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棘豆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全 文 :棘豆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马彦梅 ,  周文明** ,  杨新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 杨陵 712100)
摘 要:对棘豆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系统的综述 ,为从棘豆属植物中开发利用有药
用价值的天然产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棘豆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S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61(2005)02-0167-04
AdvancesintheResearchofChemicalConstituentsandPharmacologyofOxytropis
MAYan-mei,  ZHOUWen-ming,  YANGXin-juan
(ColegeofLifeSciences, NorthwestA&F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712100, China)
Abstract:Thechemicalconstituentsand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ofOxytropisaresummarizedtosupplysupplies
thescientificbasisfortheresearchanddevelopmentofthemedicinalvaluesofOxytropis.
Keywords:Oxytropis;chemical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
  豆科棘豆属 (Oxytropis)植物 ,全世界约 350余
种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 、寒带及其干旱和高山地
区 。我国棘豆属植物约有 150余种 ,主要分布于西
北 、华北 、东北 、西南等地 [ 1] 。该属许多植物具有明
显的药理活性 ,在我国民族医学中 ,尤其是藏药和蒙
药中被广泛使用 [ 2 ~ 7] 。一些国家民间也常作为一种
特效药用来治疗各种疾病[ 8] 。但是该属许多植物
亦具有毒性 ,牲畜采食后往往引起中毒乃至死亡 ,给
畜牧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9] 。中外学者已对 30余种
棘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或药理作用进行了不同程度
的研究 [ 10 ~ 22] ,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黄酮类 、
三萜皂甙类和生物碱类;药理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
于该属植物对牲畜造成的毒副作用。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成分
有关棘豆属植物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早在 20
世纪 70、80年代 ,前苏联及加拿大学者已作过综述
性的报道 ,李玉林等也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报道 ,认
为黄酮类为棘豆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以黄酮醇
甙类化合物尤为突出[ 1] 。迄今为止 ,从棘豆属植物
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及其衍生物共 52个 [ 1] (表 1)。
表 1棘豆属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Table1 FlavonoidsinOxytropis
编号 化合物名称 植物来源
1 山奈酚 Kaempferol[ 23 , 25, 26]
小花棘豆(O.glabra),
急弯棘豆(O.deflexa),
尖叶棘豆(O.oxyphyla)
2
山奈酚-3-葡萄糖甙 Kaempferol-3-
glucoside[ 24] 小花棘豆
3
山奈酚-3-O-β-D-葡萄吡喃糖甙
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
side[ 24]
小花棘豆
4
山奈酚-3-O-β-D-葡萄吡喃糖基(1
※ 2)- β-D-葡 萄 吡 喃 糖 甙
