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马兜铃属(Aristolochia L)药用植物研究概况
赵 辉1 , 2 ,刘绣华1*
(1.河南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 河南 开封 475001;2.周口师范学院 化学系 ,河南 周口 466000)
摘 要:总结了常见马兜铃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情况 , 并对中草药肾病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
.
关键词:马兜铃属;化学成分;马兜铃酸;中草药肾病;马兜铃酸肾病
中图分类号:O629;O949.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978(2003)04-0073-05
收稿日期:2003-08-10
基金项目: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001-2004)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赵辉(1972-), 男 ,讲师.*通讯联系人:刘绣华.
Review on the Studies of Chinese Aristolochia.L Herbs
ZHAO Hui1 ,2 ,LIU Xiu-hua1*
(1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Henan Univerisity , Kaifeng 475001 , Henan China;
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 Zhoukou Normal College , Zhoukou 466000 , Henan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tudies on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istolochia L herbs , and discussed
CHN(Chinese Herb Nephropathy).We prefer AAN(Aristolochia Acid Nephropathy)to CHN(Chinese Herb Nephropathy)when
talking about the issue of toxic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ristolochia L herbs.
Keywords:Aristolochia L;Chemical constituents;Aristolochia acid;CHN(Chinese Herb Nephropathy);AAN(Aristolochia
Acid Nephropathy)
1 概述
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马兜铃属(Aristoloch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 450余种 ,广泛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地
区.我国有 56种 ,其中《中国植物志》记载39种 ,分别属于管花亚属和马兜铃亚属.马兜铃属植物化学成分
具有多种生理活性[ 1~ 2] ,在相关的中药材书籍中记载供药用者已达 26种之多 ,如《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
4种马兜铃属植物共计5种药材和含有马兜铃属植物成分的成方制剂15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
准》中药成方制剂共 20册 ,除 5 、8 、14 、16册外 ,其余各册均收录有含马兜铃药材的中成药.
中草药在我国已历经数千年 ,并且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经过我们祖先祖祖辈辈直接的人体实验被验证
是有效的 ,从而形成了灿烂的中医药文化 ,但中草药至今无法成为世界普遍认可的药物 ,其主要原因在于成
分过于复杂 ,大部分无法阐明其药理和确切的有效成分 , 无稳定可靠的质量标准可循.近年来 ,马兜铃酸类
的致癌作用和由马兜铃酸导致的肾病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3 ~ 6] ,使部分中草药和中成药在国外遭到禁用 ,
中药国际化进程受到巨大影响.本文对我国常见的马兜铃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 ,以利于正确
认识马兜铃酸肾病 ,从而更好地利用中药资源为人类造福.
2 常见马兜铃属药用植物及其化学成分
马兜铃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大约始于 20世纪 30年代 ,己知化学成分主要有菲酸及其衍生物 、萜类化
合物 、生物碱等三大类 ,前二类成分颇具科属特怔.另外 ,氮元素在马兜铃酸系列化合物中以硝基形式存在 ,
第 33 卷 第 4期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3 No.4
2003 年 12 月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Dec.2003
DOI :10.15991/j.cnki.411100.2003.04.016
这在高等植物中是很少见的 ,因为大多数研究表明 ,氮元素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一般都以各种有机胺的形
式存在 ,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生物碱.在马兜铃属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过程中 ,发现了一系列新的化合物 ,如倍
半萜类.该属植物的倍半萜类成分在结构上也很有特点 ,像植物界罕见的四环倍半萜(lshwarol)、天然产物中
第一个具有十二元大环骨架的倍半萜内酯和双缩倍半萜内酯(银袋内酯丁 Versicolactone d)等 ,这些化合物都
是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到的 ,其他植物中迄今未见到同类结构.丁林生 、王瑛等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和九十
年代末先后对马兜铃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过综述[ 7~ 8] ,我们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着重对常
见的十四种马兜铃属药用植物及其化学成分进行归纳和总结.
