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牛自发性膀胱肿瘤的调查及蕨属植物的毒性与致癌性的实验研究



全 文 :一九八四年
第 一 期
贵 州 农 学 院 学 报
J o o r n a l o f G u 呈z h o u A Z ;· I e u l t u r a l C o l l e g e
N O
.
1
M a y
.
19 8 4
牛自发性膀胧肿瘤的调查及
蔗属植物的毒性与致癌性的实验研究
许乐仁 王永达 温伦季 马万伦
贫魁荣 游世忠 杨开雄
(畜牧 兽医系 )
摘 要
本文对贵州省牛 自发 性膀脆肿瘤 高 发 区 迁行 了全 面调查 , 研完 了 此病 与 菠
( P t
e r fd i u 。 : a q :才落l i n : , n : ) 、 毛叶旋 ( P . r e v o l u r u m )的关 系 , 并通过 两 种旋属植物 的毒
性与致癌性的实验研 究表明 :
1
. 短期 大 剂量给牛饲喂新鲜旋叶 3一 4公斤 /每头 /每天 , 三个月以上 ) , 可引起牛
急性旋中毒 。
2
. 长期 小 剂量给牛饲喂干毛叶菠粉 ( 5 2 2克 /每头 /每天 ,共 8 20 天 ) , 可诱发牛膀耽
肿瘤及 出血性月旁恍炎 。
3
. 长期 小 剂量给豚 鼠饲喂干获粉 ( 7 克 /每天 /每头 , 平均 6 13 天 ) 及干毛叶菠粉
(7 克 /每只 /每 天 , 平均 1 2 1 7天 ) 可诱发豚鼠的膀脱肿瘤 。 其诱发率随给饲时间的
延长或饲量的增加 而 增加 。
前 一立一. ~ 一.目一口
截 〔尸et : i d l’u o a q心 “ 。 。 n ( L . ) K u h n 〕 对牛及多种动物的毒性及致癌性 已被许多 人 所
认识` ’ 一 ’ · ’ 2一 2。 · 2 3一川 。 牛在短期内大量采食可弓!起骨髓的类放射损害而导致全身 出血性综 合
症 , 即所谓牛的藏中毒 ( B ,, ac k e n P ` s o n 饭 g ) 。 而长期小剂量采食则可引起牛 的 膀 肤 肿 瘤
{ ’ 一 ` · ’ 忍· ` 。 ’ , 已为!i 多实验工作所证实“ 2 · ” , ’ 。 · 2吕一 2。 ’ 。
我国过去虽曾有过关于奶牛急性蔗中毒的个别报告 ` ’ · 9 》 , 但未进行过详细的 实 验 性 研
究 。 1 9 7 8年至 1 9 8 3年 , 我们对牛的旅中毒及蔗属植物的毒性与致癌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
研究“ · “ · 6 。 ’ 。 调查表明 ,贵州省是牛膀胧肿瘤的高发区 , 且该病的发生与获属植物的地理分
布及采食密切相关 。 我们的调查发现本病不但与国外报道有致癌性的藏 〔尸抢汀山 :二: 〔: q 。 -
l’I 二。 ( L . ) k u h n 〕 有关 . 而且也与毛叶藏 〔尸 . , ve ol 时 u1 二 (B L . ) N a k a 均 有关 。 特别 在那
一- .一 ~ - ~ - 一本文承朱宣人 、 王树 i言、秦礼让教授及李普霖 、 朱塑熹副教授审阅 ,并得到农业部畜牧总局 、 兰州兽医研究所、 贵阳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 贵州省畜牧局 、 贵州市松山冷冻厂 、 遵义地 区和绥阳县 畜 牧局 、 余庆县畜牧局等单位支持与协助 , 又承安顺卫校王培善老师鉴定植物标本 , 在此一并致谢 。
贵 州 农 学 院 学 报 1 9 8 4年
些很少或缺乏蔗分布的地区 , 毛叶蔗似乎是更主要的牛膀耽肿瘤原 。 毛叶联虽然与截为同科
同属植物 , 但关于其毒性及致癌性国内外均无报道 。 为此 , 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两
种蔗属植物进行了毒性及致癌性实验研究 。
材 料 与 方 法
一 、 牛 自发性膀眯肿瘤的调查
(一 ) 发病区域调查 : 贵州省首次证实的牛膀胧肿瘤病例来源于长期有牛慢性血尿病流
行的遵义地区某地 `“ ’ 。 为此 , 选择该地区进行了发病区域的初步实地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 : 本
病流行情况 , 病史调查 , 临床及血液学检查 , 尸体剖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 牧地植被情况调
查等 。
(二 ) 牛膀肌肿瘤的屠宰场检出率调查 : 1 9 80年 4 月至 1 9 8 1年 7 月在贵阳市牛羊屠宰场
随机检查了 1 5 7 。头屠宰牛 (黄牛 1 3 9 2 , 水牛 1 78 ) 。逐头切开膀脱检查有无肿瘤性变化 , 经 组
织学诊断后统计检出率 。
(三 ) 牛膀肌肿瘤的病理学检查及组织学类型调查 , 对 1 9了3年至 1 9 8 2年10 年间在贵州省
收集到的牛膀胧肿瘤共35 4例进行了病理学检查 ,并以大量的病例为基础进行了膀胧肿瘤组织
学分类研究 。 所有材料均采用常规石腊切片 , H . E染色 。 视诊断需要并广泛采用了多种特殊
染色法 。
二 、 蔗对黄牛的急性毒性实验
选择 5 头健康的贵州黄牛 , 其中 3 头 ( 1 6一 2 0月龄母牛 ) 为实验组 。 每日每头增饲 3一 4公
斤 5一 7月份生长的新鲜蔗叶 (图 1 ) 。 另外 2 头对照牛则避免采食藏叶 。 实验前及实验期 间 定
期进行临床观察 。 待实验牛发病后进行临床及血液学检查 , 死后进行尸体剖检及病理组织学
、岛产 !沙尹乙以岭.月之幽砚挂沪吸`检查 。三 、 毛叶蔗对黄牛的致瘤性实验
选择 1一 1 . 5岁 , 体重 8 0一 10 0公斤的健康黄
牛 8 头 (雌 、 雄各 4 头 ) 。 实验前进行为期一
个月的临床观察及血液学检查 。 所有母牛均采
用过人用 X P一 24 纤维膀胧内窥镜检查 , 膀胧无
任何病变 。 8 头牛中 6 头为实验组 , 另 2 头为
对照组 。
每年从牛慢性血尿病流行地区采集 6一 8 月
份的新鲜毛叶蔗叶片 (图 2 ) 。 自然干燥后研磨
成粉 , 混入正常日粮 (玉米粉 、 麦鼓等 ) 中 ,
叶下右
图 1 P t e r fd f u出 a g u i l f” u阴 ( L . ) K u h n
注 : 抱子及叶下毛为放大示意图 。
分别饲喂实验牛 。 平均饲喂量为 5 25 克 /每头 /每天 。 除对照组不给饲毛叶蔗叶片粉外 , 其余词
养管理条件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
实验开始后 , 定期 (每隔 5一 6月 ) 进行全面的临床与血液学检查 。 包括对所有母牛 的 膀
眯内窥镜检查 。 预期三年结束实验 , 处死所有牛只 , 进行详细尸检 。 从膀胧及各组织器官取
材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
第 1期 牛自发性膀耽肿瘤的调查及威属植物的毒性与致癌性的实验报告
四 、 旅及毛叶蔽对豚鼠的致癌性实验
选 用本院实验动物室提供的3 一 4周龄健
康豚鼠 0 1 1只 (古5 4, 早5 6 ) 。 随机分 成 三
组 。 第 I 组 6 0只 ( 色3 2 , 早 2 8 ) 为饲藏实验
组 。 第 I 组 25 只 ( 占1 0 , 早15 )为饲毛叶戴实
验组 。 第 l 组为不给饲藏属植物的对照组 。
各组动物按性别分成若干小栏关养 。
每年从省内牛膀胧肿瘤性血尿病流行地
区采集 6一 8 月份生长的新鲜 蔗 及毛叶蔗 叶
片。 自然干燥后研磨 成 粉 , 按平均 7 克 /每
只 /每天的剂量分别加入第 I 组 及 第 l 组豚
鼠的正常日粮 (玉米 、 麦熬等 ) 中 。 第 l 组
护十下毛衬工.