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yl
(1※2)-β-D-glucopyranoside[ 24]
小花棘豆
5 栎精 Quercetin[ 23, 25 , 26] 小花棘豆 ,急弯棘豆 , 尖叶棘豆
6 异栎素 Isoquercitrin[ 25] 急弯棘豆
7 紫云英 Astragalin[ 25] 急弯棘豆
8 鼠李素 Rhamnetin[ 26] 尖叶棘豆
9 异鼠李素 Isorhamnetin[ 26] 尖叶棘豆
10 鼠李秦素 Methylrhamnetin[ 26] 尖叶棘豆
11 鼠李柠檬素 Rhamnocitrin[ 26] 镰形棘豆(O.falcata)
12 Oxytroside[ 26] 多叶棘豆(O.myriophyl-la)
13 5, 7-二羟黄酮 Chrysin[ 26] 砂珍棘豆 (O.psammo-charis)
14 Isoliquiritigenin[ 26] 砂珍棘豆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 20(2):167 ~ 170
JournalofNorthwestForestryUniversity                                   

**
收稿日期:2004-04-05
作者简介:马彦梅(1977-),女 ,新疆奇台县人 ,硕士 ,主要从事植物化学研究。
通讯作者:周文明。
1.2 三萜皂甙类成分
1974年 ,前苏联学者 Iriste等从 O.lanata中首
次分离得到三萜皂甙类成分[ 1] ,我国学者从 1987年
至今先后从棘豆属 3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了 18种三
萜皂甙类成分 ,除李玉林等报道的 14种外 ,还从二
色棘豆中分离得到 2种环丙烷型三萜皂甙;从小花
棘豆中分离得到 2种齐墩果烷型三萜皂甙(表 2)。
1.3 生物碱类成分
表 2棘豆属植物中的三萜皂甙类化合物
Table2 TreiterpenoidsaponisinOxytropis
编号 化合物名称 植物来源
1
16-O-[ β-D-葡萄吡喃糖基(1※ 3)-β-D-葡萄吡喃糖基 ] -(20S, 24S)-3β , 16β , 20, 24, 25-五羟基-9, 19-
环羊毛甾烷 16-O-[ β-D-gluc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yl] -(20s, 24s)-3β , 16β , 20, 24, 25-pen-
tahydroxy-9, 19-cyclolanostane[ 27]
二色棘豆(O.bicolor)
2
16-O-[ β-D-葡萄吡喃糖基(1※ 3)-β-D-葡萄吡喃糖基 ] -20-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20S, 24S)-3β ,
16β , 20, 24, 25-五羟基-9, 19-环羊毛甾烷 16-O-[ β-D-glucopyranosyl(1※ 3)-β-D-glucopyranosyl] -20-O-
α-L-arabinopyranosyl(20s, 24s)-3β , 16β , 20, 24, 25-pentahydroxy-9, 19-cyclolanostane[ 27]
二色棘豆
3
3-O-[ 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内酯基 ]大豆皂草
精醇 B3-O-[ α-L-rhamnopyranosyl(1※ 2)-β-D-glucopyranosyl(1※ 4)-β-D-glucuronopyranosyl] soyasapog-
enolB[ 28]
小花棘豆
4
3-O-[ 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内酯基 ]芽根皂草精醇 3-O-[ β-D-glucopyrano-
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 azukisapogenol[ 28] 小花棘豆
  生物碱类是棘豆属植物引起家畜中毒的主要成
分 [ 29] 。对生物碱类的研究最早报道的是 1929年
Couch由 O.lamberti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多羟基含氮
类化合物[ 30] 。随后 ,棘豆属植物毒性生物碱的研究
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重视 ,迄今为止 ,已从该属植物中
分离得到了 20多种生物碱类成分 ,其中喹喏里西定
类(quinolizidinealkaliods)8种 ,吲哚里西定类 (In-
dolizidinealkaloids)2种 , 喹啉类 (quinolinealka-
liods)1种 ,有机酰胺类 12种 ,其它类 2种(表 3)。
此外 ,冰川棘豆是新发现的有毒植物种 [ 35] ,据
谭远友 [ 35]等研究报道 ,冰川棘豆中所含生物碱与上
述生物碱均不相同 ,至于其所含生物碱的结构类型 ,
目前尚未见报道 。邱丹 [ 36]等对绵羊宽苞棘豆中毒
