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密花豆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全 文 :*基金项目:昆科计(NO:11H010401)
 作者简介:龙丽(1987~),女,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
△通讯作者:胡琳(1976~),女,副教授 .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E-mail:hulin66@163.com
·文献综述·
密花豆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龙 丽,戴 云,胡 琳△,刘文博,陈娜娜,王芳芳
(云南民族大学 国家民委-教育部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500)
  关键词:密花豆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4-0056-04
密花豆属(Spatholobus Hassk.)植物系豆科(Legumino-
sae)刺桐亚族(Subtrib.Erythrininae Benth.)多年生藤本植物,
全世界约有40种,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非洲热
带地区。我国有10种和1变种,主产于云南、广西和广东[1]。
云省南是我国密花豆属植物最集中的地区,有7种主产或特
产于滇南。
密花豆属植物的干燥藤茎是我国传统或地区习用补血、
活血药材,药用历史悠久。著名活血化瘀中药鸡血藤正品为
密花豆属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
藤茎。其性温,味苦、甘、温,归肝、肾经,有补血、活血、通络的
功效,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风湿痹痛等症[2]。现代药理
研究也证实了鸡血藤具有补血活血的活性。此外,鸡血藤还
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对酪氨酸酶双向调节、抗炎、
抗氧化、镇静催眠等作用[3]。同属植物红血藤(S.sinensis
Chun et T.Chen)和光叶密花豆(S.harmandi Gagnep.)在民
间也常作为鸡血藤使用。单耳密花豆(S.uniauritus Wei)的干
燥藤茎则为西双版纳傣医习用药材止血藤,称之为“嘿亮浪”,
意为“断面红色汁液凝固成环的藤子”,性涩、微甜,平。入水、
土、风塔。有补水补血、活血止血,除风止痛的功效,在傣族民
间常用来治疗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紫癜、风湿痹痛等症[4]。
密花豆属植物的化学研究始于1989年对鸡血藤的研
究[5],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报道从密花豆属植物2个种中分离
得到化学成分100余个(不计挥发油),主要包括黄酮、蒽醌、
三萜、香豆素、木脂素、苷类、甾类、有机酸等多种类型化合物。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属植物资源,本文就该属植物化学成
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黄酮
黄酮是最早从密花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也是
密花豆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目前从该属植物中已经发现
了58个黄酮类化合物,包括1个黄酮(1)、10个二氢黄酮(2-
11)、6个二氢黄酮醇(12-17)、18个异黄酮(18-35)、1个异
黄酮醇(36)、7个黄烷醇(37-43)、5个原花青素(44-48)、1
个异黄烷(49)、5个查尔酮(50-54),3个紫檀烷(55-57)和1
个橙酮(58),结构类型多样。具体名称及结构见表1和图1。
从密花豆属植物中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多为苷元,只有
芒柄花苷(23)和黄甘草苷(35)为黄酮苷。
表1 密花豆属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 化合物   植物来源 参考文献
1  3′,4′,7-三羟基黄酮3′,4′,7-trihydroxyflavone  S.su  6
2 圣草酚Eriodictyol  S.su  6
3 紫铆素Butin  S.su  6
4  6-甲氧基圣草酚6-methoxyeriodictyol  S.su  6
5 黄苏木素Plathymenin  S.su  6,7
6 Hesperetin  S.su  7
7 密花豆素Suberectin  S.su  7,8
8 甘草素Liquiritigenin  S.su  7,9,10,11,12
9 柚皮素Naringenin  S.su;S.si 7,10,11,13
10  7-羟基二氢黄酮7-hydroxyflavonone  S.su  9,10
11 7-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
(2S)-7-hydroxy-6-me-
thoxyflavanone S.su  10
,14
