键词 黄芩属;花粉形态
中图法分类号 Q 944.58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 rgi)、粘毛黄芩
(S .v iscidula Bunge)和并头黄芩(S .scordifola
F isch.ex Schrank)是唇形科黄芩属的药用植物[ 4] , 其
中黄芩为较常用药 ,以根入药 , 能祛湿热 、泻火 、解毒 、
安胎 ,主治温病发热 、肺热咳嗽 、黄疸 、肝炎等。粘毛
黄芩以根入药 ,功效同黄芩。 并头黄芩全草入药 , 味
微苦 、性凉。能清热解毒 、利尿。主治肝炎 、阑尾炎 、
跌打损伤 、蛇咬伤。通过对其花粉粒形态的研究 , 可
为鉴定 、开发 、利用这一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孢粉学方
面的的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黄芩和并头黄芩取自内蒙古医学院药学系标本
室 ,粘毛黄芩取自内蒙古农牧学院标本室 , 均鉴定。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采取醋酸酐分解法处理[ 3] 。每种
花粉粒测定 20 粒 , 取其最小值和最大值(示其变异幅
度)及平均值。扫描电镜观察系将花粉粒直接放在涂
胶样品台上 ,真空喷镀仪喷金镀膜 , 然后在扫描电镜
下观察 、照相。
2 结果和讨论
2.1 黄芩 花粉粒为卵圆形 , 极面观为 3 裂圆形。
大小为(15.4 ~ 19.0)17.6×14.7(11.6 ~ 18.5)μm。
极轴与赤道轴之比为 1.20。具 3 沟。 外壁 1 层 , 厚
度为 1.17μm ,表面具大小 、形状不规则的疣状突起 ,
无穴孔。(图 1 , 2 见封 4)
2.2 并头黄芩 花粉粒为卵圆形 , 极面观为 3 裂圆
形。大小为(19.3 ~ 23.1)21.1×18.8(15.4 ~ 16.4)
μm.极轴与赤道轴之比为 1.12。具 3 沟。外壁 1 层 ,
厚度为 1.18μm , 表面具较平滑网状纹饰 , 网眼中具
较稀疏的穴孔。(图 3 见封 4)
2.3 粘毛黄芩 花粉粒为卵圆形 , 极面观为 3 裂圆
形。大小为(16.4 ~ 32.1)19.3×15.7(11.6 ~ 24.4)
μm.极轴与赤道轴之比为 1.23。具 3 沟。外壁 1 层 ,
厚度为 0.75μm , 表面具粗糙网状纹饰 , 网眼中具较
密的穴孔。(图 4 见封 4)
以上结果表明 ,三种植物的花粉粒 , 其形状相似 ,
均为卵圆形 ,极面观都为 3 裂圆形 , 都具 3 沟。但大
小有差异 ,黄芩最小 , 并头黄芩最大 ,粘毛黄芩介于两
·124· Acta Acad Med Nei Mongol Jun.1998 Vol.20 No.2
DOI :10.16343/j.cnki.issn.2095-512x.1998.02.027
者之间。黄芩的外壁具疣状纹饰 , 无穴孔 , 另两种的
外壁纹饰相似 ,都是网状纹饰 ,区别在于并头黄芩比
粘毛黄芩网眼大 、网脊较平 、网眼中穴孔大且较稀疏。
外壁纹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特征 ,可以用来区别
种群。以上三种黄芩属药用植物的外壁纹饰有明显
差异可作为鉴别的依据。
3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形态室孢粉组.中国植物花粉形
态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60 , 196~ 200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室孢粉组.中国热带亚热
带被子植物花粉形态.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2
3 王建新 ,冯志坚.中国蓼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植物分
类学报 , 1994;32(3):219~ 231
4 马毓泉.内蒙古植物志卷四 ,第二版.呼和浩特:内蒙古
人民出版社 , 1993 , 194~ 201
作者简介
杨九艳 ,女 , 1963-12 出生 ,农学硕士 , 讲师。
(1997-12-17收稿 ,牛亚华编辑)
滴丸实验装置的改进
马志平  景 舒  张宏宇  刘 华1
(内蒙古医学院药学系药剂教研室 , 1.呼铁局工程处二段卫生所)
关键词 滴丸;实验装置
中图法分类号 R 944.27
  滴制法制丸早在 1933 年已应用于药剂上并设计
出相应的滴丸设备。 1958 年国内有人用滴制法制备
了滴石酸锑钾滴丸[ 1] 。 但直到近几年才有了较大的
发展。由于滴丸是一种疗效迅速 ,能大幅度减小难溶
性药物的粒度 ,同时增大其扩散面积 , 有利于药物的
溶出 ,故生物利用度较高。所以在药剂学教学中一直
开设滴丸实验。
实验室一直沿用的滴丸实验装置:取一支 40 cm
长的冷凝管用胶塞与一个 500 ~ 1000 ml的三角瓶连
接 ,把冷凝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放三角瓶于冰浴中。
三角瓶和冷凝管中装满冷却液 ,利用水和冰浴的冷却
使滴入的液滴收缩凝固成丸。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
现这种装置制作滴丸会出现以下问题。
第一 ,制作滴丸时从冷凝管管口滴入的液滴在下
沉时 ,只是表面凝固而未能完全硬化 , 因此 ,当液滴连
续滴入冷却液中徐徐下沉时 ,就会因重力而累积重叠
在瓶底的中心 ,丸与丸之间因受压而变形 , 造成了滴
丸的不圆整性。另外处于瓶底的滴丸还会因受压而
产生相互粘连或粘于三角瓶瓶底。使成品率降低 , 且
造成试剂的浪费。
第二 ,由于液滴在空气中的下降速度较在冷却液
中快 , 故滴速增大时 , 当第一滴滴入后在冷却液中徐
徐沉降 ,第二滴滴出时 , 如滴在同一直线上 ,常有两粒
积并的可能。因此 ,沿用的滴丸实验装置要采取微微
转动盛冷却液的容器[ 2] , 使滴入的液滴不在同一直线
上 ,来防止积并。在实验中转动盛冷却液的容器是很
困难的。
第三 ,由于三角瓶和冷凝管要密闭连接并装满冷
却液。制备完滴丸后 , 回收冷却液操作困难 , 不小心
会使冷却液浪费或三角瓶 、冷凝管破碎。
鉴于以上问题 , 我们对滴丸实验装置进行了改
进。我们在三角瓶下面加放了一台磁力搅拌器。 制
备滴丸时 ,搅拌器开到 60 r/ min , 由于磁棒旋转 ,使冷
却液也旋转 ,这样沉下来的滴丸就会落到三角瓶瓶底
四周 ,解决了滴丸累积重叠在三角瓶瓶底中心[ 3] , 丸
与丸受压变形或粘连问题。保证了滴丸的圆整度 , 可
使成品率提高到 95%以上。
滴制部分的改装 ,取一只 250 ml分液漏斗 ,将分
液漏斗的下口在酒精喷灯上灼烧拉长。用砂片截成
使下口的直径为 2 ~ 3 mm。将分液漏斗放于自制的
·125·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1998 年 6 月 第 20 卷 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