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珍稀中药秃疮花属植物药学研究概况



全 文 :糖溶液[ J] .中国动物保健 , 2004 , 10:47.
[ 22]  蔡良平 ,兰惠瑜 , 曹玉明 ,等.黄芪多糖喷雾干燥工艺研
究[ J] .中国药业 , 2006 , 15(15):51.
[ 23]  闫巧娟 ,韩鲁佳 , 江正强.酶法脱除黄芪多糖中的蛋白
质[ J] .食品技术 , 2004 , 6:23.
[ 24]  仵文英 , 康安静 , 苏宝山.脂质体作为导向治疗病毒性
肝炎药物载体的应用[ J] .西北药学杂志 , 2002 , 17(4):
186.
(收稿日期:2009-11-05)
珍稀中药秃疮花属植物药学研究
概况
巩 江1 , 骆蓉芳2 , 倪士峰2* , 吴一飞2 ,仝 瑛2 ,
侯恩太2 , 锁  磊2(1.西藏民族学院医学系 , 陕西 咸阳
712082;2.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学系 , 陕西 西安
710069)
摘要:目的 了解珍稀中药秃疮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药理活
性及其临床应用 ,为其深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 秃疮花的生物碱
在抗菌 、抗肿瘤 、肝保护等方面有很强的药学活性。结论 秃
疮花属植物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开发前景。
关键词:秃疮花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doi:10.3969/ j.issn.1004-2407.2010.02.048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2407(2010)02-0153-03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重大基金专项(编号 20091112)
作者简介:巩江 ,女 ,高级实验师
*通信作者:倪士峰 ,男 , 副研究员 ,硕士研究生导师
1 物种简介
秃疮花属(Dicranosti gma Hook.f.et Tho rns.), 罂粟
科 ,共有 3 种 ,分布于亚洲温带 ,我国均有分布 ,产于西北和西
南地区。分种介绍如下[ 1] 。
苣叶秃疮花(D.lactucoides Hook.f.e t Thoms), 草本植
物 ,高 15~ 60 cm ,被短柔毛 , 根长 10 ~ 15 cm , 茎 3 ~ 4 条;基
生叶丛生 ,长 12~ 25 cm , 宽 3 ~ 5 cm , 大头羽状浅裂或深裂 ,
裂齿粗齿状浅裂或基部裂片不分裂;叶柄长 3.5~ 5 cm , 具翅
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 , 但较小 , 无柄;6 ~ 7 月开花 , 聚伞花序
生于茎或小枝顶端;萼片宽卵形 , 淡黄色 ,被短柔毛;花瓣橙黄
色 ,宽倒卵形 , 长 2~ 2.5 cm ,宽 1.5 ~ 2 cm;蒴果圆柱形 , 两端
渐尖 ,长 5 ~ 6(~ 11)cm ,宽 0.5 ~ 0.8 cm ,被短柔毛;生于海
拔 2 900 ~ 4 300 m 的石坡或屑坡;分布于西藏 、四川西部 ,印
度西北部至尼泊尔也有分布。
秃疮花(D.leptopod um (Maxim.)Fedde), 又名滇川秃
疮花 、秃子花 、红茂草 、勒马回 , 2 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
体含淡黄色汁液;茎 2 ~ 5 条 , 基生叶多数 , 茎生叶羽状全裂 ,
簇生 ,散成莲座状;花 1~ 3 朵 , 呈鲜黄色 ,排列成聚伞花序 ,花
瓣 4;萼片 2 ,早落;蒴果细圆筒形 ,长 4 ~ 8 cm , 粗约 4 mm ,成
熟后向茎部裂为两瓣;根为肉质直根;生于海拔 600 ~ 1 300 m
的丘陵 、草坡 、路边 、农田埂或墙上 、屋顶等处 , 耐旱 、耐瘠薄土
壤能力较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甘肃 、陕西 、河南 、山西 、青海 、
四川 、云南 、西藏等省[ 2] ;带根全草民间供药用 , 春夏采集 , 晒
干;性凉 ,苦涩味 , 有毒;具有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及杀虫等功
效 , 主治咽喉痛 、扁桃体炎 、齿龈肿痛 、秃疮 、瘰疬 、疖疮 、寻常
疣 、疥癣 、痈疽 、头癣 、体癣等。《陕西中草药》中记载 , 该药有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扁桃体炎 、牙痛 、
咽喉痛 、淋巴结核 ,外用治秃疮 、疮疖疥癣和痈疽[ 3] 。
宽果秃 疮 花(D. platycarpum C. Y.Wu e t H .
