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全球秋海棠属药学研究概况



全 文 :59
第 1 3卷 第 2 期
2011 年 2 月
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3 No. 2
Feb .,2011
故高热遂瘳。
3 肝内胆管结石高热案
易某某,男,35岁。1985年11月22日因肝内胆
管结石,高热(38.8~41.6℃)住院。病房长期给与红
霉素、轻考等,灼热不退已22天。于12月14日邀中
医会诊,刻诊:右胁下痛、腹痛。欲呕吐苦水,灼则
寒战。形气不振,形贫黄。苔被黄灰苔,脉短数。右
胁下重,胆滞夹瘀。拟重通重宣,解其陈腐郁热。金
银花90g,夜明砂(包煎)60g,苦丁香1g,柴胡30g,泽
兰30g,红花15g,僵蚕15g,蝉蜕20g,郁金15g,赤芍
20g,五灵脂10g,枳实20g,水煎服。
12月20日二次会诊,病人情绪稳定,体温持续3
天平稳(36.6℃),力转治疗胆管结石。
按 本例肝络瘀凝,邪附血着,不得脱融。又兼
素疾,操持怫郁,积瘀在络,动络血逆,痛热鸱张。金
银花、泽兰、夜明砂、红花、赤芍、灵脂大通大融,开郁
解毒。苦丁、柴、蝉、枳宣畅气机。通宣结合,瘀热得
除。
4 硬皮病
柴某某,女,27岁。1984年7月19日主诉右小
腿肌肉萎缩及皮肤硬2年之久。畏寒发热,四肢肌
张力尚可,发痒,无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右足及胫
股皮肤发硬,汗孔消失皮外光亮,触之压痛,发热。
神经系统(-),胸透:未见异常。血色素119g/L,白
细胞7.8×109/L,中性67%,淋巴33%。天津医学院
附属医院诊断为硬皮病。形气不振,舌淡存津,脉长
弦。右下肢硬变,右灼热于左。皮僵荣失养,皮硬络
失濡,卫气荣血失调。药用:炒苍耳6g,鹿衔草30g,
当归30g,竹叶15g,肉苁蓉20g,桂枝6g,蕤仁15g,
李仁10g,怀牛膝20g,水蛭20g,白薇20g,水煎服。
1985年3月31日家人来院代述,服药30剂早已能干
活(原腿不能蹲,近能蹲和屈曲)亦有汗出。患侧温
度与健侧同,渐愈。更濡血济阴润血除燥,加玉竹、
杏仁、车前、地龙,水煎服。1985年11月24日,其亲
戚特意告知服药30剂,早已停药,一切正常。
按 中年操持皆令耗血,血不和气,气攻入皮
络,久必化热灼血,虚风生痒痛,治当养营行血,宣气
散风。归、桂、蛭、薇、蕤仁、李仁养营行血,苍耳、竹
叶宣气散风。
5 结 语
症虽各有源,而罹患不同一。本文同是热症,其
源则异。辨证宜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既有定法,又
有活法;即是道其常,又能测其变。此医无一定之
法,而有一定之理。所举病例,同有发热,而病不同,
但均从血求治而获效,彰显了刘老从血治热的宝贵
经验。◆
全球秋海棠属药学研究概况
范文娟1,高昂2,巩江3,倪士峰2,李娜2,张新刚2,郑辉2,路锋2,吴一飞2
(1.西安医学院药学系,陕西 西安 710021;2.西藏民族学院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3.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
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
摘 要: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秋海棠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鉴别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
进展,为进一步系统研究与开发秋海棠提供参考。
关键词:秋海棠;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12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2- 0059- 03
收稿日期:2010-09-10
基金项目: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KH09030);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基金项目
(20091012);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计划项目(2010JK862)
作者简介:范文娟(1985-),女,河南周口人,助理研究员,学士,研究方向:生物分析。
通讯作者:倪士峰(1974-),男,江苏沛县人,副研究员,博士后,研究方向: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学、中药现代化、中医学。
E-mail:nsfstone@126.com。
Overview of Global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on Begonia L.