翎片部份 密生毛 x 蕊
图 2 毛叶族 P t e r f d f “胡 r e v o l u t u ” ; ( B L ) N a k a呈
(对照组 )除不给饲孩属植物外 , 其余饲养管理与上述实验组完全相同 。
对实验期 间自然死亡及实验结束时处死的豚鼠逐头进行尸检 , 并取膀胧 、 心 、 肝 、 肺 、
肾 、 脾 、 胃 、 肠 、 淋巴结、 肾上腺等器官 10 %福尔马林 固定 , 常规石腊切片 , H . E . 染色 ,
供病理组织学检查 。
结 果
一 、 牛膀胺肿瘤的调查
(一 ) 发病区域实地调查 : 对贵州省遵义地区七个县市的不完全调查表明 , 牛慢性血尿
病流行有很长的历史 。 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 不少证据表 明近十余年来一些社 队 乱 砍 滥
伐 , 毁林开荒 , 放火烧荒等因素显著地增加了本病的发病率。 我们对调查中发现的 1 14 例慢
性血尿病牛进行了病史调查 , 并对随后剖检诊断的 16 例进行了常规的临床及血液学检查 , 患
牛最突出的症状为长期的间歇性血尿 , 劳役后加重 。 尿液淡红至鲜红 , 常混有多少不定的絮
状血凝块 。 病牛多消瘦 , 下领水肿 。 重者腹下 、 胸前水肿 , 腹水增量 。 红细胞减少 ( 3 4 3~ 1 5 6
万 / m m “ ) , 血红蛋 白降低 。 另可见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及白细胞 (主要是粒细 胞 ) 减 少 . 血沉
加速 , 出血及凝血时间延长 。 药物治疗常无效 。 最终虚弱死亡 。
病牛死后或迫宰后检查 , 常可见膀胧内蓄积血性尿液 , 并可见膀胧内乳头状新生物 。 其
中16 例典型的血尿症病牛剖检 , 在膀肤内均发现肿块 , 病理组织学证实为不同类型的膀胧肿
瘤。 说明贵州遵义地区历史上长期流行的牛慢性血尿病为膀肤肿瘤性血尿病 。
调查发现血尿病发病区域均位于海拔 9 5 0一 1 4 0 0米的山区 。 主要的饲养管理方式为放牧 。
牧地上菠类植物的植被约占1 5一 7。% 。 其中截 、 毛叶孩分布最多 , 约占蔗类植物的 80 % 以上 。
其中蔗多分布于酸性土壤构成的黄壤山坡上 , 而毛川蔗则多分布于钙质土壤上 。 在某些地带
这两种蔗类也有交混生长的现象。 牛只在放牧时有采食荻叶或毛叶孩叶的习性。 此外对比性
调查发现 , 无牛慢性血尿病流行的地区 , 多在海拨较低以饲养水牛为主的坝子上 , 放牧地很
少有威属植物分布。 在这些地区偶 尔发现个别患血尿病的黄牛 , 也是从病区购回不久 , 初次
使役后 出现血尿的 。
贵 州 农 学 院 学 报 14 8 9年
( 二 )牛膀眺肿瘤的屠宰检出率 :经检的 1 5 70头屠宰牛中共检 出原发性膀胧肿瘤 2 57例
( 占 1 6. 3 7% ), 这些病牛来 自贵州省的遵义 , 铜仁 、 安顺 、 黔东南及黔南等地区 , 年龄 4一 18
岁 , 性别无显著差异 。 在 2 57 例膀胧肿瘤中 , 除 1 例 (。 . 57 % , 1 1/ 7 8) 是在水牛检出外 , 其余
25 6例均见于黄牛 ( 1 8 . 74 % , 25 6 / 1 3 92 ) 。 而原发于其他部位的肿瘤病例数仅 12 例 , 占检查总
头数的。 . 76 % 。 膀胧肿瘤 占检出肿瘤总数的 95 . 54 % ( 2 5 7 / 2 6 9) 。 说明膀胧肿瘤是贵州最高发
的牛肿瘤 , 且贵州省可列为牛膀胧肿瘤的特别高发地区 。
原发于其它部位的肿瘤 (黄牛 n 例 , 水牛 1例 ) 包括淋巴肉瘤 4 例 , 甲状腺 滤 泡 性腺
一癌 、 直肠平滑肌肉瘤 、 肺鳞癌 、 肺腺癌 、 骨盆腔间皮肉瘤、 阴户皮下纤维瘤及子宫平滑肌瘤
(水牛 ) 各 1例 。
在屠宰黄牛中还检 出了一批非肿瘤性变化 。 包括出血性膀胧炎 95 例 ( 占无膀耽肿瘤的黄
牛数的8 . 39 % , 95 八 1 4 ) 。 慢性及囊性膀肌炎 10 例及膀脸泥沙样结石 7 例 。
(三 ) 牛膀胧肿瘤的病理学检查及组织学类型 : 检 出的 3 54 例牛膀胧肿瘤的形态及 组 织
学类型相当多样 , (见照片 1 一12 ) 。
大体形态 肿瘤粟粒大至排球大 ,最小需肉眼仔细检查才能发现 。 大者充满整个膀胧腔 ,
重量可达 6 公斤 。 肿瘤单发或多发 , 最多达 40 余个 , 密布于膀胧 粘 膜面 , 外 形多 为 乳 头
状 、 结节状 、 花菜状及葡萄簇状 , 也有息肉状 、 水泡状 、 丘状及溃疡型 。 同一膀胧内常有上
述二种或二种以上形态的肿块 。 在所有膀胧肿瘤中 , 24 8例 ( 7 0 . 1% )肿瘤位于膀胧体部 , 61 例
( 17
.
2% )肿瘤遍及整个粘膜面 , 其余的位于膀肤顶部 、 颈部及三角区 。 2 例还有尿道 内 肿
块 。 1 78 例 ( 5 0 . 3% )膀肤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变化或同时有坏死及溃疡 , 其中 1例 并 发生
了膀肤穿孔 。 1 09 例 ( 3 0 . 8% )肿瘤组织向膀胧壁浸润性生长 。 其中35 例发生淋巴结转移 或 同
时有腹腔扩散或全身转移 。
组织学类型 35 4例牛膀肤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见表 1 。 表中尚列出了各类型肿瘤 的 某些
形态学特点 。 经检的 3 54 例膀脱肿瘤可被分为单纯上皮性肿瘤 ( 1 3 0例 , 36 . 7% ) 、 单纯间叶性
种瘤 ( 1 5 7例 , 4 4 . 4% ) 、 复合间叶性肿瘤 ( 5 例 , 1 . 4% )及上皮与间叶成分复合肿瘤 ( 62 例 ,
17
.
5% )
。 各种肿瘤成分 出现的频率依次是 : 移行细胞癌 13 4 、 纤维瘤 1 0 0 、 平滑肌肉瘤 46 、 血
管瘤 4 、 乳头状瘤 35 、 横纹肌肉瘤 19 、 腺癌 18 、 血管肉瘤 14 、 纤维肉瘤 9 、 鳞状细胞癌 3 、
粘液瘤及平滑肌瘤各 2 、 腺瘤及未分化癌各 1 。 在 67 例 ( 18 . 9% )中 , 每例的膀胧内同时存在
上述二种或三种不同类型的肿瘤成份 。 构成所谓 “ 复合瘤 ” 。
二 、 蔗对黄牛的急性毒性实验
(一 ) 临床表现 : 实验组 3 头牛饲喂新鲜藏叶 9 2 一 9 4天后发病 。 其中一头病势 急 剧 , 发
病后 3 日死亡 。 一头病程较长 , 症状表现充分 , 于发病后 19 天处于濒死时处死 。 另一头则症
状轻微 , 仅表现消瘦 、 贫血 , 流诞 、 耳壳及会阴部点状出血 。 停饲蔗叶后 , 情况逐渐转好 。
二头对照牛无任何异常表现 。
实验牛发病后精神沉郁 , 食欲减退 , 反当减弱或停止 、 消瘦虚弱 , 粪便稀软 。 特征性的
症状是高热 (达 4 0 . 5一 41 ℃ ) , 多量流诞 , 眼结膜及其他可视粘膜斑点状出血及贫血 , 皮 肤 的
被毛稀疏处亦散在斑点状出血 , 尤以耳壳 、 四肢系部 、 会阴部 、 眼眶周围等处显著 。 严重时
出现血汗 。 出血时间延长 , 注射针头拔 出后针孔常流血不止 。 血凝固不良 , 血液稀薄 。 后期
心跳快而弱 , 呼吸困难 , 卧地不起 , 体温下降 , 终归死亡 。
第 1 期 牛自发性膀耽肿瘤的调查及孩属植物的毒性与致癌性的实验报告
表1 354例牛 自发性膀眯肿油的组织学类型及形态学特点
病 形 态 学 特 点 …· · … 病例 例数 单 多 出 浸 车专 数 单 多 出 浸 转个 发 血 力习 移 个 发 血 齐河 移
上 乳头状瘤 9 1 27 1 21 1 1 7 5移行细胞癌复合 1 59 1 51 2 41
皮 移行细胞癌 8 54 31 57 2 51 一纤 维 瘤 1 4 .曰 1 41 9 4 2