2.1 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多年生缠绕草本 ,分布于黄河以南及长江流域.根入药为青木香 ,有行气止痛 ,解毒消肿之效.茎入药
为天仙藤 ,能疏风活血.果实入药为马兜铃 ,能清肺降气 ,止咳平喘.楼之岑 、陈仲良 、黄宝山等先后报道在
马兜铃的根茎部位分离出了马兜铃酸A 、B 、C 、7-羟基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C-6-甲醚 、马兜铃酸A甲酯 、马兜铃
酸-D-6甲醚 、马兜铃内酰胺 、青木香酸 、尿囊素 、木兰花碱 、环轮藤酚碱 、马兜铃内酰胺的 N-六碳糖甙及数十
种挥发油等.李家实等报道马兜铃中还含有马兜铃次酸 、马兜铃酮 、7-甲氧基马兜铃酸 A等成分[ 9 ~ 10].
2.2 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多年生缠绕草本 ,分布于东北 、内蒙古 、华北及陕西 、甘肃等地区.功用同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北马兜铃的根在我国北方被当作青木香使用 ,具有平肝止痛 ,解毒消肿功效.用于治疗眩晕 、头痛 、
胸腹胀痛等症.关于其化学成分的研究 ,楼凤昌 、丁林生 、李玲玲等从其中分离到马兜铃酸 A 、胡萝卜甙 、尿
囊素 、木兰碱和 β-谷甾醇五个化合物 ,其中胡萝卜甙在该属植物中首次得到[ 13] ;谭洪根 、刘应泉在北马兜铃
的根部除分离得到马兜铃酸A 、胡萝卜甙 、尿囊素外 ,又分离出马兜铃酮 、马兜铃酸 C 、7-甲氧基马兜铃酸 A 、
7-羟基马兜铃酸 A 、马兜铃内酰胺-N-六碳糖甙 5个成分[ 11~ 12].Lee HS 、Han DS等分离出两个N-糖基酰化物 ,
其中一种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3].
2.3 木通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dshuriensis Kom)
又称东北马兜铃 ,缠绕性木质藤本 ,分布东北 ,以及陕西 、甘肃 、山西等省.木质茎入药为关木通 ,有清热
利尿之功效.丁林生 、楼凤昌 、彭国平等先后对茎藤 、茎皮等部位进行了研究 ,在茎藤部位分得 β-谷甾醇 、木
兰花碱 、豆甾烷-3 ,6二酮 、6-羟基-豆甾-4-烯-3-酮 、二十八酸甘油单酯 、马兜铃甙 、马兜铃酸Ι、胡萝卜甙 、马兜
铃酸 Ⅱ、马兜铃酸Ⅳ、对羟基桂皮酸 、马兜铃酸Ⅳa 、马兜铃酸Ⅲa和一种新的化合物 ,该化合物经光谱鉴定为
3 ,4-二甲氧基-10-硝基菲-1-羧酸甲酯 ,被命名为马兜铃酸 B Ⅱ甲酯:从茎皮中鉴定了一个马兜铃酸与倍半萜
醇成酯的新化合物 ,命名为马兜铃酸萜酯 I.王瑛 、潘竞先 、高建军等首次从关木通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
出7个苯丙素类化合物 ,其中两个为 8-O-4′-新木脂素: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2-甲氧基-4-[ 1-(E)-丙烯
-3-醇] -苯氧基}-丙烷-1 ,3-二醇(赤式)(1),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2 , 6-二甲氧基-4-[ 1-(E)-丙烯-3-醇] -
苯氧基}-丙烷-1 ,3二醇(赤式)(2);另外 5个为苯丙素甙:6-O-(E)-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3),6-O-(E)-阿魏
酰基-葡萄糖(4),6-O-(E)-对羟基桂皮酰基-乙基-葡萄糖甙(5),6-O-(Z)-对羟基桂皮酰基-乙基-葡萄糖甙(6),
3-O-(E)-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7).化合物 1 ~ 7均是首次从马兜铃属植物中得到 ,其中 , 1 ,5 , 6为新的天
然产物 ,王瑛等同时考察了这些化合物清除羟基自由基和 DPPH自由基的活性 ,发现化合物 3 ~ 7均具有清
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 ,化合物 4具有清除 DPPH 自由基的能力.对关木通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化学成分
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 ,共得 7个马兜铃菲类化合物:马兜铃次酸Ⅱ 、马兜铃酸 Ⅰ 、马兜铃酸Ⅱ 、马兜铃酸Ⅳ、马
兜铃酸 Ⅲa 、马兜铃酸Ⅳa 、马兜铃内酰胺Ⅲa.其中马兜铃次酸 Ⅱ为新的天然产物 ,马兜铃内酰胺 Ⅲa 为首次
从关木通中获得[ 14 ~ 16].