FAN Wen-juan1,GAO Ang2,GONG Jiang3,NI Shi-feng2,LI Na2,
ZHANG Xin-gang2,ZHEN Hui2,LU Feng2,WU Yi-fei2
(1.Department of Medicine,Xian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710021 ,Xian,China;
2.Department of Medicine, Nationalities Institute of Tibet, Xianyang 712082,Shaanxi,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in Western China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Shaanxi)
Abstract:Based on extensive literature,the paper reviewed the latest 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effects,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Begonia L.,giving
reference for its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Begonia L.;composition;pharmacology;clinical application
DOI:10.13194/j.jlunivtcm.2011.02.61.fanwj.078
60
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1 3 卷
1 植物简介
中药秋海棠,为秋海棠属(Begonia L.)多种
植物之统称,为多年生常绿草本花木,是著名的
观赏花卉。又名八月春、断肠花、相思草,是秋海
棠科中最大的一个属。李世全(1987)在《秦岭
巴山天然药物志》中对其植物特征、采集加工、性
味功能主治等都做了相应的记载[1]。秋海棠属
隶属秋海棠科,全球约1500种(其中我国约180
种)。秋海棠属植物多喜欢潮湿多雨的气候,又
惧阳光直射,所以分布局限于多雨、多林、空气湿
度大的地带[2]。秋海棠的栽培品种(多数来自杂
交)极多,有记载的就有1万多种,多数变种可归
为3大类:须根类、根茎类或块茎类。秋海棠以
其块茎和果入药,夏秋采块茎,初冬采果,晒干或
鲜用;具有清热消肿、活血散瘀、凉血止血、调经
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
疔肿毒、吐血、咳血、鼻血、月经不调和胃溃疡等
病症。
2 化学成分研究
文献检索发现,从本属植物全草和根茎中分离
得到的成分主要有:强心苷、黄酮类、鞣质、谷甾醇、
三萜类、皂苷等。
段志芳(2007)测定出紫背天葵多糖含量为
4.62%[3]。黎彧(2004)等利用微波场协同成功地提
取了紫背天葵中的红色素[4]。
严铸云等(2000)对四川民间药掌裂叶秋海
棠、一点血、美丽秋海棠根茎进行了生药学研究
发现三者均含芦丁和槲皮素[5]。许旋等(2000)
通过对不同等级紫背天葵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
定发现紫背天葵叶分为4个等级,均含有I、Mg、
P、Na、Fe、K、Si、Ca、Mn、Zn、Ce、Cr、Pb、Ba、Sr、
Ni、Co、Mo、Be、Gd、Cu等21种元素,含量顺次递
减[6]。
蔡红等(1999)从天葵秋海棠根部乙醇提
取物中共分得11个晶体,其中晶Ⅰ~Ⅳ鉴定为:
葫芦素(四环三萜类)B、D、O和Q,晶Ⅴ鉴定为
afzelechin和epiafzelechin的混合物,晶Ⅵ~Ⅺ分别鉴
定为:(-)儿茶素、芦丁、豆甾醇、β-谷甾醇、豆甾
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胡萝卜苷,它们是
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7]。
Frei B(1998)从B.heracleifolia的根茎中分离
出了6种葫芦素[8]。
张嘉岷等(1997)从秋海棠中分得6个化合物,
分别为:β-谷甾醇、β-香树素、胡萝卜苷、豆甾醇、
豆甾醇-3-β-D-吡喃葡萄糖苷和4,5,5-三羟基
酮-6-O-β-D-吡喃葡萄糖苷,均为首次从该植
物得到[9]。
蔡红等(1997)从蕺叶秋海棠全草中分得5个
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豆甾
醇、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6-十六烷酸酯、
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胡萝卜苷和芦
丁;从一点血秋海棠根部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
它们是:β-谷甾醇、胡萝卜苷、芦丁、豆甾醇、葫芦
素B、葫芦素D、葫芦素Q、葫芦素O1、epiafzelechin、
afzelechin、(-)儿茶素和豆甾醇,其中葫芦素O1是
一个新化合物;从掌裂叶秋海棠中分得4个化合物:
胡萝卜苷、豆甾醇单糖苷、芦丁和豆甾醇。从化学成
分来看,它们都含有相同的甾体和黄酮类化合物。
一点血秋海棠较特殊,含有四环三萜葫芦素类化合
物[10]。
Fuller RW等(1994)从B.plebeja Liebm.对肾肿
瘤、脑肿瘤、人黑色素瘤细胞株的差异性毒性可能源
于其所含的葫芦素E和葫芦素I[11]。
Ensemeyer M等(1982)从B.glabra Aubl.中发现
了两个脂溶性黄酮类化合物[12]。
3 生药鉴别
叶丛进(2006)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生药
行分析,描述了中华秋海棠根茎的性状和横切面
结构特征,发现其含有簇状针晶、腺毛、环螺纹导
管等显微特征,这些特征可作为中华秋海棠根茎
鉴别的依据[13]。严铸云(2000)用性状鉴别、显微
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民间药
掌裂叶秋海棠、一点血、美丽秋海棠根茎进行了生
药学研究后发现:三者可通过木栓组织、纤维、石
细胞、腺毛的存在与否加以区别;薄层色谱分析表
明掌裂叶秋海棠、一点血、美丽秋海棠的根茎中均
含芦丁和槲皮素[5]。
4 药理作用研究
4.1 抗菌
陈晓兰(2008)发现:一点血(B.wilsonii Gagnep.)