Chuang), 种子卵球形 ,长约 1 mm , 具网纹;花期 8 月 , 果期 9
月草本 , 高 0.3 ~ 2 m;根狭倒圆锥形 ,长 10~ 15 cm ,顶端粗约
1.2 cm;茎粗 ,无毛 , 基部密盖残枯的叶基;下部茎生叶倒被针
形或倒狭卵形 , 长约 20~ 27 cm ,宽 8 ~ 14 cm , 大头羽状深裂 ,
裂片 4~ 6 对 ,疏离 , 两侧交互生 , 边缘为不规则的粗齿 , 两面
无毛 , 无柄而近抱茎;上部茎生叶阔卵形 ,向上渐变小 , 先端渐
尖 , 基部抱茎 ,边缘为不规则的大型粗齿 ,齿端通常急尖或钝 ,
两面无毛 , 烟脉网状 ,明显;花 1 ~ 3朵于茎或分枝顶端排列成
聚伞花序 , 花梗长达 7 cm , 果时达 15 cm ,无毛;花芽阔卵形至
近圆形 , 长约 1.5 cm , 径约 1 cm;萼片瓢形 , 先端急尖且延长
成长约 1 cm 的距 , 外面疏被短柔毛 ,边缘一侧薄膜质;花瓣倒
卵形 , 长约 2 cm ,宽约 1.2 cm ,黄色;雄蕊多数 ,花丝丝状 , 长 6
~ 10 mm , 花药长圆形 ,长约 2 mm;子房圆柱形 , 先端渐狭 , 长
约 1 cm , 粗约 2 mm , 无毛 , 花柱长约 1 mm , 柱头头状 , 2 裂。
蒴果圆柱形 , 长约 6 ~ 8 cm , 粗约 0.5~ 0.8 cm ,无毛 , 2 瓣;产
丽江 、中甸海拔 3 300 ~ 3 500 m 的高山草地和沟边岩石上 ,西
藏东南部亦产。
另外 , 根据昆明植物所建立的“中国西南种子植物资源基
础数据库” 介绍还有一种:滇秃疮花[ D. franchetianum
(P rain)Fedde] 只分布于四川和云南高度 1 800~ 2 800 m 处
(标本号:冯国楣 504、秦仁昌 20 875)。草本 , 高 15 ~ 20 cm。
茎多数 , 上部分枝 , 被短柔毛。基生叶狭倒披针形 , 长 6 ~ 15
(20)cm ,宽 2 ~ 4 cm ,羽状深裂 , 裂片 4~ 6 对 , 疏离 ,裂片间通
常圆形 , 具羽状深裂 、浅裂或呈波状 ,其先端均为圆形 、钝或凸
尖;具叶柄 ,长 2 ~ 5 cm;茎生叶长1 ~ 3 cm , 无柄 ,半抱茎;花 3
~ 5 朵于茎或分枝顶端组成聚伞状花序 , 花梗长 2 ~ 3 cm;花
芽卵形 , 长 0.7 ~ 1.3 cm;萼片宽卵形 , 长约 1 cm ,无毛 , 先端
渐尖成距 , 至末端略扩大 , 连距全长达 1.5 mm;花瓣近圆形 ,
长约 1 cm ,黄色;雄蕊多数 ,花丝丝状 ,长约 3 mm , 花药长圆形 ,
开裂后弧曲;子房狭圆柱形, 长约 6 mm ,无毛 , 密具疣状突起 ,
花柱极短 ,柱头 2裂 ,直立;蒴果线形 ,长 6.5 ~ 7.5 cm , 宽约 0.2
cm , 无毛, 2 瓣自先端开裂至近基部;种子卵球形 , 长约 0.5
mm ,具网纹。花果期 3~ 9 月;分布滇西北(丽江 、鹤庆)海拔 1
700~ 2 800 m 的草坡, 四川西部亦产。模式标本采于康定。
2 化学成分研究
秃疮花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全草含异
紫堇碱(iso co rydine)、原阿片碱(pro topine , Pro)、紫堇碱
(corydine)、异紫堇啡碱(isoco rypalmine)、木兰碱(magnflo-
rine)、血根碱(sanguinarine)、别隐品碱(allocr yptopine)、海罂
粟碱(g laucine)。根含原阿片碱 、白屈菜红碱(chelery thrine)、
血根碱(sanguinarine)、别隐品碱 、隐品碱(cryptopine)。 全草
153西北药学杂志 2010 年 4 月 第 25 卷 第 2 期
中前 5 种为秃疮花的主要活性成分[4-6] 。
3 药理及毒理学研究
3.1 抗菌 、抑菌作用 从该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与链霉
素 、异烟肼相比较 , 前者在低浓度时也能很好的抑制结核菌的
生长。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细胞具有毒性作用 , 可抑制细
胞的分裂和繁殖 ,对 Orf 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和灭活作用 , 且对
传染性脓疱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7] 。用不同含量的红茂草注射
液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 H52 毒株进行稀释 ,在
鸡胚尿囊中接种传代 , 测试其注射液对 H52 毒株的抑制作
用 ,发现注射液能有效抑制 H52 毒株在鸡胚中的增殖 , 对鸡
胚的生长 、发育无任何不良影响[ 8] 。
3.2 抗溶血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秃疮花提取物对 H2O 2
诱导的鼠红细胞溶血的抑制率可达 78%, 并能通过增强红细
胞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而使细胞膜免受氧化性损伤 , 通过抑制
乙酰苯肼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干扰 , 而缓解鼠红细胞的
