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花椒属植物化学有效成分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全 文 :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 22卷第 3期 9 
[ 7]蔡肖群 ,苏明媚 , 邓晓安.油茶桂无 1号等六个高产无性系选育
[ J].广西林业科技 , 1992, 21(2):47-50.
[ 8]庄瑞林 ,蔡肖群.油茶 19个高产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 J] .林业科学
研究 , 1992, 5(6):619-627.
[ 9]张乃燕 ,陈国臣 ,曾祥艳 ,等.桂软 1号等五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
育研究[ C] ∥第八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临安:浙江
林学院 , 2007:258-262.
[ 10]周盛,朱金惠 ,肖景治.油茶远缘杂交育种试验 [ J] .经济林研究 ,
2001, 19(1):20-25.
[ 11]陈永忠 ,王德斌 ,彭邵锋.油茶 XL系列优良家系与优良无性系选
育研究 [ J] .林业科技开发 , 2004, 18(5):17-20.
[ 12]陶源,邓朝佐.毛瓣金花茶与宛田红花油茶杂交育种成果初报
[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1994, 16(3):112-114.
[ 13]罗忠泽.金花茶及其远缘杂种未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
[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1986, 8(4), 76-78.
[ 14]王章荣.充分运用杂交技术 ,加速我国林木育种进程 [ M].白嘉
雨.南方林木遗传育种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6:4-6.
[ 15]闻丽,张日清 ,李建安 ,等.油茶种质改良现状及其花药培养技术
的应用前景 [ J] .经济林研究 , 2004, 22(4):87-90.
[ 16]譬治国.油茶种质资源 RAPD分析 [ D] .广州:华南农业大学 ,
2004.
[ 17]张日清 ,谭晓风 ,吕芳德.林木 RAPD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 J].吉
首大学学报 , 2001(3):16-21.
[ 18]张日清 ,丁植磊 ,张勖 , 等.油茶育种研究进展 [ J] .经济林研究 ,
2006, 24(4):1-8.
[ 19]黄永芳 ,吴雪辉 ,陈锡沐 ,等.引物对油茶种质资源聚类分析结果
的影响 [ J] .河南农业科学 , 2005, 10(5):37-41.
[ 20]黄永芳 ,陈锡沐 ,庄雪影 ,等.油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 J] .
林业科学 , 2006, 42(4):38-43.
[ 21]张国武 ,钟文斌 ,乌云塔娜 ,等.油茶优良无性系 ISSR分子鉴别
[ J] .林业科学研究 , 2007, 20(2):278-28.
[ 22]陈永忠 ,王湘南.油茶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前景展望 [ J] .湖南林业
科技 , 2005, 32(4):5-7.
[ 23]吴孔雄 ,熊年康 ,何学友.油茶杂优闽 1等 32个品系选育的研究
[ J] .福建林业科技 , 2001, 28(1):23-27.
[ 24]谭晓风 ,陈永忠.油茶分子育种的重点和策略 [ J].湖南林业科
技 , 2004, 31(6):13-14.
[ 25]张智俊.油茶优良无性系组织培养 、RAPD分子鉴别和 cDNA文
库构建的研究 [ D] .株洲:中南林学院 , 2002.