的抑菌率为100%[14]。管开云(2005)对云南产的16
种秋海棠属植物进行了挥发物抗微生物活性实验,
结果表明,有8种秋海棠具有抗葡萄球菌活性。抗
大肠杆菌活性最强的是厚壁秋海棠(B. silletemis C.
B.Clarke),假厚叶秋海棠(B pseudodryadis C.Y.Wu)
和秋海棠(B. grandis Dryand)。只有铁甲秋海棠
(B.rnasoniana hrnsch)和毛叶秋海棠(B.rex Putz)对
白假丝酵母菌有抗性。Ramesh N(2002)研究发现
B.malabaricalam Lam.的叶子提取物有抗菌作用,可
用于呼吸道感染、腹泻和皮肤真菌感染的治疗[15]。
4.2 镇痛
王世华(2010)对掌裂秋海棠抗炎镇痛作用做
了相应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掌裂秋海棠能明显抑
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
炎症反应,其抑制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在以
肉芽组织增生为指标的慢性炎症模型实验中,掌裂
秋海棠能够显著抑制异物所致大鼠炎症的肉芽增
生,说明掌裂秋海棠对异物所致大鼠炎症肉芽增生
具有抑制作用[16]。
4.3 降低血糖
Pandikumar P(2009)研 究 发 现B.malabarica
Lam的甲醇提取物有明显降血糖作用[17]。
4.4 增强免疫
秋海棠中含有多糖成分,多糖类化合物是许多
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癌、抗炎、抗病毒、提高免
疫能力等作用。
4.5 抗HBV
陈文吟(1999)发现:秋海棠水提物在一定浓
度范围内,能抑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溶原态细胞分泌
HbsAg和HBeAg[18]。
4.6 活血散瘀
于金平等(2002)研究证实了中药秋海棠具有
61
1 3 卷 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活血散瘀的功效[19]。
4.7 抑制受体的作用
Caballero-George C(2001)研究发现:B urophylla
Hook.的叶子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有抑制作
用[20]。
4.8 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
芦丁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临床上
常用于防治脑溢血、高血压、视网膜出血、紫瘢、急性
出血性肾炎[21]。
5 临床应用及其他用途
5.1 临床经典描述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秋海棠B.evansiana
Andr,以块茎和果入药。夏秋采块茎;初冬采果,
晒干或鲜用。性味:酸、涩、凉。功能主治:凉血止
血,散瘀,调经。用于吐血,衄血,咳血,崩漏,白带,
月经不调,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1~3
钱。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②《贵州民间方药
集》治跌打损伤,伤后吐血:秋海棠根一钱,研成细
末,用酒吞服。③《陕西中草药》:治痢疾:红白二
丸二钱,水煎,加红白糖服。④《贵州草药》治月
家病:一口血适量,用童便泡7天后,研末,每次二
钱,蒸鸡吃。⑤《陕西中草药》治崩漏,白带:红白
二丸、石泽兰各二钱。水煎服。⑥江西《草药手册》
治淋浊白浊:白秋海棠块根研末,开水送服一钱,
血尿用红秋海棠块根研末,开水吞服二钱。⑦《贵
州民间方药集》治咽喉疼痛:秋海棠根四两。加
冷开水两小碗,捣烂,取汁。含漱数次。⑧《百草
镜》:擦癣杀虫。⑨四季海棠的主要成分是草酸。
它性平,味酸涩,微寒,无毒。据民间方药介绍:
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清热的功能。可治跌打损
伤、吐血、咯血、痢疾、月经不调、带下、淋浊、喉痛
等症。内服:每次将全草一两煎汤服。外用:将
全草适量(1~2两)捣烂,榨出汁液,含嗽或研末撒
敷患处。[22]⑨虎杖、一点血制成软膏,治疗烧伤
患者效果较好[23]。⑩《湖南省蛇药集锦》:秋海棠、
一点血、掌裂叶秋海棠与其它特定药物配伍可用
于毒蛇咬伤。
5.2 其他用途
本科多为肉质植物,有许多种的花或叶色彩鲜
艳,用作室内盆栽植物或园艺植物。有较高观赏价
值,还可做饮料和饲料[24]。在湖南、云南、广东、广西
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将其幼嫩茎叶炒
食、做汤或做饲用,甚至在食盐紧缺的时期,还将其
捣烂的汁液作为调味品以代食盐[25]。球根秋海棠花
色素具有花色苷的特性,稳定性较好适合于酸奶、糖
果、果冻、冷饮等食品的着色,也可用于药片糖衣及
胶囊的着色[26]。
6 小结与展望
秋海棠全草、根茎均可入药,其本身含有较多
生物活性成分。因此其药用成分的提取分离有很
大的开发前景,应加强对秋海棠化学成分、药理作
用、活性成分分离等方面的研究以广泛开发其药用
食用价值。有关秋海棠生药鉴别的研究还比较少,
应加强该方面的研究以备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之
用。
秋海棠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非常具有研究和
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
[ 1 ] 李世全.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M ]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7:224-243.
