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蔷薇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全 文 :好 ,工艺稳定 ,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6.2 聚乙二醇修饰物 孙洲亮等 [ 22]利用姜黄素结合
到聚乙二醇上解决了姜黄素水溶性差 、生物利用度低
的问题 。
6.3 药物 -无机复合材料 曹根庭等 [ 23]用共沉淀和
离子交换方法将药物姜黄素嵌 Mg-A1-LDHs层间 ,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药物 -无机复合材料 ,该材料与姜
黄素相比 ,其热稳定性 、耐酸性及缓释性能均有大幅度
提高。
充分利用制剂学技术 ,选用适当的药用辅料 ,利用
生物降解技术 ,同时考虑药物相互作用 ,可有效的提高
姜黄素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极大地提高了姜黄素生物
利用度 。由于姜黄素的药理作用广泛 、毒性低 ,随着药
物新剂型 、新材料的不断研发和推广 ,姜黄素制剂产品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1 黄秀旺 ,许建华 ,温彩霞.姜黄素-聚维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溶出
度的测定.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2008, 28(21):1819
2 黄秀旺 ,许建华 ,吴国华 ,等.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
特性.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 2008, 18(5):30
3 韩刚 ,王传胜 ,张永 ,等.固体分散体提高姜黄素溶出度的研究.中国
中药杂志 , 2007, 32(7):637
4 杨亮 ,雷英杰 ,史小凤 ,等.姜黄素水溶性制剂的工艺研究.天津理工
大学学报 , 2009, 12(6):75
5 刘彦生 ,王宪利.姜黄素甲基化 -β -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武警医学 , 2007, 18(5):337
6 高振珅 ,王兰.姜黄素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理
化性质研究.中国药房 , 2007, 18(13):999
7 赵琳琳 ,韩刚 ,宋树关 ,等.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体外药物释
放研究.中药材 , 2007, 30(2):230
8 陈振江 ,殷丹 ,于伟.姜黄素胶原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湖北中医学
院学报 , 2008, 10(3):48
9 林观样 , 潘晓军 ,王贤亲.姜黄素多孔淀粉微球的制备.海峡药学 ,
2008, 20(9):25
10 宏伟,陈大为 ,赵秀丽 ,等.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评价.中国
中药杂志, 2008, 33(8):889
11 单敏,李锋武.总姜黄素脂质体的包封率和体外释药测定.药物分析
杂志 , 2007, 27(10):1598
12 马艳 ,蒋学华 ,杨安东 ,等.薄膜 -超声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
粒的工艺研究.中成药 , 2008, 30(7):981
13 刘安昌 ,赵丽霞 ,翟光喜 ,等.姜黄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形成机
制研究.中国中药杂志 , 2008, 33(17):2112
14 许汉林 ,张念 ,程光明 ,等.姜黄素脂质体制备工艺的研究.湖北中医
学院学报, 2009, 11(1):36
15 许汉林 ,孙芸 ,邵继征 ,等.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及理化性质考察.中
国医院药学杂志 , 2007, 27(10):1363
16 孙晶 ,季宇彬 ,韩美华 ,等.新型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和初步稳定性
的考察.世界科学技术 -中医药现代化 , 2008, 10(4):66
17 林巧平 ,郭仁平 ,许向阳 ,等.注射用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
评价.中国天然药物 , 2007, 5(3):207
18 刘占军 ,韩刚 ,代红光 ,等.如意金黄散膜剂的制备.中国组织工程研
究与临床康复 , 2008, 12(45):8989
19 刘占军 , 韩刚.如意金黄散膜剂的改进.时珍国医国药 , 2009, 20
(7):1782
20 唐家驹 ,王进 ,潘长江 ,等.姜黄素 /聚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复合薄膜
的制备及抗凝血研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2008, 25(1):113
21 潘振华 ,刘焕龙 ,向柏 ,等.姜黄素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研究.中成
药 , 2007, 29(9):1302
22 孙洲亮 ,王昆 ,林新华.聚乙二醇修饰姜黄素衍生物的制备及表征.