12 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  S.su  6
13 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  S.su  6
14 3
,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醇3,7-dihydroxy-6′-
methoxy-flavanonol S.su  5
,7
15 (2R,3R)-buteaspermanol  S.su  10,11
16 (2R,3R)-3,7-dihydroxyflavanone  S.su  10,11
17  3,5,7,3′,5′-pentahydroxyflavanone  S.su  10,11
18 毛蕊异黄酮Calycosin  S.su  6,7,8,
19 芒柄花素Formononetin  S.su  5,6,7,8,9,10
20 大豆黄素Daidzein  S.su  5,6,7,9,10
21 Biochanin A  S.su  7
22 染料木素Genistein  S.su  7,9,14,18
65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013年第34卷第4期
№ 化合物   植物来源 参考文献
23 芒柄花苷Ononin  S.su  5,7,8,18,19
24 野靛黄素pseudobaptigenin  S.su  7,14
25 阿夫罗摩辛Afromosin  S.su  5,7
26 樱黄素Prunetin  S.su  5,7,19
27 奥刀拉亭Odoratin  S.su  10
28 7
,4′-二羟基-8-甲氧基异黄酮7,4′-dihydroxy-8-me-
thoxyisoflavone S.su  10
,11
29  2′,4′,5,7-四羟基异黄酮2′,4′,5,7-tetrahydroxyisoflavon  S.si  13
30 Lupinalbin A  S.si  13
31 卡亚宁Cajinin  S.su  5
32 2
,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2,7-dihydroxy-4′-me-
thoxyisoflavone S.su  16
33 7
,4′-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4′-dihydroxy-3′-me-
thoxyisoflavone S.su  16
34  4′,7-甲氧基异黄酮4′,7-dimethoxyisoflavone  S.su  17
35 黄甘草苷Glycyroside  S.su  10,11
36 4
,7,2′-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4,7,2′-tyihydroxy-4′
-methoxyisoflavanol S.su  10
,11
37 表食子儿茶素Epigalocatechin  S.su  7
38 没食子儿茶素Galocatechin  S.su  7,10,19
39 儿茶素Catechin  S.su  7,10,19
40 表儿茶素Epicatechin  S.su  5,7,18,19
41 阿福豆素Afzelechin  S.su  7
42 Dulcisflavan  S.su  10,11
43 (+)-trans-3,3′,4′,5,6,7,8-hepthahydroxyflavan  S.su  10,11
44 (Epi)afzelechin-(epi)catechin  S.su  7
45 (Epi)galocatechin-(epi)catechin  S.su  7
46 (Epi)afzelechin-(epi)catechin-(epi)catechin  S.su  7
47
(+)-catechin-(4→8)-(+)-catechin-(4→8-(-)
-epicatechin S.su  7
,20
48 (+)-catechin-(4→8)-(-)-epicatechin  S.su  7,20
49 Sativan  S.su  14
50 新异甘草素Neoisoliquiritigenin  S.su  6
51 Butein  S.su  7
52 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  S.su;S.si 5
,7,9,
10,13,21
53  2′,4′,3,4-四羟基查尔酮2′,4′,3,4-tetrahydroxy-chalcone  S.su  5
54 甘草查尔酮Licochacon A  S.su  5
55 美迪紫檀素(6aR,11aR)-medicarpin  S.su  10,14
56 高丽槐素(6aR,11aR)-maackiain  S.su  10,14
57 3-羟基-9-甲氧基紫檀烷3-hydroxy-9-methoxyptero-carpane S.su  16
58 Coumaran-6-ol-3-one  S.su  17
  S.su=S.suberectus S.si=S.sinensis
图1 密花豆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
2 香豆素
林茂[5]和严启新[21]从密花豆属密花豆藤(S.suberectus)中
分离得到3个拟雌内酯类香豆素,为苜蓿酚(Medicagol,59)、9
-甲氧基香豆雌酚(9-O-methyl-coumestrol,60)和白芷内酯
(Angelicin,61);尹婷等[13]从红血藤(S.sinensis)中得到香豆雌
酚(Coumestrol,62)。结构见图2.