(责任编辑 周贤军)
花椒属植物化学有效成分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毕君1, 2 ,曹福亮 1
(1.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 南京 210037;2.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摘 要:国内外对花椒属植物栽培与开发利用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青花椒 、山椒 、花椒等种及其品种。综述了花椒
属植物的化学与经济成分研究 ,包括种(品种)及栽培区的差异 、药理作用与应用研究 、花椒风味物质及食用功能的
开发等方面的进展 ,提出了有关花椒经济利用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关键词:花椒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用价值;食用功能;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8-02-20    修回日期:2008-03-16
基金项目:河北省林业局重点项目 “花椒新品种选育及区域化试验 ”
(编号:0704326)。
第一作者简介:毕君(1963-),男 ,研究员 ,博士生 ,主要从事森林培育
与森林生态学研究。 E-mail:bijun2003@yahoo.com
  花椒属(ZanthoxylumL.)植物为芸香科(Rutace-
ae)灌木 、小乔木或木质藤本 ,全世界约有 250种 ,分
布于亚洲 、非洲 、美洲及大西洋地区 ,我国约有 39种
14变种[ 1] 。世界上栽培花椒属植物的国家主要是中
国 、日本和韩国 ,其中以我国栽培面积最大 、产量最
高 。我国对花椒资源的利用可以追溯到商代 ,在上古
时期 ,花椒一直处于野生状态。到西晋末 ,由于花椒
实用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加之社会需求的增加 ,
我国开始有了栽培花椒 [ 2] ,并逐步形成了陕西的韩
城 ,山东的泰安 ,河北的涉县 ,四川的金阳 、茂汶 、汉
源 ,重庆的江津等全国闻名的花椒产业基地 ,年产花
椒皮 12万 t左右。我国是开发利用花椒最早的国
家 ,最早在商代花椒只是敬神的香物 ,春秋时期已作
为药用 ,至迟在东汉开始用于烹调食品 [ 2] 。因此 ,花
椒的药用成分与食用价值及其开发利用一直是该属
植物研究的重点。
1 药用等经济成分的研究
花椒属药用成分的研究 ,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 。
花椒的果实 、根 、茎和叶均可入药 。 《中国药典 》[ 3]记
载 ,花椒有 “温中止痛 ,杀虫止痒 ”的功效 ,并规定青
花椒(Z.schinifoliumSieb.etZucc.)和花椒(Z.bun-
geanum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作为传统药用 。
我国花椒属药用植物约 18种 。根据孙小文 [ 4] 、
张继[ 5]等人的调查 ,研究较多的种包括青花椒 、竹叶
 专论综述
10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 22卷第 3期
椒(Z.armatumDC.)、花椒(Z.bungeanuMaxim.)、川
陕花椒(Z.piasezkiMaxim.)、蚬壳花椒 (Z.disitum
Hemsl.)、狭叶花椒(Z.stenophylumHemsl.)、异叶花
椒 (Z.oralifoliumWight)、刺异叶花椒 (Z.oralifolium
var.spinifolium(Rehd.etWils.)Huang)等 。
花椒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 、酰胺 、
木脂素 、香豆素 、挥发油和脂肪酸 [ 4] 。生物碱普遍存
在于花椒属植物 ,生物碱可分为 4大类:唆琳衍生物
类 、异唆琳衍生物类 、苯并菲咤衍生物类和喳诺酮衍
生物类 ,目前已分离出大量确定结构的生物碱;酰胺
大多为链状不饱和脂肪酸酰胺 ,其中以山椒素类为代
表 ,有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其他则为连有芳环的酰
胺 。木脂素几乎均为双环氧木脂素 ,即二苯基双骈四
氢吠喃衍生物 ,大都属 Ⅰ型(左旋异构体),有时双骈
四氢吠喃环会开裂;香豆素主要类型有简单香豆素类
和吡喃香豆素两类;挥发油组成研究最多的是花椒
种 ,由于其分布广泛 ,且产地的土壤 、气候环境的不
同 ,挥发油的化学组成与含量差异很大。挥发油成分
主要含有烯烃类 ,如柠檬烯 、蒎烯 、松油烯 、月桂烯 、桧
烯 、罗勒烯 、侧柏烯和丁香烯等;醇类 ,如芳樟醇 、松油
醇和沉香醇等;酮类 ,如胡椒酮和薄荷酮等;另外 ,还
有醛类 、环氧化合物(如 1, 8-桉树脑)、酯类和芳烃
等 。花椒的这些化学成分对于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神
经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等疾病具有明显的抑制
或治疗效果 。
1.1 同种或品种在不同栽培区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
作为研究最多的花椒 ,龚祝南[ 6]的研究认为 ,花
椒挥发油包括 3-甲基 -2氮杂芴 、γ-萜品烯 、3-蒈烯
等 31种化合物组成。其中 3-甲基-2-氮杂芴含量最
高 ,达到 18.63%。霍文兰 [ 7]则分离鉴定出 52种成
分 ,主要有 β -水芹烯 、4-羟基-3, 5-二甲氧基苯乙酮 、
4-(4-甲氧苯基)-2-丁酮 、土青木香烯 、β-月桂烯 、缬
草烯醇 。Tirilini等 [ 8]对意大利 Urbino植物园栽培的
中国花椒果皮的挥发油成分采用 GC-MS进行了分
离鉴定 ,结果为 β -水芹烯占 36.68%、羟基 -α-山椒
素占 19.51%、薄荷酮占 9.29%、β -蒎烯占 9.23%。
刘锁兰[ 9]等研究发现 ,北京产花椒成熟果皮中茵
芋碱含量 2.49mg/g,青椒碱为 7.11mg/g;山西产的花
椒中含茵芋碱为 7.07mg/g,青椒碱为 16.69mg/g;辽
宁产青花椒的茵芋碱含量为 25.05mg/g,青椒碱含量
为 77.25mg/g。
1.2 不同种或品种(品系)间化学成分的差异
Neusa[ 10]等人对 3种花椒属植物 Z.hyemaleA.
