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牡丹属植物研究进展



全 文 :体规划。各村在选择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时侧重选
择 30hm2以上的相对集中连片的宜果山场和田
地,做好道路规划设计、房屋规划设计及报批手
续。县、乡政府则聚合项目资金搞好“ 三通”(通
水、通电、通路),发包给农民经营。各示范点坚持
统一品种,统一生产管理。各经营农户则按“ 家园
和果园共建、种植和养殖并举,沼池与栏舍厕所相
连”和“ 一园果、一座池、一群禽、一栏猪”的要求
联动开发,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 村容整洁、生活
富裕、生产发展”的目标。
3.2加强技术推广,促科技管理上水平
目前万安果业科技推广力量很薄弱,已不能
满足果农盼技术、求服务的需求,县果业部门虽有
多名科技人员,但因为县财政仅拨人员工资,既无
办公经费,更无科研推广经费,使之陷入“ 有钱养
人、无钱办事”的境地。部分乡镇虽设有果技员,
但果技员往往身兼数职,加之专业知识缺乏,技术
指导和推广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村级果业技
术服务更是空白。为此必须加强科技推广网络建
设,形成县级以科研、培训为主,乡镇以示范推广
为主,村级以技术指导为主的科技推广网络。一
是在县级财政预算中增加果业科技推广经费。二
是跨乡镇设立果技站,作为县果业局派驻机构。
三是完善村级果业协会,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果
业协会纳入基层组织建设,配备果业专干。
3.3加大资金扶持,促特色产业上效益
在不改变项目资金使用范围的前提下,聚合
农业开发、科技推广、移民开发、老建扶贫等项目
资金。一是为果农提供道路、水利、防护林等基础
设施建设的扶持。二是扶持果业局进行良种引种
选育工作,果树营养诊断、测土配方施肥和果品
质量检测及新技术示范、推广、培训工作。三是扶
持万安水果公司争优创品牌工作和果品标准化
生产,使万安脐橙以标准促生产,以品牌增效益。
(收稿:2006-12-20)
野牡丹属植物研究进展
胡松梅 蒋道松 龚泽修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沙 410128)(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野牡丹属植物全世界有100种 ,中国9种。本文对野牡丹属植物的研究现状,包括系统
演化与区系地理、生物学、药物学、园林学、繁殖育种、资源调查等方面进行了概括,并对该属
植物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野牡丹属;园林学;药物学;繁殖育种
者对其系统演化与区系地理、生理生化、药物学、
繁殖育种、园林学、资源分布等进行了一系列的
调查研究,本文仅对目前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以
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 系统演化与区系地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化石与地下孢粉记载中国大陆在白垩纪后
期及第三纪早、中期陆续出现种子植物,野牡丹
属的祖先种是在第三纪的早期及中期先后在此
出现,之后繁衍出众多的种与变种。
野牡丹属为较原始的进化类型,但比离心皮
类植物稍进化。本属雄蕊多数、子房多室、胚珠多
数,说明本属仍属于原始类型,但各特征中数量
野牡丹属植物(MelastomaLinn.)属野牡丹科
(Melastomaceae),全世界约有 100种,分布于亚洲
南部至大洋洲北部以及太平洋诸岛。我国有9种
1变种,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
本属植物多为草本,少为灌木或小乔木。不
少种类有药用价值,具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的功
效,可治消化不良、痢疾泄泻、肿毒疮疖、跌打刀
伤等症。大多叶形奇特,花大艳美,可作为观赏植
物应用于城市绿化。目前本属植物大多处于野生
状态,其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部分科研工作
作者简介:胡松梅(1971-),女,硕士,讲师,一直从事资源
植物学方面的研究。E-mail:jsj27zhp@yahoo.com.cn
2007年第5期 现代园艺 产业论坛
!