2.4 绵毛马兜铃(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
多年生攀缘草本 ,主产江苏 、浙江 、江西 、湖北 、河南 、陕西.俗称寻骨风 、猫耳朵 、毛香 、毛香根 、巡骨风
等.根部入药为黄木香 ,性平 ,味苦;祛风湿 ,通经络 ,止痛.用于风湿骨痛 、跌打损伤 、胃腹疼痛 、疝痛 、疟疾 、
痈肿等.在茎 、叶部位分离出香草酸 、棕榈酮 、三十醇 、6-甲氧基马兜铃内酰胺 、β-谷甾醇和 β-谷甾醇-D-葡萄
糖甙和硬脂酸等;丁林生 、楼凤昌 、何明三等从 1980年至 1996年先后发表有关绵毛马兜铃化学成分的文章
多篇 ,共报道了马兜铃内酯 、马兜铃酸A 、马兜铃酸 D 、尿囊素 、β-谷甾醇 、绵毛马兜铃内酯 、9-乙氧基马兜铃内
酰胺 、9-乙氧基马兜铃内酯 、马兜铃新内酯 、马兜铃酸萜酯Ⅰ等 10种化学物质 ,其中绵毛马兜铃内酯 、马兜铃
74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 , 第 33卷第 4 期
新内酯 、马兜铃酸萜酯Ⅰ等为新物质.Wu TS 、Chan YY 、Leu YL 等从绵毛马兜铃干燥根茎中分离出 5种新的
菲类衍生物 ,分别为 mandolins R(1), S(2), U(3), W(4), 和X(5),同时分离出 39种已知的成分.Primorac
M 、Sekulovic D和 Antonic 等实验表明 ,绵毛马兜铃提取物中的皂角甙类物质有很强的抗生育活性.Tian-
Shung Wu 、Yu-Yi Chan等还从绵毛马兜铃的叶中分离出两种新成分 madolin-T 、madolin-V和 14种已知的
化学成分[ 17~ 22].
2.5 异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 Hemsl)
藤本 ,分布于甘肃 、陕西 、四川及湖北等省.俗名青木香 、土防己 、天仙藤 、小南木香 ,又名异形马兜铃 、冀
叶马兜铃木防己等.根供药用称汉中防己 ,能祛风 ,利湿 ,镇痛.用于水肿膨胀 ,湿热脚气 ,手足挛痛 ,癣疥疮
肿等.在利尿 、增强免疫功能 、增强吞噬细胞功能及抗肿瘤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异叶马兜铃中主要含
有马兜铃酸A 、B 、C ,马兜铃内酰胺 、木兰碱 、青木香酸等成分.