St.Hil、Z.rhoifoliumLam.和 Z.rugosumA.St.Hil
et.Tul.的叶挥发油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 ,分离出 16
种成分 ,占 3种植物叶挥发油总量的 90.1% ~ 93.8%。
其中 , Z.hyemale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橙花叔醇
(49.8%)和大根香叶烯(13.5%);Z.rhoifolium和 Z.
rugosum两种植物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主要为大根香叶
烯(分别为 11.7%、28.8%)和二环大根香叶烯(分别
为 35.4%、 26.8%)。 ItoC等人 [ 11] 采用气相色谱
(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 ,对采自日本和
中国的 6个种或品种 、2变种 、1个类型的花椒果皮精
油量及香辛物测定表明 ,日本种山椒(Z.piperitumDe
Candole,包括葡萄山椒和朝仓山椒)含有较高的萜
=烯-1, 8和 β水芹烯 ,其中葡萄山椒的主要成分为
醋酸牦牛儿酯;而葡萄山椒 、朝仓山椒 、四川花椒在精
油含量和香辛物方面高于其他花椒种或品种。
据孙丙寅 [ 12]的研究 ,青花椒中的醇溶抽提物 、不
挥发性乙醚抽提物 、挥发油 、蛋白质及矿质元素钙 、
磷 、铁等含量分别为 199.0g/kg、65.2g/kg、 56.0 g/
kg、 113.2g/kg、 7.01g/kg、 2.25g/kg、 190.3mg/kg;
花椒中的醇溶抽提物 、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 、挥发油 、蛋
白质及矿质元素钙 、磷 、铁等含量分别为 252.7g/kg、
99.9g/kg、 20.0g/kg、 86.9g/kg、 6.54g/kg、 2.21g/kg、
165.6mg/kg。青花椒中除醇溶抽提物和不挥发性乙醚
抽提物含量低于花椒外 ,其他成分的含量均高于花椒。
韩国的 LeeJW等人用有机溶剂从青花椒果皮中
提取出花椒精油 ,并用 GC和 GC/MS法对其成分进行了
分离和鉴定 ,主要为醋酸香叶酯 、香叶醇、异丙基-2-环
己二烯 、水芹醛等 。在分离出的 22种化学成分中 ,还
有月桂烯 、柠檬烯和桉树脑 。此外他还采用同样的方
法对花椒树的树干进行了芳香成分的提取 ,发现主要
成分为 4, 6, 6-三甲基-二环辛烷 、T-香芹醇 、a-香附
烯 。在花椒果皮和花椒树干中提取的花椒精油中 ,均
含有棕榈酸和肉豆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 [ 13] ;同时韩
国的 HurJM等人从花椒属植物的叶子中提取出芳
香酸和类黄酮物质 [ 14] 。
巴西学者 Valdir等人 [ 15]对亚马逊森林中花椒属
植物 Z.ekmani(Urb.)Alain.叶片精油的研究表明 ,
化学成分主要包括 16%的大根香叶烯和 11.5%的 β
-丁香烯。
采自印度 Munsiyari地区的 Z.armatum经 GC和
GC/MS检测分析 ,果皮含精油 10% ~ 12%,占其总量
99.6%的 25种成分 ,主要为芳樟醇 (72%)、甲基肉
桂酸(12.2%)、柠檬油精 (6.2%)和 β -水芹烯
专论综述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 22卷第 3期 11 
(5.3%)[ 16] 。
李航等 [ 17]对竹叶椒的研究 ,运用溶剂提取及硅
胶柱色谱对竹叶椒果实化学成分进行分离 ,得到了 8
个化合物 ,鉴定了其中的 6个化合物 ,分别是化合物
1香柑内酯 、化合物 2伞形花内酯 、化合物 3菌芋碱 、
化合物 4山柰酚 、化合物 5(3, 5-Diacetyltambulin)、化
合物 6(Zanthonitrile)。
陶朝阳 [ 18]从刺异叶花椒中分离出 5个化合物 ,
分别鉴定为 6-(3′-甲基-2′, 3′-丁二醇基)-7-乙酰氧
基香豆素(I)、6-(3′-甲基-2′, 3′-丁二醇基)-香豆素
-7-O-β -D-吡喃葡糖苷(I)、正二十六烷酸(II)、
葡萄内酯(IV)、5 , 3′-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7