氧化性溶血[ 9] 。紫堇碱脱氢后形成的去氢紫堇碱(DHC)可以
通过增加血小板中 cAMP的质量浓度而抑制血小板凝集[ 10] 。
异紫堇啡碱系从秃疮花 、紫金龙等中提取的生物碱 , 在心
血管系统具有广泛药理作用 , 有明显镇痛 、镇静 、缓解内脏和
平滑肌痉挛等作用。其扩血管及心脏作用与抑制受体中介的
钙释放和钙内流 ,进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A)引起的心肌细
胞 [ Ca2+] 升高 ,达到抑制血管收缩的作用 ,但不是典型钙拮
抗剂[ 11] 。
3.3 对中枢和平滑肌的抑制作用 异紫堇啡碱对小白鼠具
有较明显的镇痛 、镇静作用;可使豚鼠回肠 、子宫 、支气管及离
体心脏冠脉血管平滑肌松弛;还发现可使家兔头颈部血流量
增加 ,并有轻微短暂的降压作用[ 12] ;还能拮抗去甲肾上腺素
(NA)对雌兔输卵管峡部平滑肌的作用 , 明显延缓兔卵在输卵
管中的运行。异紫堇啡碱对扩张血管和血管平滑肌钙内流和
钙释放有影响。紫堇碱对 NA 引起的主动脉平滑肌收缩具有
显著抑制作用[ 13] 。
3.4 对心肌细胞的作用 异紫堇啡碱能解除动静脉血管平滑
肌痉挛 、增加冠脉流量 、影响血液动力学参数 、对常见几种心律
失常模型均具有对抗作用 、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收缩力有作
用, 可抑制由受体中介的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的增高[ 14] 。
3.5 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研究不同剂量的秃疮花注
射液对小鼠 CCl4 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时发现 , 该制剂能明显降
低 CCl4 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
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肝脏丙二醛(MDA)
水平的升高 ,并能维持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 使肝
脏组织病理变化得以改善[ 15] 。 研究还发现秃疮花提取物对
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
一定保护作用[ 6] 。
3.6 提高机体免疫力 秃疮花注射液对实验性免疫功能低
下小鼠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 ,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
体液免疫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 可作为免疫增强
剂[ 16] 。巨噬细胞(PMΥ)是免疫应答中一类十分活跃的细
胞 ,它在非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以及肿瘤免疫等方面起着重
要作用 ,秃疮花提取物可诱导 PMΥ活化并提高其免疫功能。
异紫堇碱 、原阿片碱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能力有较强的
促进作用[ 2] 。
3.7 抗肿瘤作用 红茂草(Herba d icranostigmae)对 S180
肉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不同剂量红茂草对荷瘤小鼠红细胞 、
脾脏和胸腺淋巴细胞 、腹腔巨噬细胞 、外周血 NK 细胞 、IL-2
的免疫活性及体内 IgG 水平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这显示出红
茂草可通过调节小鼠机体免疫功能抑制 S180 肉瘤细胞的增
殖[ 17] 。
3.8 其它作用 异紫堇碱有抗缺氧作用 、钙拮抗和抗癌作
用;原阿片碱有止咳 、平喘及弱的杀菌和抗肿瘤作用;紫堇碱有
止痛作用 ,强度不及吗啡 , 能兴奋子宫;木兰碱有降压作用;白
屈菜红碱对变形链球菌细胞表面疏水性和黏附具有抑制作用 ,
有良好的防龋作用[4] 。另外 ,秃疮花对造成“水华”的藻类的毒
性非常强 , 显示了在“富营养化”治理方面的应用潜力[ 10] 。
4 临床应用概况
秃疮花对结核病有良好治疗作用:189 例患者(其中颈背
部淋巴结核患者 156例 、骨结核及其窦道和引起的脓性溃疡
患者共 23 例)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肌注红茂草素注射液 , 伤口
用红茂草浸膏引流条填塞治疗 , 治愈疗效 100%。用红茂草
共治疗不同类型肺结核患者共 78 例(其中肺门淋巴结核 11
例 、浸润型肺结核 39 例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18 例 、慢性
血行播散型 5例 、结核性胸膜炎 5 例), 经治疗 3 ~ 6 个月后 ,
痊愈 32 例 , 显效 26 例 , 好转 15 例 , 无效 5 例 , 疗效最好者是
肺门淋巴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 , 痊愈和显效为 100%;
