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国锦鸡儿属植物地理分布及价值研究



全 文 :园艺与种苗,Horticulture & Seed 2013(5):63-67
李惠茹,杜诚 *
(上海辰山植物园,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上海 201602)
摘 要: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详细介绍了锦鸡儿属的分布类型、特点及用途,探讨
了锦鸡儿属物种多样性与其生境适应特征,阐明了锦鸡儿属植物的进化路线,为锦鸡儿属
植物的系统分类和其他植物的进化方式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锦鸡儿属;地理分布;用途;价值
中图分类号:Q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96(2013)05-063-05
LI Hui -ru et al.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 Chenshan in Shanghai Plant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in
Shangha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Shanghai 201602)
Abstract Based on consulting a great deal of literatur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distribution types,
characteristics and use of Caragana were researched. Moreover, the diversity and adaptation to environment of
Caragana were discussed,which could illustrate the evolutionary lines of this genus. Thu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 would supply reference for genealogical classif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ary way.
Key words Caragana;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Use; Value
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隶属于豆科蝶形花亚
科山羊豆族黄耆亚族 [1],一般为灌木,部分种类为小
型乔木;偶数羽状复叶或假掌状复叶,主脉(叶轴)顶
端无小叶,常硬化成针刺状;托叶硬化成针刺状;小
叶尖端常常由于中脉突出而形成小刺尖;花生于叶
腋,单生、并生或者簇生,花梗具关节,其上着生苞
片。花具备蝶形花科的典型结构,花萼基部偏斜;花
冠一般为黄色,部分种类有紫色或带红色;花瓣均有
瓣柄,翼瓣和龙骨瓣往往基部下延形成“耳”状结构;
胚珠多数,荚果圆形或扁平。该属广泛分布于欧亚大
陆温带及亚热带的高寒地区,是温带荒漠、半荒漠地
区及亚热带高寒地区的重要建群物种[1-4]。该属多种
植物在生活型及形态特征等方面的特征使其成为适
应高寒、高旱和高辐射环境的优势物种之一[5]。
最早关于锦鸡儿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始于1745
年,Royen 在 《Fl.leyd Prodr.》 一书中曾建立了
Caragana属,并定名一种为 Caragana sibirica Royen。
1753年林奈在《Sp.Pl.》中记录了该类群的 3种植物,
将它们放在了 Robima 属中。1763 年 Fabricii 以
Robima caragana L.为模式,建立了 Caragana属,并沿
用 Royen命名的 Caragana sibirica Royen作为Robima
caragana L.。1785年,Lamarck在《Encyc1.Meth.》一书
中用法文记述了 Caragana属,用拉丁文记载了这个属
的 6个种,以 Caragana arborescens Lam.作为该属的
模式[6-7]。但据周道玮等考证,Caragana arborescens Lam.
与 Caragana sibirica Royen为同物异名[8]。
1909年,俄国植物学家 Komarov系统地研究了
Caragana 属,他在《Genus Caragana Monugraphia》中
基金项目:上海绿化与市容管理局“上海大都市数字植物志”(G102408)。
作者简介:李惠茹(1985-),女,河南濮阳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植物分类和植物多样性研究,E-mail:wwwlihuiru@163.com。*通讯
作者,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维管植物的经典分类研究,E-mail:caragana-tu@hotmail.com。
收稿日期:2013-03-26
园艺与种苗 2013 年
收录了前人记载的 30种,发表了 26个新种,对每一
种进行详细的学名考证,特征描述和产地记载。1945
年,原苏联植物学家 Pojarkova在《Fl.URSS,Vol.11》中
记载了产自原苏联的 32个种,其中 12个是新种。1980
年,Sanchir整理认为,该属植物全世界共有 92种[8-9]。
我国植物学者匡可任在 1955年出版的《中国主
要植物图说——豆科》中记载了中国该属植物 51
种,为中国锦鸡儿属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0]。刘媖心在
1993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 42卷第 1分册》
记录了产自中国的该属植物 62种 9变种 12变型,
将产自中国的该属植物分为 11系(Series)[1],这是目
前国内最权威的有关锦鸡儿属植物专著。此外,赵一
之于 1993 年撰文认为中国共有锦鸡儿属植物 56
种 , 可 以 分 为 3 个 亚 属 (Subgenus),5 个 组
(Sections),10个系[7],并首次将叶轴宿存作为亚属的
区分要素,但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周道玮于
1996年结合野外调查,查阅 30个标本室的 5 000份
标本后认为,锦鸡儿属植物可以分为 6个组,13个
系,74个种[6]。
刘媖心对锦鸡儿属的分类研究早于其他研究
者,而且近十余年来又先后有新种发表,为研究方
便,笔者采用修订的刘媖心有关分类体系,即基本按
照 1993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收录的锦鸡儿属植
物种类进行讨论,并加入一些近年来发表的较为可
靠的新种:萨迦锦鸡儿 Caragana sajaensis Z.C.Ni[11];
特克斯锦鸡儿Caragana tekesiensis Y.Z.Zhao et D.W.