海峡药学, 2008, 20(12):7
23 曹根庭 ,邢方方 ,王平 ,等.药物 -无机复合材料姜黄素嵌入镁铝水
滑石的合成 、表征及缓释性能的研究.无机化学学报 , 2008, 24(6):
956
蔷薇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朱 珊 ,刘岱琳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医学院 ,天津 300162)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 ,对蔷薇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整理总结 ,并对该属植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归纳综述 ,
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蔷薇属 ,化学成分 , 鞣质 ,黄酮 , 萜类 ,脂肪酸 , 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687(2010)04-0049-06
  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aL)植物广泛分布
于世界各地 ,主要集中在北温带 ,蔷薇属约有 200种 ,
在我国有 82种。该属许多品种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
价值 ,而且还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 ,其中很多种是应用
广泛的药用植物。本文就蔷薇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
作用进行综述 。
49天津药学 Tianjin Pharmacy 2010年 第 22卷第 4期
* 收稿日期:2010-05-14
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10JCYBJC14600)
1 化学成分
到目前为止 ,已对该属植物的 20多个品种进行过
研究 ,分离得到化学成分主要有鞣质 、黄酮类 、萜类 、脂
肪族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其中鞣质 、黄酮 、萜类化合物
是该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
1.1 鞣质及多酚类化学成分 鞣质在过去常作为杂
质除去 ,但目前的研究证明鞣质有一系列的生理活性 ,
例如清除自由基 、抗衰老等。鞣质的分类一般分为水
解鞣质 、缩合鞣质以及混合鞣质。到目前为止 ,本属植
物中分离出的鞣质约 70种 ,大部分为可水解鞣质 。
1.1.1 可水解鞣质 可水解鞣质是由多元醇与没食
子酸酯化的产物 ,按照聚合程度不同 ,分为单元体 ,二
聚体 ,三聚体等 ,见表 1。
表 1 蔷薇属植物中可水解鞣质类化合物
结构 来源 参考文献
单元体 二聚体
 鞣花酸 a 1  geminsA, B, C b 5
 小木麻黄素 a 2  玫瑰鞣质 D a、b、h 5、10、11
 异小木麻黄素 a 2  玫瑰鞣质 E a、b 5、11
 金樱子鞣质 A d 3  玫瑰鞣质 F a、b 5、11
 Platyacanthin c 4  金樱子鞣质B d、i 3、6
 新唢呐草素Ⅰ 、I a、b 2、5  金樱子鞣质C d 3
 geminsD, E, F b 5  金樱子鞣质D d、f 3、8
 长梗马兜铃素 b、d 3、5  仙鹤草素 d、f、h、i 3、10、6、 7
 旌节花素 b 5  仙鹤草酸A d、i 3、6
 potentilia d 3  仙鹤草酸B d、i 3、6
 儿茶素 3-O-β -D-葡萄糖苷 i 6  地榆素 H-6 g 9
 刺玫果素 M1 f 7  刺玫果素D b、d 5
  1-O-(3 -甲基-没食子酰), (6-O-没食子酰)-β -D-葡萄糖苷 a 8  刺玫果素D1 f 7
 地榆素 H-2, H-4 d、g 9  刺玫果素D2 f 7
 大麻黄鞣宁 h 10  刺梨素 A b 5
  2, 3-O-(S)- hexahydroxydiphenoyl-D-glucose b 5  刺梨素 B b 5
