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黄属Rheum和酸模属Rumex的药用和开发



全 文 :针刺治疗植物人 1例报告
肖 红
甘肃省中医院 ( 730050)
  马某 ,女 , 14岁 ,学生。头部外伤后意识不清 3
个月入院。 患者于 1997年 3月 29日凌晨上学时
被汽车撞倒 ,头部着地 ,意识不清 ,急送往兰州某
医院 ,诊断为“脑干损伤” ,给予脱水、神经营养药
等治疗 ,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但神志不能恢复。 10
个月后 ,送往兰州某医院 ,予高压氧等治疗 ,一个
月后 ,神志仍不能恢复 ,确诊为“植物人”。 患者家
属为求一试 ,到我院行针灸治疗。 检查见:抬入病
房 ,神志不清 ,双眼浮动 ,对光反射迟钝。右踝关节
僵硬 ,四肢肌张力高 ,余生理反射均存在。 双侧巴
彬斯基征: 阳性。舌不能伸 ,脉沉细。辨证为淤血阻
络 ,蒙闭清窍 ,治宜活血化淤 ,醒脑开窍。 处方取:
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血海、三阴交、合谷、太
冲 ,每日 2次 ,各穴位交替使用 ,人中用泻法 ,其余
穴位平补平泻 , 10天为一疗程。针刺 2个疗程后 ,
患者神志恢复 ,能说简单字、句。 2个月后 ,神志清
楚 ,问答切题 ,扶人可行走。随访半年 ,患者语言流
利 ,反应灵敏 ,行动自如。
按 植物人 ,有时也被称为睁眼昏迷、木僵状
态、去大脑状态 ,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状态。 其
发病原因是由于皮质、间质和脑干损伤 ,可出现上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遭破坏后不能使醒觉
刺激向上传导 ,使皮质处于抑制状态。其临床表现
为昏迷状态 ,并伴有各种眼症。 如护理得当 ,可生
存数年 ,但终难恢复神志。 我们在患者昏迷时 ,应
用针刺治疗 ,反复刺激外周感受器 ,不断将针刺信
息传入中枢神经 ,以兴奋脑细胞 ,激活处于抑制状
态的皮质 ,使醒觉刺激向上传导 ,而使神志恢复。
同时 ,针刺还可调节五羟色胺、乙酰胆碱等神经递
质的浓度和分布 ,使脑神经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
也可以使未受累的脑组织对病损脑组织功能产生
代偿。
本例患者 ,我们应用针刺治疗 ,取得良好效
果。 中医认为此证为淤血阻络 ,蒙闭清窍 ,故治宜
活血化淤、醒脑开窍。 人中属督脉 ,督脉为阳脉之
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 ,故有苏厥开窍
之功效。 人中宜用重手法 ,泻法 ,双目湿润或流泪
为止。 四神聪、百会、风池相配 ,醒脑开窍 ,补益脑
髓。血海为活血化淤之要穴 ,三阴交为三阴经交会
穴 ,以疏经通络。 合谷配合太冲为开四关 ,具有加
强行淤、通络、开窍之功效 ,以上诸穴相伍 ,共奏淤
散窍开之功效。
(收稿日期  1997— 12— 12)
本栏目编辑 李勃
●药苑采珠●
大黄属 Rheum和酸模属 Rumex的药用和开发
沈世林 张俊英 李永升*
兰州医学院 ( 730030)
  大黄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 ,土大黄又是民间
常用的草药 ,无论是种属间 ,还是化学成份以及应
用等多方面 ,二者之间关系极为密切。 因此 ,为了
合理利用大黄属 Rh eum和酸模属 Rumex的植物
资源 ,研究民间用药植物来源、功效、应用及开发
利用土大黄 ,有必要对大黄属和酸模属的药用 ,进
行系统地回顾和前展。
大黄属和酸模属同为蓼科 Po ly gonaceae的
两个亲缘关系极近的属。大黄属果实有翅 ,柱头头
状 ,雄蕊 9枚 ,花被片宿存且果时不增大。 本属约
有 60多种 ,主要分布在亚洲 ;我国分布有 40多
种 ,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等高海拔、相对
气候寒冷且潮湿的地方。而酸模属果实无翅 ,柱头
呈画笔状 ,雄蕊通常 6枚 ,花被片宿存果实内被片
明显增大。本属植物约有 130多种 ,世界的北温带
地区广布 ;我国约有 30多种 ,南北各省区基本上
都有分布。
目前就大黄属植物及中药大黄的研究 ,在国
内或国际 ,汇集了一大批学者 ,甚至每隔一定的时
间还专门进行会议研究。大黄最早记载见于《神农
本草经》 ,其后有关大黄的临床应用及本草记叙 ,
几乎本本医书、册册本草都有。 简言之 ,大黄来源
39《甘肃中医》 1998年第 11卷第 3期
于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 R. Palmatum、唐古特大
黄 R. tanguticum、药用大黄 R. officina le3种。 它
们的形态学特征是叶片具有不同程度的分裂。 这
3种正品大黄在紫外灯下 ,均显棕色荧光。结合以
上特征 ,又有人曾对本属掌叶组的六盘山大黄 R.