-O-β-D-吡喃葡萄糖(6-1)-α-L-鼠李糖苷(V)。
即使同一品种 ,不同品系间也存在显著差异。韩
国学者 KimSY[ 19]对山椒有刺和无刺品系的研究表
明 ,有刺个体的种子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无刺个体 ,
但两者叶和果皮中的脂肪酸接近;二者的油酸和亚油
酸含量在种子和椒皮中含量最高;有刺品系的叶和果
皮的氨基酸含量也高于无刺品系;有刺品系的果皮中
含有 17种氨基酸 ,其中包括 7种必须氨基酸 ,主要是
精氨酸 、天门冬氨酸和组氨酸。
不同成熟度的花椒果及晾晒对精油也具有显著
影响。根据庄世宏的研究 [ 20] ,花椒果实精油含量在
幼果期较高 ,精油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而下降 ,新鲜
花椒其精油提取率高于阴干的 。
此外 ,张庆勇 [ 21, 22] 、熊泉波等 [ 23]的研究都表达了
不同种或品种 、不同产地花椒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差异。
2 药理作用与应用研究
我国民间对于花椒的药效很早就已经认识 ,春秋
时期已作为药用[ 2] ,花椒用于治疗畜禽疾病已经有
了几百例的民间验方 [ 24] 。
花椒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表现在 4个方面 。
(1)对神经系统的麻醉与镇痛作用:临床上用花
椒乙醚提取物或花椒浑发油作为口腔科的安抚剂 ,代
替丁香油对龋齿进行消炎止痛 。局部麻醉可以产生
镇痛效果 ,花椒中所含的茵芋碱可能是其镇痛的活性
成分之一[ 25] 。花椒浸液能可逆地阻断神经干的冲动
传导和降低神经干的兴奋性 [ 26] 。王东吉等 [ 27]应用
电生学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花椒液对蟾蛛体外神经
干 A、 C两类纤维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的影响 。
结果表明:花椒浸液对 A、 C两类纤维动作电位幅度
和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抑制效应 。而且随着花椒浓度
的增高 ,两类纤维动作电位幅度明显下降 ,动作电位
消失时间明显缩短 。
(2)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花椒可治疗寒邪内侵 、
阳气受困而见的呕逆 、暧气 、泄泻 、脘腹冷痛 、食欲不
佳等脾胃虚寒症 ,还可治疗胃溃疡 、肝损害 、炎症性和
胃肠道功能紊乱性腹痛 。
(3)抑制血栓形成:许青媛等[ 28]研究表明 ,花椒
水提物和醚提物均对大鼠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
金云海等 [ 29]利用比浊法测定了花椒油素对二磷酸腺
苷(ADP)、花生四烯酸(AA)和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
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花椒油素能显著抑制 ADP、AA
和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马建炀等 [ 30]研究认
为 ,花椒挥发油具有抗豚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的作用 ,这种作用与它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水平 、抗
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4)抗癌活性:对花椒中抗癌活性物质的研究 ,
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
Baret[ 31]已从花椒中分离出了苯丙菲睫类生物
碱一花椒宁碱 ,其对鼠白血病细胞 P-338、L-1210有
很高的活性 ,剂量为 100、50和 25mg/kg时对白血病
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 265%、210%和 190%。陶