时 4项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对于宽苞
棘豆引起绵羊中毒的化学成分 ,目前尚未见报道。
1.4 其他类成分
迄今为止 ,从棘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了 2种含
氯的化合物 ,它们分别为 1, 1, 1, 7, 7, 7-六氯-2, 6-二
羟基-庚酮-4 [ 37, 38]和 2, 2, 2-三氯乙醛-乙基半缩
醛 [ 37] ;一种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五味酯甲 ,除李玉
林等报道的外 ,还分离得到了蜂花酸 、β -谷甾醇 [ 25]
等 。
2 药理作用
2.1 抗肿瘤作用
1979年 ,兰州医学院用黄花棘豆的醇及水提取
物对小白鼠移植性 S-180肉瘤进行了抑制作用试验
表 3 棘豆属植物中的生物碱类成分
Table3 AlkaloidsinOxytropis
生物碱类
结构类型 化合物名称 植物来源
吲哚里
西定类苦马豆素 Swainsonine[ 31~ 33]
甘肃棘豆(O.kansuen-
sis), 缩毛棘豆(O.seri-
cea)等
有机酰
胺类
氮-苯甲酰基-2-氧-2-苯乙基胺
N-benzoyl-2-oxo-2-phenylethyl-
amine[ 34]
(+)-氮-苯甲酰基-2-羟基-2-苯
乙基 胺 (+)-N-benzoyl-2-hy-
droxy-2-phenylethylamine[ 8]
(-)-氮-烟酰基-2-羟基-2-苯乙基
胺 (-)-N-nicotinoyl-2-hydroxy-2-
phenylethylamine[ 8]
氮-苯甲酰基-2-苯乙基胺 N-ben-
zoyl-2-phenylethylamine[ 8]
糙荚棘豆(O.muricata)
微柔毛棘豆(O.puberu-
la)
毛泡棘豆(O.trichophy-
sa)
毛泡棘豆.糙荚棘豆
糙荚棘豆
证明黄花棘豆的醇及水提取物对小白鼠 S-180肉瘤
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新疆医学院用小花棘豆根中
提取物的总生物碱也进行了小白鼠 S-180抑制试
验 ,亦证明有抑制作用 [ 39] 。国外 ,也有人用口服棘
豆有毒成分———苦马豆素 ,证明可使小白鼠移植性
肺部肿瘤消失 [ 39] 。近几十年来 ,苦马豆素也作为一
种具有前景的抗癌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40] 。
因此 ,苦马豆素是棘豆属植物抗肿瘤作用的主要物
质基础。
2.2 对家畜的毒副作用
棘豆属植物对家畜的毒副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是生物碱类成分。棘豆属植物中 ,有 7种可引起家
168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卷
畜中毒 , 除了曹光荣[ 41]等报道的 5种外 ,冰川棘
豆 [ 35]和宽苞棘豆 (O.latibracteata)[ 36]是新发现的
有毒植物种 。其他棘豆植物是否有毒 ,还不清楚 。
国外学者先后对小花棘豆 、黄花棘豆 、甘肃棘豆等的
毒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发现棘豆中毒可引起
以下几种病理变化。
2.2.1 对血清 α-甘露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国外学
者将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统称为疯草 [ 42] 。
1982年 , Huxtable[ 43]认为 ,病草的主要成分为吲哚
兹定生物碱(Indolizidinealkaloid),并发现其对溶酶
体 α-甘露糖苷酶(α-mannosidase)具有强烈的抑制
作用;之后 ,曹光荣 [ 41, 44]等从黄花棘豆中分离得到
了吲哚兹定生物碱———苦马豆素 ,并证实这种生物
碱对 α-甘露糖苷酶有抑制作用 ,对中毒山羊停止饲
喂黄花棘豆 ,血浆 α-甘露苷酶迅速恢复正常 。赵宝
玉 [ 45]等从甘肃棘豆中分离出的 8-甲基 -1-羟基吲哚
兹定醇对山羊血清 α-甘露糖苷酶有明显的抑制作
用 。
2.2.2 组织细胞空泡变性 棘豆属植物所含的吲
哚里西定类生物碱(Indolizidinealkaloids)使哺乳动
物组织细胞产生空泡变性[ 1] 。王凯等曾用家兔和
绵羊分别对黄花棘豆(O.ochrantha)[ 46]和甘肃棘
豆 [ 47]的毒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棘豆中毒可以引起家
兔和绵羊的心肌 、肝 、肾 、肺等器官的细胞出现颗粒
变性 ,胰腺腺泡细胞 、小脑浦顷叶氏细胞严重空泡变
性 ,脾小体减少 ,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淋巴结内有大
的呈空泡状的巨噬细胞 , 这与张生民 [ 31] 、李勤
凡 [ 35] 、李洪业 [ 48]等报道的马 、绵羊 、家兔 、小白鼠和