2.6 变色马兜铃(Aristolochia versicolor)
木质藤本 ,别名银袋马兜铃 ,中药俗名白金果榄 、苦凉藤 、青藤香等.分布于云南 、广西和广东等地.块
根药用 ,味苦 、性寒 ,有祛风利尿 、清热解毒 、止痛之效 ,可治喉炎 、肠炎 、腹泻等.有文献曾将本种学名误订为
A.westlandii Hemsl ,有些中药文献也曾将本品误作“广防己”.薛慧中 、何林云 、张玖等先后从变色马兜铃块根
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不溶部位分得 12种物质 ,其中 7种分别为马兜铃酸 A 、6-甲氧基去硝基马兜铃酸甲酯 、
去硝基马兜铃酸 、6-甲氧基去硝基马兜铃酸 、6-甲氧基马兜铃酸甲酯 、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和尿囊素.从石
油醚可溶部位得到一种倍半萜内酯 ,证明为异马兜铃内酯 ,系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并测定其结构式.在后
续工作中 ,又先后分离得到两种新的倍半萜内酯和一种新的无色透明针晶状双缩倍半萜内酯 ,分别被命名为
银袋内酯乙 、银袋内酯丙和银袋内酯丁[ 23].
2.7 穆坪马兜铃(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Franch)
木质藤本 ,别名藤藤黄 、淮通 、木香马兜铃 、宝兴马兜铃 、淮通马兜铃等.分布于四川 、云南 、湖南 、湖北 、
浙江 、江西和福建等地.根 、藤清热利湿 ,行水下乳 ,排脓止痛.用于湿热 ,小便不利 ,水肿 ,尿路感染 ,风湿关
节疼 ,湿疹 ,痈肿等.
徐丽珍 、孙南君等从穆坪马兜铃根茎中分得十三种化合物 ,其中化合物 1 ~ 12经鉴定分别为马兜铃酸
A 、尿囊素 、紫丁香酸 、香豆酸 、马兜铃酸 D 、β-谷甾醇 、木兰碱 、马兜铃酸 D甲醚 、棕榈酸 、马兜铃酸 B 、N(P-
hydroxyphenethyl)P-coumaramide和马兜铃酸 D甲醚甲酯 ,其中马兜铃酸 D甲醚甲酯为新化合物 ,经光谱分析
和化学合成等方法证明其结构为N(P-hydroxyphenethyl)-ferulamide ,命名为穆坪马兜铃酰胺.初步药理试验表
明穆坪马兜铃酰胺体外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影响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
2.8 管花马兜铃(Aristolochia tubflora Dunn)
草质藤本 ,俗名鼻血雷 、钟铃藤细辛 ,性苦 、寒 ,具有清热解毒 、镇痛等功效 ,分布于福建 、浙江 、江西 、湖
南 、湖北 、广西 、贵州及四川等地 ,民间认为可治疗黄疸性肝炎及蛇虫咬伤等.彭国平 、楼风昌等先后从管花
马兜铃中得到 15个结晶 ,分别是马兜铃酸Ⅰ 、马兜铃酸 Ⅱ、马兜铃内酰胺 Ⅰ 、马兜铃内酰胺 Ⅱ、青木香酸 、马
兜铃酸 VⅡa、马兜铃酸 Ⅲa 、棕榈酮 、β-谷甾醇 、豆甾烷-3 , 6-二酮 、香草酸 、豆甾-4-烯-3 ,6-二酮 、奥伦胺乙酰化
物 、欧扑吗素-7及新化合物 9 ,10-二羟基-8-甲氧基-3 ,4-亚甲二氧基菲-1-羧酸内酯 ,该化合物被命名为马兜铃
菲内酯.其中奥伦胺乙酰化物 、欧扑吗素-7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24].
2.9 昆明马兜铃(Aristolichia Kunmingensis)
王夕红 、韩桂秋从该植物中分离出马兜铃酸A 、银袋内酯丁 、马兜铃内酯和[ 24s]-豆甾-4-烯-3-酮等 4种
物质 ,其中[ 24s]-豆甾-4-烯-3-酮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2.10 孔雀花(Aristolochia ringens)
又称麻雀花 ,原产南美 ,栽培于南亚 ,首次于我国云南省盈江县坝区内发现逸为野生植株 ,花大而美丽 ,
檐部二唇形 ,长 10 ~ 18cm ,可供观赏;民间药用于骨科疾病.化学成分研究方面的参考文献较少.