752013年第34卷第4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图2 密花豆属植物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
3 萜类
严启新等[21]从密花豆(S.suberectus)的脂溶性部分分离鉴
定了两个羽扇豆烷型三萜,分别为羽扇豆醇(Lupeol,63)和羽扇
豆酮(Lupeone,64),为豆科植物化学分类学提供了科学资料。
此外,从密花豆中还得到了表木杉醇(friedelan-3β-ol,65)
[5]。
4 蒽醌
严启新等[21~22]首次从密花豆藤(S.suberectus)中分离得到5
个蒽醌类成分,分别为大黄素(emodin,66),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67),大黄酸(rhein,68),大黄素甲醚(physcion,69)和大黄
酚(chrysophenol,70)。Zhang等[23]还从同种植物中得到一个新蒽
醌类化合物15-O-(α-rhamnopyranosyl)-aloe-emodin(71)。
5 木脂素类成分
从密花豆藤(S.suberectus)中报道[10~11]分离得到2个木脂素
类成分,分别为prestegane B(72)和(+)-medioresinol(73)。
6 苷类
从密花豆属植物中发现了多个结构新颖的苷类化合物。
尹婷等[13]从红血藤(S.sinensis)中得到新化合物红血藤苷 A
(spatholosineside A,74),另外还得到leonuriside A(75),为首
次 从 豆 科 植 物 中 得 到。Zhang 等[23] 从 密 花 豆 藤
(S.suberectus)中发现的5-O-(β-apiosyl-(1→2)-O-β
-xylopyranosyl)gentisic acid(76)和1-O-(β-apiosyl-1→
6)O-β-glucopyranosyl-3-O-methyphloroglucinol(77)均
为新化合物。此外,密花豆(S.suberectus)藤茎中还分离得到
了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n-butyl-O-β-D-
fructopyranoside,78)和2-甲氧基-4-(2′-羟乙基)-苯酚
-1-O-B-D-吡喃葡萄糖苷(2-methoxy-4-(2′-
ethoxyl)-phenol-1-O-β-D-glucopyranoside,79)
[24]。
结构见图3。
图3 密花豆属植物甙类化合物结构
7 甾类
豆科来源的密花豆属植物中多含有豆甾醇类化合物。从
密花 豆 藤 中 (S.suberectus)报 道 分 离 得 到 8 个 甾 类 成
分[5,10,17]。主要为β-豆甾醇(β-sitosterol,80),谷甾醇(stiq-
masterol,81),7-酮基-β-谷甾酮(carbonyl-β-sitosterol,
82),胡萝卜苷(daucostero1,83),豆甾-4-烯-3-酮(stiga-
mast-4-en-3-one,84),豆甾-5,22-双烯-3β-醇乙酸
酯(stigamasta-5,22-dien-3-ol,Acetate,85,),胆甾-3-
酮,环 1,2- 二乙缩醛(Cholestan-3-one,cyclic l,2-
ethanediyl acetal,86)和豆甾-3,5-二烯-7-3β-酮(Stiga-
masta-3,5-dien-7-one,87)。
8 其它成分
密花豆属植物中含有较多的酸性成分及其酯。除多种脂
肪酸和脂肪酸外,还分离得到了原儿茶酸、原儿茶酸乙酯、焦
性粘液酸、琥珀酸、丁香酸、香草酸等酸性化合物[8,19]。唐任
能[10]等从密花豆(S.suberectus)藤中还得到了含杂原子的化
合物1-methylamino-3-propanethiol(88)和blumenol A
(89)。舒顺利[18]等得到了羊红膻醇(Thelungianol,90),为首
次从豆科植物中发现。高玉琼等[25]以GC-MS技术分析广
西鸡血藤中的挥发性成分,确定了5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
量的77.77%,其中量较高的有α-红没药醇(α-bisabolol)、E
-茴香脑(E-anethole)、石竹烯氧化物(caryophylene oxide)、
γ-杜松烯(γ-cadinene)、1-辛烯-3-醇(1-octen-3-
ol)等。
9 结语
我国有密花豆属植物10种和1变种,多分布于少数民族
聚集地区。从已有文献看,化学成分的研究多集中于传统中
药鸡血藤的基源植物密花豆(S.suberectus),研究取得了一些
进展,其中一些化合物如结构新颖的甙类成分、羊红膻醇等值
得进行深入的药理活性研究。然而,除密花豆(S.suberectus)
外,本属其它民间习用药材如红血藤(S.sinensis)、光叶密花
豆(S.harmandi Gagnep.)和单耳密花豆(S.uniauritus)等仅有
少量研究。今后应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药用传统和习惯,对
本属其它种的植物化学成分进行细致而系统的研究,寻找具
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为充分挖掘民族传统医药潜力,开发
新药和扩大药源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并为民族药材的质量
评价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41卷[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5:61.
[2]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10:134.
[3]邓家刚,梁 宁,周程艳,等 .鸡血藤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药,2006,29(6):311~313.
85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013年第34卷第4期

    
[4]云南省中药材标准 .傣族药(II)2005版 第5册[M].昆明:科技出
版社,2009:31~198.
[5]林 茂,李守珍,海老丰,等 .密花豆藤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
1989,20(2):5~8.
[6]Lee M H,Lin Y P,Hsu F L,et al.Bioactive constituents of
Spatholobus suberectus in regulating 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s
and mRNA in HEMn cels[J].Phytochemistry,2006,67:
1262~1270.
