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河南山胡椒属植物资源及其药理、化学及应用研究



全 文 :河南山胡椒属植物资源及其药理 、化学及应用研究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Lindera Genus in Henan:Studies of Its Pharmacology ,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Application
陈随清 Chen Suiqing ,左 艇 Zuo Ting
河南中医学院 Henan College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要:河南山胡椒属植物资源丰富 , 近十年来国内外对山胡椒属药用植物临床作用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都有深入的研究 。认
为河南山胡椒属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研究开发有一定意义。
Abstract:The plant resources of Lindera genus in Henan province are abundant.Over the last ten years the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medicinal plant-Lindera genus in its clinical effect , pharmaceutical action , chemical components.This ar ticle can provide scien-
tific basis for studying and pro tecting of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of Lindera genus in Henan province.
关键词:山胡椒属;植物资源;药理作用;化学成分
Key words:Lindera Genus;plant resources;pharmaceutical action;chemical components
中图分类号 CLC number:R285.51;R284.1;Q949.747.5 文献标识码 Document code:A 
文章编号 Article ID:1672-6839(2005)03-0025-03
  樟科(Lauraceae)山胡椒属(L indera)植物 , 全球约 100
种 ,间断分布于热带 、亚热带至温带亚洲及美国中西部地区。
我国有 54 种 , 多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近几年国内外对该
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药效研究较多 , 结果显示该属药用
植物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抗肿瘤及抗菌消炎等方面具有广
阔的前景。河南省为该属植物分布的北边沿地带 , 主要分布
于河南的南部大别山 、桐柏山和伏牛山区。作者对河南山胡
椒属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及文献综述 , 为河南山胡椒属药用
植物资源的保护及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1 河南山胡椒属植物资源
据调查及文献资料记载 ,河南山胡椒属植物有 15 种 , 分
布于河南的南部大别山 、桐柏山和伏牛山区 , 多数生长在海
拔1000 米左右的山坡或山谷的杂木林中。主要有山 L.
reflexa Hemsl.、山胡椒 L.glauca (Sieb.et Zucc.)Bl.、红果
钓樟 L.ery throcarpa Makino 、江浙钓樟 L.chienii Cheng 、钓
樟 L.umbellate Thunb.、狭叶山胡椒 L.angusti folia Cheng、
香叶树 L .communis Hemsl.、黑壳楠 L.megaphy lla Hem-
sl.、红脉钓樟 L .rubronervia Gamble、绿叶甘 L.fruticosa
Hemsl.、长叶乌药 L .hemseyana (Diels)Allen、乌药 L.aggre-
gata(Sims.)Kosterm.、香叶子 L .f ragrans Oliv.、三桠乌药
L.obtusiloba Bl.、红叶甘 L.cercidifolia Hemsl.。
2 山胡椒属药用植物的应用及研究概况
2.1 山胡椒属药用植物的临床作用
据文献资料报道 ,山胡椒属植物在民间主要用于治疗消
化系统 、泌尿系统疾病 , 以及风湿性关节炎 、外伤疼痛等。山
根可祛风理气 、止血 , 治胃痛 ,是中药“胃痛宁片”的主要原
料[ 1] 。乌药为常用中药材 , 具有温中散寒 , 理气止痛之功效 ,
临床常用于治疗胃病 、泌尿系统疾病及风湿性疼痛等[ 2] 。近
几年临床研究发现乌药有良好的治疗遗尿和疝的功效[ 3] , 有
人还用于治疗尿结石[ 4] 。乌药叶也可入药 ,民间将乌药叶捣
碎敷治乳房炎 、急性蜂窝组织炎及臀痈 , 有较好的效果[ 5] 。
钓樟的根皮 、枝条水煎服用于治疗胃溃疡 、腹痛 、霍乱 、脚气
病;其挥发油内服有降压解痉作用[ 6] 。山胡椒根水煎服能散
瘀通络 , 治疗跌打损伤 、心腹冷痛;其叶民间泡茶服用 , 用于