性 腺 J留 1 l 8 5 38一血 管 瘤 41{ 4 4今 1
月中 腺 癌 1 l 61 1 2一血管肉瘤 4
l
` 弓 ,
瘤 鳞状细胞瘩 3 2 6 9 1 2 4 一纤维瘤及血 9 一: 3
未 分化礁 1 1 4 9 管瘤 3 一“ 1小 计 1 3 0 6 1 一平滑肌肉瘤
( ; `) ( 3 6 。 7 ) 一横纹肌肉瘤
间 纤 维 瘤 7 2 3 5 3 7 1 2 6 1 2 腺癌复合 l { 1 1
叶 纤 维肉瘤 7 1 6 4 3 4 8 一皿 管 瘤 1 …, l 9
性 平滑肌瘤 2 5 2 2 6 1选 2 一 血管肉瘤 2 …` 2 ` J
月中 平滑肌肉瘤 3 5 今 3 0 1 2 9 2 2 一纤维瘤及 9 1 1 1
瘤 横纹肌肉瘤 1 5 J 1 2 1 5 1 血管瘤 ` J 2 {
血 管 瘤 1 5 6 9 9 6 4 一平滑肌肉 l Q l
血管肉瘤 9 6 3 了8 瘤 {
粘 液 瘤 2 1 1 一横纹 肌肉 工 }
小 计 1 5了 5 7 1 0 e 瘤
(% ) ( 4 4
.
4 ) 乳头状瘤复 合 八 { 一 9 9 见O 4
纤维瘤复合血 3 3 2 1 1 一纤 维 瘤 J 口 心二` i
管 瘤 2 2 1 1 1 一血 管 浦 2 ` ) 1 .
纤维肉瘤复合 5 5 3 … 一纤维瘤及 1 1 4 8 }血 管 瘤 ( 1 . d ) 血管瘤 6 2 5 8
小 计 小 计 ( 1 7 . 5 )
(乒百) (% )
合 、 。
{
3 5 4 1 2 2 } 2 3 2 1 7 8
(二 ) 实验室检查结果 : 实验牛尿液 、 粪便及各脏器的细菌学检查未见显著异常 。 但血
液学检查发现血象有较大改变。 病牛出血时间延长 , 最长达 1小时 5 分 。 凝血时间延长 , 最
长达10 分钟 。 而对照牛为 3一 5分 。 血块收缩试验可见血块虽凝固 , 但呈不收缩或不完全 收 缩
状态 , 与管壁不易分离 , 仅有少量血清析出 。 血块质地疏松呈胶冻状 , 色淡 。 血球沉降率加
速 。 i 小时血沉值从 0 . 9一 l m m , 2 4小时从 1 7 . 5一 2 3 m m 。 血小板明显减少 , 2 1 2一 2 7 2丁 ` m m “ ,
血红蛋白降低 , 5 一 6 9 。 红细胞极度减少 , 2 15一 3 6 2万 / m m “ 。 白细胞略低于正常 , 1 85 0一 7 1 00/
m m “ 。 白细胞分类计数 : 淋巴细胞 9 8一 8 7% , 中性分叶细胞 6一 1% , 中性杆状细 胞 5一。% , 嗜
酸性白细胞 1一。% , 单核细胞卜 O% 。 骨髓象显示增生减弱 。 粒细胞系统不多见 , 红细胞系统
的晚幼红细胞较多 , 巨核细胞及其余各系统的前期细胞少见 。 血小板显著减少 , 非造血细胞
增加 , 肝功能试验显示 T T T 4一 8单位 , T F T + 一、 + , G P T ZO一 3 8单位 , 黄疽指数 1一 4 单位 , 凡
贵 州 农 学 院 学 报 1 98 4年
登 白试验阴性 。
对照牛无异常表现 。
( 三 )病理学检查结果 :三头饲截的实验牛 , 皮肤及可视粘膜上均有散在针尖大小至黄
豆大小的出血斑点 。 被毛稀疏的部位如耳壳 、 会阴部 、 四肢 、 头颈及股内侧的出 血 尤 为 明
显 , 似急性猪瘟皮肤出血状 。 自然死亡及濒死期致死的二头实验牛血液稀薄 , 凝 固不良。
剖检最特征的变化是全身浆膜 、 粘膜 、 皮下组织 、 肌肉 、 脂肪组织及实质脏器泛发性斑
点状 出血及骨髓损害 。
皮下组织 : 全身皮下有散在的针尖至黄豆大小的出血斑点 , 多处发生胶样水肿 , 领下 ,
四肢及会阴部比较严重 。 镜下见汗腺及毛囊周围灶状出血 。
脂肪组织 : 全身脂肪组织样水肿 , 尤以心包 、 肾周及眼底脂肪更为明显 , 其内有散在针
头至帽针头大小出血点 。
肌肉组织 : 全身肌肉有散在的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块 , 有处形成鸭蛋大小 的 血 肿 , 以 臀
部 、 肩 甲部及肋间肌肉组织较严重 。
骨膜及骨髓 : 肋骨骨膜下条索状出血 。 四肢长骨黄骨髓严重胶样化 , 有散在多量针尖到
黄豆大小的出血斑点 。 红骨髓部份或全部被黄骨髓取代 。 胸骨红骨髓肉眼未见明显变化 。
心脏 : 心冠脂肪胶样水肿 , 其中有散在多量出血点 , 心外膜及心内膜均有散 在 出血 斑
点 , 左心室较严重 。 镜下见心肌纤维轻度颗粒变性 , 心内膜下及心纤维间多量红细胞集聚 。
肺脏 : 表面及切面均可见散在的针尖至帽针头大小出血斑点 , 双肺尖叶 、 心叶及隔 叶上
部比较明显 。 镜下见部份肺泡及肺泡隔充满红细胞 , 有处可见肺泡气肿或肺泡萎陷 。
肝脏 : 被膜下及切面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 , 镜下见部份肝细胞呈不同程度的 退 行 性 变
化 。
脾脏 : 呈轻度萎缩状 , 表面散在出血斑点 , 切面干燥 , 脾小体增大并密集 。 镜下见小梁
明显增宽 , 脾小体增大 , 滤泡水肿变性 , 红骨髓中见多量含铁血黄素沉着 。
肾脏 : 肾周及 肾盂脂肪胶样化 , 其中有散在的针尖大小出血点 。 肾质地较脆 , 色稍淡 。
膀胧 : 膀胧粘膜有散在针尖至帽针头大小出血点 。 其中一例尚有囊性膀胧炎 。
阴道及子宫 : 阴道及子宫粘膜有散在针尖至帽针头大小出血点 。
胃肠道 二真胃、 小肠及直肠粘膜有散在的少量针尖至帽针头大小出血点 。
淋巴结 : 全身淋巴结稍显肿大 , 切面湿润多汁 , 领下淋巴结周边出血 。 镜下见淋巴窦扩
张 、 充满红细胞 。 淋巴滤泡轻度水肿变性 。
其余脏器未见明显变化 。
三 、 毛叶蔗对黄牛的致瘩性实验
实验组的一头母牛 ( N o . 4) 在饲藏开始后 2 63 天时触 电死亡 。 尸检未发现膀胧及其他脏器
的变化 。 其余 5 头牛饲毛叶荻天数累达 82 。天 (食入总量为 43 0 . 5公斤 ) 。 实验过程中断 及 结
束前的停饲时间累计达 2 9 3一 30 ]天 。
在实验期间 , 实验牛均无显著临床异常 。 但实验组的 N o . 3及 N o . 2分别在第 50 4 天 及 第
74 1夭用膀肤镜检查时发现膀胧粘膜有点状或小斑点状出血 。 之后这些 出血性变化持续 存 在
并有所发展 。 血液学检查显示出实验组的血小板计数比较一致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图 3 ) 。
实验结束时实验组的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 其中 3 头 ( N o . 1 、 N 。 . 2 、 N o . 3) 的计数
第 1期 牛自发性膀胧肿瘤的调查及旅属植物的毒性与致癌性的实验报告 37
仅为对照组的半数左右 (表 2) 。 此外 , 尚有
2 头实验牛 ( N o . 2 、 N o . 5) 的白细胞计数降低 ,
分类计数显示为中性粒 细 胞 减少 。 其 中 1 头
( N o
.
5 )并有血沉加速 (表一 ) 。
实验开始后的第 1 1 1 3一 1 1 2 1 天分别处死 5
头实验牛 。 有 4 头出现了膀肤病变 (表 3 ) 。 其
中 2 例 ( N o . 2 , N o . 6) 出现 了肉眼可见的膀肤
肿瘤一多发性纤维瘤 。 N o . 2并存在 慢性出血性
膀肤炎及上皮 的乳头 瘤 样 增 生 。 余下的 3 头
一飞
各 心
1十数次致
图 3
中 , 2 头有慢性出血性膀肤炎或慢性出血性囊性膀肌炎 。
的其他组织器官未见明显的大体及显微病变 。
实验期实验组血 小板计数
N o
.
5 未发现膀胧病变 。 各实验牛
表2 实验结束时血液学检查情况
织 红
血沉 ( m m ) 白细胞分类计数 (写 )