Zhou [12];草原锦鸡儿 CaraganapumilaPojark [13];阿尔泰
锦鸡儿Caragana altaica(Kom.)Pojark. [13];青河锦鸡儿
Caragana qing -heensis Z.Y.Chang,L.R.Xu & F.C.Shi
[14],对一些分类学上较为模糊或无法考证的种类和
种下单位暂不讨论。笔者主要对锦鸡儿属以下物种
的地理分布、生物多样性特征及用途进行研究。
1 锦鸡儿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特点
周道玮先生 1996年根据野外调查和 30余个标
本馆(室)的标本记录,点绘了产自中国锦鸡儿尾所
有种的分布图。根据《苏联乔灌木分布区》等文献,整
理编绘了产自中国的种类在其他地区的分布和不产
自中国的种类分布区图,并将该属植物的分布划为
6 个类型,分别为东亚分布型、蒙古高原分布型、
青藏高原分布型、中亚分布型、高加索黑海分布型和
间断分布型[15]。其中,高加索黑海分布型在中国没有
分布。
1.1 东亚分布型及分布特点
东 亚 分 布 型 包 括 C.fruticosa、C.pekinensi、C.
boisi、C. zahlbrückneri、C. manshurica、C. ussurensis、C.
sinica、C. stipitata、C. rosea和 C. leveille。
东亚分布型种类均被限制在青藏高原、黄土高
原和内蒙古高原所包围的华北、华中地区,并出现以
温度为梯度的替代分布和向周围地区渗透的趋势。其
中,C. fruticosa、C. pekinensi、C. zahlbrückneri、C. mansh-
urica和 C. boisi表现为自东北向华北扩散的趋势,C.
ussurensis 和 C. sinica 表现为自东北向华南的替代
分布,C. stipitata、C. rosea和 C. leveille则主要集中在
华北腹地。
1.2 蒙古高原分布型及分布特点
蒙古高原分布型包括 C. microphylla、C.davaza-
mcii、C. korshinski、C. stenophylla、C. brachypoda、C.
pygmae、C. purdomii、C. erenensis、C. intermedia 和 C.
kansuensis。
该分布类型的种类主要分布在蒙古高原地区,
从草甸草原气候区经干草原气候区到达荒漠戈壁气
候区,形成以干旱为梯度的替代系列,表现为青藏高
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地区向蒙古高原地区的扩
展。其中,C. microphylla、C. davazamcii、C. korshinski、
C. purdomii、C. erenensis与 C. intermedia为羽状叶类
群 ,C. stenophylla、C. brachypoda、C. pygmae 与 C.
kansuen-sis为假掌状复叶类群。
1.3 青藏高原分布型及分布特点
青藏高原分布型包括 C. densa、C. versicolor、C.
brevifolia、C. bicolor、C. franchetiana、C. geradiana、C.
junatovii、C. kozlowi、C. changduensis、C. erinacea、C.