预防感冒 、中暑 , 外敷治疗疮痈肿毒[ 7] 。三桠乌药的树皮入
药用治疗跌打损伤 ,瘀血肿痛[ 8] 。黑壳楠的水提物民间用于
抗肿瘤和愈合伤口[ 9] 。黑壳楠的变种毛黑壳楠的树皮在云
南用于消化道病患引起的疼痛。以及头痛 、腰痛和外伤性疼
痛[ 10] 。关于该属药用植物在临床上的毒副作用 , 尚未见报
道。
2.2 山胡椒属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
现代对山胡椒属药用植物的药理研究相对较少 , 主要集
中于对乌药 、钓樟 、黑壳楠 、桂皮钓樟(L.benzoin)的研究 。但
实验结果都为该属植物在消化系统疾病上的应用提供了理
论依据。实验表明乌药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11] , 还能对抗
临床应用大黄引起的腹痛[ 12] 。乌药水煎液可明显增大家兔
胃电幅值 ,有兴奋和增强胃运动节律作用[ 13] ;乌药水煎液可
以显著抑制溃疡的形成 , 可明显对抗乙醇诱发的细胞损伤 ,
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 此作用与剂量呈依赖关系[ 14] 。 乌药挥
发油内服后 ,有兴奋大脑皮质的作用 , 局部涂用时可使血管
扩张 、血循环加速及缓和肌肉痉挛性疼痛[ 15] 。在抑菌方面 ,
乌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型溶血型链球菌 、伤寒杆菌 、绿脓
·25·
2005 年 5 月第 3 期
No.3 May 2005           
河 南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第 20 卷 总第 118 期
Vol.20 Serial No.118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05.03.012
杆菌 、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16] 。另外乌药的水提取物和
正丁醇萃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17] 。对钓樟的药理
实验表明 ,其茎的提取物有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和抗溃疡的作
用;从中分离得缩合鞣质对胃蛋白酶活性的抑制率达
70%[ 18] 。在国外 ,日本学者从黑壳楠中分离得到具有抗肿
瘤活性的阿朴菲类生物碱 , 并申请了专利[ 9] ;从桂皮钓樟浆
果中分离得到一系列内酯化合物对于肺癌细胞 A-547 、乳
癌细胞 MCF-7 、结肠腺癌细胞 HT-29 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作用[ 19] 。
2.3 山胡椒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
2.3.1 生物碱类化合物 现代研究发现山胡椒属内分布的
主要是阿朴菲型和异喹啉类生物碱。 从山胡椒 、红黑钓樟 、
钓樟的根中分离得到樟苍碱(Laurotetanine)、N-甲基樟苍
碱 ,从山胡椒的树皮中分离得到牛心果碱(+)-reticuline 和
(+)-norcinna molaurine[ 20] , 在黑壳楠的根中得到 d-荷苞
牡丹碱(d-dicentrine)、N-methy lmandigerine[ 9] ,皆为异喹啉
类生物碱。从山 根中得到 2 个阿朴菲类生物碱:月桂碱
(Launobine)、钓樟卡品(Lindcarpine)、新木姜子碱(Laurolis-
tine)[ 21];在乌药的根中得到波儿丁碱(Bolidine)[ 22] ;日本学
者还从黑壳楠的花中分离得到 6 个阿朴菲型生物碱[ 23] 。
2.3.2 黄酮类化合物 钓樟在日本分布较广 , 并有 4 个变
种。日本学者对钓樟及其变种进行了大量化学研究 , 从叶中
分离出 19 个黄酮类化合物:Linderachalcone、methy llindera-
tone、isolinderatone、 linderatin 、 linderatone、neolindratin 、neolin-
derachalcone[ 24] 、methyllindera tin[ 25] 、 neolinderatone[ 26] 、 iso-
quercitrin、 tiliroside、 rutin、 kaempferol 、 afzerin 、 avicularin、
quercitrin 、hyperin[ 6] 、26-dihydroxy-4-methoxychalcone、
246-trihydroxy-dihydrochalcone[ 27] 。从山 根 、黑壳楠的
树皮和叶中分离得到球松素(pinostrobin)和生松素(pinocem-
brin)[ 21 , 27] 。 从黑壳楠 的花梗中 分离得 到 tiliroside 和
rutin[ 6] 。
2.3.3 挥发油及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挥发油在山胡椒属
植物中分布较普遍 , 现代研究证明 , 挥发油中主要为单萜和
倍半萜类化合物。乌药块根中挥发油的含量为 1.4%, 其中
主要成分为冰片乙酸酯(14.47%)、冰片(7.48%)、苯甲酸苄
酯(0.69%)等[ 28] 。 从山 地上部分挥发油中分离得到 33
个化合物 ,地下部分挥发油得到 34 个化合物 ,两部分挥发油
都以桉油精为主要成分 , 分别占总挥发油的 33.21%、45.
