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三尖杉属植物Cephalotaxus drupacea的生物碱



全 文 :叶及树干中的生物碱 。 从叶中分到 8 种生物
碱 ( I一珊 ), 树干中分到 4 种 ( 工 , 1 , Y , Vn ) 。
碱 n 和碱 l 是对小白鼠有抗癌活性的含醋基
生物碱 。斗 <年乡O C比 0 产
V
,
R z+ R Z = O C H ZO
vI
,
R z = 2R = O C H
3
Vn
,
R l + R Z = O C H 3 + O H
R 二 H
R = C O C H
3
R 二 C玛
XI冲/\/
/火一\/矛刀声
N a

T P B 的正丁醇 、 乙酸丁醋和苯 甲醇溶液
提取时 , 发现这些催产多肤选择性地分配在
正丁醇中 , 这种所谓液体离子交换方法 , 对提
纯肤是有价值的。 再利用葡聚糖凝胶 L H 一 2 0
柱从 N a 一 T P B 丁醇溶液中回收并分离出肤 。
其方法为 :
10 0克的植物 (地上部份 )的沸水提取液 ,
过滤 , 滤液 (了5 0 毫升 ) 以 0 . 1 克分子四苯基
硼酸钠正丁醇溶液 150 毫升振摇 , 丁醇液以
25 毫升 0 . 4N 盐酸振摇 3 分钟立 即分 去 酸
水 , 丁醇液用水洗 , 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 ,取 85
毫升加入 2 倍量乙醇 , 得黄色沉淀 , 离心分出
沉淀 , 干燥得 36 0 毫克 (含有二个成份 , 可为
0
.
75 及 0 . 60 )溶于 3 毫升 50 多甲醇中 , 通过
40 克葡聚糖凝胶 L H一 20 柱 , 以 50 多甲醇洗
脱得主要部份B , 将 B 部分干燥后为 180 毫克
多肤 (其中主要为 R刀〕 . 7 5 的成份 ) 对子宫具
有最强的活性。
在同一部位得出的两个多肤 B 一 1及 B 一2
均有相同的紫外光谱 、 相同的颜色反应及相
同的生物效应 , 预计它们可能有相似的组成 ,
或是同分异构物 。 经薄层层析分离 , 仅在较高
可 值的化合物分到能做降解的足够量 , 其氨
基酸组成已经测定 , 进一步的结构研究正在
进行中 。
此外 , 将此植物的水提取物碱化 , 用氯仿
或乙醚提取 , 得到具有强生物碱反应物质 ; 此
物亦可将水提取物用雷氏钱 盐 沉 淀方 法 得
到 。 此化合物为油状 , 分子式为 sC H加 N Z ·
ZH CI
, 熔点 27 0~ 2 75 “ C , 由紫外 、 红外 、 核磁
共振谱及质谱等证实为四 甲基腐胺 。 此胺虽
是植物中的主要碱 , 但无子宫活性 。
仁G r a n 工 : J N at P r o d , 36 ( 2 ) : 2 0 7 , 1 9 7 3 ;
3 6 ( 2 )
: 2的 , 29 7 3 (英文 ) 吕植祯摘
朱元龙校二
, /
/
}!
z刀汀了
\ !//丫八ORO0/08 7
. 三尖杉属植物 〔知ha lo at x此 dr 即 a coe
的生物碱
作者提取 、 分离和鉴定了三尖杉属植物
C eP h
a l o t a 二“ s d八`P a e e a S i e b
.
e t Z u e c
. 的
叶和树干粉用甲醇温浸 , 酸水处理 , 碱化
后 , 以氯仿提取 , 用 N a O H 振摇 , 分成酚性和
非酚性生物碱 。 叶部的非酚性总碱 制 成 对 -
硝基苯 甲酸盐 , 得碱 I 。 母液再进行氧化铝
层析 , 以石油醚一 乙醚 ( 2 : 1) 展开分离得到碱
V
, 母液再通过硅胶层析得碱VI 。 从乙醚洗
脱液中得到碱 I , 母液再通过氧化铝层析 , 得
碱且 , 1 , 巩和 Vn 。 将氯仿洗脱部分再通过氧
化铝层析 , 得碱 1 及班 。 共得 7 种生物碱 。
树干部的非酚性生物碱中得到碱 I , 且 ,
V 及碱 nI 的斑点 ; 从酚性碱中得碱 VI 叶的酚
性碱醚溶部分得碱 VI ; 而醚不溶部分得碱 XI 。
所示 8 种生物碱制成盐及各种 衍 生 物 ,
并结合紫外 、 红外 、 核磁共振谱及质谱鉴定结
构 , 结果表明 :
主要生物碱 I 为三尖杉碱 ; 碱 1 为异长
梗粗框碱 , 其苦味酸盐熔点 2 37 “ C , 碱 1 为高
长梗粗框碱 , 其苦味酸盐熔点 2 2 9一 2 3 0 “ C (发
泡 ) 。
碱W为 ` . dr 吵 ac ea 中的生物碱 G , 白
1 6 8
DOI : 10. 13220 /j . cnki . ji pr . 1974. 03. 012
色棱状结晶 , 熔点 8 0 一 8 2 o C ( 1 0 0 o C 发泡 ) ,
[a 〕背一 6 6 , 7 。 ( e = 0 . 8 7 , 乙醇 ) ; 碱 V 为 S hC el 一
h a m m e r a 生物碱 E , 油状 , 「a 〕男+ 7 5 . 0 0
( c = 0
.