alpine、C. tangutica、C. licentiana、C. opulens、C. ching-
haiensis与 C. sajaensis。
该分布类型的种类表现为环青藏高原分布,并
通过黄土高原向其他地区扩散。这些种类一般生活
在高海拔地区的高山林下或高寒草甸中,环境气温
很低、辐射强烈。青藏高原在第三纪快速隆起,早期
环境条件与目前差异极大,可以推断青藏高原分布
类型均是一些比较年轻的种类。
1.4 中亚分布型及分布特点
中亚分布型包括 C. spinosa、C. dasyphylla、C. pru-
inosa、C. camillischneideri、C. acanthophylla、C. kirghi-
sorum、C. leucospina、C. tragacanthoides、C. roborovskyi、
C. soongorica、C. turkestanica、C. pumila、C. altaica、C.
64
5期
leucophloea、C. auratiaca、C. qingheensis、C. polouren-
sis、C. turfanensis与 C. tekesiensis。
中亚分布型种类较多,均为适应干旱环境的旱
生种类。这一分布区自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向西亚方
向分布,随着水分条件的变化呈替代分布。这一区域
有很多局地特化的种类,是该属植物的分化中心。
1.5 间断分布型及分布特点
由于地质历史和气候的变迁,一些种的分布被
一广大的地理区域隔离成 2部分,构成间断分布,如
C. arborescens和 C. frutex一部分分布于我国东北和
华北地区的林下,另一部分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地区,
中间被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隔开;C.jubata主体环
青藏高原分布,但华北和西北较高的山顶及北极地
区有星散分布,由于长期的生殖隔离,已经分化为很
多变种类群。
2 锦鸡儿属物种多样性与其生境适应特征
2.1 生态类型多样性
锦鸡儿属植物绝大多数为灌木,极少为小乔木。
一般认为,乔木是原始性状,灌木则较为进化 [16],垫
状灌木则是适应高寒、高辐射环境的进化性状[4]。
2.2 毛被多样性
锦鸡儿属部分植物有被毛。一般认为,被毛具有
减少水分丧失,防止过多光照辐射,保持植物体温度
等功能[5]。毛被情况是植物体适应旱生环境和高海拔
条件的重要保护性状,条件越苛刻,毛被越发达。锦
鸡儿属有些种类仅是幼嫩的茎、叶具有柔毛,如 C.
arborescens;有些旱生种类茎、叶两面均有贴伏的毛
被,如 C. dasyphylla;而一些高山种类如 C. jubata则
全身密被绒毛;更有甚者在西藏卡惹雪山特有分布
的 C. alpina花冠两面均有毛被存在。
2.3 小叶的排列方式多样性
锦鸡儿属植物的叶一般为偶数羽状复叶、假掌
状复叶或簇生小叶。一般豆科植物最典型的复叶类
型为奇数羽状复叶,锦鸡儿属的偶数羽状复叶可以
看作顶端小叶消失的结果,而假掌状复叶和簇生的
小叶则可以看作叶柄不同程度缩短的结果。
2.4 托叶的多样性
豆科植物的托叶有多种变态,锦鸡儿属植物部
分类群的托叶变态为针刺状。一般认为,托叶叶片状
是较原始的性状,如百脉根 Lotus corniculatus L.的托
叶与小叶几乎无法区分。锦鸡儿属的托叶向针刺状
进化,与水分条件有很大关系,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
腾,更好地适应旱生环境,同时,与叶轴硬化成针刺
状相似,可能与防止草食动物啃噬有关[5]。
2.5 叶轴宿存情况
羽状复叶的主脉又叫叶轴。一般植物落叶均是
从叶柄基部形成离层,随着离层的形成在一些外力
作用下最终形成落叶。锦鸡儿属植物中大部分类群
叶轴不随叶片一同脱落,而是木质化形成纤细或者
粗壮的针刺,这些针刺的生态学意义可能与防止食
草植物啃噬有关。一些高寒地区分布的种类如 C.
jubata和 C. aplina等,灰白色的宿存叶轴包裹在茎
的外面,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海拔环境中强烈的
辐射和寒冷环境对植物的影响[4]。
2.6 小叶形态的多样性
锦鸡儿属植物的小叶形状较为多样,多数种类
小叶先端都会有 1个叶脉伸出叶片形成的小刺尖。
小叶先端有些较为尖锐,有些较为圆钝,有些甚至十
分平截;一些种类小叶非常宽大,如 C. sinica,而有
些种类非常狭窄,以致成为类似针刺的性状,如 C.