liupanshanense做过一些初步的观察和研究 ,认
为很可能成为中药大黄的新植物种群来源 ,因此
值得进一步研究。大黄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份 ,起
主要作用的是蒽醌类 ,如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
番泻甙类 ,以及其它成份如鞣质类、茂类等化合
物。 重要的药理作用表现为强烈的泻下作用 ,止
血、抗菌、抗肿瘤及保肝利胆抑酶作用。 大黄的多
种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为大黄的应用奠定了基
础。大黄性味苦寒、沉降下行、力善猛走 ,是气血两
用的要药 ,有荡涤肠胃、攻积导滞、清热泻火解毒、
活血化淤等功效。 主治实热便秘、狂热谵语、湿热
黄疸、食积停滞、脘腹胀满疼痛、痈肿疮疡及吐血、
尿血、便血、暴眼赤痛、经闭血淤等证。结合现代化
学成份研究和民间民族用药 ,大黄属除以上 4种
植物外 ,还具有一定的药用和开发价值的有波叶
大黄 R. undulatum、光茎大黄 R. g labricaule等几
种 ,尤其是波叶大黄在华北、西北等干旱或半干旱
且较寒冷的地区 ,易于大面积栽种 ,故是一个很具
开发前途的种群。
而有关酸模属植物的药用记载 ,则在历史的
长河中显得较为零乱。 我国劳动人民认识酸模属
植物远比大黄属植物早的多。 《诗经》中就有“ ”
和“莫”即羊蹄和酸模的记载。《尔雅》中“ ”、“ ”
的记载 ,均为羊蹄草。另外还有“须”、“ ”、“芜”为
酸模的记载。到了《神农本草经》 ,又把羊蹄列为下
品 ,指出“味苦寒 ,主头秃疥瘙 ,除热 ,女子阴蚀” ,
总结出了羊蹄的性味、功效和主治。 《神农本草经
集注》更有羊蹄“生陈留川泽”、及“又一种极相似
而味醋 ,呼为酸模根”的记载 ,尽管没有羊蹄和酸
模的图示及形状文字说明 ,但已证明当时区别了
两种植物 ,并说: “味苦寒 ,无毒 ,主治头秃疥瘙、除
热 ,女子阴蚀、浸淫、疸痔、杀虫” ,使其作用进一步
扩大。《唐本草· 羊蹄》有“实味苦涩平 ,无毒 ,主赤
白杂痢 ,根味辛苦 ,有小毒 ,万华方云疗虫毒”记
载 ,说明当时已将其果实和根茎区别使用。 《本草
拾遗》中记载酸模说“根主暴热腹胀 ,生捣绞汁服 ,
当下痢 ,杀皮肤小虫。”《图经本草》在考证《蜀本
草》等同时 ,又提出羊蹄”生宋根醋摩涂癣速效”。
《本草衍义》在羊蹄条下写道: “子名金荞麦 ,烧炼
家用以制铅汞”、“治产后风秘 ,殊验”。观察到此植
物含有铅和汞 ,临床用以治疗产后便秘 ,当然其所
含的铅和汞的量 ,则需进一步做植物微量元素分
析。 纵观这一用药历史 ,将酸模属植物分为两大
类 ,即羊蹄和酸模。
酸模属植物多数具有较大根或根茎 ,剖之亦
呈棕黄色 ,有白色纹理 ,具清香气味。这正如《图经
本草》记载“根破之亦有锦纹”。目前民间广泛药用
和研究报道较多的酸模属几种为: 巴天酸模 R.
pa tientia、皱叶酸模 R. crispus、尼泊尔酸模 R.
nepalensis、羊蹄 R. japonicus、纯叶酸模 R. obtusi-
fo lius、红丝酸模 R. chalepensis、假波菜 R. mar-
itimus、土大黄 R. madaio、酸模 R. ace tosa团酸模
R. confertus等多种。化学分析表明 ,大都含有大
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蒽醌类。 但含量多较
低 ,同时还含有大黄属植物所没有的其它一些成
份。药理研究表明 ,有明显地抗菌、抗肿瘤、镇咳祛
痰、平喘降压作用 ,具有清热解毒 ,除湿止痒、破淤
消肿止血等多种功效。 多用于治疗湿热痢疾及发
热、便秘、各种出血、皮肤疮毒瘙痒及疥癣等证 ,民
间有许多应用验方 ,多不胜收 ,但在应用时要注意
其毒性。
鉴此 ,大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3种正品大黄 ,
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还应结合大黄属其它植物
的民间和民族用药状况 ,着重研究六盘山大黄、波
叶大黄、光茎大黄等几种有应用和开发前景的种
群。 但对土大黄的研究 ,却相对较弱 ,虽有些化学
成份、药理和应用等方面的报道 ,可远没有达到仔
细程度和充分利用资源 ,在民间用药的基础上 ,有
许多课题急待进行研究。 尤其是土大黄的抗真菌
感染 ,用以治疗手足顽癣、皮肤瘙痒、疮痈热毒、烧
烫伤等有良效 ,这样既加速了酸模属的开发利用 ,
又可通过研究或许可以找到新成份、新药效、新用
途。
通过以上研究两属植物的药用和亲缘关系
等 ,希望能够给将来从事这两属植物的研究 ,特别
是酸模属植物的研究 ,给予帮助和启发。
参考文献
1.江西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第 1版 ,上海: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77.