别 量 万 / m 。 ” 百万 / m m 3
白细胞
总 数
万 / m m 3
g ( ;
淋 巴
细胞
嗜中

细胞
嗜酸

细胞
嗜硷

细胞
单核
细胞
数细红胞小数血板
n口.住占J压`OU注ù八0oCl匀斤了尸Oē日ùO口汽袄ùhnjOJ八6滋性斤了n乙
. .…,土nó1二nU.3 8 。 4 6 . 1 96 。 0 65 . 8 9
5

3 7
6

0 8
叹月只ō匕
.…laJ.10口OU勺dA占`在ùJ`;…
名 8 。 6 1 n 1几 n
3 甲 9 。 55 Q 7 5 1 。 0 1 0 。 0
6 宁 7 。 5 2 . 0 2 5 。 O
古 9 . 4 l 。 0 8 。 0
9
.
5 1
.
5 1 9
.
0 7 6 9 4 0 66
_
1
_
6 4 2 5 1 1 0
l 0
.
0 1 1 3
.
0 8 1

4 5

5 2 1

3 4 6 7 1 3 0 1 3 } 0 } 0
对照组
表3
下 实验牛毛叶蔗饲喂情况及膀肤病变的组织学诊断编 性号 别 体重( k g )
1 1 0
8 0
饲喂毛
叶蔽时
间 (天 )
停 饲 观
察 时 间
(天 )
实 验
总 时 间
(天 )
食 入 毛
叶 孩 总
量 ( k g )
膀胧病理组织学诊断
8 2 0
8 2 0
2 9 7
3 0 1
1 1 1 7
1 1 2 1
4 3 0
.
4 3 0
.
九占O啥
4
.
1 0 0
1 0 0
1 0 0
1 2 0
8 2 0
2 6 3
8 2 0
8 2 0
2 9 7
/
3 0 1
2 9 3
1 1 1 7
2 6 3
1 1 2 1
1 1 1 3
4 3 0
.
5
7 8