减化,雄蕊药隔特化,子房下位等特征,说明本属
是从原始向次原始或稍进化类型过渡的一个属。
野牡丹属花粉为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三角形,
三裂圆形或六裂圆形,具 3孔沟或 3孔沟与 3假
沟相间排列的合沟孔,或具副合沟孔,但这类花
粉沟一般细长、具沟膜,外壁分层一般不甚明显,
表面光滑或具粗纹饰。从花粉特征看,本属具3
孔沟的花粉,是直接从离心皮类单沟花粉进化的
结果。结合花粉及其它形态特性看,本属可能起
源于原离心皮类祖先种在进化为蔷薇目祖先种
过程中,从现已灭绝的原始蔷薇目祖先种、特别
是蔷薇科、蔷薇亚科的祖先种直接分化、衍生出
的。
野牡丹属化石与地下孢粉最早见于晚白垩
纪的美洲与欧洲,第三纪始新世至上新世时得到
发展,故其“ 起源中心”可能在古地中海区接近
美洲的暖亚热带至热带地区。野牡丹属祖先种出
现后,从该地区向热带迁移并衍生出泛热带至亚
热带分布的许多种与变种,其“ 现代分布中心”
在热带中部、南美洲及亚洲至非洲的东部与南部
和热带西非洲地区,分布区的“ 密集中心”在巴
西及南美洲的北部其它国家和中美洲,而东半球
的我国西南、华南地区至中南半岛及马来西亚则
是该科另一“ 密集中心”,其区系地理跨旧热带
植物区、亚洲南部森林植物亚区(南中国一中南半
岛一印尼地区)和泛北极植物区、亚洲东部森林植
物亚区(华南地区)和“ 横断山脉一喜马拉雅山脉
(东)”森林植物亚区。
2 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野牡丹属植物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情况,为本
属植物的资源利用和进一步的引种驯化提供了
重要的理论依据。
谢丽莎等采用石蜡切片法,用 DMLB型生物
显微镜(LEICA)及图像分析软件观察野牡丹的根、
茎、叶及根的粉末特征,对野牡丹全草进行生药
学研究,发现野牡丹的根、茎及叶的韧皮细胞均
含有草酸钙簇晶,茎的横切面构造特异,皮层、髓
部有异型维管束,其特征均可作为野牡丹的鉴别
依据。刘惠等对在坡地和沼泽地生长的野牡丹叶
的解剖特征与气体交换特性的研究表明,两者在
形态结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坡地野牡丹叶
较窄,上表皮细胞小而排列紧密,气孔密度较大,
上表皮厚。沼泽地野牡丹整个叶片和海绵组织比
较厚,最大导管直径和栅栏细胞长度 /宽度比值
大,但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比值较小。坡地野牡
丹与沼泽地野牡丹的叶绿素a,叶绿素 b的含量
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的差异
都很小。沼泽地野牡丹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
气孔导度较高,常用的水分利用效率(Pn/Tr)接
近,沼泽地野牡丹的内在水分利用效率(Pn/Gs)略
高于坡地野牡丹,但差异不显著。何迅等采用
RP2HPLC测定地稔药材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在
0.1020%~0.1081%,其认为此可作为地稔药材的
质量检测标准。石冬梅等对地稔果实的营养成分
分析表明:果实含水量为 8.18% ;总糖含量为
3.28%,其中绝大多数为还原糖;每 100g含维生
素C为2.4mg,粗蛋白为6.13%,氨基酸总量为
9.97mg/g·FW,其中至少含 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24.58% 。矿质元素
含量丰富,特别是Ca、Fe、Zn含量较高,种子油以
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亚油酸含量高达 83.62%,其
认为地稔的果实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3 药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外对野牡丹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研
究工作多集中在其化学成份、药理及临床应用方
面。
3.1化学成份
从该属植物的根、叶和花等各个不同部位,
先后分离到40多种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化
学降解及 UV、IR、MS、NMR、ORD和 X-Ray衍射
等光谱测定,确定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主要为:酯
类、醇类、甾醇类、色素、有机酸类、黄酮甙类、酚
类、糖类、鞣质、二萜化合物等。
3.1.1多元酚类。主要有鞣花酸(elagicacid)、甲基
鞣花酸 (tri-0-methylelagicalid)、3-0甲基鞣花酸
葡萄糖甙 (tri-0-methylelagicacidglucoside)、3-0
甲 基 鞣 花 酸 (3-0-methylelagicacid)、3,3′
di-0-methy1 elagicacid 、 3-0-methyl3,
4-methlyenedioxyelagicacid、brediatinsAandH、
nobotaninsBandJ。
3.1.2黄酮类。分离到的有 quercetin3-0-deoxy
hexosyihexoside和kaemaferol。
3.1.3其他类型。分离到的有:锦葵色素双甙
(malvidin-3,5diglucoside)、cyanidin3glucoside、B
试验研究 现代园艺 2007年第5期
!