2.中科院药物研究所 .中药志 .第 1册 .第 1版 ,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9.
3.谢宗万 .中药材品种论述 .中册 .第 1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4; 22~ 35.
40 《甘肃中医》 1998年第 11卷第 3期
4.高晓山 .大黄 .第 1版 ,北京: 中国医科技出版
社 , 1988.
5.沈世林 .大黄研究概况 .甘肃中医  1995; ( 3):
45~ 48.
6.沈世林 .甘肃大黄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研究 .甘肃科学学报  1996; ( 4): 20~ 28.
*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
(收稿日期  1998— 01— 09)
本栏目编辑 李勃
●中医护理●
原发糖尿病Ⅱ型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
左 勤
南京市中医院 ( 210001)
  带状疱疹中医称“蛇窜疮”、“缠腰火丹”。好发
于腰胁部位。 是由水痘 -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一
种急性皮肤病。 其特征是在皮肤表面沿一侧周围
神经呈带状排列的突发集簇性水泡 ,并伴有刺痛。
糖尿病Ⅱ型患者由于内源性胰岛素相对缺乏 ,使
糖、蛋白质、脂肪代谢障碍 ,机体抵抗力下降 ,故易
感染病毒 ,诱发带状疱疹。 笔者曾遇到数 10例糖
尿病Ⅱ型合并带状疱疹患者 ,经过中西医结合治
疗及护理 ,均取得较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
下:
1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整洁安静 ,空气流通 ,温湿度适
宜。注意保持个人卫生 ,勤剪指甲 ,勤换内衣内裤 ,
防止疱疹破溃引起感染。加强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
白、高维生素食物 ,严格控制糖份及碳水化合物摄
入量。每日主食定量 250~ 300g ,多食牛奶、鸡蛋、
新鲜蔬菜等 ,忌食辛辣鱼腥厚味之品。
注意观察疱疹部位的变化 ,水疱疹范围的大
小、走向、有无破溃及脓性分泌物 ,观察疼痛的时
间、部位及发作情况 ,定期测定血糖以调整治疗及
用药。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要注意观察 ,防止
低血糖反应发生。 疱疹部位换药时 ,动作要轻柔 ,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感染 ,避免采用颜色深黑的中
药换药 ,防止形成色素沉着。
加强精神护理。 病人疼痛较剧 ,心情焦虑 ,精
神紧张 ,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询问病情 ,给予充分
理解 ,做好安慰工作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和止痛
剂。
做好卫生宣教。 讲解带状疱疹和糖尿病的有
关卫生知识 ,增加自我保健意识。恢复期适当体育
锻炼 ,增强机体抵抗力。
2 特殊护理
局部换药。疱疹早期未破溃时 ,局部可用雄黄
粉加醋调或青黛散外敷。 水泡破溃后 ,如血糖正
常 ,可用疱疹净眼药水湿敷数分钟 ,再用百多邦涂
抹 ,覆盖无菌纱布 ,换药每日 1次 ;如病人血糖较
高 ,局部可用胰岛素 8~ 16单位加洗必泰湿敷数
分钟 ,再用百多邦换药 ,每日 1至 2次。 局部使用
胰岛素可以降低疱疹局部血糖 ,减少细菌感染机
率 ,促进蛋白质合成有利于创面修复。用 0. 1%洗
必泰、百多邦以消炎杀菌。
疼痛的护理。针刺止痛取穴:局部围刺华佗夹
脊穴、太冲、肺俞、肝俞、胆俞、合谷、三阴交等。 耳
压止痛取穴:神门、皮质下、脾、肾、腰椎等。必要时
给予药物止痛 ,止痛药物应注意剂量和疗程 ,应与
其它止痛措施交叉进行 ,防止成瘾。
抗病毒治疗及改善全身状况可视病情给予干
扰素、聚肌胞、金刚脘胺等药物。患者因发热、疼痛
等原因进食减少 ,加之疱疹部位面积大、渗出多 ,
可以伴有轻度脱水 ,应给予静脉补充水、电解质 ,
防止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部分营养不良的患者给
予营养支持治疗 ,改善全身状况。
控制血糖。病人合并带状疱疹时 ,机体处于应
激状态 ,血糖升高明显 ,可给予口服磺脲类、双胍
类、α-糖苷酶抑制剂及中药控制血糖。 必要时可
使用胰岛素 ,用药后要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搏细数等症状
时 ,应立即去枕平卧 ,口服糖水或静脉注射 50%
葡萄糖 ,针刺人中、合谷等穴。
另外 ,病人失眠时可给予耳压神门、肾穴 ,或
临时口服舒乐安定 1mg。如病人口干咽苦、大便干
结可给予鲜芦根 60g煎水代茶 ,麻仁丸 6g每晚口
服。 防止后遗神经痛可给维生素 B1 20mg每日 3
次口服。
41《甘肃中医》 1998年第 11卷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