朝阳的研究表明 ,异叶花椒内含有较高的抗肝纤维化
活性成分 [ 32] 。
MunSI等通过实验还发现花椒挥发性成分 ———
花椒精油对油脂的过氧化反应和四氯化碳对小鼠肝
脏的破坏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33] 。另外 ,巴西 、印度
等国对花椒的药理作用也作了部分研究[ 34, 35] 。
花椒提取物的杀菌防虫效果也是药理作用与应
用的主要研究领域 。
青花椒碱经药理实验 ,表明有选择性抑菌作用 ,
对革兰氏阳性菌抑制作用较强。刘锁兰等[ 9]从果皮
中分离出了青花椒碱 (schinifoline)以及香柑内酯
(bergarpten)、伞形花内酯 (umbeliferone)、茵芋碱
(skimmianine)和 N-甲基 -2-庚基-4-喹啉酮(N-
methyl-2-heptyl-4-quinolone)5种成分。韩国对花
椒中的抗菌机理做了大量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
HanYS等人的研究指出 ,花椒果皮中的某些成分能
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可以作为抗菌剂使用 [ 36] ;
SeoKL等人则在 1999年通过水蒸气蒸馏法 、薄层分
离(TLC)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出花椒果皮中的抗菌成
分———具有挥发性的花椒精油[ 37] ;Yamazaki[ 38]等从山
椒果皮中提取出抗氧化活性因子 ,并对其活性进行了
研究。结果表明 ,活性成分主要为甲醇 ,其抗氧化活性
类似于维生素 E,且在热环境下具有稳定特性。
 专论综述
12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 22卷第 3期
韩国专家 ChangHJ等[ 39]从山椒叶片中提取出
了酪氨酸酶抑制剂。酪氨酸酶作为一种黑色素合成
的催化剂和多酚类氧化剂 ,是引起水果 、蔬菜以及甲
壳类动物褐化或变黑的酶 ,在山椒皮中提取的槲皮素
(1)和槲皮苷(2)两种黄酮醇物质中 ,前者具有明显
的抑制酪氨酸酶及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作用。
路纯明等[ 40]的研究发现 ,花椒挥发油中的 β -水
芹烯(β -phelandrene)和里那醇(linalool)对杂拟谷
盔成虫的杀虫活性作用较高 ,可使杂拟谷盗成虫产生
神经性毒害 ,毒力要比常用农药马拉硫磷和凯安保强
得多。另外 ,还对挥发油防治玉米象 、赤谷拟盗 、储粮
曲霉和青霉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 41] 。
此外 ,还有多项研究报道证实了花椒的挥发油等
物质对动植物的杀菌防病效果 [ 42 ~ 44] 。
3 风味物质及食用功能的开发研究
刘雄等 [ 6, 7, 20 ~ 23, 45 ~ 48]对花椒风味成分(香气和麻
味)的最适宜的有机溶剂 ,超临界 CO2提取花椒油树
脂的最佳工艺条件 ,辛麻成分提取 、分离 、纯化的工艺
流程等进行了研究。
综合上述研究 ,油树脂的分离一般采用分馏柱 、
分子蒸馏 、冻析法 、重结晶法 、超临界萃取法等物理方
法 ,以获得较纯的组分或单一成分。目前的超临界萃
取设备一般都装有精馏塔 ,借助调节各段精馏塔的温
度和压力 ,对油树脂中具有不同溶解性质的组分进行
粗分离 ,也可在萃取时通过调节萃取压力和温度来对
组分进行分离。要对油树脂组分进行高效分离 ,则需
用分子蒸馏 、柱层析 、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
(HPLC)等分析技术手段 。GC和 HPLC是辛香料油
树脂的主要分离手段。酰胺的分离纯化可采用硅胶
柱层析和制备型 HPLC。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可采用
醇 —酸水—有机溶剂提取法得到总生物碱 ,然后再对
其进行柱层析分离;也可将花椒的乙醇提取物依次用
不同的有机溶剂萃取 ,分得不同的极性部位 ,对各部
位再进行柱层析分离;也可利用生物碱的碱性差异进
行分离 。
EtsukoS等 [ 49]对山椒所含山椒素的研究表明 ,
果实的风味(辛辣成分)与山椒素含量呈正相关 ,幼
叶和花中的辛辣物质低于果实部分 ,辛辣物质的主要