其次为浸润性肺结核的患者 ,痊愈和显效 31例 , 占 79.5%;疗
效最差者为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2] 。
中医复方:①治牙痛 , 咽喉痛:秃疮花四钱 , 水煎 ,加白糖
适量服;治睾丸癣 ,妇女阴户肿:秃疮花 、蒲公英 、艾叶 、全葱各
适量 , 煎水洗(《陕西中草药》);②治老鼠疮 、秃疮:秃疮花 、白
杨树花等分 , 煎成膏药 , 敷贴疮部;治秃疮 , 顽癣:鲜秃疮花捣
成泥状 , 敷贴患部(《陕西草药》);③秃疮花鲜草捣烂 , 投入污
水中 , 可杀孑孓及灭蚊(《全国中草药汇编》)。
原阿片碱是一种异喹啉生物碱 ,具有松弛平滑肌 、抗血小
板聚集 、抗心律失常等作用;通过抑制受体中介的钙释放和钙
内流来松弛动脉平滑肌 , 但不是典型的钙拮抗剂和竞争性α-
受体阻断剂;具有止咳平喘 、杀菌 、抗肿瘤 、活血通络 、行气止
痛的功效 , 用于治疗中风偏瘫 、跌扑损伤 、风湿性关节炎 、坐骨
神经痛等疾病[ 18] 。
5 小结与展望
秃疮花属植物 ,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 ,据古本草记
载 , 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 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 对结核病 、胃溃
疡和外科创伤有良好的治愈作用;但目前还停留在民间草药
的层次上 , 非常值得开发。
因此 , 应对秃疮花的生物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一步
深入研究 , 以发现更多的活性成分 , 并经过临床药理学 、 药效
学研究研制成新药 , 从而应用于临床 , 以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 1]  吴征镒 , 庄璇.中国植物志[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9 , 32:61-64.
[ 2]  陈荃 , 王廷璞 ,赵兰兰 , 等.红茂草药理作用与人工栽培
154 西北药学杂志 2010 年 4 月 第 25 卷 第 2 期
技术研究进展[ 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28(2):
49-52.
[ 3]  陈正山 ,王勤 , 王廷璞 , 等.秃疮花注射液对小鼠腹腔
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J] .上海免疫学杂志 , 2001 ,
21(4):216-218.
[ 4]  赵强 ,杨明 , 李一鸥 , 等.红茂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的研究进展[ J] .农业科技与信息 , 2008 , 16:29-30.
[ 5]  Suchomelova J , Bocho rakova H , Paulova H , et al.
HPLC quantification of seven qua te rna ry benzo [ c]
phenanthridine alkalo ids in six species o f the family Pa-
paver aceae [ J] .J Pha rm Biomed Anal , 2007 , 44(1):
283-287.
[ 6]  毛爱红 ,张昱 , 赵祁 ,等.秃疮花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肝
损伤的保护作用[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 2004 , 20(28):
940-943.
[ 7]  王廷璞 , 董志辉.秃疮花对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抑制作用
之测定[ J] .中兽医药医志 , 1998 , 17(1):9-11.
[ 8]  薛掌林 ,张述斌 , 康文彪 , 等.红茂草注射液对鸡传染
性支气管炎病毒抑制效果的观察[ J] .甘肃畜牧兽医 ,
2004 , 34(1):16-17.
[ 9]  赵祁 ,韩寅 ,杜宇平.秃疮花提取物对红细胞氧化性溶
血的抑制机制[ 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6 , 32
(3):40-45.
[ 10]  Jancula Barbara L , L irder.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 f the Inhibition of Pla te let Aggr egation and Release
Induced by High lev els of A rachidonate[ J] .Blood ,
1982 , 60(2):436-445.
[ 11]  蒋青松 ,黄燮南 , 孙安盛 , 等.异紫堇啡碱对血管平滑
肌钙内流和钙释放的影响[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
1998 , 14(6):546-548.