18%;两部分挥发油共有的化学成分有 28 种 ,分别占两部分
挥发油总量的 93.87%和 96.71%[ 29] 。
迄今研究发现呋喃倍半萜及其内酯类化合物仅在樟科 、
菊科 、姜科等少数植物科属中有分布。在樟科中含有大量的
呋喃倍半萜类化合物 , 在 1980 年从樟科的 5 种植物中分离
得到 27 个呋喃型倍半萜化合物[ 30] , 这类成分在乌药中被研
究得最多 ,已分离得到 15 个 ,分为 4 种类型:桉烷型:香樟烯
(lindestrene);乌药烷型:乌药烯(lindenene)、乌药醇(linde-
nenol)、乙酸乌药酯(lindeneny l acetate)、乌药 酮(linde-
nenone)、乌药醚(linderoxide)、异乌药醚(iso linderoxide);吉马
烷型:neosericeny l acetate、乌药内酯(linderalactone)、新乌药内
酯(neolinderalactone)、乌药醚内酯(linderane)、伪新乌药醚内
酯(pseudoneolinderane);榄烷型:异呋喃吉马烯(isofuranoger-
macrene)、异乌药内酯(isolinderalactone)、表二氢异乌药内酯
(epi-dihydroisolinderalactone)[ 31] 。除呋喃倍半萜类成分外 ,
乌药中尚含有去氢香樟内酯(dehydrolindestrenolide)、香樟内
酯(lindestrenolide)、羟基香樟内酯(hydroxylindestrenolide)、异
吉马呋内酯(iso germafurenno lide)、羟基异吉马呋内酯(hy-
droxyisogermafurennolide), 以及双香樟内酯(bilindestrenolide)
等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31] 。
3 小结
山胡椒属植物在河南主要分布于南部的大别山 、桐柏山
和伏牛山区。有些植物如山 、乌药 、钓樟 、三桠乌药 、山胡
椒等在山区民间都有作药用的情况 , 主要用其根部 , 有时也
用枝条或树皮。现代化学 、药效学研究也证明该属一些植物
如乌药 、山 、黑壳楠等具有治疗消化道疾病及抗肿瘤功效 ,
国内外学者从其中也分离得到了有效成分。 因此山胡椒属
植物是很有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资源 , 有待进一步研究开
发;同时对河南南部山区的荒山绿化 , 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 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药品标准[ M ]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84.157.
[ 2]雷载权.中药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5.164.
[ 3]李智.乌药应用经验[ J] .江西中医药 , 1994 , 25(4):63.
[ 4]彭墩.乌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 J] .甘肃中医 , 1994 , 7(5):34.
[ 5]张茂江.乌药的临床应用[ J] .四川中医 , 1994 , 12(5):18.
[ 6]潼氵尺信夫.Lindera属の成方研究[ J] .生药学杂志(日), 1984 , 38
(2):194-197.
[ 7]余德贵.山胡椒的药理作用[ J] .基层中药杂志 , 1996 , 10(4):41.
[ 8] 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4.
287.
[ 9] Huang Rayling , Chen chienchich , Huang Yulin , et al.Anti tumor
effect of d-dicentrine f rom the root of Lindera megaphylla[ J] .Planta
M edia , 1998 , 64:212-213.
[ 10] 张树云.毛黑壳楠树皮中荷包牡丹碱的提取[ J] .中草药 , 1994 ,
25(9):495.
[ 11] 李广勋.中药药理与临床[ M]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1992.192.
[ 12] 成诗黔 , 杨倩.浅谈大黄配乌药[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2 , 17
(10):630.
[ 13] 许冠荪 ,张群之 ,刘清云 ,等.枳实 、乌药及其复方对家兔胃电图
的影响[ 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 1989 , 8(3):74.
·26·
2005 年 5 月第 3 期
No.3 May 2005     
河 南 中 医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 Y OF CHINESEMEDIC INE
河南山胡椒…M edicinal Plant… 陈随清…Chen Suiqing…     
第 20 卷 总第 118 期
Vol.20 Serial No.118
[ 14] 朱敏 ,陆照棠 ,陆皓开 ,等.抗溃疡中药的研究[ S] .第三届中药研
讨会论文摘要集 ,上海 , 1996.112.
[ 15] 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5.162.
[ 16]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 M ] .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 , 1975.210.
[ 17] 李庆林 , 桂新 ,窦昌贵 ,等.乌药提取物的镇痛 、抗炎作用研究
[ J] .中药材 , 1997 , 20(2):629.
[ 18] Kato M , Ezaki N , Tsusumi S.乌樟的药理学研究(第三报)乌樟粗
ェキス抗溃疡作用につぃて[ J] .生药学杂志(日), 1982 , 36(3):350.
[ 19] Jone anderson , Wenw en Ma , David Lsmith , et al.Bioligically ac-
t ive γ-lactone and methylketoalkene from Lindera benzon[ J] .J Nat
Prod , 1992 , 55(1):71-78.
[ 20] Mutsuo Kozuka , Masahiko shibaka w a , Katsumi Yohimura , et al.
Alkaloids f rom Lindera glauca , Lindera eryth rocarpa and Lindera cit ri-
odora[ J] .J Net Prod , 1984 , 47(6):1066.