化学成分为 α-山椒素 ,果实中的辛辣成分以羟基-α
-山椒素为主;研究同时认为 ,山椒风味的评价不应
仅以山椒素的数量为指标 ,而是综合考虑风味物质的
组成和特性 ,并结合产品的应用目的进行 。
邓振义等[ 50]对大红袍花椒的一般性营养成分进
行了研究 , 花椒内含挥发油 50.2g/kg,不挥发性乙醚
抽提物 131.5g/kg,醇溶抽提物 250.2g/kg,蛋白质
130.6g/kg;矿质元素钙 、磷 、铁含量分别为 7.24g/kg、
2.42g/kg和 0.176g/kg;含有大量的氨基酸 , 17种氨
基酸总量为 53.3g/kg,其中脯氨酸 、天冬氨酸 、精氨酸
和谷氨酸含量最为丰富 ,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 16.7%、
12.2%、11.3%和 10.9%。其次为赖氨酸 、缬氨酸 、亮
氨酸 、甘氨酸 、丙氨酸和苯丙氨酸 ,分别占氨基酸总量
的 6.6%、6.0%、5.4%、5.3%、4.5%和 3.8%。
花椒不但食用果实 ,其嫩茎叶也是一种高级食品
和调味品。在日本 ,青花椒(未完熟果实)和椒芽在花
椒的生产栽培中都占有一定比例 ,特别是山椒的无刺
品系非常适合作椒芽菜生产 [ 51] 。邓振义等 [ 52]对 4月
份生长的花椒植株采集幼芽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花椒
嫩芽中 ,蛋白质 、脂肪 、纤维素 、钙 、磷 、铁含量分别是香
菇的 5.8、2.1、2.6、11.7、4.4和 10.4倍 ,氨基酸含量是
蕨菜的 13.9倍。张德纯等[ 53]研究了花椒芽的囤植栽
培技术 。曾剑超等 [ 54]则对青花椒果保鲜有关的原料
采摘挑选 、护绿处理 、烫漂(冷却)、真空包装等技术进
行了研究。
4 结 语
花椒的药理及药用成分和风味物质成分研究较
多 ,产品开发不足 。产品的开发 ,特别是花椒在医药 、
农药 、化工等领域的研发 ,也是制约花椒生产的关键
环节。日本的葡萄山椒 、朝仓山椒因具有较高的药用
价值 ,而得到重视与发展。我国当前应加强农业与医
药 、化工领域科研合作 ,积极开展针对不同品种和产
地的花椒属植物有效成分分析及多经济用途研发 。
大力开展专用目的品种的培育工作 ,如日本的一些品
种因无刺且株形紧凑 ,很适合椒芽菜生产。研究提高
有效成分的高效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1]黄成就.中国植物志 第 43卷(2)[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7.
[ 2]曾京京.我国花椒的栽培起源和地理分布 [ J] .中国农史, 2000
(4):68-75.
[ 3] 《全国中草药汇编 》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 [ M] .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 , 1975.
[ 4]孙小文 ,段志兴.花椒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 J].药学学报 , 1996,
31(3):231-240.
[ 5]张继 ,白贞芳 ,杨永利 ,等.甘肃省花椒属药用植物资源 [ J] .中国
药学杂志 , 2002, 37(4):255-257.
[ 6]龚祝南 ,弭向辉 ,梁侨丽 ,等.超临界 CO2 萃取大红袍花椒挥发油
的研究 [ J] .林产化学与工业 , 2005, 25(2):83-86.
[ 7]霍文兰.超临界 CO2 萃取花椒挥发油的研究 [ J] .食品科学 , 2005,
26(8):153-155.
[ 8] TiriliniB, StoppiniAM.Volatileconstituentsofthefruitsecretory
专论综述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 22卷第 3期 13 
glandsof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 J] .JournalofEssentialOil
Research, 1994, 6(3):249-252.
[ 9]刘锁兰 ,魏璐雪 ,王动 ,等.青花椒化学成分的研究 [ J].药学学报 ,
1991, 26(11):836-840.