8 0 , 乙醇 ) , 对一硝基苯甲酸盐为淡黄色
棱状晶 , 熔点 11 9℃ ; 碱班为白色柱状晶 , 熔
点 9 6 O C , [ a 」盟+ 13 9 0 ( e = 1 . 2 5 , 乙醇 ) ; 碱珊
为 S c h e lh a m m e r a 生物碱 B , 白色针晶 , 熔点
15 0
o
C
, 〔a ]穷+ 8 4 . 5 “ ( e 二 0 . 4 7 , 乙醇 ) 。
酚性总碱在硅胶层析时得到黄 色 粉 末 ,
熔点 103 一 10 8 “ C , 其结构证明与脱甲基三尖
杉酮碱 ( D e s m e th yl e e Ph a l o t a x i n o n e ) 一致 ,
为互 。 双可由碱 I 经 H B r 脱甲基 , 再经硅胶
柱层析得到 , 亦可 由碱 I 经 O p P e n a ue r 氧化
得三尖杉酮碱 ( CeP h a l o t a x ion n e ) 后 , 再用
H B r 脱甲基得到 。 仄用醋配及重氮甲烷分别
乙酞化和甲基化 , 产物为 X 与 xI 。 由于粗酚
性总碱中无双 , 故推测是提取过程中的次生
成份 , 即为碱恤经硅胶层析时脱氢而形成的 。
由此推断酚性总碱中存在碱 VI 。
〔浅田昌三: 药学杂志 , 9 3 ( 7 ) : 9 1 6 , z , 7 3
(日文 )劳爱娜摘 马广恩校 J
08 8
. 美丽秋水仙的抗白血病物质
在寻找植物肿瘤抑制剂时 , 作者等重新
研 究 了 百 合 科 美 丽 秋 水 仙 ( C ol hc 介“ 哪
sP ec io
s。娜 ) , 发现此植物球茎的乙醇提 取物
对 P一 3 8 小鼠白血病瘤谱 及 K B 细胞 具 有
显著活性 。 用以上模型为指示 , 导致分得有
活性的成分为 已知的脱默秋水仙碱 ( D e m e -
e o l e i n e 、 , 秋水仙碱 ( C o l e h i e i n e ) 和 2一脱甲基
秋水仙碱 ( 2一 D e s m e t h y l e o l e h i n e ) ( I )。
与经过详细临床前的和在临床 已证实的
秋水仙碱和脱拨秋水仙碱相反 , I 对 肿 瘤 的
抑制活性试验未见报道 。 据美国国立肿瘤研
究所试验 , I 在 1~ 5 毫 克 公斤剂量范围对
L 1 2 10 小鼠淋巴白血病有显著活性 , 对 K B
细胞亦有明显抑制。
分离方法 : 植物粗粉 ( 1 . 45 公斤 )用 95 外
乙醇连续提取两次 ( 6 小时 ; 15 小时 ) , 合并提
取液 , 蒸至深色糖浆 A ( 1 10 克 ) 。 将 A进行氯
仿一水分配得氯仿部位 B (30 克 ) ; 将 B 进 行
10 吓甲醇一石油醚分配得 C ( 15 克 ) ;将 C 进行
硅胶柱层析 , 用氯仿及逐渐增加甲醇量的甲
醇一氯仿混合液洗脱 , 合并板层析相 同 的 部
位 , 结合生物试验 , 得到三个活性部位 D , E ,
和 F 。
D ( 1
.
2 克 )在六块制备性硅胶板 ( 2 O x 20
厘米 , 2 毫米厚 )上 , 用氯仿一丙酮一二乙胺 ( :7
2 : 1 , 溶剂 A )展开三次 , 取主要色带 , 用甲醇 -
氯仿 ( 10 : 9 0) 洗下 , 蒸干 , 用乙酸乙醋一乙醚
重结晶得纯的脱拨秋水仙碱 ( 6 0 0 毫克 , 得率
0
.
0 5外 ) , 与标准品进行混合熔点、 旋光 、 红
外 、 质谱及核磁共振谱比较 , 证实为同一物
质 。
l / 3 量 E ( 8 8 0 毫克 ) 在四块制备性硅胶
板上用溶剂 A 层开三次 , 给出两个色带 , 高比
移值 (可 )带含 10 0 毫克脱淡秋水仙碱 , 低比
移值带洗下 , 蒸干 , 用乙醚一乙酸乙醋重结晶
得秋水仙碱 ( 5 5 0毫克 , 得率 0 . 1外 ) , 与标准
品经混合熔点 、 旋光 、 红外 、 质谱及核磁共振
光谱比较证为同一物质 。
I 的分离 : 最大极性液份 F ( 2 0 0 毫克 )在
十块 hC r o m A R 7G F 板 ( 2 0 x 2 0 厘米 , 0 . 2 5
毫米厚 )上 , 用异丙醇一二氯甲烷 ( 5 : 9 5) 层开
三次 , 取主要色带用甲醇一氯仿 ( 2 0 : 80) 洗下 ,
蒸干 , 以 乙醚一二氯甲烷重结 晶得 I ( 10 0 毫
克 , 得率 0 . 07 形 ) , 熔点 、 旋光与文献值一致 ,
质谱 、 核磁共振谱亦相符 , 并制成乙酞基衍生
物和加氢氧化钠作核磁共振谱与性质相近的
3一脱甲基秋水仙碱相比较 , 均证实为 2一脱甲
基秋水仙碱 。
[K u P e h a n S M 等 : J N at p r o d ( L t o yd i a ) ,
3 6 ( 3 )
: 3 3 8
,
1 9 7 3 (英文 ) 林隆泽摘
赵志远校〕
0 8 9
. 中国吴茱英的脂肪酸成份的分析
作者 曾 对 日 本 产 的 吴 茱 英 (肠口赫
川 t a e e a rP a H o o ke r f i l . e t T h o m s o n ) 果实
中的脂肪酸成份进行了分析 , 发现新脂肪酸
1 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