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从国外历史资料探索武夷茶属什么茶类



全 文 :从国外历史资料探索武夷茶属什么茶类
倪 郑 重
日本人角山荣著的 《茶的世界史》 (一
九八 O年出版 ) , 引述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
国输入茶叶的统计数宇如下表 :
书中引用一段 《英国百科全 “ !粉 茶的条
尸!à、
(单位 : 磅 )
} B
o 五e a (肠 )
1 7 2 1一 3 0年
1 7 3 1一 4 0年
1 7 4 1一 5 0年
17 5 1一 6 0年
3 , 5 6 0
, 4 9 7 ( 3 7
.
8 )
5 , 3 3 7
, 8 0 7 ( 4 5
.
7 )
1 0 , 13 0
, 2 4 7 ( 5 0
.
1 )
2 3 , 6 3 4 , 7 6 0 ( 6 3
.
3 )
工 夫 (肠 )
5 3 3
, 1 6 6 ( G
.
o )
8 x s
,
6 4 4 ( 7
.
0 )
3飞6 , 5 3 5 ( 1
.
6 )
5 3一, 5 2 2 ( 1
. 盛)
小 种 (够 )
— (一 )
5 3 , 5 0 3 ( 0
. 导)
3 0 1
, 。 5 2 ( x
. 。 )
4 4 0 , 5 4 0 ( 2
.
2 )
白 毫 ( 肠 )
川 , 6 6 0 ( x . 3 )
1 4 1 , 5 , 3 ( x
.
2 )
— (一 )
10 4
, 。 6 7 ( 0
.
5 )
新 罗 ( 肠 ) 熙 春 ( 帕 ) } 共 计
.
.
,
一、
!
. Lll
J
!
.
es、、声卫了、 .产Q妇健U. .吞几7 2 1一 3 0年
1 7 3 1一4 0年
17 4 1一 5 0年
17 5 1一 6 0年
4 , 57 7
, 2 7 3 ( 5 2
.
5 )
3 , 64 2 , 2 7 1 ( 3 1
.
2 )
8 , 02 9 , 6 1 6 ( 3 9
.
7 )
1 1
, 2 5 9
, 6 8 4 ( 3 0
.
1 )
s 。 , 9 0 1 ( 0
.
6 )
l , 17 0
,
5 2 2 ( 1 0
.
0 )
l , 5 2 0
,
1 6 6 ( e
.
5 )
一, 3 7 5 , 2 2。 ( 5
.
7 )
圆 珠 (肠 )
2魂2 , 6 9 7 ( 2
.
7)
s s e
, 2 0 7 ( 5
.
1)
x 6
, 6 4 6 ( 0
.
1)
— (一 )
杂 (肠 )
1 4 , 5了2 ( 0
.
1 4 G
, 峨5 1 ( 1
.
9 , 3 35 ( 0
.
— (一 )
8 , 8 7 9
, 8 6 2
1 1
,
G 6 3
,
9 9 8
2 0
, 2 1 4
, 4 9 8
3 7 , 3 5 0
,
0 0 2
目说明 : “ 经营茶的商人 , 按茶的色香味 、
和叶的大小不同 , 区分茶类 。 一般分普通绿
茶 、 优质绿茶及武夷茶 ( B ho “ a )三类… … 。
普通绿茶叶子小 , 有摺络 , 干茶卷起 , 色乌
绿 , 味稍涩 , 香快适 , 叶底黄绿。 优质绿茶
叶子大 , 摺给不多 , 干茶几乎不卷 , 略呈蓝
绿色 , 有说不出的美好香气 , 味比普通绿茶
涩 , 但回味佳 , 泡出来是浅绿色。 熙春和贡
熙作为优质绿茶即属于此 。 另一方面武夷茶
( B
o h e a )
, 用比其他任何茶叶都小的叶子
制成 , 色比其他茶深 , 有时带乌 , 香气佳 。
味兼甘涩 。 如果说绿茶好象 `紫花地丁 , 的
香气 , 武夷茶 ( B o h e a) 则具有蔷薇花的香
气” ① 。
17 1 7年王草堂 《茶说》 “ 武夷茶自谷雨
采至立夏 。 茶采后以竹筐匀 铺 , 架 于 风 日
中 , 名日晒青 , 侯其青色渐收 , 然后再加炒
焙… … 。 独武夷茶炒焙兼施 、 烹出之时 , 半
青半红 , 青者乃炒色 , 红者乃焙色也 。 茶采
而摊 , 摊而亨鹿② , 香气发越即炒 , 过时不及
皆不可 ” 。 这是古籍中描述以 “做青 ” 为特
点的武夷茶的制法 。 说明在王草堂以前已有
一段时间 , 就用这一方法制茶 。 王草堂把民
间生产实践用文字表达出来 。 它就是现在所
称的乌龙茶采制工艺 。
英国人从中国输入茶叶最早纪录 , 约在
1 7 2 1年前后 , 那时是陆延灿和刘靖当崇安县
令期间 ( 1 7 17一 17 3 2年 ) 。 陆说 : “ 武夷茶
在山上者为岩茶 ……以所产之岩名为名 , 其
最佳者名曰工夫茶 , 工夫之上又有小种 , 则
以树名为名 , 每株不过数两 ,不可多得 ” ③ 。
刘说 : “ 岩茶最高者日老树 小 种 , 次 则 小
种 , 次则小种工夫 , 次则工夫花香 。 … …本
省邵武 , 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 ,黑色红汤 ,
土名江西乌 , 皆私售于星村各行 , 本地茶户
见则夺取而讼之于官 , 芽茶多属真伪相掺 ,
惟粤东人能辨之 ” (互 。 当时武夷岩茶中的小
种 , 比较稀有 , 不可能出口 。 英国东印度公
司从中国输入茶叶的统计表中 1 7 2 1一 1 7 3 0年
一格空白是符合实际的 。 工夫茶 输 入 量 为
5 3 3
, 1 6 6磅 , 占总输入量的 6 % , 它不一 定
尽是武夷岩茶 。 至于 B o h e a 多达 3 , 3 6 0 , 4 9 7
磅 , 可能多数是黑色红汤的江西乌 。 当时武
夷邻近产区仿 制武夷岩茶 , 由于做青不当 ,
导致发酵过度 , 形成黑色红汤 , 这是后来演
变成为红茶的佐证 。
英国人 1 7 2 1一 17 3 0年从中国输入的茶叶
以绿茶为主 , 占5 4 . 7% , 其 次 为 B o h e a 占
3 7
.