  2, 3-(S)-hexahydroxydiphenoyl-  6-O-galoylglucopyranose i 6  rosheninsA, B, C, D.E g 9
 RocymosinA h 10 三聚体
  1(α)-O-没食子酰花梗鞣素 1 i 6  蔷薇素 G a 11
  1(β)-O-没食子酰花梗鞣素 i 6  金樱子鞣质 d、f 7
  1, 2, 3, 4, 6-五 -O- 没食子酰 -β -D-葡萄糖苷 f 7  金樱子鞣质 d、f 6、7
  1, 2, 3, 6-四 -O- 没食子酰 -β -D-葡萄糖苷 f 7  刺玫果素 T1 f 7
  1, 2, 3-三 -O-没食子酰 - β -D-葡萄糖苷 a 2  Lambertiannin d 9
  1, 2, 6-三 -O-没食子酰 - β -D-葡萄糖苷 a 2
    注:a:RRugosa(玫瑰)、b:RRoxburghi(刺梨)、c:Rplatyacantha(单叶蔷薇)、d:RLaevigata(金樱子)、e:Rspp、f:Rdavurica(蔷薇果)、g:R
henryiBoul、h:Rcymosa(小果蔷薇)、i:RtaiwanensisNakai(小金樱)
1.1.2 缩合鞣质以及儿茶素衍生物 缩合鞣质是儿
茶素苯核之间通过碳 -碳键相连形成的大分子化合
物 ,在蔷薇属植物中发现较少 ,按聚合度也可分为单元
体 、二聚体 、三聚体等 ,见表 2。
1.1.3 混合鞣质及其他多羟基类化合物 混合鞣质
为缩合鞣质与水解鞣质中的葡萄糖以碳 -碳键连接而
50 天津药学 Tianjin Pharmacy 2010年 第 22卷第 4期
成的鞣质。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混合鞣质包括
stenophylaninsA和 B[ 10] 。在蔷薇属植物中也分离出
其他多羟基类化合物如 rocymosinB[ 10] 、地榆皂酸二内
酯 [ 9] 、lambertianninA[ 9]等 。
表 2 蔷薇属植物中缩合鞣质类化合物
结构 来源 文献
单体
 儿茶素 b、f 5、12
 表儿茶素 E 12
二聚体
 原花青素 B1 I 13
 原花青素B2 I 14
 原花青素B3 d、g、h、i 3、9、10、 13
 原花青素B4 d、g 3、9
 afzelechin(4α※ 8)catechin A 6
二聚体单酯
 procyanidinB3-3-O-galate H 10
三聚体
 catechin-(4※ 6)-catechin-
 (4※ 6)-epicatechin
H 10
  注:a:Rrugosa、b:Rroxburghi、c:Rplatyacantha、d:Rlaevigata、e:
Rdavurica、f:Rspp、g:RhenryiBoul、h:Rcymosa、i:RtaiwanensisNakai
1.2 黄酮类化合物 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黄酮类成
分 ,其苷元主要为山奈酚 、槲皮素 ,已知糖链由 1 ~ 3个
糖组成 ,常见的糖为葡萄糖 、鼠李糖 、半乳糖 、阿拉伯
糖 ,连接位置多为苷原的 3位 ,目前共分离得到约 30
个黄酮类化合物 ,其具体结构和主要植物来源见表 3。
1.3 萜类 萜类成分在大部分蔷薇属植物都有发现 ,
特别是蔷薇属植物含有大量挥发油 ,具有芳香气味 。
近年来发现 ,一些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 HIV和
抗肿瘤活性 。
1.3.1 半萜 单萜倍半萜类化合物 半萜及单萜是挥
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蔷薇属植物中分离了大量的此
类化合物。例如从玫瑰[ 22]中分离得到的半萜 , 2 -甲
基 -己 -2-醇 、3–甲基–己醇 、香叶醇。 Ueyama, Y
Hashimoto, NiH和 FurukawaK通过气象色谱法定量
定性分析了玫瑰精油中其他的挥发性单萜 [ 22] ,检测到
了香茅醇乙酸酯 、甲酸香茅酯 、香橙醇 、芳樟醇 、萜品醇
等化合物。
倍半萜类化合物主要是没药烷 、菖蒲烷 、叶红素类
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2] 。
1.3.2 三萜类化合物 近年来研究发现三萜类化合
物是蔷薇属植物抗癌的主要活性成分 。本属所含三萜
类成分主要为五环三萜 ,三萜母核以乌苏烷型为多 ,还
有少量的齐墩果烷型 、羽扇豆烷型 ,见表 4。此外 Yeo
等[ 23]从野蔷薇(Rosamultiflora)根中还得到 1个 A环