9
4 3 0
.
5
4 3 0
.
5
慢性出血性囊性膀肤炎
多发性纤维瘤 ; 上皮乳
头瘤样增生 , 慢性出血
性膀胧炎
慢性出血性膀胧炎n六干八
多发性纤维瘤
O,今
. 实验开始后第26 3天时触电死亡。
贵 州 农 学 院 学 报 1 9 8 4年
对照牛 2 头在整个实验期间无任何临床及血液学异常 。 实验结束时剖检也未发现膀肤或
其他脏器有任何病复。
实验组 出现的膀胧病变分述如下 :
( 1 )多发性纤维瘤 (M u e t i P l e f `b r o o a ) 2 例 。 ( N o . 2 、 N o . 6 ) 。 膀脱休部及三角区周围
弥散分布小米至绿豆大小的灰白色球形结节 7一10 个 。结节呈半球状突出于粘膜表面 (照片 1 3 ) ,
坚韧 、 可移动 。 切面灰白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 镜下见瘤结节位粘膜下 , 瘤体表面的粘膜
上皮变薄 , 细胞层次减少 。 瘤结节圆形或椭圆形 , 周围境界清楚 (照片 1 4) 。 瘤组织由分化
良好的纤维组织与胶元纤维组成编织状结构 (照片 1 5 ) 。 瘤细胞分布较稀疏 , 部分区域轻度粘
液变性 。
( 2 )乳头瘤样增生 ( P a P I l l o m a t o i d h夕P e r P l a s i a ) 1 例 ( N o . 2 ) 。 此例除 发 生多发性纤维
瘤外 , 膀胧三角区周围的部份粘膜粗糙 , 呈斑点状隆起 。 隆起部稍带黄色 。 从该部取材组织
学检查见粘膜上皮显著增生 。 增生 的上皮呈粗短的乳头状向外伸延 。 有处尚可见上皮卷入到
粘膜固有层内形成细胞巢样结构 。 增生的上皮细胞无明显间变 , 但有明显的乳头 瘤化 的 趋
势 。
( 3 ) 慢性出血性膀胧炎 ( C h r o n i e h e ,二 o r r h a夕`e e夕s t f t f s ) 3 例 ( N o . 1 、 N o . 2 、 N o . 3 ) 。
肉眼可见膀胧粘膜上有斑点状或弥漫性点状出血 。 镜检见粘膜呈不同程度增生 。 粘膜固有层
内有局限性出血灶 (照片 1 6 ) 。 因有层内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 有处形成小 灶 状 集 聚 。
N o
.
1并有囊性膀肤炎变化 (照片 1 6) 。 N O . 2同时有多发性纤维瘤及上皮乳头瘤样增生 。
四 、 旅及毛叶蔗对豚鼠的致癌性实验
(一 ) 实验概况 : 饲藏实验组 (第 1 组 ) 的60 只豚鼠中有 19 只 ( 31 . 了% )在实 验 开 始 后
2 3 2一 7 6 9天 (平均 6 13 天 )检 出了膀胧肿瘤 (其中乳头状瘤 14 例 , 移 行 细 胞 5 例 ) ,另 有 12 例
(2 。 . 0% )有膀胧粘膜的乳头状瘤增生 。 有 4 例见膀胧粘膜点状出血 。 这 4 例同时发生 移 行
细胞癌 ( 1 例 ) , 或乳头状瘤 ( 2 例 ) , 或乳头瘤样增生 ( 1 例 ) 。
饲毛叶藏组 (第 I 组 ) 的 25 只豚鼠中有 4只 ( 1 6 . 0% )在实验开始后 1 2 0 1一 1 2 3 3天 (平均 1 2 17
天 ) 检出了膀胧肿瘤 (其中乳头状瘤 3 例 , 移行细胞癌 1 例 ) 。 另有 9 例 (3 6 . 0% ) 有膀胧粘
膜的乳头瘤样增生 , 其中 1 例并有膀胧粘膜点状出血 (见表 4 ) 。
未饲获对照对照组 (第 l 组 ) 的 25 只豚鼠在整个实验期间均未发现膀肌肿瘤性及出血性
病变 。
从表 4 中看出实验组膀胧肿瘤的诱发率与获或毛叶威的摄食天数或总量有关 。 膀肤肿瘤
的诱发率随着饲藏时间的延长或摄食总量的增加而增加 。
(二 ) 病理学检查所见 : 在所有动物中 , 除膀胧以外的其余脏器未检出任何肿瘤病变 。
仅在部份 自然死亡的豚 鼠中检 出了不同程度的肺炎 、 胃肠炎及外伤性感染 。
实验组豚 鼠中所见的膀脆增生性变化在显微镜下可区分为乳头瘤样增生 、 乳头状瘤及移
行细胞癌 (照片 1 3一20 ) 。 此外 , 在少数病例中可见上皮下冯布伦 ( V a n B or u n ) 氏细胞巢增
生 , 粘膜固有层或乳头状生长物的间质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 、 出血 、 淋 巴细胞浸润及结缔组
织增生等 。 但在肉眼及放大镜下 , 仅可见膀肤壁增厚 (尤以膀胧顶部明显 ) ,膀脸粘膜粗糙 ,
部份区域可见细小的乳头状或绒毛状突起物 。 少数病例伴有粘膜点状出血 。 对照组 25 例未见
异 常 , 膀肤粘膜平坦或皱裳呈波状或指状突起 。
第 1期 牛 自发性膀眯肿瘤的调查及藏属值物的毒性与致癌性的实验研究
表 4蔽及毛叶旅给饲豚鼠的实验概况简表
川全罗… :…乡璐势…骊兹粼扩湍丽
1… )i!{… :………… :::三 ; :::… ::::…… { :::;;)… {… :… :… }… }… :{ :{…< 7。。 {“ {` 3 6。一` 了“ 。 ` 3 3 6。 , {。 …2 `2 5 · 。 , { 。 { 。 { “
I
` 。 1一 l 。 。 0 } ” { 5 8
` 0一 6 6。。 ( 6;` 三。 , {。 {“ ( 2 5
·
0 ,
{

{

}

` 1。 。 `一 ` 2 3 3 { 9 1 7 5。。一 8 0 3
`〕 ( 8 1 , 。 ,
}
’ (“ · 1 , {5 ` 5 5
·
6 ,
1

)

} “
· `
_
_ 一上 .尘 一 i匕!一 j二土一一一一一 _ _ {` ( 4 · 0 , 】” ( 3 6 · O , l “ I ` { ` 6 · o _ _
,