8乡百。 迄 1 7 5 1一 1 7 6 0年 , B o h e a 比重增为
6 3
.
3%
, 绿茶下降为 3 . 8% 。 在这段期间 ,
小种所占比重极少 , 不超过 2 % 。 工夫为数
也不多。 从 1 7 2 1一 1 7 6 0年这 40 年统计数字
中 , 可 以看出 B o h ea 增 一长最多。 这一庞大数
字 , 决非武夷一隅所能胜任 , 估计是由全国
各产茶区联合提供的总数 , 只 因外国人迷信
武夷茶 , 故多冒充 B o h e a 梦令给 。 当时外国人
为了区别于绿茶 , 笼统地叫它 B o h ea 是可以
理解的 。
就在 i叹个时候的 1 7 5 1年 , 董天工所写的
《武夷山志》 : “ 岩茶反不甚细 , 有小种 ,
花香 、 工夫 、 松萝诸名 , 烹之有天然真味 ,
其色不红 。 … … 至于莲心 、 白毫 、 紫毫 、 雀
舌 , 皆以外山洲茶初出嫩芽为之 , 虽以细为
佳 , 而味实浅薄 ” 。 有人认为董天工记载的
小种和工夫 , 都是红茶 , 如果不是误会 , 就
是曲解 , 那育红茶烹之其色不红的道理 ? 在
17 2 1一 1 7 6 0年期间 , 英国人从中国输入的工
夫和小种 , 所占比重极少 , 从 1 7 6 0年以后 ,
才逐渐增多 。 说明工夫和小种都是起源于武
夷岩茶的商品名 。
再从 《英国百科全书》 茶的条 目说明 ,
当时英国人并不按照我国茶类称呼 , 他们另
有一套分类法 : “按茶的色香味和叶的大小
不同区分茶类 , 一般分为普通绿茶 , 优质绿
茶及武夷茶 ( B o h e a) 三类” 。 书中并无红
茶这一分类 , 它十分谨慎地把绿茶除外的其
他茶称为 B o h ae 。 正如角山荣所说 : “ 由于
产自福建武夷山 , 英语为 B o h ae 故名” 。
从 1 7 2 1一 1 7 6 0年这段期间 , 国外有关茶
叶的历史资料 , 印证同一时期的中国古籍和
方志记载 。 当时武夷茶属武夷岩茶也就是现
在的乌龙茶类 , 是十分明确的。
注 : ①庄任摘译 (包括表 中统计数字 ) ,
②据 《新辞源》 才脸是振动之 意 .
③见陆廷灿 《续茶经》
④见刘靖 《片刻余闲集》
州卜 .斗 , ~ 卜 , 曰~ 一卜~ 琦一叫卜一本 , 月刊 , 户呻~ ~ 卜喇 ,诵闷 .片曰一十八湘卜“ 司卜、 , 十 . 叫卜叫卜叫卜加今. 叫户 . 4 一叫卜 . ~ 卜 .~ 卜, 钾十 , 卜卜 、 .琦川闷一 一十闷~ 十. .习卜 . . .资~ `斗闷卜今~ . 卜 .曰卜
(上接 2 2页 )
火时低 1 0~ 1 5℃ , 时间较长 , 4 ~ 1 0小时 ,
直到有火香为止 。
五 、 品质特征
武夷肉桂品质特征是 : 外形条索紧结壮
实 , 似带蜻蜓头 , 干茶绿褐油润 , 叶基部背
面起蛙皮状砂粒 ; 内质滋味醇厚 、 甘滑 、 浓
郁的焦糖香 、 焦旦白香渗和花果香 , 久而不
退 ; 汤色澄黄 , 清澈艳丽 、叶底软亮清澈 , 呈
淡黄色 , 叶缘呈现朱砂红或红点艳丽不暗 ,
耐冲泡 。 总之 , 武夷肉佳具有 “ 香韵 ” 、 “ 味
韵 ” 和 “ 喉韵 ” 浑为一休的 “ 岩韵 ” 特征 。
8 5
.
3
.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