变形的三萜。
表 3 蔷薇属植物中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
结构 来源 文献
山奈酚 a、g 1、15
 山奈酚 -3-O-葡萄糖苷(紫云英苷) a、g 1、15
 kaemferol-3-O-(6-O-trans- P-coumary1)-glucoside a 16
 山奈酚 -3-O-半乳糖苷 a 16
 山奈酚 -7-O-葡萄糖苷 a 16
 山奈酚 -3-O-半乳糖基阿拉伯糖苷 a 16
 山奈酚 -3-O-葡萄糖基阿拉伯糖苷 a 16
 山奈酚 -3-O-阿拉伯糖苷 a 16
 山奈酚 -3-O-鼠李糖基半乳糖苷 a 16
 山奈酚 -3-O-阿拉伯糖基葡萄糖苷 a 16
 山奈酚 -3-O-芸香 糖基 -7-阿拉伯糖苷 a 16
 山柰酚 -3-O-吡喃葡糖(2※1)- O-β -D-吡喃葡糖苷 a 1
槲皮素 a、b、c 16、17
 Quercetin-3-O-(6-O-trans- P-coumaryl)-glucoside b 17
 槲皮素 -3-O-半乳糖苷 b 17
 槲皮素 -3-O-鼠李糖苷 f 18
 槲皮素 -7-O-葡萄糖苷 a 19
 槲皮素 -3-O-葡萄糖苷(扁蓄苷) A 1
 槲皮素 -3-O-阿拉伯糖苷 c 16 槲皮素 -3-O-葡萄糖基 -4-阿拉伯糖苷 f 18
 槲皮素 -3-O-半乳糖(2※1)- O-β -D-吡喃葡糖苷 a 1
 槲皮素 -3-O-芸香糖苷 c 16
柚皮素 c 16
芹菜素 c 16quercetin-3-O-gentiobiosyl-4-rham-noside f 18apigenin(+)-taxfolin-3-O-apioside b 20
槲皮素 -3-O-木糖苷 d 21
甘草苷 d 21
isoliquiritin d 21
apioside d 21
davidioside d 21
butin– 4-O-(2-O-β -D-apiofuranosyl)-β -D-glucopyranoside d 21
  注:a:Rrugosa、b:Rdavurica、c:Rdavidi、d:Rdamascena、e:Rmol-
lois、 f:Rsumbucinapubecen、g:Rcymosa
1.4 脂肪族 脂肪酸及脂肪酸衍生物 中国科学院
成都生物研究所对 24种野生蔷薇种子油含量及其脂
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蔷薇种子油含量在
5% ~ 9%之间 ,脂肪酸组成以油酸 、亚油酸和亚麻酸三
种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 、硬脂
酸和花生酸[ 36] 。实验中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和
51天津药学 Tianjin Pharmacy 2010年 第 22卷第 4期
气 -质联用(GC-MS)定性定量的方法分析蔷薇属脂
肪族及其衍生物更加快捷准确 ,例如 ,对本属植物的新
疆玫瑰精油进行分析 ,检测出大量的脂肪类和脂肪酸
[ 37] 。
表 4 蔷薇属植物中分离出三萜类化合物
结构 来源 文献
齐墩果酸 e 24
熊果酸 d 25
常春藤皂苷元 d 25
2α、19α-二羟基熊果酸 c、d 25、26
2β 、19α-二羟基熊果酸 d 25
2α、19α-二羟基熊果酸 -
28-0-β -D-葡萄糖苷 c 27
2α、19α-二羟基熊果酸 -28-0-β -D-(6-甲氧基)葡萄糖苷 d 25
2α、lα、19α三羟基熊果酸 d 25
2α、19α、 23一三羟基熊果酸 d 28
2α、3α、 19α、23-四羟基乌苏 -12-烯 -28-羧酸 d 29
2α、3β 、 19α、23-四羟基乌苏 -12-烯 -28-羧酸 d 29
19α-羟基熊果酸 a、f 30、31
2α-羟基熊果酸 a 18、30
arjunicacid h 32
刺梨酸 c 33
kaji-ichigosideF1 b 34
野鸭春酸 f 34
2α、3α、 19α-三羟基乌苏 -12-烯 -28-羧酸 -β -D-葡萄糖苷 c 26
2α、3α、 19α、24-四羟基乌苏-12-烯 -28-羧酸 -β -D-葡萄糖苷 e 25
2α, 3β , 19β -三羟基 -齐墩果烷-12-烯 -28-酸 h 32
2α, 3β -二羟基 -乌苏烷 -28 (13)-内酯 h 32
1β 、2α、 3α、 19α-四羟基乌苏 -12-烯 -28-羧酸 f 31
2α-羟基齐墩果酸 a 30
白桦脂酸 a 30