2 5
1 】。 {。 】。 】。 … 。
合 r 甘: . 1 1。 { {于 {2 1 … 1 7 } 5 …
讨 论
一 、 关于蔗及毛叶放
蔗 〔 P t e r fd i 、`阴 a q: ` 111,:。 m ( L . ) K u h n 〕 及毛叶藏 〔P . , · e o o l u t: `。 ( B L . ) N a k a呈〕 是藏
类植物门 ( P t e r id o p h y t a )真孩亚门 ( F呈1王e o p h t i n a )薄囊蔽纲 ( L e p t o s p o r a n g 呈o p s i d a ) 真蔽 目
( F i l王e a l e s )蔗科 ( P t e r呈d主a e e a e )蔗属 ( P t e r fd i: `。 S c o p o l i ) 的两种植物几` 。 ” ` ” 。
截好生于酸性土壤 。 毛叶威主要分布于亚洲温带地区 , 如我 国的陕西 、 湖北 、湖南 、 贵州 、
四川 、 云南 、 广东 、 广西以及 日本 、 缅甸 、 印度 , 菲律宾等地 , 好生于钙质 土壤 川 ’ 。 蔗已
被视为一种高毒性高致癌性的植物 , 而毛叶孩却未被人们重视和研究 。 本研究首次证实了毛
叶藏具有与截相似的致癌性 。
由于藏的根状茎具有异常强大的生命力 , 能抵御火烧及恶劣的气候条件 , 以无性繁殖 的
方式蔓延 , 并可通过抱子在火烧地上迅速蔓延 , 当叶片展开后其浓密的叶冠及枯叶层可有效
地抑制其他草本植物生长 。 此外 , 蔽的一些产物如倍半菇烯 、 脱皮松 、 氰试 、 单 宁 和 酚 酸
等 , 能使之免受昆虫侵袭 。 因此 ,截可以极快的速度侵入火烧地和被砍伐的林地 “ 5 ) 。 因此 ,
无视生态平衡 , 盲 目的毁林开荒 、 放火烧坡可大大增加截属植物的危害性 。 导致牛膀肤肿瘤
性血尿病的流行即是一害 。
二 、 关于牛的旅中毒
自从 1 8 9 3年 P e n h e r ht y及 S at r r a r分别同时在同一杂志上报道 了藏可使 牛发生类 似 炭 疽
表征的急性致死性中毒 “ “ )后 , tS oc k m a n( 1 9 17) 用获实验性饲喂成功复制本病 `“ ’ 。 引起 了广
泛重视 。 各国有关蔗的毒性特别是牛的孩中毒的研究报告屡见不鲜 。 我 国虽曾有过关于奶牛
急性玻中毒自发例的二份报告“ ” ’ , 但 尚未对实验性病牛进行过临床病理学研究 。 本研 究中
所进行的实验性获中毒病牛的临床 、 血液学及病理学变化与国内外学者的报告基本一致 。 以
贵 州 农 学 院 学 报 1 98 4年
严重的骨髓损害和出血性素质为特征 。 表现为高热 、 贫血 、 粒细胞减少 、 血小板减少 、 血液
凝固性降低及全身泛发性出血等 。 本研究还提示了贵州省某些地区流行的所谓 “ 血汗症 ” 或
“血珠珠病” 可能即为急性蔗中毒的血汗型 。
由于戴的毒性要素尚未完全阐明 , 因此牛藏中毒的发病机理尚有待澄清 。 鉴于获中毒病
牛严重的骨髓损伤 , P a m ku c u及 lO s on ( 1 9 6 6) 认为是一种未知的 “ 再生障碍性贫血因子 ” 起
作用 ` 2。 )。 E va sn ( 1 9 6 8) 认为截有一种拟放射作用 , 长期小剂量可诱发癌肿 , 而短期 大 剂 量
则可导致骨髓及胃肠道的放射症状 `’ 6 ’ 。 G ot o( 1 9 7 3) 根据藏中毒病牛的浆细胞反应将其临床
病理表现归咎为过敏性炎的表现` ’ “ ’ 。 吉冈 ( 1 9 7 3) 认为威中毒病牛骨髓及肝机能障碍 导 致了
红 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减少并血凝不全 。 而各脏器的退行性变及血管障碍 ,血凝不全等诸因素综
合作用则导致出血性变化 ( ’ “ ’ 。 我们的实验支持了这一解释 。 Y a m an e ( 1 9 7 5) 发现菠中毒病牛
血中肝素样物质增加 , 无疑也加重 了患畜的止血机制紊乱 `“ 6 ’ 。 显然 , 严重的骨髓损 伤 、 出
血 、 贫血及 消化道异常 , 势必造成病牛全身虚弱 , 心 、 肺等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
三 、 关于牛的慢性地方性血尿病
牛的血尿病自19 世纪末英国报导以后 , 德国 、 欧洲各国 、 美国 、 印度 、 澳大利亚 、 日本
等国均有发生 ( ’ “ ) 。 G ot 。 ( 1 9 5 4) 在常发生血尿的 2 1 9头牛 中查 出 膀 胧 乳 头 状 肿 瘤 25 例
( 1 1
.
9% ) “ ` ’ 。 P a m u k e u ( 1 9 5 7 )在土耳其对患血尿的 6 1头牛进行检查 , 其中 4 0头 ( 6 5 . 6% ) 有
膀胧肿瘤 “ ’ 。 本检查中在 1 14 头血尿病牛中抽检 16 头 , 结果均有不同类型的膀胧肿瘤 。 因此 ,
在这些地区长期以来流行的所谓慢性地方性血尿病实为一种膀肤肿瘤性血尿病 。
有关牛膀胧肿瘤性血尿病的病因 , 早年曾有过刺激 、 遗传 、 局部循环障碍 、 感染 、 寄生
虫 、 代谢障碍等多因论解释 。 但均 已被否定 。 与土壤 、 水 、 草的关系也曾被进行过讨论 “ 3 ’ 。
牛乳头病病毒 (B P V )与本病发生的关系在 一段 时间期中曾引起人们的重视 。 B P V是 乳 多 空
病毒群中的一种 , 0 l s o n 等 ( 1 9 5 9) 曾用 B P V悬液接种到 15 头犊牛的膀肤粘膜下 , 结果 13 头发
生 了粘膜的息肉状生长物 ` “ , ’ , 他们在自发性牛膀胧肿瘤中也发现一种类乳头病 病 毒 。 用 达
种组织的悬浮液也成功地诱发了皮肤和阴道的纤维乳头状瘤` 2 2 ’ 。 Y o s h ik a w a 等 ( 1 9了5 )在 53 例
牛膀耽肿瘤中发现 10 例的癌细胞中有弱嗜硷性的核内包涵体 , 也提示了诸如 B P V那样的病毒
感染的可能性`“ 7 ’ 。 然而研究者们同时注意到这种用 B P V诱发的牛膀脆肿瘤与皮肤的乳 头 瘤
病一样具有自限性` “ ` ’ 。 且这类肿瘤从未见到过转移 。 这些生物学行为显然与 自发性 的 膀 肤
肿瘤迥然不同 。 因此 , 目前倾向于认为可能只是一种 “ 旅居 ” 的病毒 。 而与自发性膀肮肿瘤
并无直接的病因学联系 。 自1 9 6 0年R o s e n h e r g e r 用威实验性饲喂复制出牛的膀肮肿瘤性血尿
病以来“ “ ’ , 牛膀胧肿瘤性血尿病的病因学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 。 国外不少研究者相 继 用 这
一植物成功地再现 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牛膀胧肿瘤 `“ ` ’ “ ` ’ 。 目前 已倾向于将本病作为牛的 慢
性型的藏中毒 “ 3 ’ 。 我们对贵州省牛血尿病地区的调查支持这一见解 。 与此同时并发现与 萝
同属的毛叶菠同样具有致病性 。
牛膀胧肿瘤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 故来自不同地区的报告其屠宰检出率差异很大 。
B t 。 b s t等 ( 1 9 6 5 ) ` ’ ` ’ 、 M a g e r a 等` 6 ’ ( 1 9 6 9 ) 、 Y o s h i k a w a 等 ` 2 7 ’报告的屠宰检 出率分别为 0 . 0 1%
( s / 5 3 2 3 5 )

0
.
0 3% ( 2 5 / 5 3 0 0 0 )及 3 . 1% ( 5 3 / 1 4 7 1 ) 。 我们的调查结果是 1 6 . 3 7% ( 2 5 7 / 1 5 7 0 ) 。
说明贵州省是牛膀胧肿瘤的特别高发区 。 且黄牛比水牛更易程本病 (检出率分别为 1 8 . 74 %及
0
.
5 7% )