kansuensis,这种叶形上的变化是适应干旱条件的
表现。
2.7 花梗、花冠和花色
锦鸡儿属植物的花往往不形成花序,常单生、并生
或者簇生于叶腋,这本身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性状,但
是在一些类群如 C. bicolor和 C. franchetiana出现更
原始的性状,即一个花梗上着生 2朵花的聚伞花序情
况[16]。
多数豆科植物的花冠由 1个旗瓣、2个翼瓣和 2
个龙骨瓣构成。锦鸡儿属植物多数在翼瓣和龙骨瓣
的瓣片基部形成 1个突起(耳)。部分类群翼瓣上的
“耳”会很明显甚至与花瓣的瓣柄近等长,这是一个
进化的表现,有些类群具有 2个“耳”状结构,如 C.
jubata var.biaurita。
锦鸡儿属大部分植物的花瓣为黄色,有少数几
个类群旗瓣上有红色或土黄色斑点或者在开花的后
期变为红色,只有极个别类群如 C. jubata的花冠为
紫色、红色或白色。
2.8 子房及果实内壁被毛情况
锦鸡儿属植物的子房多数无柄,只有少数种类
如 C. stipitata等有一个明显的颈。子房发育成荚果
后具柄的种类往往会形成一个“果颈”,但张明理等
认为,这不是进化的性状[17]。
果实内壁被毛的情况被赵一之作为一个新系毛
李惠茹等 中国锦鸡儿属植物地理分布及价值研究 65
园艺与种苗 2013 年
荚系 Lcucospinae Y.Z.Zhao的特征使用[7]。他认为这
是锦鸡儿属一些类群在高寒环境下为了保证胚的发
育而产生的一种进化的表现。
3 进化与特化
3.1 锦鸡儿的原始类群
1974年蒙古植物学家 Sanczir提出 C. arborescens
是锦鸡儿属的原始类群[18];1993年赵一之也同意这
个观点[7];1996年周道玮也基本同意 C. arbores-cens
是一个原始类群,认为它有大量的原始性状,如中
生、小乔木、叶片平展较大,叶轴脱落等,特别是栽培
植株具有许多奇数羽状复叶,并有一花梗生多花现
象[6]。2004年张明理结合多种手段,论证了远东—中
国东北为锦鸡儿属原始分布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这个地区也是该属的一个较原始种 C. arbores-cens
的分布区[19]。2005年周道玮认为,青藏高原的造山运
动很好地解释了其东亚和阿尔泰间隔分布的形成原
因[20]。2006年赵一之再次撰文指出“C. arbores-cens
既是锦鸡儿属的模式种,又是该属植物的原始种”
[21]。
结合第三纪东亚地区的地质变迁情况,尤其是
青藏高原在晚新生代迅速隆起造成的环境剧烈变化
[22],使原本湿润的东亚地区变得寒冷、干燥 [23]。C.