2α-羟基白桦脂酸 a 30
2α-羟基白桦脂酸 -28-羧甲酯 d 29
rosamulticacid a 24
2-oxo-pomolicacid(3α, 19adihydroxy-
2-OXO-urs-12-en-28-oicacid) g 34
fupanzicacid g 34
IlexosideB i 35
  注:a:Rdavurica、b:Rdamascena、c:Rrugosa、d:Rosalaevigata、e:
transmorrisonensis、f:Rosamolis、g:Rosadavidii、h:RosadavidiCrep、i:
Rosaodoratavar.gigantean
2 药理作用
蔷薇属植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主要体现在心脑
血管方面 ,也具有抗癌 、抗氧化作用 ,同时又因为富含
鞣质具有收敛作用 ,在消化道疾病的治疗等方面也有
应用 。
2.1 心血管作用
2.1.1 对血管的作用 蔷薇属植物 RosadavcaPalas
的果实刺玫果 ,其水和醇粗提物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
的生理活性。大鼠静注刺酮 80 mg/kg或 160 mg/kg,
能明显降低正常血压。采用局部血管恒速灌流法 ,大
鼠静注刺酮 80 mg/kg或 160 mg/kg,能明显降低脑血
管阻力 ,增加冠脉流量 [ 38] 。此外月季中槲皮苷可降低
血管通透性 ,用于治疗脑血栓 、动脉硬化症和心肌梗
死[ 39] 。刺梨汁可改善金黄地鼠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易
感性 ,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40] 。
2.1.2 减慢心率的作用  刺酮具有显著的减慢心
率 、降低需氧量的作用。麻醉大鼠静注刺酮 ,能明显减
慢心率 , 10min时较正常心率减慢 18.3%。在饱氧乐
氏液中制备家兔离体右心房标本 ,按 8 ×10-4g/kg给
与刺酮 ,结果表明刺酮对家兔离体右心房有短暂的明
显抑制(收缩)作用 ,心率亦有明显减慢 。小鼠腹腔注
射刺酮 ,能明显降低耗氧量 ,明显延长存活时间。其提
高小鼠耐缺氧能力与心得安相近似 。并有明显对抗异
丙肾上腺素的作用 [ 38] 。
2.1.3 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月季中槲皮素通过激活
血小板环氧化酶活性 ,增强血管内皮覆盖血小板血栓
处的 PGI2的生物合成 ,抑制血小板聚集 ,产生舒血管
作用 ,对抗血栓形成 ,并可抑制由血小板活化因素导致
的血小板聚集 [ 39] 。
2.2 抗癌作用 近年来发现蔷薇属植物中富含的三
萜类 、黄酮 、鞣质类化合物 ,如槲皮素 ,不仅对多种致癌
物 、促癌物和致突变剂有拮抗作用 ,而且对如 Erhlich
实体瘤细胞 、Hela细胞 、人乳腺癌细胞等多种恶性肿瘤
细胞有抑制生长作用 [ 39] ,刺玫果鞣质同样具有防肿
瘤作用[ 41] 。
2.3 抗氧化作用 研究发现蔷薇属植物富含的鞣质
类化学成分是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 [ 42] 。例如月季
花所含没食子酸等酚类物质具有清除 DPPH自由基的
作用 ,抗氧化作用随提取物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强。其
0.1%提取物对亚油酸及猪油的抗氧化效果优于
0.02%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 [ 39] 。蔷薇属中其他植物
如刺玫果能提高人和小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 ,抑制过氧化脂质(LPO)和脂褐素的形成 ,清除体
内的有害自由基 ,从而延缓衰老。同时刺梨还具有抑
制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单胺氧化酶 (MAO)活
性[ 43] ,能提高衰老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降低 HOL3
亚组分的氧化易感性的作用[ 44] 。研究发现 ,月季中的
黄色素同样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 [ 45] .