第 1 期 牛自发性膀耽肿瘤的调查及蔗属植物的毒性与致癌性的实验研究
四 、 牛膀肤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牛膀恍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极为多样 , 且不同地区的类型也有较大差异 。 捷克斯洛伐克和
土耳其的多为恶性肿瘤 , 而美国及加拿大西北海岸的则通常为 良性的血管瘤 。 日本 、 肯尼亚
及澳大利亚以血管瘤 、 纤维瘤 、 乳头状瘤及腺瘤较多而癌较少 ` e ’ “ ` ’ 。 我们以大量病例为基础
分析鉴定了贵州地区牛膀耽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 列出了各类型肿瘤的出现频率 。 可以看出在
上皮性肿瘤中以移行细胞癌 ( 1 34 ) 、 乳头状瘤 (3 5) 和腺癌 ( 1 8) 居多 。 而间叶性肿瘤 则以 纤 维
瘤 ( 10 0) 、 肌源性肿瘤 (6 7) 及血管源性肿瘤 ( 58 )为主 。 与 《 家畜肿瘤国际组织学 分 类 》 中所
述的显著不同是有相 当数量的肌源性肿瘤 , 且几乎均为高恶性的`。 ’ 。 另外 , 值得注意的是有
将近 20 %的病例 ( 67 例 )为所谓 “ 复合瘤” 。 P a m u k c u等 ( 1 9 7 6) 曾在自发性及菠诱发的牛膀胧
肿瘤病例中发现半数以上为复合瘤` “ ` ’ 。 并这种肿瘤的出现归咎为采食了蔽 “ : ’ 。
五 、 蔗 的致癌性研究
自从富蔗地区的放牧牛易催膀肤肿瘤性血尿病受到重视并多次被实验证实后 , 由于对养
牛业的既存危害及对公共卫生的潜在的威胁 , 人们对截的致癌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 在
实验情况下 , 截可诱发绵羊的膀肤及领部肿瘤 ` 2。 ’ ,大白鼠的肠腺癌 、 肉瘤及膀肤癌 ` ’ “ ’ ` 7 ’ 2 5 ’ ,
小白鼠的肺瘤 、 肠癌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 6 ’川 , 鹤鹑的肠腺癌等 ` ’ ` ’ 。 且蔽的抽提物以 及
饲蔗牛的尿液 、 饲旅母牛的乳汁也被证实有强烈的致癌性 , 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 ’ 。 有趣的
是 E v a u s ( 1 9 6 8) 发现蔗可以比较专一地诱发豚 鼠的膀肤肿瘤 , 并提出豚鼠可以作为第一个复
制类似牛膀胧肿瘤病变的小实验动物` ” ’ 。 我们的实验再次证明蔗对豚 鼠具有相 当强烈 的 致
癌性 。 饲藏 6 0 0一 7 6 9天 (累计饲蔗量平均达 5 2 0。克 ) 时 , 肠 鼠膀肤肿瘤的诱发率可达 7 6 . 9 % 。
六 、 毛叶蔗的致癌性
毛叶旅的致癌性问题过去一直未被人们注意 。 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一植物在世界上分
布的局限性`” ’ 。 我们根据病区实地调查结果 , 提出毛叶藏可能也具致癌性并与牛 膀胧肿 瘤
的发生有关的假设 。 并通过对本动物及豚 鼠的实验性复制得到证实。 从实验牛的血象变化可
以看出饲喂毛叶藏后也出现类似牛急性藏中毒的某些血液学特征 。 推测大剂量的毛叶蔗也可
能会导致牛的急性 中毒 。
豚鼠的实验表明 : 毛叶蔽虽具致癌性 , 但较蔗的致癌性弱一些 。 用毛叶藏诱发豚鼠的盼
脱肿瘤比藏需更长的时间和增大饲喂量 。 它们的平均诱发肿瘤时间分别为 6 13 天和 1 2 1 7天 。
即便如此 , 饲毛 叶蔗组的膀肤肿瘤诱发率也大大低于饲菠组 (分别为 1 6 . 0%和 3 1 . 7% ) 。 这
一发现似乎可以解释不同的蔽属植物生长的地区牛膀肌肿瘤性血尿病的发生率也存在差异 .
因为不同的地区 , 这两种截属植物的分布不但存在密度上的差异 , 也存在种类上的差异 。
七 、 关于牛蔽中毒及膀眯肿瘤性血尿病的防治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 , 临床 、 血液学 、 骨髓穿刺 、 膀胧镜及病理学检查 , 对牛藏中毒及膀
肤肿瘤性血尿病的诊断已无大的困难 。 但对上述疾病的治疗上则碰到很大困难 。 牛的藏中毒
及牛的膀肤肿瘤性血尿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 。 虽然早期的威中毒可用骨髓刺激剂 (如鳖肝醇
等 ) 及抗肝素剂 (如甲苯胺兰 ) 配合对症及抗感染处理能收到一定疗效 , 但重症及后期病例
往往多归死亡 。 “ ’ ` “ ’ 。 对于牛的膀肤肿瘤 , 人们仅仅试用过苛性钾或苛性钠烧灼腐蚀及抗纤
溶制治疗 , 但收效甚微且不能根治 。 “ “ ’ 。 所以对上述疾病的根本对策在于有效预 防 。 目前
采用的措施主要是 : ( 1) 定期血液学检查 , 早期发现 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蔗中毒的患牛 。 及
卜一~ ~ 一 . _ _ _ _
_
贵 州 农 学 院 学 报 1 9 8 4年
时停止接触蔗属植物及治疗 . ( 2)限制放牧 。避免牛群到截属植物茂密生长的牧地上放牧 , 特
别在威叶幼嫩适 口性好的季节 。 亦可考虑缩短放牧时间及放牧前补饲 。 ( 3 )根除荻属植物 。
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 可结合土壤改 良进行 , 施用石灰根除蔗属植 物 , 但 效 果 甚差 。
目前已发现不少化学药品对蔗有相当的杀灭力 , 黄草灵 ( A s lu a m )为首推的一种 (` “ ’ 。 已被许
多国家普遍采用 。
鉴于蔗毒的化学成分及性质尚不明了 , 故截中毒及藏致癌机理尚未有重大突破 。 虽然已
从联中多离提出多种化学成分 , 但它们与目前已知的化学致癌物群并无直接联系 。 进一步的
研究应与医学家 、 化学家合作 , 致力于蔗毒的化学分析 , 以明确其致病机制 , 以便制定更为
合理的治疗 、 预防措施。
参 考 文 献
[ 1 〕 贵州农学院 : ( 1 9 7 9 ) 兽医科技杂志 , 6 ; 5一 了
〔 2 〕 许乐仁等 : ( 19 8 0) 中国兽医杂志 , 1 , 2一 6
[ 3 〕 许乐仁等 : ( 1 9 50 ) 中国兽医杂志 , 2 ; 2 9一 3 2
[ 4 〕 许乐仁等 : ( 1 9 5 0 ) 中国兽医杂志 , 3 ; 2 6一2 5
〔 s 〕 许乐仁等 : ( 1 9 8 2) 中国兽医病理研究会成立大会盛第一次年会论文资料汇编 , 第二辑 , 兰州
[ 6 〕 许乐仁等 : ( 195 3 ) 畜牧兽医学报 , i ` : 6 5一 7 0
〔 7 〕 哪云漫等 : ( 19 8 2 ) 兽医科技杂志 , 5 , 2 4一 2 6
[ 8 〕 张鸣谦等 : ( 196 4 ) 畜牧兽医学报 , 7 ; 6 9一 7 5
〔 9 〕 郑明高等 : ( 197 7 ) 兽医科学 , 2 , 2 7一 3 0
〔1 0〕 王培善等 : (1 9 8 2) 贵州省蔗类植物名录 , 科技情报资料专辑 (一 ) p p Z一 8
〔1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 ( 1 9 74 ) 秦岭植物志 , 第二卷 p p 51 一 53 科学出版社
〔1 2〕 吉冈登 : ( 1 9 7 3 ) 日本兽医畜产大学记要 , 1 6 4
〔2 3〕 中村良一 : ( 1 9 5 0 ) 畜产必研究 3 4 , 8 2 5一 8 3 0 , 9 5 5一 9 6 2 , 1 1 8 9一 1 19 6
〔1 4〕 B l o b s t . D . F . e t a l . ( 1 9 6 3 ) : A m e r . J . V e t . R e s , 2 4 , 1 0 5一 114
[ 1 5〕 D y e r , A . F . ( 19 7 9 ) : T h e e x p e r i r m e n t a l b i o l o g y o f f e r n s , P P 5 9 i一 6 z Z . L o n d o n 。
〔1 6〕 E v a n s , I . A . e t a l . ( 1 9 6 5 ) : N a t u r e , 2 0 5 , 9 1 3一9 1 4 .
[ 1 7〕 E v a n s , I . A . e t a l . ( 1 9 6 8 ) : C a n e e r R e s , 2 8 , 2 2 5 2一2 2 6 1
[ 1 8〕 G o t o , M . e t a l . ( 1 9 5 4 ) , J a P . J . V e t . S e i , 2 4 ; 1 0 5一 1 1 0
[ 1 9〕 G o t o , M . e t a l . ( 19 7 3 ) , J a P . J . V e t . S e i , 3 5 , 1 1 5一 1 2 2