谷甾醇 (B-sitosterol)、二十二酸辛酯、植物甾醇
(phytosterols)、齐墩果酸 (c1eano1icacid)、鸟苏酸
(ursolicacid)等
3.2结构鉴定
3.2.1HHDP(hexa-hydroxydiphenoyl)的归属可由 4
个6:6.6(1H,each,S)确定。
3.2.24.4′-di-0-methylelagicacid和 3,3′
-di-0-methylelagicacid很 难 用 PC、IR、TLC、
1HRNM区分,但它们的 UV谱差别较大,加碱或
A1C1,产生较大的红移,改变了吸收形式,CNMR
差别也较明显。
3.3药理活性
野牡丹属植物资源丰富,具有收敛止血、清
热解毒之功效,在我国民间沿用历史悠久。国外
学者对野牡丹等植物作了部分研究,发现它们可
用于治疗霍乱、腹泻、持续性发热、痢疾、白带、创
伤、皮肤病等,具有抗变态反应和解支气管痉挛
特性。国内学者袁阿兴等发现从细叶野牡丹地上
部分分离出的没食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
制作用,齐墩果酸对四氯化碳性肝炎升高有降低
作用。解放军185医院对多花野牡丹做了初步的
临床疗效观察,发现它的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溶血性链球菌抑制作用最强,对痢疾杆菌、伤
寒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大肠杆
菌、变形杆菌抑制作用较差。多花野牡丹水煎液
对肠道感染不仅有消炎作用,而且收敛止泻效果
也较好,还能促进焦痂溶解脱落,有利于烧伤早
期植皮。在治疗中未发现有毒性反应与副作用,
对肝、肾功能均无损害。但局部用产生较明显的
刺激性疼痛,不易为大面积烧伤病人所接受。对
泌尿系统、肠道感染疗效欠佳。
4 园林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本属植物许多种类叶形奇特,花大艳美,可被
选育用于城市环境美化绿化。目前野牡丹属植物
大多处于野生状态,其观赏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利
用。以下为其中极具园林观赏价值品种的综合评
价。
多花野牡丹:1m高的常绿灌木,早春开花,
花多且花期持续2~3个月,花多美丽,粉红色,株
形较分散,分枝性弱,适应性较差,冬季叶子易干
枯。既可露地栽培,又可盆栽,成片种植,可形成
鲜花烂漫的园林景观。
野牡丹:1~4m高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株型紧
凑丰满,耐修剪,萌枝力强,叶繁花茂,花期初夏,
花多且大,花期持续2~3个月,成片种植,可形成
鲜花烂漫的园林景观,但适应性稍弱,冬季叶子
易干枯。
地稔:10~20cm高常绿小灌木,株形较为紧
凑,花粉红,花期持续6~7个月,在广州可周年开
花,沿地面匍匐生长,适应性强,喜光,特别适应
于林下的阴湿生长环境,其耐压性较好,可被利
用为红花点缀的草坪植物。
毛稔:植株挺拔,花大美丽,但株形较分散,
分枝性弱,适应性较差,疏林下生长较好,冬季叶
子易干枯。
细叶野牡丹:30~40cm高的常绿小灌木,株高
适中,株形紧凑,早春开花,花粉红,夏季盛花极美
丽,花多且花期持续2~3个月,既有匍匐茎,又有
直立茎,景观效果好,是优良的盆花和花坛植物,
适应性较强。
展毛野牡丹:植株株形紧凑丰满,自然分枝
性强,叶子美观,叶繁花茂,花粉红,景观效果好,
适应性较强,为优良的灌木及盆花植物。
银毛野牡丹:1~3m高的常绿灌木,其叶形奇
特,银光闪烁,株形优美,紫色花特别鲜艳,花期
长,适应性强,扦插繁殖特别容易,成片扦插可形
成低矮的绿化篱笆或地被,绿化美化效果极佳。
狭叶野牡丹:植株株形紧凑,花期长,适应性
强,为较好的灌木植物。
5 繁殖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5.1有性繁殖
野牡丹属的大部分种类一个蒴果能够产生
成百上千个种子,种子 0.4~0.8mm大小,无胚乳。
种子成熟后在适宜条件下即可萌发。自然条件
下,种子发芽成活率低。漆萍等试验发现地稔种
子的总发芽率为 14.6%;唐行等试验发现,在人工
控制管理条件下,野牡丹的发芽率为30%~40%。
由于种子数量大,有性繁殖不失为一个理想的繁
殖途径,但从种子萌发到植株开花至少需要2~4
年的时间。
5.2扦插繁殖
通过扦插来繁殖优良性状的单株、缩短繁殖
到开花的时间,特别是对于繁殖有性结实率低的
种类(如银毛野牡丹)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途径。马
2007年第5期 现代园艺 试验研究
!