2.4 对消化系统作用 蔷薇属多种植物的果实含多
52 天津药学 Tianjin Pharmacy 2010年 第 22卷第 4期
种维生素 、氨基酸及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 , 具有健脾
胃 、助消化的作用
2.4.1 促消化作用 孙学葱等 [ 46]研究发现刺梨果汁
可增加大鼠胃液排出量 ,提高胃液总酸度 、总酸排出量
及胃蛋白酶活性 。同时刺梨果汁及刺梨总提取物的乙
醚提取物部分有促进大鼠胆汁分泌作用 ,胆汁流增加
率分别为 62.5%及 78.9%(P<0.05, P<0.01),并能
使胆汁中固体物含量增加 ,给药后 2 ~ 3 h最为显著 ,
同时 , 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有显著加强作用 [ 47] 。
2.4.2 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 陈建中等 [ 48]研究了对
乙酸诱导的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 ,以刺梨根煎液作为
研究药物 ,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观察刺梨根煎液治疗大
鼠慢性胃溃疡的疗效 ,结果表明 ,刺梨根煎液能够使溃
疡面积明显缩小 、胃黏膜血流量增加 、胃黏膜 SOD活
力升高 、促进胃溃疡愈合。
2.5 其他作用 研究表明该属植物提取物还具有肝
脏保护作用 ,抗突变 ,抗菌 、抗病毒和利尿等作用[ 43] 。
3 结语
蔷薇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 ,其中大部分是传统
的药用植物 ,药用历史悠久 ,民间应用广泛。本文在大
量文献工作基础上 ,总结了近年来对蔷薇属植物的化
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蔷薇属植物资源丰富 ,其活
性成分主要为鞣质 、黄酮和萜类成分 ,在抗氧化 、治疗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但其
整体开发利用仍有待深入研究 。
参考文献
1 XiaoZP, WuHK, WuT, etal.Kaempferolandquercetinflavonoids
fromRosarugosaThunb.ChemNatCompounds, 2006, 42(6):736
2 OkudaT, HatanoT, YazakiK, etal., RugosinA, B, Candpraecoxin
A, tanninshavingavaloneoylgroup.ChemPharmBul, 1982 , 30
(11):4230
3 YoshidaT, TanakaK, ChenXinmin, etal.Hydrolyzabletanninswith
dehydrodigaloylgroupfromRosalaevigataMichx.ChemPharm.Bull
1989, 37(4):920
4 BikbulatovaTN, ErzhanovaMS, TerentevPB, etal.Hydrolyzable
tanninsofRosaplatyacantha.KhimPrirSoedin, 1985, (6):829
5 YoshidaT, ChenXinMin, HatanoT, etal.RoxbinsAandBfromRo-
saroxburghifruits.ChemPharmBul, 1987 , 35(5):1817
6 LinJer-Huei, WangJiunn-Jyh.Hydrolyzabletanninspossesinga
dehydrodigaloylgroupfromthefruitofRosataiwanensisNakai.Chin
PharmJ(Taipei), 1998, 50(3), 167
7 金哲雄 ,朴英爱.棘莓果鞣质类化学成分研究.中草药 , 1994, 25(2):
64
8 ParkJC, YoungHS, LeeSH.Atannincompoundisolatedfromthe
undergroundpartofRosarugosaThunb.SaengyakHakhoechi, 1993, 24
(4):319(Korean)
9 YoshidaT, FengWei-Sheng, OkudaT.RosheninsA-E, dimerichy-
drolyzabletanninsfromRosahenryiBoul.ChemPharmBul, 1992 , 40
(8):1997
10 YoshidaT, FengWeiSheng, OkudaT.Twopolyphenolglycosidesand
tanninsfromRosacymosa..Phytochemistry, 1993 , 32(4):1033
11 HatanoT, OgawaN, ShinguT, etal.RugosinsD, E, FandG, dimer-
icandtrimerichydrolyzabletanninswithvaloneoylgroupfromflowerpet-
alsofRosarugosaThunb.ChemPharmBul, 1990 , 38(12):3341
12 JiangKeni, LuoQingyun, SunDawang, etal.TanninsfromDioscorea
cirrhosaandRosasppbark.LinchanHuaxueYuGongye, 1988 , 8(1):
32
13 LinJH, WangJJ.Hydrolyzabletanninspossessingadehydrodigaloyl
groupfromthefruitofRosataiwanensisNakai.ChinPharmJ.(Tai-
pei), 1998 , 50(3):167(English)
14 徐治国 ,袁干军 ,杜方麓.蔷薇属植物的化学研究概况.湖南中医药
导报 , 2003, 9(5):62
15 包海燕 ,苗青 , 沈阳 , 等.小果蔷薇化学成分的研究.药学实践杂
志 , 2009, 27(2):183
16 VeUoglu.Characterizationofflavonoidsinpetalsofrosadamascenaby
HPLCspectralanalysis.JACFoodChem, 1991, 39(3):463
17 KuangHai-xlle.ChemicalconstituentsofpericarpsofRosadavurica
PALL, a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emPharmBul1, 1989, 37
(8):2232
18 Takagishuzo.Ontheconstituentsofthefruitsofrosamuiltiflorathunb.I
Yakugakuzashi, 1976, 96(3):28
19 MahmoodN, PiacenteN, PizzaC, etal.TheAnti-HIVactivityand
mechanismofactionofpurecom.poundIsolatedfromrosadamascene.