2.11 朱砂莲(Aristolochia tuberosa C.F.Liang et S.M.Hang)
朱砂莲为马兜铃属多年生藤本 ,分布于广西 、四川 、云贵等地 ,民间广泛用于治疗喉痛 、腹痛 、痢疾 、肺痨 、
蛇伤等.有的文献曾将本种学名误定为 Aristolochia kaempferi wild.朱大员 、王保德等从广西白色地区的朱砂
莲块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马兜铃酸A 、马兜铃酸 C和两个新的 4 ,5-二氧阿朴啡型生物碱 ,分别命名为
赵辉 , 等:马兜铃属(Aristolochia L)药用植物研究概况 75
朱砂莲素和朱砂莲苷.李宏 、坂神洋次 、丸茂晋吾等从四川朱砂莲内根部提取物中分离出马兜铃酸A 、马兜
铃酸 B 、马兜铃酸 C 、马兜铃甙 、N-β-D马兜铃内酰胺葡萄糖甙 、β-D马兜铃内酰胺葡萄糖甙 、朱砂莲素 、朱砂莲
甙和 6-氧-香豆素葡萄糖甙 9种物质 ,其中 6-氧-香豆素葡萄糖甙为首次在本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25 ~ 26].
2.12 广防己(Aristolochia fangehi)
马兜铃属木质藤本 ,产于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等地.又名防己 、木方己 、防己马兜铃等.块根药用 ,性
寒 、味苦涩 ,有祛风 、行水之功效 ,主治小便不利 、关节肿痛 、高血压 、蛇咬伤等.过去有些文献将广防己学名
误定为 Aristolochia westlandii Hemsl.广防己中化学成分主要有马兜铃酸 A 、B 、C 、D 、木兰花碱香豆酸 、紫丁香
酸 、β-谷甾醇 、马兜铃内酰胺 、马兜铃酸D甲醚甲酯 、棕榈酸 、穆坪铃酰胺和N(phydroxyphenethyl)-P-coumaramde
等.Jo3lle L.Nortier等的研究表明 ,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广防己类药品可导致肾衰 ,Martinez MC等研究了广防
己摄入剂量对肾功能的影响[ 27].
2.13 管兰香(Aristolochia cathcartii Hook .f)
马兜铃属木质藤本 ,产于云南(思茅 、普洱).生于山沟阔叶林中.又名管南香 、萝卜防己 、白背马兜铃等
.块根药用 ,味甘 、性平 ,有祛瘀 、生肌 、凉血 、行气 、止痛之效.《中药辞海》报道曾在管兰香中分离出马兜铃酸
A 、木兰碱 、β-谷甾醇和尿囊素等成分.
2.14 大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kaempferi)
草质藤本 ,产于台湾 、福建 、江苏 、两广等地.又称南木香(云南)、金狮藤(广东)、地黄蒲 、痢药草(台湾)
等.根 、茎和果实等具清热解毒 、活血 、健脾利湿等功效.用于消化不良 ,止咳.Wu TS 、Leu YL和 Chan YY在
大叶马兜铃的根茎分离出三种菲类衍生物:aristoliukine-C , aristofolin-E and aristolochic acid-Ia methyl ester
和一种新的倍半萜烯 madolin-P ,还分离出已知的另外58种成分[ 28].
3 马兜铃酸和中草药肾病
目前 ,仅在马兜铃科植物中发现了含马兜铃酸类化合物.早期研究发现马兜铃酸类具有抗肿瘤活性和
增强机体白细胞的吞噬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又发现马兜铃酸类具有较强的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临床
上发现大量和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的药物可引起肾衰 , 被称为 “中草药肾病” (CHN Chinese Herb
Nephropathy)[ 4~ 6 ,29~ 30] ,因此西方一些国家纷纷禁止相关中药和中成药的进口和销售 ,国内也有人提出彻底
禁用含马兜铃酸类药物的意见[ 31~ 32].关于“中草药肾病”CHN ,有识之士提出此概念不确切 ,容易造成误会 ,
因为所谓“中草药肾病”是由少数中草药中所含马兜铃酸所致 ,不宜以偏盖全 ,故建议以“马兜铃酸肾病”
(Aristolochia Acid Nephropathy ,AAN)代替“中草药肾病”CHN.