山羊等棘豆属植物中毒的病理组织变化基本一致。
2.2.3 其他变化 顾百群 [ 49]等研究表明 ,甘肃棘
豆可以降低山羊的细胞免疫功能 ,中毒山羊 E-玫瑰
花环形成率明显降低 ,并随着中毒程度的发展 ,这种
现象越来越明显;冰川棘豆中毒动物普遍有小细胞
性贫血症状 [ 35] ,甘肃棘豆中毒山羊不仅血清 α-甘露
糖苷酶活性下降 ,尿低聚糖排泄量增高 ,而且尿低聚
糖中的甘露糖含量也随中毒加重而增高 [ 49] 。
2.3 其他药理作用
从镰形棘豆 [ 26] 总黄酮甙元中分离出鼠李柠檬
素和一未经鉴定的棕色粉末 ,这两种成分的药理和
临床均证明为治疗慢性气管炎的有效成分 。药理实
验表明 ,镰形棘豆总黄酮甙元能增加肾上腺皮质功
能 ,但本身无皮质激素样作用。
3 小结
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出 ,对各种棘豆属植物的化
学成分的研究多集中于小花棘豆 、黄花棘豆 、甘肃棘
豆等几种植物上 ,而对民间多用于临床应用的砂珍
棘豆 、黑萼棘豆(O.melanocalyx)、轮叶棘豆等未见
研究或仅有零星报道;对棘豆属药用植物药理作用
的研究非常缺乏 ,而且对其化学成分与药理成分的
研究没有进行有效地配合 ,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
为合理开发利用棘豆属药用植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
据。
参考文献:
[ 1]  李玉林 , 廖志新 , 杜玉枝 ,等.棘豆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2, 14(5):75-79.
[ 2]  龙燕等.蒙药材多叶棘豆的生药鉴定 [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杂志 , 2000, 42:45-46.
[ 3]  巴根那等.正交设计研究蒙药多叶棘豆总黄酮提取工艺 [ 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16(1):77-79.
[ 4]  敖力布等.蒙药多叶棘豆和硬毛棘豆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
[ 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 1998, 4(增刊):66-67.
[ 5]  乔俊缠等.蒙药多叶棘豆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J] .中国民族医
药杂志 , 1998, 4(2):47.
[ 6]  罗素琴等.蒙药多叶棘豆无机元素含量测定 [ J] .中国民族民
间医药杂志 , 2001, 49:109-110.
[ 7]  蔡建英.藏药 “达夏 ”防治感冒的介绍 [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杂志 , 1998, 34:27.
[ 8]  BatsurenD, TsetsegmaaS, BatbayarN, etal.AlkaloidsofOxyt-
ropis.Ⅰ [ J] , Chem.Nat.Compd.(Engl.Transl.), 1992, 28
(3):340-344.
[ 9]  王凯.棘豆的危害及研究进展 [ J].动物毒物学 , 1994, 9(1):
33-35.
[ 10]  于荣敏 ,李铣 ,宋丽艳 , 等.小花棘豆毒性生物碱的研究 [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1, 16(3):160-163.
[ 11]  于荣敏 ,李铣 ,朱廷儒 , 等.小花棘豆中黄酮醇和黄酮醇甙的
分离鉴定 [ J].沈阳药学院学报 , 1989, 6(1):65-66.
[ 12]  SunRQ, JiaZHJ.SaponinsfromOxytropisglabra[ J] .Phyto-
chemistry, 1990, 29(6):2032-2034.
[ 13]  SunRQ, JiaZHJ, AtriterpenoidsaponinfromOxytropisbicolor
[ J] .Phytochemistry, 1991, 30(10):3480-3482.
[ 14]  AkhmedzhanovaVI, BatsurenD.Alkaloidsandflavonoidsof
Oxytropismuricata[ J] .Chem.Nat.Compd.(Engl.Transl.),
1997, 33(3):326-328.
[ 15]  AkhmedzhanovaVI.AlkaloidsofOxytropis.III.Trichophydine
[ J] .Chem.Nat.Compd.(Engl.Transl.), 1994, 30(3):
379-380.
[ 16]  AkhmedzhanovaVI, BatsurenD, ShakirovRSh.Oxytropisalka-
loids.II.StructureofOxytriphine[ J] .Chem.Nat.Compd.