BioeheBiophysResCommun, 1996, 229(1):73
20 YoshidaT.TaxifolinapiosideanddavuricinM1, ahydrolysabletannin
fromrosadavurica.Phytochemistry, 1989, 28(8)::2177
21 KumarN, SinghB, KaulVK.FlavonoidsfromrosadamascenaMil.
India.NaturalProductCommunications.2006, 1(8):623
22 YasuyukiHashidoko.Thephytochemistryofrosarugosa.Phytochemis-
try, 1996, 43(3):535
23 YeoH, ParkSY, KimJ.A-ringcontractedtriperpenoidfromRosa
multiflora.Phytochemistry, 1998, 48(8):1399
24 Kaoshufang, Fangjimmin.Chemicalconstituentsfromtheaerialpartof
rosatransmorrisonensis.ChemSoc(taipei), 1993, 40(6):597
25 Fangjimmin, Kaoshufang.Steroidsandtriterpenoidsfromrosalaeviga-
ta.Phytochemistry, 1991, 30(10):3383
26 Younghansuk.Triterpenoidglycosidesfromrosarugosa.ArchPharmacal
Res, 1987, 10(4):219
27 都恒青.野蔷薇根化学成分的研究.药学学报 , 1983, 18(4):314
28 叶苹 ,茅青.中药金樱子三萜类成分的分离鉴定.贵阳中医学院学
报 , 1993, 15(4):62
29 高迎 ,徐位坤.金樱子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 , 1993, 18(7):
426
30 KuangHaixue.ChemicalconstituentsofpericarpsofRosadavurica
PALL, a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emPharmBul1, 1989, 37(8)
:2232
31 LiangGuangyi.Flavonoidcompoundsintheleavesofrosamolis.JNat
Prod, 1989, 52(1):162
32 陈封政 , 彭树林.西北蔷薇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 植物学报, 2001,
43(1):101
33 梁光义.刺梨酸的分离与结构研究.药学学报 , 1987, 22(2):121
34 李延芳.野蔷薇根的化学成分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2002, 33
(3):184
53天津药学 Tianjin Pharmacy 2010年 第 22卷第 4期
35 刘岱琳 , 朱珊 ,马荣 ,等.固公果根中的三萜类成分 ,中国天然药物 ,
2010, (8):1:12
36 曹亚玲 , 何永华 , 李朝銮.24种野生蔷薇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
成.营养学报 , 1997, 19(1), 71
37 徐金玉 , 杜鹃 , 张晓敏 , 等.GC/MS分析新疆玫瑰精油化学成分.