其实作为药物 ,无论西药还是中药 ,都存在毒副反应的问题 ,更存在量效关系.例如西药日常使用的抗
生素 、止痛药 、退烧药 、类固醇等都有肝毒性或肾毒性或会造成肠胃不适 ,但对某些疾病 ,药效显著.至于中
药 ,古代医学家早已认识毒性是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毒是与中药治疗作用密切相关的特征性内涵 ,中
药十分强调配伍及用药剂量 ,如《医学问答》记载:“夫药本毒物 ,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 ,药之治病 ,无非以毒
拔毒 、以毒攻毒.”号称国老 、调和诸药的甘草 ,久服多服也能引起浮肿(钠潴留);人参滥用亦能致人非命.
反之 ,只要药对病症 、剂量适当 、短期服用 ,即使毒如乌头 、砒石之药 ,也是治病救人的良药.具有多种活性的
马兜铃酸类物质则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4 结语和评述
作者认为应该全面认识马兜铃酸的作用 ,不能因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而将其完全否定.不宜对含马兜
铃类的中草药一律封杀 ,而应全面 、辨证地把中医理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 ,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 ,客观地评
价马兜铃酸类的性质.更要加强化学 、植物学与药理学 、毒理学等领域的合作 ,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制
度 ,分离和筛选出马兜铃属中草药活性成分 ,通过分子结构修饰 ,提高其药物活性并降低毒性 ,这样不仅使中
药治病救人有了科学的依据 ,也可推动制药产业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 1] Gadhi C A , Hatier R , Mory F , et al.Bactericidal properties of the chloroform fraction from rhizomes of Aristolochia paucinervis Pomel
76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 , 第 33卷第 4 期
[ J] .J Ethnopharmacol , 2001 , 75(2~ 3):207 ~ 12.
[ 2] Stiborova M , Frei E , Breuer A , et al.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Aristolochia indica[ J] .Fitoterapia , 2002 , 73(5):439
~ 441.
[ 3] 姜廷良.关于马兜铃属某些植物和马兜铃酸的致癌性问题[ 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02 , 9(7):73~ 75.
[ 4] Cosyns J P.Aristolochic acid and 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to date[ J] .Drug Saf , 2003 , 26(1):33~ 48.
[ 5] Arlt V M , Stiborova M , Schmeiser H H.Aristolochic acid as a probable human cancer hazard in herbal remedies:a review[ J] .
Mutagenesis , 2002 , 17(4):265 ~ 77.
[ 6] Fré dé ric D , Debelle Joёlle L Nortier , et al.Aristolochic Acids Induce Chronic Renal Failure with 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Salt-Depleted
Rats[ J] .J Am Soc Nephrol , 2002 , 13(2):431~ 436.
[ 7] 丁林生 、楼凤昌.马兜铃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J] .中草药 , 1983 , 14(9):424 ~ 432.
[ 8] 王瑛 、潘竞先 、贾忠建瑛 ,等.马兜铃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0 , 12(6):84~ 93.
[ 9] 陈仲良 、黄宝山 、朱大元.青木香的有效成分研究[ J] .化学学报 , 1981 , 39(3):237~ 241.
[ 10] 黄宝山 、吴立军 、殷梦龙 ,等.青木香有效成分的研究(Ⅱ)[ J] .中草药 , 1985 , 16(11):482~ 484.
[ 11] 楼凤昌 、丁林生 、李玲玲 ,等.北马兜铃的化学成分研究[ J] .中草药 , 1986 , 17(9):6 ~ 7.