[ 21] 张均增 , 方起程.山 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草药 , 1994 , 25
(11):565-568.
[ 22] Kozuka M , M Takeuchi and T Saw ada.Alkaloids from Lindera
s trychmifolia[ J] .J Nat Prod, 1984 , 47(6):1063.
[ 23]Mu tso Kozuka , Mosa Yuki , Yoshi Kaw a , et al.Alkaloid f rom Lin-
dera st rychnifolia[ J] .J Nat Prod , 1984 , 47(6):1063.
[ 24 ] Kazuhiko Ichino , Hitoshi Tanaka , KazuoIto.Studies on the
f lavonoid components of Lindera umbellata var.M embranacea(Maxim)
M omi Yama[ J] .Chem Pharm Bull , 1989 , 37(4):944-947.
[ 25] Kazuhiko Ichino.Tw o f lavonoids f rom tw o Lindera umbellata vari-
eties[ J] .Phytochemist ry , 1989 , 28(3):955-956.
[ 26] Kazuhiko Ichino , Hitoshi Tanaka , KazuIto.A new flavanone , ne-
olinderatone f rom Lindera umbellata var.Iancea[ J] .Chem Pharm Bull ,
1989 , 37(5):4126-4127.
[ 27] Hirixi Shimomura , Yutaka Saslida , Yoshihiro , et al.Chalone
derivative f rom the bark of Lindera umbellata[ J] .Phytochemist ry ,
1998 , 27(12):3937-3939.
[ 28]肖培根.中药志(第一卷)[ 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2.
232.
[ 29] 罗永明 ,黄璐 ,汪平 ,等.山 地上 、地下部分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4 , 39(4):309.
[ 30] Hayashi Nanao , Komae Hisashi.Chemist ry and dist ribution of
sesquiterene.Fu ran in lau raceae[ J] .Biochem Syst Ecol , 1980 , 8(4):
381-383.
[ 31] 桂新 ,王峥涛 ,徐珞珊 ,等.乌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J] .中
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02 , 18(3):50.
编辑:程延安
收稿日期:2005-03-02
作者简介:陈随清(1965-), 男 , 河南濮阳人 , 博士 , 教授 , 研
究方向:中药规范化种植及质量标准。//Add:450008 河南
省郑州市金水路 1 号;Tel:0371 65680002
(上接第 22 页)
表 3 两组中药的归经特点比率分析 (%)
组别 归经心 肝 脾 肺 肾 胃 胆 小肠 大肠 膀胱
降压组 23(22.8) 62(61.4)* 31(30.7) 36(35.6) 31(30.7) 28(27.7) 10(9.9)** 5(5.0) 15(14.9) 9(8.9)
植物类组 90(21.6) 199(47.7) 129(30.9) 165(39.6) 109(26.1) 141(33.8) 19(4.6) 19(4.6) 69(16.6) 36(8.6)
  注:与植物类组比率*P<0.01 , **P <0.05。
3 讨论
中药的四气 、五味 、归经等药物特性是对传统中药药理
作用的经典归纳和总结 ,是中药学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基础及
依据 , 经典的药性描述虽有感性的 、经验的或主观的因素影
响 ,但其科学性一再为现代医学研究所证实。因此有必要充
分利用中药药性的信息资源对有关药物进行分析 , 寻找出其
规律[ 2] 。植物类中药品种繁多 , 有关植化成分和药理作用当
有其特殊规律性 ,从文献中查得植物类降低血压中药计 101
种 ,样本数量大 , 所以有可能较为准确地找出植物类降低血
压中药的中药学特点 ,为对其深入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思
路。结果表明:植物类降低血压中药以性寒者多 , 而性热者
少;其具苦味者多 ,多归肝胆经。这一结果与中医临床治疗
高血压病的用药特点基本一致。也提示具有相同药理作用
的植物类中药可能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学成分而含相同或
相似的化学成分又是产生相关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利用
上述规律通过药理学 、植物化学等方面的对比研究 , 有助于
在植物中找到有效的植化成分 、药理活性 , 避免筛选的盲目
性 ,值得深入研究。
(感谢侯士良教授对本文的指导)
参考文献:
[ 1] 刘辉 ,孙文平 ,杨光 , 等.对种子类中药药性的初步分析[ J] .中国
中药杂志 , 2004 , 29(3):283.
[ 2]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 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0.1.
编辑:韦大文
收稿日期:2005-03-03
作者简介:杨国营(1962-), 男 ,河南沁阳人 , 医学学士 ,副主
任药师 , 从事中药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 Add:450008 河
南省郑州市金水路 1 号;Tel:0371 65676599
·27·
2005 年 5 月第 3 期
No.3 May 2005           
河 南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第 20 卷 总第 118 期
Vol.20 Serial No.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