[ 12]  钱彦丛.罂粟科药用植物生物碱化学成分及药理实验
研究概况[ J] .基层中药杂志 , 2001 , 15(2):49.
[ 13]  侯天德 ,刘阿萍 , 张继 , 等.紫堇总生物碱对血压和离
体主动脉平滑肌张力的影响[ 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
2004 , 40(4):71-73.
[ 14]  黄爕南 ,吴芹 , 雷开键.异紫堇啡碱对培养乳鼠心肌内
游离钙的影响[ J] .遵义医学院学报 , 2002 , 25(2):97-
99.
[ 15]  张昱 , 张伟 ,田玉璋 , 等.秃疮花有效成分对小鼠 CCl4
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青海医学院学报 , 2004 , 25(1):
7-10.
[ 16]  张兴旺 ,何莉莉 , 王勤.红茂草注射液对免疫低下小鼠
免疫功能的影响[ 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 42(6):55-57.
[ 17]  龚艳妮 ,苗瑞东 , 王廷璞 , 等.红茂草对荷瘤小鼠免疫
功能的影响[ 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8 , 34(3):
48-52.
[ 18]  陆泽安 ,王得成 , 陈植和.普罗托品的抗实验性心律失
常的作用[ J] .中国药学杂志 , 1995 , 30(2):81-84.
(收稿日期:2009-09-21)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王飞娟(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分院 ,陕西 咸阳 710046)
摘要:目的 阐述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药理作
用。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 银杏叶黄
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 、抗自由基 、抗微生物 、抑制血小板凝
集 、抗肿瘤作用 ,并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银杏叶
是集医疗 、营养 、保健功能为一体的天然绿色资源。
关键词: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药理作用
doi:10.3969/ j.issn.1004-2407.2010.02.049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2407(2010)02-0155-02
  银杏(Ginkgo biloba )又名白果 , 是我国特产植物。世界
上 70%以上的银杏树生长于我国 , 在江西省丘陵地区多有分
布 , 赣南地区现正在建立栽培基地。银杏有效成分是贵重的
医药原料 , 在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日本 、韩国等 , 银杏叶的开发
利用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在我国开发银杏叶资源正方兴未
艾 , 前景非常广阔[ 1] 。
1 化学结构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可分为黄酮 、双黄酮和儿茶素等
三类化合物 , 共有 36 种 , 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银杏黄酮的
苷元有 7 种 , 即槲皮素 、山柰素 、异鼠李素 、杨梅素 、芹菜素 、木
犀草素 、三粒小麦黄酮等 ,前 3种是其主要成分。银杏叶及提
取物(GBE)的质量控制中主要检测这 3 种黄酮苷元的含量 ,
在银杏叶中含量变化较大 。银杏叶中的双黄酮是由两分子黄
酮母核通过 C-C 键聚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共有 6 种 , 即银杏
素 、异银杏素 、穗花杉双黄酮 、金钱松双黄酮 、去甲银杏双黄
酮 、5′- 甲氧基去甲银杏双黄酮等。银杏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
物有 6 种 ,即儿茶素 、表儿茶素 、没食子酸儿茶素 、表没食子儿
茶素 、4-8″-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和 4-8″-没食子儿茶素[ 1] 。
2 分离提取方法
2.1 水蒸蒸馏法 此法仅限提取黄酮苷类。在提取过程中
要考虑加水量 、浸泡时间 、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等因素 , 其优
点在于设备简单 、成本低且对环境和人类无毒害 , 但提取率
低 、杂质含量较高 ,后处理难度大[ 2] 。
2.2 有机溶剂浸提法 浸提时一般可用乙酸乙酯 、丙酮 、乙
醇 、甲醇或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如甲醇-水= 1∶1)进
行提取。
2.3 CO 2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超临界流体法具有提取效率
高 、无溶剂残留 、无毒性 、天然植物中活性成分和热不稳定成
分不易被分解破坏而保持其天然的特征等优点 ,但该法设备
要求高 , 在我国的应用还未普及[ 3] 。
2.4 大孔树脂吸附法 树脂吸附作用取决于吸附剂与吸附
质之间的作用力 , 这种作用力主要为分子间引力 , 即范德华
力。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对银杏黄酮的吸附效果不同。吸附
量较大的树脂是弱极性或极性树脂 , 如 LSA-5B , AB-8 和
NAK-12。这是因为银杏黄酮具有多酚结构和糖苷链 , 具有一
定的极性和亲水性 , 生成氢键的能力较强 , 有利于弱极性和极
性树脂对其吸附 。对非极性树脂如 LS A-20 , 对黄酮的吸附量
偏小[ 4] 。
155西北药学杂志 2010 年 4 月 第 25 卷 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