国华等对几种野牡丹属野生观赏植物进行了扦插
繁殖试验。取野牡丹属植物20cm长的老茎段,正
插于沙盆中,放置于较阴湿的荫棚中管理,观察其
生根出苗情况。通过试验发现不同种类的出根时
间和成活率存在差别。其中银毛野牡丹在扦插2
周内即可出根,其扦插成活率达100%。 野牡丹、
多花野牡丹、毛稔等出根时间需要 1个月,扦插
成活率只有40%~70%。 黄应保等剪取野牡丹植
株顶端两个节位幼嫩枝条当插穗,扦插于透气性
及排水性良好的介质上,试验结果显示,野牡丹
对于介质的选择性不严格,如泥炭土+细沙(2:
1)或者泥炭土 +珍珠石 +细沙(2:1:1)都可达
到要求,其存活率可达98%以上。除了寒冬期间
扦插效果较差外,其余全年均适宜扦插。漆萍等试
验发现地稔沙土扦插茎段成活率最高时期为
39.50%,经过一个冬季低温后下降到 17.5%;红
土茎段扦插遮荫成活率为44.0%,不遮光扦插成
活率为38.7%。
5.3离体培养
马国华等对野牡丹属几个主要野生花卉建立
了有效的芽繁殖体系和植株再生体系,芽的繁殖
培养基为:野牡丹 MS+BA2.0mg/L(单位下同);多
花野牡丹 MS+NAA0.1;地稔 MS+BA1.0;毛稔
MS+BA2.0+NAA0.1; 银 毛 野 牡 丹 MS+BA4.0
+NAA0.1。他们成功地从多花野牡丹和野牡丹花
柄直接诱导出芽,培养条件为:MS基本培养基,含
2%蔗糖、0.6%琼脂,pH5.4。诱导培养基:①
MS+NAA1.0+6-BA1.0;②MS+6-BA1.0;③
MS+NAA1.0;芽的生长增殖培养基:MS+NAA0.5
+6-BA3.0;生根培养基:MS+IBA0.1。张朝阳等
采用地稔的腋芽作外植体进行组培和快繁研究,
结果表明,用MS+NAA0.05+6-BA0.5是较为理
想的分化培养基,繁殖系数为5左右,而生根培养
用1/2MS+6-BA0.6生根效果较好。在炼苗中,移
栽基质以珍珠岩+泥炭(1∶1)可促进小苗后期生
长。戴小英等对地稔的组培快繁及其优化条件的
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基本培养基MS诱导外植
体,在附加激素6-BA0.1~0.5+NAA0.5的培养基
上进行增殖,并在1/2MS+NAA0.1的生根培养基
上生根为较理想的组培繁殖条件。马国华等采用
野牡丹和地稔的幼嫩茎尖或腋芽进行组织培养及
植株再生,MS培养基含蔗糖2%,琼脂0.6%,pH5.
8。其中繁殖培养基为 6-BA1.0+NAA0.1,生根
培养基含IBA0.1。
6 植物资源分布的调查研究
我国野牡丹属植物多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
各省区,一些省区的学者对该省的资源分布和利
用情况做了调查,为了解该属的分布规律和资源
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陈红锋等
对广东省本属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标
本查证,基本查清其在广东的种类、地理分布与
药用功效,为加大野牡丹属药用资源的开发力度
提供了科学依据。范建红等对广东本属野生观赏
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野生观赏植物的观赏
特性、园林用途做了介绍,提出了资源开发的思
考与建议。魏升华等采用野外考察、资料收集与
标本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本属药用植物的
种类和分布进行调查研究。马国华等对华南地区
野牡丹属野生花卉种质资源进行了收集和繁殖,
并从中选出了几个有较大观赏价值的种类,为增
加城市园林绿化树种提供了一些资料。林秀香等
初步调查了福建省野牡丹属植物资源的分布特
点,并结合它们的株形﹑花色﹑花期等审美要素进
行观赏应用评价,同时提出开发利用的建议。
7 前景及展望
野牡丹属植物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本属
植物的化学成份、临床药理、制剂工艺及质量标
准和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我国野牡
丹属植物资源丰富,如果能加强研究,从中寻找
新药,无疑会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园林绿化质量的不断提高,需
要应用多种类的观赏植物,多层次地进行绿化,
使得绿化设计部门对于观赏植物新品种的需求
越来越迫切。野牡丹属植物以其独特的观赏优势
渐渐引起了园林工作者的兴趣。但目前国内仅限
于个别种的引种试种,尚未进行系统的深入研
究,使本属大部分种类还处于野生状态。我们应
该积极开展其野生植物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及
适应性的系统研究,并进一步对其繁殖、栽培技
术和应用技术进行研究,摸索推广应用途径。同
时,还要充分利用野生种质资源,进行选育种研
究工作。
(收稿:2007-01-10)
试验研究 现代园艺 2007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