(Engl.Transl.), 1993, 29(6):778-780.
[ 17]  SakanyanEI, BlinovaKF.Flavonolaglyconsofsometrans-
baikalianspeciesofthegenusOxytropis[ J].Chem.Nat.
Compd.(Engl.Transl.), 1986, 26(6):731-732.
[ 18]  GardnerD, MolyneuxR, etal.Analysisofswainsonine:Extrac-
169第 2期             马彦梅 等 棘豆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tionmethods, andmeasurementinpopulationsoflocoweeds
(Oxytropisspp.)[ J] .J.Agric.Food.Chem., 2001, 49
(10):4573-4580.
[ 19]  AkhmedzhanovaVI, AlkaloidsIV.Structure, synthesis, and
possibleroutesofbiosynthesis[ J] .Chem.Nat.Compd.(Engl.
Transl.), 1996, 32(2):187-189.
[ 20]  RalphsMH, WelshSL, GardnerDR.Distributionoflocoweed
toxinswainsonineinpopulationsofOxytropislambertii[ J] .Jou-
ranlofChemicalEcology, 2002, 28(4):701-707.
[ 21]  AkhmedzhanovaVI, MoldagulovMA, ShkirovR.Alkaloidsof
Oxytropispuberula[J] .Chem.Nat.Compd.(Engl.Transl.),
1993, 29(1):76.
[ 22]  SompkhonR.FlavonoidsofOxytropisstrobilacea[ J] .Chem.
Nat.Compd.(Engl.Transl.), 1991, 27(5):637.
[ 23]  于荣敏 ,李铣 ,张海军 ,等.小花棘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植
物学报 , 1992, 34(5):369-377.
[ 24]  于荣敏 ,李铣 ,朱廷儒 ,等.小花棘豆中黄酮醇和黄酮醇甙的
分离鉴定 [ J] .沈阳药学院学报 , 1989, 6(1):67.
[ 25]  李玉林 ,廖志新 ,孙洪发 ,等.急弯棘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
中草药 , 1998, 29(3):149-150.
[ 26]  刘斌.中国棘豆属药用植物及其现代研究 [ J] .中国野生植
物资源 , 1997, 16(2):15-18.
[ 27]  SunR, ChenJ.SaponinsfromOxytropisbicolor[J].Phytochem-
istry, 1997, 44(3):505-508.
[ 28]  SunR, ChenJ, ChengD.ThreesaponinsfromOxytroipsspecies
[J] .Phytochemistry, 1991, 30(8):2707-2709.
[ 29]  刘绪川 , 张国伟 , 张洁 ,等.棘豆草及其毒性成分中毒毒理
[ 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 1997, 11(2):123-124.
[ 30]  童德文 ,曹光荣 ,赵献军.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
[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10(2):6-
8.
[ 31]  张生民 ,高其栋 , 侯德慧 ,等.甘肃棘豆中毒 [ J] .畜牧兽医学
报, 1981, 12(3):145-150.
[ 32]  孟协中 ,张如明.甘肃棘豆中有毒生物碱的研究 [ J] .草业学
报, 1995, 4(1):6-8.
[ 33]  童德文 ,曹光荣 ,李绍君 ,等.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
鉴定 [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9
(3):5-8.
[ 34]  DemeuovNB, AkhmedzhanovaVI, MoldagulovMA, etal.
Muricatisine-anewalkaloidfromtwospeciesofOxytropis[ J].
Chem.Nat.Compd.(Engl.Transl.), 1998, 34(4):484-485.
[ 35]  李勤凡 ,王建华 ,齐雪如 ,等.山羊冰川棘豆中毒的血液学指
标分析 [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9
(1):97-99.
[ 36]  邱丹.绵羊宽苞棘豆中毒时四项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 [ 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35(2):219-221.
[ 37]  谭远友 ,王建华 , 李勤凡 , 等.冰川棘豆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 J] .畜牧兽医学报 , 2002, 33(4):352-355.