[ 12] 谭洪根 、刘应泉.北马兜铃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4 , 19(11):677~ 678.
[ 13] Lee H S , Han D S.A new acy lated N-glycosyl lactam from Aristolochia contorta[ J] .J Nat Prod , 1992 , 55(9):1165~ 9.
[ 14] 楼风昌 ,彭国平 , 王莹等.木通马兜铃化学成分研究[ J] .药学学报.1995 , 30(8):588~ 593.
[ 15] 楼凤昌 ,彭国平.木通马兜铃中马兜铃酸萜酯 I的结构解析[ 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6 , 12(4):22~ 24.
[ 16] 王瑛 、潘竞先.关木通中的苯丙素成分研究[ J] .兰州大学学报 , 2000 , 36(1):71 ~ 77.
[ 17] 丁林生 ,楼风昌.绵毛马兜铃化学成分研究Ⅰ[ J] 中草药 , 1980 , 11(11):484~ 486.
[ 18] 楼风昌 ,丁林生 , PG Wateriman.绵毛马兜铃化学成分研究Ⅴ[ J] .药学学报 , 1989 , 24(4):305~ 307.
[ 19] 彭国平 ,楼风昌 , 王莹 ,等.马兜铃酸的倍半萜的酯类化合物[ J] .药学学报 , 1996 , 31(6):446~ 450.
[ 20] Wu T S , Chan Y Y , Leu Y L.Constituents of the roots and stems of Aristolochia mollissima[ J] .J Nat Prod , 2001 , 64(1):71~ 74
[ 21] Primorac M , Sekulovic D , Antonic S.In vitro determination of the spermicidal activity of plant saponins[ J] .Pharmazie., 1985 , 40(8):
585.
[ 22] Tian-Shung Wu , Yu-Yi Chan , Yann-Lii Leu.The Constituents of the Leaves of 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 J]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 2000 , 47:957 ~ 960.
[ 23] 薛慧中 ,张玖 , 何林兴.变色马兜铃中银袋内酯丁的结构测定[ J] .药学学报 , 1989 , 24(12):917 ~ 922.
[ 24] 彭国平 ,楼风昌 , 赵守训 ,等.管花马兜铃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J] .中草药 , 1995:26(12):623~ 626.
[ 25] 朱大员 ,王保德 , 黄宝山 ,等.朱砂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J] .化学学报 , 1983 , 41(1):74 ~ 78.
[ 26] 李宏 ,坂神洋次 , 丸茂晋吾 ,等.四川朱砂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J] .植物学报 , 1995 , 37(9):745~ 748.
[ 27] Martinez M C , Nortier J , Vereerstraeten P , et al.Progression rate of Chinese herb nephropathy:impact of Aristolochia fangchi ingested
dose[ 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 2002Mar;17(3):408~ 12.
[ 28] Wu T S , Leu Y L , Chan Y Y.Constituents from the stem and root of Aristolochia kaempferi[ J] .Biol Pharm Bull , 2000 , 23(10):1216
~ 9.
[ 29] Joёlle L , Nortier , Marie-CarmenMuniz Martine , Heinz H Schmeiser , et al.Urothelia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a Chinese
Herb (Aristolochia fangchi)[ 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00 , 342(23):1686~ 1692.
[ 30] Martinez M C , Nortier J , Vereerstraeten P , et al.Progression rate of Chinese herb nephropathy:impact of Aristolochia fangchi ingested
dose[ 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 2002Mar;17(3):408~ 12.
[ 31] 王宁生.马兜铃酸的毒性作用[ 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2001 , 12(6):394~ 395.
[ 32] 尹得海 ,梁晓春.马兜铃酸研究概况及其存在问题的思考[ J] .中华实用医学 , 2002 , 4(21):54~ 56.
赵辉 , 等:马兜铃属(Aristolochia L)药用植物研究概况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