应用化工 , 2006, 35(3):228
38 韩慧民 , 李浜兰 , 韩福林 , 等.刺玫果总黄酮心血管药理作用的研
究.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85, (6):112
39 张曦 ,吴锡信.月季花的药理及临床应用探讨, 吉林中医药 , 2004, 24
(4):47
40 汪俊军 ,刘小传 ,刘效林, 等.刺梨汁对金黄地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
作用.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01, 9(1):17
41 金哲雄 ,齐典.刺玫果鞣质预防肿瘤作用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07, 25(4):647
42 杨江涛 , 杨娟 ,杨江冰 , 等.刺梨多糖对衰老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
的影响.营养学报.2008, 30(4):407
43 闵俊 , 李燕燕 , 余华.金樱子的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
究进展.环球中医药.2008, 1(2):16
44 冯琳琳 ,张春妮 ,庄一义 , 等.刺梨汁对人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组分
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临床检验杂志 , 2000, 18(1):34
45 茹宗玲 , 李安林 , 张换平.月季花黄色素清除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
基作用研究.化学研究与应用 , 2009, 21(9):1331
46 孙学葱 ,叶家齐 ,谢宝忠 ,等.刺梨果汁及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 ,贵
阳中医学院学报 , 1991, 2:60
47 何晓燕 , 张馨木 , 常淑芳 ,等.刺玫果水煎液对动物胃肠运动的影
响.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11):2147
48 陈建中 ,蒙启飞 ,陈建华 ,等.刺梨根煎液防治慢性胃溃疡的实验研
究 ,贵州医药 , 2001, 25(7):584
顶空气相色谱法在中药检测中的应用*
刘 冰
(天津市药品检验所 ,天津 300070)
摘 要 气相色谱法(GC)是一种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 ,具有高柱效 、高选择性 、高灵敏度 、用样量少 、分析速度快及
应用广等优点。顶空系指取样品基质(液体和固体)上方的气体成分进行色谱分析 , 从而大大减少样品基质对分析的干
扰。本文简要介绍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大孔吸附树脂残留物 、裂解产物 、中药提取中用到的各种试剂的残留量检查
和市售药材中是否经过硫黄熏制以及对某些芳香类中药进行定性鉴定 , 为大孔树脂残留 、残留溶剂检查等方面的质量标
准的制定 , 为中药的安全性 , 提供理论依据及测定方法的选择。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中药 , 检测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687(2010)04-0054-03
  气相色谱法(GC)是系采用气体为流动相(载气)
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
物质气化后 ,被载气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 ,各组分先后
进入检测器 ,用记录仪 、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
谱信号 [ 1] 。气相色谱法具有高柱效 、高选择性 、高灵敏
度 、用样量少 、分析速度快及应用广等优点 ,缺点是受
样品蒸气压限制 ,只能应用于可挥发 、且热稳定的样
品 ,能用气相直接分析的化合物占总化合物的 20% ~
25%。顶空(headspace)气相色谱法则依据气相与凝
聚相(液相或固相)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上下两相之间
分配平衡 ,分析 、测定气相成分 ,从而达到监测或检测
凝聚相中部分组成 。气相色谱法中顶空分析 ,由于只
取气相部分进行分析 ,大大减少了样品基质对分析的
干扰。同时 ,由于顶空气相色谱其自身特点 ,对平衡温
度 、平衡时间 、加压时间和压力高低 、取样时间 、载气流
速等都有严格要求 [ 2] 。
1 顶空气相色谱法在中药安全性检测中的应用
随着中药制剂现代化 ,各种提取方法 、纯化手段在
中药制剂中应用非常广泛 ,但使用的提取溶剂亦带来
各种残留 ,使药品的安全权重随之增加。中药材加工
过程中 ,有些不法商家 ,为谋求最大效益 ,采用硫熏蒸
使药材外观鲜亮 ,使部分药材硫残留量增加。顶空气
相色谱对此种残留的监测及检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顶空气相色谱法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
1.1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大孔吸附树脂的残留物 
大孔吸附树脂是 20世纪 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类有
机高聚物吸附剂 ,是吸附性和分子筛选性原理结合的
分离材料 ,具有多孔网状结构 、物理化学稳定性高 、比
表面积大 、吸附容量大 、选择性好 、吸附速度快 、解吸条
件温和 、再生处理方便 、使用周期长 、宜于构成闭路循
环和节省费用等诸多优点 ,在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 ,中
药提取工艺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大孔树脂是由苯乙
烯 、二苯乙烯及致孔剂悬浮聚合 ,最终去致孔剂而得 ,
在合成过程中 ,树脂表面及孔隙中含有未聚合的单体
54 天津药学 Tianjin Pharmacy 2010年 第 22卷第 4期
* 收稿日期:201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