arborescens的隔离分布证明,第三纪早期,锦鸡儿属
植物就已经开始分化并扩散在整个欧亚地区,包括
当时并不是很高的青藏高原台面。随着高原的隆起,
水分、温度条件的改变,最古老的类群仅仅限制在华
北和阿尔泰地区的温带森林中并得以保存,东亚分
布型的种类没有突破这个障碍,则说明其分化晚于
高原的隆起。
3.2 2种选择压力
3.2.1 高海拔的选择。分布在青藏高原台面上的原
始锦鸡儿物种,随着高原的抬起,生活环境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高原隆起初期,印度洋暖湿气流为植物的
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23]。随着高原的隆起,一
些种类逐步从高原台面上退缩下来,向东经云贵高
原、华北腹地延伸,向西南通过尼泊尔向印度高原地
区扩散,向西北经我国新疆向西亚渗透。这个区域分
布的种类有很多适应高寒、高辐射环境的性状,如子
房内外被毛。
3.2.2 干旱的选择。同样是因为青藏高原的隆起,阻
隔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太平洋的水汽也无法
深入大陆腹地,在中国西北地区形成了一个干旱的
区域,原本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逐步缩小,在干旱压
力的作用下,该处成为锦鸡儿属一个大的分布中心
和变异中心。在该地区分布的种类有适应干旱环境
的特化结构,如很多种类的小叶数目减少、小叶比较
狭窄。
3.2.3 选择导致进化。在寒冷和干旱的选择压力下,
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的物种向着抗寒的方向发展,而
在中亚地区分布的种类则向着抗旱方向演化。寒化
和旱化恰恰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所导致,这正是
周道玮提出的“青藏高原的隆起是锦鸡儿属植物种
类形成的‘创造机器’”[15,20]。中亚地区和青藏高原地
区分布的种类占到了锦鸡儿属植物种数的 50%以
上,可见其选择作用之强烈。
3.3 特化类群
各分布区均有一些特化的类群存在,它们一般
都起源较晚,并没有扩散开来,表现出局地分布的特
征。如在海拔 5 000 m的卡惹雪山分布的 C. alpine,
通过对锦鸡儿属的多种植物进行基于形态的数量分
类学研究表明,C. alpine与 C. jubata有较高的相似性
[24],推断其可能是 C. jubata向更高海拔地区扩散的结
果。
C. jubata是典型的星散分布型,在环青藏高原
地区、青海甘肃地区、华北地区的 2 300 m以上的高
山有分布,与其他寒生类群形成优势群落。这一分布
特点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及第四纪冰川活动有关。高
原的隆起构成了其环青藏高原分布的类型;冰川创
造了其在青甘、华北地区的广泛分布,随着冰山的退
却仅留存下山地上的几个星散分布区,后来的地理
隔离导致的生殖隔离最终使他们向着不同的方向分
化,形成了多个变种。
3.4 进化路线
第三纪中前期,锦鸡儿属从东亚地区起源并向
周围地区扩散,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在东亚和中亚
地区之间形成一大片干旱区域,阻隔了早期锦鸡儿
属中生型类群在两地区的联系。分布在青藏高原的
种类随着高原的隆起,向着抗寒的方向演化;分布在
中亚地区的类群,向着旱生的方向演化;留在东亚地
区的种类也向着周围区域渗透,其中一支向着蒙古
高原方向推进。由于第四纪的多次冰川作用,使各地
区的类群更加多样化。总之,第三纪以来的地质变迁
和气候变化造就了锦鸡儿属现代分布的多样化和形
态特征的多样性。
66
5期 李惠茹等 中国锦鸡儿属植物地理分布及价值探析
对锦鸡儿属植物进化路线的阐明可以为锦鸡儿
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和其他植物的进化方式研究提供
参考依据。同时有助于证明东亚区系的原始特征和
作为被子植物起源地的论点。
4 价值及用途
4.1 生态价值
锦鸡儿属植物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绿化
树种,是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在黄土高原
地区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如柠条锦鸡儿 C. korshinskii
人工林及其与沙棘的混交林已成为黄土高原退耕还
林的主要树种;小叶锦鸡儿 C. microphylla同样适种
植于干旱地区防风固沙。研究表明,小叶锦鸡儿可以
明显改善局部小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张永庆等对盐
池县 4.27万 hm2锦鸡儿护牧林生态、经济效益的研
究表明,有效防风距离为 10~15倍树高,总固沙量达
1 914万 m3,成龄林增加土壤盐有机质 25%~54%,
这对加速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起了重要作用,建议在沙化草原上大力推广[25]。
4.2 经济价值
锦鸡儿属许多种类为民间常用药材,如鬼箭锦
鸡儿 C. jubata,民间用以清热散肿,生肌止痛,主治
疮疖和肿痛;锦鸡儿属植物的种子不仅是一种药用
资源,而且是一种潜在的油脂资源和食用蛋白质资
源。晃中彝等[26-27]测定了 4个种的锦鸡儿种子油内脂
肪酸组成、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种子油中不饱和
脂肪酸含量高达 90%以上,平均蛋白质含量仅次于
大豆,是重要的潜在食用蛋白质资源。
4.3 园林价值
锦鸡儿属植物抗性强,生长迅速,可群植、列植、
丛植等,常见的绿化树种有树锦鸡儿 C. arborescens、
红花锦鸡儿 C. rosea等,这 2种植物具有较强的抗
寒性和抗旱性,在园林中常作刺篱,或植于路旁、山
石旁,也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也可用于工厂区绿化
和高速路两旁的护坡绿化。锦鸡儿属植物是具有很
大开发潜力的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由于其抗性强,除
对光照有一定的要求外,其他各项栽培措施相对简
单,并且可观赏性强,分布广,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4.4 生物多样性价值
锦鸡儿属种类较多,大多数分布于寒区、旱区,
经过长期的进化,适应性极强,具有优良的性状和丰
富的物种多样性,含有优良的抗逆性基因,研究锦鸡
儿属的物种多样性,挖掘潜在的抗逆基因,对于引种
驯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写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
版社,1993.