[ 2 ] 杨亮.贵州秋海棠属的系统学研究[ D ] .贵阳:贵阳中医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2009.
[ 3 ] 段志芳,章炜中,黄丽华.紫背天葵多糖提取与含量测定[ J ] .
中成药,2007,29 ( 2 ):274-276.
[ 4 ] 黎彧,梁宁,杜友珍,等.微波场协同提取紫背天葵色素的研究
[ J ]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4,11 ( 10 ):60-63.
[ 5 ] 严铸云,万德光,曾万章.水八角的生药学研究[ J ] .成都中医
药大学学报,2000,23 ( 1 ):54-57.
[ 6 ] 许旋,卢忠,罗一帆.不同等级紫背天葵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 J ]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0,7 ( 4 ):55-57.
[ 7 ] 蔡红,王明奎.天葵秋海棠根部的化学成分[ J ] .应用与环境
生物学报,1999,5 ( 1 ):103-105.
[ 8 ] Frei B,Heinrich M,Herrmann D,et al. Phyt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Begonia heracleifolia [ J ] . Planta
Medica,1998,64 ( 4 ):385-386.
[ 9 ] 张嘉岷,李伯刚.秋海棠化学成分的研究[ J ] .中国中药杂志,
1997,22 ( 5 ):295-296.
[ 10 ] 蔡红,王明奎.三种秋海棠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的研究[ A ].合
成化学论文摘要集,1997(增刊):340.
[ 11 ] Fuller R W,Cardellina J H,Cragg G M,et al. Cucurbitacins:
differential cytotoxicity, dereplication and first isolation from
Gonystylus keithii [ J ]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1994,57
( 10 ):1442-1445.
[ 12 ] Ensemeyer M,Langhammer L.Two Lipophilic Flavonoids from
Begonia glabra[ J ] .Planta Medica,1982,46 ( 12 ):254-255.
[ 13 ] 叶丛进,孙颖桢,陈科力.中华秋海棠的显微鉴别[ J ] .中药
材,2006,29 ( 5 ):435-436.
[ 14 ] 陈晓兰,王忠文,潘汝谦,等.一些药用植物对5种植物病
原真菌的抗菌活性[ J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 ( 6 ):
718-722.
[ 15 ] Ramesh N,Viswanathan M B,Saraswathy A,et al. Phytochemical
and antimicrobial studies of Begonia malabarica[ J ] .
Ethnopharmacoly,2002,79 ( 1 ):129-132.
[ 16 ] 王世华,夏丁亚,陈国栋.掌裂秋海棠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
研究[ J ] .湖北中医杂志,2010,32 ( 1 ):8-9.
[ 17 ] Pandikumar P,Babu N, Prakash Ignacimuthu S. Hypoglycemic
and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 of Begonia malabarica Lam [ J ] .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9,24 ( 1 ):111-115.
[ 18 ] 陈文吟,余宙耀,李灼亮.肝毒清方单味药水提物的体外抗
HBV作用[ J ] .中药材,1999,22 ( 9 ):463-465.
[ 19 ] 于金平,任全进.活血散瘀秋海棠[ J ] .园林,2002,( 9 ):
38-39.
[ 20 ] Caballero-George C,Vanderheyden P M,Solis P N,et al.
Biological screening of selected medicinal Panamanian plants by
radioligand-binding techniques[ J ] .Phytomedicine,2001,8 ( 1 ):
59-70.
[ 21 ] 龙全江,杨韬.芦丁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J ].中国中医药信息
杂志, 2002 ( 9 ):392-421.
[ 22 ] 管开云,Fershalova TD,Tsybulya NV,等.云南秋海棠挥发
物抗微生物活性的研究[ J ] .云南植物研究,2005,27 ( 4 ):
437-442.
[ 23 ] 唐生念.复方虎杖软膏治疗烧伤创面108例[ J ] .武警医学,
1993,4 ( 1 ):58.
[ 24 ] 管开云,山口裕文,李景秀,等.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传统利
用[ J ]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 ( 1 ):58-56.
[ 25 ] 杨亮,何顺志.中国秋海棠属的研究进展[ J ] .时珍国医国
药,2008,19 ( 12 ):2979-2981.
[ 26 ] 张明宇,宁淑香.球根秋海棠花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J ] .大
连教育学院学报,1999,15 ( 1 ):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