[ 10] NeusaFM, JulianaOS, FelipeL, etal.CompositionoftheLeafOils
ofRutaceae:ZanthoxylumhyemaleA.St.Hill, Z.rhoifoliumLam.
andZ.rugosumA.St.Hilet.Tul[ J].JournalofEssentialOilRe-
search, 2006, 18(1):4-5.
[ 11] ItoC, KatagiriH, SatoA, etal.PharmacognosticalStudiesontheSino-
Japanesecrudedrugs“Huajiao” and“Sansho”:Part5.Onessential
oilsandpungentpriciplesofpericarpsofsubgen.Zanthoxylumplants
andcommercialsamples[J].NaturalMedicines, 1997, 51(3):249-
258.
[ 12]孙丙寅 ,康克功 ,李利平.青花椒与红花椒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研
究 [ J] .陕西农业科学 , 2006(3):29-30.
[ 13] LeeJW, Jong-Won.VolatileflavorcomponentsofKoreansanchofruit
andtreeparts(Zanthoxylumschinifolium)[ J] .Han gukSikp um
YongyangHakhoechi(Korean), 1998, 11(5):493-498.
[ 14] HurJM, ParkJC, HwangYH.Aromaticacidandflavonoidsfromthe
leavesofZanthoxylumpiperitum[ J] .NaturalProductSciences, 2001,
7(1):23-26.
[ 15] ValdirAF, ClaudiaMR, AngeloCP, etal.EssentialoilofZanthoxy-
lumekmani(Urb.)Alain.Leaves[ J] .JournalofEssentialOilRe-
search, 2003, 15(6):402-403.
[ 16] ShahNC.ChemicalcompositionofthepericarpoilofZanthoxylum
armatumDC[ J].JournalofEssentialOilResearch, 1991, 3(6):467
-468.
[ 17]李航,李鹏 ,朱龙社 ,等.竹叶椒的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国药房 ,
2006, 17(13):1035-1037.
[ 18]陶朝阳 ,陈万生 ,郑水庆 ,等.刺异叶花椒化学成分研究 [ J] .药学
学报, 2001, 36(7):511-513.
[ 19] KimSY.QualityandchemicalconstituentsoffruitandleafinZan-
thoxylumpiperitumDCwiththornandthornles[J] .JournalofIndus-
trialCropScience, 1998, 40(1):46-50.
[ 20]庄世宏.花椒精油提取及其生物活性测定研究 [ D] .杨陵: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 , 2002.
[ 21]张庆勇.两种四川花椒油的成分分析 [ J] .香料香精化妆品 , 1996
(3):9-12.
[ 22]张庆勇.山西榆次花椒油的成分分析 [ J] .香料香精化妆品 , 1996
(2):4-5.
[ 23]熊泉波 ,施大文.花椒及其同类品挥发油的分析 [ J] .上海医科大
学学报 , 1992, 10(4):301-306.
[ 24]杨国亮.花椒散加碱治畜病 230例 [ J] .中兽医学杂志 , 1998,
(3):31-32.
[ 25]常志青 ,王树玲 ,郝长源.茵芋碱的镇痛 、解痉和镇静作用 [ J] .中
国药理学报 , 1982, 3:163(66).
[ 26]孙洪范 ,吴明桑 ,王代容.花椒阻滞神经冲动作用的研究 [ J] .贵
州医药 , 1990, 14(5):271.
[ 27]王东吉 ,祁金顺.花椒浸液影响蟾蛤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实验研究
[ J] .佳木斯医院学报 , 1995, 18(4):6-9.
[ 28]许青媛 ,于利森 ,张小利.花椒粗提物对实验性血栓枪形成及凝血
系统的影响 [ J] .中草药 , 1990, 21(12):17-18.
[ 29]金云海 ,程远远.花椒油素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 J].中药新
药与临床药理 , 2000, 11(6):352-358.
[ 30]马建炀 ,石应康 ,方定志.花椒挥发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
响 [ 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5, 36(5):696-699.
[ 31] BaretY,韩淑萍.花椒宁碱———一种新的抗白血病生物碱 [ J] .国
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 1993, 8(1):19-21.
[ 32]陶朝阳.刺异叶花椒根抗肝纤维化活性物质基础研究 [ D] .广州:
第二军医大学 , 2002.