[ 2 0〕 M e C r e a , C . T . e t a l ( 1 9 5 1 ) B r i t . V e t . J . , 1 3 7 , 2 5一 3 0
〔2 1〕 0 l s o n , C . e t a l . ( 1 9 5 9 ) : C a n e e r R e s . , 1 9 , 7 7 9一 7 8 2
〔2 2〕 O l s o n , C . e t a l . ( 1 9 6 1 ) : C a n e e r R e s . , 2 5 , 8 4 0一 8 4 9
〔 2 3〕 P a m u k e u , A . M . ( 1 9 6 6 ) C a n e t r R e s , 2 6 : 1 7 4 5一 1 7 5 3
〔2 4〕 P a m u k e u , A . M . e t a l ( 1 9 7 6 ) , V e t . P a t h o l , 1 3 , 1 1 0一 1 2 2
〔2 5〕 P r i e e , J . M . e t a l . ( 1 9 6 8 ) : C a n e e r R e s , 2 8 , 2 2 4 7一 2 2 5 1
【2 6 ) Y a m e n e , o . e t a l . ( 1 9 7 5 ) : J a p . J . V e t . S e i , 3 7 : 3 3 5一 3 4 7
〔2 7〕 Y o s h i k a w a , T . e t a l . ( 1 9 7 5 ) : J a P . J . V e t . S e i . , 3 7 , 2 7 7一 2 8 7
第 1期 牛 自发性膀脆肿瘤的调查及联属植物的毒性与致癌性的实验报告 3 4
I NV E ST I G AT I O NOF NAT U RAL L Y O C C U RI R NG
B OV I NE U RI NA RYB L D D A E RT U M O S RA ND
EX P E Rl l l ET A I ST UD I E S O NT OX I C IT Y A ND C A R
-
C I NO G E NI C A CT IV IT Y OF P T E RID I U M S C OP OL I
Xz :L r n e e W
an g Yn o gd a W
en
M a w an l n uH o K u ir n o g Y o u Sh呈z on g
L en j呈
Yn a g K a呈x呈 on g
AB ST RAT C
In ve st三 g at i on of n at u. l al l y o er r e u in g bo vin e ur 主n r a yl bad d er t u mr o s in G u -
Iz h o wp r o
v呈n e e an d exp er 呈 mn et al st ud i e sn ot x o i el t yn ad r e a e in o g en i e a et呈 vit y
of P t er d` i。阴 a g u il`。 u阴 an d P . r e :, o l o t。胡 w e r e e o d u e t e d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a s
f o l l o w s :
( 1 ) C h
r o n 呈e i n t e r m i t t e n t h e m a t u r i a w a s t h e m o s t P r o m l n e n t e l i n 呈e a l e h a r a -
心 t r 王s呈t i e s o f b o v 王n e u r 呈n a r y b l a d d e r t u m o r s . T h e t u m o r s w e r e tn o s t P r e v a l e n t
a m o n g b o v l n e t u m o r s 丈n G u 呈z h o w p r o v 三n e e ’ a n d t h e i n e ld e n e e w a s a s h呈g h a s
2 8
.
7 6% 呈n s l a u g h t e r e d Y e l l o w C a t t l e . p a t h o m o r p h o l o g呈e a l s t u d y a n d h王s t o l o g i e a l
e l a s s i f i e a t i o n o f 3 5 4 e a s e s o f b o v l n e u r i n a r y b l
a dd e r t u m o r s w e r e e o n d u e t e d 呈n
t h笙5 P a P e r .
( 2 ) E x P e r 主m e n t a l b o v 艾n e b r a e k e n P o 艾s o n 主n g o e e u r r e d 艾n 3 h e i f e r s f e d t o
a b o u t 3一 4 K g o f f r e s h b r a e k e n f e r n ( P t e r f d i u m a g u `l i n : `阴 ) d a l l y f o r m o r e t h a n 3
犯 o n t h : , a n d w a s s t u d i e d e l呈n 呈e a l l y , h e m o t o l o g呈e a l l y a n d p a t h o l o g呈e a l l了 .
( 3 ) T w o o f f呈v e Y e l l o w 一 C a t t l e f e d t o d r y b r a e k e n f e r n ( P t e r fd i 、`沉 r e v o l u -
t 。 , : ) ( m e a n : 5 2 5 9 / a n 王m a l / d a y , f o r 8 2 0 d a 了s ) d e v e l o p e d b l a d d e r t u m o r s w h e n
t h e y w e r e k呈11e d a f t e r 2 1 1 3 t o 1 1 2 1 d a y s . a n d t w o o f t h e t h r e e r e m a 呈n 呈n g a n l -
m a l s h a d e h r o n i e h e m o r r h a g 呈e e y s t i t呈5 .
( 4 ) 4 o f 6 0 g u呈n e a p 呈9 5 ( 3 1 . 7% ) f e d t o d r y b r a e k e n f e r n ( P . a g o i l i n u m )
( m e a u : 7 9 /
a n l m a l / d
a y ) f o r 2 3 2一 7 6 9 d a y s ( m e a n : 6 1 3 d a y s ) d e v e l o p e d b l a d d e r t u
·
m o r s
.
A n d 1 2 o f t h
e r e m a 呈n 艾n g a n 呈m a l s ( 2 0 . 0% ) h a d p a p l l l o m a t o i d h y p e r p l a -
s呈a o f u r i n a r万 b l a d d e r m u e o s a . 4 o f 2 5 g u 呈n e a P呈9 5 ( 1 6 . 0% ) f e d t o d r y b r a e k e n
f
e r n
( P
. r e v o l u t u 。 ) ( m e a n : 7 9 / a n 呈rn a l / d a y ) f o r 1 2 0 2一 1 2 3 3 d a y s ( tn e a n : 1 2 1 7 d a
了 s ) d e v e l o p e d b l a d d e r t u m o r s . A n d 9 o f t h e r e m a i五呈n g a n 呈m a l s ( 3 6 . 0% ) h a d
p a p呈l l o m a t o l d h y p e r p l a s i a o f u r呈n a r y b l a d d e r m u e o s a . T h e 呈n e王d e n e e o f u r王n a r y
b l a d d e r t u m o r s g r e w w i t h t h e p r o l o n g a t i o n o f d a y s o r w i th t h e 呈n e r e a s呈n g
。 f t o t a l a m o u n t o f P t e r fd f u阴 S e o p o l i f e d t o t h e a n 呈m a l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