[7]Cheng X L,Wan J Y,Li P,et al.Ultrasonic/microwave assisted ex-
traction and diagnostic ion filtering strategy by liquid chromatogra-
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for rapid
characterization of flavonoids in Spatholobus suberectus[J].Jour-
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11,5777~5780.
[8]崔艳君,刘 屏,陈若芸,等 .鸡血藤的化学成分研究[J].药学学报,
2002,37(10):784~787.
[9]Sang H S.20SProteasom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Flavonoids isola-
ted from Spatholobus suberectus[J].Wiley Online Library,2011,
25:615~618.
[10]唐任能 .中药鸡血藤质量控制与体内代谢研究[J].长春中医药
大学,2011:25~40.
[11]TANG R N,QU X B,GUAN S H.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patholobus suberectus[J].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
cines,2012,10(1):32~35.
[12]冯雪娇,任 虹,曹学丽,等 .鸡血藤中黄酮成分的高速逆流色谱分
离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草药,2011,42(11):2244~2246.
[13]尹 婷,刘 桦,王 邻,等 .红血藤的化学成分[J].药学学报,2008,
43(1):67~70.
[14]Yoon J S,Sung S H,Park J H,et al.Flavonoids from Spatholobus
suberectus[J].Archive Pharmacal Res,2004,27(6):589~592.
[15]李 静,张 炜,许 津,等 .鸡血藤化学成分的研究Ⅱ[J].中国药学
杂志,1999,34(10):686.
[16]郑 岩,刘 桦,白焱晶,等 .鸡血藤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中国
中药杂志,2008,33(2):152~154.
[17]王亚莉 .鸡血藤化学成分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2004:19~61.
[18]舒顺利,应 军,刘军民,等 .鸡血藤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新药与
临床药理,2012,23(2):184~186.
[19]崔艳君,刘 屏,陈若芸,等 .鸡血藤有效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
志,2005,30(2):121~123.
[20]Han A R,Park H J,Chen D F,et al.Topoisomerase-II-Inhibi-
tory Principles from the Stems of Spatholobus suberectus[J].
CHEMISTRY &BIODIVERSITY,2007,4:1487~1488.
[21]严启新,李 萍,王 迪,等 .鸡血藤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
学学报.2001,32(5):336~338.
[22]严启新,李 萍,胡安明,等 .鸡血藤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
2003(10):15~17.
[23]Zhang S W,Xuan L J.New Phenolic Constituents from the Stems
of Spatholobus suberectus[J].Helvetica Chimica Acta,2006,89:
1241~1244.
[24]成 军,梁 鸿,王 嫒,等 .中药鸡血藤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
药杂志,2003,28(12):1153~1155.
[25]高玉琼,刘建华,赵德刚,等 .不同产地鸡血藤挥发性成分
研究[J].中成药,2006,28(4):555~557.
(收稿日期:2012-12-10)
对《针灸资生经》研究现状的探讨
尹 萍
(山东省日照市卫生学校,山东 日照 276800)
  摘 要:《针灸资生经》是宋代针灸家王执中编纂的一部
文献价值、临床价值均较高的针灸医书,对后世针灸学产生了
较大影响。目前对《针灸资生经》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腧穴
考证、取穴方法、治疗方法、针灸禁忌(包括人神避忌)、顾护脾
胃(养生保健)及临床验案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针灸资生经》;王执中;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4-0059-03
《针灸资生经》是宋代针灸家王执中编纂的一部文献价
值、临床价值均较高的针灸医书,对后世针灸学产生了较大影
响,明代甚至出现了研究《资生经》的专书《资生经明堂经穴道
校正》[1]。
建国后,随着政府对中医的重视和扶持,对《针灸资生经》
的研究文献开始出现,目前已检索到14篇,其研究内容主要
集中在其对俞穴考证、取穴方法、治疗方法、针灸禁忌(包括人
神避忌)、顾护脾胃(养生保健)及临床验案等方面。本文将从
以上方面入手,对《针灸资生经》研究现状做一梳理。
1 对腧穴考证与补充
黄龙祥等[1]认为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中据《太平圣惠
方》补充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没有记载的11穴,全书共
载穴365穴。另外在腧穴定位上进行了大量的考订工作,根
据《太平圣惠方》对腹部穴位进行了定位。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江一平[2]和八十年代胡忠根[3]以及以
后许多学者也指出王执中在对腧穴进行大量考证的基础上,
不仅补充了《铜人》中没有的穴位,而且订正了很多腧穴的位
952013年第34卷第4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