[ 33] MunSI, RyuHS, ChoiJS.InhibitionefectsofZanthoxylumschini-
foliumanditsactiveprincipleonlipidperoxidationandliverdamage
incarbontetrachloride-treatedmice[ J] .Han gukSikp um
YongyangKwahakHoechi(Korean), 1997, 26(5):943-951.
[ 34] KaliaNK, SinghB, SoodRP.ANewAmidefromZanthoxylumar-
matum[ J] .JournalofNaturalProducts, 1999, 62(2):311-312.
[ 35] FacundoVA, DeMS, MachadoMI, etal.EssentialoilofZanthoxy-
lumsyncarpumTulleaves[ J].JournalofEsentialOilResearch,
1999, 11(4):426-428.
[ 36] HanYS, ByounKE.InhibitoryefectofSancho(Zanthoxylumpiper-
itum)onthegrowthoffoodspoilagemicroorganismsandidentification
ofantimicrobialcompounds[ J] .AdvancesinFoodSciences, 1996, 18
(1/2):7-12.
[ 37] SeoKL, LeeHJ, KohKH.Antimicrobialactivityofthevolatilecom-
ponentsfromfruitpeelofchopi(ZanthoxylumpiperitumDC)[ J] .
SanopMisaengmulHakhoechi, 1999, 27(3):179-183(Korean).
[ 38] YamazakiE, InagakiM, KuritaO, etal.AntioxidantactivityofJapa-
nesepepper(ZanthoxylumpiperitumDC.)fruit[J] .Foodchemistry,
2007, 100(1):171-177.
[ 39] ChangHJ, KiHS.TyrosinaseInhibitorIsolatedfromtheLeavesof
Zanthoxylumpiperitum[ J] .BiosciBiotechnolBiochem, 2004, 68
(9):1984-1987.
[ 40]路纯明 ,卢奎 ,严以谨 ,等.花椒挥发油组分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杂
拟谷盗成虫毒力测定的初步研究 [ J] .中国粮油学报 , 1995, 10
(2):15-21.
[ 41]蒋小龙.花椒对玉米象 、储粮曲霉和青霉防效的初步研究 [ J] .郑
州粮食学院学报 , 1992(3):18-21.
[ 42]弭向辉 ,龚祝南 ,张卫明 ,等.花椒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和抗菌实验
[ 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27(4):63-66.
[ 43]刘顺 ,庞民好 ,张立辉 ,等.青花椒提取物对桃蚜的生物活性研究
[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30(5):84-88.
[ 44]弭向辉.花椒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及其抗菌和抗肿瘤作用研究
[ 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 2004.
[ 45]付陈梅.花椒麻味物质检测方法研究 [ D] .重庆:西南农业大学 ,
2004.
[ 46]赵志峰.汉源花椒风味物质研究及花椒油生产工艺优化 [ D] .成
都:四川大学 , 2005.
[ 47]杨华.青花椒果皮中有效成分萃取分离的研究[ D].北京:石油大
学 , 2000.
[ 48]何军 ,郭红祥 ,陈毓荃 ,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花椒挥发油研究
[ 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9(5):66-70.
[ 49] EtsukoS, YasujiroM, KikueK.QuantitativeAnalysisofSanshool
CompoundsinJapanesePepper(XanthoxylumpiperitumDC.)and
TheirPungentCharacteristics[ J] .BioscienceBiotechnologyBiochem-
istry, 2005, 69(10):1958-1962.
[ 50]邓振义 ,樊鸿章 ,李新安 ,等.大红袍花椒营养成分分析 [ J].陕西
农业科学 , 2006, (2):22-23.
[ 51]内藤一夫.サソツョゥ.実.花.木ノ芽の安定多收栽培と加工利
用 [ M] .东京:农文协 , 2004.
[ 52]邓振义 ,孙丙寅 ,康克功 ,等.花椒嫩芽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 [ J] .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05, 20(1):179-180.
[ 53]张德纯 ,王德槟 ,马宾生, 等.花椒芽的囤植栽培 [ J].中国蔬菜 ,
1998(6):43-45.
[ 54]曾剑超 ,马力.青花椒保鲜技术的研究 [ 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 2007, 26(2):51-53, 56.
(责任编辑 周贤军)
 专论综述