[2] 任涛,郝敦元,石霞,等.内蒙古典型草原原生群落植物种群动态
趋势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15(3):48-51.
[3] 董永义.内蒙古科尔沁沙地腹地 G304国道植被物种调查[J].中国
农学通报,2006,22(12):291-295.
[4] 淮虎银.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的特征[J].甘肃科学学报,1997,9(4):
22-24.
[5] 马成仓,高玉葆,郭宏宇,等.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区锦鸡儿属
(Caragana)优势种的形态适应特征 [J].生态学报,2006,26(7):
2308-2312.
[6] 周道玮.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分类[J],东北师大学报:自
然科学版,1996(4):69-76.
[7] 赵一之.中国锦鸡儿属的分类学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1993(6):631-653.
[8] 周道玮,石光裕.锦鸡儿属模式种名订正[J].高师理科学刊,1991
(3):44-45.
[9] CH SANCHIR.The genus Caragana Lam..Ulan -Bator;Cosizdat,
Study of flora and vegetation of Mongolia[J].1979(2):248-388.
[10]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5.
[11] 倪志诚.西藏锦鸡儿属一新种[J].植物分类学报,1991(1):84-85.
[12] 赵一之.中国西北部锦鸡儿属一新种[J].植物研究,1990(2):83-
85.
[13] POJARKOVA.Flora of The USSR Vol.11 [M].Moskva-Leningrad,
1945.
[14] ZHAO-YANG CHANG.Caragana qingheensis(Fabaceae),a new
species from northwestern China [J].Ann Bot Fennici,2006,43:
445-447.
[15] 周道玮.锦鸡儿属植物分布研究[J].植物研究,1996,16(4):428-
435.
[16] 吴国芳.植物学: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17] 张明理.一种改进的 PAE方法及其在锦鸡儿组(锦鸡儿属)特有
性分析中的应用,[J]云南物植研究,2002,24(2):147-154.
[18] SANCZIR C Z.Genus Caragana Lam. Stady on Flora and
Vegetation of P R Mongolia [M].Ulan-Bator:Academic Press,
1979.
[19] 张明理. 锦鸡儿属(豆科)祖先分布区分析 [J].Acta Botanica
Sinica,2004(3):253-258.
[20] 周道玮,刘钟龄,马毓泉.豆科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地
理分布与分化研究[J].植物研究,2005,25(4):471-487.
[21] 赵一之. 树锦鸡儿的分布式样及其生态适应 [J]. 植物研究,
2006,26(4):402-404.
[22] 施雅风.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M]:广州:广东科技
出版社,1998.
[23] 孙鸫烈.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与发展[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8.
[24] 杜诚.中国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数量分类学研究[D].咸
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5] 张永庆,陈林.盐池县营造锦鸡儿护牧林效益测定[J].林业科技开
发,1990(2):23-24.
[26] 晃中彝. 锦鸡儿属植物种子含油率与油内脂肪酸组成和理化性
质的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1988(3):1-3.
[27] 晃中彝.锦鸡儿种子蛋白的营养[J].中国油脂,1987(5):30-32.
(责任编辑 张杨林)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