[ 38]  于荣敏 ,李铣 ,朱廷儒 , 等.小花棘豆毒性成分的研究 [ J] .沈
阳药学院学报 , 1991, 8(2):113-116.
[ 39]  李建科.中国棘豆属植物开发利用研究现状及前景评述 [ J].
草与畜杂志 , 1997, (4):3-5.
[ 40]  邹恒琴 ,许峰 ,张忠义 , 等.一种具有前景的抗癌药苦马豆素
的研究进展 [ J].中草药 , 1997, 28(7):437-439.
[ 41]  曹光荣 ,李绍军 ,段得贤 ,等.黄花棘豆有毒成分的分析 [ J].
中国兽医科技 , 1988(3):41-43.
[ 42]  JameLF, ShupeJl, BingsW.Abortiveandteratogenicefectsof
locoweedonsheepandcatle[J].Am.J.Vet.Res., 1976, 28:
1379-1388.
[ 43]  曹光荣 ,段得贤 , 李绍君 , 等.黄花棘豆对山羊的毒性研究
[ J] .畜牧兽医学报 , 1990, 21(1):80-86.
[ 44]  曹光荣 ,李绍君 ,段得贤 , 等.黄花棘豆有毒成分的分离与鉴
定 [ 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89, 17(3):1-6.
[ 45]  赵宝玉 ,曹光荣 ,童德文 ,等.甘肃棘豆毒性生物碱研究 [ J].
中国兽医学报 , 2001, 21(2):174-176.
[ 46]  王凯 ,何宝祥 ,羊秀措 , 等.家兔实验性黄花棘豆中毒的临床
病理学观察 [ J].中国兽医科技 , 1995, 25(2):26-27.
[ 47]  王凯 ,何宝祥.甘肃棘豆对绵羊的毒性研究 [ J] .中国兽医杂
志 , 1995, 21(10):5-6.
[ 48]  李洪业 ,张才俊 ,王勇 , 等.棘豆中毒绵羊血清酯酶多态性特
性的研究 [ 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 1997, 27(5):16-17.
[ 49]  顾百群 ,段得贤 ,催中林 , 等.山羊甘肃棘豆中毒临床病理学
研究 [ 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0, 18(3):62-68.
(上接第 137页)
[ 40]  孔祥生 ,张妙霞 , 张益民 ,等.甜柿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 J] .华
中农业大学学报 , 1998, 17(2):178-186.
[ 41]  艾鹏飞 ,罗正荣.甜柿试管苗生根条件研究 [ J].华中农业大
学学报 , 2002, 21(2):154-157.
[ 42]  谷晓峰 ,唐仙英 ,罗正荣.罗田甜柿幼胚培养条件的研究 [ J] .
果树学报 , 2001, 18(2):80-83.
[ 43]  谷晓峰 ,罗正荣.罗田甜柿原生体分离 、培养及植株再生 [ J] .
园艺学报 , 2002, 29(4):369-371.
[ 44]  李卫东 ,王文江 , 刘永居 ,等.柿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 J] .
果树学报 , 2002, 19(1):58-61.
[ 45]  TaoR, OzawaK, TamuraM, etal.Dodecaploidplantregenera-
tionfromendosperm cultureofpersimmon[ C] .ActaHort.
1997b, 436:119-128.
[ 46]  SugiuraA, OhkumaT, ChoiYA, etal.Productionofnonaploid
Japanesepersimmonbypolinateonwithunreducedpolenand
embryorescueculture[ J] .AmerSocHortSci, 2000, 125(5):
609-614.
[ 47]  TaoR, DandekarAM, UratsuSL, etal.Engineeringgenticre-
sistanceagainstinsectsinJapanesepersimmonusingcrylA(c)
geneofBacilusthuringiensis[ J] .Am.Soc.Hort.Sci.1997b,
122:764-771.
[ 48]  KanzakiS, YonemoriK, SatoA, etal.Analysisofthegenetic
relationshipsamongPCNAcultivarsofpersimmonfromJapanand
Chinausing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J].Japan.
Soc.Hort.Sci.2000a, 69:45-49.
170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